[乌丙安] 藏族故事《斑竹姑娘》和日本《竹取物语》故事原型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作者:唐植君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9期摘要: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
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
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00 前言在中日两国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金玉凤凰》第一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竹取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奇幻小说之一。
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竹采女的神秘故事,具有非常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意义。
作品的叙事特点体现在其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上。
故事中的主人公竹采女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她的身世和来历都充满着谜团。
整个故事中充满了神秘的幻想元素,描绘了竹取女与天照大神、月读命等神明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与神的交流和神话传说。
作品采用了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通过描述一系列的事件和情节来展开整个故事。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比喻手法,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叙述方式上,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描写和叙述等写作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作品的文学意义体现在其对日本古代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再创作上。
故事中涉及到了日本神话和传说中的一些主题和元素,如月亮、竹子、神明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和创造,展现了对日本古代文化和传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有力的表达。
作品的文学意义还在于其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揭示。
故事中的主人公竹取女经历了一系列的命运波折和心灵历程,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的时候的坚韧和勇敢。
在描绘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饱满和有深度。
【《竹取物语》】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学意义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作品在神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对日本古代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再创作以及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揭示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竹取物语》】不仅是一部神话传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命运的哲理寓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
现代商贸工业中日“竹子姑娘”传说对比研究—以《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为中心唐植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在中日两国流传着《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传说,两位神奇“竹子姑娘”的故事不仅同属于“竹中 出生”母题,在故事情节及构造上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有巧用难题拒绝五位贵公子求婚的环节,中日两国的 文学作品中不乏“神奇出生”的故事及代表作,然而这两则“竹子姑娘”的故事在两国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
与《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辉夜姬故事在当今日本的传承与发展相比,《斑竹姑娘》的故事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度相去甚远6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对比两个故事的文本语言,从文本语言的生动性、隐喻性、内涵性与蕴藉性来看《竹取物语》文本及辉夜姬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继而重新审视文学文本对民俗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竹子姑娘;文本语言;审美;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〇前言在中日两國民间分别流传着两则“竹子姑娘”的传 说,一位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斑竹姑娘,一位是日本物语中的辉夜姬。
斑竹姑娘的故事目前主要收录在田海燕所编辑的《金玉凤凰》的I斑竹姑娘》篇中,《金玉凤凰》是田海燕将在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整理,最后编纂成书的民间故事集。
该书主线是大王子追取金玉凤凰鸟,由多个连环小故事组成,《斑竹姑娘》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金玉凤凰》最早在1957年 出版,因社会、作家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存在多个版本,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I金玉凤凰》第一 册是田海燕独自编纂的较早的版本,且收录故事数最多(41个),其中包含了《斑竹姑娘》的故事,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此为蓝本。
辉夜姬也称赫夜姬等,以其为原型的故事在日本有多种文学体裁和版本,最常见于日本物语中,目前收 录故事比较完整的是《竹取物语》。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又叫《竹取翁物语》或《辉夜姬物语》,是以 女文字(假名)写作的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均不详a 《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故事从平安时代发展至今,也 存在着各种不同版本,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北杜夫•俵万智编纂的《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以现代日文写作,故事情节丰满,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物品、风俗习惯等均有详细注释,利于读者深人、全面理解辉夜姬的故事,因此本文所引故事内容基于此版本翻译。
《竹取物语》:日本古代民间故事的典范
《竹取物语》:日本古代民间故事的典范《竹取物语》是一部具有丰富寓意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日本古代民间故事。
它以竹子中诞生的仙女为主人公,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引人深思。
本文将对这一故事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故事的开篇,我们认识了一个名叫竹取平安贵的人物,他在竹子中发现了一个浑身闪烁着仙气的女孩,把她带回了家中。
这个女孩被他们取名为“竹取”。
竹取在与平安贵的相处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聪明才智和美丽的外貌,令平安贵深深迷恋。
然而,她用一种羞涩的方式表达出对人间的留恋和感情的追求。
竹取与平安贵之间的感情纠葛是故事的核心。
竹取出于对人间的好奇和渴望,选择了嫁给平安贵。
然而,她却不能逃脱自己身上的仙气,时间的推移使她逐渐失去了美丽,最终她告别了人间,回到了竹子中。
通过竹取的遭遇,我们看到了美丽和珍贵的物品也有极限和终结,无论是时间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与此同时,竹取物语中也涉及到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故事中的竹子被描绘成充满生机和灵气的存在,而竹取与竹子的关系则象征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竹取的离开也是对自然秩序的一种尊重和规范。
此外,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对竹取的态度和反应,通过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反映了古代日本社会的特点和态度。
《竹取物语》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是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竹取的境遇,故事揭示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失去的恐惧。
竹取的离开不仅是这个故事中的个人遭遇,更是对人类不可避免的时间流逝和欲望的深刻反思。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岁月的磨砺和遗憾的离别,而竹取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不朽美好的追求和向往的象征。
这个故事在日本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当做一个经典的代表,以其丰富的寓意和深远的思考在文化、艺术、文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它也是日本古代民间文学的杰作之一,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总的来说,《竹取物语》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和美丽的古代民间故事。
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中国故事——以《竹取物语》为例
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中国故事——以《竹取物语》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5T05:56:26.77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4期作者:康雨荷王竹君张琰晖卢怡蒙[导读] 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纵观日本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本文学作品《竹取物语》就是吸收并转化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佳作之一。
本文将以《竹取物语》为例,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从《竹取物语》中的“辉夜姬奔月”与中国传统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比较、“求婚难题”以及其中的儒释道思想,多角度地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宁波大学浙江省宁波市315000摘要: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纵观日本各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本文学作品《竹取物语》就是吸收并转化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佳作之一。
本文将以《竹取物语》为例,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从《竹取物语》中的“辉夜姬奔月”与中国传统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比较、“求婚难题”以及其中的儒释道思想,多角度地探索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并以此为契机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从而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日交流;竹取物语;中国故事《竹取物语》又名《辉夜姬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语作品,产生于10 世纪初的平安时代,同时也是日本第一部以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
《竹取物语》开创了“物语”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是“传奇物语”流派的代表作品。
同时《竹取物语》在日本第一次实现了假名与文字的统一,对之后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影响,它借鉴和吸收中国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文学作品。
《竹取物语》于日本的平安时代创作,对应当时的我国正处于唐朝时期,是文明开放的盛世。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竹取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童话故事之一,被认为是日本文学中的珍宝。
它最早出现在10世纪的《古今和歌集》中,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在竹林中被发现,被一对夫妇收养,并成为了他们的女儿。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奇幻和浪漫,叙述了人与仙界之间的纠葛,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有以下几点:1. 奇幻神秘的情节:故事中涉及到了仙女、仙界、神话般的事件和一些不可思议的情节。
这些奇幻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读者的兴趣。
2. 深刻的人物塑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竹取尊、仙女和三名皇子,都塑造得非常立体,他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3. 爱情与离别的主题:故事中蕴含了浓烈的爱情情节,尤其是仙女和竹取尊之间的纠葛,以及竹取尊与三名皇子之间的爱恨情仇。
故事中也有离别的主题,描绘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和仙人的超凡境遇。
4. 对自然的热爱:《竹取物语》中对自然的描绘非常细腻生动,竹取尊在竹林中的生活,以及与仙女一起在美丽的乡村生活的情节,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1. 传承了日本古代文化:故事中融合了日本古代的神话传说、宫廷文化和时代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是日本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2. 弘扬了美好的精神追求:故事中描述了仙女对纯洁美好的追求,以及竹取尊对真爱的执着追求,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目标。
3. 启迪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竹取物语》以其奇幻的情节和美丽的风景,引发了读者对奇迹和美好的向往,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4. 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竹取物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古代风情,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素材,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竹取物语》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学意义,为世人所喜爱和推崇。
藏族民间故事_斑竹姑娘_与日本故事_竹取物语_的类比性研究
藏族民间故事《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的类比性研究 王 玲[摘要]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笔者从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尾进行类比分析,指出中日两国民间文学故事均有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都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学以及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性。
[关键词]藏族民间文学故事;《斑竹姑娘》;《竹取物语》;中日文化类比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7)08—0182—04 作者简介:王玲,女,留日文学硕士,日语系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四川成都 610041 藏族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民族,在藏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不清的各类故事,经过历代文人收集、整理和加工,成了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
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斑竹姑娘》讲述了一个在金沙江岸以育竹为生的一对贫穷母子与一个从竹子中生出的姑娘的传奇故事。
这对贫穷母子特别喜爱竹,精心地培育着细小的麻竹。
有一天,土司命令砍掉全村所有的竹子,儿子悄悄地把细小的麻竹藏了起来,后来他在麻竹筒中发现了一个小婴儿,母子二人给她取名为竹姬,一起生活。
竹姬长大后异常美丽,母亲想把竹姬嫁给自己的儿子,实际上,两人也已相爱。
不久,拥有地位权势的土司、商人、官吏等人的儿子们纷纷前来向斑竹姑娘求婚,遭到姑娘的难题的考验,最后姑娘与贫穷家庭的儿子结为了夫妻。
在《斑竹姑娘》中,女主人公竹姬从竹中化生以及土司儿子向姑娘求婚的部分,同日本民间故事《竹取物语》中女主人公辉夜姬从竹子中出生以及难题求婚部分十分相似。
这一点,已被很多人指出。
20世纪70年代,《斑竹姑娘》传到日本,中国、日本的很多学者对两则故事的关系作了研究和考察。
2017-2018学年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斑竹姑娘》资料民间故事(新版)
《斑竹姑娘》资料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文人化与经典化:从《斑竹姑娘》到《竹取物语》的文学移位
文人化与经典化:从《斑竹姑娘》到《竹取物语》的文学移位作者:罗君艺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自日本译介《斑竹姑娘》以来,关于其与《竹取物语》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中日学界都引发了热烈讨论。
两个文本的叙事类型相似程度极高,但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关注热度却大相径庭。
立足文本分析,结合主题学的方法梳理发现,《竹取物语》的文人化和本土化程度更高,同时与平安时期主张“和魂汉材”的时代潮流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其经典化过程作为一个文化事件,能够给当今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带来一定启发性。
关键词:《竹取物语》《斑竹姑娘》文人化经典化竹作为东亚地区特有且丰富的植物,其特点是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人类由此赋予了竹丰富的象征内涵,并形成浓郁的竹崇拜意识。
如中国西南地区祭祀竹神的传统场所和祭祀仪式都留下了物质痕迹。
竹的图腾崇拜文化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是很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也流传着许多竹生神话,最著名的是有关夜郎国濮人创世立国的竹王神话。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记载:“竹王者,兴于遯水。
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也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文学文本中也留下了有关信仰的记载,如在唐传奇《李娃传》中,可见李娃“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
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的说法。
而在日本,竹子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清洁而神圣之物,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如竹子在茶道和祭祀等神圣仪式中必不可少。
日本神社人口的洗手处也放置有竹子制作的勺子。
京都南部的八幡神社举行的新年仪式中也需要十字形地支起两根被称作是“御神木”的带叶子的青竹竿,仪式就围着“御神木”进行。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
从《嫦娥奔月》与《竹取物语》看中日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作者:朴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3期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
这些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不同文明所产生的神话包含着不同的内涵。
日本的《竹取物语》与中国的《嫦娥奔月》都讲述了仙女奔向月宫的故事。
本文在参考各现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两个神话传说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由此所反映出的中日两国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社会文化;社会风貌;生死观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不断加深,关系密切却又存在很大不同的中日文化传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术界对两国文化的比对研究也越来越多。
对于日本的物语之祖《竹取物语》,有学者将其与我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进行了对比分析。
比如,李海蓉在《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一文中,从探究中国嫦娥奔月传说对日本《竹取物语》影响的角度,对两者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最终揭示了中国的文学作品的母本对日本作家的深层影响。
赵虹的《与的比较研究》认为《斑竹姑娘》是《竹取物语》的原型,也肯定了汉文学对《竹取物语》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竹取物语》与《嫦娥奔月》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中日两国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故事简介《万叶集》第16卷中已有《竹取翁歌》,“歌序”云:“昔有老翁,号曰竹取翁也。
此翁季春元月,登丘远望;忽值煮羹之九名女子,白娇无俦,花容无匹。
”讲的就是竹取翁与九命仙女相会的故事。
虽然与《竹取物语》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可以推测出本来是存在类似“竹取翁歌”那样为数不少的“竹取翁”的故事的。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故事大致分为化生、求婚、升天三部分。
一位伐竹老翁在一棵闪闪发光的竹子中发现了一个女婴,并带回家中抚养。
不就女婴便长成为一位貌美绝伦、超凡脱俗的女子。
因其容貌之美能使满屋生辉,故取名为“辉夜姬”(又有译“赫映姬”)。
许多王公贵族子弟前来向她求婚。
《竹取物语》与中国佛道文化
事 ,属 于 同 一 祖 型 。在 《竹 取 物 语 》的 故 事 情 节 、思 想 内 容 中 ,包 含 了 许 多 中 国 传 统 的 佛 道 文 化 元
素 ,同 时 也 具 有 日 本 独 特 的 民 族 化 特 征 。
关 键 词 !《竹 取 物 语 》;《斑 竹 姑 娘 》;中 国 佛 道 文 化 ;日 本 民 族 化 特 征
,一
中的
他 中, 者
到的物
有同,
之
的分
的
的
相同。在过 中
一者
日的方想
,
机取巧的方法,第四组
先派仆人去冒险, ,自己才亲自出马。在结
,每
者也是失败告终。
在 日 本 ,《竹 取 物 语 》的创作年代,据 计 至 少 有 2 3 种
同时期的推断。[2] 2 3 种 说 的 顺 序 中 ,我们
况 ,最 后 ,日 本 研 究 者 有 理 有 据 推 断 出 :《竹取物
语 》有 可 能 是 中 国 同 故 事 素 材 来
改编
的作品,也 有 可 能 是 最 早 中 国 民 间 故 事 原 改
编的最 好 的 古 典 传 奇 小 说 。[1]那 么 《竹 取 物 语 》与
《斑竹姑娘》属 同 一 的 观 点 便 立 了 。
2019年 3 月 第 18卷第2 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yang Polytechnic
Mar.,2019 Vol.18No.2
《竹取物语》与中国佛道文化
朱玉杰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山 东 曲 阜 273100)
摘 要 :曰 本 物 语 鼻 祖 《竹 取 物 语 》与 中 国 民 间 藏 族 故 事 《斑 竹 姑 娘 》两 者 在 “求 婚 难 题 ”情 节 上 惊 人 地 相 似 。经 日 本 多 位 学 者 研 究 论 证 ,《竹 取 物 语 》并 非 日 本 民 族 独 创 ,而 是 改 编 自 中 国 民 间 故
少数民族故事有意义的故事
少数民族故事有意义的故事【文章】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少数民族的故事是丰富多彩且富有深意的。
这些故事传承着历史的沉淀,展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有意义的少数民族故事。
《彝族阿诗玛》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中,彝族女孩阿诗玛为了拯救自己的父亲,勇敢地准备牺牲自己,最终她的纯真和善良打动了上天,奇迹出现了,她和父亲都获得了重生。
这个故事反映了彝族人崇尚亲情、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们明白爱和勇气的力量是无穷的。
《藏族色拉松》是展现藏族人传统舞蹈的故事。
色拉松是藏族人婚礼上常见的舞蹈,寓意着爱情和幸福。
故事通过描述一对青年男女逐渐走近、相互吸引,并最终相爱并结婚,展示了藏族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色拉松这个传统舞蹈,藏族文化得以传承并被更多人了解。
另一个有意义的少数民族故事是关于壮族的《白腊梅传奇》。
故事中,白腊梅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壮族女子,她以智慧和毅力弥补了自己的残疾,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医生。
故事通过白腊梅的努力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人们树立了坚韧和乐观的榜样。
少数民族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人性、人情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少数民族故事既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又可以启发人们思考和成长。
这些有意义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民族多样性的美丽,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
四年级语文上册《斑竹姑娘》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斑竹姑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斑竹姑娘的故事背景,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斑竹姑娘的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道德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斑竹姑娘的故事背景。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斑竹姑娘的故事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斑竹姑娘》。
3. 教具:黑板、粉笔、朗读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斑竹姑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斑竹姑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斑竹姑娘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克服的?(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画一画斑竹姑娘的形象。
(2)学生表演斑竹姑娘的故事,增强体验感。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
《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徐 娟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竹取物语》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语小说,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斑竹
姑娘》则是中国藏族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存在极为惊人的相似之处。基于此,
本文从两部作品的故事概况入手,分别从主题、文体语言和故事情节三方面对作品进行比较,以期能够探索
第 39 卷 第 8 期 Vo1.39 No.8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8.002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 年 8 月 20 日 Aug.20 2019
《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研究
二、《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的比较 (一)主题比较 物语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它的出现开创 了日本文学创作的先河,对日本古代散文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3]。在《竹取物语》一书中,人物的内 心世界首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是 女主人公辉夜姬。她是一个聪明、美丽、勇敢的女 孩,对养父充满了孝心。从伐竹翁在竹子里发现辉 夜姬,到后来辉夜姬返回月宫的描写,都具有传奇 和浪漫色彩,而贵族公子和天皇的求婚,则是对现 实生活的描写,这种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彰显出《竹取物语》的主题特点。作者在书中以精 致、细腻的语言和华丽的修辞,将真实与传奇、理 想与现实、美丽与丑陋、永生与幻灭和谐地融为一 体。全书以日本 10 世纪初期的平安时代作为故事背 景,以辉夜姬的美丽聪慧与贵族的愚昧丑陋相对照, 旨在讽刺当时日本贵族阶级虚伪的恋爱观,表达了 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的美好憧憬。《竹 取物语》旨在通过书中人物和故事的描写,使读者 明白爱的无常性和虚幻性。辉夜姬不但拒绝了贵族 的求婚,也拒绝了天皇,最终返回月宫,对于贵族 和天皇而言,辉夜姬是最美丽的,因为他们永远都 无法得到,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人生的 意义[4]。 《斑竹姑娘》也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文章的立 意却在于惩恶扬善。郎巴对竹林的细心守护和爱心 呵护以及要失去竹子时的悲伤心情,全都是为斑竹 姑娘的出现作铺垫。郎巴母子是村庄里普通的农民, 他们过着贫穷却满足的生活,权力富贵对于他们而 言遥不可及,吃饱穿暖是母子二人所追求的目标。 虽然农民有善良的心,却未能改变被统治阶级剥削 和压榨的命运。斑竹姑娘喜欢的正是郎巴的善良和 勇气,二人最终成为夫妻,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
《竹取物语》的叙事特点及其文学意义《竹取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古典小说,由不同的篇章组成,可谓是古日本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兔子变成的女孩,在竹林中被发现并被一对夫妇抚养,后来被帝王看中娶为皇后,最终返回月宫的故事。
这一故事虽然充满了奇幻的元素,但又充满了现实的内涵,其叙事特点和文学意义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叙事特点1.故事起源《竹取物语》源于日本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并在平安时代逐渐流传开来。
故事中的月宫、兔子变人等元素,在日本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2.奇幻色彩故事中的描写往往遵循着夸张、太虚幻的方式,例如竹子中藏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兔子会变成人等等。
这种奇幻的色彩让故事更加诱人,增加了其神话传说的性质。
3.情节错综复杂其情节并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多线叙事、错综复杂,有微小的情节连接着不同的事件。
这种叙事方式显得更有层次和深度,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而是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别具匠心的人物塑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之一就是各具匠心。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内心。
例如,主角不愿离开人世,但也不惧怕琉璃楼中远离人世的孤独;而解脱出生命终结命运的帝王却因为与过往的爱恨纠缠而害怕失去得到的爱情。
这些人物特征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而耐人寻味。
5.内涵丰厚深刻《竹取物语》的深刻内涵常常直接涉及人类现实问题。
例如主人公的存在状态,给人启示性的生命哲学问题是很显著的,另外还探究了恩爱家庭与空虚政治中的人性问题等。
这些内容都为这部古典文学的故事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人类思考的价值。
二、文学意义1.丰富的文化内涵《竹取物语》是一部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宫廷故事等多种元素的经典文学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篇作品的深层次涵义和精致的描绘, 较好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审美和情感, 也表达了文化根本, 为世人展示了日本人民富有独特文化特点的生活、品格与价值观。
2.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物语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清楚的表达了他们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体自由度之间关系的看法。
《斑竹姑娘》
作品情节紧凑,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紧密相连,情节发展环环相扣,没 有冗余和突兀的部分。
03
人物塑造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将斑竹姑娘的形象塑造得丰满
而立体,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象征手法
斑竹象征
作品中的斑竹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 斑竹姑娘的纯洁和坚韧,同时也象征着 湖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故事的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下来,成为当地民间传说 的一部分,并被记录在相 关文献中。
故事的现代意义
激发人们对爱情的珍视和 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提 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和 生态平衡。
THANKS
[ 感谢观看 ]
地域背景
作品以湖南山区为背景,描绘了 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者介绍
姓名:李华忠
文学成就: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 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代 表人物之一。
籍贯:湖南邵阳人
生卒年:1956-2000 笔名:山竹
创作灵感来源
个人经历
作者出生于湖南山区,对当地的风土 人情和生活习俗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 受。
《斑竹姑娘》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故事概述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分析 • 读者评价与影响 • 作者的贡献与影响 • 结语
CHAPTER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 浪潮,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处于快 速变革时期。
传播乡村文化
作品通过对斑竹姑娘这一乡村人物的描绘,传播了乡村文化中淳 朴、善良的价值观。
激发民族自豪感
作者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春秋时代《竹取物语》原型传入日本考
春秋时代《竹取物语》原型传入日本考
孟宪仁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1986(000)003
【摘要】<正> 《竹取物语》号称日本小说之祖。
日本在南北朝时代已有学者开
始探索《竹取物语》的素材来源。
或云来自中国典籍;或云取材于印度佛经;也有的
主张是日本民话的综合;甚至有人说是朝鲜一篇笔记小说的铺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自从一九六一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民间故事《斑竹姑娘》向世以来,才为解开这
一千年之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日本斯道的专家学者伊藤清司、百田弥荣子指出《斑竹》和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孟宪仁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中国文学对日本平安时期物语文学的影响——以《竹取物语》《伊势物语》为中心 [J], 王洋
2.《竹取物语》——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 [J], 蓝泰凯
3.《竹取物语》中“三寸”的日本竹文化内涵 [J], 任敬军
4.《竹取物语》中的日本竹文化考 [J], 任敬军;裘路军
5.日本古典小说之先驱——读《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 [J], 唐月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取物语》中的女性崇拜探究
/304《竹取物语》中的女性崇拜探究何小凤 广西大学摘要:女性崇拜思想是日本本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文化,贯穿了日本的古代史。
平安时期成书的《竹取物语》,上承日本神话传说的女神崇拜,下启早期物语创作的女性文学模式,是女性崇拜意识在父权社会的一个延伸。
关键词:竹取物语;女性崇拜;赫映姬在日本,冈崎祥子,安藤重和等学者对《竹取物语》中赫映姬①的赎罪和惩罚进行一系列的研讨。
伊藤清司、君岛久子等人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论著,就《竹取物语》和 《斑竹姑娘》的故事原型及交涉关系进行探讨。
在中国,学者们关注于《竹取物语》对中国奔月神话的接受及化用,并从奔月情节的设置来分析 《竹取物语》的结构与主题。
日本的女性太阳神在神话和宗教系统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这与其自古以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不无关系。
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是在大陆文明传入后母权制才逐渐解体的,因此日本的女性崇拜自原始社会起得以长期延续。
随着神道教信仰的发展,太阳女神开始深入人心,从神话转变成宗教崇拜的偶像。
取代她出现在日本文学表现中心的是一位月亮女神,也就是《竹取物语》中的赫映姬。
因此笔者认为,《竹取物语》在文学创作中以女性为中心,继承了日本神话中的女性崇拜主题, 是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崇拜意识的一个延伸。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崇拜竹,日本人与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日本「竹」的诞生缘起,按神话中的说法“国土生成神”依邪那岐从黄泉逃归,把插在右发髻的竹梳子丢了出去。
梳子滚几下立刻变成了竹笋。
可见,神话中的竹,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装饰品或者用具,而是一种化生的竹,能够驱除鬼怪,具有神性。
《古事记》、《万叶集》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这充分表现出日本古代人民对化生的竹的崇拜之情。
竹在《竹取物语》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故事叫做《竹取物语》,又为什么赫映姬生于竹中呢?笔者拿赫映姬的化生作为一个例子试做分析。
竹取翁在伐竹的时候看到了闪闪发亮的竹子,然后发现了竹筒中的赫映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丙安] 藏族故事《斑竹姑娘》和日本《竹取物语》故事原型研究hatujin 发表于: 2009-10-19 15:12 来源: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977年初,当代日本口承文艺学的开拓者关敬吾在他的重要著作《日本之昔话——比较研究序说》中写了以下两段话:“最近,发现了和《竹取物语》在基本结构和思想观念方面几乎相同的藏族民间故事。
《竹取物语》被称为传奇小说之祖,但是关于它所依据的原型却从无定论,大致可说是外国民间故事的改编”(1);“根据最近发现的藏族的《竹取物语》,我国最早的这部小说的创作性便被否定了”(2)。
这两段话的论点是有充分根据的。
它作为研究《竹取物语》的故事原型素材论的重要提示,简明地概括了当代《竹取物语》研究的新进程。
《竹取物语》是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说法,《竹取物语》和藏族同型故事出于同一祖源的主张,已经成为最新的强有力的科学推断了。
关于这项研究的新发展,有以下一段中日民间文艺交流的过程。
早在1954年,我国的大规模民间文学采集工作深入到祖国大西南的藏族地区,在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搜集了相当数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其中部分成果计41篇故事,由田海燕搜集整理编成《金玉凤凰》故事集,于1961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了一篇不大为人注意的故事,题为《斑竹姑娘》。
记述一个伐竹青年从竹中剖出的美丽姑娘,用5种难题考验并拒绝了5个有权势青年的求婚,最后和伐竹青年,即故事中老妈妈的儿子成婚的故事。
这则故事传入日本后,在1960年代中引起日本民间文艺界的注意。
特别是,当致力于日中民间故事和神话比较研究多年的学者伊藤司和热心于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民间故事的学者君岛久子发现这则故事后,分别做了精深地分析研究,先后于1970年代初发表了有重要价值的著作,把《竹取物语》的素材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先是伊藤清司以《斑竹姑娘》与《竹取物语》的比较研究为中心,指导百田弥荣子写成了大学毕业论文《关于〈竹取物语〉形成的一项考察》(3),以后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竹取物语改编说”,伊藤清司与百田弥荣子联名发表了《竹取物语源流考》(4),同时全文发表了《斑竹姑娘》的译文,1972年2月,君岛久子发表了论文《藏族的斑竹姑娘故事和竹取物语》(5)1973年2月,伊藤清司又发表了重要专著《赫奕姬的诞生》(6),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竹取物语》的素材、形成以及与东南亚和中国“竹中诞生”故事的比较,最后专章提出了《竹取物语》并非古人的创作,而是根据与《斑竹姑娘》共同的原型故事改编的主张。
这个学术研究上的新进展,无论从理论到实践,或从民族文化的形成到民族文化的交流,都是很有意义的;它应当引起我国民间文学界,民族学界以及外国古典小说研究界的重视。
这种比较的科学成果,对中日文化交流是积极的贡献。
为了对这一成果做出初步的述评,有必要从《竹取物语》素材论的有关综合研究谈起。
一、《竹取》故事的诞生日本古代文学中,以平安时代的韵文和散文作品为代表,走上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平安朝是自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即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年)京城迁到京都起到建立镰仓幕府止,中间397年的历史时期的通称。
这时期经济繁荣,与中国唐朝的往来频繁,文化发达。
朝野上下对文学艺术十分重视。
在文字上出现了新的改革,继奈良时代创立了片假名并广泛使用后,本朝又进一步出现了平假名,基本上脱离了单一的汉文写作,为繁荣创作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从代表这个时期的叙事作品看,主要是被称做“物语”的传奇小说占有首要地位。
在传奇小说中最古的要算是《竹取物语》了;它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小说之端”、“小说之祖”的称号。
《竹取物语》所描写的动人故事在日本多少世纪以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7)。
它的梗概略述如下:从前,一个靠做竹器谋生的采竹老翁在一棵闪光的竹节里剖出一个3寸高的小女孩,捧到家放到竹笼中和老伴抚养;3个月后,长成了美貌的大姑娘,取名为秀竹赫奕姬。
此后,老翁在伐竹时常从竹节中得到黄金,于是富了起来。
姑娘美名传遍各地后,求婚者多人,其中最热心的是五5位贵公子。
姑娘向他们提出了难题条件,约定谁先完成了便可成婚。
她让石作皇子到天竺国取来佛的石钵;让车持皇子取来蓬莱的银根、金茎、玉果树枝;让阿倍右大臣取来中国的火鼠皮裘;让大伴大纳言取来龙颈上的五彩珠;让石上中纳言取来燕子巢中的宝物子安贝。
结果,5公子都没有成功。
此事被皇帝知道后,下诏宣姑娘进宫,老妪询问女儿,女儿不允。
女对母说八月十五夜她将随天界来人返回月宫。
皇帝得到消息后,派出禁军2千人手持弓箭严守姑娘一家,老翁固锁6窗,老妪在房中紧抱女儿。
15日夜,明月上升,忽然天仙自空驾云而至,武士们气屈力竭,毫无战心。
飞车上下来王者模样人宣称姑娘本系夫人,有罪贬于人间,今罪限已到,当即迎返月宫。
姑娘依依不舍,把仙人带来不死之药转赠给皇帝,修书一纸,然后登车飞升。
皇帝十分感慨,命将不死药放到骏河国山顶点燃成烟。
从此,这座山便称作“不死山”(富士山),据说至今山上的烟还缕缕在云中上升。
对这个优美动人的浪漫色彩很浓的故事成为日本第一部小说的素材和内容,自江户时期以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推论。
《竹取物语》的产生和影响给日本文学史提出了一连串必须解答的疑问。
这部作品到底产生什么年代?作品有没有作者?有的话,作者是谁?作品所依据的素材是什么?它的源流是什么状况?围绕这些问题,日本学界展开了一场各抒己见的严肃的百家争鸣。
近两个世纪以来,形成了几代研究“竹取”学的学者队伍,逐步走上了当代取得新成果的阶段。
二、《竹取》学的年代研究《竹取物语》产生的年代,据统计至少有23种不同时期的推断。
南波浩在他的《校注竹取物语解说》(8)中为各家主张还列了简表说明。
从各家说法看,主张作品产生年代最早的没有早过平城天皇大同元年(公元806年),主张最晚年代的没有晚于村上天皇天历十年(公元956年);整个的争论都集中在这一个半世纪当中。
其中,江户后期、19世纪中,田中大秀在《竹取翁物语解》的详细考证里主张是产生于大同至延喜之间,即公元806年到922年平城天皇到醍醐天皇朝;市古贞次主张作品完成于弘仁元年到延喜元年间,即公元710-901年;春上赖母、井上赖文在《竹取物语新释》中主张是产生于弘仁二年至十四年间,即公元811-823年;20世纪50年代写过《校注竹取物语》、《竹取物语新解》、《竹取物语和神仙思想》等著作的武田祐吉则主张产生于弘仁二年至延喜之间,即公元811-922年间,手冢升也有同上说法;冈部美二则缩短了产生的时限,认为不过是弘仁三年以后2、3年之间的事,即公元812年到815年间写成的;藤卷樱和上述说法不同之处是认为作品不早于弘仁三年,但出于此后什么时候不详;江户末期著有《竹取物语考》的加纳诸平主张说作品形成于承和以前,即不会晚于公元847年仁明天皇朝;奥津春雄却认为在承和以后到延喜之间,即公元847年到922年;200年前为小山仪校订整理《竹取物语抄》的入江昌熹则认为作品是贞观以前的产物,即最晚不过公元876年;五十岚政雄认为产生于贞观年中,即公元859-876年间;西乡信纲则以为不会早于贞观八年,即公元866年;冈一男提出了肯定的推断说作品成于贞观十七年,即公元875年;五十岚的主张同上接近,认为在贞观末年,即公元876年;神田秀夫认为出自贞观十一年至天庆三年间,即公元869年至940年的70年中;原国人在他的《关于竹取物语的写成》论文中提出了和上述许多说法不同的主张,把作品写成的时间上限推断为不会早于元庆四年,即公元880年;本世纪初70年代,藤冈作太郎在《国文学全史I?平安朝篇》中认为作品完成于贞观到延喜之间,即公元859-922年间;南波浩在他的《竹物取语成立考》一文中也认为在贞观至延喜五年到九年之间,即公元859-905、909年之间;毛吕成把这部作品与《古今集》的写作时间进行了对比,认为应当成书于《古今集》之前,即公元905年以前;著名的物语文学史家三谷荣一撰写了《物语文学史论》、《物语史的研究》、《竹取物语的原型》、《竹取物语的素材和构成》等著作,他主张该作品完成在《古今集》写作前后,即公元905年前后;橘纯一则不同,他认为在延喜以前,即不晚于公元901年;中田刚直也持同样主张,但他认为现存《竹取物语》是后改本,是13世纪中的镰仓中期本,比原古本已晚了4百余年;本居宣长则认为在延喜之后,即不早于公元901年,(又据本居《小玉梳》,似又主张延禧以前);长谷章久主张较晚,武田宗俊在他的论文《关于竹取物语的完成年代及作者》中提出了最晚的时限,认为作品产生于天庆前后,即自公元938-956年左右。
从以上26家的23种说法的顺序中,我们大体上可以找到他们所寻求的接近点,即贞观到延喜之间,也就是公元859-922年间。
为什么诸家说法的差异在时限上跨越了整整一个半世纪,是有许多原因的;然而大致可以看出主要原因还在于《竹取物语》的题材本身没有提供出最有力的时代证据,所以,这样多的见解只能同时存在。
究竟各家主张是依据什么得出来的推断呢?这正是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密切相关的所在。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确定作品年代主要是依据了三条标准:一、根据《竹取物语》中有关历史的记事线索,作出写作历史年代的考证;二、根据《竹取物语》中使用的语汇、文法、体裁、诗歌技巧等特点以及平假名推广的时期,从文学史的发展角度做出写作历史年代的推测;三、根据大致确定了写作年代的《源氏物语》、《大和物语》等作品及其它一些文献资料上关于《竹取物语》的记事线索,做出关于写作年代的判断。
例如,《竹取物语》的结尾有骏河之国的富士山顶燃烧起了不死药的烟,至今还缕缕上升的记事。
于是,从历史上考查了富士山喷火冒烟的活火山记录,在排除绝烟期之后加以推算,然后确定作品写作的年代。
学者们在历史上找到了贞观六年、即公元864年和承平七年,即公元937年富士山喷火记录。
又如,小说中姑娘提出的难题之一是从唐人那里买火鼠皮裘;作品中有阿倍右大臣与唐朝商人王某商谈交易的记事。
根据这一情节推断应当属于进入平安时代的承和以后,即日本和唐商的贸易趋向活泼化以后的记述,于是判断为公元847年以后的作品。
再如,小说中姑娘提出的难题之一是大伴大纳言去寻找龙颈上的珠,于是导致出惊险的在海上漂流的故事。
根据历史上著名的“菅原成漂流南海故事”的记录,大体推断是这个事件在日本人当中记忆犹新时期才在小说中描写了这段故事的。
这个事件的记录发生在承和六年,即公元839年。
还有,小说中在赫奕姬升天一节描写了八月十五夜,这是一项特殊的记事;日本古来有观月不吉利的禁忌,所以赏月赋诗的宴会描写,都可以认为是唐朝中秋赏月风习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只有在中国大陆文化影响期才有可能记述姑娘八月十五夜升天的故事;据此推断当是贞观以后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