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18。19。20章计算答案
18 光的干涉三、计算题1、使一束水平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nm 8.632=λ)垂直照射一双缝。
在缝后 2.0m 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1级明纹的间隔为 14cm 。
(1)求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条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解:(1)m 100.914.0108.6230.2x D d 69--⨯=⨯⨯=∆=λ 6分 (2)由于2πθ≤,则3.1414.00.2x D sin d k ==∆==λθ应该取14即能看到14条明纹。
6分 2、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用一块透明簿膜(2.1=n )覆盖其中的一条狭缝,这时屏幕上的第四级明条纹移到原来的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500nm ,试求透明簿膜的厚度。
解:加上透明簿膜后的光程差为: 0)1(21>-=-+-=l n r nl l r δ 4分 因为第四级明条纹是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λδ4= , 21r r = 4分 得到: λ4)1(=-l n ⇒ m n l 51014-=-=λ4分 3、澳大利亚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发出的无线电波,第一次把干涉现象用于天文观测。
这无线电波一部分直接射向他们的天线,另一部分经海面反射到他们的天线,如图所示。
设无线电波的频率为 6.0×107Hz ,而无线电接收器高出海面 25m 。
求观察到相消干涉时太阳光线的掠射角θ的最小值。
解:如图所示,考虑到反射光线的半波损失,则反射光线和直射光线到达天线的相差为πλθπϕ+=∆sin h 22 3分干涉相消要求πϕ)1k 2(+=∆, 3分 代入上式可得h2kch 2k sin υλθ==3分题3解图题3图当1k =时,给出078min7.525100.62103arcsin h 2carcsin ≈⨯⨯⨯⨯==υθ 3分 4、试求能产生红光(nm 700=λ)的二级反射干涉条纹的肥皂膜厚度。
已知肥皂膜折射率为1.33,且平行光与法向成30°角入射。
《光的干涉》PPT课件
6 d 0.18 3.5 10 0.7 10 6 m x 0.9 L
700nm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B、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小 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干涉条纹 间距变小 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红光,干涉条纹 间距变小
C、在P点的下方
D、将不存在亮条纹 频率增大,波长减小。条纹距中心条纹 间距减小。C=λf
3、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用红、 绿两块玻璃分别挡在一条狭缝前面,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B.屏上形成红、绿相间的干涉条纹 C.屏上不能形成干涉条纹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薄膜干涉
肥皂泡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 漂浮的油膜,看起来也是彩色的。这些现象是怎 样形成的?
白光的薄膜干 涉条纹 ——彩色条纹
水面上的油 膜呈彩色
现竖 彩直 色放 条置 纹的 肥 皂 膜 上 呈
光从薄膜前表面
和后表面分别 反射出来,形成
两列振动情况完 全相同的光波
在薄膜的厚度为d处,前后表面反射光 的光程差为2d,则
薄膜干涉的应用 a.干涉法检查平面
原理:在被检平面与透明样板间垫一个薄片, 使其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当用单色光 从上面照射时,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 反射出两列光波,于是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 纹.
检查工件的平整度 光在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 这两束反射光发生干涉. 如果被检测表面
是平整的,将看到与 底线平行的干涉条 纹. 标准样板
思考:若用绿光在同样的 装置中做双缝干涉实验, 会得到什么图样呢?
不同单色光的双缝图样干涉比较 红光 绿光
第18章.1.2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 薄膜干涉)
E1
E10
cos(t
2
r1)
E2
E20
cos(t
2 '
r2 )
17-2
杨s氏1 *双缝干涉r1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介质中的波长
'
P
n
s 2*
r2 n
r2 nr2
➢ 相位差
'
2π( r2 r1 ) 2π( nr的几何路程之积 = nr
连续穿过多种介质时,光程 niri
量子光学: 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研究光与物 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波动光学是当代激光光学、信息光学、非线性 光学和很多应用光学的重要基础。波动最重要的特 征是具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17-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8双.1镜 劳埃德相镜干光
一 光是一种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方程
E
E0
cos (t
r u
)
H
H0
r1 r2 (n 1)h k S1
所以 h k
S2
n 1
h
r1
r2
例题4:
普通物理学教案
若光源 S 不在系统中心,例如有微小上移 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解:
参考前面例题 的结果,可以先考虑中央明纹 的位置变化,从而把握干涉条纹总体的变化。
显然,中央明纹
(即等光程点)下移 S S1 r1
相应地,整个干涉条纹下移 S2
一、实验原理
p
实
s1 r1
验 装 置
s d o
s2
r
r2
B
x
o
D
D d
17-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镜 劳埃德镜
s1
s d o
光的干涉
§3.5
一
光程(optical path)
c 1 0 0
u 1
光程的概念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u '
介质中的波长
c
u 1 c n
'
P
n
真空中的波长
介质的折射率
s1 *
r1
r2
s 2*
n
t r1 E1 E10 cos 2π ( ) T t r2 E2 E20 cos 2π( ) T ' 26
o
i
2
r环
i
P f
1
S
i n n > n n
·
i
2
L
D ·· A· C r · B
e
46
i
屏幕
f
S
M
L
n 观察等倾条纹的实验装置和光路
47
倾角i相同的光线对应同一条干涉条纹
—等倾条纹 •条纹特点: • • • • • 形状一系列同心圆环 内疏外密 条纹间隔分布 条纹级次分布 中间级次最高 膜厚变化时,条纹的移动 波长对条纹的影响
n1 n
D L
n 2
L
n
n / 2
D
n1
3)条纹间距(明纹或暗纹)
b 2 n
n D L L 2b 2nb
b
劈尖干涉
32
4 )干涉条纹的移动
每一条 纹对应劈尖 内的一个厚 度,当此厚 度位置改变 时,对应的 条纹随之移 动.
33
有一玻璃劈尖 , 放在空气中 , 劈尖夹 5 角 8 10 rad , 用波长 589 nm 的单色光垂直 入射时 , 测得干涉条纹的宽度 b 2.4mm , 求 这玻 璃的 折射率.
大学物理光的干涉详解
•
E1
完全一样(传播方向,频率, 相位,振动方向)
6
2. 光的单色性
例:普通单色光
: 10-2 10 0 Å 激光 :10-8 10-5 Å 可见光 103Å
7
3. 光的相干性
相干光:满足相干条件的几束光
相干条件: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有恒定的相位差
相干光相遇时合成光的振动:
nd
k 0,1, 2L
19
注意:① k 等于几,代表第几级明纹。 ② 零级明纹(中央明纹)由光程差=0决定。
暗纹 (2k 1) , k 1,2, 3L
2
k级暗纹位置: x (2k 1) D
nd
k 1,2, 3
注意:k=1第一级暗纹, k=2第二级暗纹…. 无零级暗纹
Imin
-4 -2 0 2 4
-4 -2 0 2 4
衬比度差 (V < 1)
衬比度好 (V = 1)
▲ 决定衬比度的因素:
振幅比,光源的单色性,光源的宽度
干涉条纹可反映光的全部信息(强度,相位)。 15
8. 半波损失:
当光从光疏媒质(折射率较小)入射到光密媒质(折 射率较大)再反射回光疏媒质时,在反射点,反射光损失 半个波长。 (作光程差计算时,在原有光程差的基础上加或减半波长)
干涉结果
明纹: 2k k
2
k 0,1, 2
36
① n1 n n2 , n1 n n2
2e
n2
n12
sin2
i
2
k
k 1, 2, 3
注意:此处k等于几,代表第几级明纹,这
第18章 光的干涉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一、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n λ.(C) 1.5 λ/ n . (D) 3 λ. [ A ]2、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n 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A) 2n 2e . (B) 2n 2 e - λ1 / (2n 1).(C) 2n 2 e - n 1 λ1 / 2.(D) 2n 2 e - n 2 λ1 / 2.[ C ]3、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C ]4、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B ]5、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2πn 2e / ( n 1 λ1). (B)[4πn 1e / ( n 2 λ1)] + π.(C) [4πn 2e / ( n 1 λ1) ]+ π. (D) 4πn 2e / ( n 1 λ1). [ C ]6、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 (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 (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C ]n 3 P S 1S 2 r 1n 1 n 2t 2 r 2t 1n 1 3λ17、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A ]8、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A ]9、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纹. [ D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C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M ,如图所示,则此时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B) P 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 B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 [ B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A) 变为暗条纹; (B)仍为明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A ]n 1 3λn 31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B ]1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B ]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 . [ D ]17、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A ] 1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 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A ]19、在图示三种透明材料构成的牛顿环装置中,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则在接触点P 处形成的圆斑为 (A) 全明.(B) 全暗.(C) 右半部明,左半部暗.(D) 右半部暗,左半部明. [ D ]20、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B ]21、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C) 变密. (D) 间距不变. [ C ]S ' 图中数字为各处的折射22、用劈尖干涉法可检测工件表面缺陷,当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时,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左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表面与条纹弯曲处对应的部分(A) 凸起,且高度为λ / 4. (B) 凸起,且高度为λ / 2. (C) 凹陷,且深度为λ / 2.(D) 凹陷,且深度为λ / 4. [ C ]23、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A) 向右平移. (B) 向左平移.(C) 向外扩张. (D) 向中心收缩. [ D ] 24、如图所示,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浸入n =1.60的液体中,凸透镜可沿O O '移动,用波长λ=500 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是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A) 156.3 nm (B) 148.8 nm(C) 78.1 nm (D) 74.4 nm[ C ]25、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 的表达式为 (A) r k =R k λ. (B) r k =n R k /λ.(C) r k =R kn λ. (D) r k =()nR k /λ. [ B ]26、在玻璃(折射率n 2=1.60)表面镀一层MgF 2 (折射率n 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 nm(1nm=109m)的光从空气(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少反射,MgF 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A) 78.1 nm (B) ) 90.6 nm (C) 250 nm (D) 181 nm[ B ]27、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 B ]28、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 A ]29、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距离为L ,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形膜,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滚柱之间的距离L 变小,则在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A) 数目减少,间距变大. (B) 数目不变,间距变小. (C)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D) 数目减少,间距不变. [ B ]30、由两块玻璃片(n 1=1.75)所形成的空气劈形膜,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 cm .现用波长为700 nm (1nm = 10- 9 m)的单色平行光,沿入射角为30°角的方向射在膜的上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A) 27. (B) 40. (C) 56. (D) 100. [ A ]31、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 A ]3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 / 2. (B) λ / (2n ). (C) λ / n . (D)()12-n λ. [ D ]二、填空题3、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已知λ=500 nm ,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______³103nm .(1 nm =10-9 m)答案:44、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 1缝上,中移动。
《光的干涉》 讲义
《光的干涉》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无处不在,它照亮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一切。
然而,光的奥秘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其中,光的干涉现象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什么是光的干涉呢?简单来说,就是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减弱,从而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要理解光的干涉,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光的本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光的本质存在着争论。
直到近代,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光的干涉现象中,我们主要考虑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先来说说双缝干涉。
托马斯·杨在 1801 年进行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装置很简单,就是在一块遮光板上开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然后让一束单色光通过这两条狭缝,在后面的屏幕上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条纹呢?这是因为从两条狭缝出来的光就像是两个波源,它们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遇并叠加。
当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或者波谷与波谷相遇时,就会相互加强,形成亮条纹;而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就会相互抵消,形成暗条纹。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比如,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与光的波长、双缝之间的距离以及双缝到屏幕的距离都有关系。
这为我们测量光的波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再谈谈薄膜干涉。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肥皂泡、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这就是薄膜干涉的现象。
薄膜干涉的原理是由于薄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的。
当一束光照射到薄膜上时,一部分光会在薄膜的上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光会穿过薄膜,在下表面反射后再穿出薄膜。
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会随着薄膜的厚度和入射光的角度而变化。
当光程差恰好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就会出现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就会出现减弱,形成暗条纹。
薄膜干涉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
大学物理教程-光的干涉
大学物理教程
例2.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能观察到几级清晰可辨的彩色光谱?
解: 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为白色外,两侧形成内紫外红对称彩色光谱。
当k级红色明纹位置xk红大于k+1级紫色明纹位置x(k+1)紫时,光谱发生重叠。
430
2023/2/26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2 杨氏双缝干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1.原理图
相干光的获得:
S1
分波阵面法
d
S2
大学物理教程
x
r1 r2
·p x1 x
o
D
x1
2023/2/26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2 杨氏双缝干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18.1.3 相干光的获得
分振幅法
思想: “一分为二”
大学物理教程 分波阵面法
23/2/26
6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18.1 相干光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Weihai
大学物理教程
18.1.3 光程
1. 光程
光在介质中传播,光振动的相位沿传播方向逐点落后,若以 表示光在介' 质中的波长,
大学物理教程
18.3.1 等厚干涉 1. 劈尖(劈形膜)
产生干涉的部件是一个劈尖形状的介质薄片或膜,简称劈尖。
棱边
:104 ~ 105 rad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8章知识点第一节: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对导体进行作用,使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应用广泛,例如电动机、变压器和发电机等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和磁场组成。
当转子带动磁铁旋转时,磁力线与定子线圈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导线和负载连接,感应电流就可以驱动电器设备工作。
第二节:电磁波和光的本质电磁波是一种横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构成。
电磁波按照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其中,可见光是人眼可以感知的电磁波。
光的本质是波粒二象性的体现。
根据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可以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而根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证据,可以证明光又具有粒子性。
第三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边界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按照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反射角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按照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较尔斯定律。
第四节:光的色散和光谱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而产生的颜色分离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光的折射、光的散射和光的衍射等。
光谱是将可见光按照波长的大小进行分离,并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现象。
光谱可以分为连续谱、线谱和带谱三种类型,其中连续谱是指波长连续变化的光谱,线谱是指由离散的光谱线组成的光谱,而带谱则介于连续谱和线谱之间。
第五节:透镜与成像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按照透镜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可以用来对光线进行聚焦或发散,从而实现放大和缩小的功能。
光通过透镜后,会根据透镜的形状、距离和介质折射率的不同而产生像。
根据光线传播的路径和焦距的关系,透镜成像可以分为实像和虚像,其中实像是指光线会交汇形成的影像,虚像则是不会交汇的影像。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自测题一、选择题:1、 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波长不变,频率不变 (B )波长不变,频率变大 (C ) 频率不变,光速不变 (D )波长变短,光速变慢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用白光光源,则( ) (A ) 由于白光为复色光,将不出现干涉条纹图样(B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 (C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由红到紫的彩色条纹 (D ) 中央明纹为白色,两侧由内向外对称地分布着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 4、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 (A ) 向中心收缩, 条纹间隔不变 (B )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5、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 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 则( ) (A )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S 1S 2S S(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C)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不产生干涉条纹6、在双缝干涉中,两缝间距离为d ,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D d),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A) 2D/d(B)d/D(C) dD/(D)D/d7、从一狭缝透出的单色光经过两个平行狭缝而照射到120cm远的幕上,若此两狭缝相距为0.20mm,幕上所产生干涉条纹中两相邻亮线间距离为3.60mm,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以mm为单位,其数值为( )(A)4.6-10⨯(D)485⨯.4-1020.5-5010⨯(C)4⨯(B)410.6-008、用波长为650nm之红色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已知狭缝相距410-m,从屏幕上量得相邻亮条纹间距为1cm,如狭缝到屏幕间距以m为单位,则其大小为( )(A) 2 (B) 1.5 (C)(D)9、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 )(A)向右平移(B)中心收缩(C)向外扩张(D)静止不动10、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薄云S 1SS 2O1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差为 ( )(A ) λ (B ) λ (C ) 3λ (D ) λn 12、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复盖在S 2缝上,中央明条纹将( )(A ) 向上移动 (B ) 不移动 (C ) 向下移动 (D ) 变宽13、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
光的干涉-PPT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 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点 击 画 面 观 看 动 画
光的干涉
薄膜干涉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 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 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所以 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 纹.2、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 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第1节 光的干涉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由于波动说没有 数学基础以及牛 顿的威望使得微 粒说一直占上风
牛顿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性
惠更斯
微粒说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波动说
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 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激
双
光
缝
束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屏
光的干涉
S1 S2 d
双缝干涉
P2
P1
P
P
P1 P2
S1、S2
相干波源
P1S2-P1S1= d
光程差
P2S2-P2S1> d 距离屏幕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时产生的明暗条纹现象。
衍射是指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扩展的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它们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一、光的干涉1.干涉现象的产生: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动方向相同时会相互增强,振动方向相反时会相互减弱,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2.干涉条纹的特点:干涉条纹具有等间距、亮度相等、相互对称等特点。
3.干涉的条件: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是光波的相干性,即光波的波长、相位差和振动方向相同。
4.干涉的应用: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激光干涉仪、干涉望远镜等。
二、光的衍射1.衍射现象的产生: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光波会发生弯曲和扩展,产生衍射现象。
2.衍射条纹的特点:衍射条纹具有不等间距、亮度变化、中心亮条纹较宽等特点。
3.衍射的条件:产生衍射现象的条件是光波的波动性,即光波的波长较长,与障碍物或狭缝的尺寸相当。
4.衍射的应用:衍射现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衍射光栅、衍射望远镜等。
三、干涉与衍射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干涉和衍射都是光波的波动性现象,它们都具有明暗条纹的特点。
2.区别: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现象,衍射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扩展的现象。
干涉条纹具有等间距、亮度相等的特点,衍射条纹具有不等间距、亮度变化的特点。
四、教材与课本参考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光学》章节。
2.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光学》章节。
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光学》章节。
4.其它版本的中学生物理教材《光学》章节。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概念、产生条件、特点及应用,为深入研究光学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甲、乙两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已知甲光的折射率大于乙光,问甲、乙两束光在水中的干涉条纹间距是否相同?解题思路:根据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干涉条纹的特点,分析甲、乙两束光在水中的干涉条纹间距是否相同。
ch18 光的干涉
第十八章 光的干涉【例题精选】例1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10-7 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 m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 =2 m .求:(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e =6.6×10-5 m 、折射率为n =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解:(1) ∆x =20 D λ / a =0.11 m(2) 覆盖云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 (n -1)e +r 1=r 2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 级明纹,则应有r 2-r 1=k λ所以 (n -1)e = k λ k =(n -1) e / λ=6.96≈7零级明纹移到原第7级明纹处例18-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 .变小 变小例18-3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A) 间隔变小,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向棱边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不变,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 C ] 例18-4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 λ / 4 . (B) λ / (4n ). (C) λ / 2 . (D) λ / (2n ). [ B ]例18-5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C) 变密. (D) 间距不变. [ C ]例18-6 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 径是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1) 求入射光的波长.(2) 设图中OA =1.00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解:(1) 明环半径 ()2/12λ⋅-=R k r ()R k r 1222-=λ=5×10-5 cm (或500 nm)(2) (2k -1)=2 r 2 / (R λ)对于r =1.00 cm , k =r 2 / (R λ)+0.5=50.5故在OA 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为50个.【练习题】18-1 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 1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 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 处的光程差为 .上 (n -1)e18-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B ]18-3 薄钢片上有两条紧靠的平行细缝,用波长λ=546.1 nm (1 nm=10-9 m)的平面光波正入射到钢片上.屏幕距双缝的距离为D =2.00 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第五级明条纹间的距离为∆x =12.0 mm .(1) 求两缝间的距离. (2) 从任一明条纹(记作0)向一边数到第20条明条纹,共经过多大距离? 解:(1) x = 2kD λ / d d = 2kD λ /∆x 此处 k =5∴ d =10 D λ / ∆x =0.910 mm(2) 共经过20个条纹间距,即经过的距离 l =20 D λ / d =24 mm18-4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 B ]18-5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间隔(A) 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 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 A ]18-6 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 (2) 改用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O S屏 21S S 'n 3解:(1) 棱边处是第一条暗纹中心,在膜厚度为e 2=λ/2处是第二条暗纹中心,依此可知第四条暗纹中心处,即A 处膜厚度 e 4=2/3λ∴ ()l l e 2/3/4λθ===4.8×10-5 rad(2) 由上问可知A 处膜厚为 e 4=3×500 / 2 nm =750 nm对于λ'=600 nm 的光,连同附加光程差,在A 处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24λ'+e ,它与波长λ'之比为0.32/1/24=+'λe .所以A 处是明纹18-7 如图,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在观察牛顿环的装置上.当平凸透镜垂直向上缓慢平移而远离平面玻璃时,可以观察到这些环状干涉条纹 (A) 向右平移. (B) 向中心收缩.(C) 向外扩张. (D) 静止不动. [ B ] 18-8 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薄层,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设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在中心O 点恰好接触.求: (1) 从中心向外数第k 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薄膜的厚度e k .(2) 第k 个明环的半径用r k ,(用R ,波长λ和正整数k 表示,R 远大于上一问的e k .) 解:(1)第k 个明环, λλk e k =+212 4/)12(λ-=k e k (2)∵ λλk e k ==212 222)(k k e R r R -+=2222k k k e Re R r +-+= 式中k e 为第k 级明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 k e 很小,R e k <<, ∴2k e 可略去,得 )2/(2R r e k k =∴ λλk R r k =+21)2/(22 2/)12(λR k r k -= (k =1, 2, 3 …)气。
《光的干涉》 讲义
《光的干涉》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中,光的现象无处不在。
而光的干涉,作为光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在众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光的干涉这一神奇的现象。
一、光的本质要理解光的干涉,首先得清楚光究竟是什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对光的本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也就是说,光既可以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又可以表现出波动的特性。
从波动的角度来看,光是一种电磁波。
它在空间中传播时,会伴随着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变化。
而这种周期性变化,正是光产生干涉现象的基础。
二、光的干涉的定义光的干涉是指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从而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想象一下,两列水波在池塘中相遇。
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者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水波会相互加强,形成更高的波峰或更深的波谷;而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它们则会相互抵消,水面会相对平静。
光的干涉现象与之类似。
三、产生光的干涉的条件要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并不是随便两束光相遇就可以的,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两束光的频率必须相同。
这是因为只有频率相同的光,它们的振动状态才能够在时间上保持稳定的相位差,从而产生干涉。
2、两束光的振动方向必须相同。
如果两束光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它们就无法有效地相互叠加和干涉。
3、两束光的相位差必须恒定。
也就是说,在观察的时间内,两束光的相位差不能随机变化。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两束光才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四、光的干涉的分类光的干涉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
分波面干涉是指从同一波面分出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光,然后相遇产生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波面干涉实验。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一束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从而分成两束相干光。
这两束光在屏幕上相遇,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
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双缝到屏幕的距离有关。
《光的干涉》课件
特定的干涉条纹。
实验步骤
1. 制备不同厚度的薄膜样品。
2. 将光源对准薄膜,使光波入射到薄 膜表面。
3. 观察薄膜表面的干涉条纹,分析干 涉现象与薄膜厚度的关系。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目的: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不同波长的光的干 涉现象。 实验步骤
2. 将不同波长的光源依次对准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通过分束器将一束光分为两 束,分别经过反射镜后回到分束器,形成干涉。
1. 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确保光路正确。
3. 观察不同波长光的干涉条纹,分析干涉现象与波长 的关系。
04
光的干涉的应用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测量长度、角度、折射率等物理量。干涉仪的精度极高,可以达到纳米级 别。
光的波动性是指光以波的形式传播, 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等波动特征。
光的干涉是光波动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 们会相互叠加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当两列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 形成新的波形。
在光的干涉中,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光程差决定了干涉加强或减弱的 位置。
多功能性
光学干涉技术将向多功能化发展,实现同时进行 多种参数的测量和多维度的信息获取。
光学干涉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光学干涉技术面临着测量精度、 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法。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 的增加,光学干涉技术在科学研 究、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的应 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光的干涉18-03 分振幅干涉
S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显然 中央明纹
(即等光程点) 下移
S
r1
r2
14
18.3 分振幅干涉
第18章 波的干涉
例: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 =5500Å 的单色平行 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m 的双缝上,屏到双 缝的距离 D = 2m. 求:1)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 10 级明纹中心的间距; 2)用一厚度为 e = 6.6 106 m 、折射率为 n = 1.58 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 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 ? 解:1) x 20D a 0.11m 2)覆盖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 r2 (n 1)e r1 0 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 k 级明纹,则应有:
1
2
L 3
P
B
E 5
2
e
24
2n2 e cos r
2
2
n1
4
2 1
δ一般用入射角表示。
反射光的光程差: 反 2e n n sin i
2 2
2
18.3 分振幅干涉
第18章 波的干涉
2 2 2 1 2
反射光的光程差: 反 2e n n si n i
1)
反 2en 2
2
n1 n2 n1
时
2) 当
n3 n2 n1
反 2en2
n1 n2 n3
28
18.3 分振幅干涉
关于薄膜厚度的要求:
如果薄膜太薄,则 e 都是相干减弱的暗条纹。
第18章 波的干涉
2
2
如果薄膜太厚,从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 射的来自同一个光波列的两个分波列,在空 中不能相遇,就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一般要求:薄膜厚度与波 列的长度在一个数量级, 约为几十个微米 ~ 几百个 微米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 − 1)e
λ
=7
∆L = r2 − r1 = 0 ∆L = r2 − [( r1 − e ) + ne ] = kλ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例2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能观察到几级清晰可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 辨的彩色光谱? 辨的彩色光谱? 用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为白光外, 解: 用白光照射时,除中央明纹为白光外,两侧 形成内紫外红的对称彩色光谱. 级红色明纹位置x 形成内紫外红的对称彩色光谱.当k级红色明纹位置xk红 大于k+1级紫色明纹位置x(k+1)紫 k+1级紫色明纹位置 光谱就发生重叠。 大于k+1级紫色明纹位置x(k+1)紫时,光谱就发生重叠。 据前述内容有
半波损失(看书 看书P27) 光波从光疏媒质射到光密媒质界面发射时 半波损失 看书 明暗条纹相反. 明暗条纹相反
洛埃镜
4. 光强公式
I = I1 + I 2 + 2 I1 I 2 cos ∆φ ,
若 则
I1 = I2 = I0
I = 4I0 cos
2
,
∆φ
2
I 4I0
( ∆φ =
d sin θ
λ
2π )
E1
波列长L 波列长 = τ c
普通光源: 1. 普通光源:自发辐射
· ·
激光光源: 2.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
独立(不同原子发的光) 独立(不同原子发的光)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ν ν = (E2-E1) / h
•
ν ν
E2
传播方向,频率, 完全一样(传播方向,频率, 相位, 振动方向) 相位, 振动方向)
二. 获得相干光的两种方法
1. 振幅分割法
利用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光和透射光作为 相干光
2. 波阵面分割法
S1
S
d S2
从点光源发出的同一波阵面上取出两个部分作为 相干光源
18.1 分波前干涉
一. 光的干涉
1. 机械波 同频率,同振动方向 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相干波 同频率 同振动方向,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相干波 同振动方向 干涉
▲ 暗条纹
dx ∆L = D
2 Dλ x暗 = ±(2k +1) , k = 0,1,2,L 2d
∆L = ±(2k +1) , k = 0,1,2,L
λ
▲ 干涉条纹的间距
D ∆x = xk+1 − xk = λ d
等间距的
★讨论: 讨论
(1). 使双缝间距逐渐减小 使双缝间距逐渐减小;
Dλ 明条纹: x = ±k , k = 0,1,2,L d
1. 同频率 同频率; 2. 存在相互平行的振动分量 (同振动方向 同振动方向); 同振动方向 3. 同相位或相位差恒定. 同相位或相位差恒定 —— 相干光
三. 杨氏双缝干涉
1801年 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 1773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杨 首先完成了光的干涉实验, 首先完成了光的干涉实验,第一 次把光的波动学说建立在牢固的 实验基础上。 实验基础上。
∆φ = ±2kπ , k = 0,1,2,L
∆φ = ±( 2k +1)π , k = 0,1,2,L
合振动加强 合振动加强
合振动减弱 合振动减弱
2. 光波 光波是电磁波 E矢量(光矢量)的振动 矢量(光矢量) 矢量 P r2 S2
r1 U1(P, t ) = A cos[ω(t − ) +φ10 ] 1 v 2π = A cos(ωt − r1 +φ10 ) 1 r2 U2 (P, t ) = A2 cos[ω(t − ) +φ20 ] v 2π = A2 cos(ωt − r2 +φ20 )
γ
∆L = [n2 ( AC + CB) − n1DB] +
λ
2
d AC = CB = cosγ
S S a n1 n2 A b i D a' b' B C d
DB = ABsini = 2d ⋅ tgγ ⋅ sini
n1 sini = n2 sinγ
∆L = 2n2 AC − n1DB+ λ
2
γ
d λ = 2n2 − 2n1d ⋅ tgγ ⋅ sini + cosγ 2 d sinγ λ = 2n2 − 2n1 sini ⋅ d + cosγ cosγ 2
x k红
x ( k +1)紫
D = k λ红 d
D = ( k + 1) λ紫 d
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由 xk红 = x(k+1)紫 的临界情况可得 红 紫
k λ 红 = ( k + 1) λ 紫
将 λ红 = 7600Å, λ紫 = 4000Å代入得 , 代入得 k=1.1 只能取整数, 因为 k只能取整数,所以应取 只能取整数 k=1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央白色明纹两侧,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只有第一级彩色光谱是清晰可辨的。
2
∆L = 2e n − sin i +
2
λ
2
膜呈绿色,即对绿色干涉加强 膜呈绿色 即对绿色干涉加强
白光入射的杨氏双缝干涉照片
3. 条纹位置 S1 d S2 D 光程差 r1
P x
θ
θ
r2
O
∆L = r2 − r1 ≈ d sinθ
∴sinθ ≈ tgθ
x tgθ = D
(远屏近轴 远屏近轴) 远屏近轴
Qθ很小
光程差
dx ∆L = D
▲
亮条纹
∆L = ±kλ, k = 0,1,2,L
Dλ x明 = ±k , k = 0,1,2,L d
(1). 透射光 无半波损失 S
S a n1 n2
2
b i A
D B
γ
C
d a' b'
∆L = 2d n − n sin i
2 2 2 1
透射时,干涉相互加强 反射时 干涉相互减弱; 透射时 干涉相互加强;反射时 干涉相互减弱 干涉相互加强 反射时,干涉相互减弱 透射时,干涉相互减弱 反射时 干涉相互加强. 透射时 干涉相互减弱;反射时 干涉相互加强 干涉相互减弱 反射时,干涉相互加强
(2). 垂直入射 垂直入射, 垂直入射,i=0 反射时 透射时
∆L = 2n2d +
λ
2
∆L = 2n2d
k = ±1,2, ± L
= (2k +1) λ
2
k = 0 , ±1,2, ± L
正入射时 薄膜表面某处干涉光强度仅与所在点的厚度有关, 正入射时,薄膜表面某处干涉光强度仅与所在点的厚度有关, 沿薄膜等厚线的干涉光的光强相等 ——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
18.2 薄 膜 干 涉
一. 薄膜干涉
1. 光路分析
S a n1 n2
b i A
a' b'
γ
C
B
d
B处干涉 处干涉 (上表面 上表面) 上表面
分振幅法
2. 计算光程差∆L AB的长度远小于光源 到薄膜的距离 的长度远小于光源S到薄膜的距离 的长度远小于光源 近似认为SA与 平行 近似认为 与SB平行 S S a n1 n2 b i A D a' b' B C 光线bb'在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的界面反射 光线 在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的界面反射 半波损失 d 作AD⊥SB ⊥
Dλ 暗条纹: x = ±(2k +1) , k = 0,1,2,L 2d
d↓ , x↑ ↓ ↑ 条纹变疏,两侧条纹向远离中央的地方移动 条纹变疏 两侧条纹向远离中央的地方移动. 两侧条纹向远离中央的地方移动
(2). 保持双缝间距不变 使两缝与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两缝与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使两缝与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 实验装置
S1
S
d S2
P0
S1,S2两子波源
S1,S2是同一波阵面的两部分
两子波源发出的光是相干光
分波阵面法
2. 实验现象 1. 干涉条纹以 0为(与S1,S2等距离 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 0条纹 干涉条纹以P 等距离)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 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P 与 为明条纹; 为明条纹 2. 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 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各不相同 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各不相同 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各不相同; 3. 用白光作实验 则中央条纹是白色 在中央白条纹两侧 形成一由 用白光作实验,则中央条纹是白色 在中央白条纹两侧,形成一由 则中央条纹是白色,在中央白条纹两侧 紫到红的彩色条纹. 紫到红的彩色条纹.
Dλ 明条纹: x = ±k , k = 0,1,2,L d
Dλ 暗条纹: x = ±(2k +1) , k = 0,1,2,L 2d 2d
D↓ , x↓ ↓ ↓ 条纹变密,两侧条纹向中央靠拢 条纹变密 两侧条纹向中央靠拢. 两侧条纹向中央靠拢
(3). 遮住双缝中的一条 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置一平面反射镜 遮住双缝中的一条,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置一平面反射镜 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置一平面反射镜.
r1 S1
λ
λ
A = A + A + 2A A2 cos ∆φ(P) 1
2 1 2 2
∆φ = (φ10 −
2π
λ
r1) −(φ20 −
2π
λ
r2 )
总光强
I ∝ A2
I(P) = I1(P) + I2 (P) + 2 I1(P)I2 (P) cos ∆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