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复习课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说课讲解
1、双曲柄机构 2、曲柄摇杆机构 3、4 双摇杆机构
(二)急回特性
在曲柄摇杆中,当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时,摇杆位于
两个极限位置,简称极位。
此两处曲柄之间的夹角θ 称为极位夹角。
C2
θ 180°+θωB
C C1Aຫໍສະໝຸດ B1DDB2
当曲柄以ω逆时针转过180°+θ时,摇杆从C1D位置 摆到C2D。 所花时间为t1 , 平均速度为V1,那么有:
tg nP (d2)
➢牙型角 (相邻两侧边夹角)
➢牙侧角 β(侧边与轴线垂线
夹角)对于对称牙型 2
ββ α
ψ
三、矩形螺纹副条 自件 锁为 的:
四、螺纹连接的类型
1、螺栓连接: 普通螺栓连接:螺栓与孔之间有间隙,应用广泛 铰制孔用螺栓连接:螺杆外径与螺栓孔的内径基本尺寸相同。 承受较大横向载荷
2、螺钉连接:螺钉直接旋入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省去螺母,被连接件之 一较厚且不经常拆卸,以免被连接件的螺纹被磨损而使连接失效。
冲击类型的判断: (1)刚性冲击:加速度由0变为无穷大或由无穷大变为0 (2)柔性冲击:加速度由0变为有限值或由有限值变为0 (3)无冲击:加速度由0逐渐变化或逐渐变为0
三、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反转原理)
四.凸轮压力角的计算
tgα =
ds/dδ ± e
s + r20 - e2
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越大。
增大模数(10~15%) 。
三、轮齿弯曲强度计算危险截面的确定:30度切线法 四、齿轮的构造:齿轮轴:(当齿根圆直径与轴径接近时,可以将齿轮和轴做 成一体)、圆盘式(腹板式):(齿顶圆直径小于等于500mm的齿轮可采用腹板 式结构)、轮辐式:(顶圆直径大于等于400mm时,常采用轮辐式结构)
大学期末考试机械优化设计复习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1.组成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三要素是 设计变量 、 目标函数 、 约束条件 。
2.函数()22121212,45f x x x x x x =+-+在024X ⎡⎤=⎢⎥⎣⎦点处的梯度为120-⎡⎤⎢⎥⎣⎦,海赛矩阵为2442-⎡⎤⎢⎥-⎣⎦3.目标函数是一项设计所追求的指标的数学反映,因此对它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来评价设计的优劣,,同时必须是设计变量的可计算函数 。
4.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基本原则是确切反映 工程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力求简洁 。
5.约束条件的尺度变换常称 规格化,这是为改善数学模型性态常用的一种方法。
6.随机方向法所用的步长一般按 加速步长 法来确定,此法是指依次迭代的步长按一定的比例 递增的方法。
7.最速下降法以 负梯度 方向作为搜索方向,因此最速下降法又称为 梯度法,其收敛速度较 慢 。
8.二元函数在某点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是()00f X ∇= , 充分条件是该点处的海赛矩阵正定9.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增加变量将等式约束 优化问题变成 无约束优化问题,这种方法又被称为 升维 法。
10改变复合形形状的搜索方法主要有反射,扩张,收缩,压缩11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多变量 的优化问题转化为 单变量 的优化问题12.在选择约束条件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出现 相互矛盾的约束, ,另外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
13.目标函数是n 维变量的函数,它的函数图像只能在n+1, 空间中描述出来,为了在n 维空间中反映目标函数的变化情况,常采用 目标函数等值面 的方法。
14.数学规划法的迭代公式是 1k k k k XX d α+=+ ,其核心是 建立搜索方向, 和 计算最佳步长 。
15协调曲线法是用来解决 设计目标互相矛盾 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的。
16.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中, 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是首要和关键的一步,它是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1. 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有 解析法 法和 数值法2. 无约束优化问题取得极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一阶导数等于零 和 二阶导数大于零。
机械设计复习教案
机械设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机械设计的常见应用和工程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熟悉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工程实践和应用场景,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运动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3.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实践、新技术、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①机械运动学机械运动学是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平面运动和空间运动。
平面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圆周加速度等内容;空间运动学包括轴线、直线、平面、圆心等内容。
②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机械设计中关于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包括力、动量、功、能量等内容。
通过机械动力学的分析,可以确定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运动状态,对机械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③机械工艺学机械工艺学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铸造、锻造、加工等内容。
机械工艺学与机械设计密切相关,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到机械工艺水平的影响。
2.机械设计的工程实践机械设计的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运动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①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机械构件的形状、尺寸、材质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机械结构设计,可以确定机械的重量、可靠性、运动性能等重要参数,为整个机械设计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②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机械传动件的布置、尺寸、材质等方面的设计。
传动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效率、耗能和系统的稳定性。
机械设计(西工大版)复习重点
第1次课复习内容1 绪论目的:激发学习《机械设计》趣兴①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五个概念的区别目的:学习的对象是零件设计,通用零件设计(带、齿轮、轴等) ②疲劳破坏的概念目的:为后续内容做铺垫③希腊字母读音的查取目的:学习查资料第2次课复习内容2 机械设计总论①机械的组成目的:进一步理解机械设计的学习对象3 机械零件的强度②σ-N曲线目的:进一步理解疲劳破坏的概念第3次课复习内容5 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①螺纹类型(按牙型分)目的:普通螺纹为什么用于连接②螺纹连接的类型(螺栓连接的分类)目的:普通螺栓与铰制孔用螺栓的区别③螺纹连接连接预紧的目的和防松的实质④防松的方法第4次课复习内容5 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①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目的:a.松螺栓、紧螺栓的区别b.紧螺栓中又受横向和轴向载荷的区别②紧螺栓承受轴向载荷后的受力变形图③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第5次课复习内容5 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①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②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③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6 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④键连接目的:各种键的应用场合8 带传动①V带型号②带的受力分析(F0,F1,F 2联系)③打滑的概念④带工作时的应力分析⑤弹性滑动的概念、与打滑的区别第8-9次课复习内容8 带传动①V带的设计过程第10次课复习内容9 链传动①链传动的特点②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第11-12次课复习内容10 齿轮传动①《机械原理》中与齿轮相关内容②齿轮失效形式第13次课复习内容10 齿轮传动①K A、Kυ、Kα、Kβ名称即含义第14次课复习内容10 齿轮传动①强度计算方法第15次课复习内容10 齿轮传动①齿轮参数选择②斜齿轮及锥齿轮受力分析第16次课复习内容10 齿轮传动①斜齿轮及锥齿轮强度计算②齿轮结构设计第17次课复习内容11 蜗杆传动①蜗杆传动特点及选材②蜗杆传动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11 蜗杆传动①蜗杆传动中的热平衡计算及散热措施第19-20次课复习内容4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①摩擦的定义及分类、磨损的概念及磨损过程12 滑动轴承①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第21次课复习内容13 滚动轴承①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②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和轴承寿命计算公式第22次课复习内容13 滚动轴承①滚动轴承的轴向力计算第23次课复习内容13 滚动轴承①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第24次课复习内容15 轴①轴的分类及轴上零件装配过程第25次课复习内容15 轴①轴的轴向定位方法第26次课复习内容15 轴①轴的结构设计第27次课复习内容14 联轴器和离合器①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区别②联轴器的选择。
机械设计考试复习课
极限 和 的关系图。
m
a
a
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可根据材料的三个试验数据 1 , 0 和 s 而作出。
' ' ( , —— 极限应力线,其上各点的坐标为 m a) AG C
'
'
' m ——材料的极限平均应力 ' a ——材料的极限应力幅 ' ' ' 材料的最大极限应力: max m a ' ' ' 段 —— max m a s GC
a) 工 作 应 力 点 位 于 OJGI区域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求AG与MM3´的交点: 1 ae 1e ae e me me k k
min ae m a ae me
b)工作应力点位于IGC区域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极限应力点为 ( me , ae ) N3
ae s lime me
静强度条件
lime s s S ca [S ] max m a min 2 a
a)当工作应力点位于OAG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零件的极限应力,疲劳极限:
lime
ae me max
1 ( m a ) 1 max k a m k a m
强度条件为:
'
A'G'直线的方程为:
m 1 a
CG'直线的方程为:
m s a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复习题与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1-5至1-12 指出(题1-5图~1-12图)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计算各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1-5 解 F =H L P P n --23=18263-⨯-⨯=11-6 解F =H L P P n --23=111283-⨯-⨯=11-7 解F =H L P P n --23=011283-⨯-⨯=21-8 解F =H L P P n --23=18263-⨯-⨯=11-9 解F =H L P P n --23=24243-⨯-⨯=21-10 解F =H L P P n --23=212293-⨯-⨯=11-11 解F =H L P P n --23=24243-⨯-⨯=21-12 解F =H L P P n --23=03233-⨯-⨯=32-1 试根据题2-1图所标注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题2-1图答 : a )160907015011040=+<=+,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1707010016512045=+<=+,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132627016010060=+>=+,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1909010015010050=+<=+,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2-3 画出题2-3图所示个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
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题2-3图解:2-5 设计一脚踏轧棉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题2-5图所示,要求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度,且500CD l mm =,1000AD l mm =。
(1)试用图解法求曲柄AB 和连杆BC 的长度;(2)用式(2-6)和式(2-6)’计算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题2-5图解 : ( 1 )由题意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ο10,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湖南省考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复习备考攻略
湖南省考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复习备考攻略一、复习规划与准备考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涉及广泛的知识点,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规划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1.了解考试大纲:在开始复习之前,要先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各个知识点的权重和重点内容,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和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
可以将复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天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合理调配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
3.整理笔记与归纳总结:复习期间,要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整理成笔记,并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可以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并方便日后的复习回顾。
4.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可以尝试多种学习方法,如听课、做题、讨论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二、重要知识点梳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的考试重点较多,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程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内容。
要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材料的应用特性,并能熟练使用绘图工具进行机械制图。
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内容。
要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熟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流程和方法。
3.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电系统原理、传感器与执行器、机器人技术等内容。
要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熟悉各种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应用特点,并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包括柔性制造系统、激光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内容。
要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构建与运作原理,掌握激光加工和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方法。
三、复习方法与技巧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技巧:1.多做题:做题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做题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点。
可以选择历年真题或模拟题进行练习,同时要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及常用解题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一、引言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工程师提供了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的基本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知识点。
二、知识点概述1、机械零件的设计:了解并掌握各种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如齿轮、轴、轴承、皮带、链条等。
这些零件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2、机构设计:掌握各种机构的原理、特性和应用,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机构设计是实现机械系统运动的关键。
3、机械动力学: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机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及机器的平衡和振动问题。
4、机械材料与制造:了解并掌握各种机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制造工艺和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等。
5、精度设计与分析:掌握精度设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以确保机械系统的精度和性能。
6、创新与优化设计:了解创新和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TRIZ 理论、公理设计等,以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和优化程度。
7、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利用CAD进行机械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8、规范与标准:了解并掌握各种机械设计规范和标准,如ISO标准、国家标准等,以确保设计的规范性和可制造性。
9、疲劳强度设计:掌握疲劳强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材料的疲劳极限、安全系数、应力集中等,以确保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可靠性。
10、摩擦学基础:了解并掌握摩擦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摩擦系数、磨损率、润滑等,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11、流体动力学基础:了解并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气动学等,以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流体性能。
12、热力学基础: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传热学等,以分析和优化机械系统的热性能。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材料
第1章概论第一讲: 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课题: 1.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1.1.2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1.1.3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以及其在培养高级机械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从而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了解本学科的重要性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
3. 掌握本课程研究对象、内容、增强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教学方法:利用工程案例等多种教学软件,展示本门课研究的对象、内容。
教学内容:1.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1.主要研究的对象;(1)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统称。
从研究机器工作原理、分析运动特点和设计机器的角度看,机器可视为若干机构的组合体。
图1-1的单缸内燃机。
图1-1 单缸内燃机2.机器的主要特征是:(1)它们都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2)各个运动实体(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代替或减轻人类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3.机构:是由构件组成的。
4.构件:是指机构的基本运动单元。
它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几个零件联接而成的运动单元。
5.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制造单元。
实例:图1-2 齿轮机构 图1-3 凸轮机构 图1-4 连杆机构6.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功;而机构则仅仅是起着运动的传递和运动形式的转换作用。
机构的主要特征是:(1)它们都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2)各个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1.1.2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1)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计算(2)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的组成原理、运动分析及设计(3)各种联接零件(如螺纹联接、键销联接等)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标准选择(4)各种传动零件(如带传动、齿轮传动等)的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5)轴系零件(如轴、轴承等)的设计计算及轴承参数类型选择。
1.1.3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简单机构和零件的设计问题,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及计算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失效原因和提高改进措施的能力。
《机械设计》习题复习课程
《机械设计》习题
《机械设计》第五章习题
题5-1
如图所示,两根梁用8个4.6级普通螺栓与两块钢盖板相联接,梁受到的拉力F=28KN ,摩擦系数f=0.2,控制预紧力,试确定所需螺栓的直径。
解:已知螺栓数目z=8,接合面数i=2,取防滑系数Ks=1.2,则螺栓所需预紧力F 0为F 0≥fzi KsF =2
82.028002.1⨯⨯⨯N=10500N 。
查主教材中的表5-8,得σs=240MPa ,查表5-10,取安全系数S=1.3,则[σ]= σ
s/S=240MPa/1.3=184.6MPa ,所需螺栓的直径d 1≥
=6
.184105003.14⨯⨯⨯πmm=9.7mm 。
取整后得螺栓尺寸d=10mm ,螺纹为M10。
注:解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
题5-2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被连接件间采用橡胶垫片。
已知预紧力
F 0=1500N ,当工作载荷F=1000N 时,求螺栓受到的总拉力及被连接件之间的残余预紧力。
题5-3
图示凸缘联轴器(GB/T5843—1986)的型号为YLD10,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T=630N ·m ,两半联轴器采用4个M12的铰制孔螺栓联接,螺栓规格为M12×60
(GB/T27—1988),螺栓的性能等级为8.8级,联轴器材料为HT200,试校核其联接强度。
题5-4
试指出下列螺纹连接图中的错误结构。
机械原理复习教案
机械原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分类和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
3. 掌握运用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机械结构设计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指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机械原理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
2. 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的要求是两个方向的力合成为零,三个方向的力合成为零,通过平衡状态可计算出一个物体的重心位置及物体稳定的条件。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关系。
绘制运动曲线进行计算,例如多级齿轮副的稳定性分析、滑动轮组的力学计算等。
3.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与分类(1)齿轮:齿轮是用于变速和传递动力的零件。
根据齿轮的种类可分为传动齿轮和定位齿轮两大类。
(2)联轴器:联轴器是用于传递转矩的零件。
根据结构和使用条件可分为弹性元件式联轴器、硬性联轴器和湿式摩擦式联轴器。
(3)轴承:轴承是用于支承旋转机械零件的零件。
根据轴承的结构和使用条件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4. 常用机械零件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1)齿轮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齿轮在各种机械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要求制定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山地车的链条齿轮,要求耐磨,便于变速等。
(2)联轴器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联轴器在控制旋转运动方向和传递转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设计要求包括传动能力强、密封性好等。
(3)轴承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轴承在机械中起着支承和导向的作用,轴承必须具有耐磨损、高负荷能力、高速运转等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机械原理和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
3. 示范演示法:以实例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快速理解。
机械基础高考轮系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题
教学教案一、看历年高考数据这是其中一年的计算题高考得分情况,大部分同学得分都得分不是很高。
我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原因:1.轮系中选择哪些齿轮是最高转速或最低转速无法应用公式(导致时间花费过长;或者多个计算太繁琐最后解答错误)2.轮系中蜗轮方向的判断不正确3.计算题目中单位换算不正确4.四杆机构的计算(根据模拟卷预测)二、实例讲解1.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多个齿轮中如何判定最高转速获得最高转速的方法是主动轮大齿轮,从动轮小齿轮获得最低转速的方法是主动轮小齿轮,从动轮大齿轮看下图哪个配合是获得最高转速,哪个配合获得最低转速2.蜗轮蜗杆的方向判断常用的是左右手判断,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特殊的蜗杆在下面蜗轮在上面的根据我们以前计算可以得出轴4的最快转速是齿轮5和齿轮6,最慢转速是齿轮4和齿轮7蜗杆判断基本方向为向右3.四杆机构的计算和判断4.计算中如何将mm/min换算成m/s(做题目时首先做好审题,然后用换算方法)mm-----m 相差1000min----s相差60大家计算好后可以按1/60000相乘。
三.练习计算1.轮系齿数(头数)如图所示,所有齿轮模数均为2mm且标准安装,输入转速n1=200r/min,BC杆用铰链与滚筒的端面圆周相连,利用鄂板CD的往复摆动完成碎石过程,如AD=CD=700mm,BC=800mm,完成下列填空。
(1)要使碎石过程顺利完成,滚筒直径的最大值为()mm,此种情况重物的最大移动速度为()mm/min。
(2)轴Ⅰ和Ⅱ间的中心距为()mm(3)螺母和重物的移动方向()(填“相同”或“相反”)(4)若使螺母向下移动,应使输入转速n1的方向()(填“向上”或“向下”),图示啮合状态下螺母的移动速度为()mm/min。
(5)当重物向下移动时,齿条向()移动,其最小移动速度为()mm/min。
答案:(1)1200 37680(2)70(3)相反(4)向上160(5)右50242、能力拓展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1.轮系中选择哪些齿轮是最高转速或最低转速2.轮系中蜗轮方向的判断3.计算题目中单位换算4.四杆机构的计算布置作业(2分钟)练习册:一、认知题1,2,二、能力拓展3板书设计一、轮系中最高转速、最低转速判断二、蜗轮蜗杆的方向判断三、四杆机构的计算和判断四、单位换算作业布置一、模拟卷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当转轴受的径向力大小方向不变时,其许用弯曲应力应选()。
A.[σ0]bB.[σ-1]bC.[σ+1]bD.[σ-0.5]b答案:B2.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成分是()。
A.最大应力σmaxB.平均应力σmC.应力幅σaD.最小应力σmin答案:C3.若需在轴上安装一对半圆键槽,则应将半圆键槽布置在()上。
A.周向相隔180°B.周向相隔120°C.周向相隔90°D.轴沿同一直线答案:D4.在带传动中,主动轮圆周速度v1,从动轮圆周速度v2,带速v,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v1=v2=vB.v1>v>v2C.v2<v1<vD.v1<v<v2答案:B5.当带的线速度v≤30m/s时,一般采用()来制造带轮。
A.优质铸铁B.铸钢C.铝合金答案:A6.齿轮抗弯曲计算中的齿形系数Fa Y 反映了()对轮齿抗弯强度的影响。
A.轮齿的形状B.轮齿的大小C.齿面硬度D.齿面粗糙度答案:A7.用当量弯矩法计算轴的强度时,公式22)(T M M e α+=中系数α是考虑()。
A.计算公式不准确B.材料抗弯与抗扭的性能不同C.载荷计算不精确D.转矩和弯矩的循环性质不同答案:D8.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A.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B.控制轴承的发热量C.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D.控制轴承的压强p答案:A9.宽径比B/d 是设计滑动轴承时首先要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取B/d=()。
A.1~10B.0.1~1C.0.3~1.5D.3~5答案:C10.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pv]是为了防止轴承()。
A.过度磨损B.过热发生胶合C.产生塑性变形D.发生疲劳点蚀答案:B二、填空题1.螺纹升角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传动的效率();牙型角增大,则联接的自锁性(),传递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机械设计》课程复习提纲第1章绪论第2章机械设计总论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设计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本章难点在学习本章时,尚未涉及到各个具体机械零件的设计内容,故本章难点是内容非常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因而学习本章时对各节内容要从总体上以及相互联系上予以理解。
这样,可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也对学习以后各章具有引导作用。
本章考点本章论述的是机械设计与机械零件设计中的一些共同性问题,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并要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不断深化。
因此,本章所述的众多基本概念是考点,应予以熟悉和了解。
第3章机械零件的强度本章重点1.材料的疲劳极限及疲劳曲线2.极限应力线图3.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本章考点①疲劳曲线的特点、方程及其应用。
②材料试件和机械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的特点及绘制。
③了解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在三种应力变化规律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④掌握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第4章摩擦、磨损和润滑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各类摩擦的机理、各类磨损的机理和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
按润滑状态的不同,可把摩擦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和流体摩擦四种。
本章考点①摩擦、磨损和润滑的一般概念;②润滑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选择;③流体动力润滑的楔效应承载机理;第5章螺纹联接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和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1.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2.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3.螺栓组联接的设计螺栓组联接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三部分。
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是复杂受力状态下螺栓组联接的强度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螺栓组联接所受的载荷并非都是单一的受力状态,而常常是复杂的,但利用静力分析的方法可将其简化为由轴向力、横向力、转矩、倾覆力矩等简单受力状态的不同组合。
本章考点本章有以下考点:①螺纹的类型、主要几何参数。
②螺纹联接的各种基本类型的结构和适用场合。
③螺纹联接预紧、防松的目的和方法。
④各种简单受力状态下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⑤承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⑥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受力变形图的特性及其应用。
⑦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⑧承受横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⑨复杂受力状态下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⑩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复习课后习题5-4,5-6,5-8,5-10并且涉及的计算公式要记住。
第6章键、花键和销联接本章重点是掌握平键、半圆键和楔键的特点、选用,以及平键联接的设计内容;此外对花键联接的常用类型、特点、应用及其设计计算也应当有所了解。
本章考点:①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其选用,普通平键截面尺寸的选择依据。
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校核计算;③平键联接的结构设计及合理布置;④花键联接的常用齿形、定位方式及其应用;复习课后习题6-1,6-4第8章带传动本章重点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和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本章难点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及其影响因素、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形成机理。
本章考点①带传动的类型及应用场合;②根据带传动的功率P、V求F e、F1、F2、及F。
;③影响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 ec的因素和欧拉公式的应用;④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机理;⑤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⑥带传动的应力分析;⑦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V带型号的选择依据;⑧带传动的张紧方法。
复习课后习题8-2第9章链传动本章重点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及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本章难点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
本章考点①链传动的特点(与带传动比较);②滚子链的组成;③影响链传动运动不均匀性的因素或链传动中产生动载荷的主要原因;④链传动的失效形式;⑤链传动主要参数的确定以及它们对传动功率的影响;第10章齿轮传动本章重点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本章难点齿轮轮齿的受力分析。
本章考点①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②齿轮的计算载荷及其影响因素;③轮齿的受力分析(结合蜗杆传动受力分析,注意组合传动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要正确,表达要清晰,注意各力方向、作用点);⑤强度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及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⑥设计参数对齿轮传动疲劳强度的影响;⑦齿轮的结构和润滑的基本概念复习课后习题10-1注意带传动、齿轮传动和链传动在多级传动中的布置!第11章蜗杆传动本章重点普通圆柱蜗杆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本章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本章考点①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和蜗轮转动方向的确定;③蜗杆传动的材料⑧蜗杆传动的效率与头数Z1的关系,自锁条件;④蜗杆传动的设计准则;⑤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及与原理及润滑;复习课后习题11-1第12章滑动轴承本章重点滑动轴承的特点(与滚动轴承比较)与选用;非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和计算方法;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
此外对滑动轴承的类型、常见结构和常用材料也应有所了解,包括径向滑动轴承中油孔、油槽的开设与承载区、非承载区之间的关系。
本章考点①滑动轴承的一般结构与常用材料;②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的比较、选用;⑧非液体润滑轴承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设计方法;④一维雷诺方程的物理意义;⑤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条件及模型实例判断;⑥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滑动轴承的承载量系数Cp、最小油膜厚度h min与偏心率χ关系。
第13章滚动轴承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尺寸选择(即寿命计算或型号确定)以及结构设计。
关于滚动轴承的一般概念(构成、应力及失效形式、类型、代号及其类型选择等)及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①向心推力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受力分析(重点掌握轴向力的分析计算方法);②深沟球轴承与向心推力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及寿命计算。
本章考点①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代号标记②滚动轴承工作时各元件的应力及主要失效形式;③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额定寿命L h、极限转速n lim、基本额定动载荷C(Cr)、当量动载荷P(Pr)④深沟球轴承与向心推力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受力分析及寿命计算⑤滚动轴承装置的结构设计(常与轴、键联接作为轴系结构设计综合考查)。
复习课后习题13-1,13-5第14章联轴器、离合器本章重点常用的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本章考点①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作用,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区别;②常用联轴器的特点及选用;③联轴器在轴上的安装、定位的结构设计(结合轴系结构设计)第15章轴本章重点轴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
本章难点①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法;②轴(系)结构设计。
本章考点①轴的类型(心轴、传动轴、转轴)及其应力分析;②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③提高轴的疲劳强度(或刚度)的常用措施;④轴系结构设计(综合轴、轴承、传动件、键联接以及润滑、密封等)。
从四个方面加以考虑:1、零件的轴向定位,并且定位是否可靠?2、零件的周向定位3、结构工艺性:轴上零件是否能够安装上去?零件是否方便装拆?轴是否便于加工?4、滚动轴承装置设计方面的问题:密封,游隙调整,固定,安装配置等复习课后习题15-4常见的轴系结构改错:①轴与轴上零件如齿轮、带轮、联轴器等是否用键(或销、紧定螺钉等)作周向固定,若有多个轴上零件时其键槽是否在同一母线上;②轮毂长度是否略大于安装轴段的长度;③轴上零件的(两端)轴向定位如何;④轴上零件(特别是安装于轴中段的齿轮以及轴颈处的轴承等)是如何装上去的,有无该零件两端的轴段径向尺寸均大于轮毂孔(或轴承内径)而无法装拆问题;⑤轴承的类型选择和组合是否合理,特别是采用向心推力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时应检查是否为成对使用,其内外圈传力点处是否设置有传力件,若两个推力轴承在轴的一端安装时,另一端游动支点处的轴承类型是否恰当等;⑥轴承内圈、外圈的厚度是否高出与之相接触的定位元素的高度;⑦若两支点的滚动轴承为同型号(如一对向心推力轴承在两端支承),二者是否对称安装,从轴的一端依次装入时,座孔及轴颈的中段是否设有凹槽部分以利于轴承的装拆(同时可减少精加工长度);⑧轴伸出透盖处的密封、间隙;⑨轴承的游隙如何调节;⑩整个轴系相对于箱体(或机架)轴向位置是否可调(例如使齿轮对在全宽度上啮合特别是对于圆锥齿轮、蜗轮蜗杆装置)。
主要错误:①轴的右端面应缩进带轮右端面1~2mm,且应有轴端档圈固定带轮;②带轮与轴间应有键联接;③带轮左端面靠轴肩定位,下一段轴径加大;④应改为喇叭口斜线,用角接触球轴承;⑤取消套筒,若保留套筒对带轮定位也可,那么套筒应穿过透盖顶到轴承内圈右端面);⑥透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且还应有密封毡圈;⑦两个轴承端盖与箱体间应有调整垫片,以调整轴承游隙;⑧与轮毂配合的轴段长度应比轮毂宽度小1—2mm,使套筒定位可靠。
⑨轮毂与轴之间应有键联接;其它错误:⑩带轮两个槽中没有线;⑩箱体上端盖接触面之外的外表面应低一些;⑩轴承端盖外圆外侧应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