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副本
医学免疫学参考资料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重点总结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免疫病理学等内容。
下面是对该学科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免疫分子组成。
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肿瘤的侵害,并维持机体内部的稳态。
2.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它包括炎症反应和天然免疫等。
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感染的特异性反应,它通过抗原识别和免疫记忆来提供长期的保护。
3.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免疫记忆是指在初次感染后,机体对该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更快速、更强烈和更敏感的反应。
免疫记忆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记忆淋巴细胞的生成和存活。
免疫记忆的作用是在再次感染时能够更迅速地清除病原体,从而有效地阻止或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免疫调节的机制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应答进行调控和平衡的过程。
它包括免疫刺激与抑制之间的平衡和免疫应答的调节与抑制等。
免疫调节的失调会导致免疫病理学反应,从而引发免疫相关疾病。
5.病原生物的分类和机制病原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病原生物按其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病原生物通过进化和适应机制使其能够逃避机体免疫应答,从而引发感染和疾病。
总结起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病原生物的分类和机制等内容。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等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
同时,对病原生物的分类和机制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疗。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原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以及研究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等。
3.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4.多细胞真菌主要由菌丝和孢子两个基本结构组成。
5.肥达反应原理属于凝集反应,可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6.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主要依据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和发酵甘露醇等参考指标。
7.HBV传染性颗粒是Dane颗粒,主要通过血源途径传播。
8.中间宿主是幼虫阶段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9.可引起自体外感染的医学蠕虫包括蛲虫和猪带绦虫。
10.人可以成为猪带绦虫和疟原虫的中间宿主。
11.多细胞真菌主要由菌丝和孢子两个基本结构组成。
12.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和释放等步骤。
13.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
14.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15.流感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的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漂移和抗原性转变。
16.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17.经胎盘可传播的原虫病有疟疾和弓形虫病。
18.钩虫和丝虫均为丝状蚴的寄生虫。
19.以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有丝虫病和疟疾。
20.病毒的主要成分包括核酸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
21.衣原体在其繁殖发育的周期内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
22.HIV最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途径,感染的主要细胞是CD4+T细胞。
23.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肠道感染和肠外感染两种疾病。
24.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包括化脓性感染和中毒性疾病两大类型。
25.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除核质外,还有质粒DNA和转位因子。
26.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型。
27.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损伤、毒性作用和超敏反应。
28.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南阳革命委员会生化武器防御组诚祝诸位考试顺心!本资料仅供参考)第一章1,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
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免疫学复习资料(中医学)

免疫学复习资料(中医学)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思考题:1、述免疫的现代概念和免疫反应的三种功能。
2、试述机体生理屏障的作用及意义。
3、试述抗原的概念、抗原必备的条件,举例说明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4、试述补体系统的重要组成、性质、激活途径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5、免疫系统有哪些免疫器官、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什么?6、什么叫抗体?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几IgG.、IgM、SIgA 的特性和功能。
7、简述T淋巴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和亚群?细胞免疫是怎样发挥作用的?8、什么叫超敏反应?试述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病种举例。
9、什么是脱敏疗法?试述第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0、举例说明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用途。
11、简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试验的实际应用。
12、比较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缺点,并各举2-3种常用疫苗。
13、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并各举2种常用制剂。
14、名词解释:免疫、半抗原、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MHC、HLA、免疫应答、疫苗、类毒素、超敏反应各章节复习内容免疫学绪论与抗感染免疫(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免疫 2.免疫防御 3.免疫稳定 4.免疫监视二、填空题1.免疫功能包括、、。
2.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表现为或。
3.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4.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以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5.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另一种称为。
6.固有性免疫应答在感染执行防卫功能;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和中发挥关键作用。
7.T细胞活化需要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病D.肿瘤 E.反复感染2.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就是( )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杀灭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3.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会导致( )A.严重感染 B.免疫缺陷 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 E.肿瘤四、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A.免疫防御 B.免疫稳定C.蛋白质的消化D.免疫监视 E.蛋白质的吸收2.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 )A.巨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 )A. NK细胞 B.T细胞 C.B细胞D.APC细胞 E.吞噬细胞五、简答题1.简述现代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二)2024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二)引言概述:在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领域中,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着手,系统整理与免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它如何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正文:一、免疫系统的类型和功能1. 先天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2. 获得性免疫系统的特点和功能3. 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1. 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机制2. 细菌的分类和致病机制3. 寄生虫和真菌的致病特征4.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5.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和免疫逃逸机制三、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1. 免疫细胞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2. 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3. 免疫应答的激活、增强和抑制机制4. 免疫系统的记忆和长期免疫5. 免疫系统在病原微生物清除中的作用四、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逸机制1. 病原微生物的伪装与免疫逃避策略2.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和免疫抑制机制3. 免疫遗传学和病原微生物菌株的变异4. 病原微生物的抗体逃逸和抗药性5. 免疫介导的病程调节与慢性感染五、新兴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的挑战1. 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识别方法2. 疫苗研发与新兴病原微生物的应对3. 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与应对策略4. 免疫治疗和免疫调节的发展方向5. 大规模感染爆发与全球免疫防控的问题总结:通过对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我们对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免疫系统和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和病原微生物的逃逸机制。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新兴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的挑战,需要加强疫苗研发和抗生素耐药性的管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知识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知识1、免疫学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外界入侵者(生物毒素、致病细菌、病毒等)或自身损伤产物(某些癌细胞等)的应答,以及调节免疫响应、失调状态的研究领域。
它研究了机体先天和后天抗原性及免疫响应机制。
2、免疫学细胞免疫学细胞由 Fc受体、B细胞、T细胞、嗜中性粒细胞、D细胞等六大类细胞组成,它们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免疫网络。
Fc受体:胞外结构体,主要由IgG的免疫球蛋白组成,起着结合抗体、免疫球蛋白和促进碱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的作用。
B细胞:细胞内有多种分化变异的抗原受体的活性细胞。
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发生分化变异,产生结合抗原/抗三聚体的抗体。
T细胞:T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环节,大致可分为3类:a、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提呈抗原刺激T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b、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的T细胞,包括Th0细胞、Th1细胞、Th2细胞和Treg细胞。
c、杀伤性T细胞:可以识别和杀伤抗原携带细胞的T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和C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能够抗微生物病原体植入机体皮肤层或真皮层细胞,可以分泌胞外抗原抑制物,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一定作用。
D细胞:又称表皮极压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主要研究病原体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它研究了病原物对入侵宿主致病机制及宿主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病原物的起源、分类、病原性、多样性、基因调控等诸多问题。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为病原测定、生物技术、生物毒素等诸多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一)2024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重点整理(一)引言概述: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机制。
本文将重点整理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等方面。
正文内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个部分。
- 先天免疫系统主要由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组成,其功能是对抗非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
- 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抗体等组成,其功能是通过识别和记忆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来提供免疫保护。
2.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类型。
-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或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引起疾病。
- 病毒是非细胞的生物体,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常引起感冒、流感等疾病。
- 真菌是真核生物,常引起真菌感染性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 寄生虫是多细胞的生物体,可寄生在人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 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阶段。
- 先天免疫通过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来清除病原微生物。
- 获得性免疫通过淋巴细胞的识别和抗体的产生来特异性地清除病原微生物。
- 免疫记忆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使得机体对再次感染同一病原微生物具有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能力。
4.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等疾病的发生。
-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导致机体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如HIV感染导致的艾滋病。
-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正常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如荨麻疹、哮喘等。
5.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应用-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在疫苗研发、抗生素治疗和免疫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
理
本文档为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的核心知识整理,旨在
帮助学生对考试内容进行复和准备。
以下是考试的核心知识点概述:
1. 免疫学基础知识:
- 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 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2. 免疫应答:
- 免疫应答的激活和调节
- 免疫记忆和免疫效应
3. 免疫系统与疾病:
- 免疫系统在感染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关系
- 免疫系统对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4. 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常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疾病
5. 免疫和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
- 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机制
6. 免疫检测技术:
- 免疫学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请学生们根据以上核心知识点进行复,熟悉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进行相关题和案例分析的训练,以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
祝你们考试顺利!
(字数: 200)。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绪论一、名词解释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二、填空题1.细菌学、病毒学和其他微生物三大部分2.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3.活细胞,非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1.E2.C3.C4.E5.E第二章细菌概述一、名词解释1. 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2.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3.无菌操作: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控制环境、用具,使之处于无菌状态,即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4.败血症:细菌由炎症局部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毒素引起全身性亚种的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5.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1.7.2-7.6,37℃2.急性期恢复期4倍或4倍以上3.103kpa 121.3℃15~20min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用高渗培养基5.抗毒素血清丙种球蛋白三、选择题1.A2.E3.B4.A5.E6.E7.A8.C9.C 10.E四、简答题1.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异同?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医院感染:肺炎、胸腹腔炎症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5.试分析菌群失调发生的原因,怎么预防菌群失调症。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一、免疫学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负责产生抗体,巨噬细胞则是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主要细胞。
3.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不同类型。
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4.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接触到其中一种抗原,免疫系统就能迅速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使得下一次再遇到同一种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二、病原生物学:1.病原体的种类与感染途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病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昆虫传播等多种途径感染机体。
2.病原体与机体的互相作用: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则通过逃避免疫应答、干扰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进行对抗。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免疫系统的失调与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或功能障碍会引起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病等。
研究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助于寻找治疗免疫疾病的方法。
三、应用与研究:1.免疫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广泛,包括预防疫苗的开发、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和免疫治疗等。
例如,通过研发新型疫苗能够帮助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免疫诊断方法可更早地发现疾病,通过免疫治疗可以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
2.免疫学的研究:免疫学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免疫记忆的机制研究、免疫调节的机制探究以及新型抗体药物和免疫细胞疗法的研发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doc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识别阶段】C1识别IC进而活化的过程【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阶段(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通道,能使可溶性小分子、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膨胀而被溶解。
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第3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编码此类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人类的有关抗原在白细胞发现,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
人类MHC分子一般指经典HLA基因编码产物,简称HLA 分子(提呈抗原肽)。
3.HLAⅠ结构:肽结合区(信息传递)、Ig样区、跨膜区、胞浆区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
抗原肽与Ⅰ类分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并不像抗原抗体那样高度结合,只要多肽2~3个关键的氨基酸能恰当地连接而沟槽内相应位置,多肽即可与之结合。
4.HLAⅡ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5.MHC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TCR识别APC上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自身MHC分子,此现象为MHC限制性(4)参与T细胞分化成熟(5)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第4节其他免疫因子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多种细胞受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
(1)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最先发现的CK】、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家族(2)CK的共同特性绝多数CK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它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两种。固有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防御机制,而适应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 原体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特异性防御。”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模拟病原体进入人体的过程,刺激 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在真正接触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清除。”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最大的防御系统,它的作用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外来 入侵者,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以及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一个健 康的免疫系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石。”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 毒、真菌和寄生虫。这些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人体造成损 害,引发各种疾病。”
作者简介
这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免疫系统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它像一个精密的网络,每一个细 胞、每一个分子都在协同工作,共同维护人体的健康。而病原生物则像狡猾的入 侵者,不断寻找突破人体防线的机会。”
“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和病 原体的特性,还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对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微生物和寄生 虫是引起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书中详细描述了这些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以及防治策略, 让我对这些病原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的实验指导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书中的实验指导部分 详细、清晰,不仅有助于我理解理论知识,也对我未来的实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 指导。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 课本后选择题库

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课本后选择题库本题库来源于2022级2022第一学期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后所有选择题部分,用于复习使用,总约160题1.免疫的本质是() [单选题] *A.抗微生物感染的功能B.抗寄生虫感染的功能C.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D.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E.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课本第1页,免疫学定义2. 免疫对机体() [单选题] *A.有利B.有害C.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正确答案)D.多数情况下有害E.无利也无害答案解析:课本第1页,免疫学定义3.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时可发生() [单选题] *A.肿瘤B.超敏反应(正确答案)C.免疫缺陷病D.自身免疫病E.感染答案解析:课本第1页,免疫的功能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易发生() [单选题] *A.自身免疫病B.免疫缺陷病C.超敏反应D.肿瘤(正确答案)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解析:课本第1页,免疫学三大功能的异常表现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单选题] *A.胸腺(正确答案)B.淋巴结C.脾脏D.扁桃体E.阑尾答案解析:课本第4页,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结MALT)6.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单选题] *A.骨髓B.淋巴结(正确答案)D.肾上腺E.肝答案解析:课本第4页,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结MALT)7.人类 B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单选题] *A.腔上囊B.淋巴结C.胸腺D.骨髓(正确答案)E.脾脏答案解析:课本第4页,免疫器官,骨髓的定义8.有关抗原提呈细胞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免疫细胞B.能吞噬消化病原体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D.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E.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直接发挥免疫效应(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课本第10页,抗原提呈细胞定义9.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是() [单选题] *A.红细胞B.粒细胞D.巨噬细胞E.B 细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课本第9页,B细胞亚群及功能关于T细胞和 B 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都具有抗原识别受体B.都能表达 CD 抗原C.都是免疫细胞D.受抗原刺激都能活化、增殖、分化E.都表达有 CD4 抗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课本第9页,免疫细胞11.可用于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因子是() [单选题] *A.干扰素(正确答案)C.肿瘤坏死因子B.白细胞介素D.生长因子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解析:课本第11页,免疫分子,主要的细胞因子12.完全抗原的含义是() [单选题] *A.异种物质B.化学结构复杂的物质C.分子量在1 万以上的物质D.只有抗原性的物质E.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课本第14页,抗原的概念和特性13.半抗原的含义是() [单选题] *A.异种抗原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正确答案)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小的物质答案解析:课本第14页,抗原的概念和特性14.免疫原性较强的物质是() [单选题] *A.脂多糖B.核酸C.蛋白质(正确答案)D.多脑E.类脂答案解析:课本第15页,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5.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称为 ( ) [单选题]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正确答案)C.交叉抗原D.异嗜性抗原16.类毒素具有的特征是() [单选题] *A.有毒性,具有免疫原性B.有毒性,无免疫原性C.无毒性,具有免疫原性(正确答案)D.无毒性,无免疫反应性E.无毒性,无免疫原性17.免疫马获得的抗毒素血清对人体而言是() [单选题] *A.抗体B.抗原C.无毒性D.半抗原E既是抗体又是抗原(正确答案)18.甲胎蛋白对于成人属于() [单选题]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肿瘤特异性抗原D.肿瘤相关抗原(正确答案)E.自身抗原19.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单选题] *A.异物性C.抗原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正确答案)D.抗原种类E.机体反应性20.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单选题] *A.ABO血型抗原B.肺炎链球菌英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正确答案)E. Rh 血型抗原21. 接触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 [单选题] *A.抗原的特异性B.抗原的交叉反应(正确答案)C.病毒的超感染D.先天免疫E.抗原的免疫原性22.Ig 分子的基本结构是() [单选题] *A. 由 2条重链和2 条轻链组成的四链结构B.由 1条重链和 1条轻组成的二肤链结构C.由2 条相同的重链和 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正确答案)D.由 1条重链和 2 条轻链组成的三链结构E.由4 条相同的脑链组成的四链结构23.下列五类 Ig的特性错误的说法是() [单选题] *A.IgG 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sIgA 多为双聚体C.IgM 分子量最大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 IgG(正确答案)E.正常血清中 IgE 含量最少24.结合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 Ig 是() [单选题] *A.IgMB.IgGC.IgE(正确答案)D.IgAE.IgD25.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分类是根据() [单选题] *A.H链和L链均不同B.V区不同C.L链不同D.H链不同(正确答案)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26.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 水平升高() [单选题] *A.IgM(正确答案)B.IgEC.IgGD.IgAE.IgD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正确答案)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其分泌液中C.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E.抗体由浆细胞产生28.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Ig是() [单选题] *A.IgG 和IgMB.IgD 和sIgAC.sIgA 和IgG(正确答案)D.IgM 和IgEE.IgG和IgD29.半衰期最长的Ig 是() [单选题] *A.IgMB.IgEC.IgG(正确答案)D.IgAE.IgD30.亮亮出生 7个月了,之前 6个月身体一直非常健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2.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表位。
4.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带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5.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6.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8.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三十余总组分。
9.免疫应答: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全过程。
10.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1.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12.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于细胞质中,每个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13.菌落:单个细菌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4.菌台:多个菌落融合成片。
15.热原质:又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6.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7.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18.无菌:无活菌存在。
19.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0.抗酸杆菌:由于菌体含大量分枝菌酸,故不易着色,但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
21.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2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引起全身化脓性病变23.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一篇医学免疫学1、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2、固有免疫3个特点:①非特异性、②可遗传性、③效应恒定性。
3、固有免疫3个组成:①组织屏障作用、②免疫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③体液因子的作用。
4、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在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5、适应性免疫3个特点:①特异性、②习得性、③效应递增性。
6、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7、中枢淋巴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①胸胁: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8、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①淋巴结: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微生物、毒素、癌细胞、大分子物质)。
②脾脏:T、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过滤作用(突变细胞、衰老细胞)。
③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一道防线。
9、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10、抗原(Ag):指能和T、B细胞受体(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11、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2、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病淋巴细胞的能力。
13、半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14、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可由半抗原与蛋白载体交联而成。
1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抗原表位。
16、交叉反应:是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某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
17、抗原的分类①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需在APC及Th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
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种。
如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动物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
如人类血型抗原、人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如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
(△)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③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④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耐受原。
⑤根据产生的方式: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
⑥根据物理性质: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⑦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
18、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①2条相同的重链、②2条相同的轻链、③二硫键。
19、人类免疫球蛋白有5类:IgM、IgD、IgG、IgA、IgE。
20、Fab作用:Fab段能与抗原结合,不过它是单价的,在体外条件下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结合反应。
2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效应①Fab段可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有效阻断抗原本身危害,体现其保护作用,被称为中和作用。
②Fc段能够与相应细胞膜上的Fc受体发生选择性结合,并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
2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①IgG: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II型超敏反应。
②IgM:分子量最大、天然血型抗体、出现最早的Ig、抗感染的先锋抗体、介导II III型超敏反应。
③IgA:血清型IgA由肠系膜淋巴细胞产生,分泌型IgA(SIgA)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产生。
④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准、膜型IgD构成BCR(抗原受体)。
⑤IgE: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IgE受体结合、与过敏反应有关、与寄生虫免疫有关。
23、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同一抗体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24、补体系统的组成:①补体固有成分(C1-C9)、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
25、补体系统激活途径:①经典激活途径、②MBL激活途径、③替代激活途径。
26、经典激活途径特点:①激活剂:Ag-Ab复合物(IgG、IgM);②参与成分:C1-C9;③过程: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27、经典激活途径从C1开始,MBL激活途径从C4开始,替代激活途径从C3开始。
28、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①抗感染与介导炎症反应: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的炎症介质作用(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②参与免疫自稳及免疫调节: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补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29、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30、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LA),其编码基因称为HLA复合体,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分成三类基因区。
31、HLA I类分子4个区的作用:①肽结合区:决定I类分子的多态性。
②Ig样区:是HLA I类分子T与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有助于I类分子的表达和天然结构的稳定。
③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④胞质区:可能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
32、HLA II类分子4个区的作用:①肽结合区:决定II类分子的多态性,决定其与抗原肽结合的特异性以及对T细胞的亲和力。
②Ig样区: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
③跨膜区:将I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④胞质区:可能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传递。
33、HLA分子的分布①HLA I类分布在几乎所有核细胞。
②HLA II类分布在APC和活化的T细胞。
34、CD分子:是人类不同谱系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标志性细胞膜分子。
35、与T细胞功能相关的CD分子:CD2、CD3、CD4、CD8等。
36、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相关的CD分子:CD79a、CD79b、CD19、CD20、CD21、CD22、CD40、CD45。
37、细胞因子:是细胞分泌的、具多重生物活性的、采取自分泌与旁分泌作用方式的小分子蛋白和多肽。
38、细胞因子按生物学作用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39、免疫细胞的组成:①淋巴细胞、②单核-巨噬细胞、③树突状细胞、④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40、T细胞膜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应答的物质基础,包括TCR-CD3复合体、TCR共受体、共刺激分子等。
41、TCR-CD3复合体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42、TCR的共受体:辅助TCR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
①CD4:结合MHC II类分子,外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
②CD8:结合MHC 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
43、共刺激分子:CD28、CD154、CD278、CD2。
44、T细胞的亚群①Th属于CD4+T细胞,是辅助T、B细胞产生应答效应的功能亚群。
②Tc主要为CD8+T细胞,是具有免疫杀伤效应的功能亚群。
45、B细胞膜分子:参与抗原识别,以及免疫细胞间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包括BCR-CD79a\CD79b复合体、共刺激分子、激活共受体等。
46、BCR-CD79a\CD79b复合体:可将抗原识别信号向胞内转导,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BCR也可介导抗原内化,以便提呈可供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
47、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
CD40是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主要来源。
48、激活共受体:CD19\CD21\CD81\CD225复合体。
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CD19。
49、B细胞的亚群50、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大颗粒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
51、NK细胞的免疫生物学作用:①抗感染、②抗肿瘤、③免疫调节作用。
52、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作用:①抗原提呈、②天然防御、③炎症反应。
53、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包括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抗原清除阶段。
54、CD4+T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①第一信号:CD4+T细胞接受外源性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形成的复合物。
②第二信号:CD4+T细胞得到CD80等共刺激分子非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
55、CD8+T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①第一信号:CD8+T细胞接受内缘性抗原肽与MHC I类分子形成的复合物。
②第二信号:CD80等共刺激分子、或CD4+T细胞诱导靶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或CD4+T细胞直接刺激CD4+T细胞。
56、CD4+T细胞的效应CD4+效应T细胞(Th)可分泌IFN-γ、TNF及其他致炎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并诱导炎症反应。
57、CD8+T细胞的效应CD8+效应T细胞(Tc)可高效、特异性地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某些胞内寄生菌等)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
59、CD8+效应T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杀伤靶细胞:①穿孔素\颗粒酶途径、②Fas\FasL途径、③TNF-TNFR方式。
60、B细胞活化两个信号①第一信号:BCR直接识别TD-Ag。
②第二信号:由Th提供。
61、抗原清除阶段抗体是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唯一效应物质,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通过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及激活补体系统活性等,以清除抗原性异物。
6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又叫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又叫体液免疫。
63、就抗感染免疫而言,细胞免疫可有效清除胞内感染的病原体,体液免疫主要防御细胞外微生物感染及中和毒素。
64、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抗体所产生的应答。
65、超敏反应66、凝集反应:是指颗粒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发生的颗粒凝集现象。
67、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发生沉淀的现象。
68、人工主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建立有效免疫保护的措施。
69、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注免疫效应物质(如抗体),使之获得短暂免疫保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