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2 力矩与力偶
力系的简化和平衡-2.2力矩和力偶
定理叙述: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
于各分力对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
n
M o FR
M o Fi
i 1
定理证明:
FR
F1
r
A
O
Fn
F2 Fi
若 n 个力汇交于A点,则其合力为:
n
FR F1 F2 Fn Fi
i 1
r 用 同时矢积上式两端
r FR
r F1
zFx
xFz
j
xFy yFx k
由此可得:
M x
F
yFz zFy
M y
F
zFx xFz
M z F xFy yFx
Fz Fx Fy
18
力矩的单位: N m 或 kN m
B
Mo(F)
r
O
h
F
A
③力对点之矩矢的性质: a) 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
M O F 保持不变。
12
①力对点之矩矢的概念 力对刚体产生的绕点转动效应取决于三要素: a.强度:力与力偶臂乘积 b.方位:转动轴的方位 c.方向:转动方向
13
力矩矢量的方向
MO
r
F
按右手定则
MO r F
14
②力对点之矩矢的矢量积和解析表达式
B
Mo(F)
r
O
h
F
A
力矢: F Fx , Fy , Fz
求: 光滑螺柱AB所受水平力。
解: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 性质,其受力图为:
M 0
FAl M1 M 2 M 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第二章 力 力矩 力偶
G
1.画出AC、CG、CD、DE、结点D、C的受力图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C A
1.画出AC、BC的受力图 2.BC为二力体,AC不是二力体
B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小结
熟记4类支座 熟记3类结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力体与二力杆 绳索、皮带 光滑接触面 已知荷载不能漏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第二章 力 力矩 力偶
§2.1 力的性质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为矢量,其表示方法:书上用 黑体 字表示, 手写可用
F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2.1 力的性质
对于刚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线
刚体:力具有可传性 (沿力的作用线) 变形体:力不具有可传性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场合有时看做刚体,有时为变形体
2)所谓代数和是指带正负号的。
3)该定理重在会应用。
2.2力矩
4.力矩的平衡 所有力对同一点矩的代数和等于0
M
A
0
已知宽度为4m,混凝土密度为2600kg/m3,砖密度为1900kg/m3,在雨 篷边缘有一施工荷载1kN
3000
350 70
A
240
1000
2.3力偶
1.力偶的定义: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同、 作用在同一的物体上 一对平行力
D A E
4.当DE为一绳索和为一杆时有啥区别
B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理想光滑接触面约束
本章重点:
熟练画受力图
C
B
D
1.画出AB、BC、BD、DE的受力图
G
2--力、力矩、力偶
2021/3/10
1
牛顿三定律:指牛顿运动定律Newton's laws of motion,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 第三运动定律三大经典力学基本运动定律的总称。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
2021/3/10
15
定律2.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2-4(P.10图2-1),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上的两个力, 其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至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 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24a 所示,而原来的两个力称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2021/3/10
图2-4
16
图示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2021/3/10
22
原理2.2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 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外效 应。例如,图2-9中在车后A点加一水平力推车,如在 车前B点加一水平力拉车,对于车的运动效应而言, 其效果是一样的。
图2-9
2021/3/10
23
例题 2-1
求如图所示平面共点力系的合力。 其中:F1 = 200 N,F2 = 300 N,F3 = 100 N,F4 = 250 N。
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个有向的线段即矢量表示。
2021/3/10
11
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 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 称向量)。
力矩与力偶
第2章力矩与力偶2.1力对点的矩从实践中知道,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能使物体移动外,还能使物体转动,力矩就 是度量力使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现以扳手拧螺帽为例,如图 2.1所示。
手加在扳手上的力F ,使扳手带动螺帽绕中心 0转动。
力F 越大,转动越快;力的作用线离转动中心越远,转动也 越快;如果力的作用线与力的作用点到转动中心0点的连线不垂直,则转动的效果就差;当力的作用线通过转 动中心0时,无论力F 多大也不能扳动螺帽, 只有当力 的作用线垂直于转动中心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时,转动 效果最好。
另外,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线不变而指向相反 时,将使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建筑工地上使用撬 杠抬起重物,使用滑轮组起吊重物等等也是实际的例子。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以下的规律:力使物体绕某点转 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转动中心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d 也成正比。
这个垂直距离称为力臂,转动中心称为力矩中心 (简称矩心)。
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 对点0之矩(简称力矩),记作m °(F)。
计算公式可写为m °(F)二-F d式中的正负号表示力矩的转向。
在平面内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力使物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负。
因此,力矩是个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是N m 或kNm 。
由力矩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力矩的性质:(1)力F 对点0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矩心的位置不 同,力矩随之不同;(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⑶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例2.1分别计算图2.2中F ,、F 2对0点的力矩。
解 从图2 - 2中可知力F 1和F 2对0点的力臂是h 和|2。
(2.1)\P图2, 1故 m °(F)= ± F i l 1 = F i l 1 sin30° =49 X 0.1 X 0.5=2.45N.mm o(F)= ± F 2 l 2 = — F 2 l 2 = — 16.3 X0.15=2.45N.m必须注意:一般情况下力臂并不等于矩心与 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女口F 1的力臂是h ,不是11 。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P*4Sin30° P*4Sin30°=2*4*1/2 =4 (KN·M) Py*4= P*Sin30º* 4=2*1/2*4=4(KN·M) Py*4=
第二节 力矩 ★力矩的平衡: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的 力矩的平衡: 各力, 各力,对支点或转轴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第三节 力偶 ★力偶的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等 力偶的定义: 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 例如:拧笔帽, 例如:拧笔帽,握方向盘。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第一节 力的性质 ★定义: ★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常用单位:牛(N)和千牛(KN) 常用单位:牛(N)和千牛(KN)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F F/2 F F
第一节 力的性质 ★力的可传性 a.对刚体作用效果相同 a.对刚体作用效果相同
第二节 力矩 ★定义: F对矩心0点的矩 对矩心0 ★表达式:M= Fh( ★表达式:M= ±Fh(力×力臂) 力臂)
方向: 逆时针为正; 方向: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矢量的方向: 矢量的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第二节 力矩 ★合力矩定理: 平面内合力对某一点之矩 合力矩定理: 等于其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等于其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b.对变形体力一般不可移动 b.对变形体力一般不可移动
第一节 力的性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作用在两 个物体上. 个物体上. (见书中图2 (见书中图2-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图解法
第一节 力的性质 数解法: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如有一合力,可有任意组解, 如有一合力,可有任意组解,为便于力的分析 和计算,所以一般规定两分力必须垂直, 和计算,所以一般规定两分力必须垂直,即在 座标中的投影. 座标中的投影.
建筑力学 第2章 力力矩力偶解读
相对转动,并可沿支座平面方向移动。 约束反力:作用点确定,即通过铰中心并与支承平面相
垂直,但指向未知。
6.固定端支座
把构件和支承物完全连接为一整体,构件在固定端既不 能沿任意方向移动,也不能转动的支座称为固定端支座。
支座特点:既限制构件的移动,又限制构件的转动。所 以,限制了杆件的竖向位移,但允许结构绕铰作相对转动, 并可沿支座平面方向移动。
约束反力方向:沿着链杆中心线,指向未定,或为拉 力,或为压力,用FN表示。
A
B
B FNB
C C FNC
4.固定铰支座
用圆柱铰链把结构或构件与支座底板连接,并将底板固定在 支承物上构成的支座称为固定铰支座。
支座特点:允许结构绕A转动,但不能移动。 约束反力:通过铰A的中心,但指向和大小均未知。
5. 可动铰支座 在固定铰支座下面加几个辊轴支承于平面上,就构成可
约束反力:包括水平力、竖向力和一个阻止转动的力偶。
例1-1 重量为W的圆球,用绳索挂于光滑墙上,如图示, 试画出圆球的受力图。
A
FTA
B
o
W
FNA
O
W
解 (1)取圆球为研究对象。 (2)画主动力。 (3)画约束反力。
例 1-2 梁AB上作用有已知力F,梁的自重不计,A 端为固定铰支座,B端为可动铰支座,如图所示,试画 出梁AB的受力图。
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图 (a)
图 (b)
图 (c)
推论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任意两个力 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同一点, 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2-第二章 力矩与力偶理论
2)解析法:(适应于多力汇交平衡)
(1)简化
根据合力投影规律:
(2)平衡:
若力系为平面汇交力系,则:
例2: 如图2-4所示机构,不计轮重及轮的尺寸、大小,求AB、BC杆的内力。
解:不计轮的尺寸,则可看成B点的受力为汇交力,AB和BC杆件为二力杆,以轮B为研究对象,则B受力如图2-4c。
例3:两轮A和B,各重为 , ,杆AB为L,连接两轮,可自由地在光滑面滚动,不计杆重,试求当物体系统处于平衡时,杆AB与水平线的夹角。
(2)力沿其作用线运动,力对轴之矩不变。
二、力对轴的矩与力对点的矩之间的关系定理:
定理: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轴上投影,等于力对轴的矩,即:
证明:从2.2中得力FΒιβλιοθήκη Z轴的矩:∴同理有
结论:
分析:求力对轴之矩有两种方法:
(1)根据定义:将力F投影在与轴垂直的平面→ ,再求力 对汇交点O之矩,
(2)如果投影很困难,则:首先求出力F对轴上任意一点之矩 再对该轴进行投影,即 。
结论:空间力偶可以在平行平面内任意移动而不影响力偶对刚的效应。
所以:力偶矩矢是一个自由矢量(而力对点的矩是一个定位矢量)
(1)与矩的无关
(2)可在作用平面内任意转移
(3)其作用平面内可以任意平移。
注:力偶的可移动性,只适应于一个刚体内的移动.
三、合力偶矩定理:
合力偶矩矢等于各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提示:合力投影定律:
以矩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
设: F在x、y、z轴上投影为X、Y、Z
注意:在平面中力矩是代数量(因为方位确定)
规定:逆时钟转动为正,顺时钟转动为负。
二、合力矩定理:合力对某点的矩等于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力矩和力偶_课件1
B. F2和F3的力矩同方向.
C. 若三个力矩不平衡,为使它平衡,在a点施力 可使力最小.
D. 为使加在a点的2N的力产生最大力矩可使此力 方向与ab杆垂直.
力学上把这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 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系统,叫做力偶 (couple).
力偶两个力的作用线间的距离d叫力偶臂.
由实践可知,组成力偶的力越大,或力偶臂越大, 则力偶使物体发生转动的效应越强;反之,就越弱.这 说明力偶的转动效应不仅与两个力的大小有关,而 且还与力偶臂的大小有关.
因此,我们用力偶中的一个力F与力偶臂d的 乘积F×d来度量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称为力 偶矩(moment of couple),用符号M表示,即
M=F×d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与力对物体的作用
效应是不同的.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一个力的作用 下可以发生平动,也可以既平动又绕某一轴转动; 但一个力偶却只能使原来静止的物体产生转动, 而不产生平动.
例如,顺时针转动螺母时,螺母向前,逆时针转动 螺母时,螺母向后.
可见,讨论力矩时,只说明力矩的大小是不够的, 还必须说明力矩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
图中,力F1的力矩
M1具有使杠杆向逆时
针方向转动的趋势,力
F2的力矩M2则具有
A
使杠杆向顺时针方向
转动的趋势.如果这两 F1 个力矩的大小相等,杠
杆将保持平衡,这就是
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矩 (moment of force).如果M表示力矩,则有
M = F×L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理论
z
F1
x
O
F3
a
C
b
y
0
A
B
M O ( Fa Fc)i Fbj
15
2-3 力偶
16
1. 力在轴上投影是代数量,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 2. 刚体上的力是滑移矢量;
力对点之矩是定位矢量;
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
16
2-3 力偶
17
作业:P7 2;P8 5
17
18
2-4 力系的简化理论
(2)对轴
M x (FR ) M x (Fi )
合力对任一点(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 同一点(轴)之矩的矢量(代数)和。
8
2-3 力偶
1.力偶的概念 1)定义: 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平行力,记为 (F , F ) 2)实例:
9
F
F
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 衡,是产生转动效果的度量,是一个基本力学量。
23
1.空间一般力系向任一点简化 (1)过程: 选O点为简化中心
z
z
Fn
rn r2 O r1
F2
MOn
y
Fn
x
O
F1
MO2 F2 F1 M O1
y
x
z
空间汇交力系:
FR
O
Fi Fi
空间力偶系: M Oi M O ( Fi )
y
MO
合力 力偶
Fi Fi FR
M O M Oi M O ( Fi )
y
500 N
0.8 m 80 N m
100 N 0.6 m
O
1m 200 N
1m
建筑力学-第2章 力、力矩、力偶
解 由式(1-2)可得出各力在x、y轴上的投影为
F1x =F1cos45=100N×0.707=70.7N F1y =F1sin45 =100N×0.707=70.7N
y A。2
F1
F2x=-F2cos30=-150N×0.866=-129.9N F2 60
F2y=-F2sin30=-150N×0.5=-75N F3x =F3cos90=0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理论力学部分
刚体 and 质点
第1节 力和力偶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变化(运动效应),或者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变形效
应)。 力的效应
运动效应 变形效应
平动效应 转动效应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力的单位
牛顿(N) 千牛(kN)
F' d
力偶的性质
必须指出,力偶的搬移或用等效力偶替代,
1)力力偶偶对作物为体一只种产特生殊对转力物动系体效,的应具运,有动而如效不下应产独没生特有移的影动性响效质,应:但,影因响此对,物一体个 力偶既不能用一个力代的替变,形也效不应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在任何一个
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力与力偶是表示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
力的性质
力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所以力是矢量。 通过力作用点并沿着力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F
A 50N
F2 D F
B
A F1 C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 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F=F1+F2
解 (1)构件的简化。 (2)支座的简化。 (3)荷载的简化。
力偶与力偶矩
一、 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 力系称为力偶,记作
No Image
§3.2 力偶与力偶矩
二、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两个要素 a.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方向:转动方向
力偶矩
No Image
§3.2 力偶与力偶矩
三、力与力偶矩的性质
(1).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3) .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 不因矩心的改变而改变.
§3.2 力偶与力偶矩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力矩的符号
No Image
力偶矩的符号 M
建筑力学(王志)第二章
2.1 力的性质
F1
A 力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对刚体 和变形体都适 用,但是对于 刚体则可以利 用力的可传性 原理。 O F2 O B F2 刚体 F1 R
2.1 力的性质
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 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 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 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 通过汇交点。 证明:如图,在刚体的 A,B,C 三点上,分别作用三个相互平衡的 力F1,F2,F3。
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体
二力杆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二力杆)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二力杆)
2.1 力的性质
公理1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 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2.1 力的性质
推论: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 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约束特点: 轴在轴承孔内,轴为非自由体、轴承孔 为约束。
约束力: 当不计摩擦时,轴与孔在接触为光滑 接触约束——法向约束力。 约束力作用在接触处,沿径向指向轴心。 当外界载荷不同时,接触点会变,则约束力的大小 与方向均有改变。
可用二个通过轴心的正交分力 Fx , Fy 表示。
光滑圆柱铰链 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柱销钉组成, 如剪刀。
HA RA RB RC NDE RC N’DE R’A H’A
例6:画图示结构各构件及整体受力图。设接触处摩擦不计, 结构自重不计。
例7结构自重不计,试画结构整体及各部件受力图。 (1)设轮C带销钉,此时杆AC、BC互不接触,都与销钉 (即轮C)接触,杆AC、BC对销钉的作用力都作用在轮C上。
第二章-力-力矩-力偶
动的状态。
§2-1-2 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 反复的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P17 性质四)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 ( F1 = F2 )
d
Pn
D 2
cos
75.2 N m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O (Pn ) MO (P ) MO (Pr )
Pn
cos
D 2
0
75.2 N m
§2-3-1 力偶(P25 §2-3 )
一、 力偶的定义 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线不重合的反向平行力叫力偶。 二、力偶的性质 1 性质1 力偶既没有合力,本身又不平衡,是一个基本力学量。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R F1 F2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 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不平行 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m 0 m1 m2 NA l cos 0
解得:
m2 m1 cos 2
§2-3-3 空间力对点之矩与空间力偶
一、力对点的矩 ⒈ 空间力对点之矩三要素
决定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除力矩的大小、力矩的转向外, 还须考虑力与矩心所组成的平面的方位,方位不同,则力对物 体的作用效应也不同。所以空间力对 刚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下列三要素:
力矩和力偶
●力矩、力偶矩 的区别
1)力矩 MO(F) = ± F ·r --- 其大小、转向 与矩心的选择有关。 2)力偶矩 M = ± Fd --- 其大小、转向与矩心无关。
r
力的平移定理
F' F' F O d O d F O M d
F''
M = + Fd = MO(F)
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平移到刚体上的 任一点,但必须附加一力偶,其附加力偶矩等于原
注意:分力有方向
1、力F 在坐标轴x、y轴上的 投影
(1)力F 在X轴上投影--- FX 表示
在Y轴上投影 --- FY 表示
FX= + F cos α Fy= + F sin α
注意: 投影只有大小
(2)正负规定 :投影的指向与坐标轴正向一致为正值; 反之为负。
2、 平衡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 作用于刚体上的合力 FR =0
2、力矩大小 与哪些因素 有关?
实例: 扳手拧螺母的过程:
① 力 F 越大,转动越快 ② 力臂 r 大,转动也越快;
r r
力矩大小 --- 与 力F 、力臂 r
有关
r ——力臂,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O点 (矩心) 力臂 r
F
3、力矩 的计算公式
MO(F) = ± F ·r
F ——力的大小
二、合力矩定理
合力
在力臂不容易求出时
Mo(F) = Mo(Fh) + Mo(Fr)
合力 分力
任务三:小结 --- 求力矩的方法
方法1
在力臂已知或容易求出时,按力矩定义 计算
力矩计算公式: MO(F) = ±F r 方法2 在力臂不容易求出时,按合力矩定理求解 。
理论力学--力矩-平面力偶系
示位置处于平衡。已知OA=r,DB=2r,α=30°,不计
杆重。试求:M1和M2间的关系。
B
A O
α
M1 M2
D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解:(1)先以杆OA为研究对象。
M1 FAB rcos 0 (a)
(2)再取杆DB为研究对象。 A O
FBA FAB
A
B α
M1 M2
M 2 2 FBA rcos 0 (b)
O
O i
Fy
A (x,y)
F
Fx y Fy x yF cos xF sin
(2)合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上式代入 M O FR 得,
Fx
x
M F
M O FR xi Fyi yi Fxi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例 2-5 已知:如图 F, Q, α, l , 求: MO (F ) 和 MO (Q)。 解:① 用力对点的矩法
受力分析:主动力— M
约束力— FA , FB 列平衡方程:
D
45
M A B
l
M 0,
M FA l cos 45 0
FA
A
M B
解得: FA FB 2M
l
d
FB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例 2-10
图示的铰接四连杆机构OABD,在杆OA和
BD上分别作用着矩为M1和M2的力偶,而使机构在图
C
F d x F x Fd M 2 S ABC
理论力学课件 力矩、主矩、力的作用量、力偶
力对轴之矩正负由右手法则确定,从轴正向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FxFyr三、平面上力对点的矩平面上力对点的矩为代数量。
()()kF r F M xy xy O v v vv ⋅×=例1-9 已知α,AO =h ,OC =r ,求水平力F 对C 点的矩。
()ααcos sin Fh Fr r F h F F M y x C −=+−=vxFyF 解F v分解力αcos F F x =αsin F F y =板式的、均匀的,且沿翁。
绘出不倒翁的重心大体在什么范围才能保证不倒翁真正不倒?门轴略内倾。
这种柜子可以自动关门,定性说明其原因。
思考题1、如图所示的楔形块A、B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A、B的平衡情况是怎样的?不平衡2、根据力的可传性,可以将力F沿其作用线移至那里?A,B二、力偶的特征量0v v v v =′+=F F F V F r F r r OB OA v v v v v ×=×−=)()(F r F r OB OA v v v v −×+×=力偶的主矢为对任意点主矩恒等于矢量积,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F r v v ×主矩与矩心无关,力偶只能使刚体转动主矢为零.力偶不能使刚体移动力偶对任意点O 的主矩为F r F r M OB OA O v v v v v ′×+×=力偶矩矢量是自由矢量(大小、方向)4.01+×−×=F F F m。
第2章 2.2平面力偶系
1、合理确定研究对象并画该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3、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目录
2.2.1力矩 2.2.2力偶 2.2.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2、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合力矩定理; 3、理解力偶的概念,掌握其性质; 4、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
2.2.1 力矩
2、力矩的性质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
关。力矩随矩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
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2.2.1 力矩
3、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该平面上任一点之矩等于各个 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解法二: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
将力F在C点分解为两个正交的分力,由合力矩定理可得: MA(F)=MA(Fx)+MA(Fy)=-Fxb+Fya =-Fbcosα +Fasinα =F(asinα -bcosα )
例3 如图所示,求力对A点之矩。
解:将力F沿坐标轴方向分解为两 个分力,由合力矩定理得:
M A Fxdx +Fyd y
将其推广到平面内n个力偶的情形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偶,即合力偶,其合力偶矩 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合力偶矩计算公式:
M M1 M2
Mn Mi
例4 某物体受三个共面力偶 的作用,试求其合力偶。 已知F1=9kN,d1=1m, F2=6kN,d2=0.5m, M3=-12kN·m
2.2 平面力偶系的计算
2.2.1力矩 1、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运动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力矩与力偶
解析法求力对轴之矩:
用解析方法表示,可得如下公式(图2-26):
m Z(F )m oF xy m oF xm oF y
xYyX
F对x和y轴之矩也可类似地求出,也可按坐标x (X), y (Y) ,z (Z)
轮换的方法直接写出: mz (F ) xY yX
mx (F )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移动 转动
力的大小、方向 力矩的大小、方向
力矩:度量力使物体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2.2 力矩与力偶
了解:空间力系中力对点之矩
B
力矩的大小:
z
mo(F) F1
F
mo(F) =2OAB面积=Fh
A
力矩的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h
y
O
x
mo(F1)
力矩的三要素:力矩的大小;力矩平面的方位;
力矩在力矩平面内的转向.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力和力偶是组成力系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的性质:
(2) 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都等于其力偶矩本
身的大小;
F
x
h
o
F’
m O F ,F F ( h x ) F F x m h
(3)只要不改变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 力偶可在其 作用平面内(包括在其平行平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而 且也可任意改变其力和力偶臂的大小。
本节内容
2.2 力矩与力偶 *** 作 业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内容:
力矩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矩的性质:
(1) 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 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力矩随矩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力矩是定位矢量
(2) 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 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 变。
(3) 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 通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moFFh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力对轴之矩正、负号由右
O
手螺旋法则确定。
mz(F)=±2ABC面积
B A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对//它的轴的矩为零。即力F与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F1 F2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矩矢量:
A
m
F F hB
m
力偶矩可以用矢量m表示:矢长表示力偶矩的大小,矢量 方向与力偶作用平面垂直,指向按右手螺旋规则决定。
力偶矩矢量是一个自由矢量:
由于力偶可以在其平面及其平行平面任意移动而不影 响作用效果,因此力偶矩矢量的作用点不再重要。只要 力偶矩矢量相互平行,力偶矩的效应不变。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常用下图所示的符号表示。
力矩
力矩: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力
o
学效应,称为力对该点之矩,简
F
称力矩。
表达式: moFFh单位: N m 或 k N m
O — 力矩点, h —力臂
在平面内规定逆时针转向的力矩 为正,反之为负。
大小:矢长
△OAB面 积的2倍
力矩是矢量 方向:右手螺旋法则
作用点:力矩点(O)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yZ
zY
my (F )
zX
xZ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和力偶矩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的两个力作用情况。
F
力偶臂
F
力偶:一对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平行力。 作用效果:引起物体的转动;
与两个力的大小及两力间的垂直距离(力 偶臂)成正比。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矩: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是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 F
表达式: m=±F·h 单位: N m 或 k N m
力偶臂h
在平面内规定逆时针转
F
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
力偶矩的大小;
力偶的转向;
力偶的作用平面。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偶的性质:
(1) 力偶没有合力;只能与力偶平衡;
力偶是一对等值、反向的 平行力,在任意坐标轴上 的投影为零,即无合力;
✓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不能产生移动效应, 因此力偶是独立与力之外的另一种最简单的力系, 它不能再简化;力偶只能用另一个力偶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其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
有各分力对b Y1
C F2
R
F1 B
m oR m oF 1 m oF 2
D
推广到平面内多个力:
m oR m oF i
m oF 1 O b O A Y 1O A m o F 2 O cO A Y 2O A m oR O dO A R yO A
Ry Y1 Y2
合力矩定理建立了合力对点之矩与 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关系。这个定理 也适用于有合力的其它力系。
高速铁路新型板式轨道设计理论与力学性能研究《建筑力学》 第二章: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2 力矩与力偶
力对轴之矩:
定义:力对轴之矩等于此力在垂 直于该轴平面内的分力对该轴 和平面的交点之矩。
mz(F) = mo(Fxy) = ±Fx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