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邓晓青

合集下载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省优获奖教案新版粤教版1.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省优获奖教案新版粤教版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版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燃烧条件通过生活的经验和实验探究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及
.通

者正确的逃生方法。

法对于着火点可用打比喻的方式,与水的沸点相
发学生对灭火原
不同情况下熄灭的原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学生都不清楚,
习积极性,(投影)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注
)石油是怎样综合利用的,其产物有哪些?
石油的综合利用
点燃一盏煤油灯,通过调节灯芯或掩蔽空气
〖作业布置〗。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灭火原理的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过程,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5. 灭火原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撤离可燃物。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火灾新闻视频或图片。

2. 燃烧实验器材。

3. 灭火器材。

4.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提醒学生注意火源,保持教室的整洁。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消防知识和灭火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了解消防设备和工作流程。

十、教学计划:1. 第1周:导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综合版9/2012■KELISHICUI 课例拾粹教学教研笔者参加呼和浩特市第四批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比赛时,抽到的题目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现将当时对该课的设计整理如下,愿与同行们一起交流探究。

一、设计思路学生在知道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来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可以将课本中学到的化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所以,在设计上我抛开了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利用情景教学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增设的创新实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了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自主学习态度。

二、教学过程及方法〔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如下图)让学生了解到火能用来取暖、煮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播放新闻报道:2003年11月3日凌晨5点42分,湖南省衡阳市消防支队接到火灾报警,3分钟后20名官兵和两台消防车到达火灾现场。

当时火势燃烧迅猛,无法控制,商住楼上400多名群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火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唤起同学们◆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柴敏《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与反思60红磷热水白磷白磷课例拾粹KELISHICUI■教学教研的消防意识,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题———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师设问〕火灾是由于燃烧引起的,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学生活动〕完成课本79页的探究活动。

通过对三个对比实验的观察,分组讨论后进行分析与推断,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假设1观察到:火柴可以燃烧,水泥块不能燃烧。

分析与推断:火柴是可燃物,水泥块不是可燃物。

假设2观察到: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不会燃烧,点燃后能燃烧。

分析与推断: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教师讲解〕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燃烧和灭火现象的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学习灭火原理:讲解灭火的基本方法,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等。

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6.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隐患和灭火方法。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认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概念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收集学生绘制的概念图,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沙子、土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学生实验手册。

4.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相关视频资料。

八、安全注意事项:1.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避免火焰蔓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邓晓青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邓晓青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西安交大附中邓晓青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体现了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引导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对应用化学的意识。

因而,教学重点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广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课题。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章至第三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有氧化物生成、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长远来看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学生课后对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利用的是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仍然有强烈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邓晓青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邓晓青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西安交大附中邓晓青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体现了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引导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对应用化学的意识。

因而,教学重点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的应用。

/ 一•教学内容分析\1 .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广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课题。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章至第三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一定的认识一一有氧气参与、有氧化物生成、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长远来看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学生课后对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2. 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利用的是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仍然有强烈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氧化剂以及温度达到着火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火柴、蜡烛、水等。

2. 准备案例资料,如火灾事故案例、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等。

3. 制作课件,展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燃烧需要满足可燃物、氧气或氧化剂以及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和灭火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进行问题解决。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原理预防火灾和应对火灾。

六、教学拓展:1. 探讨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纸张、煤炭等。

2. 介绍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作用,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3. 分析常见火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材的使用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 安排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或消防队,了解火灾预防和灭火知识。

3.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消防安全宣传海报。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收获。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说课稿(共五则)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说课稿(共五则)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说课稿(共五则)第一篇: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

今天我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节的说课部分。

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⑵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燃烧条件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讲义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讲义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现象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比如我们常见的蜡烛燃烧,会发出明亮的光,同时周围会感到温热;木材在篝火中燃烧,火焰升腾,散发出大量的热。

燃烧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炉灶中的燃气燃烧来煮饭,到汽车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提供动力。

了解燃烧的本质和条件,对于我们有效地利用燃烧以及防止火灾的发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得以进行。

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比如燃点(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燃烧速度等。

例如,纸张的燃点相对较低,容易被点燃并迅速燃烧;而煤炭的燃点较高,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开始燃烧。

2、助燃物助燃物是支持燃烧的物质,常见的助燃物是氧气。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 21%,这为大多数燃烧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助燃条件。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比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的燃烧。

3、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与助燃物接触就会引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在室温下,将白磷暴露在空气中,只要温度达到 40℃以上,白磷就会自燃。

这三个条件相互关联,共同作用。

只有当可燃物、助燃物同时存在,并且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燃烧才会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燃烧的形态分类(1)气体燃烧气体燃烧是指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物混合后燃烧。

例如,天然气、煤气在炉灶中的燃烧。

(2)液体燃烧液体燃烧通常是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

像汽油、酒精等液体的燃烧就属于此类。

(3)固体燃烧固体燃烧又可以分为简单固体燃烧(如木材、纸张的燃烧)、复杂固体燃烧(如煤炭的燃烧)以及蒸发燃烧(如石蜡的燃烧)等。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 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 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贯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推断结论等能力,养成记录现象、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体会中学会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燃烧、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重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之一“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温度“这一结论的得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法相结合。

仪器药品:烧杯、坩埚钳、酒精灯、漏斗、玻璃导管、薄铜片、蜡烛、镁条、纸条、小木条、小木块、红磷、白磷、火柴、砂纸[导入]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左手举起,提出问题:什么现象称之为“火“?火是物质燃烧发出的光和焰。

现在我们来看有关燃烧的两则报道,然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请看:“神州六号“飞船升空的壮景和俄罗斯海军飞机起火过程的录像。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很多,请举例。

[提出问题] 燃烧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有共同特征,据此,我们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燃烧?[板书] 一、燃烧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你的可能假设是什么?[启发] 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事实作基准,才能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动手做实验并填写下表(包括观察现象和得出结论)。

[实验内容]1.在酒精灯上加热石块和点燃火柴。

2.将直立于桌面的两只蜡烛点燃,用烧杯倒扣其中一只上方。

(尽可能不留空隙)3.(1) 取两支短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2) 取两根打磨光亮的镁带分别用火柴和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如何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进行灭火操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灭火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对火灾安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燃烧的过程。

2. 探讨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3.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

第二节:灭火的原理1. 介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探讨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清除可燃物。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演示不同灭火方法的effectiveness。

第三节:灭火工具和设备1. 介绍常见的灭火工具和设备,如灭火器、灭火毯和灭火器材。

2. 讲解灭火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3. 进行灭火工具的操作演练,让学生熟悉使用灭火工具的正确步骤。

第四节:火灾逃生与自救1. 介绍火灾逃生的原则和方法。

2. 探讨火灾中如何判断火势和选择安全的逃生路线。

3. 进行火灾逃生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火灾逃生能力。

第五节:灭火实战演练1.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实战演练。

2. 让学生分组进行灭火操作,运用所学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3. 进行演练总结和评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灭火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工具和设备。

3. 学生在灭火实战演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讲解燃烧的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3. 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

4. 介绍灭火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演练。

优质课教案《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优质课教案《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清丰县双庙乡一中李之严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的同时,能应用到探讨灭火的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对火已有一定的了解。

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如火柴、煤炭或煤气的燃烧。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做了木炭、蜡烛等的燃烧实验。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板书]一.物质燃烧的条件(三个缺一不可)[探究活动]【实验3-6】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表中观察、分析和推断,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

[板书]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燃烧的起码温度)。

[阅读]课本80页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阅读]课本80页内容,了解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等有关知识。

[板书]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2. 使学生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课堂实验: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条件。

4. 讲解灭火方法:介绍灭火的原理,讲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

分组讨论和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掌握情况。

2.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燃烧现象,确认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讲解灭火的原理,并通过实物演示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灭火方法的实际操作。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说课稿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说课稿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掌握防火、灭火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与燃烧相关的现象,如蜡烛燃烧、木炭燃烧等,对燃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知识,为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做好了铺垫。

(二)能力水平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学习兴趣燃烧和灭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实验操作不当或对原理理解不透彻而产生困惑。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初二学习指导】初二化学实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二学习指导】初二化学实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二学习指导】初二化学实验: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材分析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本部分学习的目的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现象,从本质上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服务。

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灾,减少损失。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防火和灭火措施。

过程和方法。

参与讨论活动,体验科学讨论的过程。

培养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的自助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探索燃烧条件,培养学生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学生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实验仪器:酒精灯镊子坩埚钳匹配烧杯实验药品: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水酒精棉花粉笔其他:多媒体课时第一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创造一个情境并介绍一个新课程]多媒体展示:奥运圣火点火仪式,60周年国庆晚会焰火,煤炉做饭,篝火派对,你看到了什么?[板书]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师指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火给人类带来了光和能量,但不当使用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中,举例说明你见过那些燃烧事例?【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的参与,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学生们举了很多例子,木炭,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

[老师指导]结合各种例子,你能找到燃烧的共同特征吗?试着给自己一个燃烧的定义?[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黑板书写】燃烧的火焰定义: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特点:发光、发热、放热、化学反应。

2022年教学教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教案思路含两课时

2022年教学教材《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优秀教案思路含两课时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2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内容】①物质燃烧条件及其探究;②燃烧的概念;③缓慢氧化、自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难点: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关键: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教材内容顺序是先探究燃烧条件,然后概括燃烧的定义。

由于学生对燃烧的知识已有所了解,而且先学习燃烧的概念,再提出燃烧的条件,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因此可调整为先学习燃烧的概念,然后再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设计根本思路:举例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利与弊→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概括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条件→ 比照燃烧概念,学习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和现象→ 讨论缓慢氧化、自燃对人类生活的利处和危害,比较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异同点。

教学开始,要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复习后,可采取问题式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西安交大附中邓晓青
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体现了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引导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对应用化学的意识。

因而,教学重点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广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课题。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章至第三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有氧化物生成、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长远来看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学生课后对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利用的是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仍然有强烈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建构知识体系。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和常见灭火方法。

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

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功能与激励功能。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燃烧现象比较常见,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2.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3.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

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习惯。

九.教学反思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

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我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教程中,根据需要利用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不是为了摆花架子。

本次课前,我多次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事先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实验时将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

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做原生态的课堂是本人的一贯追求,时间把握基本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