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途径论文摘要:中华民族精力是传统精力和时代精力的有机一致。

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必须明确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探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外,还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各高校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

要使民族精神真正被大学生理解、信奉、把握,并把它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教育,必须明确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提高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效果。

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 【[1]荆惠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M].北京:1 / 10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6.】。

她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恒久的魅力。

同时,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系统,它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既体现出深刻的历史内涵,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其它要点梳理
答: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 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答:历史意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现实意义: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 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 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在我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 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 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 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变 成活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பைடு நூலகம்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主心 骨”。 2.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 的优秀文化营养。 4.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 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5.其它要点梳理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
4.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1.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
教育。 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青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表现在 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 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一)民族精神的内涵应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

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

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精神宽广的兼容胸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吸纳了许多外来文明、外来民族的东西,它不但没有停滞和退后,反而进一步强大和壮实。

民族精神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又不保守,不拒绝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

否则,拘泥于传统,机械地保持其原始内容和表现形式,不仅不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实质上是抛弃民族精神、背离民族精神。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培育。

时代发展潮流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坐标,也是拓展民族精神的动力。

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在这一主题下,要求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培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强求富的民族精神,以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加快国家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国之间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

这些时代发展的新特点,要求民族精神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包括培育开放精神、竞争精神、兼容精神、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等民族精神,以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特征,展现了民族的独特性和凝聚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1.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1 增强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

一个民族只有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才能培养出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自信心。

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2 增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增进民族团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能够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增进民族的团结。

1.3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宝贵的财富,是后代子孙的精神血脉。

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人们可以将这些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从而保护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2.1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方法。

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同时,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传播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素养。

2.2 文化活动与节日庆典举办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例如,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表演可以体现民族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庆祝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族的传统文化。

2.3 优先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鼓励人们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例如,修建文化遗址保护区、设立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等,都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试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试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On t e c lv t n a d d v lp n fte n to a prto olg t d ns h ut ai n e eo me to h ai n ls ii fc l e su e t i o e
YU Jn ig ( aca gIst efA rnui l ehooy N nhn 3 0 3 C i ) N nh n tu e a ta Tcnl , ac ag30 6 。hn n it o o c g a
从逻辑上 讲, 民族精神要在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弘扬 , 只有培 育民族精 神, 才能弘扬 民族 精神。同样 , 民族精 神又
需要在弘扬 中进行培育 , 它是一个不断丰富、 不断发展 的过程 。
[ 中图分类号] G 1 4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一 ll(O6 O—03—o o9 92 2o )1 o7 4
i u igten t n pr noteielgc o la do eaien r ntr n h ai a si tit h d oo ia s u n p rt om.L gc l n ol i l v o ial h ain prtwl b ar dfr r nte y,te n t a s i il ec r e owad o h ol i i
Ke r s c l g t d n s ai n l s i t e eo me t u t ai n y wo d : o e e s u e t ;n to a p r ;d v lp n ;c l v t i i o Ab ta t a r ig fr r h ai n pr c s so t n t e ig c l v t n a d sik n i n e t n f r sr c :C ryn owad t e n t a s i tf u e n sr gh n n ut a i n t ig t i w t u r mi i ge ot h e is ol i o e i o c ot h t .T e k yl e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2 0 1 6年 第 1 5卷 第 2 4期
新 时 期 大 学 生 民族 精 神 的弘 扬 和 培 育
口仇 志伟 王 薇
【 内容摘 要】 大 学生承载 着国家发展 以及 民族复兴的重任 , 但是在新 时期 受多元文化的发展 ,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逐渐消弱 , 不利
于我 国民族精神 继承 与弘扬 , 更制约 了我 国的发展 以及 民族 的伟 大复兴 , 因此 需要培 育与弘扬大学生的 民族精神。

大学 生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在新时期所 出现的 问题
处理 和会计 凭证 ; 过账模 块 包括会 计账 簿 和财 产清 查 ; 报表 模块 主要包 括财务报表 。与“ 一课多师 ” 相结合 应表现 为 : 由 于会计 记账方法 、 账务 处理 程序 、 借贷 记账 法 下主 要经 济业 务 的账 务处理这三部分 内容 的理论 知识较 多 , 可 以选 用教学 经验 丰富的校 内教师授课 。会计 凭证 、 会计账 簿 、 财产清 查 、 财务报 表等 内容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 故应 选用 实践能力 丰 富
期, 作为 中华 民族 未来 接班 人 的大学 生 , 其 民族精 神逐 渐 削 弱, 不利于 中华 民族 的伟大 复兴 以及 国家 的发 展 , 因此 有必 要对 大学生加大 民族精神 的培育力度 。

( 一) 高校 对大学生 民族 精神 培 育的 影响 。高 校承 担着 培育大学生 民族精神 的重任 , 这 就需要 高校充 分发挥 出培育 与弘扬 民族精神 的重要作用 , 但 是 由于高校所 选的 民族精神
号: 2 0 1 5 0 4 0 3 0 6 ) 和2 0 1 6年度 河 北 省 高 校 党 建 研 究课 题 “ 新 时期 大 学 生 民族 精 神 培 育研 究 ” ( 编号 : G X D J 2 0 1 6 G 3 3 )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培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培育论文

试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对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了认真阐述,并对新时期弘扬与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培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36-0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文化给民族精神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亘古不变的优秀品质。

一、弘扬与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一)弘扬与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处于意识形态形成初期的大学生采取了各种手段,企图将“西化”、“分化”的思想灌输给我国大学生。

在这个关键时期,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矛盾与斗争最激烈的重要阵地,更要努力把握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巩固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以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其能够自觉抵御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将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导致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淡漠、民族精神逐渐失落,继而影响到他们对民族的认同和责任感。

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现实意义;现状;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未来。

正因为如此,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拥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人才的培育,强调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加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支撑和促进民族繁荣兴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气质、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它是一个民族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时代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结晶,从而成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精神,不仅具有一般民族精神的共性,同时又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与概括。

第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它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核心,也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篇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篇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篇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通运输1231226032063赵梓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

弘扬时代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

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

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

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传统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1. 民族精神的概念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代表了民族群体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认同。

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密不可分,是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

2.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和信仰的民族更容易形成团结和合作的力量,从而凝聚起民族的力量。

其次,民族精神是塑造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

只有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才能够自信地面对外界的挑战,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再次,民族精神是培养民族认同感的关键。

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3.1 教育教育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传授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信仰。

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民俗展览和传统手工艺体验等,也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

3.2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传统文化活动、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和戏剧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

3.3 媒体宣传媒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报道,让民众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英雄和传统习俗等,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传承。

3.4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以推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摘要: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一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要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三要培养崇尚科学和创新的精神;四要培养艰苦奋斗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五要利用有效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途径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民族意识、信念、价值追求及道德风范等的总的概括。

它是一个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的,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当前,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各民族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大潮之中。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不断加深,使各国经济得到了更快地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又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的优势,极力推售西方文明,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力图将西方意识形态变为全世界的普遍选择。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不但经济上是资本主义扩张的重点,而且在意识形态上也是其渗透的目标。

这便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任。

青年学生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对能否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情况看,应该说其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但在当前比较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处于经济转轨期的特殊环境中,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产生了较严重的民族精神弱化现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民族精神培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民族精神培育
2 11 号 旬 o 要 》 学 与 民族 精 神 培 育 教
吴 俊 平
( 南 省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研 究 湖 南科 技 学 院 基 地 , 南 永 州 湖 湖 摘 要 :弘 扬 和 培 养 民 族 精 神 是 《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中 450 ) 2 1 0
助 大 学 生 增 强 民族 c尊 心 、 信 心 和 自 豪 感 , 立 民 族 复 a a c 树 兴 的 历 史 责 任 感 和 使 命 感
关 键 词 : 中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大 学 生 民族 精 神 《
《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以 下 简 称 《 要 》 作 为 高 校 中 ( 纲 ) 公 共 必 修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程 ,贯 穿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民 族 精 神 教 育 。 是 实 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内 在 要 求 ,也 是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融 入 国 家 教 育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的 必 然 要 求 ,更 是 引 导 大 学 生 走 出 价 值 困 境 的 迫 切 需 要 。 此 , 纲 要 》 学 应 把 握 民 族 精 神 为 《 教 的 时 代 内 涵 , 选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 重 实 践 环 节 及 教 精 注 学实效 。
进 分 子 最 终 在 反 复 比 较 推 求 论 证 和 实 践 中 ,选 择 了 马 克

把 握 民 族 精 神 的 时 代 内 涵
民 族 精 神 是 一 个 民 族 在 长 期 历 史 发 展 中 形 成 的 在 心
理 、 念 、 俗 、 仰 、 范 等 方 面 的群 体 意 识 、 貌 和 特 观 习 信 规 风 征 , 一 个 民 族 得 以 维 系 和 凝 聚 的 精 神 纽 带 。 民 族 赖 以 是 是 生存 和 发 展 的精 神支 撑 。 个 民族 若没 有 了民族 精 神 , 一 就 不 可 能 立 于 世 界 民 族 之 林 。 中华 民 族 历 经 风 雨 而 延 续 至

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一篇: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它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情况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八荣”精神,一、“以热爱祖国为荣”——爱国主义精神,二、“以服务人民为荣”——服务人民的精神,三、“以崇尚科学为荣”——科学与学习精神,四、“以辛勤劳动为荣”——勤劳勇敢精神,五、“以团结互助为荣”——团结与集体精神,六、“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精神,七、“以遵纪守法为荣”——法治精神,八、“以艰苦奋斗为荣”——艰苦奋斗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孕育的土壤,解放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前提和要义,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包容贵和是时代精神的应有品质,责任奉献是时代精神的基本风貌。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

长 征 精 神
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 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 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西 柏 坡 精 神
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和守业。 民创业和守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 “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
(2)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
思考题
• • • • 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地位)?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的 内涵,请说说新时期有哪些民族精神? 内涵,请说说新时期有哪些民族精神? • 作为青少年,说说你为什么要传承民族 作为青少年, 精神? 精神? • 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提问: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提问: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
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 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民族精神和气节、 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 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 己一切的人们。 己一切的人们。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到孔子的“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 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到范仲淹的“ 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到顾炎武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但“中国脊梁” 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 中国脊梁” 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万万埋头苦干、 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 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当中华民族遭到侵略和欺凌 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分歧反抗的人们, 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分歧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 如洪秀全、孙中山等等;为保卫祖国, 梁,如洪秀全、孙中山等等;为保卫祖国,无数远离自 己的父母而守卫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中国的脊 己的父母而守卫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呕心沥血、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 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中国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 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中国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 奋力并搏的工人,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 奋力并搏的工人,是中国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中国的脊梁………。 日落而息光、 主要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 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 艰苦创业的精神, 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 讲求科学、 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讲求科学、求 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 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 精神。 精神。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19-07-30民族精神是民族⽂化的核⼼和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中具有⼗分重要的地位。

民族精神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民族传统⽂化孕育⽽成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化传统深厚,为民族精神产⽣提供了肥沃的⼟壤。

中华民族向来讲究厚德载物、⾃强不息,讲究协谐和合,讲究⽇新变通。

但贯穿中华民族众多优秀⽂化传统的民族精神的核⼼是爱国主义。

随着改⾰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们的思想观念发⽣了深刻变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有机遇。

⼜有挑战。

⼀⽅⾯,⼈们牢固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思想观念,培育和形成了与改⾰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另⼀⽅⾯,⼈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见利忘义、权钱交易滋长。

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淡漠等。

⼈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民族精神产⽣重⼤影响。

所以,越是改⾰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越要重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全体⼈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团结奋⽃的精神风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际。

要做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

民族精神是⼀个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和时代的统⼀体。

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同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致、相促进的。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植根于⼈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是对我国积极汇⼊经济全球化的反映,即反映⼴⼤⼈民群众的意愿,坚持以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的改⾰开放,发展⽣产⼒,不断改善⼈民的物质和⽂化⽣活⽔平,提⾼⼈民的科学⽂化素质。

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从这⼀意义上讲。

时代精神蕴含在民族精神之中,两者是统⼀的。

民族精神是⼀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是⼀个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创新和丰富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更是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民族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

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

”[1]因此,民族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貌和
发展水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弘扬中国先进文化,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

第二,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

当西方用宗教信仰作为民族的凝聚力量,并质疑我们没有信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民族精神的大旗。

民族精神往往内化于民众的心理意识之中,由于共同生活和劳动,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并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当面对危机和灾难的时候,民族精神往往能迸发出精神支柱的力量。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意识,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在遭受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时候,能够奋起抗争,万众一心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赢得民族的独立,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能够不依赖照搬别人,摆脱别人的支配和控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因此,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之源。

第三,民族精神是我们党进行开拓创新实现发展的推动力量。

民族精神既有内在的稳定性,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们往往能看到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作用,却忽视了它开拓创新的推动力量,今天我们党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继承、创新和发展。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
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 [2]
二、发挥好近现代史教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自2005年《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主要讲授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铸就而成,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因中国近现代史而丰富饱满,永葆生机与活力。

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噩梦就接踵而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展开了各种救国的尝试和探索。

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无数次的痛定之痛的思索后带领着中国人
民最终战胜了一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一切反动的“纸老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独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 [3]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上升到理论认知层面,从而使民族精神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为之自豪,当汶川大地震吞噬着同胞生命的时候,我们同悲伤共坚强,这是一种天然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感。

对民族精神仅仅存有感性的表达是不够的,必须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认知,才能使之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最终化为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这种感性到理性的转化,离不开纲要课的培育和引导。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又是怎样摆脱苏联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民族精神内化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同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紧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