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

合集下载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铝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 (mm)d——导体外径 (mm)t——绝缘厚度 (mm)4、绝缘层截面积S1 =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2+8的结构:D0 = 4 * d3+9的结构:D0 = * d4+10的结构:D0 = * d5+11的结构:D0 =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0 +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计算方法

电线计算方法

电缆种类及选型计算一、电缆的定义及分类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

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

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

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成下列五大类:1.裸电线2.绕组线3.电力电缆4.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5.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1.导体传导电流的物体,电线电缆的规格都以导体的截面表示2.绝缘外层绝缘材料按其耐受电压程度二、工作电流及计算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单相I=P÷(U×cosΦ)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百上二(百以上乘以二)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则按四平方毫米铝芯线算)裸线加一半(在原已算好的安全电流数基础上再加一半)三、常用电(线)缆类型线缆规格型号含义:电线型号中:字母B表示布电线,字母V表示塑料中的聚氯乙烯,字母R表示软线(导体为很多细丝绞在一起)。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X8.89=kg/km如120 平方毫米计算:120X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cT2 X 0.7854 G XN XK1 XK2 XQ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A2 - d A2) X0.7854 )G XC XK2。

=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6=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S2 -。

人2 )成7854 GD1 =完成外径D=±过程外径6=绝缘比重6、编织用量:(Kg/Km)= dA2 0C7854 X T X N X G / cos 00 = atan( 2 x 3.1416 x ( D + d 贸兹)/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 W-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XQ.035+1 (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4mm,3. 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X90%-0.14. 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5%-0.15. 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X80%-0.26. 钢丝铠装:根数={ n欢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X入)重量=兀钢丝直径2X p X根数X 入7. 绝缘及护套的重量=兀 ><前外径+厚度)辱度X LX p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关键点〉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线电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线电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一.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sup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二.单相电知识1.1、耗电量、功率、电流、电压的关系A、耗电量单位:千瓦.小时 (KWH),简称“度”B、功率(P)单位:瓦特,简称瓦(W)C、电流(I)单位:安培,简称安(A)D、电压(U)单位:伏特,简称伏(V),家用电源一般是单相交流电,电压为220伏;工业用电源是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伏。

E、功率=电流×电压,即P=U×IF、耗电量=功率×用电时间,即耗电量= P× T。

耗电量的单位是度,1度电是指1000瓦的功率使用1小时所消耗的用电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32.98 20.52 22.84 27.84 29.36
61/7/d
61/12/d 61/14/d 61/32/d 61/46/d
26.53
36.56 38.12 58.89 71.88
外径比M
8.414 8.414 8.7 8.7 8.7 8.7 9.0 9.0
总根数 结构形式
59 60 61 62 63 63 64 91 6+12+18+23 6+12+18+24 1+6+12+18+24 2+6+12+18+24 2+7+12+18+24 1+7+13+18+24 2+7+13+18+24
0.37-0.39
0.40-0.47 0.48-0.59 0.60-0.73 0.74-0.84
0.0220
0.0202 0.0198 0.0178 0.0165
1.76-1.81
1.82-2.00 2.01-3.51 3.52及以上
0.0101
0.0097 0.0088 0.0078
导电线芯
二、绞线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2*r2*(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镀层的重量系数 d-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K值见下表
外径比M
8 7.3 8 7.3 8 8 8 8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1.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P)=电压(U)×电流(I)
2.电流计算公式:
电流(I)=功率(P)÷电压(U)
3.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压(U)÷电流(I)
4.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C)= 电流(I)÷ 变化电压的速率(dU/dt)
5.电感计算公式:
电感(L)= 电压(U)÷ 变化电流的速率(dI/dt)
这些公式在电线和电缆的设计和选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用途案例:
1.计算功率:
假设电源电压为220V,电流为5A,那么功率可以通过直接乘法计算:功率=220V×5A=1100W
2.计算电流:
假设负载功率为800W,电源电压为220V,那么电流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流=800W÷220V=3.64A
3.计算电阻:
假设电压为12V,电流为3A
电阻=12V÷3A=4Ω
4.计算电容:
假设电流变化速率为2A/s,变化电压为4V,那么电容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容=2A/s÷4V=0.5F
5.计算电感:
假设电压变化速率为5V/s,变化电流为2A,那么电感可以通过除法计算:
电感=5V/s÷2A=2.5H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和选择电线和电缆,在实际的电路设计和安装中非常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单位要保持一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计算时还要考虑电线和电缆的长度、负载类型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精确计算。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计算公式表一、电线电缆的基本结构与参数。

1. 导体(铜或铝)- 圆形导体截面积计算公式:S = π r^2(其中S为截面积,r为导体半径)。

对于单根圆形导体,如果已知直径d,则S=frac{π d^2}{4}。

- 例如,一根铜导体的直径为2mm,则其截面积S=frac{π×(2)^2}{4}=πmm^2≈ 3.14mm^2。

2. 绝缘层。

- 绝缘层厚度的计算通常根据电缆的额定电压等因素确定。

对于低压电缆(如额定电压0.6/1kV),绝缘层厚度有相应的标准规定值。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1kV电缆的绝缘层厚度可能为0.7mm左右(具体按标准执行)。

3. 护套层。

- 护套层厚度也依据电缆类型、使用环境等确定。

一般来说,护套层厚度h的计算要考虑电缆的外径D、电缆的防护要求等。

例如,对于普通的电力电缆,护套层厚度可能在1 - 2mm之间,具体数值需参照相关电缆制造标准。

二、电线电缆的电气性能计算。

1. 电阻计算。

- 对于导体电阻,根据公式R=ρ(l)/(S)(其中R为电阻,ρ为导体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截面积)。

- 铜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175 Ω· mm^2/m,铝在20^∘C时的电阻率ρ = 0.0283 Ω· mm^2/m。

- 例如,一根长度l = 100m,截面积S = 4mm^2的铜导线,其电阻R =0.0175×(100)/(4)= 0.4375 Ω。

2. 电容计算(针对电缆电容)-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容计算公式为C=(2πε)/(ln(frac{D){d})}(其中C为电容,ε为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D为绝缘层外径,d为导体外径)。

- 例如,若绝缘材料介电常数ε = 2.5,导体外径d = 5mm,绝缘层外径D = 10mm,则C=(2π×2.5)/(ln(frac{10){5})}≈ 23.3 pF/m。

3. 电感计算(针对电缆电感)- 对于单芯电缆的电感计算公式为L = (μ)/(2π)ln((D)/(d))(其中L为电感,μ为磁导率,D为回路外径,d为导体外径)。

电缆结构设计20

电缆结构设计20
图8-4-1 电缆芯绞合时中心空隙面积
按下式计算:
SC0
4
d 2 ( z0
tg
z0 2
1)
b)电缆芯最外层的外缘空隙面积 SCn (mm2)
SCn
d2 8
2D2
d2
(D d
1) 2
zn
sin
2
zn
(zn
2)
根据以上两公式,2~48芯电缆芯的中心空隙及外层的外缘空 隙面积计算值列于表1。
一、等圆绝缘线芯构成的电缆芯 (一)圆形电缆芯 1. 圆形电缆芯的外径D(mm)
D D0 2nd
有关中心层外径D0的计算,由1-5根绝缘线芯组成的中心层, 按表1的相应公式进行计算;6根绝缘线芯组成的中心层(图 8-4- 1),则D0=3d。
图8-4-1 电缆芯绞合时中心空隙面积
2. 圆形电缆芯的空隙面积 a)电缆芯的中心空隙面积 SC(0 mm2) 电缆芯或电缆芯的中心层由2~6根绝缘线芯组成时,其中心 空隙面积 SC(0 图中涂黑部分)。
(一)两大一小的电缆芯
1. 电缆芯外径 图8-4-3为两大一小电缆芯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为两个大圆形绝缘线芯的直径 d1,d2 为小圆形绝缘线 芯的直径,D 为电缆芯的外径。
D ad1

b d2
d1
则推导得
由于值b是已知的,因此与b相对应的a值亦可按此公式求 得,然后在根据公式计算出电缆芯的外径D。
(三)三大三小的电缆芯 三大三小的电缆芯,其中心都采用六棱形垫芯。电缆芯的结 构如图所示。
三、电力电缆的电缆芯 (一)半圆形或扇形绝缘线芯构成的电力电缆电缆芯 用半圆形或扇形绝缘线芯构成的电缆芯,有两芯、三芯及四 芯等结构形式,其截面示意如图8-4-8所示。

电气行业的干货分享,电线电缆成缆计算公式!

电气行业的干货分享,电线电缆成缆计算公式!

电气行业的干货分享,电线电缆成缆计算公式!1、瓦形线芯成缆计算公式:两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d三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154d四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414d五等截面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7d3+1(主线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31h4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2h3芯(为扇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11h3+2、4+1(主线为瓦形),其成缆外径近似公式D=2h+d(园形线芯外径)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2、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一、圆形线芯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公式:①、2等芯D=2d ②、3等芯 D=2.16d③、4等芯D=2.42d ④、5等芯 D=2.7d⑤、6(7)等芯D=3d ⑥、3*1芯 D=2.4(3d大+d小)/4⑦、3+2芯 D=2.7(3d大+2d小)/5 ⑧、4+1芯 D=2.7(4d大+d小)/5二、扇形线芯成缆并线模的选用计算公式公式:①、2等芯D=2d ②、3等芯 D=2.16d③、3+1芯 D=2.31(3d大+d小)/4 ④、4等芯 D=2.31d⑤、5等芯D=2.42d ⑥、4+1芯 D=2.42(4d大+d小)/5⑦、3+2芯 D=2.42(3d大+2d小)/5例如:YJV 3×240+2×120 240线芯扇高21mm,120线芯15.2mm,那么我们成缆的理论外径为2.42×(3×21+2×15.2)÷5=45.2,我们就可以选用45mm或46mm 的模具了。

注:以上D表示成缆外径,d表示圆形线芯直径或扇形高度。

为方便成缆时快速准确的选用并线模,此计算方式以作参考。

多芯电缆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计算公式及推导:设绝缘线芯外径为d, 成缆外径为D,成缆外径计算公式及推导如下:电缆直径计算公式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一小圆形、四大一小圆形:D=2.1547*h瓦高+d小五大一小计算公式 D=0.5*(5D大+D小)三大四小圆形,做1+6排列,其中一小放中芯,外层大小间隔排列,外径怎么算如:ycw 3*2.5+4*0.75。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裸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3.1 单根导电线芯 3.1.1 圆单线的重量ρπ24d W =kg/km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ρ—材料密度, g/cm 3。

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ρπ24d W =kg/km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ρ—铜密度, g/cm 3。

3.1.3 锡层重量W =W 铜·k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3.2.1 铝绞线重量C d W ρπ24=kg/km式中:d —铝单线直径,mm ;ρ—铝的密度,g/cm 3;C —绞合常数,其值见表2。

222211214421C d C d W W W ρπρπ+=+= kg/km式中:W 1、W 2—分别为钢芯重量和铝线重量,kg/km ;d 1、d 2—分别为单根钢丝直径和单根铝线直径,mm ; ρ1、ρ2—分别为钢丝和铝的密度,g/cm 3;C 1、C 2—分别为钢芯和铝线绞合常数,其值见表3。

***********3.2.3.1 扩径钢芯铝绞线的重量 ()[]铝铝钢钢ρρπm n n m K d Z d Z d Z K d Z W 2222211204+++=kg/km式中:Z 0—钢线根数;d 0—钢丝直径,mm ;Z 1、Z 2…Z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根数; d 1、d 2…d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直径,mm ; k m 钢、k m 铝—分别为钢线部分及铝线部分的平均绞入系数。

ρ钢、ρ铝—分别为钢及铝的密度,g/cm 3。

3.2.3.2 空心扩径绞线的重量W=W 支+W 铝+W 钢 kg/km 式中:W 支—中心支撑物重量,kg/kmW 铝—铝线重量,铝铝铝铝铝ρπmq K Z d w 24= kg/km W 钢—钢线重量,钢钢钢钢钢ρπm K Z d w 24=kg/km3.3 普通绞线重量3.3.1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nnn m Z Z Z Z k Z k Z k Z k Z k ++++++++= (210221100)式中:Z 0、Z 1、Z 2 …Z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单线根数;k 0、k 1、k 2 …k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G N K1 K2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G C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D1^2 - D^2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t G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G N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T N G / cosθθ = atan 2 D + d 2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塑料电线电缆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决定于产品结构的先进性、塑料选用的合理性以及工艺的完善性;从塑料电现电缆技术的发展来看,合理而正确的使用材料是关键的因素;为了制造性能优异而稳定的塑料电线电缆,在导电线芯和半成品缆芯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主要是对绝缘和护套用塑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绝缘塑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同时根据产品用途和使用条件分别提出对机械性能、耐高温性、物理-化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要求;对护套塑料的基本要求是耐受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老化性能,在满足这个条件下分别提出一些特殊要求和辅助要求;第一节塑料塑料是高分子合成材料中凡是性能上具有可塑性变化的材料的总称;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电线电缆制造中所用的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电线电缆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酰胺、聚丙烯和聚酯塑料等;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本成份,再添加各种配合剂,经捏合、切粒等工艺而塑制成一定形状的材料;为了满足加工、贮存和使用的要求,合成树脂内一般都要添加各种配合剂,根据添加配合剂所起的作用不同,塑料的添加剂大致有以下几种:防老剂它包括抗氧剂、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屏蔽剂等,这几种材料在塑料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同一种材料可起几种作用,所以统称为防老剂;;增塑剂;交联剂;润滑剂;填充剂;着色剂;发泡剂;防霉剂;驱避剂;阻燃剂;耐电压稳定剂;抑烟剂等;各种塑料既具有塑料共有的特性,又具有各不相同的各自独具的某些特性;各种塑料共有的特性有:比重小、机械性能较高、电绝缘性能优异并且化学稳定性好、耐水、耐油、加工成型方便,原料来源丰富;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电线电缆技术发展的需要,塑料将不断改进配方和性能,提高其耐热性和电压等级,提高材料的耐寒、耐大气老化性能、耐火阻燃性能,延长电线电缆使用寿命,同时,还将不断开发新型塑料并合理用于电线电缆上;一、塑料基本性能的含义1.体积电阻系数塑料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泄漏电流通过,泄漏电流通过塑料时的阻力称为体积电阻;电流通过每1cm3塑料的电阻即为体积电阻系数ρv,单位为欧姆米,单位符号为Ω.m;体积电阻系数越高,绝缘性能越好;2.击穿场强当塑料上施加的电压达到某一极限时,塑料丧失绝缘性能被击穿,击穿瞬间所施加的电压值称为塑料的击穿电压,击穿电压与塑料厚度之比称为击穿场强E单位符号为kV/mm;3.介电常数它是表示塑料极性大小的指标;介电常数ε越小,塑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强度越小,其介质损耗也越小;4.介质损耗角正切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塑料中所消耗的级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常以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tgδ来表示;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越小,说明介质损耗也越小,塑料的电绝缘性能越好;在高频、高压下使用时,要求塑料的tgδ值不大于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低压和一般的绝缘时,塑料的tgδ值则不大于百分之几;5.耐电晕性在高电压情况下,由于绝缘表面放电而引起电晕,当其袭击绝缘体时,因离子撞击、电子袭击、臭氧袭击和局部热的作用,导致高聚物裂解,使其电绝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产生恶化;塑料抵抗电晕作用而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称为耐电晕性;6.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材料拉力试验机上对塑料试样施加静态拉伸载荷并以一定速度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此时试样单位截面上所承受的拉力称为该塑料的抗拉强度;试样拉断时长度增加的百分比称为该塑料的延伸率;7. 密度在一定温度下通常指20oC,单位体积塑料试样的质量,称为塑料的密度;8. 耐热变形性塑料在受热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最高温度,即为该塑料的耐热变形性能;通常以塑料在等速升温时,在一定负荷下使其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来表示;9.熔融指数在一定温度荷压力下,熔融树脂在10分钟内从一定孔穴中被压出的克数,称为熔融指数,以MI表示,单位为g/min;10.耐寒性在低温下,塑料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寒性;它常用以下的耐寒温度来表示;1低温脆化温度:即为塑料在低温下,受特定的冲击负荷时,50%的试样出现损坏时的温度;2低温对折温度:即为塑料试样在弯折180o时出现将要破裂而未破裂时的温度;3低温冲击压缩温度:即为塑料试样在低温下,以一定能量和速度的冲锤对其进行冲击压缩,使之破裂率达50%时的温度;11.耐燃性能耐燃性能是指塑料抵抗火焰燃烧的能力;通常塑料接触火焰后均会燃烧,移去火焰后,延燃情况随塑料品种不同而不同,因此耐燃性能亦有差别;12.耐热老化性能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变热导致塑料性能变劣,这种现象称为热老化;塑料抵抗热老化的能力称为耐热老化性;采用在高温下,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测定塑料性能机械性能或电气性能在老化后的保留率,来衡量塑料的耐热老化性;13.耐气候性塑料在大气条件下使用,受日晒、雨淋、风吹、大气污染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作用,塑料性能变劣称为大气老化;塑料抵抗大气老化的能力称塑料的耐气候性;14.耐油性能及耐溶剂性能塑料与矿物油或各类溶剂接触时,抵御油或溶剂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油性能或耐溶剂性能;可用试样浸入油或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后,测定其吸油或溶剂的吸收率、体积变化率或抗拉强度、延伸率的保留率来衡量;15.耐水性及耐湿性塑料在浸水或潮湿条件下,抵御水或潮湿气体渗入的能力,称为塑料的耐水性或耐湿性;塑料吸水或吸湿后,会引起绝缘电阻、击穿场强下降,介质损耗增大,且使塑料的外观、重量、机械性能等都有变化;所以要求塑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湿性;对于电线电缆用塑料,主要考虑的是,在浸水或吸湿后,应保证塑料的电绝缘性能符合使用要求;塑料的吸水量,可用单位面积的吸水量、吸水率或吸水重量来表示;塑料的透湿性,则以透湿系数和透汽量来表示;16.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一些结晶型塑料,由于加工过程中内应力的存在和使用时接触化学药品,致使在贮存和使用中出现开裂,称为环境应力开裂;塑料抵御环境应力开裂的能力称为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可用表面刻有槽痕的塑料弯曲试样,置入表面活性剂中,观察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开裂的试样数量及所占比例来衡量;二、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塑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础,加入各种配合剂混合而成的;其机械性能优越、耐化学腐蚀、不延燃、耐气候性好、电绝缘性能好、容易加工、成本低,因此是电线电缆绝缘和护套用的好材料;1.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线型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下:H H H H H H…… C C C C C C ……Cl H Cl H Cl Hn从该分子结构看,聚氯乙烯具有以碳链为主链,呈线型,含有C Cl极性键;聚氯乙烯树脂具有下列基本特性:1是热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和柔软性较好;2由于C Cl极性键的存在,树脂具有较大德极性,因此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较大,在低频情况下,有较高的耐电强度;另外由于极性键的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机械强度较高;3 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原子,树脂具有不延燃和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及耐气候性;氯原子能破坏分子的晶体结构,树脂的耐热性较低,耐寒性较差,加入适量的配合剂,就能改善树脂的性能;2.聚氯乙烯树脂的种类聚乙烯的聚合方法有:悬浮聚合、浮液聚合、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四种;聚氯乙烯树脂的制造目前主要采用悬浮聚合方法,电线电缆就是采用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所用树脂的结构形状有:疏松型树脂XS型和紧密型树脂XJ 型;疏松型树脂质地疏松,吸油性大,易于塑化,加工操作控制方便,晶点少,因此电线电缆用的树脂是疏松型;树脂的特性如下:3.聚氯乙烯的主要性能1电绝缘性能: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种极性较大的电介质,电绝缘性能较好,但比较非极性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稍差;树脂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5Ω·cm;树脂在25oC和50Hz 频率下的介电常数ε为~,当温度和频率变化时,介电常数也随之明显的变化;聚氯乙烯的介质损耗正切tgδ为~;树脂的击穿场强不受极性影响,在室温和工频条件下的击穿场强比较高;但聚氯乙烯的介质损耗较大,因而不适用于高压和高频场合,通常用在15kV以下的低压和中压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2老化稳定性:从分子结构上看,氯原子都与碳原子相连,应具有较高的耐老化稳定性;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机械力的作用,易放出氯化氢,在氧的作用下,产生降解或交联,导致材料变色发脆,物理机械性能显着下降,电绝缘性能恶化,因此聚氯乙烯老化;为改善它的老化性,必须添加一定的稳定剂;3热机械性能:聚氯乙烯树脂为无定型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三种物理状态,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聚氯乙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80oC左右,粘流温度160oC左右;在常温下处于玻璃状态,这很难满足电线电缆使用要求;为此,必须将聚氯乙烯进行改性,使其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同时又兼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零性;加入适量的增塑剂能够调节玻璃化温度,以增加塑性,达到柔软性,提高机械性能;4.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是多组份塑料,根据不同的使用条,改变配合剂的品种和用量,能够制得不同品种的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电缆塑料按其在电线电缆上用途不同,可分为绝缘级电缆料和护层级电缆料;1 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根据电线电缆的使用要求和特性,绝缘用聚氯乙烯塑料的类型、性能、要求及主要用途如下表所示;绝缘用PVC塑料分类及性能各类聚氯乙烯绝缘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绝缘用PVC塑料的技术要求2 护套用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护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足够的机械性能,一定的耐大气性能,柔软、耐振、重量轻、加工及敷设方便;根据电线电缆的使用条件,研究制成了不同类型聚氯乙烯护套料,其性能要求及应用范围见下表;护套用PVC塑料的分类及性能3半导电聚氯乙烯塑料半导电聚氯乙烯塑料可作为屏蔽材料来使用,例如可作为10kV聚氯乙烯电缆的屏蔽层;半导电塑料用作高压电缆的屏蔽料时,由于半导电料直接与绝缘料接触,会发生相互迁移,因而尽量选用与绝缘料相同的增塑剂或电性好、迁移小的增塑剂;否则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绝缘料的电绝缘性能;4环保型防白蚁、防鼠电缆护套料白蚁和老鼠对电缆造成破坏,轻则中断供电,重则酿成重大事故,使电力和通信部门受到损害;以往采用在电缆护套料内加入有毒添加剂如氯丹、七氯、狄氏剂、艾氏剂等的办法,杀灭白蚁、老鼠,以保护电缆安全运行;但这些有毒添加剂对环境和人身会造成污染和危害;目前,多使用在护套料中加入环烷酸铅或环烷酸酮做添加剂,制成改型的防白蚁护套料;5低烟低卤型阻燃护套料用普通阻燃PVC电缆料制造的电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同时释放出大量腐蚀性气体HCl,对人体和仪器装置会造成巨大损害;低烟低卤阻燃电缆料是以专用PVC树脂为基料,添加各种改性剂、助剂和优良阻燃剂,经过均匀混炼充分塑化加工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它不仅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而且在燃烧是释放的烟量低,HCl释出量很低,可观察到燃烧火焰及附近的物体;与普通PVC护套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相当;挤出时无需特种螺杆,其工艺性能亦相当;使用这种电缆料制成的电缆,完全适用于地铁、高层建筑、发电站、广播电视中心及计算机中心等对电线电缆阻燃性能要求高的场所;三、聚乙烯1. 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和品种1低密度聚乙烯LDPE纯净的乙烯中加入极少量的氧气或过氧化物作引发剂,压缩到左右,并加热到约200oC 时,乙烯就可聚合成白色的蜡状聚乙烯;此法因在高压下进行,常称为高压法;用这种方法可制得密度为~的柔软聚乙烯,分子量在15000~40000;其分子结构支链多,但结构疏松,分子构型呈“树枝状”,故密度低,所以称为低密度聚乙烯;2中密度聚乙烯MDPE在30~100大气压下,用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方法,称为中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密度为~;中密度聚乙烯也有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掺合而成的;或用乙烯与丁烯、醋酸乙烯和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的中密度聚乙烯;3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常温常压下,用催化效能较高的络合催化剂以烷基铝与四氯化钛的组合有机金属化合物,使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由于它的催化性能高,所以乙烯的聚合反应可在更低的压力或更低的温度下0~10大气压和60~75oC很快的完成,称为低压法;所制得的聚乙烯分子结构具有无分支的特点,它的分子结构为线型;线型分子结构具有密度大~的特点,称为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具有耐热、机械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优越;2. 聚乙烯的特性聚乙烯是一种乳白色的塑料,表面呈蜡状且半透明,是电线电缆较为理想的绝缘和护套材料;其主要优点是:1优异的电气性能;其绝缘电阻和耐电强度高;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值小,且基本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作为通信电缆的绝缘材料,是近乎理想的一种介质;2机械性能较好,富有可挠性,而且强韧,耐容性好;3耐热老化性能、低温耐寒性能及耐化学稳定性好;4耐水性好,吸湿率低,浸在水中绝缘电阻一般不下降;5作为非极性材料,透气性大,低密度聚乙烯的透气性是各种塑料中最为优良的;6比重轻,其比重均小于1;高压聚乙烯尤为突出,约为cm3;低压聚乙烯虽其密度较大,也仅为 cm3左右;7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易于熔融塑化,而不易分解,冷却易于成型,制品几何形状和结构尺寸易于控制;8用它制作的电线电缆重量轻,使用、敷设方便,接头容易;但聚乙烯还有不少缺点:软化温度低;接触火焰时易燃烧和熔融,并放出与石蜡燃烧时同样的臭味;耐环境应力龟裂性和蠕变性较差,在聚乙烯作为海底电缆和落差较大尤其是垂直敷设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使用时应特别注意;3.电线电缆用聚乙烯塑料1一般绝缘用聚乙烯塑料仅由聚乙烯树脂和抗氧剂所组成;2 耐候聚乙烯塑料主要由聚乙烯树脂、抗氧剂、和碳黑组成;耐候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碳黑的粒径、含量、和分散度;3耐环境应力龟裂聚乙烯塑料采用熔融指数以下,分子量分布不太宽的聚乙烯;对聚乙烯进行辐照或化学交联;4高电压绝缘用聚乙烯塑料高电压电缆绝缘的聚乙烯塑料要求高度纯净,还需要添加电压稳定剂和采用特殊的挤塑机,避免气孔产生,以抑制树脂放电,提高聚乙烯的耐电弧、耐电腐蚀和耐电晕性;5半导电聚乙烯塑料半导电聚乙烯塑料是在聚乙烯中加入导电碳黑获得的,一般应采用细粒径、高结构的碳黑;6热塑性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该种电缆料是以聚乙烯树脂为基料,加入优质高效的无卤无毒阻燃剂、抑烟剂、热稳定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改性添加剂,经混炼、塑化、造粒而成;二、交联聚乙烯聚乙烯在高能射线或交联剂的作用下,能使线型的分子结构变成体型网状的分子结构;使热塑性材料变成热固性材料;用交联聚乙烯作绝缘材料,长期工作温度可提高到90oC,瞬时短路温度可达170~250oC;交联聚乙烯的交联方法有: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辐照交联属于物理交联,化学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是DCP过氧化二异丙苯;电线电缆用的材料还有很多:泡沫聚乙烯、氟塑料、聚丙烯、聚酰胺、聚酯塑料等,不一一介绍了;第二节导体塑料电线电缆的导体主要有:电工圆铜线、电工圆铝线、电力电缆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电气装备用铜和铝导电线芯等;电工圆铜线和电工圆铝线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光洁,无油污、毛刺、裂纹、扭结、夹杂物、机械损伤,腐蚀斑点及铜、铝线氧化现象等;导电线芯的质量要求:1各种绞合导体不允许整心焊接;2绞合导体中的单线允许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3导电线芯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凸起或断裂的单线等现象;。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2.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重量 W1=F*r (kg/km)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W=F*8.89 (kg/km) F—标称截面 mm2(2)铝合金电车线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 g/cm3(3)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2(t z+t弓) (mm)(2)重量W=(F Z n 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D0 —油道直径 mm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线芯绞入系数备注:镀锡铜导体重量计算: M=平方数*密度(8.89)*工艺系数(1.05)*芯数绝缘护套重量计算: M=(大直径2-小直径2)*材料密度*0.7854*钳入系数(1.05)材料密度见附表铜编织重量计算: M=(π2/2)d*(D+2d)PKλD:编织前的外径 d:编织丝的直径 P:编织丝的密度 K:编织的交叉系数(1.015)λ:单向覆盖率80%=0.5528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表2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可查表4计算表3(2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3)线芯外径:D=M*dZ—外层根数 d—单线直径 mm n—层数D—线芯直径 mm M—外径比表43)复绞线外径计算:D=M*d 其中:M—外径比 d—单丝外径 mm复绞线外径比表54)束线芯的结构计算:(1)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a: 中心为1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 Z1=1 第n层 Zn=6(n-1) (n>2)总根数 Z=3n2-3n+1b: 中心为2—5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 Z1(2、3、4、5根)第n层 Zn=Z1+6(n-1)总根数 Z=3n2-3n+nZ1(2)束线芯外径计算a: 中心为1—6根时外径经比的计算可按正规绞合外径比计算D=M束*d*K d—单线直径 mmK为束线后外径调整系数,因为束线层数越多,其外径由于嵌入空隙而比正规排列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调整系数K 予以调整。

电线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结构尺寸计算公式

GB/T12706-2008电缆假定直径的计算公式1、导体假定直径d L不考虑形状和紧压程度如何,每一标称截面积导体的假定直径( d L)由下表给出:2、绝缘线芯假定直径D C* 无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 d L+2t i*有半导电屏蔽的电缆线芯:D c=d L+2t i+3.0 t i-绝缘的标称厚度mm3、成缆线芯假定直径D f*所有导体标称截面积相同的电缆D f= K*D C K-成缆系数K (见下表1)* 有一根小截面的四芯电缆D f=2.42 ( 3D C1+ D C2)/4*有一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4D C1+ D C2) /5*有二根小截面的五芯电缆D f=2.7 ( 3D C1+ D C2+ D C3)/5其中:DC1-包括金属屏蔽层的每相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DC2 DC3-包括绝缘层的每相小截面绝缘线芯的假定直径mm表1:绞合线芯外径比例系数K4、内衬层的假定直径D BD B= D f +2t B其中: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为40mm及以下者,tB=0.4mm;电缆芯的假定直径D为40mm以上者,tB=0.6mm;tB 的假定直径应用于:a)多芯电缆:---无论有无内衬层,--- 无论内衬层为挤包还是绕包。

b) 单芯电缆:---无论有挤包还是绕包的内衬层。

5、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表2:由于同心导体和金属屏蔽使直径增加的数值**金属屏蔽带的截面积2M=n t x 11 x 31 (mm 2) 其中:n t-金属带根数11-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厚度 mm3 t-单根金属带的标称宽度 mm 当屏蔽总厚度小于0.15mm 时,直径增加值为零。

* 一层金属带重叠绕包或两层金属带搭盖绕包,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 的两倍。

* 金属带纵包屏蔽:如果搭盖率小于 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的厚度。

如果搭盖率达到或超过30%屏蔽总厚度为金属带厚度的两倍。

**金属屏蔽丝的截面积(包括一反向扎带) M= {(n w x dW x n )/4 } +n h x 1 h x Wh(mfm 其中:n w •金属丝根数d w -单根金属丝的标称直径 mm n h -反向扎带根数;1 h -厚度大于0.3mm 的反向扎带的厚度 mm Wh -反向扎带的宽度mm6铅套的假定直径D P bD p b=D g +21 pb其中:D g-铅套前的假定直径 mm 1 pb-铅套的标称厚度 mm* 所有单芯电缆或缆芯:1 pb=0.03D g +0.8 * 所有扇形导体电缆:1pb=0.03D g +0.6 *其它电缆:1 pb=0.03D g +0.7所有情况下,最小标称厚度应为 0.fmm7、 隔离套的假定直径DsD S = Dl+ft s其中:D u-隔离套前的假定直径 mm 1 s-隔离套的标称厚度 mm * 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1s=0.0fD u +0.6 非铅套电缆的隔离套最小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1.2mm 直接挤包在铅套上的应不小于1.0 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 (11)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6)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7)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7)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8)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8)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8)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8)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9)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1)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附录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2)第一部分导电线芯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截面F=0.25π*d12(mm2)重量 W1=F*r=0.25π*d12*r (kg/km)W1铜=6.982 d12 (kg/km) W1铝=2.121 d12 (kg/km) W1钢=6.126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2)双金属线:1)重量系数法: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2)综合比重法:W2=0.25π*d12*r2*(r-r1)/(r2-r1)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表1.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3)重量W1=F*r (kg/km)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

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2)铝合金电车线W=F*r(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3)钢铝电车线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D=D0+2(t z+t弓) (mm)(2)重量W=(F Z n Z+F弓n弓)*r*K (kg/km)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二、绞线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1)线芯按正规绞合时总根数表22)线芯绞合外径计算(1)按正规绞合时,中心为1—6根,线芯外径比M的计算按表3绞合线芯外径比M可查表4计算表3M=D/d=d[1+1/sin(1800/Z)]/d=1+1/sin(1800/Z)(3)线芯外径:D=M*dZ—外层根数d—单线直径mm n—层数D—线芯直径mm M—外径比表43)复绞线外径计算:D=M*d 其中:M—外径比d—单丝外径mm复绞线外径比表54)束线芯的结构计算:(1)束线芯各层根数及总根数的计算a: 中心为1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Z1=1 第n层Zn=6(n-1) (n>2) 总根数Z=3n2-3n+1b: 中心为2—5根时,第n层及总根数第一层Z1(2、3、4、5根)第n层Zn=Z1+6(n-1)总根数Z=3n2-3n+nZ1(2)束线芯外径计算a: 中心为1—6根时外径经比的计算可按正规绞合外径比计算D=M束*d*K d—单线直径mmK为束线后外径调整系数,因为束线层数越多,其外径由于嵌入空隙而比正规排列有所减小,所以通过调整系数K予以调整。

束线外径比M束和调整系数表6b.中心根数无法分清时外径的计算:D=1.05[(4Z-1)/3]1/2*d (mm)其中: Z—单线总根数 d—单线标称直径 mm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1)普通绞线:由相同线径的同一种材料构成截面 F=π/4 *d2Z (mm2)(kg/km)重量 W=F*r*Km其中: d—单线标称直径 mm Z—单线根数;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 m—平均绞入系数(2)组合绞线由不同材料的单线构成,不同材料的单线直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不同材料相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截面:F=F1+F2=π/4*d2Z1+π/4*d2Z2=π/4*d2(Z1+Z2)(mm2)重量:W=W 1+W 2=F 1*r 1*K 1m +F 2r 2*K 2 m =π/4*d 2(Z 1*r 1*K 1 m +Z 2*r 2*K 2 m ) (kg/km ) 不同材料不同单线直径的截面和重量:截面:F=F1+F2=π/4*f*Z 1+π/4* d 22 *Z 2 =π/4(d 12Z 1+d 22Z 2) (mm 2)重量:W=W1+W2=F 1*r 1*K 1 m +F 2*r 2*K 2 m =π/4(d 12Z 1r 1K 1 m + d 22Z 2r 2K 2 m ) (kg/km )其中:d 1、d 2—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标称直径 mm r 1、r 2—两种不同材料的比重 g/cm 3Z 1、Z 2—两种不同材料的单线根数 d 单线标称直径 mm K1 m 、K2 m —两种不同材料单线绞合的平均绞入系数对于钢芯铝绞线的材料重量计算,应该采用组合绞线的计算方法。

先计算出每公里各种材料的重量以后,再算出每吨产品各种材料的重量。

W=W 1+W 2其中: W —钢芯铝绞线总重 kg/km W1—钢线重量 kg/km W2—铝线重量 kg/km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钢重量为: W 1ˊ=W 1/W*1000 (kg/t ) 每吨钢芯铝绞线中铝重量为: W 2ˊ=W 2/W*1000 (kg/t )注: 对探测电缆、野外电缆用钢、铜混绞线也用此公式)(3) 复绞线:重量: W=W 股*Z 股*K 复(kg/km )其中:Z 股—复绞线中股数 W 股--绞制股线的重量 kg/km K 复--复绞线绞入系数(4) 束线:重量:W=π/4*d 2Z*r*K kg/km其中: d--单线标称直径 mm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 3 K —绞入系数 查表7 Z —单线根数2.绞入系数K 值的理论计算: ∵Mp=h/D ∴h=Mp*D∵L=[h 2+(πD )2]1/2=[(MpD )2+(πD )2] 1/2=D (Mp 2+π2)1/2∴K=L/h= D (Mp 2+π2)1/2/Mp*D=[1+(π/Mp )2]1/2其中: Mp —节距比 h —节距 D —导线直径hπD 绞入系数查对表 表7三、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1.单芯W=F*r*η*K1m(kg/km)S=π/4*d2*Z*η(η=1/μ)2.多芯W=F*r*N*η*K1m *K2m(kg/km)其中:截面为25—70 mm2 η=0.95 μ=1.05截面为95—120 mm2η=0.97 μ=1.035截面为150— mm2η=0.96 μ=1.04F—线芯面积 mm2r—所用材料比重 g/cm3K1m—线芯平均绞入系数K2m—成缆时平均绞入系数N—成缆线芯根数μ—延伸系数四、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1.扇形线芯有两芯180°、三芯120°和四芯3*100°+1*60°线芯高度与相当圆直径的关系表8注:t—绝缘厚度毫米2.扇形线芯重量计算:绞线W=F*r*N*η*K1m*K2m(kg/km)(kg/km)独根扇形线 W= F*r*N* K2m(符号同紧压圆形线芯)五、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1.通讯是缆的绞线组及成缆直径的计算见表9(1)绞线组直径的计算见表9其中: D—绞线直径mm d--单线直径mmΔ1—绝缘厚度mm Δ2—屏蔽层厚度 mm(2)电缆外径Da.纸带绝缘对绞市话电缆外径D=M*d组 (mm)其中:d组—对绞组直径 mmM—外径比(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768页表12—37)b.塑料绝缘对绞市话、局用及配线电缆外径5对以下的电缆芯外径 D=2Md mm10—100对电缆外芯 D=(4/π*S*K)1/2 mm 其中:S—所有单根绝缘线芯的总截面积 mm2 K—绞缆外径系数(查电线电缆手册、二册769页表12—38)绞线组直径的计算表9(1)内导体 W1=π/4*d12*r* Z1*K (kg/km)(2)外导体 W2=b*δ*r*Z1*K (kg/km)(3)对称四线组、信号线:=π/4*d2*r*Z2*K1*K (kg/km)W3其中:d1—内导体标称直径 mm d2—对称线或信号线标称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1—星绞或对绞绞入系数查表7 K—成缆绞入系数查表7Z1、Z2—一根电缆中,同轴对或对称线、信号线单线根数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一、圆形挤压式:1.绝缘层:(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D+2t mm直径 D截面 F=π(d+t)t mm2重量 W=π(d+t)t*r (kg/km)N根单线挤压式绝缘层重量:W=π(d+t)t*r*N*K (kg/km)(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重量:1)挤包 W=[π(D+t)t+Q1]r*N*K (kg/km)2)纵包 W=[π(D+t)t+4/5*Q1]r*N*K(kg/km)(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重量:重量 W=[π(D+t)t+Q1+Q2] r*N*K (kg/km)其中:D0、D—单线或绞线(束线)、复绞线(束绞线)直径 mmt—绝缘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N—绝缘线芯根数 K—成缆绞入系数 Q1—绞线(或束线)边隙面积 mm2 Q2—复绞线(或束绞线)边隙面积 mm2 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积Q1的计算,见表11Q=Z*π/4*d2{(2K2-Z-2/2Z)-[K(K-2)]1/2/π} mm21其中:d--单线直径 mm K—绞线外径比(见表4、N) Z—最外层单线根数绞线(或束线)芯边隙面积Q1表11.复绞线股线边隙面积Q2的计算,见表12Q2=2/3*A*Z*d12其中:A—股线是7根绞线为1.33 股线是19根绞线为2.54Z—股线最外层根数d1—单线直径 mm复绞线股线边隙面积Q2表12(4)其它形式的绝缘层的重量计算:1)鱼泡式绝缘层的重量W=π(D-t)t*r*N*K kg/km其中:D—鱼泡管外径 mm r—鱼泡管材料比重 g/cm3t—鱼泡管厚度 mm N—一根电缆中所用同轴对根数K—绞缆时,同轴对绞入系数2)垫片式绝缘层的重量W=G/P*103+G/103其中:G—垫片重量 kg/km P—垫片间的距离 mm2.护层(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t)t*r kg/km(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1)W=[π(D+t)t+Q*K]r kg/km其中:D—护套前直径 mm t—护套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成缆绞入系数,查表7 Q—边隙面积 mm2 d—绝缘线芯直径 mm相同截面的绝缘线芯成缆时时的边隙面积Q表132)线芯截面不同的多芯电缆护层的重量计算:1.两大一小:成缆直径 D=Ad1mm边隙面积 S1=aπ/4*d12 mm2S2=bπ/4*d12 mm2中间空隙 S3=cπ/4*d12 mm2护层重量 W=[π(D+t)t+(δ1+2δ2)K]r (kg/km)2.三大一小成缆直径 D=A*d1mm边隙面积δ1=a*π/4* d12 mm2δ2=b*π/4* d12 mm2 中间空隙δ3=c*π/4* d12 mm2护层重量 W=[π(D+t)t+2(δ1+δ2)K]r (kg/km)其中: D—成缆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S1、、δ1、δ2—边隙面积 mm2 S3、δ3-—中心空隙面积 mm2 d1--大圆形绝缘线芯直径 mm d2--小圆形绝缘线芯直径 mm A、a、b和c可查二大一小、三大一小相应的曲线图K--成缆绞入系数,可查表7三大一小可采用D=1.91d1+0.502d2δ1=0.45 d12-0.145d22δ2=0.045 d12+0.26 d22δ3=0.02 d12+0.2 d22 δ总=0.99 d12+0.23 d22W=[π(D+t)t+δ总]r (kg/km)δ总—填充面积 mm2(3)金属纺织后挤包及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t)[t+(1-P%)2d]r (kg/km)其中:D—纺织后直径mm t—护层厚度mmP%-—纺织密度1-P%—空隙面积百分数d—金属丝直径mm 2d—空隙近似高度mmr—所用材料比重g/cm3(4)皱纹铝包外径D1的计算:D1=D+2t+皱纹常数mm皱纹铝包重量W=π(D+皱纹常数+t)t*K*r (kg/km)其中:D—铝包前直径mm t—铝包厚度mmr—铝的比重g/cm3K—皱纹压缩系数为1.005二、扇形挤压式:(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2t0+t)+2D0]t*r (kg/km)(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2t0+t)+2D0] t*r (kg/km)(3)两芯平行不填充式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1)平行嵌入式:W=[π(D0+t)t+(D0+2t)D0-π/4D02] =(3.14t2+5.14D0t+0.215D02)r (kg/km)2)8字形W=2[π(D+t)t-F弓]r (kg/km)F弓= t(19t+16D0)[(D0+t)t]1/2 mm212(D+t)(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W=[π(D0+t)+2D]t*r (kg/km)(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1)嵌入式W=[π(D0+t)t+2D2+4Dt-π/2*D2]r=[3.14t2+7.14D0t-0.43D2]r (kg/km)2)包代式:W=[π(D0+2t0+t)t+4D0t]r (kg/km)其中:D0—绝缘线芯直径mm t—护套厚度mmt0—包带层厚度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W=π/2(a+b+2t)t*r (kg/km)其中:a—护套前内壁高度 mm b—护套前内壁宽度 mmt—护套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纺织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计算:(1)圆线1)按比重法计算:W=π(d+nt)nt(1±K‘)N*K(kg/km)2)按平方米计算:W=π(d+nt)g*(1K‘)N*K(kg/km)3)按绝缘带宽度计算:W=b*g*N*K (kg/km) b=π(d+nt)(1±K‘)sinα mm 其中:d—绝缘前外径 mm nt—绝缘厚度 mmα—绕包角 g—每平方米重量 g/m2K‘—B%/(1±B%) B% 重叠率 b—绝缘带宽度 mmN—绝缘线芯根数 K—成缆绞入系数可查表7(2)扁线1)按比重法计算:表15.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玻璃丝绕包:1)按纤维根数及绕包系数计算重量:W=G*J*K K=[(π/m)2+1]1/2其中:G—单根玻璃丝纤维材料重量:如160/2支为0.0125 (kg/km)Z—玻璃丝总根数 K—绕包系数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表12—30m—节距比对于扁线的K值,可先计算出截面积与它的相当圆直径手可求得2)按被覆宽度计算重量:圆形线芯:W=G*π(d+t)/δ扇形线芯:W=G*[(a+b+t)*2-1.72r]/ δ其中:G—同上 d—绕包前直径 mma、b—扁线的厚度、宽度 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t—玻璃丝绕包厚度单层为0.06 mm;双层为0.12mm;三层为0.18 mmδ—玻璃丝被覆宽度160/2为0.12mm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1)纸绳 W=G*J*K其中: G—纸绳单根重量(kg/km),可查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中表12—28Z—纸绳根数 P—绕包节距 K—绕包系数 D—绕包前直径 mm K=1/sinα d—纸绳直径 mm α—tg-1P/π(D+d) 棉纱和聚乙烯圆丝的疏绕材料用量计算方法相同(2)钢丝;1)圆钢丝W=π/4d2*Z*r*K=6.126 d2*Z*K 其中: Z=π(D+d)/d或者: W=G*Z*K其中:d—钢丝直径 mm r—钢丝比重为7.8g/cm3 G—单根钢丝重量 kg/km 见表16 D—绕包钢丝前直径 mmZ—钢丝根数 K—钢丝绞入系数单根钢丝重量表16扁钢丝: W=G*Z*K (kg/km)或者: W=F*r*Z*K (kg/km)其中:F—扁钢丝截面 mm2 R、Z、K —同上二、浸涂及浸渍层的计算: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漆包线用干漆膜的重量:圆形 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圆形 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圆形 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圆形 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形 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W=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π(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d+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t)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t*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r(kg/km)扇形 W=2t(a+b+2t)r (kg/km)(kg/km)扇形 W=2t(a+b+2t)r (kg/km)kg/km)扇形 W=2t(a+b+2t)r (kg/km)g/km)扇形 W=2t(a+b+2t)r (kg/km)/km)扇形 W=2t(a+b+2t)r (kg/km)km)扇形 W=2t(a+b+2t)r (kg/km)m)扇形 W=2t(a+b+2t)r (kg/km))扇形 W=2t(a+b+2t)r (kg/km)扇形 W=2t(a+b+2t)r (kg/km)扇形 W=2t(a+b+2t)r (kg/km)扇形 W=2t(a+b+2t)r (kg/km)扇形 W=2t(a+b+2t)r (kg/km)形 W=2t(a+b+2t)r (kg/km)W=2t(a+b+2t)r (kg/km)W=2t(a+b+2t)r (kg/km)W=2t(a+b+2t)r (kg/km)=2t(a+b+2t)r (kg/km)2t(a+b+2t)r (kg/km)t(a+b+2t)r (kg/km)(a+b+2t)r (kg/km)a+b+2t)r (kg/km)+b+2t)r (kg/km)b+2t)r (kg/km)+2t)r (kg/km)2t)r (kg/km)t)r (kg/km))r (kg/km)r (kg/km)(kg/km)(kg/km)(kg/km)kg/km)g/km)/km)km)m))其中:d—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中:d—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 :d—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 d—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 —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导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电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线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芯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直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径 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m 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a、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b—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导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电线芯的厚度、宽度 mm线芯的厚度、宽度 mm芯的厚度、宽度 mm的厚度、宽度 mm厚度、宽度 mm度、宽度 mm、宽度 mm宽度 mm度 mmmmmmmmm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t—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绝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缘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层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的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径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向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厚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度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r—所用材料比重 g/cm3—所用材料比重 g/cm3所用材料比重 g/cm3用材料比重 g/cm3材料比重 g/cm3料比重 g/cm3比重 g/cm3重 g/cm3g/cm3g/cm3g/cm3/cm3cm3m33(2)绝缘漆的重量 W1=W*u (kg/km)2)绝缘漆的重量 W1=W*u (kg/km))绝缘漆的重量 W1=W*u (kg/km)绝缘漆的重量 W1=W*u (kg/km)缘漆的重量 W1=W*u (kg/km)漆的重量 W1=W*u (kg/km)的重量 W1=W*u (kg/km)重量 W1=W*u (kg/km)量 W1=W*u (kg/km)W1=W*u (kg/km)W1=W*u (kg/km)W1=W*u (kg/km)1=W*u (kg/km)=W*u (kg/km)W*u (kg/km)*u (kg/km)u (kg/km)(kg/km)(kg/km)(kg/km)kg/km)g/km)/km)km)m))其中:u--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中:u--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液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化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系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数;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 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u=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1/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固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体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含量% W=干漆膜重量(kg/km)量% W=干漆膜重量(kg/km)% 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W=干漆膜重量(kg/km)=干漆膜重量(kg/km)干漆膜重量(kg/km)漆膜重量(kg/km)膜重量(kg/km)重量(kg/km)量(kg/km)(kg/km)(kg/km)(kg/km)kg/km)g/km)/km)km)m))玻璃丝包用干漆膜的重量:璃丝包用干漆膜的重量:丝包用干漆膜的重量:包用干漆膜的重量:用干漆膜的重量:干漆膜的重量:漆膜的重量:膜的重量:的重量:重量:量::W=C*N*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C*N*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C*N*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N*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N*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t*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r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 (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g/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k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其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中:C—导电线芯周长 mm:C—导电线芯周长 mmC—导电线芯周长 mm—导电线芯周长 mm导电线芯周长 mm电线芯周长 mm线芯周长 mm芯周长 mm周长 mm长 mmmmmmmmmmm圆形 C=π*d 扇形 C=2(a+b)-1.72R 形 C=π*d 扇形 C=2(a+b)-1.72R C=π*d 扇形 C=2(a+b)-1.72RC=π*d 扇形 C=2(a+b)-1.72RC=π*d 扇形 C=2(a+b)-1.72R=π*d 扇形 C=2(a+b)-1.72Rπ*d 扇形 C=2(a+b)-1.72R*d 扇形 C=2(a+b)-1.72Rd 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扇形 C=2(a+b)-1.72R形 C=2(a+b)-1.72RC=2(a+b)-1.72RC=2(a+b)-1.72RC=2(a+b)-1.72R=2(a+b)-1.72R2(a+b)-1.72R(a+b)-1.72Ra+b)-1.72R+b)-1.72Rb)-1.72R)-1.72R-1.72R1.72R.72R72R2RR其中:N—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 中:N—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 :N—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 N—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浸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渍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数(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两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层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玻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璃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丝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包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线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浸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渍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三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三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层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玻璃丝包线浸渍四次)璃丝包线浸渍四次)丝包线浸渍四次)包线浸渍四次)线浸渍四次)浸渍四次)渍四次)四次)次))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 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 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 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t—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每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次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浸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渍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假想厚度为0.0125毫米想厚度为0.0125毫米厚度为0.0125毫米度为0.0125毫米为0.0125毫米0.0125毫米.0125毫米0125毫米125毫米25毫米5毫米毫米米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r—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所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用材料比重克/厘米3材料比重克/厘米3料比重克/厘米3比重克/厘米3重克/厘米3克/厘米3克/厘米3克/厘米3/厘米3厘米3米33W1=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1=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1=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1=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1=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u 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W—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干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漆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膜重量(kg/km)u—液化系数重量(kg/km)u—液化系数量(kg/km)u—液化系数(kg/km)u—液化系数(kg/km)u—液化系数(kg/km)u—液化系数kg/km)u—液化系数g/km)u—液化系数/km)u—液化系数km)u—液化系数m)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u—液化系数—液化系数液化系数化系数系数数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绝缘漆及涂料表17缘漆及涂料表17漆及涂料表17及涂料表17涂料表17料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表17177名称 用途 比重称 用途 比重用途 比重用途 比重途 比重比重比重重(g/cm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g/cm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cm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cm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m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3)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 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固体含量(%) 液化系数体含量(%) 液化系数含量(%) 液化系数量(%) 液化系数(%) 液化系数%) 液化系数) 液化系数液化系数液化系数化系数系数数u 油性漆 漆包线 1.2 缩醛漆 漆包线 1.2 20 5.0 聚酯漆 漆包线1.38 32 3.125 聚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7 22 4.55 聚酯亚胺漆 漆包线 1.37 32 3.125 聚酰胺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6 18 5.56 醇酸树脂漆 玻璃丝包线 1.07 45 2.2 沥青涂料 外护层 0.9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纸力缆浸渍剂的重量W=π/4(D2-N*d*η)ε (kg/km)其中:D—包带绝缘后电缆芯外径mm d--导电线芯外径mmN—芯数η—线芯紧压系数ε—浸渍系数粘性浸渍取0.56—0.6 滴干浸渍取0.4—0.5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浸渍电缆纸:油性漆 漆包线 1.2 缩醛漆 漆包线 1.2 20 5.0 聚酯漆 漆包线1.38 32 3.125 聚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7 22 4.55 聚酯亚胺漆 漆包线 1.37 32 3.125 聚酰胺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6 18 5.56 醇酸树脂漆 玻璃丝包线 1.07 45 2.2 沥青涂料 外护层 0.9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纸力缆浸渍剂的重量W=π/4(D2-N*d*η)ε (kg/km)其中:D—包带绝缘后电缆芯外径mm d--导电线芯外径mmN—芯数η—线芯紧压系数ε—浸渍系数粘性浸渍取0.56—0.6 滴干浸渍取0.4—0.5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浸渍电缆纸:(1) 油性漆 漆包线 1.2 缩醛漆 漆包线 1.2 20 5.0 聚酯漆 漆包线1.38 32 3.125 聚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7 22 4.55 聚酯亚胺漆 漆包线 1.37 32 3.125 聚酰胺酰亚胺漆 漆包线 1.36 18 5.56 醇酸树脂漆 玻璃丝包线 1.07 45 2.2 沥青涂料 外护层 0.9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纸力缆浸渍剂的重量W=π/4(D2-N*d*η)ε (kg/km)其中:D—包带绝缘后电缆芯外径mm d--导电线芯外径mmN—芯数η—线芯紧压系数ε—浸渍系数粘性浸渍取0.56—0.6 滴干浸渍取0.4—0.5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浸渍电缆纸:W=π(D0+nt)nt(1+K‘)r*ε (kg/km)其中:D0--绕包浸渍电缆纸前电缆直径mm Nt—绕包浸渍电缆纸厚度mm 1+K‘--绕包浸渍电缆纸绕包系数r—电缆纸的比重g/cm3ε—浸渍系数为1.35(2)浸渍电缆麻W=π(D0+t) ε/Nδ (kg/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