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培养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培养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培养教案【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培养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2. 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3. 数学思维的应用。

4. 练习题和思考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学数学时遇到过哪些难题?为什么会觉得它们难?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包括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讲解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推理等。

举例说明数学思维的应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解决逻辑问题等。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自行尝试解答,并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4. 拓展应用(20分钟)给学生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要平分给3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鼓励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法。

5. 总结归纳(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维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数学思维的掌握情况:1. 用观察法找出下列数字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2, 4, 6, 8, __2. 从1到100,有多少个数的个位数是7?3. 用分类法把下列物品分成两组:铅笔、钢笔、橡皮、书包。

五、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答案:1. 用推理方法证明: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一个偶数。

2. 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

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完成以下作业:1. 随手观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规律,并用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二年级教案1315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教案1315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教案13-15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学科。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将是他们在未来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较低,甚至有些害怕。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入地了解和兴趣,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应该围绕着问题解决展开,而不是单纯地传授公式和知识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例如,在探究“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图形,要求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己的概念,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示,引导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小数”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它们与分数的关系,并通过实例帮助他们了解这一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数学学习最好要结合一定的实际生活背景。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关键概念和应用。

例如,学习测量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衡量自己的身高、重量等,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理解概念和数值的含义。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学习“枚举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体验枚举法的应用。

这样做不仅有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加深他们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学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得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有趣且挑战性的学习方式。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

思维拓展二年级数学教案思维拓展二班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 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进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 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1. 计算:40+6×8 70-5×4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

(出示教材情景图)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 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刚才我们对花店里的花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4. 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

)重点强调。

5. 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 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组织智力大闯关: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2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2的含义。

能够用数字2表示数量。

1.2 教学内容:数字2的含义:数字2表示两个物体。

数字2的写法:用手指表示数字2,写下来。

数字2的读法:读出数字2的发音。

1.3 教学活动:手指游戏:学生伸出两个手指,表示数字2,并读出来。

数字2的图片:展示数字2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指出。

数字2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写数字2,并能够用数字2表示数量。

第二章:认识数字3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含义。

能够用数字3表示数量。

2.2 教学内容:数字3的含义:数字3表示三个物体。

数字3的写法:用手指表示数字3,写下来。

数字3的读法:读出数字3的发音。

2.3 教学活动:手指游戏:学生伸出三个手指,表示数字3,并读出来。

数字3的图片:展示数字3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指出。

数字3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写数字3,并能够用数字3表示数量。

第三章:认识数字4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

能够用数字4表示数量。

3.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含义:数字4表示四个物体。

数字4的写法:用手指表示数字4,写下来。

数字4的读法:读出数字4的发音。

3.3 教学活动:手指游戏:学生伸出四个手指,表示数字4,并读出来。

数字4的图片:展示数字4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指出。

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写数字4,并能够用数字4表示数量。

第四章:认识数字5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

能够用数字5表示数量。

4.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含义:数字5表示五个物体。

数字5的写法:用手指表示数字5,写下来。

数字5的读法:读出数字5的发音。

4.3 教学活动:手指游戏:学生伸出五个手指,表示数字5,并读出来。

数字5的图片:展示数字5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能够指出。

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写数字5,并能够用数字5表示数量。

第五章:认识数字6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的含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逻辑思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学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 学生:学生用品、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们喜欢数学的原因。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学逻辑思维。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老师通过举例解释什么是逻辑思维,并强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问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有哪些特点?学生们踊跃回答。

三、课堂练习(30分钟)1. 老师出示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依次上台回答问题,老师进行点拨和评价。

3.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 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

2. 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思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老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数学逻辑关系。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老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上节课讲解的数学逻辑思维特点问题。

2. 学生们进行广泛讨论,并总结出关键特点。

3.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数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长期培养的必要性。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老师布置适量数学习题作业,用以巩固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

2. 鼓励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

七、课堂反思(5分钟)1. 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意见,老师进行及时解答和反馈。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数量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运用游戏、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识数活动。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认识数字。

2. 第二课时:数字1-10的书写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书写方法,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1-10的书写规则,示范书写,学生跟写,纠正错误,进行书写练习。

3. 第三课时:加减法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4. 第四课时:认识形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状概念,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形状。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形状,进行形状的识别和命名练习。

5. 第五课时:数量的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量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判断和比较。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进行数量的判断和比较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模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模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模板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改,从哪里着手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惜时增效课题探究的深化开展,笔者认为传统的编写教案必需改,也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

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才智、动机、经历、特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表达。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模板1教学目标:1、使学生驾驭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各局部的名称,理解各局部表示的含义。

2、能够比拟熟识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细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局部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打算:老师打算课件,学生打算直尺。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中应当留意些什么?20÷430÷624÷635÷7留意:(1)被除数、除数和商在竖式中的位置;(2)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3)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必需标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六页情境图)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看看图中的小挚友们野营时都做了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支配晚餐和搭帐篷的活动中,你能发觉哪些数学信息?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以及提出问题。

(1)假如每个人分4条鱼,那么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2)我采了48个野果,平均分给我们小组的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老师提议:我们就从第一个问题起先解决吧!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请同学把第一个问题完整的看一遍,思索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状况预设。

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个4?用除法解决。

列出算式:22÷42、请学生想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教案:放飞数学思维的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教案:放飞数学思维的游戏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优秀教案:放飞数学思维的游戏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抱着一颗勤奋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而一些好玩有趣的游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放飞数学思维,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数学,而《我们赢了》教案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帮助学生:1)理解加减法的本质2)联想老公公与老奶奶生活照片及其引申的游戏,发现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2、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加减法运算。

在游戏中,学生们将与老公公和老奶奶一同做加减法运算,并逐步按照题目来获取积木。

游戏的规则相对简单,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和观察。

运用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了解,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流程第一步、游戏环节一:老公公背的数字游戏材料:老公公卡片;表演老公公角色的小学老师游戏规则:1)老师请同学围成一个环,老师模仿老公公,从背面向同学展示数字卡片;2)老师等同学数完后,会提示同学们说出这个数字的数量,如:“大家一起数一下,这个数字是几?”3)同学们齐声报出总数。

4)学生能通过观察老公公的卡片和加减法运算计算出变化的数字,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第二步、游戏环节二:老奶奶的礼物游戏材料:老奶奶卡片;表演老奶奶角色的小学老师;具有“积木”为所有同学准备的礼物。

游戏规则:1)同学们按顺序轮流来到老奶奶面前,接受老奶奶的礼物,并回答老奶奶的问题。

2)老奶奶拿出数学题目,要求同学回答,答对能获得实物“积木”一块。

3)所有同学完成回答后,需要将自己的“积木”放到同学已经构成的堆上。

4)当所有的同学完成后,中午或下午可以举行一个小比赛,比赛的规则是谁能先构建一座高高的塔。

这样可以鼓励小朋友们一起努力,也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引言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思考数学概念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框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

本教案旨在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提供有关如何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数学概念的能力。

第三节: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基本技能,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包括解决实际问题、推理和推导等。

3. 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节: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五节: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使用简明的语言解释数学概念和技能,并结合例子进行说明。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5. 拓展活动:提供拓展活动或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第六节: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是否灵活等。

2. 组织小组或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核心概念和解题能力。

第七节: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作业本2. 数学教具和实物3. 数学游戏和活动第八节:教学反思本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供一系列的训练和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单元一:数字与运算教学目标•掌握算术运算符号与含义(加法、减法)•通过游戏和实例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应用•训练对数字进行计算和比较的能力教学活动1.游戏:快乐相加•学生分组进行速度比赛,完成给定数字之间的加法运算并找到正确答案。

2.实例:购物时的找零计算•购买水果和零食,学生进行实际交易,并计算找零金额。

3.个人练习:数字填空•提供一系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

评估方法•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观察。

•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时间。

单元二:几何与空间教学目标•辨认基本几何图形并理解它们的属性•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活动1.观察与分类:找相似图形•学生观察给定图形,将相似的图形归类。

2.实践:建立简单模型•使用卡纸和剪刀,学生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并描述其特征。

3.探索游戏:宝藏地图寻找•学生通过给出的线索找到藏在教室里各个角落中的"宝藏"。

评估方法•对学生分类和描述相似图形的准确性。

•游戏过程中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的观察。

单元三:数据与统计教学目标•收集、整理并分析简单数据•理解常用统计概念(如平均数)•解读并制作简单统计表格和图表教学活动1.数据收集:调查最喜欢的水果种类•学生自行收集同学们对不同水果的偏好,并制作数据统计表。

2.分析:制作条形图•学生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使用纸和铅笔制作简单的条形图。

3.解读图表:谁是班级体重之王?•分享一张展示班级同学体重分布的图表,让学生猜测并解读结果。

评估方法•数据统计表和图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学生对图表进行解读和结果猜测的能力进行观察。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单元的教案设计,小学二年级学生将能够在数学思维培养中获得丰富知识。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并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数学推理。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教学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Step 2:数学思维训练(3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找出规律。

2.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规律,然后与同伴分享。

3.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的想法进行对比和讨论。

4.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规律,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比较。

Step 3:数学推理训练(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数学推理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

2.学生进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推理过程。

3.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推理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学生讨论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Step 4:综合应用(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并解决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学生讨论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

2.教师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五、课堂延伸:1.布置相关的数学思维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锻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并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并且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一、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数学思维》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培养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加减法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数的分和合: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进行数的分和合。

- 观察、比较、推理:通过图片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比较和推理。

1.3 教学安排本学期共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课时。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1-4周:加减法运算- 第5-8周:数的分和合- 第9-12周:观察、比较、推理二、全册教案2.1 加减法运算第1周:加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第2周:减法概念-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第3周:加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第4周: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2 数的分和合第5周:数的分成-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分成,能够进行数的分成。

第6周:数的合-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 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合,能够进行数的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2.相关练习和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提问:教室中有几个椅子?几个桌子?请大家推算一下。

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用系统化的方法来数出教室中的椅子和桌子的数量,并进行记录。

二、探究(25分钟)1.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a.向学生展示几个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字序列,如:2,4,6,8,__;5,10,15,20,__;1,4,8,12,__。

b.要求学生观察规律并预测缺失的数字,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解释规律。

c.让不同的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和规律,并与大家一起讨论。

2.培养归纳和推理能力:a.引导学生观察静止的图形并记录,如: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等。

b.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元素,并进行分类,例如:直线和曲线都属于直线图形,三角形和矩形都是多边形。

c.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找出特定图形的共同特点,例如:多边形的边数。

三、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以购物为例,学生们需要用100元买水果,苹果每个5元,香蕉每把8元,请问学生可以买多少个苹果和多少把香蕉?b.让学生运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c.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究:a.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b.学生之间进行问题交流和评价,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c.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并分享给全班。

四、总结(5分钟)1.老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数学思维对你有什么帮助?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数学思维:二年级数学教案3.5探索规律1

培养数学思维:二年级数学教案3.5探索规律1

数学思维是珍贵的,它能够让我们发现世界中的规律和模式。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并培养这种思维方式。

二年级数学教案3.5探索规律1就是一种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1.教学目标在探索规律1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①加、减基本概念的认识与掌握,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数列中的概念,能够看出数列中的重复规律。

③初步掌握各种数列的初项、公差、项数等概念,并能够从数列中提取规律,进而计算数列中的其他项。

通过探索规律1的学习过程,学生将会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内容探索规律1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部分:①加减法的运算和其规律。

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初项、项数、公差等。

③通过观察数列找出规律,并预测后面几项的值。

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并能够通过数学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探索规律1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①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运用启发式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②讨论法: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比较的方式,找出规律并进行思考。

③小组合作法:能够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考,扩充自己的思维。

④差异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了解性强、思维灵活的特点。

4.教学过程①引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观察数列,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②探究环节:在读数列中,分析规律,并通过团队合作,找到规律,并给出下面数列的值的预测。

③辅助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题,强化掌握知识技巧。

④知识迁移环节:从学生爱好生活中,让学生观察、提问,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游戏和实例的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如:2+3=、4+5=,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讨论有关加法运算的概念。

2.通过图示教具或实物小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加法运算的过程。

例如:教师用小球来演示2个小球加上3个小球等于多少个小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计算。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2个小球加上3个小球等于多少个小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形成对应的算式:2+3=5。

二、深化理解与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用手指或其他方法完成计算,并且分层次回答问题。

如:5+2=,学生计算得出答案7,然后分别回答:5+2等于多少?7等于多少个小球加2个小球?2.运用图示教具辅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数轴、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教师用数轴向上移动2个单位,然后向上再移动3个单位,问学生最后停在了哪个数字上。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答案,并以算式形式固化思维:2+3=5。

三、运用思维游戏巩固知识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站在一起,准备进行游戏。

2.游戏规则:教师宣布一个数字,例如7,然后两个小组要尽可能快地计算出几个数字相加等于7,并大声叫出答案。

例如:小组1:3+4=7;小组2:2+5=7。

3.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每个小组计算的过程,提问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例如:是否存在不同的运算方式?是否可以用其他数字相加得到7?四、拓展思维培养1.教师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加法算式,例如:8+3=、6+4=,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完成计算。

2.引导学生自行布置加法运算的问题,并形成算式,与同桌合作进行交换并解答对方出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分物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分物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分物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在数字世界中,数学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光是单纯的算术运算,更需要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基础性的过程,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游戏,特别是数学分游戏,将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数学分物游戏概述数学分物游戏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十分常见。

该游戏的原理是将一组物品分成小组,分组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比如按物品数量、按形状、按颜色、按大小,以及按其他属性等方法,使得小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于数量和属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数学分物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数学分物游戏强制要求孩子们细心观察,只有观察到每个物品的数量、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才能够准确地分组。

从分物游戏中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可以是:将大大小小的水果橘子、芒果等物品混在一起,让孩子们以形状或大小分组,这样孩子们在这个游戏中非常强迫自己去考虑每个物品,特别是那些看着不同、但属性其实相等的物品。

三、数学分物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数学分物游戏也需要小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每个物品的特点,将它们按照某种属性来分类。

在数学分物游戏中,让孩子们尝试分出多种组合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深刻、更灵活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同一个组内,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分组方法,例如按形状或按颜色。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们不仅爱琢磨但更富有探索精神的属性。

四、数学分物游戏提示思考方法孩子们在进行数学分物游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相似或相同的物品,需要通过它们的数量、形状、颜色等属性来区分。

在刚开始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比如“在数量相同的前提下,仅考虑它们的形状”,“在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尝试分出数量相等的组”。

这些提示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熟悉游戏规则,并且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帮助孩子们加强积极性和直观性思维的锻炼。

二年级上册思维训练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思维训练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思维训练教学工作计划一、目标与任务本学期二年级思维训练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任务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学期二年级思维训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础数学知识:复习和巩固一年级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如数与量的关系、形状与大小的认识等。

数学思维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等。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教学安排上,每周进行两次思维训练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两小时。

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学期二年级思维训练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与反馈本学期二年级思维训练教学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定期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阶段性测试:进行定期的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进家校合作。

五、教学资源与保障本学期二年级思维训练教学需要以下资源保障:教师资源:配备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负责课程的教学和辅导。

教材资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引导孩子们思考几倍三的应用范围,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引导孩子们思考几倍三的应用范围,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引导孩子们思考几倍三的应用范围,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我们的学习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我们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的基础。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孩子们思考几倍三的应用范围,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认识并理解几倍三的概念及其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几倍三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2.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兴趣3.引导孩子们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二、教学重点1.孩子们了解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2.培养孩子们运算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三、教学过程1.学习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些事物的形状和数量来让他们理解几倍三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拿一些水果让孩子们数数,让孩子们知道每个水果的数量和它们的形状,我们可以让他们把这些水果分成几组,每组有三个水果,让孩子们算出所有水果的总数。

这样,孩子们就能了解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

2.学习几倍三的扩展应用了解了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思考几倍三的扩展应用,了解几倍三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考虑下面的问题:如果有6个苹果,几倍三等于多少?如果有9个苹果,几倍三等于多少?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练习他们的算数能力,增强他们对几倍三的理解。

3.培养孩子们运算思维能力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几倍三的概念和应用之外,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与几倍三有关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运算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把一些数量分成几个部分,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加减法运算。

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好地掌握运算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几倍三。

创新思维培养: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创新思维培养: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产生创新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考方式的核心是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为此开设了创新课程,而数学课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

在上海市教育局出版的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就有许多有助于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教案。

例如,在第三章“认识加法”中,有一道名为“数悦运动会”的数学启发性游戏。

游戏中,每个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在纸上画出等比例的小人,再根据已规定的条件,进行运动员间的加、减法计算。

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数字和加减法,还能够启发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知识,完成复杂的运算。

在第四章“认识减法”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实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手上有5元钱,你可以用这些钱买到什么东西?如果你手上只有1元钱,你还能买到什么东西吗?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思考减法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提问、游戏和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第六章“认识三角形”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并制作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以此来加深对三角形的理
解。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探索、实验和创新,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教案都可以通过灵活应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二年级上册)本册教学内容1.测量计算 (2)2.少走弯路 (4)3.找规律 (7)4.巧算连加、连减 (10)5.巧算加减混合 (13)6.巧算加减应用 (16)7.有趣的角 (19)8.摆摆、移移、变变 (21)9.切西瓜 (23)10.一笔画问题 (26)11.巧算乘加乘减 (29)12.巧安排 (32)13.巧解倍数应用题 (35)14.图解和倍、差倍应用题 (38)1. 测量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能用不同的直尺、卷尺(尤其是有残缺的尺)等以厘米、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进而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经常用赤字来测量,巧用直尺、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⑴一般测量方法:“0”刻度线对着所量物体的一端,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是在什么刻度上,它的长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⑵残缺尺量方法:最后的刻度数减去“0”刻度线那端的刻度数就等于实际长度。

2. 例1.小明与小青拿了一个开头断了一截的卷尺量一根木材的长度,木材的一端在2米的刻度上,另一端在6米80厘米的刻度上,这根木材长多少?解:6米80厘米-2米= 4米80厘米答:这根木材长4米80厘米。

3. 思考:如何计算有关接头的问题?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常常把两条绳子,两根铁条连(焊)接为一条,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接头问题。

算法:⑴ 把“两端”接头的长度都减去;⑵ 只减去“一端”接头的长度。

4. 例2.把两根长都是4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如图)都用去5厘米。

焊接后铁条长多少厘米?解:45 + 45- 5 = 85(厘米)答:焊接后铁条长85厘米。

5. 例3.把三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解:12+12+12-1-1 = 34(厘米)答:拉紧后长是32厘米。

三、拓展练习:1.填空题:① 3米 + 2厘米 =( )米( )厘米3米 - 2厘米 =( )米( )厘米② 用卷尺量一根钢管的长度,钢管的一端在1米刻度上,另一端在10米的刻度上,这根钢管长是( )米。

2.解答题:① 把长都是85厘米的两条布线接为一条,每条的接头都用去5厘米,连接后布线长多少厘米?② 有两根铁条,一根长3米50厘米,另一根为2米40厘米,焊为一根,焊接部分长20厘米,焊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3.探究题:① 把两根铁条焊接为一根后长是4米50厘米,接头部分是10厘米,原来的一根铁条长是2米10厘米,另一根铁条长是多少?② 小张把两条一样长的绳子打结连接为一条后长是20米,接头部分都是20厘米,每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③ 把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④画出长与宽的和是1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是整厘米数),想一想共有几种画法?2. 少走弯路一、教学目标:1.在初步理解线段的意义上,学习探索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培养有序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2.能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学习内动力。

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画线段并数线段条数的问题:1.思考:每两个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

三点间最多可画几条线段?四点、五点呢?画画看!以四点为例探索每两点间画线段的方法:先从一点与其它三点画三条线段,再另选一点其余两点画两条,最后的两点画一条线段。

2.发现规律:点数减1,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

3.例1.不在同一线上的六点,每两点画一条线,可以画几条?解:5+4+3+2+1 = 15(条)答:可以画15条。

(二)数同一线上线段条数的方法:1.发现规律:先数出“单一条”线段的条数,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连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

2.例2.数一数,下图有几条线段?解:6+5+4+3+2+1 = 21(条)答:有21条线段。

(三)如何少走弯路?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可以采用观察与计算的方法来进行。

例3.叶青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叶青①②④③⑤学校解:叶青上学可以走的路线有:①-⑤;①-④;②-⑤;②-④;③-⑤;③-④共6条。

走②-⑤这条路最近。

三、拓展练习:1. 选择题: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出()条线段。

A.1 B.2 C.3 D.4②左图中有()条线段。

A.4 B.5 C.10③①从A到B走()号路近。

A ② B③④把3米长的木条,每1米锯一段,一共锯()次。

A.3 B.2 C.52. 填空题:①用剪刀剪一条绳子,每次都单条剪,剪一次断2段,剪4次断()段。

②李明家公园孙敏家从李明家到孙敏家有()条路可以走,把最近的一条打“√”。

③数一数,有()条线段。

3. 探究题:①有座教学楼的走廊如下图(单位:米),小芬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24②小英家想接自来水,自来水管请你设计出合理的最近线路图。

小英家3. 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和圆形变化的规律,按规律填数,画图。

2. 培养观察,分析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找规律填数:1. 例1.①1、2、3、()、()、6、7、()。

②90、80、70、( )、50、()、()、20、()。

学习指导:①这是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多1。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4、5、8。

②这是一组从大到小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少10。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60、40、30、10。

2. 例2.① 1、2、4、8、16、()、()。

② 7、11、19、35、( )。

学习指导:① 每相邻的两项,后一项都是前面一项的2倍,因此括号里应填16×2 = 32, 32×2 = 64。

② 第二项比第一项多4,第三项比第二项多4×2 = 8,第四项比第三项多8×2 = 16,因此括号里应填35+16×2 = 67。

3. 例3.① 27、1、24、1、21、1、( )、( )。

② 13、9、11、6、9、3、( )、( )。

学习指导:①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而第二、四、六项都是1,因此括号里应填18、1。

②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依次减去2,第二、四、六项在变化,依次减去3,因此括号里应填7、0。

4. 例4:① 1、1、2、3、5、8、( )、( )。

② 2、8、5、20、7、28、11、44、( )、12。

学习指导:① 第一、二项的和是第三项,第二、三项的和是第四项,第三、四项的和是第五项,……因此答案为5+8 = 13、8+13 = 21。

② 把每两个数当作一组,每一组中的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4倍,因此答案为12 ÷ 4 = 3。

(二)找规律填图:1. 例1.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学习指导:后一幅图总比前一幅图少1个“○”,多1个“△”。

因此答案应画为:2. 例2.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变化规律,想一想第三组的右框空白格填什么样的图?学习指导:把左边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右边是把左边含有阴影部分的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放置的。

因此第三组的空白格应填 “ ”。

3. 例3.观察图的变化,想一想第四幅图应画上怎样的图形?学习指导:所有图形都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第4幅图应画的图形是:三、拓展练习:1. 找出规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⑴ 4、5、6( )、8、9 ⑸ 2、5、8、( )、( )、17 ⑵ 19、17、15、13、( )、( ) ⑹ 20、( )、( )、8、4、0 ⑶ 80、70、( )、( )、40、30 ⑺ 1、2、4、8、( ) ⑷ 5、9、13、( )、21、( ) ⑻ 27、9、3、( )2. 按规律填数:⑴ 20、6、17、6、14、6、( )、( )。

⑵ 8、8、10、6、12、4、( )、( )。

⑶ 2、5、6、9、10、13、14、( )、( )。

⑷ 11、6、13、9、15、12、( )、( )。

⑸ 1、2、2、4、3、6、( )、( )。

⑹ 3、4、7、12、19、28、( )、( )。

⑺ 1、6、16、31、( )、( )。

⑻ 16、3、8、9、4、( )、( )。

3. 填一填:1、2、3、2、3、4、3、4、5、( )、( )、( )。

4.仔细观察图,根据规律,接着画:①②③④⑵ ●○○○○○●●○○○○●●●○○○⑶⑷⑸第十幅图中应画怎样的图形?4. 巧算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能合理灵活地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用迁移、类推、观察、“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解题。

3. 养成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中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 连加的巧算:1. 明确算理:观察加数的数字特征,采用“凑十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还可以利用加法中的规律(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也可以先把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二个数,它们的和也不变。

2. 例1.计算 39 + 27 + 23 。

解: 3 92 7 先算 7 +3 = 10+2 3 再算10 +9 = 198 93. 例2.计算1+2+3+4+5+6+7+8+9 。

解:=(1+9)+(2+8)+(3+7)+(4+6)+5= 45(二)连减的巧算:1. 发现规律: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 例3:计算81-36-14 。

解:= 81-(36+14)= 81-50= 31(三)巧填数字:1. 明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认真观察数字特点。

简单的可以采用抓中间数或首尾数配成对进行填数字的方法,稍复杂的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2. 例4.把5、6、7、8、9这五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格子里,使每一横行,解:抓中间数7,余下的5与9,6与8配对;抓首数5,余下的6与9,7与8,余下的5三、拓展练习:1. 计算直接写得数:28+46+4= 9+8+7+6+5+4+3+2+1=29+44+1= 2+4+6+8+10+8+6+4+2=2. 巧算(要写出巧算过程):45+17+15 26+19+31 24+29+3693-27-33 81-22-18 73-39-113. 在○里填上1~9各数,使每边4个数的和都等于21。

○○○○○○○○○4. 把25、26、27、28、29、30、31、32、33填入方框里,使等式成立。

□+□+□ = □+□+□ = □+□+□5. 探究题:①在每一个等式中的□里填上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5 +□7 = 5□□6 -4□= 3□5□+3□=□8□2 -3□ =2□②把11、12、13、14、15、16、17、18、19填入方框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的和等于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