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精编讲义:第2章 2.2 2.2.2 间接证明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数学高二-备课参考数学苏教版选修2-2教案 2.2 间接证明--反证法
间接证明--反证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过程与方法: 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3. 教学难点: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4.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5.教学设想: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
6.教学过程:学生探究过程:综合法与分析法(1)、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 个/至多有(n 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推理必须严谨。
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2)、例子例1、求证:2不是有理数例2、已知0>>b a ,求证:n n b a >(N n ∈且1>n )例3、设233=+b a ,求证.2≤+b a证明:假设2>+b a ,则有b a ->2,从而.2)1(68126,61282233323+-=+->+-+->b b b b a b b b a因为22)1(62≥+-b ,所以233>+b a ,这与题设条件233=+b a 矛盾,所以,原不等式2≤+b a 成立。
数学选修2-2苏教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9张)
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 n 有关,若 n=k(k∈N*)时该命题成立, 那么可推得 n=k+1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 n=5 时该命题 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C )
A.当 n=6 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 n=6 时该命题成立 C.当 n=4 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 n=4 时该命题成立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 0(a≠0)存在有理数根,那么 a,b,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
假设中正确的是__②___. ①假设 a,b,c 都是偶数;②假设 a,b,c 都不是偶数; ③假设 a,b,c 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 a,b,c 至多有两
个偶数.
5.若 a>b>0,则 a+1b>__b+1a(用“>”、“<”、“=”填空).
考点1 综合法
例1:已知 a,b,c 为正实数,a+b+c=1. 求证:(1)a2+b2+c2≥13; (2) 3a+2+ 3b+2+ 3c+2≤6.
解析:(1)证法一:a2+b2+c2-13=13(3a2+3b2+3c2-1) =13[3a2+3b2+3c2-(a+b+c)2] =13(3a2+3b2+3c2-a2-b2-c2-2ab-2ac-2bc) =13[(a-b)2+(b-c)2+(c-a)2]≥0. ∴a2+b2+c2≥13. 证法二:∵(a+b+c)2=a2+b2+c2+2ab+2ac+2bc
图 10-2-1
综合法的思维过程是由因导果的顺序,是从A推演到B的途径, 但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可由B,B1, B2能推演出的进一步的中间结论更多,如C1,C2,C3,C4等等, 最终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推演出结论B即可.
2.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 因法.它常见的书面表达形式是:“要证…,只需证…”或“… ⇐…”.利用分析法证明“若 A 则 B”命题的分析法思考过程可用 如图 10-2-2 的框图表示为:
2.2.2 间接证明 学案(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2.2 间接证明学案(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222间接证明间接证明学习目标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知识点一间接证明思考阅读下列证明过程,若a2b2c2,则a,b,c不可能都是奇数证明假设a,b,c都是奇数,则a2,b2,c2都是奇数,a2b2为偶数,a2b2c2,这与已知矛盾a,b,c不可能都是奇数请问上述证法是直接证明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直接证明,因为这种证明既不是直接从条件出发,也不是从结论出发梳理间接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像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间接证明还有同一法.枚举法等知识点二反证法王戎小时候,爱和小朋友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朋友们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思考1本故事中王戎运用了什么论证思想答案运用了反证法思想思考2反证法解题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否定结论,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正确梳理1反证法证明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2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演绎推理3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类型一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例1已知a,b,c,dR,且adbc1,求证a2b2c2d2abcd1.考点反证法及应用题点反证法的应用证明假设a2b2c2d2abcd1.因为adbc1,所以a2b2c2d2abcdbcad0,即ab2cd2ad2bc20.所以ab0,cd0,ad0,bc0,则abcd0,这与已知条件adbc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a2b2c2d2abcd1.反思与感悟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2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跟踪训练1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2bac,4bac2ac.a,b,c成等比数列,b2ac,由得bac,代入式,得ac2acac20,ac,从而abc.这与已知a,b,c不成等差数列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b,c不成等差数列类型二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类问题例2a,b,c0,2,求证2ab,2bc,2ca不能都大于1.证明假设2ab,2bc,2ca都大于1.因为a,b,c0,2,所以2a0,2b0,2c0.所以2ab22ab1.同理,2bc22bc1,2ca22ca1.三式相加,得2ab22bc22ca23,即33,矛盾所以2ab,2bc,2ca不能都大于1.反思与感悟应用反证法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当命题中出现“至多”“至少”等词语时,直接证明不易入手且讨论较复杂这时,可用反证法证明,证明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如下结论词反设词结论词反设词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个x不成立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对任意x 不成立存在某个x成立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p或q綈p且綈q 至多有n个至少有n1个p且q綈p或綈q跟踪训练2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a,b,c,d 都不是负数,即a0,b0,c0,d0.abcd1,b1a0,d1c0,acbdac1a1c2acac1acaacc1ac1ca11.ac10,ca10,ac1ca111,即acbd1,与acbd1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类型三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例3求证方程2x3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2x3,xlog23.这说明方程2x3有根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唯一的假设方程2x3至少有两个根b1,b2b1b2,则12b3,22b3,两式相除得122bb1,b1b20,则b1b2,这与b1b2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得证反思与感悟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的一般思路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唯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可先证“存在性”,由于假设“唯一性”结论不成立易导出矛盾,因此可用反证法证其唯一性跟踪训练3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求证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证明假设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实根,设,为其中的两个实根因为,不妨设,又因为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所以ff这与假设f0f矛盾,所以方程fx0在区间a,b 上至多有一个实根.1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第一步的假设应是________答案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2用反证法证明“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3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________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答案4用反证法证明“在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b”时,应假设________答案a与b相交5已知平面和一点P.求证过点P与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证明如图所示,不论点P在内还是在外,设PA,垂足为A或P假设过点P不止有一条直线与垂直,如还有另一条直线PB,设PA,PB确定的平面为,且a,于是在平面内过点P有两条直线PA,PB垂直于a,这与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用反证法证题需把握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全面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论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论证,就不是反证法3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与已知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高中课件】高中数学苏教版选修22第2章推理与证明2.2.2课件ppt.ppt
2.2.2
2.2.2 间接证明
【学习要求】
本 课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时 栏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目 开
【学法指导】
关 反证法需要逆向思维,难点是由假设推出矛盾,在学习中可
通过动手证明体会反证法的内涵,归纳反证法的证题过程.
2.2.2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 与 已知条件 矛盾,或与 假设 矛盾,或与 定义、公理、定
理、事实 矛盾等.
2.2.2
答案 反证法.
问题 2 上述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
本 课
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课
时 栏
因此 m2=2n2,
目 开
所以 m 为偶数.于是可设 m=2k(k 是正整数),从而有
关
4k2=2n2,
即 n2=2k2,
所以 n 也为偶数.这与 m,n 互质矛盾.
由上述矛盾可知假设错误,从而 2不是有理数.
2.2.2 小结 当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
本
课 等否定形式的命题时,由于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
少有一个大于 0.
2.2.2
1.证明“在△ABC 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第一步应假设
本 _三___角__形__中__至__少__有__两__个__直__角__或__钝__角___.
课
时 栏
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 60°”,应
课
时 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苏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 2.2.2 间接证明 课件(28张)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的步骤 ①__反__设_____——假设___命__题__的__结__论____不成立,即假定原结 论的反面为真; ②归谬——从__反__设_____和___已__知__条__件____出发,经过一系列 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存真——由___矛__盾____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 论成立. (3)反证法概念及证明方法要理解以下三点: ①必须先否定___结__论____,即肯定结论的___反__面____,当结论 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的___结__论____,缺 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法都是不完整的;
栏目 导引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方法归纳 (1)结论为肯定或者否定形式的命题的证明,此类问题常用 反证法,特别是含有“不”、“不是”、“不存在”等词语 的这类否定性命题,命题的正面比较模糊,反面比较具体, 更适于应用反证法.通过反设将肯定命题转化为否定命题或 将否定命题转化为肯定命题,然后用转化后的命题作为条件 进行推理,很容易推出矛盾,从而达到证题的目的. (2)常见的肯定词、否定词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2 间接证明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学习导航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重点)
学习目标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 明数学问题.(难点)
反证法需要逆向思维,难点是由假设推出矛 学法指导 盾,在学习中可通过动手证明体会反证法的
内涵,归纳反证法的证题过程.
栏目 导引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解] (1)斜率 k 不存在时, x=-2 与抛物线 x2=4y 交于点 (-2,1),与题目矛盾.故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2), 由yx=2=k4(y,x+2),得 x2-4kx-8k=0, Δ =(-4k)2+32k>0, ∴k>0 或 k<-2.3 分 设 A(x1,y1),B(x2,y2),M(x,y), 则 x1+x2=4k,y1+y2=k(4k+4).
高二理数 选修2-2 第2章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Word版含解析
第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综合法的的定义:一般地,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及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的思维框图:用表示已知条件,为定义、定理、公理等,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已知)(逐步推导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结论).分析法()分析法的定义: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的思维框图用表示已知条件和已有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用分析法证明可用框图表示为:(结论)(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已知).反证法证题()反证法定义: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2)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你知道综合法与分析法之间的关系吗?、使用分析法、反证法需要注意那些方面?.【河南洛阳期末】用反证法证明“,如果、能被整除,那么中至少有一个能被整除”时,假设的内容是().不能被整除.不能被整除.都不能被整除.中至多有一个能被整除.【安徽太和中学期中】设、、为锐角的三个内角,,,则()....、大小不确定.【甘肃高台一中期中】要证,只要证().....【安徽合肥一中期中】若且,则和的值满足().和中至少有一个小于.和都小于.和都大于.不确定.【山西晋中榆社中学期中】现有个命题::函数有个零点.:面值为分和分的邮票可支付任何分的邮资.:若,,则、、、中至少有个为负数.。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2章2.2.2.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2.2 间接证明课时目标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1.间接证明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常用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2.反证法的证题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________不成立,即假设原结论的________为真;(2)归谬——从__________________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________结果;常见的归谬包括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矛盾或与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各种情形.(3)存真——由________结果,断定反设________,从而________原结论成立.一、填空题1.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应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为______________.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b∈N,a·b可被5整除,那么a,b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应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2-(a+b)x+ab≠0,则x≠a且x≠b”时,应假设为____________.5.用反证法证明“形如4k+3(k∈N*)的数不能化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反证法证明:“△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为________.7.将“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反设,所得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若下列两个方程x2+(a-1)x+a2=0,x2+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二、解答题9.已知a是整数,a2是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10.若a 、b 、c 均为实数,且a =x 2-2y +π2,b =y 2-2z +π3,c =z 2-2x +π6,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能力提升11.求证:不论x ,y 取何非零实数,等式1x +1y =1x +y总不成立.12.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 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1.对于否定性命题或结论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可能”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2.反证法中引出的矛盾结论,不是推理本身的错误,而是假定“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引起的,从而否定了假设,原命题成立.3.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的线索不够清晰;(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时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答 案知识梳理1.不是直接证明2.(1)结论 反面 (2)反设和已知条件 矛盾(3)矛盾 不真 肯定作业设计1.a 、b 、c 都不大于02.三内角都大于60°3.a 、b 都不能被5整除4.x =a 或x =b5.形如4k +3(k ∈N *)的数能化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6.a ≤b7.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上恒小于等于08.a ≤-2或a ≥-1解析 若方程x 2+(a -1)x +a 2=0有实根,则(a -1)2-4a 2≥0,∴-1≤a ≤13. 若方程x 2+2ax -2a =0有实根.则4a 2+8a ≥0,∴a ≤-2或a ≥0,∴当两个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根时,-1≤a ≤13或a ≤-2或a ≥0. 即a ≤-2或a ≥-1.9.证明 假设a 不是偶数,则a 为奇数.设a =2m +1(m 为整数),则a 2=4m 2+4m +1.因为4(m 2+m )是偶数,所以4m 2+4m +1为奇数,所以a 2为奇数,与已知矛盾,所以假设错误,所以原命题成立,即a 是偶数.10.证明 设a 、b 、c 都不大于0,即a ≤0,b ≤0,c ≤0, ∴a +b +c ≤0.而a +b +c =⎝⎛⎭⎫x 2-2y +π2+⎝⎛⎭⎫y 2-2z +π3+⎝⎛⎭⎫z 2-2x +π6 =(x 2-2x )+(y 2-2y )+(z 2-2z )+π=(x -1)2+(y -1)2+(z -1)2+π-3.∴a +b +c >0,这与a +b +c ≤0矛盾,故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11.证明 假设存在非零实数x ,y 使得等式1x +1y =1x +y成立. 于是有y (x +y )+x (x +y )=xy ,即x 2+y 2+xy =0,即(x +y 2)2+34y 2=0. 由y ≠0,得34y 2>0. 又(x +y 2)2≥0,所以(x +y 2)2+34y 2>0. 与x 2+y 2+xy =0矛盾,故原命题成立.12.(1)解 设公差为d ,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d =2,故a n =2n -1+2,S n =n (n +2).(2)证明 由(1)得b n =S n n=n + 2. 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即(q +2)2=(p +2)(r +2),∴(q 2-pr )+(2q -p -r )2=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p -r )2=0, ∴p =r ,这与p ≠r 矛盾. 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 间接证明课件 苏教版选修2-2
间接证明(问题情境)
在《数( 2学必修)》第三如 章何 中证 ,明
命题“在长A方B体 CD A1B1C1D1中, AB与A1C是异面直线”
假A 设 与 BA1C共面 由于经过C与 点直线 AB的
平面只能有一个 直线A1C和AB都应该在底面内 A1在底面内,与条件 A1在底面外矛盾
sinT0
即
Tk,kZ.
假设最小正0周 T期2 故T
从而对任意实数x都应有
sinx()sixn
这与
sin()sin 矛盾.
2
2
因此,原命题成立.
间接证明(习题1)
1.求证:若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偶数,则这个数也是偶数.
证: 假设这个整数是奇数,可以设为2k+1, kZ.
则有 (2k1)24k24k1
而 4k2 4k 1 (k Z)不是偶数 这与原命题条件矛盾.
p 2 2 l 2 (3 )
(3 )式表明, p 2是 2的倍数,所以 p 也是 2的倍数 .
则 p 与 q 都是 2的倍数,它们至少有公
约数 2,
这与 p , q 互素矛盾,因此
2 不是有理数 .
(回顾小结)
反证法
间接证明
同一法 枚举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4日星期五2022/3/42022/3/42022/3/4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42022/3/42022/3/43/4/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42022/3/4March 4,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42022/3/42022/3/42022/3/4
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讲义:第2章 2.2 2.2.2 间接证明
2.2.2 间 接 证 明1.问题:在今天商品大战中,广告成了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熟谙这样的命题变换艺术.如宣传某种食品,其广告词为:“拥有的人们都幸福,幸福的人们都拥有”.该广告词实际说明了什么?提示:说的是:“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2.已知正整数a ,b ,c 满足a 2+b 2=c 2.求证: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 问题1:你能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给出证明吗? 提示:不能.问题2: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的反面是什么?还满足条件a 2+b 2=c 2吗? 提示:都是奇数.若a 、b 、c 都是奇数,则不能满足条件a 2+b 2=c 2.1.间接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间接证明还有同一法、枚举法等.2.反证法 (1)反证法证明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导致逻辑矛盾“若p 则q ”为真(2)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1.反证法就是通过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的结论,完成命题的论证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2.可能出现矛盾的四种情况:(1)与题设矛盾;(2)与反设矛盾;(3)与公理、定理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4)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对应学生用书P30][例1]锐角三角形.[思路点拨]本题证明的命题是否定性命题,解答时先假设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再分情况去推出矛盾.[精解详析]假设以每三点为顶点的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记这四个点为A、B、C、D,考虑△ABC,点D的位置分为在△ABC之内或之外两种情况.(1)如果点D在△ABC之内(如图(1)),根据假设围绕点D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其和小于270°,这与一个周角等于360°矛盾.(2)如果点D在△ABC之外(如图(2)),根据假设∠A,∠B,∠C,∠D都小于90°,这和四边形内角之和等于360°矛盾.综上所述.原结论成立.[一点通](1)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2)反证法属于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它的原理上,即“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其中:第一个否定是指“否定结论(假设)”;第二个否定是指“逻辑推理结果否定了假设”.反证法属“间接解题方法”.1.实数a、b、c不全为0等价于________(填序号).①a,b,c全不为0;②a,b,c中最多只有一个为0;③a,b,c中只有一个不为0;④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不全为0”等价于“至少有一个不为0”.答案:④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是A1D1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用反证法证明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解:假设直线BM与A1N共面.则A1D1⊂平面A1BND1,且平面A1BND1∩平面ABCD=BN,由正方体特征知A1D1∥平面ABCD,故A1D1∥BN,又A1D1∥BC,所以BN∥BC.这与BN∩BC=B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3.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而b2=ac,即b=ac,∴a+c+2ac=4ac,所以(a-c)2=0.即a=c,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矛盾,故a,b,c不成等差数列.[例2]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思路点拨]“有且只有一个”的否定分两种情况:“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精解详析]假设结论不成立,则有两种可能:无交点或不只有一个交点.若直线a,b无交点,则a∥b或a,b是异面直线,与已知矛盾.若直线a,b不只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和B,这样同时经过点A,B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一点通]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惟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惟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由于反设结论易于导出矛盾,所以用反证法证其惟一性就较为简单明了.4.证明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根.证明:∵2x=3,∴x=log23,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惟一的,假设方程2x=3有两个根b1、b2(b1≠b2),则2b1=3,2b2=3.两式相除得:2b1-b2=1.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因此b1-b2=0,则b1=b2,这就同b1≠b2相矛盾.如果方程的根多于两个,同样可推出矛盾.故2x=3有且仅有一个根.5.求证: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解:已知P∉平面α.求证:过点P和平面α垂直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平面α,由立体几何知识知: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平面α垂直.由b⊥α,c⊥α,得b∥c,这与b∩c=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例3]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思路点拨]本题要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具体有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三个负数?还是四个负数?都有可能,谁是负数也都有可能.所以正面证明很复杂,可考虑用反证法.[精解详析] 假设a 、b 、c 、d 都不是负数, 即a ≥0,b ≥0,c ≥0,d ≥0. ∵a +b =c +d =1, ∴b =1-a ≥0,d =1-c ≥0.∴ac +bd =ac +(1-a )(1-c )=2ac -(a +c )+1 =(ac -a )+(ac -c )+1=a (c -1)+c (a -1)+1. ∵a (c -1)≤0,c (a -1)≤0. ∴a (c -1)+c (a -1)+1≤1, 即ac +bd ≤1. 与ac +bd >1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一点通] (1)对于否定性命题或结论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可能”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2)常用的“原结论词”与“反设词”归纳如下表:6.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证明: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4.∵a ,b ,c ∈(0,1),∴1-a >0,1-b >0,1-c >0, ∴(1-a )+b 2≥(1-a )b >14=12. 同理(1-b )+c 2>12,(1-c )+a 2>12.三式相加,得(1-a )+b 2+(1-b )+c 2+(1-c )+a 2>32,即32>32,矛盾. 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7.用反证法证明: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数根.证明:假设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少有两个根, 设α,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 因为α≠β,不妨设α<β,又因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 所以f (α)<f (β). 这与f (α)=0=f (β)矛盾.所以方程f (x )=0在区间 [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根.1.反证法证明的适用情形 (1)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2)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3)“否定性”命题; (4)“惟一性”命题; (5)“必然性”命题; (6)“至多”“至少”类命题; (7)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 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然罗列出各种可能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对应学生用书P32]一、填空题1.命题“1+b a ,1+ab 中至多有一个小于2”的反设为________.答案:1+b a ,1+ab都小于22.(山东高考改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是没有实根. 答案: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2+b 2=0,则a ,b 全为0(a 、b 为实数)”,其反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 ,b 全为0”即是“a =0且b =0”,因此它的反设为“a ≠0或b ≠0”. 答案:a ,b 不全为0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①∠A +∠B +∠C =90°+90°+∠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ABC 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 =90°,∠B =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解析:由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可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 答案:③①②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 2-(a +b )x +ab ≠0,则x ≠a 且x ≠b ”时,应假设为________. 解析:对“且”的否定应为“或”,所以“x ≠a 且x ≠b ”的否定应为“x =a 或x =b ”. 答案:x =a 或x =b 二、解答题6.(陕西高考)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解:(1)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 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 ∴S n =a 1(1-q n )1-q ,∴S n=⎩⎪⎨⎪⎧na 1,q =1,a 1(1-q n)1-q ,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 k -1+q k +1. ∵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7.设f (x )=x 2+ax +b ,求证:|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证明:假设|f (1)|<12,|f (2)|<12,|f (3)|<12,则有⎩⎪⎨⎪⎧-12<1+a +b <12,-12<4+2a +b <12,-12<9+3a +b <12.于是有⎩⎪⎨⎪⎧-32<a +b <-12, ①-92<2a +b <-72, ②-192<3a +b <-172. ③由①、②得-4<a <-2,④ 由②、③得-6<a <-4.⑤④、⑤显然相互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8.已知P∉直线a.求证:过点P和直线a平行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直线a,∴点P和直线a确定一个平面α.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平面α内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a平行.∵a∥b,a∥c,∴b∥c,这与直线b、c有共点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讲义:第2章2.3第二课时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整除等问题Word版含解析
k f(k) k 2 k 2k2k 22k (k 1)2 (k 1) 2(1)n 24f(2) 4 22.2(2) n k f(k) kn k 1k 1kf(k 1) k 2 k (k 1) k 2 2k 1 (k 1)2. 由(1), (2)可知命题得证.Exa|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例2] 用数—f(n) = 3X 52" 1 + 2汁1对任意正整数 n ,都能被17整除.[思路点拨]证明整除性问题的关键是在命题 f(k + 1)中拼凑出f(k)的表达式,分析其余项能被17整除就可以了.[精解详析](1)当n = 1时,f(1) = 3X 53+ 24= 17X 23,能被17整除,命题成立.P50]|高频考点题组化.名师一点就通[1]n(n N )nf( n) n i 2 n 2[ ] n kk 1 [ ](1) n 1 2f(1)112 2“0n k 1 (1) (2)(k 1)⑵n k(k N *)n k 1 k 1 k1 2k2kf(k 1) f(k) 2k k 2k 2(2)假设当n= k(k> 1, k€ N*)时,f(k)= 3 X 52k+1+ 23k+1能被17 整除.则当n= k+ 1时,f(k+ 1) = 3 X 52k+ 3+ 23k+4=52X 3X 52k+ 1+ 23X 23k+ 1=25 X 3 X 52k+1+ 8 X 23k+1=17X 3X 52k+1+ 8X (3X 52k+ 1+ 23k+1)=17X 3X 52k+1+ 8X f(k).由归纳假设,f(k)能被17整除,17X 3X 52k+1也能被17整除,所以f(k+ 1)能被17整除. 由(1)和(2)可知,对任意n€ N*, f(n)都能被17整除.[一点通]证明整除性问题的关键是“凑项”即f(k+ 1)的式子中“凑”出f(k)的形式,常采用拆项、增项、减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凑完项后式子总会含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归纳假设,即f(k) •另一部分是一定能被题中的数(或式)整除的量.2. 求证:a^1+ (a+ 1)2n T 能被a2+ a + 1 整除,n€ N*.证明:(1)当n= 1 时,a1 +1+ (a + 1)2X 1_ 1= a2+ a +1,命题显然成立.⑵假设n= k时,a k+1+ (a+ 1)2k_1能被a2+ a + 1整除,则当n= k+ 1时,a + (a + 1) = a a + (a+ 1)(a+1)k +1 2k—1 2 2k— 1 2k—1=a[a + (a + 1) ]+ (a + 1) (a+ 1) —a(a +1)k + 1 2k —1 2 2k—1=a[a + (a + 1) ]+ (a + a + 1)(a+ 1).由归纳假设知,上式中的两部分均能被a2+ a +1整除,故n = k+ 1时命题成立.根据(1)(2)知,对任意n€ N*,命题成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f(n)= 32n+ 2—8n—9能被64整除.证明:⑴当n= 1时,f(1) = 34—8—9 = 64,命题显然成立.(2)假设当n= k(k> 1, k€ N*)时,f(k)= 32k+ 2—8k —9 能被64 整除.1k8(9)9)k k881/_k64sSS$2)1an1a43aN12)2kaaX)^1n卩s8-516-493214-3sn1k7X2ak(kknak2X)aka k iak2 n (n + 1 j[一点通](1)数列是定义在 N *上的特殊函数,这与数学归纳法运用的范围是一致的, 并且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归纳原理实质上是一致的,数列中不少问题常用数学归纳法解决.(2)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的一般思路:归纳 一一猜想一一证明.必力龜値弟制心々4. 数列{a n }满足a n > 0(n € N ), S n 为数列{a“的前n 项和,并且满足S n =1 a n +土 ,求 S i , S>, S 3的值,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由 a n >0,得 S >0,由 a i = S i = 1 a i + ai ,整理得 a i = 1, 取正根得a i = 1,所以S i = 1.得 S 2= 1 ◎— 1 + 右,整理得S 2= 2,取正根得S 2=・.2. 同理可求得S 3 = '<3. 由此猜想S n =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 当n = 1时,上面已求出 S 1= 1,结论成立. ② 假设当n = k(k € N *)时,结论成立,即 S k = ,k. 那么,当n = k + 1时,1(丄丄、盼1= 2 a k+ i+ak +i=2 跖i —Sk+Sk^=1 跖1— k+Sk + i —. k.整理得S k +1 = k + 1,取正根得S k +1 =7 k + 1. 故当n = k +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一切 n € N *, S n = .n 都成立.5. 是否存在常数 a , b ,使得等式(n 2— 12) + 2(n 2— 22)+ 3(n 2 — 32)+^+ n(n 2— n 2) = an 4 + bn 2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荐存在,求出 a , b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存在a , b ,使得所给等式成立.由 S 2=1 a 2+a;及a 2= S 2 — S 1 = S 2 — 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n 2— 12)+ 2( n 2 — 22)+ 3(n 2 — 32)+…+ n(n 2 — n 2) = 4『一扌n 2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① 当n = 1时,由以上可知等式成立; ② 假设当n = k(k € N *)时,等式成立,2.2222.21412即(k — 1 ) + 2(k — 2 )+••• + k(k — k )= 4k — 4k ,则当 n = k + 1 时,[(k + 1)2— 12] + 2[(k + 1)2— 22] + …+ k[(k + 1)2— k 2] + (k + 1)[(k + 1)2— (k + 1)2]=(k 2— 1)2 + 2(k 2 — 22)+ …+ k(k 2— k 2) + (2k + 1)+ 2(2k + 1) + …+ k(2k + 1) =* Jk 2+ (2k + 1)于 1 4 1 2 =4(k + 1) — Qk + 1).1 1由①②知,存在a = 1, b =— 1使得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4 4[方法*规律■小结] ------------------------------ '1•在证明整除问题时,有些命题可能仅当 n 是偶数(或奇数)时成立,证明时可适当地 转化k ,使k 成为全体自然数的形式•如:证明 x n + y n , n 为正奇数,能被x + y 整除,证明时需将问题转化为证明x 2^1 + y 21^1, k € N *,能被x + y 整除.2•几何问题常常是先探索出满足条件的公式,然后加以证明,探索的方法是由特殊猜 想出一般结论.3•利用“归纳 一一猜想一一证明”来研究探索性问题,一般从最特殊的情况入手,通 过分析、归纳、猜想,从而达到探索一般规律的目的.课下训练经典化,贵在触类旁通【对应课时跟踪训练(十九)]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 + 1边形的内角和f(k + 1) = f(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a +b = 0,将n = 1,2代入等式得<16a + 4b = 3,解得1 4.1一、填空题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 + 1)(2n + 1)能被6整除时,由归纳假设推证n= k+ 1时命题成立,需将n= k+ 1时的原式表示成__________f(k) k(k 1)(2 k 1) f(k 2f(k 1) f(k) 6(k1)22k 1(k N )(2k 11)1) (k2k(2k 21)(k 2)(2 k 3) k(k 1)(2 k 1) 6(k 1)2.x n y n x y2k 1(k N )x n y n1) 2k 11 n 1 2>2n(n Nn 1) n k(k 1)_____ 1k 2 k 1 2 k 2 2 1 k 312 k 3.>1 7 (n N ) (1)n 1 a 1 81 1 7a 17⑵ n k a k7a k 7S* S N8k 7S 1.n k 1 a k 1 8k118 8k 1 8(7S 1) 156S 7.a k 1 7(1) ⑵a n 77 {a n }a 1 5S n 1 a n (n 2(1) a 2 a 3a 4a n⑵{a n }(1)a 2 S 1 a 15 a 3S 2 a 1 a 210a 4 S 3 a 1 a 2 a 3 5 5 10 1 20a n 5 2门2(n 2 n*N )6 n N )a na n 8n 1⑵证明:①当n = 2时,a2= 5X 22 2= 5,猜想成立.②假设n = k 时成立,即a k = 5 x 2k 2(k> 2, k € N ), 当n = k+ 1时,由已知条件和假设有k—2a k+1= S k= a〔+ a2 + …+ a k= 5 + 5+ 10+ ••• + 5x 2k—1=5+ 5_— -------- = 5X 2k—1,1 —2故n = k+ 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n》2, n€ N*有a n = 5x 2n—25 (n= 1 ,所以数列{a n}的通项a n= n-25x 2 (n》2)& 设函数y= f(x),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x+ y) = f(x)+ f(y)+ 2xy. (1)求f(0)的值;⑵若f(1) = 1,求f(2), f(3), f(4)的值;⑶在⑵的条件下,猜想f(n)(n€ 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1)令x= y= 0,得f(0 + 0)= f(0) + f(0) + 2X 0x 0 , 得f(0) = 0.⑵由f(1) = 1,得f(2) = f(1 + 1) = f(1) + f(1) + 2X 1X 1 = 4;f(3) = f(2 + 1) = f(2) + f(1) + 2X 2 x 1 = 9;f(4) = f(3 + 1) = f(3) + f(1) + 2X 3 x 1 = 16.2(3) 由(2)可猜想f(n) =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n= 1时,f(1) = 12= 1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 k(k € N)时,命题成立,即f(k)= k2,则当n= k+ 1时,2 2f(k+1) = f(k) + f(1) + 2x k x 1 = k + 1+ 2k= (k+ 1), 故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由①②可得,对一切n € N*都有f(n)= n2成立.。
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选修2-2教学案:第2章 2.2 2.2.2 间接证明
2.2.2 间 接 证 明1.问题:在今天商品大战中,广告成了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熟谙这样的命题变换艺术.如宣传某种食品,其广告词为:“拥有的人们都幸福,幸福的人们都拥有”.该广告词实际说明了什么?提示:说的是:“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2.已知正整数a ,b ,c 满足a 2+b 2=c 2.求证: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 问题1:你能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给出证明吗? 提示:不能.问题2: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的反面是什么?还满足条件a 2+b 2=c 2吗? 提示:都是奇数.若a 、b 、c 都是奇数,则不能满足条件a 2+b 2=c 2.1.间接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间接证明还有同一法、枚举法等.2.反证法 (1)反证法证明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导致逻辑矛盾“若p 则q ”为真 (2)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1.反证法就是通过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的结论,完成命题的论证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2.可能出现矛盾的四种情况:(1)与题设矛盾;(2)与反设矛盾;(3)与公理、定理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4)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对应学生用书P30][例1]锐角三角形.[思路点拨]本题证明的命题是否定性命题,解答时先假设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再分情况去推出矛盾.[精解详析]假设以每三点为顶点的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记这四个点为A、B、C、D,考虑△ABC,点D的位置分为在△ABC之内或之外两种情况.(1)如果点D在△ABC之内(如图(1)),根据假设围绕点D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其和小于270°,这与一个周角等于360°矛盾.(2)如果点D在△ABC之外(如图(2)),根据假设∠A,∠B,∠C,∠D都小于90°,这和四边形内角之和等于360°矛盾.综上所述.原结论成立.[一点通](1)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2)反证法属于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它的原理上,即“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其中:第一个否定是指“否定结论(假设)”;第二个否定是指“逻辑推理结果否定了假设”.反证法属“间接解题方法”.1.实数a、b、c不全为0等价于________(填序号).①a,b,c全不为0;②a,b,c中最多只有一个为0;③a,b,c中只有一个不为0;④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不全为0”等价于“至少有一个不为0”.答案:④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是A1D1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用反证法证明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解:假设直线BM与A1N共面.则A1D1⊂平面A1BND1,且平面A1BND1∩平面ABCD=BN,由正方体特征知A1D1∥平面ABCD,故A1D1∥BN,又A1D1∥BC,所以BN∥BC.这与BN∩BC=B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3.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而b2=ac,即b=ac,∴a+c+2ac=4ac,所以(a-c)2=0.即a=c,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矛盾,故a,b,c不成等差数列.[例2]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思路点拨]“有且只有一个”的否定分两种情况:“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精解详析]假设结论不成立,则有两种可能:无交点或不只有一个交点.若直线a,b无交点,则a∥b或a,b是异面直线,与已知矛盾.若直线a,b不只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和B,这样同时经过点A,B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一点通]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惟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惟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由于反设结论易于导出矛盾,所以用反证法证其惟一性就较为简单明了.4.证明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根.证明:∵2x=3,∴x=log23,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惟一的,假设方程2x=3有两个根b1、b2(b1≠b2),则2b1=3,2b2=3.两式相除得:2b1-b2=1.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因此b1-b2=0,则b1=b2,这就同b1≠b2相矛盾.如果方程的根多于两个,同样可推出矛盾.故2x=3有且仅有一个根.5.求证: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解:已知P∉平面α.求证:过点P和平面α垂直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平面α,由立体几何知识知: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平面α垂直.由b⊥α,c⊥α,得b∥c,这与b∩c=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例3]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思路点拨]本题要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具体有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三个负数?还是四个负数?都有可能,谁是负数也都有可能.所以正面证明很复杂,可考虑用反证法.[精解详析] 假设a 、b 、c 、d 都不是负数, 即a ≥0,b ≥0,c ≥0,d ≥0. ∵a +b =c +d =1, ∴b =1-a ≥0,d =1-c ≥0.∴ac +bd =ac +(1-a )(1-c )=2ac -(a +c )+1 =(ac -a )+(ac -c )+1=a (c -1)+c (a -1)+1. ∵a (c -1)≤0,c (a -1)≤0. ∴a (c -1)+c (a -1)+1≤1, 即ac +bd ≤1. 与ac +bd >1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一点通] (1)对于否定性命题或结论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可能”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2)常用的“原结论词”与“反设词”归纳如下表:6.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证明: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4.∵a ,b ,c ∈(0,1),∴1-a >0,1-b >0,1-c >0, ∴(1-a )+b 2≥(1-a )b >14=12. 同理(1-b )+c 2>12,(1-c )+a 2>12.三式相加,得(1-a )+b 2+(1-b )+c 2+(1-c )+a 2>32,即32>32,矛盾. 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7.用反证法证明: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数根.证明:假设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少有两个根, 设α,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 因为α≠β,不妨设α<β,又因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 所以f (α)<f (β). 这与f (α)=0=f (β)矛盾.所以方程f (x )=0在区间 [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根.1.反证法证明的适用情形 (1)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2)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3)“否定性”命题; (4)“惟一性”命题; (5)“必然性”命题; (6)“至多”“至少”类命题; (7)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 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然罗列出各种可能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对应学生用书P32]一、填空题1.命题“1+b a ,1+ab 中至多有一个小于2”的反设为________.答案:1+b a ,1+ab都小于22.(山东高考改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是没有实根. 答案: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2+b 2=0,则a ,b 全为0(a 、b 为实数)”,其反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 ,b 全为0”即是“a =0且b =0”,因此它的反设为“a ≠0或b ≠0”. 答案:a ,b 不全为0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①∠A +∠B +∠C =90°+90°+∠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ABC 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 =90°,∠B =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解析:由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可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 答案:③①②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 2-(a +b )x +ab ≠0,则x ≠a 且x ≠b ”时,应假设为________. 解析:对“且”的否定应为“或”,所以“x ≠a 且x ≠b ”的否定应为“x =a 或x =b ”. 答案:x =a 或x =b 二、解答题6.(陕西高考)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解:(1)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 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 ∴S n =a 1(1-q n )1-q ,∴S n=⎩⎪⎨⎪⎧na 1,q =1,a 1(1-q n)1-q ,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 k -1+q k +1. ∵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7.设f (x )=x 2+ax +b ,求证:|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证明:假设|f (1)|<12,|f (2)|<12,|f (3)|<12,则有⎩⎪⎨⎪⎧-12<1+a +b <12,-12<4+2a +b <12,-12<9+3a +b <12.于是有⎩⎪⎨⎪⎧-32<a +b <-12, ①-92<2a +b <-72, ②-192<3a +b <-172. ③由①、②得-4<a <-2,④ 由②、③得-6<a <-4.⑤④、⑤显然相互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8.已知P∉直线a.求证:过点P和直线a平行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直线a,∴点P和直线a确定一个平面α.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平面α内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a平行.∵a∥b,a∥c,∴b∥c,这与直线b、c有共点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苏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2 2.2 .2 间接证明 教案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一、学习内容、要求及建议二、预习指导1.预习目标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预习提纲(1)回顾八年级(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第134-137页,回味:“证明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2)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通常称为__________,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3)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推证过程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常常包括3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课本第80-81页的例1,体会分析法、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并作比较;结合课本第82-83页的例1和例2,体会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小结解题步骤. (6)阅读课本第79页至第83页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7)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在证明数学结论中起到主导作用,试举例说明,并与同学交流.3.典型例题(1) 综合法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方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 例1 ① 若实数1x ≠, 求证:24223(1)(1)x x x x ++>++;② 已知,a b R +∈,求证:a b b aa b a b ≥.分析: ①采用差值比较法证明.思考:若题设中去掉1x ≠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 ②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进行. 证明:① 24223(1)(1)x x x x ++-++=2424233331222x x x x x x x ++------ =432(1)x x x --+= 222(1)(1)x x x -++=22132(1)[()]24x x -++,,043)21(,0)1(,122>++>-≠x x x 且从而∴ 22132(1)[()]024x x -++>∴24223(1)(1)x x x x ++>++。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222间接证明(共23张PPT)
则 2b1=3, 2b2=3,两式相除得 2b1b2 =1,
∴b1-b2=0,则b1=b2,这与b1≠b2矛盾. ∴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得证.
证明
反思与感悟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的一般思路: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 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 有”“只有一个”“唯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可先证“存在 性”,由于假设“唯一性”结论不成立易导出矛盾,因此可用反证法 证其唯一性.
解析 a,b,c中无偶数,即a,b,c都是奇数,反设应是“a,b,c 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12345
解析 答案
4.证明: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证明 ∵2x=3,∴x=32,
∴方程2x=3至少有一个实根.
假设x1,x2是方程2x=3的两个不同实根,
则22xx21==33,,
① ②
由①-②得,2(x1-x2)=0, ∴x1=x2, 这与x1≠x2矛盾.假设不成立 ∴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成立.
跟踪训练2 已知a与b是异面直线,求证:过直线a且平行于直线b 的平面只有一个.
证明 如图所示.假设过直线a且平行于直线b的平面有两个,分别为α
和β,
在直线a上取点A,过直线b和点A确定一个平面γ,且平面γ与平面α,β分
别交于过点A的直线c,d,
由b∥α,知b∥c,同理b∥d,
故c∥d,这与c,d相交于点A矛盾,
思考
王戎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实质运用反证法的思想.
答案
梳理
(1)间接证明 ①定义: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像这种不是直 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 ②常用方法:反证法. (2)反证法 ①基本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 否定结论 开始,经过 正确推理 , 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 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2.2 间接证明 教案 (2)
2.2.2间接证明1.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会运用反证法证明简单数学问题.(重点、难点)2.利用反证法证明时,对结论的假设否定.(易错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间接证明阅读教材P85“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间接证明:(1)定义: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2)常用方法:反证法.2.反证法(1)基本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2)证题步骤:1.判断正误:(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一种方法.()(2)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3)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种演绎推理.()(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假设应该是至少两个钝角.()【答案】(1)√(2)√(3)×(4)√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时,正确的反设是____.【导学号:01580047】【解析】“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的否定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均大于60°”.【答案】假设三个内角均大于60°[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型]利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1)用反证法证明:“若方程ax2+bx+c=0,且a,b,c都是奇数,则方程没有整数根”,正确的假设是方程存在实数根x0为________.(2)已知三个正整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自主解答】(1)要证明的结论是“方程没有整数根”,故应假设:方程存在实数根x0为整数.【答案】整数(2)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又a,b,c成等比数列,所以b2=ac,即b=ac,所以a+c+2ac=4ac,所以a+c-2ac=0,即(a-c)2=0,所以a=c,从而a=b=c,所以a,b,c可以成等差数列,这与已知中“a,b,c不成等差数列”相矛盾.原假设错误,故a,b,c不成等差数列.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2.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再练一题]1.(2016·晋州高二检测)设数列{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 n是它的前n项和.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证明】 假设数列{S n }是等比数列,则S 22=S 1S 3,即a 21(1+q )2=a 1·a 1(1+q +q 2), 因为a 1≠0,所以(1+q )2=1+q +q 2,即q =0,这与公比q ≠0矛盾.所以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 用反证法证明存在性问题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精彩点拨】 “不能都大于”的含义为“至少有一个小于或等于”其对立面为“全部大于”.【自主解答】 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4.∵a ,b ,c ∈(0,1),∴1-a >0,1-b >0,1-c >0.∴(1-a )+b 2≥(1-a )b >14=12.同理(1-b )+c 2>12,(1-c )+a 2>12. 三式相加得(1-a )+b 2+(1-b )+c 2+(1-c )+a 2>32, 即32>32,矛盾.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应用反证法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当命题中出现“至多”“至少”等词语时,直接证明不易入手且讨论较复杂.这时,可用反证法证明,证明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如下:结论词反设词结论词反设词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个x0不成立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对任意x不成立存在某个x0成立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p或q 綈p且綈q至多有n个至少有n+1个p且q 綈p或綈q2.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a,b,c,d都是非负数,因为a+b=c+d=1,所以(a+b)(c+d)=1.又(a+b)(c+d)=ac+bd+ad+bc≥ac+bd,所以ac+bd≤1,这与已知ac+bd>1矛盾,所以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探究共研型]利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探究1【提示】否定结论、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正确.探究2应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推导过程中,可以把下列哪些作为条件使用________.①结论的反设;②已知条件;③定义、公理、定理等;④原结论.【提示】反证法的“归谬”是反证法的核心,其含义是从命题结论的假设(即把“反设”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及原命题的条件出发,引用一系列论据进行正确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相矛盾的结果.【答案】①②③已知直线m与直线a和b分别交于A,B两点,且a∥b.求证:过a,b,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精彩点拨】“有且只有”表示“存在且惟一”,因此在证明时,要分别从存在性和惟一性两方面来考虑.【自主解答】因为a∥b,所以过a,b有一个平面α.又因为m∩a=A,m∩b=B,所以A∈a,B∈b,所以A∈α,B∈α.又因为A∈m,B∈m,所以m⊂α,即过a,b,m有一个平面α,如图.假设过a,b,m还有一个平面β异于平面α,则a⊂α,b⊂α,a⊂β,b⊂β,这与a∥b,过a,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矛盾.因此,过a,b,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用反证法证明惟一性命题的一般思路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惟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惟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可先证“存在性”,由于假设“惟一性”结论不成立易导出矛盾,因此可用反证法证其惟一性.[再练一题]3.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连续,且f(a)<0,f(b)>0,且f(x)在[a,b]上单调递增,求证:f(x)在(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导学号:01580048】【证明】由于f(x)在[a,b]上的图象连续,且f(a)<0,f(b)>0,即f(a)·f(b)<0,所以f(x)在(a,b)内至少存在一个零点,设零点为m,则f(m)=0.假设f(x)在(a,b)内还存在另一个零点n,即f(n)=0,则n≠m.若n>m,则f(n)>f(m),即0>0,矛盾;若n<m,则f(n)<f(m),即0<0,矛盾.因此假设不正确,即f(x)在(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1.“x=0且y=0”的否定形式为________.【解析】“p且q”的否定形式为“綈p或綈q”.【答案】x≠0或y≠02.命题“任意多面体的面至少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的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故结论的否定是:没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答案】没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3.设a,b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b=1;②a+b=2;③a+b>2;④a2+b2>2.其中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假设a,b均不大于1,即a≤1,b≤1.则①②④均有可能成立,故①②④不能推出“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故选③.【答案】③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①∠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ABC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90°,∠B=90°.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解析】由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可知,上述步骤的顺序应为③①②.【答案】③①②5.若a,b,c互不相等,证明:三个方程ax2+2bx+c=0,bx2+2cx+a=0,cx2+2ax+b=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证明】假设三个方程中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则Δ1=4b2-4ac≤0,Δ2=4c2-4ab≤0,Δ3=4a2-4bc≤0.相加得a2-2ab+b2+b2-2bc+c2+c2-2ac+a2≤0,(a-b)2+(b-c)2+(c-a)2≤0,∴a=b=c.这与a,b,c互不相等矛盾.∴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数学归纳法1.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重点)2.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命题.(难点)3.归纳递推的论证.(易错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数学归纳法阅读教材P88,完成下列问题.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1)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2等)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那么,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1.判断正误:(1)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一定为1.()(3)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4)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3时所取的第一个n的值为1.()【答案】(1)√(2)×(3)×(4)×2.若f(n)=1+12+13+…+12n+1,则当n=1时f(n)为________.【解析】当n=1时,f(n)=1+12+13=116.【答案】116[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3)(n+4)2(n∈N*)时,第一步验证n=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________.(填序号)①1;②1+2;③1+2+3;④1+2+3+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从k到k+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__.【自主解答】(1)当n=1时,左边应为1+2+3+4,故选D.(2)令f(n)=(n+1)(n+2)…(n+n),则f(k)=(k+1)(k+2)…(k+k),f(k+1)=(k+2)(k+3)…(k+k)(2k+1)(2k+2),所以f(k+1)f(k)=(2k+1)(2k+2)k+1=2(2k+1).【答案】(1)④(2)2(2k+1)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三个关键点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k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n=k+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 =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k+1”,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中的最后一项,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再练一题]1.下面四个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式子1+k+k2+…+k n(n∈N*)中,当n=1时,式子的值为1;②式子1+k+k2+…+k n-1(n∈N*)中,当n=1时,式子的值为1+k;③式子1+12+13+…+12n+1(n∈N*)中,当n=1时,式子的值为1+12+13;④设f(n)=1n+1+1n+2+…+13n+1(n∈N*),则f(k+1)=f(k)+13k+2+13k+3+13k+4.【解析】①中,n=1时,式子=1+k;②中,n=1时,式子=1;③中,n=1时,式子=1+12+13;④中,f(k+1)=f(k)+13k+2+13k+3+13k+4-1k+1.故正确的是③.【答案】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1+1n+2+…+1n+n>1324(n≥2,n∈N*)的过程中,由n=k推导n=k+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__________.(2)证明:不等式1+12+13+…+1n<2n (n ∈N *). 【精彩点拨】 (1)写出当n =k 时左边的式子,和当n =k +1时左边的式子,比较即可.(2)在由n =k 到n =k +1推导过程中利用放缩法,在利用放缩时,注意放缩的度.【自主解答】 (1)当n =k +1时左边的代数式是1k +2+1k +3+…+12k +1+12k +2,增加了两项12k +1与12k +2,但是少了一项1k +1,故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12k +1+12k +2-1k +1=1(2k +1)(2k +2).【答案】1(2k +1)(2k +2)(2)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12+13+…+1k<2k . 则当n =k +1时, 1+12+13+…+1k +1k +1<2k +1k +1=2k k +1+1k +1<(k )2+(k +1)2+1k +1=2(k +1)k +1=2k +1.∴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 [再练一题]2.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例(1)中的不等式. 【证明】 ①当n =2时,12+1+12+2=712>1324. ②假设当n =k (k ≥2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k +1+1k +2+…+12k >1324, 那么当n =k +1时, 1k +2+1k +3+…+12(k +1) =1k +2+1k +3+…+12k +12k +1+12k +2+1k +1-1k +1=⎝ ⎛⎭⎪⎫1k +1+1k +2+1k +3+…+12k +12k +1+12k +2-1k +1>1324+12k +1+12k +2-1k +1=1324+12k +1-12k +2=1324+12(2k +1)(k +1)>1324.这就是说,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归纳—猜想—证明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其中a n =S n n (2n -1)且a 1=13.(1)求a 2,a 3;(2)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精彩点拨】 (1)令n =2,3可分别求a 2,a 3.(2)根据a 1,a 2,a 3的值,找出规律,猜想a n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自主解答】 (1)a 2=S 22(2×2-1)=a 1+a 26,a 1=13,则a 2=115,类似地求得a 3=135. (2)由a 1=11×3,a 2=13×5,a 3=15×7,…,猜得: a n =1(2n -1)(2n +1).证明:①当n =1时,由(1)可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时猜想成立,即a k=1(2k-1)(2k+1),那么,当n=k+1时,由题设a n=S nn(2n-1),得a k=S kk(2k-1),a k+1=S k+1(k+1)(2k+1),所以S k=k(2k-1)a k=k(2k-1)1(2k-1)(2k+1)=k2k+1,S k+1=(k+1)(2k+1)a k+1,a k+1=S k+1-S k=(k+1)(2k+1)a k+1-k2k+1.因此,k(2k+3)a k+1=k2k+1,所以a k+1=1(2k+1)(2k+3)=1[2(k+1)-1][2(k+1)+1].这就证明了当n=k+1时命题成立.由①②可知命题对任何n∈N*都成立.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再练一题]3.已知函数y=f(n)(n∈N*),设f(1)=2,且任意的n1,n2∈N*,有f(n1+n2)=f(n1)·f(n2).(1)求f(2),f(3),f(4)的值;(2)试猜想f(n)的解析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解】(1)因为f(1)=2,f(n1+n2)=f(n1)·f(n2),所以f(2)=f(1+1)=f(1)·f(1)=22=4,f(3)=f(2+1)=f(2)·f(1)=22·2=23=8.f(4)=f(3+1)=f(3)·f(1)=23·2=24=16.(2)猜想:f(n)=2n(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n=1时,f(1)=21=2,所以猜想正确.②假设当n=k(k≥1,k∈N*)时猜想正确,即f(k)=2k,那么当n=k+1时,f(k+1)=f(k)·f(1)=2k·2=2k+1,所以,当n=k+1时,猜想正确.由①②知,对任意的n∈N*,都有f(n)=2n.[探究共研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探究1【提示】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时,第一个值为n0=3.探究2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提示】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题递推的依据,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只完成步骤(1)而缺少步骤(2)就作出判断,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步骤(1),无法递推下去,即n取n0以后的数列命题是否正确,我们无法判定,同样只有步骤(2)而缺少步骤(1)时,也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也就没有意义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能被9整除(n∈N*).【精彩点拨】在第二步时注意根据归纳假设进行拼凑.【自主解答】(1)当n=1时,13+23+33=36能被9整除,所以结论成立;(2)假设当n=k(k∈N*,k≥1)时结论成立,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则当n=k+1时,(k+1)3+(k+2)3+(k+3)3=[k3+(k+1)3+(k+2)3]+[(k+3)3-k3]=[k3+(k+1)3+(k+2)3]+9k2+27k+27=[k3+(k+1)3+(k+2)3]+9(k2+3k+3).因为k3+(k+1)3+(k+2)3能被9整除,9(k2+3k+3)也能被9整除,所以(k+1)3+(k+2)3+(k+3)3也能被9整除,即n=k+1时结论也成立.由(1)(2)知命题对一切n∈N*成立.与正整数有关的整除性问题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根据归纳假设,将n=k+1时的式子进行增减项、倍数调整等变形,使之能与归纳假设联系起来.[再练一题]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5n能被6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对式子(k+1)3+5(k+1)应变形为__________.【导学号:01580051】【解析】由n=k成立推证n=k+1成立时必须用上归纳假设,∴(k+1)3+5(k+1)=(k3+5k)+3k(k+1)+6.【答案】(k3+5k)+3k(k+1)+61.(2016·成都高二检测)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2+…+a n+1=1-a n+2 1-a(a≠1,n∈N*)时,在验证当n=1时,等式左边为________.【答案】1+a+a2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用到1n+1+1n+2+…+12n,若设f(k)=1k+1+1k+2+1k+3+…+12k(k∈N*),则f(k+1)-f(k)=________.【解析】由题意f(k)=1k+1+1k+2+…+12k,f(k+1)=1k+2+1k+3+…+12k+12k+1+12k+2,则f(k+1)-f(k)=12k+1+12k+2-1k+1=12k+1-12k+2.【答案】12k+1-12k+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n的恒等式时,当n=k时,表达式为1×4+2×7+…+k(3k+1)=k(k+1)2,则当n=k+1时,表达式为________.【导学号:01580052】【解析】当n=k+1时,应将表达式1×4+2×7+…+k(3k+1)=k(k+1)2中的k更换为k+1.【答案】 1×4+2×7+…+k (3k +1)+(k +1)(3k +4)=(k +1)(k +2)2 4.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人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 ∴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上述证法________.(填序号) ①过程全都正确; ②n =1验得不正确; ③归纳假设不正确;④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 【解析】 没用归纳假设. 【答案】 ④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 ,(n 2-1)+2(n 2-22)+…+n (n 2-n 2)=n 2(n -1)(n +1)4.【证明】 (1)当n =1时,左边=12-1=0,右边=12×(1-1)×(1+1)4=0,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k 2-1)+2(k 2-22)+…+k (k 2-k 2)=k 2(k -1)(k +1)4.那么当n =k +1时,有[(k +1)2-1]+2[(k +1)2-22]+…+k ·[(k +1)2-k 2]+(k +1)[(k +1)2-(k +1)2]=(k 2-1)+2(k 2-22)+…+k (k 2-k 2)+(2k +1)(1+2+…+k ) =k 2(k -1)(k +1)4+(2k +1)k (k +1)2 =14k (k +1)[k (k -1)+2(2k +1)] =14k (k +1)(k 2+3k +2)=(k+1)2[(k+1)-1][(k+1)+1]4.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由(1)(2)知,对任意n∈N*等式成立.我还有这些不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2.2.2反证法
(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
(3)自相矛盾。
(2)应用反证法的情形
(1)直接证明困难; (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3)结论为“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 “否定”类命题; (4)结论为 “唯一”类命题;
间接证明(例题选讲)
例1.求证:若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偶数,则这个数也是偶 数. 证: 假设这个数是奇数,可以设为 2k+1, 则有 而 不是偶数
这与原命题条件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例2 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 一个根。
例3 已知: 求证: ( 1) ( 2)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
间接证明(练习)
2.设函数
,求证: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
正难则反
间接证明(基本概念)
反证法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 原命题的反面为真; (2) 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 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3) 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 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注:(1)归缪矛盾:
高中数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2.2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问题情境)
间接证明(基本概念)
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
证明方法.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
否定结论 导致矛盾 否定命题不成立 合理的推理 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经过正确的 推理,引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 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的证明方法叫反 证法。
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讲义:第2章 2.2 2.2.1 直接证明
_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对应学生用书P26]1.若实数a,b满足a+b=3,证明:2a+2b≥4 2.证明:因为2a+2b≥22a·2b=22a+b,又a+b=3,所以2a+2b≥223=4 2.故2a+2b≥42成立.问题1:本题利用什么公式?提示:基本不等式.问题2:本题证明顺序是什么?提示:从已知到结论.2.求证:3+22<2+7.证明:要证明3+22<2+7,由于3+22>0,2+7>0,只需证明(3+22)2<(2+7)2,展开得11+46<11+47,只需证明6<7,显然6<7成立.所以3+22<2+7成立.问题1:本题证明从哪里开始?提示:从结论开始.问题2:证题思路是什么?提示: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1.直接证明(1)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证明通常称为直接证明.(2)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本题条件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本题结论.2.综合法和分析法1.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通过逐步推理寻找问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它的证明格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2.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通过逐步探索,寻找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它的证明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对应学生用书P27][例1] 已知a ,b ,c ∈R ,且a +b +c =1,求证:a 2+b 2+c 2≥13.[思路点拨] 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精解详析] ∵a 2+19≥2a3,b 2+19≥2b 3,c 2+19≥2c 3,∴⎝⎛⎭⎫a 2+19+⎝⎛⎭⎫b 2+19+⎝⎛⎭⎫c 2+19≥23a +23b +23c=23(a +b +c )=23. ∴a 2+b 2+c 2≥13.[一点通] 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思路.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第三步: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有些语言可做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1.设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且abc =1, 求证:1a +1b +1c >a +b +c .证明:∵a >0,b >0,c >0,且abc =1, ∴1a +1b +1c=bc +ca +ab . 又bc +ca ≥2bc ·ca =2abc 2=2c , 同理bc +ab ≥2b ,ca +ab ≥2a . ∵a 、b 、c 不全相等.∴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的“=”不能同时成立. ∴2(bc +ca +ab )>2(c +a +b ), 即bc +ca +ab >a +b +c , 故1a +1b +1c>a +b +c .2.(1)如图,证明命题“a 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 是π外的一条直线(b 不垂直于π),c 是直线b 在π上的投影,若a ⊥b ,则a ⊥c ”为真;(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证明).解:(1)证明:法一:如图,过直线b 上任一点作平面π的垂线n ,设直线a ,b ,c ,n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c ,n ,则b ,c ,n 共面.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实数λ,μ使得c =λb +μn ,则a·c =a·(λb +μn )=λ(a·b )+μ(a·n ),因为a ⊥b ,所以a·b =0, 又因为aπ,n ⊥π,所以a·n =0,故a·c =0,从而a ⊥c .法二:如图,记c ∩b =A ,P 为直线b 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过P 作PO ⊥π,垂足为O ,则O ∈c . ∵PO ⊥π,a π,∴直线PO ⊥a . 又a ⊥b ,b平面P AO ,PO ∩b =P ,∴a ⊥平面P AO .又c平面P AO ,∴a ⊥c . (2)逆命题为:a 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 是π外的一条直线(b 不垂直于π),c 是直线b 在π上的投影,若a ⊥c ,则a ⊥b .逆命题为真命题.[例2] 已知a >b >0,求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思路点拨] 本题条件较为简单,结论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要证的结论入手,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用分析法.[精解详析] 要证明(a -b )28a <a +b 2-ab <(a -b )28b 成立,只需证(a -b )24a <a +b -2ab <(a -b )24b成立,即证(a -b )24a <(a -b )2<(a -b )24b成立.只需证a -b 2a <a -b <a -b 2b 成立.只需证a +b 2a <1<a +b2b成立, 即证a +b <2a 且a +b >2b , 即b <a .∵a >b >0,∴b <a 成立.∴(a -b )28a <a +b 2-ab <(a -b )28b成立.[一点通] 在已知条件较为简单,所要证的问题较为复杂,无从入手的情况下,我们可从结论入手逆推,执果索因,找到结论成立的条件,注明必要的文字说明,再用综合法写出步骤.3.若P =a +a +7,Q =a +3+a +4,a ≥0,求证:P <Q . 证明:要证P <Q ,主要证P 2<Q 2, 只要证2a +7+2a (a +7)<2a +7+2(a +3)(a +4),即证a 2+7a <a 2+7a +12, 即证0<12. 因为0<12成立, 所以P <Q 成立.4.已知a 、b 是正实数,求证:a b +ba≥ a +b . 证明:要证a b +ba≥ a +b , 只需证a a +b b ≥ab (a +b ). 即证(a +b -ab )(a +b )≥ab (a +b ), 即证a +b -ab ≥ab . 也就是要证a +b ≥2ab .因为a ,b 为正实数,所以a +b ≥2ab 成立, 所以a b +ba≥ a +b .[例3] 已知0<a ≤1,0<b ≤1,0<c ≤1, 求证:1+ab +bc +ca a +b +c +abc≥1.[思路点拨] 因为0<a ≤1,0<b ≤1,0<c ≤1,所以要证明1+ab +bc +caa +b +c +abc ≥1成立,可转化为证明1+ab +bc +ca ≥a +b +c +abc 成立.[精解详析] ∵a >0,b >0,c >0, ∴要证1+ab +bc +ca a +b +c +abc≥1,只需证1+ab +bc +ca ≥a +b +c +abc , 即证1+ab +bc +ca -(a +b +c +abc )≥0. ∵1+ab +bc +ca -(a +b +c +abc ) =(1-a )+b (a -1)+c (a -1)+bc (1-a ) =(1-a )(1-b -c +bc )=(1-a )(1-b )(1-c ), 又a ≤1,b ≤1,c ≤1, ∴(1-a )(1-b )(1-c )≥0,∴1+ab +bc +ca -(a +b +c +abc )≥0成立, 即证明了1+ab +bc +caa +b +c +abc≥1.[一点通] (1)较为复杂问题的证明如单纯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较困难,这时可考虑分析法、综合法轮流使用以达到证题目的.(2)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过程既可先用分析法再用综合法,也可先用综合法再用分析法,一般无具体要求,只要达到证题的目的即可.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a +b +1b +c =3a +b +c .证明:要证1a +b +1b +c =3a +b +c,只需证a +b +c a +b +a +b +c b +c =3,即c a +b +a b +c=1,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1,即a 2+c 2+ab +bcb 2+ab +ac +bc=1.下面证明:a 2+c 2+ab +bcb 2+ab +ac +bc =1.∵A +C =2B ,A +B +C =180°, ∴B =60°. ∴b 2=a 2+c 2-ac .∴a 2+c 2+ab +bcb 2+ab +ac +bc =a 2+c 2+ab +bca 2+c 2-ac +ab +ac +bc =1. 故原等式成立.6.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a +b 2+lg b +c 2+lg 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要证lga +b 2+lg b +c 2+lg c +a2>lg a +lg b +lg c 成立,即证lg ⎝⎛⎭⎪⎫a +b 2·b +c 2·c +a 2>lg(abc )成立,只需证a +b 2·b +c 2·c +a 2>abc 成立,∵a +b 2≥ab >0,b +c 2≥bc >0,c +a2≥ca >0, ∴a +b 2·b +c 2·c +a 2≥abc >0,(*) 又∵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式等号不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书写表达过程是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缺点是探路艰难,不易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方向明确、利于思考,便于寻找解题思路.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繁琐、表述易出错.3.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常常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P1;根据原结论的特点去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寻找到条件P2;当由P1可以推出P2时,结论得证.[对应学生用书P29]一、填空题1.在△ABC中,A>B是sin A>sin B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sin A=bsin B.又∵A>B,∴a>b,∴sin A>sin B反之,若sin A>sin B,则a>b,∴A>B∴A>B是sin A>sin B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2.设n∈N,则n+4-n+3________n+2-n+1(判断大小).解析:要证n+4-n+3<n+2-n+1,只需证n+4+n+1<n+3+n+2,只需证(n+4+n+1)2<(n+2+n+3)2,即2n+5+2(n+4)(n+1)<2n+5+2(n+2)(n+3).只需证(n+1)(n+4)<(n+2)(n+3),只需证(n+1)(n+4)<(n+2)(n+3),即n2+5n+4<n2+5n+6,即4<6即可.而4<6成立,故n+4-n+3<n+2-n+1.答案:<3.如果a a+b b>a b+b a,则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解析:a a+b b>a b+b a⇔a a-a b>b a-b b⇔a (a -b )>b (a -b ) ⇔(a -b )(a -b )>0 ⇔(a +b )(a -b )2>0,故只需a ≠b 且a ,b 都不小于零即可. 答案:a ≥0,b ≥0且a ≠b4.若三棱锥S -ABC 中,SA ⊥BC ,SB ⊥AC ,则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________.(填重心、垂心、内心、外心之一)解析:如图,设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点O ,∴SO ⊥平面ABC ,连接AO ,BO , ∵SA ⊥BC ,SO ⊥BC , ∴BC ⊥平面SAO , ∴BC ⊥AO .同理可证,AC ⊥BO . ∴O 为△ABC 的垂心. 答案:垂心5.已知函数f (x )=10x ,a >0,b >0,A =f ⎝⎛⎭⎫a +b 2,B =f ()ab ,C =f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由a +b 2≥ab ≥2ab a +b,又f (x )=10x 在R 上是单调增函数,所以f ⎝ ⎛⎭⎪⎫a +b 2≥f ()ab ≥f ⎝ ⎛⎭⎪⎫2ab a +b , 即A ≥B ≥C . 答案:A ≥B ≥C 二、解答题6.已知函数f (x )=log 2(x +2),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且a ,b ,c 成等比数列,试判断f (a )+f (c )与2f (b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f (a )+f (c )>2f (b ).证明如下:因为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所以a +c >2ac .因为b 2=ac ,所以ac +2(a +c )>b 2+4b , 即ac +2(a +c )+4>b 2+4b +4, 从而(a +2)(c +2)>(b +2)2. 因为f (x )=log 2(x +2)是增函数, 所以log 2(a +2)(c +2)>log 2(b +2)2, 即log 2(a +2)+log 2(c +2)>2log 2(b +2). 故f (a )+f (c )>2f (b ).7.已知a >0,用分析法证明: a 2+1a 2-2>a +1a-2.证明:要证 a 2+1a 2-2≥a +1a-2,只需证a 2+1a 2+2≥a +1a+ 2.因为a >0,故只需证⎝⎛⎭⎫a 2+1a 2+22≥⎝⎛⎭⎫a +1a+22, 即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 2⎝⎛⎭⎫a +1a +2, 从而只需证2a 2+1a2≥ 2⎝⎛⎭⎫a +1a , 只需证4⎝⎛⎭⎫a 2+1a 2≥2⎝⎛⎭⎫a 2+2+1a 2, 即a 2+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8.(江苏高考改编)设{a n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0),S n 是其前n 项的和.记b n =nS nn 2+c ,n ∈N *,其中 c 为实数.若c =0,且b 1,b 2,b 4成等比数列,证明:S nk =n 2S k (k ,n ∈N *).证明:由c =0,得b n =S nn =a +n -12d .又b 1,b 2,b 4成等比数列,所以b 22=b 1b 4,22 即⎝⎛⎭⎫a+d22=a⎝⎛⎭⎫a+32d,化简得d2-2ad=0.因为d≠0,所以d=2a.因此,对于所有的m∈N*,有S m=m2a.从而对于所有的k,n∈N*,有S nk=(nk)2a=n2k2a=n2S k.。
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讲义:第2章_章末小结_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P52]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归纳和类比是常用的合情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2.从推理所得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二、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1.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用综合法证明命题的逻辑关系是:A⇒B1⇒B2⇒…⇒B n⇒B(A为已经证明过的命题,B为要证的命题).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或“⇒”.(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已知条件,包括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用分析法证明命题的逻辑关系是:B⇐B1⇐B2⇐…⇐B n⇐A.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要证……只需……”或“⇐”.2.间接证明主要是反证法: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归纳奠基,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归纳递推,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这两步缺一不可,第二步中证明“当n=k+1时结论正确”的过程中,必须用“归纳假设”,否则就是错误的.⎣⎢⎡⎦⎥⎤对应阶段质量检测(二) 见8开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新课标全国卷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 ,B ,C 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个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解析:由甲、丙的回答易知甲去过A 城市和C 城市,乙去过A 城市或C 城市,结合乙的回答可得乙去过A 城市.答案:A2.周长一定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将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解析:平面图形中的图类比空间几何体中的球,周长类比表面积,面积类比体积. 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表面积一定的空间几何体中,球的体积最大. 答案:表面积一定的空间几何体中,球的体积最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③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 ④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解析:如果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正确,则结论一定正确.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只要有一项不正确,则结论一定也不正确.故②错误.答案:①③④4.“因为AC ,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所以AC ,BD 互相垂直且平分.”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________. 答案: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5.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解析:V 1V 2=13S 1h 113S 2h 2=⎝⎛⎭⎫S 1S 2·h 1h 2=14×12=18. 答案:1∶86.(陕西高考)观察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多面体 面数(F ) 顶点数(V )棱数(E ) 三棱柱 5 6 9 五棱锥 6 6 10 立方体6812解析:三棱柱中5+6-9=2;五棱锥中6+6-10=2;立方体中6+8-12=2,由此归纳可得F +V -E =2.答案:F +V -E =27.由“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一个性质为________. 解析:正三角形的边对应正四面体的面,即正三角形所在的正四面体的侧面,所以边的中点对应的就是正四面体各正三角形的中心,故可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侧面各正三角形的中心.答案: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侧面各正三角形的中心8.已知x ,y ∈R +,当x 2+y 2=________时,有x 1-y 2+y 1-x 2=1. 解析:要使x 1-y 2+y 1-x 2=1, 只需x 2(1-y 2)=1+y 2(1-x 2)-2y 1-x 2, 即2y 1-x 2=1-x 2+y 2. 只需使(1-x 2-y )2=0, 即1-x 2=y ,∴x 2+y 2=1. 答案:1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 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 -1=2k -1; ③则当n =k +1时,1+2+22+…+2k -1+2k =1-2k +11-2=2k +1-1,则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此可知,对任何n ∈N *,等式都成立.上述证明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解析:因为③没有用到归纳假设的结果,错误. 答案:③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x 2+y 2=r 2(r >0)内切于正方形ABCD ,任取圆上一点P ,若OPu u u r=m OA u u r +n OB u u u r (m ,n ∈R ),则14是m 2,n 2的等差中项;现有一椭圆x 2a 2+y 2b2=1(a >b >0)内切于矩形ABCD ,任取椭圆上一点P ,若OP u u u r =m OA u u r +n OB u u u r(m ,n ∈R ),则m 2,n 2的等差中项为________.解析:如图,设P (x ,y ),由x 2a 2+y 2b2=1知A (a ,b ),B (-a ,b ),由OPu u u r =m OA u u r+n OB u u u r 可得⎩⎪⎨⎪⎧x =(m -n )a ,y =(m +n )b ,代入x 2a 2+y 2b 2=1可得(m -n )2+(m +n )2=1,即m 2+n 2=12,所以m 2+n 22=14,即m 2,n 2的等差中项为14. 答案:1411.(安徽高考)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2 2.过点 A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A 1 ;过点 A 1作 AC 的垂线,垂足为 A 2;过点A 2 作A 1C 的垂线,垂足为A 3 ;…,依此类推.设BA =a 1 ,AA 1=a 2 , A 1A 2=a 3 ,…, A 5A 6=a 7 ,则 a 7=________.解析:法一:直接递推归纳: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22,所以AB =AC =a 1=2,AA 1=a 2=2,A 1A 2=a 3=1,…,A 5A 6=a 7=a 1×⎝⎛⎭⎫226=14. 法二:求通项: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22,所以AB =AC =a 1=2,AA 1=a 2=2,…,A n -1A n =a n +1=sin π4·a n =22a n =2×⎝⎛⎭⎫22n ,故a 7=2×⎝⎛⎭⎫226=14.答案:1412.已知x >0,不等式x +1x ≥2,x +4x 2≥3,x +27x 3≥4,…,可推广为x +ax n ≥n +1,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x +1x ≥2,x +4x 2=x +22x 2≥3,x +27x 3=x +33x 3≥4,…,可推广为x +n nx n ≥n +1,故a =n n .答案:n n13.如图,第n 个图形是由正n +2边形“扩展”而来(n =1,2,3,…),则第n 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顶点.解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个顶点, 则a 1=3+3×3,a 2=4+4×4,…, a n -2=n +n ·n ,a n =(n +2)2+n +2=n 2+5n +6. 答案:n 2+5n +614.(湖北高考)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 个三角形数为n (n +1)2=12n 2+12n .记第n 个k 边形数为N (n ,k )(k ≥3),以下列出了部分k 边形数中第n 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 N (n,3)=12n 2+12n ,正方形数 N (n,4)=n 2, 五边形数 N (n,5)=32n 2-12n ,六边形数 N (n,6)=2n 2-n ,……可以推测N (n ,k )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 (10,24)=________.解析:N (n ,k )=a k n 2+b k n (k ≥3),其中数列{a k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b k }是以12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N (n,24)=11n 2-10n ,当n =10时,N (10,24)=11×102-10×10=1 000.答案:1 000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设a >0,b >0,a +b =1,求证:1a +1b +1ab ≥8.证明:∵a >0,b >0,a +b =1. ∴1=a +b ≥2ab ,ab ≤12,ab ≤14,∴1ab ≥4⎝⎛⎭⎫当a =12,b =12时等号成立, 又1a +1b =(a +b )⎝⎛⎭⎫1a +1b =2+b a +ab≥4. ⎝⎛⎭⎫当a =12,b =12时等号成立∴1a +1b +1ab≥8. 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a n +1=⎝⎛⎭⎫15n(n ∈N *),若T n =a 1+a 2·5+a 3·52+…+a n ·5n -1,b n =6T n -5n a n ,类比课本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解:因为T n =a 1+a 2·5+a 3·52+…+a n ·5n -1,① 所以5T n =a 1·5+a 2·52+a 3·53+…+a n -1·5n -1+a n ·5n ,② 由①+②得:6T n =a 1+(a 1+a 2)·5+(a 2+a 3)·52+…+(a n -1+a n )·5n -1+a n ·5n =1+15×5+⎝⎛⎭⎫152×52+…+⎝⎛⎭⎫15n -1×5n -1+a n ·5n =n +a n ·5n , 所以6T n -5n a n =n ,所以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n . 17.(本小题满分14分)观察①sin 210°+cos 240°+sin 10°cos 40°=34;②sin 26°+cos 236°+sin 6°cos 36°=34.由上面两式的结构规律,你能否提出一个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解:观察40°-10°=30°,36°-6°=30°, 由此猜想: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34.证明: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30°+α)=sin 2α+cos 2(30°+α)+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 2α+cos 2(30°+α)+32sin αcos α-12sin 2α =12sin 2α+cos 2(30°+α)+34sin 2α =1-cos 2α4+1+cos (60°+2α)2+34sin 2α =1-cos 2α4+12+14cos 2α-34sin 2α+34sin 2α =34. 18.(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实数a 、b 、c 满足0<a ,b ,c <2,求证:(2-a )b ,(2-b )c ,(2-c )a 不可能同时大于1.证明:假设(2-a )b >1,(2-b )c >1,(2-c )a >1, 则三式相乘:(2-a )b (2-b )c (2-c )a >1① 而(2-a )a ≤⎝⎛⎭⎫2-a +a 22=1,同理,(2-b )b ≤1,(2-c )c ≤1, 即(2-a )b (2-b )c (2-c )a ≤1, 显然与①矛盾, 所以原结论成立.19.(本小题满分16分)数列{a n }满足S n =2n -a n (n ∈N *).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a 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解:(1)由S n =2n -a n ,得,a 1=2-a 1,即a 1=1. S 2=a 1+a 2=4-a 2,解得a 2=32.S 3=a 1+a 2+a 3=6-a 3,解得a 3=74.S 4=a 1+a 2+a 3+a 4=8-a 4,解得a 4=158.由此猜想a n =2n -12n -1(n ∈N *).(2)①当n =1时,a 1=1,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2k -12k -1,那么当n =k +1时,a k +1=S k +1-S k =2(k +1)-a k +1-2k +a k =2+a k -a k +1, 则a k +1=2+a k 2=2+2k -12k -12=2k +1-12k =2k +1-12(k +1)-1,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根据①和②,可知猜想对任何n ∈N *都成立, 即a n =2n -12n -1(n ∈N *).20.(本小题满分16分)已知函数f (x )=13x 3-x ,数列{a n }满足条件:a 1≥1,a n +1≥f ′(a n +1),(1)证明:a n ≥2n -1(n ∈N *).(2)试比较11+a 1+11+a 2+…+11+a n 与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f ′(x )=x 2-1, ∴a n +1≥(a n +1)2-1=a 2n +2a n .①当n =1时,a 1≥1=21-1,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 即a k ≥2k -1;那么当n =k +1时,a k +1≥a 2k +2a k =a k (a k +2)≥(2k -1)(2k-1+2)=22k -1≥2k +1-1.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命题成立.(2)∵a n ≥2n -1,∴1+a n ≥2n ,∴11+a n ≤12n . ∴11+a 1+11+a 2+…+11+a n ≤12+122+…+12n =1-12n <1.。
江苏省普通中学高二数学苏教版选修2-2教学案:第2章5间接证明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数学讲义(48)间接证明【教学目标】1.了解反证法的推理过程;2.会用反证法证明含有否定词的命题;3.能分析出使用反证法的“情境”,培养“正难则反”的数学意识.【预习导引】1.“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是命题.(填“真”、“假”)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正确的反设应该是【典型例题】例1求证:正弦函数没有比2 小的正周期.例2求证:2不是有理数.不是有理数.例3 已知a 、b 、c ∈(0,1),求证:(1),(1),(1)a b b c c a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4例4 求证:抛物线212x y =-上不存在关于直线x +y =0对称的两点[学后反思]1.用反证法证明的依据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即“若p 则q ”等价于“若﹁q 则﹁p ”2.反证法证明的三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2)归谬――从反设和已知出发,经过推出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事实等矛盾的结论.(3)存真――由矛盾的结果,断定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3.反证法使用范围是:正面不太容易证明而反面易证的情况下,“唯一性”.“存在性”“至多”.“至少”等问题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数学课后作业(48)班级: 姓名: 学号:【A 组题】1.已知a<0,-1<b<0,那么a.ab.ab 2之间的大小关系是2.命题p :α≠30°,命题sin α≠12,则p 是q 成立的 _______ 条件.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N b a 若ab 可被5整除,那么b a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则假设的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命题“11,b a a b++中至多有一个小于2”的反设为 _____ __ 5.设*n N ∈,若sinx+cosx=1, 则sin n x+cos n x 的值为6.设a ,b ,c 都是正数,求证:三个数111,,a b c b c a+++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7.已知正数a.b.c成等差数列,且公差d≠0,求证:111,,a b c不可能成等差数列.8.已知函数2()(1)1xxf x a ax-=+>+,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x)=0没有负数根.【B 组题】1.把54位同学分成若干组,使每组至少有1人,且任意两组的人数不相等,则至多分成个小组.2.已知332p q +=,求证:2p q +≤。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2 间接证明知识导航
2。
2。
2 间接证明知识梳理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不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__________。
如反证法,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的过程。
知识导学在数学证明问题时,如果直接证明或正面证明不易证出或不易入手的情况下,可从反面证,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的应用需要逆向思维,依据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即要证原命题成立,只需证逆否命题成立,用反证法证明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学习时注意体会。
疑难突破反证法证明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剖析:(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2)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那么为什么这样证?其理论根据又是什么呢?⌝⌝用反证法证明的依据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即“若p则q”等价于“若q则p”成立,这里得出矛盾可以与某个已知条件矛盾,可以是与某个事实、定理、公理矛盾,也可以与自身相矛盾,反证法的使用范围是正面不太容易证,而反面好证的情况下,“存在性"“唯一性”“至多”“至少”等问题常用反证法.典题精讲【例1】已知p3+q3=2,求证:p+q≤2.思路分析:本题的已知为三次式,且很难降次,虽然可分解为(p+q)(p2—pq+q2)=2,但还出现了我们不需要的二次式p2-pq+q2,所以正面很难入手,而所证的是一次式p+q,由一次式很容易升高次数,所以可用反证法。
苏教版数学高二- 选修2-2教案 《间接证明》
2.2.2 间接证明 教案学习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学习过程(1)自学导航1、复习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及注意点2、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CD ,BC=DA二、探究新知1.定义: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即:欲证p 则q ,证:p 且非q (反证法)反证法的步骤:三、例题精讲:例1是异面直线”的?与中,体如何证明命题“在长方(必修)》第三章中,在《数学C A AB D C B A ABCD 111112-.2小的正周期求证:正弦函数没有比π例2、证明2不是有理数(课本例2)例3、设233=+b a ,求证.2≤+b a例4、设二次函数q px x x f ++=2)(,求证:)3(,)2(,)1(f f f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例5、设0 < a, b, c < 1,求证:(1 - a)b, (1 - b)c, (1 - c)a,不可能同时大于41注意事项四、巩固练习:1、课本83页的练习(1、2、3、4、5、6)2、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 b >>,假设的内容是 .3、用反证法证明:“ a>b”. 应假设( )A .a>bB .a<bC .a=bD .a≤ b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至少有一个钝角 B .假设至少有两个钝角C .假设没有一个钝角D .假设没有一个钝角或至少有两个钝角5、有关反证法中假设的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已知出发推出与假设矛盾B .由假设出发推出与已知矛盾C .由已知和假设出发推出矛盾D .以上说法都不对五、回顾小结反证法的定义,步骤,注意点六、拓展延伸 已知函数1x 2x -)( x a x f (a >1)(1)证明)(x f 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0)( x f 没有负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间 接 证 明1.问题:在今天商品大战中,广告成了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几乎所有的广告商都熟谙这样的命题变换艺术.如宣传某种食品,其广告词为:“拥有的人们都幸福,幸福的人们都拥有”.该广告词实际说明了什么?提示:说的是:“不拥有的人们不幸福”.2.已知正整数a ,b ,c 满足a 2+b 2=c 2.求证: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 问题1:你能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给出证明吗? 提示:不能.问题2:a 、b 、c 不可能都是奇数的反面是什么?还满足条件a 2+b 2=c 2吗? 提示:都是奇数.若a 、b 、c 都是奇数,则不能满足条件a 2+b 2=c 2.1.间接证明不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不是直接证明的方法通常称为间接证明.反证法就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间接证明还有同一法、枚举法等.2.反证法 (1)反证法证明过程反证法证明时,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导致逻辑矛盾“若p 则q ”为真 (2)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步骤①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②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③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1.反证法就是通过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的结论,完成命题的论证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2.可能出现矛盾的四种情况:(1)与题设矛盾;(2)与反设矛盾;(3)与公理、定理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4)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对应学生用书P30][例1]锐角三角形.[思路点拨]本题证明的命题是否定性命题,解答时先假设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再分情况去推出矛盾.[精解详析]假设以每三点为顶点的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记这四个点为A、B、C、D,考虑△ABC,点D的位置分为在△ABC之内或之外两种情况.(1)如果点D在△ABC之内(如图(1)),根据假设围绕点D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其和小于270°,这与一个周角等于360°矛盾.(2)如果点D在△ABC之外(如图(2)),根据假设∠A,∠B,∠C,∠D都小于90°,这和四边形内角之和等于360°矛盾.综上所述.原结论成立.[一点通](1)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2)反证法属于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它的原理上,即“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其中:第一个否定是指“否定结论(假设)”;第二个否定是指“逻辑推理结果否定了假设”.反证法属“间接解题方法”.1.实数a、b、c不全为0等价于________(填序号).①a,b,c全不为0;②a,b,c中最多只有一个为0;③a,b,c中只有一个不为0;④a,b,c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不全为0”等价于“至少有一个不为0”.答案:④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是A1D1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用反证法证明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解:假设直线BM与A1N共面.则A1D1⊂平面A1BND1,且平面A1BND1∩平面ABCD=BN,由正方体特征知A1D1∥平面ABCD,故A1D1∥BN,又A1D1∥BC,所以BN∥BC.这与BN∩BC=B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直线BM与直线A1N是两条异面直线.3.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而b2=ac,即b=ac,∴a+c+2ac=4ac,所以(a-c)2=0.即a=c,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矛盾,故a,b,c不成等差数列.[例2]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思路点拨]“有且只有一个”的否定分两种情况:“至少有两个”、“一个也没有”.[精解详析]假设结论不成立,则有两种可能:无交点或不只有一个交点.若直线a,b无交点,则a∥b或a,b是异面直线,与已知矛盾.若直线a,b不只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和B,这样同时经过点A,B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一点通]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惟一性.当证明结论以“有且只有”“只有一个”“惟一存在”等形式出现的命题时,由于反设结论易于导出矛盾,所以用反证法证其惟一性就较为简单明了.4.证明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根.证明:∵2x=3,∴x=log23,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惟一的,假设方程2x=3有两个根b1、b2(b1≠b2),则2b1=3,2b2=3.两式相除得:2b1-b2=1.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因此b1-b2=0,则b1=b2,这就同b1≠b2相矛盾.如果方程的根多于两个,同样可推出矛盾.故2x=3有且仅有一个根.5.求证: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解:已知P∉平面α.求证:过点P和平面α垂直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平面α,由立体几何知识知: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平面α垂直.由b⊥α,c⊥α,得b∥c,这与b∩c=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例3]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思路点拨]本题要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具体有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三个负数?还是四个负数?都有可能,谁是负数也都有可能.所以正面证明很复杂,可考虑用反证法.[精解详析]假设a、b、c、d都不是负数,即a≥0,b≥0,c≥0,d≥0.∵a+b=c+d=1,∴b=1-a≥0,d=1-c≥0.∴ac+bd=ac+(1-a)(1-c)=2ac-(a+c)+1=(ac-a)+(ac-c)+1=a(c-1)+c(a-1)+1.∵a(c-1)≤0,c(a-1)≤0.∴a(c-1)+c(a-1)+1≤1,即ac+bd≤1.与ac+bd>1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一点通](1)对于否定性命题或结论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可能”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2)常用的“原结论词”与“反设词”归纳如下表:6.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证明: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4.∵a ,b ,c ∈(0,1),∴1-a >0,1-b >0,1-c >0, ∴(1-a )+b2≥(1-a )b >14=12. 同理(1-b )+c 2>12,(1-c )+a 2>12.三式相加,得(1-a )+b 2+(1-b )+c 2+(1-c )+a 2>32,即32>32,矛盾. 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4.7.用反证法证明: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数根.证明:假设方程f (x )=0在区间[a ,b ]上至少有两个根, 设α,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 因为α≠β,不妨设α<β,又因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 所以f (α)<f (β). 这与f (α)=0=f (β)矛盾.所以方程f (x )=0在区间 [a ,b ]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根.1.反证法证明的适用情形 (1)一些基本命题、基本定理; (2)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 (3)“否定性”命题; (4)“惟一性”命题; (5)“必然性”命题; (6)“至多”“至少”类命题; (7)涉及“无限”结论的命题. 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然罗列出各种可能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对应学生用书P32]一、填空题1.命题“1+b a ,1+ab 中至多有一个小于2”的反设为________.答案:1+b a ,1+ab都小于22.(山东高考改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否定是没有实根. 答案: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2+b 2=0,则a ,b 全为0(a 、b 为实数)”,其反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 ,b 全为0”即是“a =0且b =0”,因此它的反设为“a ≠0或b ≠0”. 答案:a ,b 不全为0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①∠A +∠B +∠C =90°+90°+∠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③假设△ABC 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 =90°,∠B =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解析:由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可知,正确的顺序应为③①②. 答案:③①②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x 2-(a +b )x +ab ≠0,则x ≠a 且x ≠b ”时,应假设为________. 解析:对“且”的否定应为“或”,所以“x ≠a 且x ≠b ”的否定应为“x =a 或x =b ”. 答案:x =a 或x =b 二、解答题6.(陕西高考)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解:(1)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 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 ∴S n =a 1(1-q n )1-q ,∴S n =⎩⎪⎨⎪⎧na 1,q =1,a 1(1-q n )1-q,q ≠1.(2)证明: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 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 k -1+q k +1.∵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7.设f (x )=x 2+ax +b ,求证:|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证明:假设|f (1)|<12,|f (2)|<12,|f (3)|<12,则有⎩⎪⎨⎪⎧-12<1+a +b <12,-12<4+2a +b <12,-12<9+3a +b <12.于是有⎩⎪⎨⎪⎧-32<a +b <-12, ①-92<2a +b <-72, ②-192<3a +b <-172. ③由①、②得-4<a <-2,④ 由②、③得-6<a <-4.⑤④、⑤显然相互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题正确.8.已知P∉直线a.求证:过点P和直线a平行的直线b有且只有一条.证明:(1)存在性:∵P∉直线a,∴点P和直线a确定一个平面α.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在平面α内过点P能作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故直线b存在.(2)惟一性:假设过点P还有一条直线c与a平行.∵a∥b,a∥c,∴b∥c,这与直线b、c有共点P矛盾.故假设不存在,因此直线b惟一.综上所述,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