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合集下载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鉴赏的比较有什么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中西方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哲学背景和对世界的审美方式不同,导致了传统中西绘画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绘画历来是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讲究精神对过程的体味,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对心境意絮的表现。

西方绘画则讲究焦点透视、光影、明暗、色调等,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大传统绘画体系不仅成了世界美术的两大支柱,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从中西绘画中对空间、时间、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进一步阐释中西艺术家在对待客观世界的不同认识和哲学思想。

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1.时间的比较。

我们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从古至今,中西艺术家们也一直在探索着绘画中的时间表现,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时间表达方式。

法国立体派画家杜尚在1912年画的《正在下楼梯的裸体女子》,很像一张重叠曝光的照片,画面充满了动作,而没有静止状态中的形象。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段,表现在一段时间内一个裸体女子下楼梯的连贯动作,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

中国山水画中,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采用的手卷式构图,在克服时间对绘画的局限上,是非常成功的。

《清明上河图》在结构上有序曲、高潮(虹桥部分)、尾声,形成鲜明的情感节奏,突破时空的局限,在同一时间里展现不同环境。

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在克服时间的局限上,西方艺术家往往强调瞬间的因素,在表现上选择富有暗示性的动作的一瞬间,需要观者的想象;中国艺术家则往往采取横幅手卷形式,表现连续性的故事情节或场面,引发观者的回忆。

2.线条的比较。

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可以将中国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与西方绘画素描、速写中的线条加以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块组成,中国历代画家们十分重视用笔、用线,因此,中国画也可以是线的艺术。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形体的,没有上升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范畴,就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由于线条的显然的来龙去脉,你们才能够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近代以来,许多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爱好者都在探讨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点,其中色彩的比较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颜色的使用方式、色彩意蕴、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中西绘画色彩的比较。

一、颜色使用方式在颜色的运用上,中西方绘画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法。

中式画作注重用水和墨色控制颜色,色彩最终呈现一种淡雅、抑制和模糊的感觉,给人以典雅、静穆的印象。

与此不同的是,西洋画注重运用颜料自身的颜色和明暗对比,追求鲜艳、浓烈、强烈的色彩效果,常以一种强烈的独特气息带来震撼力和直接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方面,东方注重渲染意境和内涵,表现沉静与淡雅氛围是其主要风格,而西方则非常注重形式与技法方面的运用,带有时尚和现代人的浓郁风格。

这对于欣赏者而言,也需要在阅读中感受体悟。

二、色彩意蕴中国画中常用的色彩有丹、黑、黄、紫、绿、白等,这些颜色自古就被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欢乐、爱情,黑色代表沉郁、悲伤、神秘,黄色代表高雅、庄重、敬畏等等。

而西方画的色彩运用则缘于色彩本身的独特性,追求红、黄、蓝三原色的组合,运用光线角度的变化来表达画面的艺术效果。

虽然受到文化的不同影响,但无论是中西方,对于色彩意蕴的表达都是追求艺术的本质价值,寄托对世界和人们的感悟,抒发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因此,无论是中式画还是西洋画,它们都在艺术的高度范畴内,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意蕴的表达作出自己独特贡献。

三、文化背景在中西方绘画的背景文化方面,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转变,中西方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画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统,始终注重以和谐、善良、中庸为美德,并追求深刻内涵和细腻的笔墨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风格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而西方画则更加讲究个性表达和创新性,也在发展和变革不断挑战自己,获得了广泛的跨时代影响力。

特别是近代的现代美术,更是表现出了对于世界各个方面的多元文化、现代性和技术要素的强烈追求,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的重要源头和文化符号。

东西方绘画比较

东西方绘画比较

【维特鲁威人 】
《维特鲁威人》是一 幅达· 芬奇依照维特鲁 威人定律所作的钢笔 画素描,画在一张 13.5×9.5英寸的纸上, 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 美术馆。这幅素描中 所画的男子形象被世 界公认为是最完美的 人体黄金比例。
人类绘画在盛行墙壁作画之后,才开始有了绘画画 种的明显分野。
东 方: 墙 壁—— 帛 绢— 纸 — 西 方: 墙壁——木板——布(亚麻布)
[以灰、胶作底具有硬性的材料 ]
2、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艺术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内涵:儒家、道家、佛教。
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讲究“阴阳平衡”。
中国艺术就有了“形神兼备”的追求和“气韵 生动”的讲究。 造型重“神韵”,构图讲“意 境”,运笔铺色讲“虚化”、“留白”技巧的运用, 画面效果注意“笔不到意到”的营造。
【 最后的晚餐 】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 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 芬奇为米 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画《最后的晚餐》之前, 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 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 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 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 芬奇对人的形象 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 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 表现出来。
【安吉里之战 】 1504年达· 芬奇开始了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在佛罗伦萨
维吉奥宫市政会议大厅的墙壁上描绘《安吉里之战》,表 现的是战马和士兵在战斗中的情景,这是为了纪念1440年 米兰军队的“佛罗伦萨之败”。达· 芬奇创作的这幅画在 当时被认为是代表达· 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可是接 下来发生的事就不是很清楚了。这幅画是已经完成,还是 后来被完全毁掉,成了永久的谜团。这幅画就这样成了世 界艺术史上十大悬案之一,其蹊跷程度丝毫不亚于丹· 布 朗创作的悬疑小说《达· 芬奇密码》。现在,由英国基金 会支持的一些艺术家声称,他们相信这幅杰作就藏在瓦萨 里稍晚奉美的其家族之命创作的一系列壁画的墙后面的夹 层中,它是被瓦萨里保护性地藏起来了。意大利著名艺术 科学家莫里兹奥· 塞拉西尼的专长是调查艺术品的下落。 塞拉西尼表示他将通过扫描和安装探测器等方法来寻找蛛 丝马迹,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如何在不损害外面壁画的情况 下,用新的仪器发现达· 芬奇画的颜料,从而使达· 芬奇这 幅《安吉里之战》重见天日。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一、表现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表现方式的不同。

西方绘画追求真实的描绘,注重细节的表达,追求事物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常见的线性透视法,通过线条的透视关系使画面具有深度,并且着重描绘细微的细节。

相反,中方绘画则注重意境的表达,更加关注对象的气韵和精神。

中式绘画经常采用写意的形式,强调形神兼备,以少而不精,留白为美。

通过用笔的轻重和用色的运用,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墨韵的和谐美。

二、意境与主题的差异
三、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更加强调人文和个人的尊严,追求个体的充分发展和自由。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个人主义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相对而言,中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中方绘画更加注重社会的稳定和个体对社会的奉献。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美和统一的审美标准。

总结起来,中西绘画美学在表现方式、意境与主题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物象的真实描绘和个体情感的表达,而中方绘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社会整体的和谐。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历史和价值观念,并且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表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中西美术比较

人文主义视角下中西美术比较

人文主义视角下中西美术比较中西美术的比较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而人文主义从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出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体性。

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对比中西美术,不仅可以理解两者间的异同,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西美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美术强调透视法、光影、色彩的运用,追求写实和细致的艺术表现;而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笔墨的韵味、韵律与意蕴,多以写意的方式表现出宇宙山水、花鸟虫鱼的自然之美。

其次,中西美术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也有不同。

西方美术普遍关注人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追求对人物心理的描摹和深刻表现;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表现整个自然环境,强调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念,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中西美术的审美价值观也呈现出差异。

西方美术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创作的自由性,追求艺术家个体的独创性与想象力;中华传统美术则更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和秩序感,强调传统的规范和文化的延续。

然而,中西美术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也存在共通之处。

无论是西方美术还是中华传统美术,都关注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发展。

西方美术中的人物画和肖像,以及中华传统美术中的人物仕女画和山水画,都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同时,中西美术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和创作活动所展示的都是艺术家对人类理想的追求。

总之,中西美术在表现形式、题材和审美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美术都关注和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主体性。

通过对比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即在创作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情感,追求协调与和谐,传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文主义在艺术中的价值转化和生命的升华。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艺画术美错误!术错误!111029003611级软件工程项梦霞一、中西绘画审美得观念及表现形式得差异就“观念”来说,中国人向来感性,向来善于寄托情怀,中国画就是按照中国人特有得表现形态发展而来得。

中国古人写诗大都抒发感受情趣,文化系统也离不开情感,很少有物创作尤为重要,表现方法主要依线条为主,一条线包含了结构造型囊括了所有情感。

而一幅好得西画首先具备得就是“真理”,更偏重于对内在结构得描绘强调客观现象.她们瞧重素描关系,立体效果,明暗调子,注重用点,线,面相结合得原理来描述对象与营造气氛,一幅好得素描里必然出现鲜明得调子充足得结构关系。

从古典画派得经典之一安格尔得绘画中就能瞧出着一点,她得油画把素描关系放在第一,充分得利用点线面得相互结合来塑造画面来驾驭色彩。

还有德国画家德加得素描,瞧过荷尔拜因得素描得人无一不为她对人得造型精准而折服,但瞧德家得素描却常常被她用明暗用明确简单得素描关系所营造得气氛所感染,我们会不经意得感受到画面得真挚与诚恳。

二、中西绘画审美在空间表现上得差异在空间得表现上,中西两方也存在着分歧.我们在前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得说国画注重意境,其实国画之所以给人强烈得意境效果还有个空间分布上得原因,国画上得树就是成片得,山就是成群得,主要用分散得视点来塑造画面空间。

这样得分散能形成一种气氛,放眼瞧去就就是一片气息,没有过分强调某个个体,而就是着重去强调群体带来得视觉效果。

让人感觉到树不仅仅只就是树而就是处在被树环绕得一息境界之中,着重境界中有大气,有飞禽走兽,有大地万物,有无声无息正在繁衍着得生命.国画用分散得眼光瞧世界,瞧到得不就是一花一木得繁荣而就是一种生态一种世故人情得风情万种。

而西方绘画拿集中得眼光瞧事物,她们有她们准确得焦点,有明确得定点,她们会合理得安排光线来自何方,与国画恰恰相反她们尊崇自然,画面事物有主次之分,相对国画而言更为直接与理智,西画研究焦点有让事物更为清晰更为真实可信得目得,她们会为一个局部费上很大一趁功夫,会把一个事物完整得描述出来,服从来源于大自然得一切实物。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美术在古代历史上都有着丰富的题材,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宗教、历史、神话、人物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美术的题材。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美术的宗教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佛教题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教艺术以造像为主,主要表现佛陀及其弟子的形象,以及佛法的故事和佛教的信仰。

佛教造像形态虽是千姿百态,但主要以菩萨、观音、罗汉等形象为主,以及四天王、持世仙人、魔王等形象。

佛教绘画则主要以宗教故事和经典为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唯美和超凡的精神境界。

而在西方美术中,基督教题材占据了主导地位。

西方基督教艺术的核心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和信仰。

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稣基督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关于他的受难和复活的主题,如《最后的晚餐》、《圣母子》等。

基督教绘画还呈现了一系列圣徒的形象,如圣彼得、圣保罗等,以及一些基督教的象征和场景,如十字架等。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共同的题材之一,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壁画、绘画和装饰品等。

历史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九韶图》、《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使人感受到古代风俗和社会风貌。

三、神话题材神话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的重要题材,在古代美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神话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绘画和雕塑,以及丝绸、玉器等艺术品。

中国神话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神仙的形象,如《女娲补天》、《白蛇传》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感,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神秘。

而西方人物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绘画、雕塑和摄影等。

人物题材主要表现了西方社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如贵族、平民、农民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西方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代中西方美术的题材比较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中外工艺美术个人总结范文

中外工艺美术个人总结范文

中外工艺美术个人总结范文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技艺。

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里,我将对这段学习经历进行个人总结。

首先,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外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技艺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中外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如中国画、陶瓷、刺绣等,以及西方工艺美术的独特之处,如玻璃艺术、珠宝设计等。

通过对比和研究,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还体验到了不同文化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其次,学习中外工艺美术培养了我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类型的工艺作品,我学会了辨别艺术品的质量和价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通过研究和模仿传统工艺技艺,我慢慢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奥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艺术作品,还提升了我的艺术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工艺美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实用性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

在学习中外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历程,还深入思考了工艺美术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通过艺术创作传递了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是一段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学习中外工艺美术,我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认识到了工艺美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段学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创作,为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西绘画区别

中西绘画区别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 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 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 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 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 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在中西绘画的关系上,潘天寿先生曾有过一段精 辟的论述:“东西两大绘画体系,各有自己的最高 成就。扰如两座高峰,对峙于亚欧两大陆之间, 使全世界仰之弥高.这二者之间,尽可互取所长, 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是十分必要的。然 而决不能随随便便的吸取,不问所吸取的成分, 是否适合彼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 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在吸收之时,必须加以 研究和实验,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和 阔度,反而会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 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样的吸收,自然应该予 以拒绝。”
五代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地描绘了政治上不得志 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此图在用笔赋色方面用笔柔劲 ,设色绚丽而清雅,鲜丽的淡色与浓重的黑、白、红相比衬 穿插。
5
情景相生 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 富的景象。画家凭借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 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 ,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 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 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 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 ,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 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波提切利的蛋彩画《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
代表作。它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 典雅。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是这一作品的主题。它是一首 讴歌维纳斯爱的胜利的赞歌,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肯定和赞美。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审美观念。

虽然它们都是表达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各不相同,这导致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一、构图、比例和透视
在构图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绘画普遍采用透视法,并且注重画面的空间感。

与此相对,中式绘画主要关注于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意境的表达,重视画面的韵律和平衡度。

中央对称的布局在中式绘画的表达中也更为常见。

二、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中式绘画追求的是静态色彩,强调色彩的协调与和谐,尤其注重色调的浓淡和渐进。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变化和变幻,追求画面的动感和情感表达,比如在画草地和天空时会使用丰富的颜色。

三、表现手法
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更加自由,表达更为入微,注重绘画的实际效果。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传递出不同的意境。

而中式绘画则通常采用单纯的线描和水彩等材料,强调的是对意境的表达,画面中的形象通常是比较简洁和抽象的。

此外,中式绘画也更注重于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体现了较强的山水情怀和生命境界。

四、审美标准
中西方美术观念的源头和根基不同,中式绘画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追求的是内在的美感和精神的提升,而西方画家则注重的是自我表达,对于现实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因此,两者之间的审美标准差别也很大。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美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精髓和审美意识。

只有通过深度学习和研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它们的内涵和魅力。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1、绘画侧重点不同。

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

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著,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

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5。

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

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

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

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外美术史林木小结

中外美术史林木小结

中外美术史林木小结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历程、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的学科,而中外美术史则是对中西方美术发展历史的比较和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中外美术史进行小结,探讨两者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中外美术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中国的古代艺术以绘画、雕塑和陶瓷为主要表现形式,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

而中国古代雕塑则以佛教造像为主要形式,追求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陶瓷艺术在古代中国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广受世界赞誉。

与中国古代艺术不同,西方古代艺术更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和故事情节的叙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作品以神话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追求人体比例和动态的表现,展现了人类的力量和美丽。

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作品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保存在陶器和壁画中。

中外美术史在中世纪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宋代绘画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画派,如李唐之派、南宋四家等。

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达,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

而西方的中世纪艺术则主要体现在教堂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窗上,以宗教题材为主,强调对神圣的敬畏和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是中外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中国,明代艺术追求写实主义,强调形象的真实和色彩的鲜艳。

明代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物的神态。

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为代表,追求人体的完美和透视的准确,注重光影和细节的表现。

这一时期的西方绘画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先河,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以后,中西方美术史逐渐交流互鉴。

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在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呈现出新的面貌。

中国的艺术家开始尝试西方的绘画技法和题材,形成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新潮流。

而西方的现代艺术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启发,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

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

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
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西方美术中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

),(他们提倡注重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注合影)
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的“”。

这也是与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的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

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

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绘画的重要标志。

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和描述性等方面。

杨?凡?爱克的《》,在上堪称卓越超凡。

不过,这样一件名作原本并不象我们许多人在试图给它时认为的那样,是一幅,或者是一件之类的作品。

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

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

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西方传统画与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

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

虽然相对于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个人的风格特色。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的两大主流。

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那样追求庄严、、单
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