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高考必备

合集下载

从黄帝内经说古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从黄帝内经说古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从黄帝内经说古天文历法基础知识一、古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在古代,人们对天文学和历法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典籍,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古天文历法的基础知识。

1.1 天体的分类在古代,人们将天空中的物体分为三类:星、辰、宿。

星是指自然界中的恒星,如太阳、月亮等;辰是指二十八宿,即东方七宿、南方七宿、西方七宿、北方七宿;宿是指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地支所对应的星群,如子鼠、丑牛等。

这些天体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历法的基本概念历法是指用来计算时间的一种方法。

在古代,人们根据天体的运动规律制定了许多不同的历法。

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初历、大明历、黄历等。

这些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天文观测与预测2.1 天文观测的方法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天体的位置、运动轨迹等来了解天文现象。

主要的观测方法有:日晷、浑仪、水运仪等。

这些观测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测量时间和空间。

2.2 天文现象的预测古代人们通过对天文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预测方法。

例如,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来预测月相;通过观察五星的运动来预测吉凶祸福等。

这些预测方法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历法与农时3.1 农时的划分古代农业社会非常重视农时,因为农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人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对应着不同的农事活动。

例如,春分时节是播种的好时机,而冬至则是收获的大好时光。

3.2 历法与农事活动的结合古代人们根据天文历法的知识,制定了一系列与农事活动相结合的时间表。

这些时间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都是与农时密切相关的重要活动。

四、结语《黄帝内经》中关于古天文历法的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天文学和历法学的认识,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在古代,天文历法是人们观测和记录天体运行情况的重要工具,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天文历法的发展与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古代天文历法主要包括天文观测、历法编制和天象预测三个方面。

天文观测是通过观测天体运行轨迹、日食月食等现象来推测天体运行规律。

历法编制是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推算,制定出一套精确的日期和时间体系。

而天象预测则是根据历法和观测数据,对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进行预测。

古代天文观测主要依靠人眼直接观测,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的位置和行进速度来推算时间和季节。

其中,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以观测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为主,通过观测它们的位置和亮度变化,确定一年的季节和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

历法编制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历法体系。

例如,古埃及人采用的是太阳历,根据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再加上5或6天的“无年之日”。

而古希腊人则采用了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由一个满月和一个新月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

古代中国的历法则采用了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农历为主。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以朔日(新月)为起点,满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

农历的优点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便于农民安排农事活动,如种植、收割等。

天象预测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观测历史数据和编制的历法,来预测未来的天体运行和天象变化。

古代中国的天象预测主要包括日食、月食和彗星等现象的预测。

例如,在中国古代,日食被认为是天神的警示,有时与君王的去世或国家的灾难联系在一起。

因此,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对日食进行了详细观测和预测,以提前预警。

古代的天文历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古代社会提供了时间和季节的准确度量,也为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和宇宙奥秘的探索提供了基础。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2019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是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 分的星区。分别为: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 dī ]、房、 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 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 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 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 白色亮带,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 迢迢暗度。”
【初七】旧俗在农历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前冠以“初”字,表 示是这个月的第一个一、二……十日。“初七”,即农历每 月七日。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rén]、癸[guǐ]。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 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 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如《促 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 经出来了。
【天狼】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天狼即天狼星。
【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较亮的星,古人称作“南极老人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如杜甫有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 星。”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1、飞廉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总的主宰的同时,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主持者,而且把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

飞廉即“风伯”,是古代传说中主风之神,如《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2、荓翳古代传说中的云雨雷电之神,因云雨雷电有时同时,有时交错,有时先后发生,统称荓翳,亦作蓱、蓱翳、屏翳。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上说:“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其实,古人也以荓翳兼指云雨雷电的主宰者。

3、丰隆古代传说中的云师,亦称云中君、云神。

《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王逸注:“丰隆,云师。

”丰隆,一说指雷神,俗称雷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

’丰隆,雷公也。

”4、羲和古代传说中和太阳有关的神,见“荓翳”条。

一说“羲和”为驾日车的神,传说太阳每天要乘六龙驾的车从东方而来,《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意思是说我要命令羲和不要急于驾日车向西山。

一说“羲和”为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羲和者,帝俊之妻(帝俊,中国古代东方部族所传之帝),生十日。

”一说“羲和”为掌天文历法的官吏,《史记·历书》“索隐”引《系本》:“黄帝命羲和占日。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敬授人时。

”也有说“羲和”为主日月之神。

5、二十八宿也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往往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作为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古代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清单一、天文历法1、天文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中“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

曹操《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在古代,人们常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方向和季节。

天狼:星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侵扰北宋边境的西夏。

2、历法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王公年次纪年法: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中“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中“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指农历十一月。

纪日法序数纪日法:如《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

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中“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辛巳”指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解析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解析

高中语文常见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解析1.【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2.【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3.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4.②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5.③干支纪年法。

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1911年。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6.④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中,“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7.【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8.①序数纪月法。

如《<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9.②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庾信《<哀江南赋>序》:“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建亥”即农历十月。

10.③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代农历十月。

11.【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2.①序数纪日法。

如《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13.②干支纪日法。

如《崤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14.③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ě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常识第一部分天文知识一、天文简史天文学以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早的一门科学。

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天文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太阳升落、月亮圆缺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的概念。

从考古发掘看,半坡氏族的房屋都向南开门,一些氏族的墓穴也都向着同一个方向。

人们还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纹样。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

相传在夏朝已有历法,所以,今天还把农历称为“夏历”。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商代甲骨文中还有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

西周已设专门人员管理计时仪器和进行天象观测。

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

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天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人们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使天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秦汉时期,天文学有了长足进展。

全国制定统一的历法。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参与改定的《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等内容,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重要的观测仪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特别是两汉时期,在天文学理论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化。

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

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而是无边无涯。

这实际上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山河地理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 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外】黄河以西以南的地区,今陕西、河南一带。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同“河内”。
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
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
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 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 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
三、科举制度
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 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 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 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 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 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 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 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高考寒假文化常识《古代天文》

高考寒假文化常识《古代天文》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盖天说当然是不正 确的。但是由于天地形态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往往就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所以当时信 奉这一说法的人很多,而且长期处于主导地 位,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巨。
2、浑天说 这一学说在古代天文学流派中算是比较 理性的一支。可惜,其从理论到实践,都不 是一般老百姓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所以相对 于“盖天说”,“浑天说”的群众基础不是很好, 但却在历史上尤为重要。 “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 浑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子中黄,孤居 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 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如图:
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
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
周边有八根柱子(八极)支撑着,天和地的
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 (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
话正是以持这种见解的盖天说为依据的。)
(3)“球穹状 ”说。据《晋书·天文志》记 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 外下(低)。”“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 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
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
英仙、鹿豹等星座。
(2)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 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 范围,以五帝座(中央黄帝,东方苍帝,西方
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为中枢,共含20 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 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
如图,盖天说基本模型
“盖天说”的三种形态 (1)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圆形的大伞覆 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 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 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2)“八极撑天(伞)”说。“天圆地方” 说被人怀疑大地边缘无法吻合。孔子的弟子 曾子对于大地的正方形状也有过困惑,当单居 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 曾子曰: 天圆而地方,则四角之不揜也(《大戴礼.曾子天 圆》)

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高考必备

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高考必备

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

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

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参见“二十八宿”条。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

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

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

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

考公考编知识——古代天文历法

考公考编知识——古代天文历法
2.历法成就:(1)《太初历》—西汉—汉武帝改历,多人制定: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2)《大衍历》—唐代—僧一行:测量了地球子午线(即经线)第一人
(3)《授时历》—元代—郭守敬: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回归年长度和现在的测量几乎一样的,差26秒,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速记:春秋最早记哈雷,墨经则把光学推。甘石星经天文著,太阳黑子汉书寻。张衡样样都优秀,地动浑天仪器牛。
如:2022年:尾数为2,对应的天干为壬,以年除以12,余数对应地支。2022÷12=168(余6),对应地支为寅。因此,2022年为壬寅年。
十二时辰
一昼时辰对应2个小时,以此类推
(4)“满芒”:小满在公历的5月20-22日,籽粒开始饱满,未成熟状态。芒种在公历6月初,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5)处暑:8月的中下旬,天开始变凉。属于秋天的节气。/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大暑,在公历7月的中下旬,时有大雷雨,暑热减弱,向立秋过渡。
天干地支
1.始自黄帝时期,萌芽于西汉,东汉的汉章帝在全国推广
古代
历法成就
1.基本概念:阳历、阴历、阴阳历(需要重点掌握):
(1)阳历:又称为太阳历,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主,让一年的天数约等于回归年,月的天数人为规定。
(2)阴历:以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主,平均约等于朔望月,每年的月数进行规定。现在基本不适用
(3)阴阳历:年的天数约等于回归年,月的天数约等于朔望月,最典型的阴阳历是我国的农历。
中国农历依阴阳,西汉太初地位强。唐代一行实在忙,大衍子午都在行。元代守敬授时历,精度甚高美名扬。
二十四
节气
1.概念:属于我国古代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属于阳历系统。是将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从而产生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

高考古文化常识汇编

高考古文化常识汇编

高考古文化常识汇编古文化常识集锦第一章天文1、五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2、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将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雨师屏翳、云师丰隆、日御羲和、月御望舒4、五纬:金、木、水、火、土①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其光色银白。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②木星:古曰岁星,迳称为岁。

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③水星:又名辰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火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大火(心宿)⑤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填,通“镇”。

我国古代认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岁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

二十八星宿: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为参辰或参商。

又因参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比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斗身,古曰魁;后三组成斗柄,古曰杓。

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北斗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第二章历法1、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3、我国古代历法: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30天,六个小月各29天,每三年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相配5、月份: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后来又按照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除了日月季年意外,还有更大的时间单位: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76年),二十蔀为一纪(1520年),三纪为一元(4560年)6、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9、每个月有特定名称的日子:第一天:朔最后一天: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望近在望后:既望10、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日入之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继的两个时段。

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
个皇帝不一定只有一个年号。

3.干支纪年法。

如辛亥、丁卯、庚子等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
1.数序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成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特定的建字。

如建子月,
指农历十二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孟冬代农历十月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2.干支纪日法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腓(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
天叫朔,每月初三叫腓,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
一天叫晦。

4.干支月相皆用法
计时法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有孟、仲、季之分
干支: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己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丑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高中语文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雀七宿(井、鬼、柳、星、、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勃《滕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每一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勃《滕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

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一、简介天文历法是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进行观测、计算和记录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包括了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知、历法的起源、发展、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天体运动的认知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知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太阳的位置和运动,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落下和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人们发现了一年四季的周期。

同时,人们还观测到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月亮的运动规律。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其他行星、恒星等天体的运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历法的起源与发展历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观测和计算。

最早的历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中国的农历和夏历、埃及的太阳历等。

这些历法主要以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为基准,通过观测和计算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历法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历法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例如,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制定的历法,它通过引入闰年的概念解决了农历中的闰月问题。

四、历法的使用历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使用历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时间和日期,规划农田的耕作、商业活动的安排、节假日的制定等。

历法也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参考,如科学研究、天文观测、航海导航等。

同时,历法也承载了人类文化和宗教的传统,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基于农历制定的。

五、历法中的差异不同文化和国家在历法的制定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中国传统历法主要基于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而西方的公历则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为基准。

由于天体运动的复杂性和观测技术的限制,不同历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制定了国际标准天文学和历法,以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

六、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知也不断深入。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文言文
——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知识 讲解
天文历法
(1)太阳、月亮、银河、星宿 (2)二十四节气、节日习俗 (3)天干地支 (4)纪年月日时
知识 讲解
【太阳的别称】东曦、朱曦、曦和、白驹、金虎、赤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 、奔晷、 阳景、大明…… 蒲松龄《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知识 讲解
【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亦形容世路艰难。李 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南箕北斗】箕、斗,星宿名。箕,形状象簸箕;斗,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步斗踏罡】斗,北斗星;罡,北斗七星之柄。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 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 【斗转参横】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曹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月亮的别称】银钩、玉钩、玉弓、弓月、冰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 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阴精、广寒、大明、清虚、望舒、嫦娥、婵娟…… 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李白《古朗月行》:“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下行;火,指大火星,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 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是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古人把 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 日。” 【兄弟参商】参、商,星宿名,二星此出则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兄弟之间不和睦,后喻亲友分隔 两地不得相见及人与人感情不和睦。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 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 • 西陆蝉声唱 •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 西北望,射天狼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南斗 (斗宿)
射手座
牛郎:河鼓二,位于银河东 织女:天帝之孙,位于银河西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27
古代「荧惑守心」为大凶之象,表示皇帝有凶兆
• 古人常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和航海的远近。
北斗七星
• 《晋书·天文志》谓北斗是"七政之枢机,阴阳的元本,所以 运于天中,控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
• 《史记·天官书》谓北斗是"帝车之象"。
中宵横北斗,夏木隐 栖禽。——唐·刘得 仁《夏日即事》
三星差池光照灼,北 斗西指秋云薄。—— 唐·乔知之《和李侍郎 古意》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语文高考备用天文知识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柚子老师

• 对天的信仰:上天、天理、天道、天命、太一、天帝 • 天人相应 • 盖天说、浑天说
日月星辰
• 三光:日月星 • 五纬、五星:水、金、火、木、土 • 七曜、七政:日、月、水、金、火、木、土
太阳
• 金乌、赤乌、金轮、火轮、六龙、羲和、东君、阳精、朱明
• 魏曹植《赠王粲》: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 元许谦《春城晚步》:红楼鼓歇乌轮坠,浅水摇舟弄渔火。 • 唐诗《踪迹》:东乌西兔似车轮,劫火桑田不复论。 • 唐白居易《劝酒》: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趋走。 • 宋苏轼《韩太祝送游太山》:恨君不上东峰岭,夜看金轮出九幽。
太阴
• 望舒、广寒、清虚、婵娟、嫦娥、素娥、夜光、碧华、玉兔、 银兔、蟾蜍、玉蟾、蟾宫、桂宫、桂魄、冰轮、银轮、玉轮、 玉镜、冰镜、宝镜、银盘、玉盘、银钩、玉钩、玉弓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地理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地理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天文地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五天文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历法【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

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

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参见“二十八宿”条。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

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

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

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

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

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

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是说农历七月时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如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亮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的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人们把它看作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北极星目前是小熊座α星,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心。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宫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宫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宫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如《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古以为主侵略。

如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颗较亮的二等星,古人称作“南极老人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如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如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即文时星,简称文星。

古人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部四星。

而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小说《水浒》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的降生。

【云气】云雾、雾气。

古代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方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用这种历法安排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与辛亥革命后采用世界通行的公历相对而并行。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就是指农历的六月,七月。

【二十四节气】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总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的至日是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如《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如《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旧俗在农历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前冠以“初”字,表示是这个月的第一个一、二、……十日。

“初七”,即农历每月七日。

如《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

“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

”“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

”“是年夏五。

”“五”就是五月。

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