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和近临界条件下FischerTropsch合成研究:溶剂的影响

合集下载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及其应用任保增 1 , 王培丽 2 , 李晨 1 , 雒廷亮 1 , 袁晓亮1摘要: 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方便地实现反应分离过程的一体化。

笔者就其在聚合反应、羰基化反应、长链烷烃脱氢、废水处理、聚合物解聚、酶催化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的阐述。

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s , SCF)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相对密度和溶剂能力接近于液体, 粘度和扩散系数等却接近气体。

它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较小变化可引起流体的密度、介电常数、极化率和分子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 另外少量的共溶剂(或夹带剂) 也可大幅度改变流体的性质。

它能与许多反应物高度混溶,溶质能快速扩散、溶剂效应弱;可降低反应温度,减少结焦,便于产物分离;改变化学平衡,提高产率和选择性;清洗催化剂表面,除去毒物, 延长催化剂的寿命等[1 ,2 ] 。

超临界反应技术采用无毒无害溶剂, 不会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 可实现原子经济反应和高选择性反应。

笔者针对超临界反应技术的应用作以简要阐述。

1 超临界化学反应[ 3 ] 根据超临界流体是否参与反应, 可将超临界化学反应分为反应介质处于超临界状态和反应物处于超临界状态两大类。

对超临界反应的介质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人们最感兴趣和研究最多的是二氧化碳和水, 因为它们都是环境友好的物质,水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又廉价的资源, 二氧化碳作为反应介质(溶剂) 并循环使用可减少其作为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超临界状态下的化学反应过程不同于液相和气相体系。

压力对SCF 性质的可调性很大, 传统的动力学方程难以描述超临界状态下的化学反应。

Eckert 的过渡状态理论认为, 当两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物分子接近时, 分子的价键要经过重排,能量重新分配, 经过一个过渡态M 方可生成产物分子。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一、引言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具有密度低、粘度小、扩散性能好等特点。

近年来,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出发,系统地探讨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及其机制。

二、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气态物质压缩至液相的状态,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独特性质。

其主要特点包括密度低、粘度小、扩散性能好、易与溶质反应等。

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超临界流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溶剂,可用于有机物的萃取。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萃取效率,还可以减少溶剂的使用量,具有环保和经济的优势。

2. 超临界反应技术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超临界反应技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是一种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

3. 超临界萃取和反应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既可以用作溶剂进行有机物的萃取,也可以用作反应介质进行化学合成。

将超临界萃取和反应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溶剂的循环利用,提高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

四、超临界流体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1. 超临界水的应用超临界水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水,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水的溶解能力和化学活性会显著增强。

超临界水可以促进无机物的溶解和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超临界气体的应用超临界气体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氮气等,在无机合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临界气体不仅可以提供反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还可以作为溶剂用于催化反应等。

五、超临界流体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与催化剂的结合可以形成一种高效的催化体系,适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

超临界流体中的催化反应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提高产率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六、结论与展望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各种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溶剂替代技术,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合成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利用高压和高温下的超临界流体条件,使有机物在其中呈现出类似气体和液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既具有溶解性又具有反应性,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催化合成中的应用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可以使得很多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不需要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有效减少了催化剂消耗量,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合成的效率和经济性。

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反应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可以获得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有机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多种催化合成反应、例如催化加氢、氧化、羰基化、脱羧化、脱水等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分离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溶剂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连续性,同时也可以改善萃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环保性更好的分离技术。

通常,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可以控制溶解度,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高效萃取。

同时,超临界流体技术还可以结合超临界萃取-超临界分离的方法处理繁杂的溶液体系,提高分离效率。

三、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利用超临界流体反应介质可以实现一定的加工精度和控制粒径的效果,如反应液相对固体热传导系数大,利于传递反应热,故在纳米粒子控制制备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中,超临界流体技术为控制粒径、粒子形貌和制备纯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可通过超临界沉淀法制备高度分散的纳米粉末,而超临界甲醇可能用于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

四、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趋势虽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分离和制备领域中表现良好,但它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提高反应压力或温度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反应性对反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临界流体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化

超临界流体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化

超临界流体在绿色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化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是在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存在的物质状态,具有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特性。

超临界流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绿色化学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优化。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溶剂,可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实现绿色化学合成。

首先,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扩散性和低的粘度,这使得它可以深入固体细孔或微孔中,提高固体与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其次,超临界流体的相对介电常数较低,对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从而能够溶解更多种类的物质,为化学合成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具有可调节密度、温度和压力的优点,可以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反应速率等。

超临界流体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超临界流体可用于催化剂的合成。

传统的催化剂合成方法往往需要有机溶剂,并伴有高温高压的工艺条件。

而在超临界流体中,催化剂的合成过程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可以提供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其次,超临界流体还可用于萃取过程。

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溶剂回收困难的问题。

而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过程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其低表面张力和高扩散性使得超临界流体能够以较高的速率从溶液中萃取目标物质。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可以与反应物和产物混溶,实现催化转化、回收利用等绿色化合工艺。

除了上述应用之外,超临界流体还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但传统的合成方法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长时间反应和各种副反应的处理,导致产率低且环境污染。

而超临界流体合成方法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高产率制备,有效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并且对产物的粒径和形貌具有较好的控制性。

优化超临界流体的合成过程也是绿色化学合成中的重要问题。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状态,具有很高的渗透性、低表面张力和高扩散速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物质。

在材料合成领域,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着重探讨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超临界流体可以用作溶剂,在很多合成过程中起到溶解和分散材料的作用。

由于其高渗透性和扩散速度,超临界流体可以迅速将溶质分子渗透到材料中,从而实现材料的合成。

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溶剂,用于合成纳米材料、聚合物和生物材料等。

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温度和成分,可以精确控制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实现定制化生产。

其次,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作反应介质,在合成过程中扮演催化剂或者中间体的角色。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超临界流体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

有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常规溶剂中很难进行,而在超临界流体中却能够顺利进行。

例如,超临界水在水热合成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产率。

这种独特的反应性质使得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纯化和分离材料。

由于其高扩散速度和分离性能,超临界流体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材料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分离,提高材料的纯度和品质。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处理,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提取、天然产物纯化和液体废物处理等领域。

总的来说,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性质和优势,可以实现材料的高效、绿色合成,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随着超临界流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溶剂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

溶剂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

溶剂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技术。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萃取目标物质,同时溶剂可以被完全回收再利用,不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溶剂的选择对萃取效果和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以超临界萃取中常用的溶剂之一-二氧化碳为例,介绍其在纯化分离、食品、药物、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一、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萃取溶剂超临界萃取需要使用温度和压力高于临界点的溶剂,使溶剂处于超临界状态,同时具有气态和液态的特性。

其中,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安全、无毒、易于处理的溶剂,在超临界萃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CO2的临界点是31.1℃和7.38 MPa,温度和压力可以通过改变加热和压缩冷却条件来控制。

在超临界状态下,CO2具有低介电常数、低粘度、低表面张力和低分子量等的优点,可有效降低样品中的表面张力,促进溶质的溶解。

另外,CO2在常温下可以快速释放压力,易于回收和再利用,这使得超临界萃取成为一种可靠的环保技术。

二、应用领域及案例1. 纯化分离领域超临界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萃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天然产物,如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等。

以萜类化合物萃取为例,常用的样品包括岩石油气、植物和昆虫的分泌物等。

超临界萃取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目标物质,同时保留其天然的化学组成和活性成分,可用于制备药物、香料和化妆品等。

2. 食品领域超临界萃取技术可以用于提取、分离和浓缩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如咖啡因、黄酮类、色素和抗氧化剂等。

以咖啡因萃取为例,超临界萃取比传统加热水萃取速度更快,萃取效率更高,且不会破坏咖啡因的化学结构,有利于制备高品质的咖啡粉。

另外,超临界萃取还可以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残留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和农药等。

3. 医药领域超临界萃取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和纯化目标化合物,如药物、天然产物和生物大分子等。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独特的物质处理方法,通过将流体调至临界点以上的高温高压状态,改变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一技术在化学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实现高效、环保、可控的化学反应,对于现代化学合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在临界点以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高溶解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力较大,常用于提取或处理高沸点、难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物质。

2. 可控性好: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进行控制,实现对反应的精确操控。

3. 可形成泡沫:超临界流体在充气的条件下,具有形成气泡和泡沫的特性,可以用于反应体系的混合和传质。

二、超临界流体在催化剂合成中的应用1. 催化剂的制备:超临界流体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和溶剂,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可以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分散度和活性,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选择性。

2. 催化反应:超临界流体中的催化反应具有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对催化剂的失活程度低等优点。

例如,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可以高效地将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达到环境友好的处理效果。

三、超临界流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超临界溶剂的选择:超临界流体可以作为一种绿色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节约原料成本和能源消耗。

例如,超临界CO2广泛用于提取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

2. 反应的加速与优化:超临界流体对于一些传统反应具有催化加速和反应条件优化的作用。

例如,超临界酒精可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高效的酯化合成。

四、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1. 纳米材料的制备:超临界流体可用作纳米材料的溶剂和反应介质,通过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热力学参数,可以制备出尺寸均匀、纯净度高的纳米材料。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它以超临界流体作为介质,在化学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比传统的溶剂介质,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低粘度、高扩散能力、易于回收、温和的反应条件等。

这些优点使得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是指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具有接近理想气体的低粘度和接近液体的高密度等特点。

利用超临界流体来进行化学合成,可以避免传统溶剂介质带来的许多缺点。

例如,传统有机溶剂多为挥发性较强的有机物,易于在环境中挥发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超临界流体由于具有低粘度、高扩散性和可调节的溶解度等优点,能够使得反应更为高效,同时也更为环保。

超临界流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中的催化反应、分离技术和制备功能性材料等方面。

其中,最为成功的应用是超临界CO2技术。

超临界CO2是一种常见的超临界流体,在低温高压下,可以有效地固定为介质的组分,实现催化反应和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介质来进行传统的催化反应,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反应性质来实现新的催化反应。

例如,在超临界CO2介质中,可以实现无机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另外,利用超临界流体反应性质的独特性质,还可以实现新型催化反应。

例如,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氢离子可以直接攻击分子中的C-H键进行加成反应,从而实现不同于传统的催化反应方式。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传统的溶剂分离技术常常需要大量的溶剂,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利用超临界流体来进行分离,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超临界流体作为介质,具有可控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等参数来调节物质在介质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分离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除此之外,超临界流体还可以用于制备功能性材料。

例如,采用超临界流体来制备纳米颗粒,可以实现颗粒的均一分散和纯净度的提高,以及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可控,从而拓展了材料制备的可能性。

水对钴基Fischer-Tropsch合成的影响

水对钴基Fischer-Tropsch合成的影响

水对钴基Fischer-Tropsch合成的影响作者:周玮, 房克功, 陈建刚, 孙予罕, Zhou Wei, Fang Kegong, Chen Jiangang, Sun Yuhan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刊名:化学进展英文刊名:PROGRESS IN CHEMISTRY年,卷(期):2006,18(1)被引用次数:2次1.银董红;李文怀;杨文书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1(02)2.陈建刚;相宏伟;李永旺费托法合成液体燃料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3(04)3.相宏伟;钟炳天然气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1999(04)4.Dry M E查看详情 1990(03)5.张碧江煤基合成液体燃料 19936.Zhang J L;Chen J G;Li Y W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Cobalt Catalyst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期刊论文]-J Natural Gas Chem 2002(3,4)7.Schulz H;Claeys M;Harms S查看详情 19978.Li J L;Jacobs G;Das T查看详情 20029.Li J L;Davis B H查看详情 200410.Krishnamoorthy S;Tu M;Ojeda M P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211.Bertole C J;Mims C A;Kiss G The Effect of Water on the Cobalt-Catalyzed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外文期刊] 2002(1)12.Kim J C查看详情 199313.Kim J C查看详情 199414.Iglesia E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15.Schulz H;van Steen E;Claeys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16.Schanke D;Hilmen A M;Bergene E STUDY OF PT-PROMOTED COBALT CO HYDROGENATION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5(1)17.Hilmen A M;Lindavag O A;Bergene E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118.Li J L;Zhan X D;Zhang Y Q查看详情 200219.Jacobs G;Patterson P M;Zhang Y Q查看详情 200220.Rothaemel M;Hanssen K F;Blekkan E A查看详情 199721.Hanssen K F;Blekkan E A;Schanke D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22.Li J L;Jacobs G;Das T查看详情 200223.Das T K;Conner W;Jacobs G查看详情 200424.Storsaeter S;Hilmen A M;Lindvag O A查看详情 2002(01)25.Storsaeter S;Borg O;Blekkan E A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526.Schulz H;Claeys M Reactions of #alpha#-olefins of different chain length added during Fischer-27.Novak S;Madon R J;Suhl H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2(01)28.Ekstrom A;Lapszewicz J查看详情 198429.Kim J C查看详情 198830.Kim J C查看详情 199031.Iglesia E;Reyes S C;Madon R J查看详情 199332.Hilmen A M;Schanke D;Hanssen K F查看详情 199933.Van Berge P J;Loosdrecht J;Barradas S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034.Espinoza R L;Steynberg A P;Jager B查看详情 199935.Jacobs G;Patterson P M;Das T K Water-gas shift:comparative screening of metal promoters formetal/ceria systems and role of the metal[外文期刊] 2004(2)36.Kiss G;Kliewer C E;Martin G J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337.Zhang Y L;Wei D G;Hammache S Effect of Water Vapor on the Reduction of Ru-Promoted Co/Al_2O_3[外文期刊] 1999(2)38.Kogelbauer A;Weber J C;Goodwin J G查看详情 199539.Ernst B;Libs S;Chaumette P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ischer-Tropsch active Co/SiO_2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9(1/2)40.Chen J G;Wang X Z;Xiang H W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141.Chen J G;Xiang H W;Gao H Y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1(01)42.周玮;陈建刚;孙予罕费托合成中Co/ZrO2/SiO2催化剂的失活行为[期刊论文]-催化学报 2004(06)43.Bartholomew C H查看详情 200144.Das T K;Jacobs G;Patterson P M Fischer -- Tropsch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rhenium promoted cobalt alumina catalysts[外文期刊] 2003(7)45.Jacobs G;Ghadiali F;Pisanu A查看详情 19991.银董红.李文怀.杨文书.钟炳.彭少逸.YIN Donghong.Li Wenhuai.YANG Wenshu.Zhong Bing.PENG Shaoyi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1,13(2)2.朱柘权.房克功.张俊岭.赵红霞.陈建刚.孙予罕.ZHU Tuo-quan.FANG Ke-gong.ZHANG Jun-ling.ZHAO Hong-xia. CHEN Jian-gang.SUN Yu-han费-托合成Co/ZrO2-Al2O3催化剂反应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燃料化学学报2005,33(3)3.倪合凯SBA-15分子筛负载的钴费-托合成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研究[学位论文]20064.李华兰中孔分子筛负载的钴催化剂在费-托合成中的应用及中孔分子筛MCM-48合成的研究[学位论文]20065.陈建刚.相宏伟.王秀芝.孙予罕.刘涛.胡天斗.谢亚宁.CHEN Jiangang.XIANG Hongwei.WANG Xiuzhi.SUN Yuhan. LIU Tao.HU Tiandou.XIE Yaning锆助剂含量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影响[期刊论文]-催化学报2000,21(4)6.熊海峰三氧化铝负载的钴费-托合成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研究[学位论文]20057.李晨.张海涛.应卫勇.房鼎业.LI Chen.ZHANG Hai-tao.YING Wei-yong.FANG Ding-ye钴基催化剂F-T合成的产物分布及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6)8.Enrico DRIOLI.Enrica FONTANANOVA.Marcella BONCHIO.Mauro CARRARO.Martino GARDAN.Gianfranco SCORRANO催化膜和催化膜反应器:整合的高效和环保催化过程[期刊论文]-催化学报2008,29(1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资源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加,超临界流体技术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绿色化学合成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越过临界点的流体状态,其具有低粘度、高扩散性、高溶解力等良好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化学合成领域。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环保超临界流体化学合成可以减少化学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负荷。

二、高效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扩散性和高溶解力,所以化学反应在其中进行,反应速度相对传统反应体系有很大提升,反应产率也会得到提高。

三、节能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的密度和扩散性都远高于常规液相,因此反应界面积大大增加,传热效率也大大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得到显著降低,大大节约了能源和时间。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合成方面的应用。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在分离、提纯有机物和天然药物的提取等方面。

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溶解力和低粘度,可以更好的从复杂样品中提取有用成分,在对人体无害的同时提高成分的提取率。

二、超临界流体催化反应超临界流体催化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因为超临界流体是一种理想的溶剂,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和传质性,可以有效的加速反应。

例如,超临界CO2气相催化可以在中间体和催化剂之间轻松地进行更快速的传递,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三、超临界流体中的金属有机化学超临界流体中的金属有机化学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超临界流体可以被用作介质来进行金属的溶解、传送和还原等反应。

这种反应条件下金属有机反应物的选择性和反应速度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避免了水和氧气等杂质对反应的影响。

四、超临界流体低温合成技术超临界流体低温合成技术一般是指通过超临界反应介质进行化学反应,以低温方式制备高性能材料。

利用超临界流体反应介质可以有效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并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产物。

五、超临界流体催化氧化还原合成超临界流体催化氧化还原合成在工业涂料、塑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活性分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分离与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分离与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分离与合成中的应用在现代化学工程和工业生产中,超临界流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处于特殊状态的物质,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分离和合成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超临界流体。

当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其临界值时,就会形成超临界流体。

此时,它既具有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和低粘度,又具有类似于液体的高密度和溶解能力。

常见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水等。

在分离过程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应用。

以二氧化碳为例,由于其临界温度相对较低(约 31℃),临界压力适中(约738MPa),且具有无毒、不易燃、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成为了广泛应用的超临界流体。

在食品工业中,它可以用于提取天然香料、色素和油脂等。

比如从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可能会残留有机溶剂,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能够得到纯度较高且无溶剂残留的咖啡因。

在制药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能够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也是分离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优点,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由于超临界流体的粘度低、扩散系数大,能够实现更快速的传质,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在合成方面,超临界流体为化学反应提供了独特的环境。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和废物。

在超临界水的条件下,有机物能够迅速被氧化分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超临界流体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也表现出色。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可以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例如,通过超临界流体沉淀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在聚合物合成中有所应用。

它可以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然而,超临界流体在分离与合成中的应用也并非毫无挑战。

超临界流体的操作条件较为苛刻,需要高压设备,这增加了设备成本和操作难度。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化学合成是现代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合成的条件愈加复杂,需要运用更高效的方法来完成。

此时,超临界流体化学技术的诞生为化学合成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表现出了不俗的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

当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密度和粘度会忽然发生改变,从而表现出气态和液态的双重性质。

这种特殊的物质状态被称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一种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的溶解能力强,透明度好,具有高扩散性、高催化效果等特点。

二、超临界流体的化学合成应用超临界流体化学技术可以应用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1、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在化学合成中,超临界流体可以作为反应介质,用于溶解反应物、离子和分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效率。

超临界流体中分子扩散速度均匀,反应物利用率较高。

同时,超临界流体对反应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不易产生分离物,可以降低产品纯度的损失和废水排放的量。

2、超临界流体作为催化剂超临界流体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它可以在反应过程中降低反应能量阈值,形成临界点温度以下可进行的“软化化学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效果。

比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用于高效催化合成轻质的酸及酰化反应。

3、超临界流体作为提取剂超临界流体还可以应用于化学提取。

在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分离剂有甲醇、二甲醚等有机溶剂,但这些溶剂在环境保护上会存在较大的问题。

而超临界流体在温和的条件下可以对固体进行提取,提取速度较快,分离效率高,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

目前,超临界流体技术已经应用于植物提取等领域。

三、应用案例1、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酸的例子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作为低温、高效的催化剂,可以将有机酸生产工艺的温度从200°C降至100°C,反应时间从3h降至1h,减少有机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产品的纯度。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势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势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势引言: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将物质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处理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在此状态下可获得许多独特的化学与物理性质。

随着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深入了解与研究,人们开始将其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本文将探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与优势,为进一步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反应介质中的应用1. 溶剂替代超临界流体可作为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来进行有机合成。

与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具有低粘度、较高扩散系数、可调节性以及与反应物接触良好等优势。

此外,它们还可避免常见的溶剂催化剂毒性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 反应中的超临界条件超临界流体在独特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可改变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促进反应速率与选择性。

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和温度来改变其溶解能力,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与产物选择性。

3. 催化超临界流体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可通过改变超临界条件来调控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此外,超临界流体中的高扩散性能可以提高反应物质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效率,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

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优势1. 反应条件温和超临界流体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实现许多有机合成反应。

相比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超临界流体技术能够降低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与反应物的热敏性。

2. 产物纯度高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时,它们的高扩散系数可以实现高效的物质迁移,从而提高合成产物的纯度。

此外,超临界流体还可通过改变溶剂的选择性从而调节产物的选择性。

3. 环境友好性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有机合成中可避免使用高毒性、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超临界流体技术还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其环境友善性。

4. 可控性强超临界流体的密度、粘度以及其他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实现,从而实现对反应过程的精确控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在超临界条件下利用流体作为溶剂进行物质合成和处理的新兴技术。

它具有独特的溶解性能和操作灵活性,在新材料合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将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并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其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一、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点以上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的流体,它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性,具有高扩散性、低黏度、可调节的溶剂性能等优势。

超临界流体技术利用这些特性,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物质的合成、提取和纯化等工艺过程。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广泛的溶解性能: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可调节溶剂性能,可以溶解各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大分子等。

这使得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新材料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2.高效的质量传递:超临界流体的高扩散性和低黏度可以提供更高的质量传递速率,使得反应过程更加快速和高效。

这有助于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从而提高新材料的合成效率。

3.温和的操作条件:超临界流体的操作条件相对温和,通常处于常温常压范围内。

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溶剂合成方法,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避免高温高压对反应物质的不可逆性改变和副反应的发生,保持材料的原始性质和结构。

4.可持续的环境性能:超临界流体技术采用CO2等可再生的无机溶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与传统的有机溶剂合成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能够减少有机废料的产生,具有更高的环境可持续性。

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新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1.纳米材料的合成: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和力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超临界流体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能等参数,实现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控制生长,进一步调控材料的尺寸、形貌和结构等性能。

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点,可用于光伏材料、储能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文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文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篇一摘要:费托合成反应作为替代能源技术,为缓解全球能源需求压力及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催化剂作为费托合成反应的核心,其制备和性能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费托合成反应是一种将合成气(CO+H2)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技术。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下,费托合成反应成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能源技术。

然而,催化剂作为该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品质。

因此,研究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一)原料选择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通常选择活性金属组分、载体及助剂等。

活性金属组分主要选择铜基、铁基等金属,载体则常采用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材料。

助剂的选择和添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二)制备方法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浸渍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及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三、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一)催化活性催化活性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优化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其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从而降低能耗,提高产物收率。

(二)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决定了产物的品质和类型。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以实现更高效地转化合成气为高品质液体燃料。

(三)稳定性催化剂的稳定性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方面。

通过改进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抗中毒性能等,可以提高其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长期稳定性。

四、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降低碳排放费托合成反应通过将CO等气体转化为液体燃料,可以间接降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各种先进的提取技术不断涌现,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其中,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作为溶剂,对目标物质进行提取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那什么是超临界状态呢?当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其临界值时,就会进入超临界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流体既具有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和渗透性,又具有类似于液体的溶解能力,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萃取性能。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所使用的流体通常是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无毒、无害、不易燃、不易爆的气体,使用起来非常安全。

其次,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易于达到和控制。

此外,二氧化碳在提取完成后,容易通过减压变成气体而与提取物分离,不会造成残留和污染。

在研究方面,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发展为许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药物研究领域,它可以用于提取和分离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传统的提取方法往往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或破坏,而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地提取出纯度高、活性好的药物成分,为新药的研发和药物质量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食品领域,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提取食用油、香料、色素等。

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能够避免溶剂残留的问题,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例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橄榄油,不仅口感好,而且富含营养成分,更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在化工领域,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化工产品。

例如,从石油化工产品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芳烃化合物,或者从聚合物中去除残留的单体和溶剂。

这不仅可以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除了上述领域,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在环保、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环保方面,它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气,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化学家绿色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替代应用研究

化学家绿色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替代应用研究

化学家绿色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替代应用研究在当今的化学领域,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化学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其中,绿色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替代应用更是备受关注。

传统的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中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往往具有毒性、挥发性和难以降解等缺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寻找和研究绿色溶剂以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溶剂是指那些对环境友好、无毒或低毒、可生物降解且具有良好溶剂性能的溶剂。

常见的绿色溶剂包括水、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等。

水是最常见也是最环保的溶剂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无毒性,在许多有机反应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一些亲核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都可以在水相中进行。

然而,水的溶解性有限,对于一些非极性有机物的溶解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超临界状态下,二氧化碳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扩散系数,使其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

同时,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易于实现。

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萃取、聚合反应和催化加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超临界二氧化碳需要在高压条件下操作,这对设备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组成的低温熔融盐。

它们具有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可调节的溶解性。

离子液体可以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剂或共溶剂参与有机合成反应。

例如,在酯化反应、DielsAlder 反应和 Heck 反应中,离子液体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不过,离子液体的合成成本较高,且部分离子液体的生物降解性还有待提高。

低共熔溶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氢键供体和受体混合而成的低熔点混合物。

它们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可生物降解等优点。

低共熔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环化反应等。

然而,低共熔溶剂的种类相对较少,其性质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

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
J0hnsIon等…01的研究表明,非极性共溶剂可提 高非极性溶质的溶解度,但对选择性影响很小。原 因是体系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而色散力 与分子的极化率有关,极化率越大,色散力越大。纯
万方数据
超临界cn的极化率相对较低,为增加溶质溶解 度,可加人极化率高的非极性共溶剂(例如各种烷 烃)。若共溶剂为非极性而溶质为极性,共溶剂与溶 质之问也没有特殊分子问作用,溶质溶解度增加只 能依靠增加分子间吸引力,对选择性不会有大的改 善。极性共溶剂对极性溶质增溶作用较大,而对非 极性溶质则几乎不起作用。
of ph∞e behavjor,calodmetry,8pectnlm aIld加oleclllar simlllation are reviewed hDm t11e view 0f phase behavior蚰d
themⅢyIl枷c t}Ie砷0dynaInic8 of the imerrnolecIllar interactions The research on mechaIlism of cosolvent e矗jcts蚰d the
cH2BrcH2Br和ca,c巩的共溶剂效应。认为共溶 剂和溶质之间形成氢键和探针分子周围局域环境是 导致探针分子n一”+跃迁位移的主要原因。积分 方程方法研究表明,流体的色散力不足以引起苯甲 酮较大n一”+的跃迁位移,共溶剂和溶质之间一定 有其它相互作用(例如氢键)存在。
Teia和M∞dez—s∞da印…1从亨利定律出发,提 出了一个新模型,可以计算固体溶质在共溶剂修饰 的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T、nE=c‘+引pl+j’x 3
第1期
牟天成等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
·2l
式中r为温度,E为溶质溶解度增强因子,p,为纯 溶剂密度(无共溶剂和溶质),z,为共溶剂的摩尔分 数(无溶质时)。从上式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且 共溶剂摩尔分数一定时,用rlnE对纯溶剂密度作 图可得一直线。上式在溶剂密度大于其临界密度的 1,2而小于其临界密度的2倍时适用。在只有有限 实验数据时,可以用上式来预测溶质溶解度。 Brennecke等…1也提出了用立方型状态方程来预测 溶剂一溶质一共溶剂体系的相平衡,并用文献中的一 些例子证实自己所提出方法是可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燃) 料) 化) 学) 学) 报 G’6C)&- ’D F6,- M(,0%?4C5 &)E +,7()’-’*5
U’-. $# :’. ( F,L. "!!’
864’"%"$#$%-& -., .’-"9%"$#$%-& :$/%7’"9;"14/%7 /<.#7’/$/ : =00’%#/ 10 /1&+’.#/
" "#:;<= >,)!?(,)*(, ,"# $%&’!(’)*( ,F=G#HI+I J&’C6(
( ( ! "#$%&’( )* +,-./),01,’#& +,2.,11/.,2,341 5,.-1/6.’( )* 7.’#8(%64%,7.’#8(%64%) ,!, 9!($# ,:#;#,; " ! <)&&121 )* <410.6’/( = <410.$#& +,2.,11/.,2,>4#)?.,2 5,.-1/6.’(,>4#)?.,2) $("!!! ,<4.,#) !>/#"-%#:+(, ,DD,74 ’D ?’-2,)4? ’) 4(, C,&74%’) 9,CD’C0&)7, ’D F%?7(,C!+C’9?7( ?5)4(,?%? 6)E,C ?69,C7C%47&- &)E ),&C! 7C%4%7&- 7’)E%4%’)? K&? ?46E%,E %) & D%1,E L,E C,&74’C. +K’ 3%)E? ’D ?’-2,)4?:96C, ?’-2,)4?( !!(,1&), &)E !!9,)4&), ) &)E 0%1,E ?’-2,)4?( 4(, ?’-2,)4 7’)?%?4? 0’?4-5 ’D !!(,1&), &)E ?’0, 7’)4,)4 ’D M# 4’ M(! )’C0&- 9&C&DD%)? &)E )’C0&’-,D%)?)K,C, 7(’?,) &? 4(, ?’-2,)4. +(, 7&4&-5?4 6?,E K&? & N%I" ?699’C4,E 7’L&-4 7&4&-5?4. +(, C,?6-4? ?(’K,E 4(&4 4(, 9&C4%&- 9C,??6C, ’D !!(,1&), (&E -%44-, %)D-6,)7, ’) 4(, MI 7’)2,C?%’) K(,) 4’4&- 9C,??6C, &)E ?5)*&? 9&C4%&- 9C,??6C, K,C, 3,94 7’)?4&)4. ( !’-,D%)? 7’)4,)4 %) 4(, 9C’E674?,(’K,2,C,%)7C,&?,E K%4( %)7C,&?%)* 9&C4%&- 9C,??6C,? ’D !!(,1&),. ( !’-,! D%)? 7’)4,)4 %) 4(, 9C’E674? 6)E,C ?69,C7C%4%7&- 7’)E%4%’) K&? ’L2%’6?-5 (%*(,C 4(&) 4(&4 6)E,C )’)!?69,C7C%4%7&- 7’)E%! 4%’)?. N%0%-&C MI 7’)2,C?%’),M<% &)E MI" ?,-,74%2%4%,? &)E (5EC’7&CL’) E%?4C%L64%’) K,C, ’L4&%),E %) E%DD,C,)4 96C, 0,E%&: !!9,)4&), &)E !!(,1&),. ( !’-,D%)? 7’)4,)4 %) !!9,)4&), K&? ?-%*(4-5 -’K,C 4(&) 4(&4 %) !!(,1&),. M’09&C,E K%4( 96C, !!(,1&), ?’-2,)4,4(, ?’-2,)4 K%4( 0&%)-5 !!(,1&), &)E ?’0, M# . (! 7’09’),)4? (&E ?%0%-&C ,DD,74? ’) MI 7’)2,C! ?%’),M<% &)E MI" ?,-,74%2%4%,?,&)E (5EC’7&CL’) ?,-,74%2%45 ’D 4(, 9C’E674?. +(%? C,?6-4 ?6**,?4,E 4(&4 4(, C,757-, ’D 4(, ( ?7( &? M# . (! )9C’E67,E %) 4(, F+ 9C’7,?? %? 9’??%L-, D’C ?69,C7C%47&- ?’-2,)4 7’)4&%),E ?’0, 7’)4,)4 ’D -%*(4,C DC&74%’)? C,E67%)* 4(, &0’6)4 ’D ?69,C7C%4%7&- ?’-2,)4 E6C%)* ?69,C7C%4%7&- F+ 9C’7,??. +(, L%)&C5 0%1,E ?’-2,)4( "# O !!(,1&), P ’# O !!E,7&),)?(’K,E 067( (%*(,C ( !’-,D%)? ?,-,74%2%45 4(&) 4(, 96C, !!(,1&), 9C’L&L-5 L,7&6?, ’D %4? (%*(,C ?’-6L%-%45 4’ (,&2%,C 9C’E674?. ?’< @1",/:F%?7(,C!+C’9?7( ?5)4(,?%?;?69,C7C%47&- &)E ),&C!7C%4%7&- 7’)E%4%’)?;?’-2,)4;7’L&-4 7&4&-5?4 3A3 .62>’":+Q#"& . ") ) )1%62’.# %1,’:B
) ) F%?7(,C!+C’9?7( ?5)4(,?%?( F+N )&? & 0,&)? ’D 4(, 7’)2,C?%’) ’D )&46C&- *&? ’C ?5)4(,?%? *&? 4’ 4(, 7-,&) ?6-9(6C!DC,, 4C&)?9’C4 D6,-? &)E ’4(,C 7(,0%7&-? (&? ’L4&%),E %)7C,&?%)* &44,)4%’) &? &) &-4,C)&4%2, 4’ [ ( . $] . I), ’D 4(, 6?, ’D -%0%4,E C,?’6C7,? ’D 7C6E, ’%4(, 9C,?,)4 &64(’C? %)%4%&4,E 4(, F+N 6)E,C 4(, ?69,C! 7C%4%7&- 7’)E%4%’)? &)E 7-&C%D%,E 0&)5 7(&C&74,C%?4%7 D,&46C,? ?67( &? ,DD,74%2, (,&4 &)E 0&?? 4C&)?D,C &)E R6%73 ,14C&74%’) ’D (%*( L’%-%)* 9C’E674? &)E 7-&%0,E [ % . ,] ),K 0,4(’E? ’D %4? 6-%4%S&4%’) . N%)7, 4(,) ?,2,C&*C’69 (&2, E,2,-’9,E ?69,C7C%4%7&- F+( NMF+ )C,&7! [ &, (! ] . 4%’) 7’)7,94? #) ’6C 9C,2%’6? ?46E%,?,0&%) &44,)4%’) K&? D’! 76?,E ’) 4(, 7’09&C%?’)? ’D C,&74%’) L,(&2%’C %) 4(, NF+N K%4( 4(&4 %) 4(, *&? ’C -%R6%E 9(&?, C,&74%’), 7&4&-5?4 &74%2%45,&)E 0&?? 4C&)?D,C ’D C,&74&)4? &)E [ (( , (" ] 9C’E674? ,47 . B? K, &-- 3)’K 4(&4 (%*( 9&C4%&9C,??6C, ’D ?’-2,)4,K(%7( 0,&)? & -&C*, &0’6)4 ’D ?’-2,)4,%? C,R6%C,E E6C%)* 4(, NF+N %) ’CE,C 4’ 7’)! E674 4(, C,&74%’) 6)E,C 4(, ?69,C7C%4%7&- 7’)E%4%’)?. +(,C,D’C,,%4 %? 2,C5 %09’C4&)4 &)E ),7,??&C5 4’ ?46E5 4(, ,DD,74? ’D 4(, ?’-2,)4?,,?9,7%&--5 4(, ?’-2,)4 7’)! 4&%),E ?’0, -%*(4,C DC&74%’)? ’D F+ 9C’E674?,’) 4(, NF+N 9C’7,?? %) ’CE,C 4’ C,E67, 4(, 7’?4 ’D ?’-2,)4 D’C 9’??%L-, ’9,C&4%)* NF+N ’) & -&C*,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