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
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是考试的重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等。
其中,市场结构、价格理论、效用理论、边际分析等是考试的重点。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了解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4.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资本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等。
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5.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弹性等。
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和价格调节机制是考试的重点。
6.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理论等。
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是考试的重点。
7. 货币理论:货币理论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和流通对经济的影响。
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货币需求等。
理解货币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和调控措施是考试的重点。
8.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处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包括景气与衰退、扩张与收缩等。
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9.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和干预的措施。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理解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是考试的重点。
10.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量化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耐用消费品指数等。
理解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考试的重点。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
中级经济师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经济基础知识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总结一些最新的经济基础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2.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3. 生产成本分析-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4. 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5. 理性人假设和边际决策- 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6. 税收和补贴- 税收对市场的影响- 政府补贴对市场的影响二、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国民经济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收入- 价格指数2. 经济增长理论- 生产要素投入- 生产率提高-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3. 通货膨胀和失业- 通货膨胀的影响- 失业的类型和影响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功能和手段- 货币政策的功能和手段5.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比较优势理论- 汇率和外汇市场三、经济制度基础知识点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计划经济的优势和劣势2. 产权制度- 产权的定义和种类- 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就业与收入分配- 就业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4.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以上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最新经济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定义和概念外,还要学会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祝您成功!。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已排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一、经济学原理1. 微观经济学基础- 供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与价格决定2. 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民收入核算- 总需求与总供给-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与失业- 经济增长理论二、经济政策分析1.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政府支出- 预算赤字与债务管理- 财政联邦制2.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与需求- 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能-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3. 产业政策- 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 产业扶持与激励措施三、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贸易政策与关税壁垒- 国际支付与汇率制度- 多边贸易协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 国际金融-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 国际金融组织与合作四、经济法规与伦理1. 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合同法- 公司法与企业法- 知识产权法- 税法与税收征管2. 经济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五、经济数据分析1. 统计学基础- 数据收集与处理-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计量经济学- 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六、经济管理与决策1.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 竞争战略- 风险管理2. 项目管理- 项目评估与选择- 项目计划与控制- 项目风险管理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学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2. 环境经济学-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 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 气候变化经济学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可能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以满足具体的学习或考试要求。
在撰写完整的文章时,每个部分都应详细阐述,提供具体的定义、理论、实例和应用,以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统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统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概述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统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以下列出了一些重要的考点:
1. 数据的类型
- 定性数据:表示某种属性或特质,如性别、颜色等。
- 定量数据:表示可进行数值计量,如年龄、身高等。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对于定性数据,可以使用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收集。
- 对于定量数据,可以使用实验、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收集。
-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包括清洗、排序、划定范围等步骤。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平均数:数据的平均值。
- 中位数:按照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 方差: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4. 概率与统计分布
- 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正态分布:又称为高斯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分布。
- t分布:用于小样本情况下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
- 卡方分布:用于进行统计推断中计数数据的分析。
5. 假设检验
- 设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通过统计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
-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
6. 回归分析
-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统计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级经济师统计学重点
二十一、统计与统计数据1、统计的含义(了解),有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①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社会现象数字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施统计监督。
②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到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的调查资料以及经过加工、整理、分析而成的系统的统计资料。
③统计学,关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
是一门认识方法性质的科学。
目的在于:探索数据内在的数据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掌握)3、统计数据的类型: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4、统计指标及其类型(掌握,每年考)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1)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2)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①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又称为绝对数。
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等。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通常有比例和比率两种。
③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
二十二、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
包括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要点汇总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科目要点汇总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3.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
4.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用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二、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主体,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
2.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价格弹性、边际效用等。
3.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等。
4. 微观经济政策包括市场调节政策、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用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三、国际经济学1.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
2. 国际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贸易顺差、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跨国公司等。
3. 国际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等。
4. 国际经济政策包括关税政策、汇率政策和跨国投资政策,用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四、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1. 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内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2. 经济制度的主要类型包括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等。
3.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过程。
4. 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等。
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1.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经济活动跨国界开展的趋势。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包括国际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
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理接近或具有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4. 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自贸区、经济联盟和共同市场等。
六、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1.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5、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6●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
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 ÷Q)/(ΔP÷P)。
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8、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s=(ΔQ÷Q)/(ΔP÷P)。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要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要点以下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的要点:
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2. 市场供求与均衡:
-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念和表示
-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机制
3. 边际分析原理:
- 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
- 边际分析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4. 产出与收入:
-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因素
5. 成本与生产:
-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的关系
- 成本曲线和规模经济的概念
6. 市场结构与竞争:
-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征,如垄断、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
-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方式
7. 货币与通货膨胀:
- 货币的功能和货币供给与需求
- 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8.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
- 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和影响因素
9. 国际贸易与汇率:
- 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 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在经济学基础方面需了解的主要要点。
这些要点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中级经济师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更多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导论:中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级经济师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点,帮助您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考试的几率。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2. 国民经济核算2.1 GDP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测算方法2.3 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3.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2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3.3 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特征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4.1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 市场供求关系1.1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含义与作用1.2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机制2. 价格弹性与消费者行为2.1 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意义2.2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等其他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3 消费者最优选择的边际分析原理3. 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3.1 生产要素的分类和边际生产力理论3.2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4.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4.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4.2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4.3 市场失灵的类型和原因三、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点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1.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3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作用2.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2.1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 2.2 货币乘数和货币创造过程2.3 利率与货币政策3. 货币市场与利率3.1 货币市场的参与者和工具3.2 利率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4. 货币供应与控制4.1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2 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方式4.3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调控效果结语:以上所列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是备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汇总1.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
了解生产、消费、分配等基本概念,掌握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等经济学理论。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了解需求和供给理论、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微观经济理论,能够分析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行为和效果。
4.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货币、利率、证券等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学科。
了解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基本理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等,掌握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5.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了解国际贸易、外汇市场、资本流动等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能够分析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经济的影响。
6.经济法和经济伦理经济法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了解宏观经济法、市场经济法、金融法等经济法律知识,能够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同时,还要了解经济伦理的基本理念和道德规范。
7.统计学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学科,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概率统计理论、抽样调查、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8.管理学管理学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组织行为、领导理论、决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运用管理思想和方法。
9.会计学会计学是研究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学科。
了解会计核算原理、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核算等会计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计处理和分析。
1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研究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了解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策划和市场营销通信等市场营销理论和工具,能够进行市场营销的基本活动。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的汇总。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经济和管理学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23章 重点
第23章统计与数据科学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一、知识点:统计学两大分支(需要理解)理解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理解二、知识点:变量和数据1、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
2、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
三、知识点:数据的来源四、知识点: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种类2、统计调查方式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统计调查方式(超级重点)重点关注教材原文(1)普查四个特点必须掌握,特点里面具体的内容也要掌握。
(2)抽样调查的特点注意和普查的区别。
(3)重点调查:看总体的体量比重绝对大。
(4)典型调查:主观意识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五、知识点:数据科学和大数据1、数据科学最早由丹麦人彼得.诺尔提出2、大数据4v特性:数据量大、数据多样性、价值密度低、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3、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
4、监督学习两大类典型任务:分类和回归。
5、常用的分类方法:逻辑斯特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
6、常用的回归方法: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分位数回归。
7、无监督学习的两大类典型任务:聚类和降维。
8、常用的聚类的方法:基于划分的方法、基于分层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
9、常用降维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10、常见的半监督学习有:半监督分类、半监督回归、半监督聚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重点知识包括:
1. 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经济、经济学、经济问题等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经济学基本假设:包括假设理性、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等。
3. 市场经济: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均衡等内容。
4. 需求与供给:包括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变动和弹性等。
5. 市场结构与垄断: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6. 宏观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均衡等。
7. 国家经济: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民生物价指数、国际收支、财政等内容。
8. 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因素、经济增长模型等。
9. 货币与金融:包括货币的职能、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
10. 投资与消费:包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
11. 经济周期:包括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原因等。
12. 国际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
13. 经济法规与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法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等。
14. 统计方法与经济测度:包括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经济测度的方法等。
15. 经济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包括经济结构的分类、经济运
行机制的基本概念等。
这些重点知识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关键因素。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类价钱水平上,甘心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二、需求法那么:就一样商品来讲,需求和价钱呈现反向变更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形下,商品的价钱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那么反。
●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那么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有“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能够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钱水平上,消费者甘心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4、需求量的变更: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由于商品价钱自身的变更所引发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更。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类可能的价钱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五、需求的变更: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钱不变的情形下,由于其他因素的转变所引发的,在各类可能的价钱水平上需求量转变的全数情形。
六、阻碍需求变更的要紧因素:●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若是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钱发生变更,那么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钱成同方向转变,替代品价钱的提高(降低)将引发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若是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钱发生变更,那么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钱成反方向转变,互补品价钱的提高(下降)将引发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钱(P)转变的反映程度,即Ed=(ΔQ÷Q)/(ΔP ÷P)。
Ed>1说明需求量对价钱转变反映强烈,这种商品为高级消费品(奢侈品);Ed<1说明需求量对价钱转变反映缓和,这种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7、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在八、供给法那么: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形下,供给量与价钱同方向变更,市场价钱越高,卖方甘心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钱越低,供给量越少。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2023 年中级统计师《经济基础》全书重点总结笔记
2023 年中级统计师《经济基础》全书重
点总结笔记
概述
这份笔记总结了中级统计师考试中《经济基础》一书的重点内容。
考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本文档来系统地复和加深对该书的理解。
第一章:经济学基本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生产要素及其分类
-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
-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
- 各种经济体制的优劣势比较
- 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消费、投资与储蓄
- 消费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 投资的定义与分类
- 储蓄与资本形成的关系
第四章: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的组成与计算方法
-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指标
- 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五章:货币与金融
- 货币的基本属性与职能
- 货币发行与控制
- 金融机构及其职能分工
第六章:价格与市场
- 价格的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
- 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第七章:劳动经济学
- 劳动供求关系及其调节
- 工资决定与影响因素
- 职业与技能的选择与发展
以上是《经济基础》一书的主要重点内容总结。
考生们应该重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加强题练,以便在中级统计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并非权威解释,具体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5、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6●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
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 ÷Q)/(ΔP÷P)。
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8、供给法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
●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给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s=(ΔQ÷Q)/(ΔP÷P)。
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出售量的相应变动。
10、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1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愿意生产,进而减少供给量;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产量。
1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2、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时满足的条件:①交换最优;②生产最优;③交换和生产最优34、正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他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社会收益。
5、负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成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成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的特征是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6●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
●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7●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1●从生产角度看,GDP●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3、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1、宏观经济运行涉及的四个市场:①要素市场;②产品市场;③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④国际市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消费叫引致消费。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
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小于零,为自发储蓄。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储蓄也增加。
(3)储蓄的增加量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6、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边际储蓄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边际储蓄倾向具有递增的趋势。
●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所以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8、乘数:是指一定时期中,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所导致的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动。
9、乘数的正反两方面效应: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10、主要的乘数有:①投资乘数②政府购买乘数③转移支付乘数④税收乘数⑤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11、货币的四种功能:①交易媒介;②财富储藏;③核算单位;④延期支付12、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②谨慎动机③投机动机13、货币的三种需求:①交易性需求②预防性需求③投机性需求●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认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
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①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②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③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三个口径:①通货;②货币;③准货币16、我国现行货币划分的层次:① M0=流通中现金② M1=M0+活期存款③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 M1为准货币。
●基础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之和,即B=R+C。
●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B)之间的关系为:M=m×B。
m表示货币乘数。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IS-LM模型中,根据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作出的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根据储蓄S和投资I做出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
国民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①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②充分就业目标;③稳定价格水平目标;④平衡国际收支目标2、失业的四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②季节性失业;③结构性失业;④周期性失业●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所以,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的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致的失业。
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
3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收67、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
8、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的9●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机构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市场利率就会上升,进而抑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减少。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增加和货币供给增加。
所以,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应降低再贴现率。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等于向货币市场注入基础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就会有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并引起利率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及就业的减少。
所以,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如果实12、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上的区别:①政策效应不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投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