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准确把握三农问题
陈锡文:中央一号文件为啥还是聚焦三农
陈锡文:中央一号文件为啥还是聚焦三农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中国政府每年发布的重要政策文件,一直以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于三农问题?这是因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整体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农村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非常重要。
农民是中国的基本人口,农村是中国的基本社会单位。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的全面小康。
否则,如果忽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将无法改善,农村社会将难以稳定,城乡差距将会拉大,最终阻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农问题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中国政府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这需要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和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聚焦于三农问题,是要为这些方面的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
只有解决好农业问题,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农村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果农村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生活状态差,社会矛盾将会加剧,农村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也会增加。
而社会不稳定对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三农问题,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全。
三农问题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民众的认可度。
农村是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而且农民是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的群体。
农村工作与执政能力和民众认可度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必须关注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村的问题,才能在农村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影响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影响作者:康东云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值得所有人关注,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对促进农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政策保障三农稳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并确定了需要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1936)实现了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提出耕者有其田。
在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农民协会。
2,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时期(1937--1945)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3,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6年后,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完全的计划经济时期1,无休止的体制变动和政治运动(1953-1957)再次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划分阶级阵线、开展阶级斗争。
2,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1961年以后的调整和不问断的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则证明了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体制下,无法解决农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甚至无法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在这一时期也不乏有好的建议。
例如60年代初期出现的“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得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许多领导人的赞同。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由此看来,三农问题是否能有效解决,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农问题的含义、背景及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解决措施、发展目标。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因此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还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规模经济,目前还存在着部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了农村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两极分化明显。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其一: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三农问题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专题三 三农问题
热点专题三:“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热点背景】: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
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二、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9月26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三农问题
三农特点
适度“三农”问题的合理性
‚三农‛问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适 度的范围内存在城乡差距是必要的,是对 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 如果过度的人为消灭城乡差别,大搞平均 主义,就会挫伤高智能或高效率劳动者的 积极性,不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缺少有力 的拉动,而且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停 滞或倒退。
历史沿革
改革期 (1980 -1985 年)
1970 年代末 1980 年代初,以安徽小岗村民的改革抉择为利剑, 斩断了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制度绳索,并在英明领导的宽容和支 持下取得了成功。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 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1983年1月,《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 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 展‛。 1984年1月1日,发出了《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1985年1月,是《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6年1月1日,是《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肯 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五个一号文件‛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极大地解放 了长期被束缚的农业生产力,农业进入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
背景引入
引发问题的背景
从历史角度看, 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 也曾经走出一条所谓 ‚经典‛ 的发展道路, 即在工业 与城市发展的同时,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顺利转移, 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从中国情况看, 建国后经济发展的重心明显偏向重工业, 由于重工业的载体是城市, 因而经济重心也在城市。重 工业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农业资金数量的积累。 农业提供的资金积累主要来自税收、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农民储蓄三个方面。 相反,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却受到资金制约, 乡村人口 转移受到户口的严格限制, 形成农村与城市两个基本隔 离的经济系统。 这是引发中国三农问题的背景原因。
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
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三农政策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国家三农政策措施解读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三农政策介绍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4年政策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农政策相关问答土地流转后,粮食补贴给谁?就国家的政策来说,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是为了将原村民手中的土地向种植大户手中集中,进而进行规模化经营以产生更好的效益。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解读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3期1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这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提出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国际竞争形势、资源生态状况、宏观经济背景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高企、农产品进口冲击较大、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
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
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冲关过坎、克难前行,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动力接续,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调优产品结构,要突出“优”字。
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
解读“三农”问题
解读三农问题一、认知“三农”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人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偏重点不一,必需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何谓农人?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人”。
农村居民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域的人口,而不单单指从事农业劳动人口。
农人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人问题。
”农人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人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
农业问题,主如果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
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不同。
农人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人增收问题。
二、“三农”问题现状及分析一、农业问题:主如果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
二、农村问题:主如果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功效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其突出。
3、农人问题:主如果农人就业和农人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4、“三农”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人收入低下。
(2)农业人口过量、素质太低。
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本源在于过量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人的自由流动。
城乡二元结组成因:①由于城市承载力低,资源稀缺,工作职位有限,粮食需要配给,客观上要求有必然数量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
②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
现实情况促使修宪,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结构固定下来。
(4)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财政政策与三农
财政政策与三农资金供给不足一直是掣肘“三农”事业发展的“短腿”。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与三农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与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撬动资金投入三农为一大亮点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三农”改革工作时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确保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方面确定了多项措施,成为一大亮点。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撬动资金投入三农为一大亮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三农普上门签字,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原因,2017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主线供给侧改革将贯穿今年农业工作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表示,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开了头、有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厘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共分6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
唐仁健表示,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文件首先指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其中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以及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旧可以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个角度去理解。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亮点及主题内容精神-中央一号文件2017全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亮点及主题内容精神:中央一号文件2017全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这是新世纪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那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亮点重点内容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内容精神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2017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内容精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亮点今年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说了啥,有啥大礼?“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记者特别请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进行解读。
一问:主题咋定的?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不能再让农产品产出来卖不出去“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今年的一号文件这样开篇,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
啥是“新的历史阶段”?唐仁健认为:“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判断。
”首先,这是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判断。
去年两会期间,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唐仁健表示:“的重要论述,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次,基于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工收入增长慢了,财力紧张,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
从内部看,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能跟不上。
我们看到,一方面,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量、库存量也在增长。
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达12324亿斤,进口粮食却高达2500亿斤。
这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一是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竞争力不够,产出来不见得卖得出去,只好进仓库。
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权
承
农
市
包
民
民
方
股权分红
终身社保
土地经营权 合 作 社
流
转权益转移
集中化经营 农事种植
热点名词解读 —— 田园综合体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 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 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 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 农户承包权不变 农民利益不受损
保 障
田园综合体
实 现
功能
循环 农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背景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一,因劳动力 成本、土地成本 等持续攀升等原 因,当前国内粮 价高出国际市场 30%-50%,竞争 力缺乏,小规模、 高成本的农业生 产模式难以持续。
其二,因消费结 构升级、价格机 制问题等原因, 当前部分农产品 供需结构矛盾突 出,大豆供小于 求、进口激增, 玉米供过于求、 库存高企。
跨国农 企经营
现代 畜牧业
全国农业 信贷担保
体系
农产品 期权试点
农产品精 深加工
精准脱贫
食品安 全战略
美丽乡 村建设
精准扶贫
农业保 险品种
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农 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 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 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 发展,强调社会有效供给。
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1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近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隆重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14个指导我国“三农”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一脉相承,是对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和深化,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关要求在“三农”改革发展领域的细化落实。
“十二五”以来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么,如何全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笔者认为,应从农业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资金、创新四大供给侧要素着手释放改革发展的动能。
一是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劳动力这一核心要素的主体动力。
农民作为农业农村的劳动力,始终是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要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要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有序推进、能否取得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落实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固树立农民增收的目标意识,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创业创新体制。
二是要通过改革释放农业农村土地这一关键要素的资源活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握好农业农村土地这一关键性要素,统筹推进农地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土地保护治理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2010年是改革开放31周年,当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第7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能不研究农村改革,不能不知道一个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五个一号文件”是指从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份文件。
这五个一号文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印在亿万中国农民的心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文件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文件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
中央一号文件强推“三农”牌
化作为保持经 济平稳较 快发展 的 惠民生 、 改革促统筹 、 强基 增后劲 的基 本思路 .毫 不松懈地 抓好农
定 大 局 作 出新 的贡 献 。
生产 . 保 障农产 品供给 . 对巩 固应 经济社会 发展改革稳定 大局 . 有着
重要思想为指 导 .深入 贯彻落 实 对我 国经济较 早开始 回升 、实 现 现代农业 、 繁荣 农村经济 , 提 出了
更 加 需 要 固本 强 基 。 “ 保八 ” 目标 .发 挥 了基 础 支撑 作 更 高 的要 求 . “ 三 农 ”工 作 既 面 临 难 得 机 遇 . 也 面对很多新挑战 、 新 问题 。在新 形 为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根 本 要 用 。 作 出 了重 要 贡 献 。 这也 是党 中
其次 . 增产 增 收 , 如 何 持续 。
粮 食 连 续 6年增 产 .连 续 3年 稳
、
文件 主要 内容
二 、为 何 继续 关 注 “ 三 农” 问题?
幕时 .就 有多位农业 问题专 家预 测. 2 0 1 0年的 中央 l号文 件将 继
定在 1 万亿斤 的台阶上 . 近4 0年 来是第一次 : 农 民人均 收人连续 6 年增 幅在 6 %以上 . 首次突破 5 0 0 0 成绩真 的来之不 易 但是 基数高
2 0多年来也是第一次。 这样 的 当中央农村工作 会议 刚刚落 元 . 了, 保持很 难 , 突破更难 。支撑农 续 聚焦 “ 三农 问题 ” . 进 一 步 落 实 业 增 产 、农 民增 收 的 弦 已经 绷 得 刚刚结束 的中央农村 经济工作 会 很 紧 . 基础脆 弱 、 发展 后 劲 不 足 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一——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作者:祝卫东,刘洋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4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这是中央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历程,每当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发生重大变化,中央都及时对农业农村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出台重大举措。
这次,中央从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作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决策。
这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工作重心尽快转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上来,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内涵要义,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扎实稳妥推进。
一、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是一步一个新台阶,已站在新的历史高点。
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0亿斤,2011年突破11000亿斤,2013年又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并连续4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从2000年到2016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9年的最高点3.33:1不断下降,2014年这一指标已降至“3”倍以下,2016年又降到2.72:1,是新世纪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最小的一年。
农村公共建设和社会保障加快改善,乡村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农村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也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不仅是量的变化,还具有质变的意味。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16日正式出台。
该文件针对当前国内农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一、强调“三农”工作重要性中央一号文件从根本上强调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农业发展、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此举旨在在确保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提出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目标农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一直以来在种植、生产和销售上存在不少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基于产业需求,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高品质农产品,加快生猪、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推广先进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应逐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广以农村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和增强农民获得感。
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回应农村居民对高品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高,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五、促进乡村环境建设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应加强乡镇环境整治,统筹发展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使广大农民享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更高水平的农业发展来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丰富乡村文化。
作为一个AI机器人,笔者仅以此参考一下,关于此话题,人类智商的讨论在运用电脑数据分析的角度,不好发表言论。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课件
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二)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9.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10.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11.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12.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三)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13.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14.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15.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 16.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关于加快水利改 革发展的决定
关于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进一 步增强农村发 展活力的若干 意见
2014
关于加大改革 创新力度加快 农业现代化建 设的若干意见
2016
关于深入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加快 培育农业农村 发展新动能的 若干意见
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 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017年2月5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 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全文约13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
2005
关于促进农民增 加收入若干政策 的意见
新世纪出台的十四个中央一号文件
2013
关于加快推进 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 品供给保障能 力的若干意见
全面深化农村 改革加快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 若干意见
2015
关于落实发展 新理念加快农 业现代化实现 全面小康目标 的若干意见
2017
2011
201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
2
目 录
CONTENTS
关于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32017Fra bibliotek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三农”问题与中央“一号文件”
计 划 合 同收 购 的新 政 策 。 家 还将 农 业 税 由实 物 税 改 为现 金 国
税 。 18 9 6年 1月 中央下 发的 《 于 18 关 9 6年农村 工作 的部 署》 即第五个“ 号文件” 文件肯定了农 村改革的方针政策 , 一 , 是正 确的. 须继续贯彻 执行。 必 针对农业面临的停滞 、 徘徊和 放松倾 向,文件强调进一步摆正农业在 困民经济中的地位。
发展 的动力之 时 ,农业为 工业提供 积累阶段便基本宣 告结
束 , 时进 入 工 业 反 哺 农 业 的历 史 时 期成 为可 能 。 年来 . 同 近 农
民人 均 纯 收入 持 续 增 长 缓 慢 , 而且 农 民 收入 的增 长 速 度 长 期
同方面 , 中央 先 后 制 定 并 出 台 的 “ 号 文 件 ” 既 可 以 从 “ 一 . 三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国成 立 后 的头 3 O年 ,我 们 在 传 统 农业 国 基础 上建
立起 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 系, 本质 上是
依 靠 本 国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工 业 提 供 的 资本 原 始 积 累 , 大农 广 民奉 献 了儿 乎 所 有 的剩 余 , 种 剩 余 构 筑 了 中国 现 代 化 起 步 这 的 物 质 基础 。 以说 在 农 业 得 到一 定 的 政 策促 进 和发 展 的 同 可 时 , 五 个 “ 号 文 件 ”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农 业 向 工业 提 供 这 一 并
民增 加 收入 若 干政 策 的 意 见 》 是 时 隔 1 中央 颁 发 的 有 关 , 8年 “ 农” 三 工作 的 第 六 个 “ 号 文 件 ” 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5 一 , O余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1.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 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2.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 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 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协调好各方面利益。 4.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3. 面临的挑战:“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
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 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4. 顺应新形势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文件的内容(第二部分)
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
9)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10)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11)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12)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三)文件的内容(第三部分)
3.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4)
13)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14)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15)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 16)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三)文件的内容(第一部分)
1.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8)
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2)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 3)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6)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8)创造良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
1.文件内容分六大部分,33条,其: 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8),尾改革(8),中间加上“绿”(4)、“新”(4),两个支撑-“科技” (5)、“基础设施”(4)可以看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由 “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构成。其意义深远,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 整,不是简单的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 的一场全方位变革。
(六) 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农资)成本在上升,主要农产品价格高 于国际市场价格。
(七) 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多年来,农业资源约束趋紧、面源污染加 剧,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农民工总量增速2015年为0.4%,2016年为0.3%
(一)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二) 粮食生产连续12年增产后,止步于2016年:粮食总产量6.1624亿吨,比 去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仍是丰收年,连续7年主 粮超过5亿吨。但粮食供给在品种结构上有些失衡,出现了粮食产量、谷 物进口量和粮食的库存量都在 增长的复杂局面。
(三) 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农民收入11422元,增幅7.5%, 2016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实际增长6.7%;城乡 居民收入比2.80:1左右。同时农民增收入压力在增大:农民的工资性 收入占比(40.3%)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收入(39.4%),在经济增长减 速的背景下,非农业能给农民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下降。
(一) 2016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占GDP的份额(744127亿元) 已降至8.6%(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数据),第一产业就业份额降至 33%左右。从国际经验看,农业增加值占比降到10%以下是经济结构变化 的标志性事件;同时期就业份额仍占1/3,要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 业发展方式发生变革。
(四)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到2015年底,全国有2.77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 业就业,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本地就业的1.09亿;2016年上半年末农 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亿人,转移的速度在下降;同时,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趋势明显。城镇化率由45.9%(2008)提高到56.1%(2015),城乡 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三)文件的内容(第六部分)
6.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8)
26)深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27)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28)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 29)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3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1)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32)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 33)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三)文件的内容(第四部分)
4.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5) 17)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18)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19)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20)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2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三)文件的内容(第五部分)
5.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4)
22)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23)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24)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2017年
中央 号文件
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 二、农业农村发展的背景 三、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 干意见》(2016年12月31日)
1. 新阶段:“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
(五) 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土地流转面积明显增加。 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4.42亿亩,流转比例约为34%。 同时农业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据农业部调查,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 业等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达到近270万家。其中到2016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 作社157.1万家,入社农户突破一亿,占全国农户总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