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合集下载

中资入美应对CFIUS审查六原则 晨哨研究部

中资入美应对CFIUS审查六原则 晨哨研究部

中资入美应对CFIUS审查六原则分析师付尚近年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逐渐增多,除中化集团17亿美元投资美国页岩气、万科6亿美元投资房地产以及双汇70亿美元购买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等成功案例外,同时还有诸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鞍钢在美建厂以及华为收购美国加州的三叶公司等失败案例。

回顾这些案例,从中我们看到一个以前不为人所熟悉的机构——“CFIUS”(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译成中文即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遍布全球178个国家,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投资存量接近4000亿美元,跃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国家的第5位。

然而,中国对美投资的比例并不高,且现下滑迹象。

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在2012年举行的“中美企业投资与合作论坛”上给出的数据是,截至2011年,中国对美投资230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1%。

这与“CFIUS”的审核不无关系。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国外对美投资成败中的审核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企业进军美国时应牢记“磨镰不误割麦”的古训,要“先磨镰”,即认真研究该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它的审核。

然后“再割麦”,即总结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站在其肩膀上,力争多快好省地达成投资目标。

晨哨网为此专门梳理了近年来CFIUS针对中国投资进行的审批案例,为读者总结出为降低审批风险,与CFIUS打交道时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

认清自身“东方国籍” 战略领域投资三思后行CFIUS承担着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及其重要基础设施的任务,并且要经得起来自美国国会和总统的检查。

在实践中,CFIUS对来自与美国关系密切国家的投资项目的审核相对较松(如澳大利亚、英国等),而对来自中国或中东某些国家的投资项目通常会进行更加严格的调查。

其中,收购方是否受到外国政府的控制更是影响CFIUS审核结果的重要因素。

美国国家安全壁垒下的中国企业对美并购研究——罗尔斯公司诉奥巴马案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壁垒下的中国企业对美并购研究——罗尔斯公司诉奥巴马案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壁垒下的中国企业对美并购研究——罗尔斯公司诉奥巴马案分析摘要:跨国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投资东道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对此尤其敏感。

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尤其是发生在美国的并购活动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美国运用国家安全壁垒的手段来阻碍相关并购的案件也相应增加。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求投资保护对策,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做好法律服务。

从美国法律的视角来对本案进行分析,以厘清中国企业对美国并购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并结合案件做出相应的建议:充分运用事前咨询机制;不能完全依赖CFIUS先前类似的裁定;利用州内交易规避安全壁垒。

关键词:721条款;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一、案情简介与美国国家安全壁垒基本内容2010年8月19日,罗尔斯公司(Ralls Company)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由吴佳梁(三一集团副总经理和三一集团子公司——三一电气公司总经理)持股20%,段大为(三一集团的首席财务官)持股80%,吴佳梁出任首席执行官。

2012年3月,罗尔斯公司从希腊电网公司特纳US(Terna US)收购了美国俄勒冈州黄油湾(Butter Creek)风场项目。

2012年7月25日,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下简称CFIUS)发布文件称罗尔斯的收购存在国家安全风险(national security risks), 要求罗尔斯公司停止修建该风电工程。

2012年8月2日,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针对罗尔斯公司发出更为严厉的修订版禁令。

2012年9月12日,Ralls公司以CFIUS发布禁令的行为违法为由将CFIUS和其负责人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告上法庭。

CFIUS则在9月13日之后向美国总统奥巴马递交了评估报告。

2012年9月28日奥巴马发布总统令,正式否决罗尔斯公司的此次收购。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国家安全审查指南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国家安全审查指南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国家安全审查指南》(财政部于2008年12月8日颁布, 联邦纪事第73卷, 第236号)译者:张力行﹑黎军一﹑指南的立法要求《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FINSA”)对《1950年国防生产法》第721节(以下简称“721节”)(美国联邦法规汇编,第50卷,第2170页)做了修订。

根据第721节(b)(2) (E)的要求,美国财政部作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CFIUS”)的主席,须就CFIUS审查过的和引起国家安全考虑的交易类型颁布如下《国家安全审查指南》。

1本指南将从如下三个部分,对CFIUS的外资审查程序的目的和性质做一个概述。

但是, 本指南不应为任何人设立或赋予任何权利,也应不对美国政府构成约束。

如有任何问题, 可以同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联络, 联络方式如下:Nova Daly,副助理部长电话:(202)622-2752 电邮:******************.govWelby Leama,高级顾问电话:(202)622-0099 电邮: *********************.gov.地址:美国财政部,宾夕法尼亚大道1500号, NW., 华盛顿特区,邮编:20220 二﹑CFIUS审查程序的目的和性质1. CFIUS审查程序的目的欢迎外国投资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承诺。

2007年5月,布什总统所作的有关开放型经济的声明重申了这一承诺,指出“我们的繁荣和安全是建立在开放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而CFIUS则是在这一开放投资政策的前提下履行其职责的。

在FINSA序言中,国会也指出,该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外国投资,创造和维护就业,以及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资审查程序进行改革”。

管辖CFIUS审查程序的规则载于:第721节;11858号行政命令(2008年1月23日13456号行政命令对此进行了修订);以及《实施条例》(美国联邦法规汇编,第31卷,第800部分),该条例经修订后于2008年11月21日作为《最后规则》载于(联邦纪事,第73卷,第70702页)(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从几个个案看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调查

从几个个案看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调查

从几个个案看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调查企业并购的法律调查本身,是法律实践而非法律理论的产物,法律调查的具体内容也应根据企业并购实际需要来确定。

本文将通过列举并购案例,从法律实践的角度对法律调查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与评析。

一、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案,来看对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调查(一)案件始末2005年6月中海油以185亿美元要约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这个价格相对于当时该公司的市场评估价格高出了许多。

这在当时创下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

中海油要取得并购成功,除了要争取优尼科股东的支持,打败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以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取得美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并购消息一公布,在美国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来自美国国会、政府以及社会舆论的各种反对声音四起。

他们认为,中海油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有着政府背景,企业并购行为背后隐藏着国家战略目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缺乏石油资源并有着大量石油需求的国家。

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油气资源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美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并购成功,尤尼科公司控制的资源将被输往中国,这样会危及美国的石油安全。

美国众议院在中海油的收购要约发出一周后,就表决通过了一想项预算修正案,阻止美国财政部批准中海油对尤尼科的收购。

理由是尤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提炼技术可能会被用于军事,而中国国有控股公司在伊朗和苏丹等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从事活动,有可能将收购获得的技术出口到这些国家用于军事目的;另外,中海油的收购资金来自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事实上享受了政府的补贴,属于不公平竞争。

最终中海油对优尼科公司的要约收购失败。

(二)案例调查及评析中海油收购尤尼科的案例表明,并购西方发达国家的油气资产经常会受到复杂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限制,特别是中国企业一般都有国有资本背景,比起其他国家更易遭到国家安全审查,能否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审查往往成为并购成败的关键。

对企业并购实施国家安全审查的法律制度是一国国内法的问题,是一国对外资准入的监管方式之一,没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存在,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国际性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没有专门的国际仲裁制度。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 CFIUS)对外资并购的国家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 CFIUS)对外资并购的国家

什么是 CFIUS? 对并购交易有什么影响?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 )是一个联邦政府委员会,由9个政府机构的代表人员组成,美国财政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

CFIUS 的代表们来自包括国防部、国务部以及国土安全部等,对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交易进行审查。

根据2007年美国《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 )所颁布的2008年相关法规,进一步扩大了CFIUS 的审查范围,包括外国控制企业对产品与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美国企业的收购案。

出于《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的立法目的,对“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外国控制”的定义都较为宽泛,应根据每个交易的相关事实及具体情况逐一确定。

应申报原因——自愿申报,无申报费 向CFIUS 进行申报为自愿且不要求申报费。

与Hart-Scott-Rodino 反垄断法案所规定的并购申报制度不同,仅因交易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不要求向CFIUS 申报。

是否需要申报,完全取决于该交易是否可能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以及重要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一些很小的并购交易有可能要进行CFIUS 申报,而不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基础设施的大型并购案则无需申报。

向CFIUS 提交申报也可以降低未来风险。

例如,如果该交易将要或者已经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有可能运用其政治势力,在协议签署或交易完成后,要求其派系的国会议员促使CFIUS 展开独立调查。

寰美律师事务所芝加哥分所地址: 300 N. LaSalle StreetSuite 4000 Chicago, IL 60654电话: (312) 715-5000传真: (312) 715-5155麦迪逊分所地址: 33 East Main StreetSuite 900 Madison, WI 53703电话: (608) 251-5000传真: (608) 251-9166密尔沃基分所地址: 411 E. Wisconsin AveSuite 2040 Milwaukee, WI 53202电话: (414) 277-5000传真: (414) 271-3552那布勒斯分所地址: 1395 Panther LaneSuite 300 Naples, FL 34109电话: (239) 262-5959传真: (239) 434-4999凤凰城分所地址: One RenaissanceSquare Two North Central Ave Phoenix, AZ 85004电话: (602) 229-5200传真: (602) 229-5690图森分所地址: One South Church AveSuite 1700 Tucson, AZ 85701电话: (520) 770-8700传真: (520) 623-2418 © 2008 Quarles & Brady LLP 注:本文仅提供一般资讯参考,不作为对任何特定事务、事件、情况或问题的法律建议或意见出具。

浅析《外商投资法》配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审查范围的划定

浅析《外商投资法》配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审查范围的划定

浅析《外商投资法》配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审查范围的划定关键词《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审查范围随着诸如中国之类的新型经济体的崛起,新型经济体投资者对老牌资本主义经济体的投资日益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老牌资本主义经济体出于平衡外资引进以及保护国家安全的目的,纷纷制定或新修了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

在《外商投资法》第35条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实施条例》第40条中再次重申了该点。

这反映出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应当尽快建立起与新的外商投资法配套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回应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修订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潮流并适应逐年增长的对华投资。

本文旨在对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中的审查范围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建立与现行的《外商投资法》配套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时审查范围的划定提出一些建议。

一、美國FIRRMA法案下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一)交易类型根据美国《1950国防生产法》第721条及12661号总统令,赋予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CFIUS)对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企业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危险进行审查、调查并做出建议的权力。

[1]根据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FINSA)的规定,CFIUS有权对“涵盖交易”进行审查。

所谓“涵盖交易”即为可能导致美国企业被外国人控制的交易,无论交易是发生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也无论交易的规模的大小和标的额的多少。

FINSA的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规定了“受管辖的并购交易”包括但不限于:(1)导致或可能导致外国人控制美国企业的并购交易。

(2)外国人将美国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另一个外国人的并购交易。

(3)并购交易造成或可能造成外国人控制美国企业的资产。

(4)通过协议或其它形式,组成合资企业。

[2]2022年新出台的《外商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以下简称FIRRMA)在沿用了原有的“涵盖交易”的范围之外,新增了四项“涵盖交易”,包括(1)外国人购买、租赁或租借位于美国航空港、海港内或充当航空港、海港的一部分的私有或公共房地产,及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敏感设备或财产;(2)对某些美国企业的“其他投资”,使外国人士能够获得美国企业所拥有的重大非公开技术信息、董事会成员资格或其他决策权。

以《外商投资法》第35条为例论国家安全审查机制

以《外商投资法》第35条为例论国家安全审查机制

以《外商投资法》第 35 条为例论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摘要2019年3月15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通过,并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该法所规定的的强制技术转让、面向外商投资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公共采购项目的参与权,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政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烈意愿。

同时,本法第35条正式引入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于外商而言,安全审查决定的救济途径也是影响其投资规模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程序正义两类价值取向的关系,是当下我国在提高外商投资保护水平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审查;救济;程序正义《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是目前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发展的最新成果,设置了常态化、固定化的安全审查机构,扩大了安全审查范围,细化了附条件通过审查的程序,并增加了审查决定的监督执行和违规处理程序,积极回应了新发展格局对其提出的制度供给要求。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中的国家安全审查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外商投资法》第35条规定:国家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

依法作出的安全审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本法为我国首次将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升至法律层面,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是指东道国为保障本国国家安全利益,赋予特定机关审查权,针对具有国家安全威胁性的外国投资可采取限制性措施。

同时,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也有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投资公平自由化的义务。

对于投资者而言,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投资意愿。

解决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政府之间关于投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争议的途径包括东道国当地救济,一般是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如何理解我国《外商投资法》的安全审查制度的含义?毫无疑问,只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兼顾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才没有违背我国本轮开放的初衷。

试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

试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

试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摘要]构建独立的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我国的国情,从运行成本和现实需要来看,应当建立一个由各个相关部门加入的跨部门的联合审查机构,可称为外商投资联合审查委员会;其并购审查的对象应该规定为“有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意向的外国投资者”;其审查机制应当体现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则、遵守并适用中国法律原则、经济安全原则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其审查标准可以规定为:若有可信证据,能证明或推导出该外资并购交易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或者造成威胁的,则该外资并购交易将被禁止,反之该并购交易可以被通过。

[关键词]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任何国家都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没有经济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安全。

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来预防和减弱外资并购对本国经济安全造成的危害,而我国在这一机制的建造上是一片空白。

因此,提出构建外资并购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含义及价值(一)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的含义1.国家经济安全的界定对于何谓国家经济安全,至今尚无一个确定的概念,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国家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经济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经济实力的相对领先地位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安全是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稳定性,这一观点强调经济主权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本质特征。

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这一观点强调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另外,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张晓君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特指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政府意义上的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时,克服来自国际层面的危机,以保证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稳定而有秩序的状态。

由此可见,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要对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严格的界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6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6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时期后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答:学术界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尚未定论,大致可以分为状态说、能力说等几大类。

能力说侧重于动态评价,状态说侧重于静态评价能力只是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手段而非国家经济安全本身,有无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或能力大小,还要通过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来检验。

但是,国家经济安全所表示的不是一般的经济状态,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经济状态。

这就需要把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经济稳定等区别开来,也不能把国家经济安全看作是各个产业安全和区域经济安全的简单累积。

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指的是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主权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这样有利于把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发展区别开来。

无疑,没有国家经济发展就没有经济安全,然而仅仅有了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就有了国家经济安全。

因为国家经济安全不仅要求不发生重大经济风险,而且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主权不受到严重损害。

还有利于把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等区别开来。

没有产业安全就没有国家经济安全,但实现了产业安全不等于就有了国家经济安全。

因为非战略产业安全较少涉及经济主权问题,战略产业安全涉及经济主权问题但不能独自维护它。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可以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国内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在未开放条件下,内源性风险多于外源性风险;在开放条件下,外源性风险则要多于内源性风险。

俄罗斯1996 年10 月公布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时,由于既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深深陷入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危机中,因此24 个指标中只有6 个是外源性风险指标,其余都是内源性风险指标。

反之,美国政府虽然没有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也没有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专门法律,但它却通过法律明确认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是外国投资。

1988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修正《1950 年国防生产法》第721 条的《艾克森一弗罗里奥法案》,使该法成为美国通过限制外资并购来保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法。

美国外资安全法案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外资安全法案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外资安全法案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艾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exon-florio amendment)确立了美国的外资安全审查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该法案逐渐暴露出各种不足。

2007年的《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对此进行了完善,美国财政部之后颁布了《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作为该法案的具体实施细则。

我国目前的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建立于2011年,立法粗糙,很不完备,借鉴美国法的规定,可以对此进行完善。

关键词:外资安全;《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中图分类号:d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146-02美国《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2007,以下简称finsa)于2007 年10 月24 日起正式生效。

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行为的审查与限制,对外资进入美国予以全方位的要求和管制,并对外国投资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各种潜在或非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下简称cfius)将对1988 年8 月23 日之后提议或待决的,可能导致外国人控制美国商业的任何交易进行审查。

由此,任何外国人控制的,存在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交易将被视为“受管辖的交易”而成为被审查的对象。

为配合 finsa 的实施,美国财政部又公布了《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作为finsa 的具体实施细则,于2008 年12 月22 日起正式生效。

该实施细则主要对外资并购影响国家安全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审查制度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上均有相应发展。

一、立法背景及完善finsa法案的生效,是对美国之前《艾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的进一步完善。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争议与对策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争议与对策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争议与对策1. 引言1.1 1.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背景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当时美国对国家安全风险进行审查的相关法规逐渐成熟。

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外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FINSA),确立了外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审查制度。

随着中国等国崛起,美国对外国投资和收购进行审查的力度逐渐加大。

2018年,特朗普政府签署了《关于美国对外投资风险的立法》(FIRRMA),进一步扩大了审查的范围,包括对技术转让和出口管制等领域进行审查。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背景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审查制度的出台旨在保护美国的战略产业和关键技术不受外部控制,避免外国投资者获取美国的敏感信息和技术。

通过审查制度,美国政府可以在必要时阻止不良投资,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利益。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国际经济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对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意义重大。

1.22.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频繁增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比如国家间的经济间谍活动、资本的非法流动等。

建立起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这些潜在的威胁,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国家整体安全的保障。

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密不可分,国家的强大建立在经济的稳固基础上。

如果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威胁,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社会和军事安全。

通过审查制度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交易和投资进行监管,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声望。

美国国家经济安全审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不动产涉外交易的法律限制与保护

不动产涉外交易的法律限制与保护

不动产涉外交易的法律限制与保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动产涉外交易在国际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动产涉外交易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限制与保护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不动产涉外交易的限制和保护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不动产涉外交易的法律限制1.国家安全审查在不动产涉外交易中,国家安全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许多国家对外国投资者在不动产领域进行交易设立了国家安全审查机制。

例如,美国在2007年颁布了《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对外国投资者在美国的不动产交易进行审查。

类似的安全审查机制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这些限制可能包括对特定行业的投资、土地使用权的限制等。

2.土地使用权限制在不动产涉外交易中,土地使用权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不同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各有不同,有些国家禁止外国个人或企业购买土地,只允许租赁或长期使用权。

例如,中国法律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购买土地的权利受到限制,只能通过租赁或长期使用权的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

3.法律体系差异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这也对不动产涉外交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中国的土地法规定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个人或企业只能取得土地使用权。

而美国的土地法则更加注重私有产权,个人或企业可以直接购买土地所有权。

因此,在不动产涉外交易中,涉及不同国家的交易双方需要了解并适应对方国家的法律体系,以避免法律风险。

二、不动产涉外交易的法律保护1.合同保护在不动产涉外交易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对于交易双方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合同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在国际交易中,可以采用国际商事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以提高交易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2.知情权保护不动产涉外交易中,交易双方应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即交易双方应对交易中涉及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误导,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范文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范文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范文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范文一、导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贸易和投资的管理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中,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被广泛用于限制外国投资和技术转让。

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目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一种国家对外国投资进行监管与管理的机制,即列出一份清单,明确规定哪些行业、领域和企业不允许或受限制地进行投资或技术转让。

其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技术优势。

三、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通过立法限制外国对美国核能及国防产业的投资,并建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来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相关投资。

2.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行了扩大和加强。

2007年,美国通过《外国投资及国家安全法案》(FINSA),明确了CFIUS对外国投资的审查权限和程序,并增加了对技术转让和收购的监管范围。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应用越来越严格。

2018年,美国通过《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进一步扩大了CFIUS的审查权限,特别是对技术领域的投资和技术转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监管。

四、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范围1.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国防、军事、核能、航天、通信、电力、能源、金融、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

2. 美国设立了一系列的负面清单和投资限制措施,例如禁止清单、关键技术清单和监控清单等。

这些清单上的行业、领域或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包括禁止外国投资、需要事先申请批准或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3. 美国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还包括对技术转让和收购的审查。

CFIUS负责审查、调查和决定涉及美国技术和企业的外国收购和技术转让是否会造成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威胁。

五、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影响1. 对外国投资的限制:美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了那些敏感行业和领域不允许或受限制地进行外国投资。

美国金融安全审查机制

美国金融安全审查机制

美国金融安全审查机制毛竹青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金融业都面临如何既积极又稳妥地对外开放的问题。

在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近年来也一直面临着外方从各个层面不断施加的要求放宽银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压力。

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也从国家安全角度对外资进入金融领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资委员会” )从国家安全角度对外资进入金融领域进行控制。

美国的监管法规从审慎监管层面对外资在美国境内投资和设立附属金融机构规定了严格的条件。

我国已初步建立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法规体系和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银行业的监管法规,但缺乏专门的金融安全审查机制。

为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根据现阶段银行业对外开放情况,可考虑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金融安全审查机制,健全金融安全评估制度。

美国外资进入银行业的国家金融安全审查机制美国对于外资进入银行业进行严格的外国投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以下简称“国家安全审查” )。

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及审查对象。

美国外资委员会成立于1975 年。

在成立之初,只负责监控外国投资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并无对外资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

1988年通过的“埃克森—费罗里奥修正案”赋予美国总统对外资审查与限制的权力,标志着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正式建立。

美国2007 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其实施细则——2008 年《外国人兼并、收购和接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要集中审查影响“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的交易,以及可能导致外国政府或代表外国政府的实体控制某些行业的交易。

“银行及金融业”在“重要基础设施”范围之列,外资进入需要经过国家安全审查。

安全审查程序。

外资委员会的国家安全审查分为4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程序和期限规定,整个期限不超过90 天。

一是通过申报或通报启动审查程序。

审查程序可通过申报或通报两种方式启动。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公法第 110-49号 -2007年 7月 26日译者:张力行9. 11恐怖袭击后 , 美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 , 并颁布了《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由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国际投资额急剧下降,使该法的颁布并未引起中国投资者的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快速增长 , 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问题引起了中国企业的担忧。

为此,我和美国 G eor ge W ashi ngt on 大学法学院著名的国际经济法教授 Thom as J. Schoenbaum 博士认为有必要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进行研究。

该法译文和其后翻译的《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指南》将作为我们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供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和有关的政府部门参考。

译文如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外国投资,创造和维护就业,改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资审查程序 , 设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 以及其他目的 ,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第 110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颁布本法。

(a定义(b国家安全审查和调查(1 国家安全审查(2 国家安全调查(3 提交国会的认证文件(4 国家情报总监的分析报告(5 附加信息的提交(6 通知审查和调查结果(7 实施条例(c信息的保密(d总统采取的行动(e总统的行动和决定不受审查(f需要考虑的因素1(g提交国会的附加信息 ; 保密性(h实施条例(i对其他法律的影响(j技术风险的评估(k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l缓解措施﹑跟踪﹑后续监督及强制执行(m提交国会的年度报告(n通知书的认证和保证(a 定义—为本节之目的 , 如下定义应适用于:(1 委员会 ; 主席—分别是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该委员会的主席。

(2 控制—“ 控制” 一词的含义将由委员会在其颁布的《实施条例》中界定。

(3 涵盖交易—是指 1988年 8月 23日之后由外国人自行或与美国人共同提出或待定的任何可能导致从事美国跨州商业活动的人被外国人控制的合并、收购或接管交易。

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中文参考

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中文参考

美公布《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中译文仅供参考)4月28日,美国财政部在《联邦纪事》上公布《关于外国法人收购、兼并和接管的条例》,并给予45天公众评论期。

该条例是《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外资安全法》)的实施细则, 旨在落实《外资安全法》有关规定。

一、《外资安全法》的有关背景美《外资安全法》于去年7月26日经美总统签署成为法律,旨在改革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该法明确了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结构、任务、工作程序和职责等,也确定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各有关行政部门的具体职责。

《外资安全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认了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合法性,该法确定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成员包括:财政部长(主席)、司法部长、国土安全部长、商务部长、国防部长、国务卿、能源部长等,总统也可视情况指派其他部门领导参与外国投资委员会。

根据总统命令,国家情报局局长(DNI)和劳工部部长已经成为外国投资委员会“依职权”成员。

国家情报局局长从国家安全角度对被审查交易提出独立分析,并无其他政策角色。

同时,财政部也可视情指定一个或几个部门主要负责审查工作。

《外资安全法》明确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交易进行审查的程序。

外国投资委员会首先进行30天的审查,确定交易是否危害国家安全。

如不能确定,则可基于以下原因进行45天的调查,包括:第一,交易威胁国家安全,且此种威胁未在30天的审查期之前或之内得到减轻;第二,交易受外国政府控制;第三,交易使外资控制重要基础设施,外国投资委员会认为其威胁国家安全且此种威胁未能减轻;第四,负责审查的主要部门认为需要采取此种调查并得到外国投资委员会认可。

为确保外国投资委员会高度负责地做出决定,《外资安全法》要求财政部和主要部门高级负责官员须向国会保证通过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交易已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

如果总统决定该笔交易可通过审查,也需公开声明这一决定。

另外,对于外国政府控制的并购交易,如果外国投资委员会决定不需在30天的审查期后进行45天的全面调查,财政部或主要部门助理部长或以上级别官员需要确定该笔交易不会危及国家安全。

《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及其实施细则

《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及其实施细则

《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INSA)及其实施细则I.引言美国《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Foreign Invest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2007, 简称FINSA) 于2007年7月26日由布什总统签字,并于2007年10月24日起正式生效。

该法案旨在进一步加强美国对关系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行为的审查与限制;同时也表明美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寻求保持投资开放与维护国家安全两者之间的平衡。

该法案对外资进入美国予以全方位的要求和管制,并对外资并购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诠释。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简称CFIUS)将对“1988年8月23日之后提议或待决的,可能导致外国人控制美国商业的任何交易”进行审查。

由此,任何外国人控制的,存在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交易将被视为“受管辖的交易”而成为被审查的对象。

为配合FINSA的实施,美国财政部又公布了《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by Foreign Persons)作为FINSA的实施细则,于2008年12月22日起正式生效。

该实施细则主要对外资并购国家安全的原则、范围、标准和程序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审查制度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上均有相应发展。

根据最新出台的实施细则,如果CFIUS对外资的投资目的存在疑虑,不论其入股比例多少都可以对交易进行审查。

换而言之,即任何外资并购从理论上都是可以被否决的。

其次,CFIUS有对已完成的外资并购的重新审查权,即对外资企业而言即使交易完成也可能会被制裁。

另外,该实施细则还规定,如交易一方因故意或明显疏忽,在自愿申报中向CFIUS提交的信息与事实不符, 存在遗漏, 或违反了缓解协议,都将被处以25万美元以下的民事罚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公法第110-49号-2007年7月26日)译者:张力行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并颁布了《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国际投资额急剧下降,使该法的颁布并未引起中国投资者的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快速增长,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问题引起了中国企业的担忧。

为此,我和美国George Washington大学法学院著名的国际经济法教授Thomas J. Schoenbaum博士认为有必要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进行研究。

该法译文和其后翻译的《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指南》将作为我们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供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和有关的政府部门参考。

译文如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外国投资,创造和维护就业,改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资审查程序,设立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其他目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第110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颁布本法。

(a)定义(b)国家安全审查和调查(1)国家安全审查(2)国家安全调查(3)提交国会的认证文件(4)国家情报总监的分析报告(5)附加信息的提交(6)通知审查和调查结果(7)实施条例(c)信息的保密(d)总统采取的行动(e)总统的行动和决定不受审查1(f)需要考虑的因素(g)提交国会的附加信息; 保密性(h)实施条例(i)对其他法律的影响(j)技术风险的评估(k)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l)缓解措施﹑跟踪﹑后续监督及强制执行(m)提交国会的年度报告(n)通知书的认证和保证(a)定义—为本节之目的,如下定义应适用于:(1)委员会;主席—分别是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该委员会的主席。

(2)控制—“控制”一词的含义将由委员会在其颁布的《实施条例》中界定。

(3)涵盖交易—是指1988年8月23日之后由外国人自行或与美国人共同提出或待定的任何可能导致从事美国跨州商业活动的人被外国人控制的合并、收购或接管交易。

(4)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从事美国跨州商业活动的人被外国政府或受外国政府控制或代表外国政府的实体所控制的涵盖交易。

(5)说明—“国家安全”一词应解释为包含与“国土安全”有关的,包括适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事项。

(6)关键基础设施—是指对美国至关重要的若被破坏或摧毁将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实际或虚拟的系统和资产(以依本节颁布的《实施条例》的定义为准)。

2(7)关键技术—是指对国防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或关键技术项目(以依本节颁布的《实施条例》的定义为准)。

(8)牵头机构—是指根据以下(k)(5),为审查交易而指定作为牵头机构的一个或多个职能部门。

(b)国家安全审查和调查(1)国家安全审查(A)总则—在收到以下(C)所指的任何涵盖交易的书面通知时,或根据以下(D)单方面启动对任何涵盖交易的审查时,总统应通过委员会:(i)对该项涵盖交易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影响;以及(ii)为此目的应适当考虑以下(f)所列举的影响国家安全的各项因素。

(B)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如果委员会确定涵盖交易是被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委员会应根据以下(2)对交易进行调查。

(C)书面通知—(i)总则—涵盖交易的任何当事方可根据本段,向委员会的主席提交书面通知以启动对交易的审查。

(ii)撤回通知—根据以上(i)提交审查的涵盖交易的书面通知不得撤回, 除非交易的任何一方向委员会书面提出撤回请求,并获得委员会的批准。

(iii)继续协商—根据以上(ii)提出的撤回请求不得解释为排除了涵盖交易的任何一方,依本段的规定就重新提交审查一事与委员会或其成员继续进行非正式协商的可能性。

(D)单方面启动的审查—除以下(F)另有规定外,总统或委员会的主席可依以上(A)对如下涵盖交易启动审查:(i)任何涵盖交易;3(ii)任何根据本节已审查或调查过的涵盖交易,如果交易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委员会进行审查或调查时提交了虚假的或误导性的重要信息,或提交给委员会的信息中存在重大遗漏,包括重要的文件;或(iii)任何根据本节已审查或调查过的涵盖交易,如果:(I)交易的任何一方当事人或实体在交易完成后故意地实质性违反了以下(l)(1)(A)所述的缓解协议或限制性条件;(II)负责监督和强制执行缓解协议或限制性条件的牵头部门机构向委员会证实相关违反行为是故意的和实质性的;以及(III)委员会认为没有其他补救措施或强制执行手段可用来解决上述的违反行为。

(E)时间要求—任何根据本段进行的审查,应在委员会主席依以上(C)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或依以上(D) (如适用)审查开始之日起30天内完成。

(F)对委托权的限制—委员会根据以上(D)行使的审查权不得委托给任何人,除非是委员会的成员部门或机构的副部长或分管的副局长。

(2)国家安全调查(A)总则—在以下(B)所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委员会都应立即对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涵盖交易进行调查,并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以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B)适用性—以上(A)的规定应适用于如下任何一种情况:(i)根据以上(1)进行的涵盖交易审查认定:(I)该交易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且这种威胁在依以上(1)进行审查期间或之前未能得到缓解;(II)该交易是被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 或4(III)该交易可能导致美国的或美国境内的任何关键基础设施被任何外国人或其代表所控制,如果委员会认定交易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且这种威胁在根据以上(1)进行的审查期内未能通过以下(l)规定的保证措施或在委员会批准续期后得以缓解; 或(ii)牵头机构建议进行调查,且获得委员会的同意。

(C)时间要求—根据以上(A)进行的任何调查应在调查开始之日起45天内完成。

(D)例外情况—(i)总则—尽管有以上(B)(i)的规定,对于以上(B)(i)(II)所述需予调查的被外国政府控制的交易或以上(B)(i)(III)所述涉及关键基础设施交易也可以不进行调查,如果财政部长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以上(1)的规定,在审查的基础上共同认定,该交易不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

(ii)禁止委托—以上(i)所提及的财政部长或牵头机构负责人的权力不得委托给任何人,除非是财政部副部长或牵头机构负责人的副手(或相当级别的官员)。

(E)关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交易指南—自《2007年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生效之日起180天内,委员会主席须在《联邦纪事》上发布该委员会审查过的和引起国家安全考虑的交易类型的指南,上述交易类型包括可能导致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被外国政府或受外国政府控制或代表外国政府的实体所控制的涵盖交易。

(3)提交国会的认证文件—5(A)审查完成后的认证通知—根据以上(b)进行的审查完成后,委员会主席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应将认证的通知发送给以下(C)(iii)所指定的国会议员。

(B)调查完成后的认证报告—根据以上(b)进行的调查完成后,委员会主席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应将认证的有调查结果的书面报告发送给以下(C)(iii)所指定的国会议员,除非被调查的交易已呈送总统做决定。

(C)认证文件的发送程序—(i)总则—以上(A)(B)所要求的每份经认证的通知和报告应分别发送给以下(iii)所指定的国会议员,并应包括:(I)委员会就有关交易所采取的行动的说明;以及(II)列明所考虑的认定因素(以下(f)中列举的)。

(ii)认证的内容—根据以上(A) 和(B)的要求,认证的通知和报告应分别由委员会的主席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签署,并应说明委员会认为通知或报告所涉及的交易不存在悬而未决的国家安全忧虑问题。

(iii)国会成员—根据以上(A)和(B)的要求,每份认证的通知和报告应分别发送给:(I)参议院多数党和少数党领袖;(II)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主席和高级成员以及参议院监督牵头机构的任何委员会的主席和高级成员;(III)议长和众议院少数党领袖;(IV)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和高级成员以及众议院监督牵头机构的任何委员会的主席和高级成员;以及(V)如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涵盖交易,来自被收购的美国人主6要营业地所在州的参议员以及来自上述主要营业地所在州的众议员。

(iv)签署权及对委托的限制—(I)总则—以上(A)和(B)所分别要求的每份经认证的通知和报告,须由委员会主席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签署,如委托他人代为签署,则须按照以下(II)的规定办理。

(II)对认证委托的限制—委员会主席和牵头机构的负责人只可以将以上(I)所指的签署权委托给:(aa)若是按以上(1)提供的任何报告,在本节所指的审查完成后,财政部适当的雇员(若需财政部长签署)或经咨询参议院并获同意后由总统任命的牵头机构的适当官员(若需牵头机构负责人签署);或(bb)若是按以上(B)提供的任何报告,在本节所指的调查完成后,财政部副部长(若需财政部长签署)或履行副部长职责的官员或牵头机构相同职位的官员(若需牵头机构签署)。

(4)国家情报总监的分析报告—(A)总则—国家情报总监应尽快就任何涵盖交易对美国国家安全可能构成的威胁进行透彻分析。

国家情报总监也应就相关交易征求和考虑所有相关的情报机构的意见。

(B)时间要求—在委员会根据以上(1)(C)收到相关交易的书面通知之日起20天内,国家情报总监应根据以上(A)的要求向委员会提交分析报告。

在国家情报总监认为必要或适当时,或委员会要求提交补充信息时,可对该报告进行补充或修改。

国家情报总监可根据其他适用的法律,在收到通知之前的任何时候开始进行国家安全分析。

7(C)与其他情报部门的互动—国家情报总监应确保情报部门根据以上(b),在交易调查过程中发现与交易有关的任何额外信息时,积极参与信息的收集﹑分析,并传递给委员会。

(D)国家情报总监的独立作用—国家情报总监应作为委员会的无投票权的当然成员。

委员会在收到所有涵盖交易的通知后应发送给国家情报总监,但他仅限于就涵盖交易向委员会提交以上(A)和(C)所指的分析报告,而不参与委员会的政策决定。

(5)附加信息的提交—本分节的规定不得被解释为禁止任何涵盖交易的当事方提交有关交易的附加信息,包括在任何审查或调查进行期间发生的有关交易的任何提议的重组或对任何有关交易协议的修改。

(6)通知审查或调查的结果—本节所指的审查或调查完成后,委员会须及时将结果通知涵盖交易的当事方。

(7)实施条例—根据本节要求颁布的《实施条例》应包括如下的标准程序:(A) 向委员会提交审查涵盖交易的通知;(B)提交撤回涵盖交易审查的请求;(C)重新提交之前撤回的涵盖交易的通知;以及(D)本节所指的审查或调查完成后,委员会须及时将结果通知涵盖交易的当事方。

(c)信息的保密—根据《美国法典》第5卷,第552节的规定,任何依本节提交给总统或总统指定的人的信息或文件资料不应泄露,也不应向公众披露,但与任何行政或司法行为或程序有关的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