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射影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其中,正弦定理表达了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是通过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射影定理则是利用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来计算三角形中某条边的长度。

二、面积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中a、b、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而对应的角度则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计算。

三、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进行计算。

同时,需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精度和单位。

学前诊断】
1.在△ABC中,若C=90,a=6,B=30,则c-b等于1.
2.在△ABC中,若b=2asinB,则A等于30或60.
3.在△ABC中,c-a=b-ba,且∠C=90.
经典例题】
例1.在△ABC中,若∠A=45°,a=2,c=6,则∠B=45°,b=4.
例2.已知△ABC满足条件acosA=bcosB,可以判断
△ABC是等腰三角形。

例3.在△ABC中,已知b+c=6,求a的值。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²=(b+c)²-4bc,代入数据得a=2.
本课总结】
本课介绍了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和面积公式,这些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进行计算。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ppt课件

∴sin B=sin(A+C)
=sinA·cos C+sin C·cos A
= 47×18+387×34=5167.
②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a A,
57
∴b=a·ssiinn
BA=4×
16 7
=5.
4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活页作业
(1)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 能出现两解、一解、无解三种情况,解题时应根据已知条件具 体判断解的情况,常用方法是根据图形或由“大边对大角”作 出判断或用余弦定理列方程求解.
A=π3,a= 3,b=1,则 c 等于
A.1
B.2 C. 3-1 D. 3
法一: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法二:利用正弦定理求解.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活页作业
(2)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即 3π=sin1 B, sin3
∴sin B=12,故∠B=30°或 150°.由 a>b, 得∠A>∠B,∴∠B=30°. 故∠C=90°,由勾股定理得 c=2. 答案:B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 角和其他两条边;“AAS、ASA”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ASS”
①已知三边,求各 角;“SSS”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 的夹角,求第三边 和其他两个角. “SAS”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活页作业
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题型二: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题型三: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RJA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在已知三边和一个角的情况下:求另一个角 ㈠用余弦定理推论,解唯一,可以免去判断舍取。 ㈡用正弦定理,计算相对简单,但解不唯一,要进行 判断舍取。
练习1:在△ABC中,已知
解:
=31+18 =49
∴b=7
练习2:
在△ABC中, a 7,b 4 3, c 13 ,求△ABC的最小角。
解:
72 (4 13)2 ( 13)2 274 3
二、可以用正弦定理解决的两类三角问题: (1)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 (2)知三角形任意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注意判断解的个数)
思考:你能用正弦定理来解释为什么在三角形中越大
的角所对的边就越大吗?
分析:设△ABC的三个角所对边长分别是a、b、c,
且∠A≥∠B≥∠C,
(1)若△ABC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正弦函数y=sinx在 [0, ]上是增函数 2
2A 2k 2B 或 2A 2k 2B(k Z)
0 A,B ,∴k 0,则A B或A+B=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
针对性练习 1、已知△ABC中,sin2A=sin2B+sin2C,且 b sinB=c sinC,则△ABC的形状是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 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B sinC2. 变形:1)a b c a b csin sin sinC sin sin sinC 2)化边为角:a:b:c sin A:sin B:sinC;a sin A;b sin B a sin Ab sinBc sinC c sin C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C4)化角为边:sin A a;sin B b ; sin A asin B b sinC c sin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B b,sinC c2R2R2R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o0 ,求角A,由正弦定理 a sinA; b sinB; b sin B c sin C a sin A; 求出 b 与cc sin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 a sin A求出角B,由A+B+C=18o0 求出角C,再使用正 b sin B 弦定理 a sin A求出c边c sinC4. △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 a bsin A 时,B 无解;② a bsin A 或 a b 时, B 有一个解;③ bsinA a b 时, 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 A 60 ,a 2,b 2 3,求 B (有一个解 )②已知 A 60 ,b 2,a 2 3,求 B (有两个解 )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解⼀、学习⽬标1.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形的⾯积公式,并能应⽤这些公式解斜三⾓形.2. 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中仰⾓、俯⾓、视⾓、⽅位⾓及坡度、经纬度等有关名词和术语的确切含义.3. 能熟练应⽤正、余弦定理及相关公式解决诸如测量、航海、天体运动、物理、⼏何等⽅⾯的问题.4.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并能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重点、难点重点:正、余弦定理及其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形. 难点:定理的推导;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出数学模型.三、考点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三⾓函数、平⾯向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步学习如何解三⾓形的.正、余弦定理是我们学习三⾓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定理进⼀步揭⽰了三⾓形边与⾓之间的关系,在⽣产、⽣活中有着⼴泛的应⽤,是我们求⾓三解形的重要⼯具,本章内容经常会与三⾓部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难度中等,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1.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个三⾓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正弦的⽐相等,即在ABC ?中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半径),上式对任意三⾓形均成⽴.(2)利⽤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如下有关三⾓形的问题:①已知三⾓形的两⾓和任⼀边,求三⾓形的其他边与⾓;②已知三⾓形的两边和其中⼀边的对⾓,求三⾓形的其他边和⾓. 2.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形任⼀边的平⽅等于其他两边的平⽅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在ABC ?中,Cab b a c B ca a c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余弦定理还有另⼀种形式:若令?=90C ,则222b ac +=,这就是勾股定理.abc b a C ca b a c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2)利⽤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三⾓形的相关问题:①已知三边,求三个⾓;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 3. 在解三⾓形问题时,须掌握的三⾓关系式在ABC ?中,以下的三⾓关系式,在解答有关的三⾓形问题时经常⽤到,同学们要记准、记熟,并能灵活地加以运⽤.(1)π=++C B A ;(2)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3)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4)C ab S sin 21=?,A bc S sin 21=?,B ac S sin 21=?.4. 实际应⽤问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1)仰⾓和俯⾓:与⽬标视线在同⼀铅垂平⾯内的⽔平视线和⽬标视线的夹⾓,⽬标视线在⽔平视线上⽅时叫仰⾓,⽬标视线在⽔平视线下⽅时叫俯⾓.(2)⽅向⾓:从指定⽅向线到⽬标⽅向线的⽔平⾓. (3)⽅位⾓:从指定⽅向线顺时针到⽬标⽅向线的⽔平⾓. (4)坡度:坡⾯与⽔平⾯所成的⼆⾯⾓的度数. 5. 须熟悉的三⾓形中的有关公式解斜三⾓形时主要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时也会⽤到周长公式和⾯积公式,⽐如:c b a P ++=(P 为三⾓形的周长) a ah S 21=(a h 表⽰a 边上的⾼)A bcB acC ab S sin 21sin 21sin 21===R abc S 4=(可⽤正弦定理推得))(21c b a r S ++=(r 为内切圆半径)此处还须熟悉两⾓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及⼆倍⾓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6. 关于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解三⾓形的讨论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不能唯⼀确定三⾓形的形状,解这类三⾓形问题的过程中将出现⽆解、⼀解和两解的情况,应分情况予以讨论,图1与图2即表⽰了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三⾓形的各种情况当A ∠为锐⾓时,当A ∠为直⾓或钝⾓时知识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例1:已知ABC 中,A ?=60,,求思路分析:可通过设⼀参数k(k>0)使,证明出即可.解题过程:设()0sin >==k k Cc则有,,从⽽== ⼜k ==?=260sin 3,所以=2解题后反思:ABC 中,等式恒成⽴.(1)定理的表⽰形式:;或,,(2)正弦定理的应⽤范围:①已知三⾓形的两⾓和任⼀边,求其他两边及⼀⾓;②已知三⾓形的两边和其中⼀边的对⾓,求另⼀边及⾓.例2:在ABC 中,已知,,?=45B ,求b 及A 的值. 思路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显然符合余弦定理求解的条件. 解题过程:∵=cos45° == 8 ∴求可以利⽤余弦定理,也可以利⽤正弦定理:解法⼀:∵cos ∴?=60A . 解法⼆:∵??==45sin 2232sin sin B b a A ,⼜∵>+=,<∴<,即?0<<?90 ∴?=60A解题后反思:使⽤解法⼆时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例3:在△ABC 中,已知a=,b =,B =45°,求A 、C 及c .思路分析:这是⼀道已知两边及⼀边的对⾓解三⾓形的问题,可⽤正弦定理求解,但先要判定△ABC 是否有解,有⼏个解,亦可⽤余弦定理求解. 解题过程:∵B =45°<90°,且b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60°或120°.①当A =60°时,C =75°c =. ②当A =120°时,C =15°c =.故A =60°,C =75°,c =或A =120°,C =15°,c =.解题后反思:因sin A =sin(π-A ),故在解三⾓形中要考虑多种情况,灵活使⽤正、余弦定理,关键是将“条件”与情况对应.知识点⼆:三⾓形中的⼏何计算例4:已知△ABC 中,2(sin 2A -sin 2C )=(a -b )sinB ,△ABC 外接圆半径为. (1)求∠C ;(2)求△ABC ⾯积的最⼤值.思路分析:利⽤正、余弦定理可以进⾏边⾓互化,解题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边⾓关系的统⼀.解题过程:(1)由2(sin 2A -sin 2C )=(a -b )sinB 得2(-)=(a -b ).⼜∵R=,∴a 2-c 2=ab -b 2.∴a 2+b 2-c 2=ab.∴cos C==. ⼜∵0°<C <180°,∴C =60°.(2)ABC S ?=absinC =×ab=2sinAsinB=2sinAsin (120°-A ) =2sinA (sin120°cos A -cos120°sin A)=3sinAcosA+sin 2A =sin2A -cos2A+=sin (2A -30°)+. ∴当2A =120°,即A =60°时,S max =.解题后反思:求最值往往是先建⽴函数关系式,然后借助函数的⽅法去求解.例5: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272cos 2sin 42=-+A C B . (1)求⾓A 的度数;(2)若a =,b +c =3,求b 和c 的值.思路分析:在三⾓形的求解中,会经常⽤到π=++C B A ,显然把B C +转化成A π-可是解题过程更为简便. 解题过程:(1)由272cos 2sin42=-+A C B 及?=++180C B A ,得: ()[]271cos 2cos 122=+-+-A C B ,()5cos 4cos 142=-+A A即01cos 4cos 42=+-A A ,21cos =∴A , ?<a cb A 2cos 222-+=21cos =A Θ,212222=-+∴bc a c b ,()bc a c b 322=-+∴.3=a ,3=+c b 代⼊上式得:2=bc由??==+23bc c b 得:==2c a b 或==12c b .解题后反思: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斜三⾓形中应⽤得⽐较⼴泛,应熟练掌握这些定理.此外,还须熟悉两⾓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及⼆倍⾓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知识点三:应⽤性问题例6:如图,A ,B ,C ,D 都在同⼀个与⽔平⾯垂直的平⾯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分别为?75,?30,于⽔⾯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思路分析:解斜三⾓形的问题时,通常要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个或⼏个三⾓形,然后通过解这些三⾓形,得出所要求的量,从⽽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解题过程:在△ADC 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 ⼜∠BCD=180°-60°-60°=60°,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BA ,在△ABC 中,即AB=2062315sin 60sin +=??AC ,因此,BD=故B ,D 的距离约为0.33km.解题后反思: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形的常见问题有:测量距离问题、测量⾼度问题、测量⾓度问题、计算⾯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解三⾓形的相关题⽬时应根据已知与未知条件,合理选择使⽤正、余弦定理,使解题过程简洁,并达到算法简炼,算式⼯整、计算准确.解斜三⾓形应⽤题的步骤:①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未知条件,准确理解应⽤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仰⾓、俯⾓、视⾓、⽅向⾓、⽅位⾓及坡度、经纬度等;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③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个或⼏个三⾓形中,通过合理运⽤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最后作答.(答题时间:45分钟)⼀、选择题1. 在△ABC 中,a =3,b =7,c =2,那么B 等于() A. 30°B. 45°C. 60°D. 120° 2. 在△ABC 中,a =10,B=60°,C=45°,则c 等于() A. 310+B. ()1310-C. 13+D. 3103. 在△ABC 中,a =32,b =22,B =45°,则A 等于()A. 30°B. 60°C. 60°或120°D. 30°或150°4. 在△ABC 中,a =12,b =13,C =60°,此三⾓形的解的情况是()A. ⽆解B. ⼀解C. 两解D. 不能确定5. 在△ABC 中,已知bc c b a ++=222,则⾓A 为()A.3π B.6π C. 32π D. 3π或32π6. 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 =,则△ABC 的形状是()A. 等腰三⾓形B. 直⾓三⾓形C. 等腰直⾓三⾓形D. 等腰或直⾓三⾓形⼆、填空题7. 在△ABC 中,若∠A:∠B:∠C=1:2:3,则=c b a ::________. 8. 在△ABC 中,===B c a ,2,33150°,则b =________.9. 在△ABC 中,A =60°,B =45°,12=+b a ,则a =______;b =________. 10. 已知△ABC 中,===A b a,209,181121°,则此三⾓形解的情况是________. 11. 已知三⾓形两边长分别为1和3,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1,则三⾓形的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_.12. 在△ABC 中,()()()6:5:4::=+++b a a c c b ,则△ABC 的最⼤内⾓的度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13. 在△ABC 中,已知210=AB ,A =45°,在BC 边的长分别为20,3320,5的情况下,求相应⾓C 的度数.14. 在△ABC 中,BC =a ,AC =b ,a ,b 是⽅程02322=+-x x 的两个根,且()1cos 2=+B A .求:(1)⾓C 的度数;(2)AB 的长度.15. 在△ABC 中,证明:22222211cos cos b a b B a A -=-. 16. 在△ABC 中,10=+b a ,cosC 是⽅程02322=--x x 的⼀个根,求△ABC 周长的最⼩值.17. 在△ABC 中,若()B A C B A cos cos sin sin sin +=+. (1)判断△ABC 的形状;(2)在上述△ABC 中,若⾓C 的对边1=c ,求该三⾓形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选择题⼆、填空题7. 2:3:1 8. 7 9. 61236-,24612-10. ⽆解 11. 112. 120°三、解答题13. 解:由正弦定理得BCBC A AB C 10sin sin == (1)当BC =20时,sinC =21;AB BC >Θ C A >∴ 30=∴C ° (2)当BC =3320时, sinC =23; AB BC AB <1; C ∴不存在14. 解:(1)()[]()21cos cos cos -=+-=+-=B A B A C π∴C =120°(2)由题设:??==+232ab b a-+=-+=∴120cos 2cos 222222ab b a C BC AC BC AC AB()()102322222=-=-+=++=ab b a ab b a10=∴AB15. 证明:---=---=-22222222222222sin sin 211sin 21sin 21cos cos b B a A b a b B a A b B a A , 由正弦定理得:2 222sin sin b Ba A =, 22222211cos cos b a b B a A -=-∴.16. 解:02322=--x x Θ,21,221-==∴x x , ⼜C cos Θ是⽅程02322=--x x 的⼀个根.21cos -=∴C由余弦定理可得:()ab b a ab b a c -+=??--+=2222212 则:()()7551010022+-=--=a a a c当5=a 时,c 最⼩且3575==c 此时3510+=++c b a∴△ABC 周长的最⼩值为3510+17. 解:(1)由()B A C B A cos cos sin sin sin +=+可得12sin22=C0cos =∴C 即C =90° ∴△ABC 是以C 为直⾓顶点的直⾓三⾓形(2)内切圆半径 ()c b a r -+=21()1sin sin 21-+=B A 212214sin 22-≤-??+=πA ∴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是-212,0.。

(经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经典)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最全证明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及证明方法1.掌握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胸怀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丈量和几何计算相关的实质问题.主要考察相关定理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运算能力及转变的数学思想.解三角形经常作为解题工具用于立体几何中的计算或证明,或与三角函数联系在一同求距离、高度以及角度等问题,且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1. 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其 中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 正弦定理的其余形式:, c① a = R A , b =2 sin=;a②sin A =2R , sin B =,sin C = ;③a ∶b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余弦定理——王彦文 青铜峡一中(1)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即为勾若令 C =°,则 c 2=90股定理.(2) 余 弦 定 理 的 变 形 : cosA= , cosB = ,cosC = .若 C 为锐角,则 cosC>0,即 a 2+ b 2 ______c 2;若 C 为钝角,则 cosC<0,即 a 2+b 2______c 2. 故由 a 2 +b 2 与 c 2 值的大小比较,能够判断 C 为锐角、钝角或直角.(3) 正、余弦定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边角____________,余弦定理亦能够写成 sin 2A= sin 2B + sin 2C - 2sin Bsin CcosA ,近似地,sin 2B = ____________ ; sin 2C =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式中隐含条件 A + B +C =π.3. 解斜三角形的种类(1) 已知三角形的随意两个角与一边,用____________定理.只有一解.(2) 已知三角形的随意两边与此中一边的对 角 , 用 ____________ 定 理 , 可 能 有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 ABC 中,已知 a , b 和 A 时,解的状况如表:A 为钝角A 为锐角或直角图 形关 a = b A aa ≥b a b 系 b A sin <b> 式 sin <解 的 ① ② ③ ④ 个 数(3) 已知三边,用 ____________定理.有1解时,只有一解.(4) 已知两边及夹角,用 ____________定理,必有一解.4. 三角形中的常用公式或变式(1)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此中 R ,r 分别为三角形外接圆、内切圆半径.,(2) A + B + C =π,则 A =__________A= __________ , 从 而sin A =2____________,cosA = ____________ , tan A =____________;A Asin 2= __________, cos 2=__________,Atan 2 = ________.tan A + tan B + tan C =__________.(3) 若三角形三边 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____________? 2sin B =____________?2B A -C A + C A - C A2sin 2= cos2 ? 2cos 2 = cos 2 ? tan 2C 1tan 2=3.【自查自纠】. a bc R1(1)sin A = sin B =sin C = 2R BRC ② bc(2) ①2 si2 siRR2 2③ s in A ∶sin B ∶sin C2. (1) b 2+c 2-2bccosA c 2+a 2- 2cacosB a 2 +b 2-2abcosC a 2+ b 2b 2 +c 2-a 2c 2+a 2-b 2a 2 +b 2-c 2>(2)2ca2ab2bc<(3) 互化sin 2C +sin 2A -2sin Csin AcosBsin 2A + sin 2B -2sin Asin BcosC3.(1) 正弦 (2) 正弦 一解、两解或无解①一解 ②二解 ③一解 ④一解 (3) 余弦 (4) 余弦.11 1 abc(1) ab sin C bc s inA ac s in B2 22R412( a +b +c) rπ B +C(2) π- ( B + C)2 - 2sin( B +C-cos( B +C) )- tan( B + C cos B +CsinB + C) 2 21 B +Ctan 2A B C (3)a + csin A + sin C tan tan tan2在△ABC中, A B 是A B 的()>sin >sinA.充足不用要条件B.必需不充足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足也不用要条件解:因为在同一三角形中,角大则边大,边大则正弦大,反之也成立,故是充要条件.故选 C.在△ABC中,已知 b=, c=,B=°,则61030解此三角形的结果有 ()A.无解B.一解C.两解D.一解或两解解:由正弦定理知 sin C=c·sin B5b=6,又由c>b>csin B知, C有两解.也可依已知条件,画出△ ABC,由图知有两解.应选 C.( 2013·陕西 ) 设△ ABC的内角 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若b cos C+ c cos B=a sin A,则△ ABC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立C+解:由已知和正弦定理可得BC B =A· A ,即sin cos=sin sin sin sin( B +C cos A)sinA A,亦即sinA=A因为Aπ,sin sin sin.0< <π所以 sin A=1,所以 A= 2.所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应选.B( 2012·陕西 ) 在△ ABC中,角 A,B,C 所对的π边分别为 a,b,c. 若 a=2,B=6,c=23,则 b=________.解:由余弦定理知b2=a2+c2- 2accosB=π222 +( 23)-2×2×2 3×cos 6= 4, b= 2.在△ABC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a= 2,b=2,sin B+cosB= 2,则角 A 的大小为 ________.解:∵ sin B+ cosB=2,ππ∴2sin B+4= 2,即 sin B+4=1.πππ又∵ B∈(0 ,π ) ,∴ B+4=2, B=4 .a b依据正弦定理sin A=sin B,可得sin A=asin B1=.b2ππ∵a<b,∴ A<B. ∴ A=6 . 故填6 .种类一正弦定理的应用△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A- C=90°, a+ c= 2b,求 C.解:由 a+c= b 及正弦定理可得sinA2+s in C= 2sin B.又因为 A- C=90°, B=180°- ( A+ C) ,故 cosC+ sin C= sin A+sin C= 2sin( A+ C) =2sin(90 °+ 2C) = 2sin2(45 °+ C) .∴2 sin(45° +C=2 2 sin(45° +)C)cos(45 °+ C) ,41即 cos(45 °+ C) =2.又∵ 0°< C<90°,∴ 45°+ C=60°,C =15°.【评析】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边关系转变为角角关系,这是解本题的重点.( 2012·江西 ) 在△ ABC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c已知 A=π,bsinπ+C -.44c sinπ+B =a4.π(1)求证: B-C=2;(2)若 a= 2,求△ ABC的面积.解:(1)证明:对bπ+C-sin4csin π+ B= a应用正弦定理得4B π+ C -sinCπ+B =sinA,sin sin4sin422即sin B2 sin C+2 cosC-sinC222,整理得 B C2 sin B+2 cosB =2sin cos -s in CcosB= 1,即 sin ( B-C)=1.3ππ因为 B,C∈ 0,4,∴ B-C=2 .3π,又由 (1)知 B-C(2) ∵ B+ C=π- A=4π=2,5ππ∴B=8,C=8.∵a=2,A=πb=,∴由正弦定理知4a Bπa Cπsin5sinsin A= 2sin8,c=sin A=2sin 8 .115ππ∴S△ABC=2bcsin A=2×2sin8×2sin 8×225ππππ2= 2sin8 sin 8= 2cos8 sin8=2π 1sin 4=2.种类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1 3 3∴S △ABC =2acsin B = 4 .【评析】①依据所给等式的构造特色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快速解答本题的 重点.②娴熟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 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 用.在△ 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的对边,cosBb且cosC =- 2a +c .(1) 求 B 的大小;(2) 若 b = 13,a +c =4,求△ ABC 的面积.a 2+ c 2-b 2, 解:(1) 由余弦定理知, cosB =ac2cosC = a 2+b 2- c 2cosB b 2ab ,将上式代入cos C =- a +c2 得a 2 +c 2-b 2 abb2=- a +c , ac·a 2+b 2-c22整理得 a 2+c 2- b 2=- ac.a 2+c 2-b 2 -ac 1 ∴cosB = ac = ac =- .22 22∵B 为三角形的内角,∴ B = 3π.(2) 将 b = 13,a +c =4,B =23π 代入 b 2=a 2+ c 2-2accosB ,得 13=42- 2ac -2accos 2 3π,解得 ac =3.若△ ABC 的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 a ,b ,c 知足( a +b) 2- c 2=4,且 C =60°,则 ab 的值为 ( )4A. 3B .8-4 3C . 12D.3解:由余弦定理得 c 2= a 2 +b 2-2abcosC =a 2+b 2-ab ,代入 ( a + b) 2- c 2 =4 中得 ( a + b) 24- ( a 2+b 2-ab) = 4,即 3ab = 4,∴ ab =3. 应选A.6种类三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以用余弦定理化边后用不等式求最值.( 2013·全国新课标Ⅱ ) △ ABC的内角A、B、 C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a=bcosC+ csin B.(1)求 B;(2)若 b=2,求△ ABC面积的最大值.解: (1) 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sin A=sin BcosC+ sin Csin B. ①又 A=π- ( B+ C) ,故sin A = sin( B + C) = sin BcosC +cosBsin C. ②由①,②和 C∈(0 ,π ) 得 sin B= cosB.π又 B∈(0 ,π ) ,所以 B=4 .12(2) △ ABC的面积 S=2acsin B=4 ac.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 4 = a2+ c2-π2accos 4 .又 a2+ c2≥2ac,故 ac≤4,2- 2当且仅当 a=c 时,等号成立.所以△ ABC面积的最大值为2+1.【评析】(1) 化边为角与和角或差角公式的正向或反向多次联用是常用的技巧; (2) 已知边及其对角求三角形面积最值是高考取考过多次的问题,既可用三角函数求最值,也可( 2013·山东 ) 设△ ABC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a+ c= 6, b= 2, cosB7=9.(1)求 a,c 的值;(2)求 sin( A- B) 的值.解: (1) 由余弦定理 b2=a2+ c2-2accosB,得 b2=( a+c) 2-2ac(1 +cosB) ,又 a+ c =6,b=2,7cosB=9,所以 ac=9,解得 a=3,c=3.242(2) 在△ ABC中, sin B= 1-cos B=9 ,asin B 22由正弦定理得 sin A=b= 3 .因为 a=c,所以 A 为锐角,21所以 cosA=1-sin A=3.所以 sin( A-B) =sin AcosB- cosAsin B=10 227.种类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后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找出角之间的 关系;或将角都化成边,而后进行代数恒等变 形,可一题多解,多角度思虑问题,进而达到 对知识的娴熟掌握.在三角形 ABC 中,若 tan A ∶tan B =a 2∶b 2,试判断三角形 ABC 的形状.a 2 sin 2A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 b 2=sin 2B , tan A sin 2 A所以 tan B =sin 2 B ,A Bsin 2AA = Bsin cos2 ,即sin2所以cosAsin B =sinB sin2 . 所以 A = B ,或2 A +B =π,所以 A =B2 22π或 A + B = 2 ,进而△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a2sin 2A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得 b 2= sin 2B ,所以tan A sin 2A cosB sin Atan B =sin 2B,所以 cosA = sin B,再由正、余弦a 2+ c 2 -b 2aca a 2- b2c 2-定理,得 2 22 2 )( b + c -a = b ,化简得 (2bca 2-b 2 )= ,即 a 2= b 2 或c 2= a 2 +b 2. 进而△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评析】由已知条件,可先将切化弦,再联合正弦定理,将该恒等式的边都化为角,然( 2012·上海 ) 在 △ABC 中 , 若 sin 2A +sin 2B 2C ,则△ ABC 的形状是 ( )<sin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可以确立解:在△ ABC 中,∵ sin 2A +sin 2 B<sin 2C ,∴由正弦定理知 a 2 +b 2<c 2. ∴cos C = a 2+b 2-c 22ab<0,即∠ C 为钝角,△ ABC 为钝角三角形. 应选 C.种类五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某港口 O 要将一件重要物件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 O北偏西 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 n mile的A 处,并以 30 n mile/h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定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 n mile/h 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 t h 与轮船相遇.(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2)假定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好达到 30 n mile/h ,试设计航行方案 ( 即确立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 ) ,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原因.解法一:(1) 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 S n mile ,则S=900t 2+400-2·30t ·20·cos(90°- 30°)=t2-t +400=900600900 t -123+300,1103故当 t =3时,S min=103,此时 v=1=3 303.即小艇以 30 3 n mile/h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2)设小艇与轮船在 B 处相遇,则v2 t 2=400+t 2-900 2·20·30t ·cos(90 °- 30°) ,2600400故 v = 900-t+t2.v≤,∴6004002-+≤,即∵0<30900t t900t3-t≤0,22解得 t ≥3. 又 t =3时,v=30. 故 v= 30 时,2t 获得最小值,且最小值等于3.此时,在△ OAB中,有 OA=OB=AB=20,故可设计航行方案以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航行速度为 30 n mile/h ,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解法二:(1) 若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又轮船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则小艇航行方向为正北方向.设小艇与轮船在C处相遇.在 Rt△OAC中, OC=20cos30°= 10 3,AC=20sin30 °= 10.又 AC=30t ,OC=vt ,101103此时,轮船航行时间 t =30=3,v=1=330 3.即小艇以 30 3 n mile/h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2)假定 v= 30 时,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在 D处相遇,此时 AD=DO=30t .又∠ OAD=60°,所以 AD= DO=OA=20,2解得 t =3.据此可设计航行方案以下:航行方向为北偏东 30°,航行速度的大小为30 n mile/h. 这样,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证明以下:如图,由 (1) 得 OC=103, AC=10,故 OC>AC,且关于线段 AC上随意点 P,有OP≥ OC>AC.而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好达到30 n mile/h ,故小艇与轮船不行能在 A,C 之间 ( 包括 C) 的随意地点相遇.设∠ COD=θ (0 °<θ<90°) ,则在 Rt△COD 中,103CD=103tan θ, OD=cosθ .因为从出发到相遇,轮船与小艇所需要的10+10 3tan θ和 t =103,时间分别为 t =30vcosθ10+10 3tan θ10 3所以30=vcosθ.153由此可得,v=sin (θ+30°).3又 v≤30,故 sin( θ+30°) ≥2,进而,30°≤ θ<90°.因为θ=30°时, tan θ获得最小值,且3最小值为3 .10+103tan θ于是,当θ=30°时,t =302获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3.【评析】①这是一道相关解三角形的实质应用题,解题的重点是把实质问题抽象成纯数学识题,依据题目供给的信息,找出三角形中的数目关系,而后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②解三角形的方法在实质问题中,有宽泛的应用.在物理学中,相关向量的计算也要用到解三角形的方法.最近几年的高考取我们发现以解三角形为背景的应用题开始成为热门问题之一.③不论是什么种类的三角应用问题,解决的重点都是充足理解题意,将问题中的语言表达弄理解,画出帮助剖析问题的草图,再将其归纳为属于哪种可解的三角形.④本题用几何方法求解也较简易.10( 2012·武汉 5月模拟 ) 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 60°方向的 B 处,且与岛屿 A 相距 12 海里,渔船乙以 10 海里 / 小时的速度从岛屿 A 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恰好用2 小时追上.(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 sin α的值.解: (1)依题意,∠BAC=°,A B=,12012 AC=× =2,在△ ABC中,由余弦定理知 BC 1022022∠ BAC=2+2-=AB+ AC- AB·AC·12202cos2×12×20×cos120°= 784,BC= 28.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 v=28=14( 海里 / 小2时) .(2)在△ ABC中, AB=12,∠ BAC=120°,BC= 28,AB ∠BCA=α,由正弦定理得sinα=BC12=28,进而 sin α=,即sin120 °sin ∠ BAC sin α12sin120 °3328=14.1.已知两边及此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要注意解的状况,提防漏解.2.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变为角角关系 ( 注意应用 A+ B+ C=π 这个结论 ) 或边边关系,再用三角变换或代数式的恒等变形( 如因式分解、配方等 ) 求解,注意等式两边的公因式不要约掉,要移项提取公因式,不然有可能遗漏一种形状.3.要熟记一些常有结论,如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必有一角为60°;若三内角的正弦值成等差数列,则三边也成等差数列;内角和定理与引诱公式联合产生的结论:sin A= sin( BA B+C +C) ,cosA=- cos( B+ C) ,sin 2=cos 2,sin2 A=- sin2( B+C) ,cos2A= cos2( B+C) 等.4.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剖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表示图;(2)建模:依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11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成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模型;(3)求解:利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查验:查验上述所求得的解能否切合实际意义,进而得出实质问题的解.5.正、余弦定理是应用极为宽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相关的量( 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 ) 供给了理论依照,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相关等式的重要依照.主要方法有:化角法,化边法,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注意领会此中蕴涵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变思想及分类议论思想.1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返回
[研一题] [例 2] B、b. π 在△ABC 中,c= 6,C=3,a=2,求 A、
返回
[自主解答] π 3 ∴A=4或4π.
a c asin C 2 ∵sin A=sin C,∴sin A= c = 2 .
π 又∵c>a,∴C>A.∴A=4. 5π 6· sin 1n C = π = 3+1. sin 3
第四章
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1、正、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
a b c = = sin A sin B sin C =2R
余弦定理 a2= a2+c2-2accos B b2=a2+b2-2abcosC c2 =
b2+c2-2bccos A

; ; .

定理
变 形 形 式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①a= 2Rsin A , b= 2Rsin B , c= 2Rsin C ; b2+c2-a2 cosB= a b 2bc ②sin A=2R,sin B=2R, 2 a +c2-b2 c 2ac sin C=2R; cos B= ; 2 2 2 a + b - c (其中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cos C= 2ab . ③a∶b∶c=sinA∶sin B∶sin C ④asin B=bsin A,bsin C=csin B, asin C=csin A.
(2)由正弦定理知sin A∶sin B∶sin C=a∶b∶c正确,即
(2)正确.
返回
2.在△ABC中,若A>B,是否有sin A>sin B?反之,是 否成立?
提示:∵A>B,∴a>b. a b 又∵sin A=sin B,∴sin A>sin B. 反之,若 sin A>sin B, 则 a>b,即 A>B. 故 A>B⇔sin A>sin B.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讲义课前双击巩固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公式asinA= ==2R (其中R 是△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a 2= ,b 2= , c 2=定理的变形 a=2RsinA ,b= ,c=,a∶b∶c=cos A= , cos B= , cos C=2.在△ABC 中,已知a,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sin Absin A<a<b a ≥ba>b解的个数3.三角形面积公式(1)S=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12bcsin A=12acsin B=12absin C ; (3)S=12r (a+b+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常用结论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B+C=π;变形:A+B 2=π2-C 2.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sin(A+B)=sin C;(2)cos(A+B)=-cos C; (3)sinA+B 2=cos C 2;(4)cosA+B 2=sin C2.3.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bcos C+ccos B;b=acos C+ccos A;c=bcos A+acos B.题组一 常识题1.[教材改编] 在△ABC 中,B=45°,C=60°,c=2,则最短边的边长等于 .2.[教材改编] 在△ABC 中,已知a=5,b=2√3,C=30°,则c= .3.[教材改编] 在△ABC 中,已知a 2-c 2+b 2=ab ,则C 等于 .4.[教材改编] 在△ABC 中,已知a=3√2,b=2√3,cos C=13,则△ABC 的面积为 . 题组二 常错题◆索引:在△ABC 中角与角的正弦的关系;正弦定理求角时解的个数;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中边与角的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5.在△ABC 中,若sin A=sin B ,则A ,B 的关系为 ;若sin A>sin B ,则A ,B 的关系为 .6.在△ABC 中,若A=60°,a=4√3,b=4√2,则B 等于 .7.在△ABC 中,a=2,b=3,C=60°,则c= ,△ABC 的面积等于 .8.在△ABC 中,角A ,B ,C 满足sin Acos C-sin Bcos C=0,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课堂考点探究探究点一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a=2bcos A. (1)求角B 的大小;(2)若b=2√3,求a+c的最大值.[总结反思](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作用是在已知三角形部分元素的情况下求解其余元素,基本思想是方程思想,即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出关于未知元素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元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互化,解题时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题时,常利用基本不等式或表示为三角形的某一内角的三角函数形式求解.式题(1)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b)(sin A+sin B)=(c-b)sin C,若a=√3,则b2+c2的取值范围是( )A.(5,6]B.(3,5)C.(3,6]D.[5,6](2)如图3-22-1,在△ABC中,D是边AC上的点,且AB=AD,2AB=√3BD,BC=2BD,则sin C的值为.图3-22-1探究点二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2如图3-22-2所示,图3-22-2在△ABC中,D是BC的中点,已知∠BAD+∠C=90°,则△ABC的形状是.[总结反思]判断三角形形状实质上是在缺少部分条件的情况下解三角形,此时三角形的各个元素虽然不能具体确定,但可以确定其中某些元素的等量或者不等量关系,据此对三角形形状作出判断.式题在△ABC中,若sin A=2cos Bsin C,则△ABC的形状是.探究点三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3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os2B-cos2C-sin2A=-sin Asin B,sin(A-B)=cos(A+B).(1)求角A,B,C;(2)若a=√2,求三角形ABC的边长b的值及三角形ABC的面积.[总结反思](1)若已知一个角(角的大小或该角的正弦值、余弦值),一般结合题意求夹这个角的两边或两边之积,再代入公式求解;(2)若已知三边,可先求一个角的余弦值,再求正弦值,代入,一般表示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函数,,或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式题△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sin A-sin B)=(c-b)(sin C+sin B).(1)求角C;(2)若c=√7,△ABC的面积为3√3,求△ABC的周长.2课时作业一、 填空题1.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3,cos A =32且b <c ,则b 等于________.2.已知△ABC ,a =5,b =15,A =30°,则c =________.3.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23cos 2A +cos 2A =0,a =7,c =6,则b 等于________.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cosC +ccosB =asinA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5.在某次测量中,在A 处测得同一平面方向的B 点的仰角是50°,且到A 的距离为2,C 点的俯角为70°,且到A 的距离为3,则B 、C 间的距离为________.6.△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 ,a =1,b =3,则c =________. 7.在△ABC 中,∠ABC =π4,AB =2,BC =3,则sin ∠BAC =________.8.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9.在△ABC 中,AC =3,A =45°,C =75°,则BC =________.10.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os C =-14,3sin A =2sin B ,则c=________.11.在△ABC 中,a =3,b =6,A =2π3,则B =________.二、解答题12.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315,b -c =2,cos A =-14.(1)求a 和sin C 的值;(2)求cos ⎝⎛⎭⎫2A +π6的值.13.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sin 2B =2sin A sin C . (1)若a =b ,求cos B ;(2)设B =90°,且a =2,求△ABC 的面积.。

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精讲)(含答案解析)

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精讲)(含答案解析)

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1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1、基线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把根据测量的需要而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为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的基线长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2、仰角与俯角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两者在同一铅垂平面内)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360θ≤≤ .4、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西)α,例:(1)北偏东α:(2)南偏西α:5、坡角与坡比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叫坡角(θ为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叫坡比(坡度),即tan h i lθ==(2022·河南安阳·高一阶段练习)1.公园内有一棵树,A ,B 是与树根处O 点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树顶端为P .如图,观测得75OAB ∠=︒,60OBA ∠=︒,60OAP ∠=︒,10AB =米,则该树的高度OP 大约为()A .21米B .18米C .15米D .10米(2022·新疆·乌市八中高一期中)2.现只有一把长为2m 的尺子,为了求得某小区草坪边缘,A B 两点的距离AB (AB 大于2m ),在草坪坛边缘找到点C 与D ,已知090ACD ∠=,且tan ADB ∠=-,测得1.2m AC =,0.9m CD =,1m BD =,则AB =()A .m3B C .m 2D .m 2(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3.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 ,B 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 ,B 不共线的一点C ,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案(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①测量A ,B ,b ;②测量a ,b ,C ;③测量A ,B ,a .则一定能确定A ,B 间距离的所有方案的个数为()A .3B .2C .1D .0(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4.如图,在救灾现场,搜救人员从A 处出发沿正北方向行进x 米达到B 处,探测到一个生命迹象,然后从B 处沿南偏东75︒行进30米到达C 处,探测到另一个生命迹象,如果C 处恰好在A 处的北偏东60︒方向上,那么x =()A .102米B .103米C .10米D .106米(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中)5.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地球静止同步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轨道高度(轨道高度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距离)为h .将地球看作是一个球心为O ,半径为r 的球,其上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赤道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如果地球表面上某一观测点与该卫星在同一条子午线(经线)所在的平面,且在该观测点能直接观测到该卫星.若该观测点的纬度值为α,观测该卫星的仰角为β,则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A .cos cos()r h r βαβ+=+B .cos cos()h r βαβ=+C .sin sin()r h r βαβ+=+D .sin sin()h r βαβ=+高频考点一: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角度1:测量距离问题例题1.(2022·广东·信宜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6.如图,一轮船从A 点沿北偏东70 的方向行驶10海里至海岛B ,又从B 沿北偏东10 的方向行驶10海里至海岛C ,若此轮船从A 点直接沿直线行驶至海岛C ,则此船沿__________方向行驶__________海里至海岛C ()A.北偏东60;B.北偏东30 ;C.北偏东40;D.北偏东20 ;例题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7.为了在一条河上建一座桥,施工前在河两岸打上两个桥位桩A,B(如图),要测量A,B两点的距离,测量人员在岸边定出基线BC,测得BC=50m,∠ABC=105°,∠BCA =45°.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A.m B.m C.m D.m例题3.(2022·福建龙岩·高一期中)8.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分别为5km,8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70 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50 方向上,则灯塔A与B的距离为______km.例题4.(2022·广东·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一期中)9.如图,为了测量,B C两点间的距离,选取同一平面上,A D两点,已知90∠= ,ADC∠= ,2A60AB=,BD=DC=BC的长为________.例题5.(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10.《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如图,为张衡地动仪的结构图,现要在相距200km的A,B两地各放置一个地动仪,B在A的东偏北60°方向,若A地动仪正东方向的铜丸落下,B地东南方向的铜丸落下,则地震的位置在A地正东________________km.角度2:测量高度问题例题1.(2022·江西师大附中三模(理))11.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代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如图,小明同学为测量滕王阁的高度,在滕王阁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AB,高为12m,在它们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测得楼顶A,滕王阁顶部C的仰角分别为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阁顶部C的仰角为30︒,则小明估算滕王阁的高度为()(精确到1m)A.42m B.45m C.51m D.57m例题2.(2022·山东菏泽·高一期中)12.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如图1)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估算赛道造型最高点A(如图2)距离地面的高度AB(AB 与地面垂直),在赛道一侧找到一座建筑物PQ,测得PQ的高度为25.4米,并从P点测得A 点的仰角为30°;在赛道与建筑物PQ 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 处测得A 点,P 点的仰角分别为75°和30°(其中B ,M ,Q 三点共线),该学习小组利用这些数据估算得赛道造型最高点A 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1.41≈ 1.73≈ 2.45≈)A .58B .60C .66D .68例题3.(2022·四川成都·高一期中)13.如图,AE 是底部不可到达的一个烟囱,为测量烟囱的高度,在地面选取C ,D 两点,使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C ,D 两点测得顶点A 的仰角分别为37α=︒,67β=︒,且C ,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米,则烟囱AE 的高度为_________米.(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数,参考数据:sin 670.92cos 670.39,sin 370.60cos370.80︒≈︒≈︒≈︒≈,, 1.73≈)例题4.(2022·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一期中)14.厦门双子塔是厦门的新地标,两栋独立的塔楼由裙楼相连,外观形似风帆,并融入了厦门市花“三角梅”的视觉元素.小明计划测量双子塔A 塔的高度,他在家测得塔尖的仰角为26.3°,再到正上方距家42米的天台上,测得塔尖仰角为22.3°,塔底俯角为10.8°.则A 塔的高度约为______米.(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sin 40.07︒≈,sin 33.10.55︒≈,sin 63.70.90︒≈,sin 79.20.98︒≈.角度3:测量角度问题例题1.(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15.两座灯塔A 和B 与海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北偏东40 ,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 ,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10D .南偏西10 例题2.(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文))16.位于灯塔A 处正西方向相距()5n mile 的B 处有一艘甲船需要海上救援,位于灯塔A 处北偏东45°相距mile 的C 处的一艘乙船前往营救,则乙船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南偏西()A .30°B .60°C .75°D .45°例题3.(2022·江苏南通·高一期末)17.图1是南北方向、水平放置的圭表(一种度量日影长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示意图,其中表高为h ,日影长为l .图2是地球轴截面的示意图,虚线表示点A 处的水平面.已知某测绘兴趣小组在冬至日正午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2326'︒)在某地利用一表高为2dm 的圭表按图1方式放置后,测得日影长为2.98dm ,则该地的纬度约为北纬()(参考数据:tan 340.67︒≈,tan 56 1.49︒≈)A .2326'︒B .3234'︒C .34︒D .56︒题型归类练(2022·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18.如图,一艘船上午8:00在A 处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8:30到达B 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A .16海里/小时B .15海里/小时C ./小时D .海里/小时(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19.如图,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甲同学从点A 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点B 时,发现乙同学踢着足球在点C 处正以自己速度的12向A 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3cos 5BAC ∠=,3m AB =,7m AC =.若忽略甲同学转身所需的时间,则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点是线段AC 上离A 处____________m 的点.(2022·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2021年4月25日至26日在福州举办,三明市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5G +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如图,某县区域地面有四个5G 基站A ,B ,C ,D .已知C ,D 两个基站建在江的南岸,距离为;基站A ,B 在江的北岸,测得75ACB ∠=︒,120ACD ∠=︒,30ADC ∠=︒,45ADB ∠=︒,则A ,B 两个基站的距离为______.(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21.如图所示,为测量山高MN ,选择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A 点测得M 点的仰角∠MAN =60°,C 点的仰角∠CAB =45°以及∠MAC =75°,从C 点测得∠MCA =60°.已知山高BC =500m ,则山高MN =______m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2.如图,某湿地为拓展旅游业务,现准备在湿地内建造一个观景台D ,已知射线AB ,AC 为湿地两边夹角为π3的公路(长度均超过4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接送点E ,F ,且AE AF ==若要求观景台D 与两接送点所成角EDF ∠与BAC ∠互补且观景台D 在EF 的右侧,并在观景台D 与接送点E ,F 之间建造两条观光线路DE 与DF ,则观光线路之和最长是_________________(千米).(2022·广东梅州·高一阶段练习)23.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可以选取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C 和D .现测得75BCD ∠=︒,45BDC ∠=︒,50CD =米,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 为()米.A .B .C .D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2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的测量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刘徽提出重差术,应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因其第一题为测量海岛的高度和距离,故题为《海岛算经》.受此题启发,某同学依照此法测量郑州市二七纪念塔的高度.如图,点D ,G ,F 在水平线DH 上,CD 和EF 是两个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测量标杆的高度,称为“表高”测得以下数据(单位:米):前表却行DG =1,表高CD =EF =2,后表却行FH =3,表距DF =61.则塔高AB =()A .60米B .61米C .62米D .63米(2022·湖南·高一阶段练习)25.如图,无人机在离地面高300m 的A 处,观测到山顶M 处的仰角为15 、山脚C 处的俯角为45 ,已知60MCN ∠= ,则山的高度MN 为___m .(2022·广西南宁·一模(理))26.2021年9月17日,搭载着3名英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假设返回舱D 是垂直下落于点C ,某时刻地面上点A B 、观测点观测到点D 的仰角分别为4575︒︒、,若A B 、间距离为10千米(其中向量CA 与CB同向),试估算该时刻返回舱距离地面的距离||CD 约为___________ 1.732≈).(2022·河南安阳·高一阶段练习)27.某校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测量一土坡的倾斜程度”,在坡脚A 处测得15PAC ∠=︒,沿土坡向坡顶前进25m 后到达D 处,测得45PDC ∠=︒.已知旗杆10m,CP PB AB =⊥,土坡对于地平面的坡角为θ,则cos θ=()A1B 1C .54-D (2022·江苏·高一课时练习)28.当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 时,一根长为2m 的竹竿,要使它的影子最长,则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α=________.(2022·全国·高一专题练习)29.如图,两名搬家工人要将一个大衣柜搬出房间,已知衣柜长1.5m ,宽0.8m ,高2.5m ,房门的宽为1.2m ,高为2.2m .试问此衣柜的倾斜度要在多少度以下,才能顺利通过房门?(tan30.960.6︒≈,sin48.590.75︒≈ 2.9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30.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0海里/小时,当甲船在点A 时,测得海面上乙船搁浅在其南偏东60︒方向的点P 处,甲船继续向北航行0.5小时后到达点B ,测得乙船P 在其南偏东30︒方向,(1)假设水流速度为0,画出两船的位置图,标出相应角度并求出点B与点P之间的距离.(2)若水流的速度为10海里/小时,方向向正东方向,甲船保持40海里/小时的静水速度不变,从点B走最短的路程去救援乙船,求甲船的船头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1.A【分析】在OAB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OA ,再在直角AOP 中即可求出.【详解】在OAB 中,180756045AOB ∠=︒-︒-︒=︒,则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OA AB OBAAOB=∠∠3222=,解得OA =在直角AOP中,tan 6021OP OA =⋅︒=米.故选:A.2.C【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D ,再由余弦定理可求AB .【详解】因为090, 1.2m,0.9m ACD AC CD ∠===,所以 1.5m AD ==.因为tan ADB ∠=-1cos 3ADB ∠=-,所以2AB m ==.故选:C 3.A【分析】根据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即可.【详解】对于①,利用内角和定理先求出C A B π=--,再利用正弦定理sin sin b cB C=解出c ;对于②,直接利用余弦定理2222cos c a b ab C =+-即可解出c ;对于③,先利用内角和定理求出C A B π=--,再利用正弦定理sin sin a cA C=解出c .故选:A.4.D【分析】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即可求解结果.【详解】依题意得18045C 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45BC AB=︒︒22=,x =故选:D5.A【分析】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在三角形OAB 中利用正弦定理即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2B παβ∠=--,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OA OBB OAB=∠,即sin sin 22rr hππαββ+=⎛⎫⎛⎫--+ ⎪ ⎪⎝⎭⎝⎭,化简得cos()cos r r hαββ+=+,故选:A.6.C【分析】先求出各角的角度,再使用余弦定理求解长度.【详解】由题意得:1807010120ABC ∠=︒-︒+︒=︒,10AB BC ==,故30BAC ∠=︒,所以从A 到C 的航向为北偏东703040︒-︒=︒,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cos 10102003002AC AB BC AB BC ABC ⎛⎫=+-⋅∠=+-⨯-= ⎪⎝⎭,故AC =故选:C 7.D【分析】根据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8030BAC ACB ABC ︒︒∠=-∠-∠=,由正弦定理得:501sin sin 22AB BC AB ACB BAC =⇒⇒=∠∠故选:D 8.7【分析】首先画出方位图,得到60ACB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作出如图的方位图,则5,8AC BC ==180705060ACB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有:22212cos 602564258492AB AC BC AC BC =+-⋅︒=+-⨯⨯⨯=所以7AB =故答案为:79.【分析】在AB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sin ADB ∠,即cos BDC ∠;在BDC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结果.【详解】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4AB A ADB BD ⋅∠== ,90ADC ∠=o Q ,cos BDC ∴∠=,在BD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44848BC BD CD BD CD BDC =+-⋅∠=+-⨯=,BD ∴=故答案为:10.)1001+【分析】依题意画出图象,即可得到60,75,45A B C === ,200AB =,再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可得;【详解】解:如图,设震源在C 处,则200AB km =,则由题意可得60,75,45A B C ===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200sin45sin75AC=,又()4s c in 232162cos o 752sin 4530sin 45304523s 0sin 22+=++=⨯+=⨯= 所以()200200sin75100314sin452622AC =+⨯==+,所以震源在A 地正东()10031km +处.故答案为:()10031+11.D【分析】在ACM △中求得30ACM ︒∠=,由正弦定理得sin 2sin sin15CAM ABCM AM ACM ︒∠=⋅=∠,再在Rt CDM 中6sin 60ABCD CM ︒=,计算即可.【详解】由题意得,在Rt ABM 中,sin15ABAM ︒=,在ACM △中,301545CAM ︒︒︒∠=+=,1801560105AMC ︒︒︒︒∠=--=,所以30ACM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M CMACM CAM=∠∠,得sin 2sin sin15CAM ABCM AM ACM ︒∠=⋅=∠,又232162sin15sin(4530)22224︒︒︒=-=⨯-⨯=,在Rt CDM 中,6126sin 6036123572sin156224ABCD CM ︒===+≈-⨯.故选:D.12.B【分析】在PMQ 中,求得PM ,在PAM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M ,然后在ABM 中,由sin AB AM AMB =⋅∠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75,30,75,60,45AMB PMQ AMP APM PAM ∠=∠=∠=∠=∠= ,在PMQ 中,50.8sin PQPM PMQ==∠,在PAM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M PMAPM pAM=∠∠,所以25.4AM =⨯,在ABM 中,sin 25.460AB AM AMB =⋅∠=⨯,故选:B 13.22【分析】先在ACD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D ,再在DAE 中,由sin AE AD β=求解.【详解】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D ADβαα=-,即20sin 30sin 37AD=,所以20sin 37sin 30AD =,在DAE 中,20sin 37sin sin 6740sin 37sin 67400.600.9222sin 30AE AD β==⨯=≈⨯⨯≈(米).故答案为:22.14.303【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可知112.3,63.7ABC BAC ∠=︒∠=︒,所以4ACB ∠=︒,再在ABC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BC 的值,在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CD 的值【详解】解:如图,设塔高CD ,42AB =,26.3,22.3,10.8CAE CBF FBD ∠=︒∠=︒∠=︒,所以112.3,63.7ABC BAC ∠=︒∠=︒,所以4ACB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BCACB BAC=∠∠,即42sin 4sin 63.7BC =︒︒,因为sin 40.07︒≈,sin 63.70.90︒≈,所以解得540BC =,在BCD △中,9010.879.2BDC ︒︒︒∠=-=,22.310.833.1CBD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CDBDC CBD=∠∠,即540sin 79.2sin 33.1CD =︒︒,解得303CD ≈,故答案为:30315.B【分析】作出灯塔A ,B 的相对位置图,分别求出ACB ∠,CAB ∠,CBA ∠的值即可求解.【详解】灯塔A ,B 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由已知得80ACB ∠= ,50CAB CBA Ð=Ð=o ,则605010a =-=o o o ,即北偏西10 .故选:B.16.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图形,找出要求的角为BCD ∠,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详解】依题意,过点C 作CD BA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如图,则5AB =,AC =45ACD ∠= ,在Rt ADC 中,5AD DC ==,在Rt BDC 中,BD =5DC =,tan BDBCD DC ∴∠==又π0,2BCD ⎛⎫∠∈ ⎪⎝⎭π3BCD ∴∠=,则乙船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南偏西60°.故选:B.17.B【分析】由题意有2tan 0.672.98α=≈,可得MAN ∠,从而可得β【详解】由图1可得2tan 0.672.98α=≈,又tan 340.67︒≈,所以34α=︒,所以903456MAN ∠=︒-︒=︒,所以5623263234β''=︒-︒=︒,该地的纬度约为北纬3234'︒,故选:B .18.A【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详解】由图可知BS =,753045ASB ∠=︒-︒=︒,则sin 45sin 30AB =︒︒,得8AB =,所以该船的航行速度为1162AB ÷=(海里/小时).故选:A 19.5【分析】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地点是点D ,CD x =,则2BD x =,7AD x =-,进而在ABD △中结合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设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地点是点D ,CD x =,则2BD x =,7AD x =-所以,在ABD △中,2223cos 25AB AD BD A AB AD +-==⋅,整理可得()()21552164158220x x x x +-=+-=,解得2x =或8215x =-(舍去).、故甲同学最快拦截乙同学的点是线段AC 上离A 处5m 的点.故答案为:5.20.【分析】结合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先求得,AD BD ,然后求得AB .【详解】在三角形ACD中,30,ADC DAC AC CD ∠=∠=︒==由余弦定理得30km AD ==,在三角形BCD 中,45,30,1207545ADB ADC BCD ∠=︒∠=︒∠=︒-︒=︒,所以60CBD ∠=︒,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45CD BD=︒︒,2BD ==在三角形ABD中,由余弦定理得10AB =.故答案为:21.750【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AC ,再由正弦定理求出AM ,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MN【详解】在Rt ABC 中,45,500CAB BC m ∠=︒=,所以AC =,在AMC 中,75,60MAC MCA ∠=︒∠=︒,则45AMC ∠=︒,由正弦定理得,sin 45sin 60AC AM =︒︒,所以2AM =,在Rt MNA △中,,60AM MAN =∠=︒,所以sin 60750MN AM m =︒=,故答案为:75022.4【分析】求出EF AE AF ===,23EDF π∠=,在DEF 中,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AEF △中,因为AE AF ==π3EAF ∠=,所以EF AE AF ===又EDF ∠与BAC ∠互补,所以23EDF π∠=,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EF AE AF AE AF EDF =+-⋅⋅∠,即2212AE AF AE AF ++⋅=,即()212AE AF AE AF +-⋅=,因为()214AE AF AE AF ⋅≤+,所以()()()2221124AE AF AE AF AE AF AE AF +-⋅=≥+-+,所以4AE AF +≤,当且仅当2AE AF ==时,取等号,所以观光线路之和最长是4.故答案为:423.A【分析】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求出BC ,进而在ABC 中求得答案即可.【详解】由题意,在BCD △中,180754560BDC ∠=︒-︒-︒=︒,由正弦定理可知50sin60sin453BC BC=⇒=︒︒.在ABC中,易知,60AB BC ACB⊥∠=︒,于是tan603AB BC=⨯︒==故选:A.24.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利用CDG与ABG、EFH△与ABH相似即可求出AB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CDG ABG∽△△,EFH ABH∽,所以22,1643AB ABBD BD==++,解得63AB=.故选:D.25.450【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求得AC,再在△AMC中,由正弦定理求得MC,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MN.【详解】∵//AD BC,∴45ACB DAC∠=∠=,∵AC==,又180465705MCA∠-=-=,154560MAC∠=+=,∴45AMC∠= ,在△AMC中,由正弦定理得MC==,∴sin60450mMN MC MCN=∠== .故答案为:450.26.14【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C,由此求得CD.【详解】在三角形ABC中,45,18075105,30A ABC ACB∠=︒∠=︒-︒=︒∠=︒,由正弦定理得sin30sin105AB AC=︒︒,()20sin10520sin6045AC=⨯︒=⨯︒+︒()20sin60cos45cos60sin455=⨯︒︒+︒︒=,所以551422CD AC=⨯=⨯≈千米.故答案为:1427.D【分析】先在ADP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AP ,然后表示出PB 、AB ,利用三角函数同角关系表示出tan θ,化简可得.【详解】在ADP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135sin 30AD AP ︒==︒在Rt ABP 中,易知15),15)AB PB θθ=+︒=+︒,则sin tancos θθθ==整理可得cos sin1522θ=︒=⨯故选:D28.30【分析】作出示意图,设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α,影子长为x ,依据正弦定理可得()2sin 60sin 120x a °=-o ,再根据正弦函数性质求解即可.【详解】作出示意图如下如,设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α,影子长为x ,依据正弦定理可得()2sin 60sin 120x a °=-o ,所以()sin 120x a =-o ,因为0120120a <-<o o o ,所以要使x 最大,只需()sin 1201a -=o ,即120=90a -o o ,所以30α= 时,影子最长.答案为:30 .29.17.63︒.【分析】根据题意,只需 2.2EF ≤,结合已知条件,求得CAB ∠,以及CAF ∠的最大值,即可求得θ的最大值.【详解】根据题意,要顺利通过房门,只需 2.2EF ≤,又sin sin sin EF AC CAF CAF CAF =⨯∠=∠=∠,故sin 0.75CAF ∠≤≈,则48.59CAF ∠≤︒又 1.5tan 0.62.5AD CAB AB ∠===,则30.96CAB ∠≈,又CAF CAB θ∠=+∠,故17.63CAF CAB θ=∠-∠≤︒.故衣柜的倾斜度要在17.63︒以下,才能顺利通过房门.故答案为:17.63︒.30.(1)点B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2)8.【分析】(1)画出图形,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2)利用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图形,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两船的位置图如下:由图可得,120,30PAB APB ∠=︒∠=︒,所以400.520AB AP ==⨯=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PB ===所以点B 与点P 之间的距离为(2)如图,BC 的方向为水流的方向,BD 的方向为船头的方向,BP 的方向为实际行进的方向,其中4,60BD BC CBP BPD =∠=∠=︒在BPD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PD BD PBD BPD =∠∠所以1sin sin 428PD PBD BPD BD ∠=∠=⋅=即甲船的船头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所成角的正弦值为8。

课件1:5.4.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图象

课件1:5.4.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图象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通过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借助单位圆能画出正弦 的图象的学习,提升“直观
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想象”“逻辑推理”的核心
素养.
栏目索引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互动探究 随堂本课小结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2.作函数y=asin x+b的图象的步骤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x
0
π 2
π
3π 2

cos x
1
0
-1
0
1
1+cos x
2
1
0
1
2
描点作图,如图.
[方法总结] “五点法”作图的步骤 作形如 y=asin x+b(或 y=acos x+b),x∈[0,2π]的图象时,可 由“五点法”作出,其步骤如下: (1)列表.取 x=0,π2,π,32π,2π. (2)描点.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成图.
Hale Waihona Puke [微体验] 1.思考辨析 (1)正弦函数y=sin x的图象在x∈[2kπ,2(k+1)π](k∈Z)上形状相同,只 是位置不同.( ) (2)正弦函数y=sin 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 答案 (1)√ (2)×
2.用“五点法”作函数 y=2sin x-1 的图象时,首先应描出的五点的横坐
图象有 2 个交点. 答案 2
课堂互动探究
探究一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特征
例1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y=sin x,x∈[0,2π]的图象关于点P(π,0)成中心对称;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集结知识元正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1.正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在△ABC中,已知a,b和角A时,解的情况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一解两解一解一解解的个数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a•h a(h a表示边a上的高);2.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3.S=r(a+b+c)(r为内切圆半径).【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明确: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解题思路: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例题精讲正弦定理公式例1.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45°,B=30°,a=,则b=()A.B.1 C.2 D.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B=()A.B.C.D.或例3.在△ABC中,已知三个内角为A,B,C满足sin A:sin B:sin C=3:5:7,则C=()A.90°B.120°C.135°D.150°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识讲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题精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a,b,c是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A.A>B B.sin A>sin BC.cos A<cos B D.sin2A>sin2B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则角A的大小为()A.B.C.D.例3.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sin B =b sin A,则a=()A .B .C.1 D.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知识讲解1.余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例题精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例1.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2=c2+ab,B=30°,a=4,则△ABC的面积为()A.4 B.3C.4D.6例2.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外接圆半径为2,且有,则三角形的面积为()A.B.C.或D.或例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os C=,且a cos B+b cos A=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A.B.C.D.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当堂练习填空题练习1.如图,O在△ABC的内部,且++3=,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练习2.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2-8=(a-b)2,a=2c sin A,则△ABC的面积为____.练习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___.解答题练习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角B的大小;(2)若D为AC的中点,且BD=1,求S△ABC的最大值.'练习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c)sin B-b sin C=b cos A.(1)求角A;(2)若△ABC的面积为4,a=6,求△ABC的周长.'练习3.'△ABC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正余弦定理公式推导过程

正余弦定理公式推导过程

正余弦定理公式推导过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它们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推导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介绍它们的应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条边的长度与它所对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即:$$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它们所对的角。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推导正弦定理:1. 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ABC。

2. 在三角形ABC中,分别从角A、角B、角C引出高AD、BE、CF,如图1所示。

3.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sin A=frac{AD}{BC}$,$sin B=frac{BE}{AC}$,$sinC=frac{CF}{AB}$。

4. 将$AD$、$BE$、$CF$用$a$、$b$、$c$表示,如图2所示。

5. 根据图2中的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AD=BCsin A$,$BE=ACsin B$,$CF=ABsin C$。

6. 将上述结果代入原式,得到:$$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7. 将$AD$、$BE$、$CF$用$a$、$b$、$c$表示,将原式化简为:$$frac{a}{frac{AD}{BC}}=frac{b}{frac{BE}{AC}}=frac{c}{frac{ CF}{AB}}$$$$frac{a}{b}timesfrac{AC}{BC}=frac{b}{c}timesfrac{AB}{AC}=f rac{c}{a}timesfrac{BC}{AB}$$8. 将上述结果用比例式表示,得到:$$frac{a}{b}=frac{sin A}{sin B}timesfrac{AC}{BC}$$$$frac{b}{c}=frac{sin B}{sin C}timesfrac{AB}{AC}$$$$frac{c}{a}=frac{sin C}{sin A}timesfrac{BC}{AB}$$ 这就是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高考风向 1. 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 2.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 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学习要领 1. 理解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 2. 通过正弦、 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基础知识梳理a =b = c= 2R ,其中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1. 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变形: (1)a ∶ b ∶ c = sin_A ∶sin_B ∶ sin_C ; (2)a = 2Rsin_A , b = 2Rsin_B ,c = 2Rsin_C ;a,sin B = b , sin C = c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3)sin A = 2R2R2R2. 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bccos_A , b 2= a 2 + c 2- 2accos_B , c 2= a 2+ b 2- 2ab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 cos A =b 2+ c 2- a2a 2+ c 2- b2a 2+b 2- c2, cos B =, cos C =2ab.2bc2ac1 absin C = 11 abc 1 (a + b +c) ·r(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并 3. S △ABC = 2bcsin A = acsin B = = 2 2 4R 2可由此计算 R 、 r .4. 在△ ABC 中,已知 a 、 b 和 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 bsin Absin A<a<ba ≥b a>b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 △ABC 中, A>B? a>b? sin A>sin B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形中, cosA<sinB,cosA<sinC·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 (2) 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 ( 余弦 )定理实施边、角转换.例 1.已知在ABC 中, c 10 , A 45 ,C 30 ,解三角形 .思路点拨 : 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 ,可以确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边a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b .解析:a c ,sin Asin Cc sin A 10 sin 45 10 2,∴ a∴ B180( A C) 105 ,又b c,sin B sin Cc sin B10sin10562∴ b20sin 75 205652.sin C sin 304总结升华:1.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 .举一反三:【变式 1】在ABC 中,已知 A32.00, B81.80, a42.9cm ,解三角形。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 B si2.变形:1) a b c a b csin sin si nC sin sin si nC2)化边为角:a :b: c sin A: sin B :s in C -a si nA.b sin B a sin AJb sin Bc sin C c sin C '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 nB, c 2Rs inC4)化角为边:sin A a ;J sin B b ; si nA aJ7sin B b sin C c sin 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 B b si nC c2R‘2R'2R3.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解法: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Sn) - Sn^; b sin B c sin C a sin A;求出b与cc sin C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旦血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使用正b sin B弦定理旦泄求出c边c sin C4. △ ABC中,已知锐角A,边b,贝U①a bsin A时,B无解;②a bsinA或a b时,B有一个解;③ bsin A a b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A 60 ,a 2,b2, 3 ,求B (有一个解) ②已知A 60 ,b 2,a23,求B (有两个解)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设任意三角形△ABC,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作a、b、c,则可得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其推论如下。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一、正弦定理公式a/sinA=b/sinB=c/sinC=2R。

【注1】其中“R”为三角形△ABC外接圆半径。

下同。

【注2】正弦定理适用于所有三角形。

初中数学中,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等于“对比斜”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二、正弦定理推论公式1、(1)a=2RsinA;(2)b=2RsinB;(3)c=2RsinC。

2、(1)a:b=sinA:sinB;(2)a:c=sinA:sinC;(3)b:c=sinB:sinC;(4)a:b:c=sinA:sinB:sinC。

【注】多用于“边”、“角”间的互化。

三角板的边角关系也满足正、余弦定理3、由“a/sinA=b/sinB=c/sinC=2R”可得:(1)(a+b)/(sinA+sinB)=2R;(2)(a+c)/(sinA+sinC)=2R;(3)(b+c)/(sinB+sinC)=2R;(4)(a+b+c)/(sinA+sinB+sinC)=2R。

4、三角形ABC中,常用到的几个等价不等式。

(1)“a>b”、“A>B”、“sinA>sinB”,三者间两两等价。

(2)“a+b>c”等价于“sinA+sinB>sinC”。

(3)“a+c>b”等价于“sinA+sinC>sinB”。

(4)“b+c>a”等价于“sinB+sinC>sinA”。

5、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4R。

其中“R”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

部分三角函数公式余弦定理公式及其推论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一、余弦定理公式(1)a^2=b^2+c^2-2bccosA;(2)b^2=a^2+c^2-2accosB;(3)c^2=a^2+b^2-2abcosC。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它们在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以及应用,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余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边长和夹角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对应于角C的边长,a和b为与角C相邻的两条边长,cosC为角C的余弦值。

二、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正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1. 通过余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条边长,或者计算其他两个角度。

- 已知三边长: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其中一个角度。

2. 通过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角度和一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条边长。

- 已知一个角度和两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角度。

四、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区别和联系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余弦定理适用于已知边长和夹角的情况,可以求解缺失的边长或角度。

而正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同样可以求解其他边长或角度。

此外,两个定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推导出正弦定理,而正弦定理也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一个定理进行计算。

总结: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优质课)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优质课)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BD2 + CD2 - CB2 202 + 212 - 312 1 cosβ = = =- , 2BD·CD 2×20×21 7
返回目录
∴sinβ=
4 3 . 7
而sinα=sin(β-60°)=sinβcos60°-sin60°cosβ ° ° °
4 3 1 3 1 5 3 = × + × = , 7 2 2 7 14 21 AD 在△ACD中, 中 = o sin60 sinα
考点三
应用问题
某观测站C在城 的南偏西 由城A出发的一 某观测站 在城A的南偏西 °的方向 由城 出发的一 在城 的南偏西20°的方向,由城 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 ° 在 处测得公路上 处测得公路上B处有一 条公路 走向是南偏东40°,在C处测得公路上 处有一 走向是南偏东 千米,正沿公路向 城走去,走了 人,距C为31千米 正沿公路向 城走去 走了 千米后到 距 为 千米 正沿公路向A城走去 走了20千米后到 此时CD间的距离为 千米,问 这人还要走多少 达D处,此时 间的距离为 千米 问:这人还要走多少 处 此时 间的距离为21千米 千米才能到达A城 千米才能到达 城?
3. 2
∵a>b,∴A=60°或A=120°. ∴ ° ° ①当A=60°时,C=180°- 45°- 60°=75°, ° ° ° ° °
bsinC 6 + 2 = . ∴c= sinB 2
②∵当A=120°时,C=180°- 45°- 120°=15°, ° ° ° ° °
bsinC 6 − 2 = . ∴c= sinB 2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及应用
a = 1.正弦定理 sinA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b sinB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完整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讲师:王光明【基础知识点】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12121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 A>B a>b,a+b>c,a-b<c ;;⇔3.【正弦定理】:===2R (外接圆直径);A a sin B b sin Ccsin 正弦定理的变式:;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C R c B R b AR a sin 2sin 2sin 24.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③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如已知a 、b 及A ,求作三角形时,要分类讨论,确定解的个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如下的情况:(1)A 为锐角AABa=bsin A bsin A<a<b a b ≥ 一解 两解 一解(2)A 为锐角或钝角当时有一解.a>b 5.【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sA .c 2=a 2+b 2-2abcosC .b 2=a 2+c 2-2accosB .若用三边表示角,余弦定理可以写为、6.余弦定理应用范围:(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习题知识点】知识点1 运用判断三角形形状例题1在△ABC 中已知acosB=bcosA,试判断△ABC 的形状.【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用角表示,也可将角用边来表示.从中找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解析】解法1:由扩充的正弦定理:代入已知式2RsinAcosB=2RsinBcosAsinAcosB-cosAsinB=0 , sin(A-B)=0A-B=0 ∴A=B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法2:由余弦定理: 22222222bc a c b b ac b c a a -+⋅=-+⋅ 22b a = ∴ b a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知识点2 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问题中正、余弦定理的选择:(1)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余弦定理: ①已知三条边(边边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边角边),求其它一边和两角;(2)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正弦定理: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边边角),求其它一边和两角;②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角角边、角边角),求其它两边和一角.例题2 在△ABC 中,已知,,B=45︒ 求A 、C 及c .3=a 2=b 【分析】在解斜三角形应用过程中,注意要灵活地选择正弦定和余弦定理,解得其它的边和角【解析】解法1:由正弦定理得:23245sin 3sin sin === b B a A ∵B=45︒<90︒ 即b <a ∴A=60︒或120︒当A=60︒时C=75︒ 22645sin 75sin 2sin sin +===BCb c当A=120︒时C=15︒ 22645sin 15sin 2sin sin -===B C b c 解法2:设c =x 由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代入,整理:解之:B ac c a b cos 2222-+=0162=+-x x 226±=x 当时 从而A=60︒ ,C=75︒226+=c 2)13(231226223)226(22cos 22221=++=+⋅⋅-++=-+=bc a c b A 当时同理可求得:A=120︒ C=15︒.226-=c 知识点3 解决与三角形在关的证明、计算问题例题3 已知A 、B 、C 为锐角,tanA=1,tanB=2,tanC=3,求A+B+C 的值. 【分析】本题是要求角,要求角先要求出这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本题应先求出A+B 和C 的正切值,再一次运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A+B+C .【解析】 A B C 、、为锐角∴<++<0270°°A B C 又,,由公式可得tan tan A B ==12tan()tan tan tan tan A B A B A B +=+-⋅=+-=-112123[]tan()tan ()A B C A B C ++=++=++-+⋅tan()tan tan()tan A B C A B C 1 =-+--⨯33133() =0所以A+B+C=π知识点4 求三角形的面积例题4 △ABC 中,D 在边BC 上,且BD =2,DC =1,∠B =60o ,∠ADC =150o ,求AC 的长及△ABC 的面积.【解析】在△ABC 中,∠BAD =150o -60o =90o ,∴AD =2sin60o =3.A在△ACD 中,AD 2=(3)2+12-2×3×1×cos150o =7,∴AC =7. ∴AB =2cos60o =1.S △ABC =21×1×3×sin60o =343.知识点4 解决实际为题例题4 如图,海中有一小岛,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第五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6+2,且∠A = 75°,则b =( )A .2B .4+2 3C .4-2 3 D.6- 2 解析:如图所示.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sin30°=6+2sin75°=6+2sin(45°+30°)=4, ∴b =2. 答案:A2.(2009·湖南高考)在锐角△ABC 中,BC =1,B =2A ,则AC cos A 的值等于________,A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C sin2A =BCsin A .即AC 2sin A cos A =1sin A .∴ACcos A =2.∵△ABC 是锐角三角形,∴0<A <π2,0<2A <π2,0<π-3A <π2,解得π6<A <π4.由AC =2cos A 得AC 的取值范围为(2,3). 答案:2;(2,3)3.(2009·全国卷Ⅰ)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已知a 2-c 2=2b ,且sin A cos C =3cos A sin C ,求b .解: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bc cos A .又a 2-c 2=2b ,b ≠0,所以b =2c cos A +2. ① 又sin A cos C =3cos A sin C ,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4cos A sin C , sin(A +C )=4cos A sin C ,sin B =4sin C cos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c sin C ,故b =4c cos A . ②由①、②解得b =4.4.在△ABC 中,sin 2A 2=c -b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应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解析:sin 2A2=1-cos A 2=c -b 2c ,∴cos A =b c =b 2+c 2-a22bc⇒a 2+b 2=c 2,符合勾股定理.答案:B5.在△ABC 中,已知2sin A cos B =sin C ,那么△ABC 一定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解析:法一:因为在△ABC 中,A +B +C =π, 即C =π-(A +B ),所以sin C =sin(A +B ). 由2sin A cos B =sin C ,得2sin A cos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即sin(A -B )=0. 又因为-π<A -B <π,所以A -B =0,即A =B .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 法二: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sin A cos B =sin C 可化为2a ·a 2+c 2-b 22ac =c ,即a 2+c 2-b 2=c 2,即a 2-b 2=0,即a 2=b 2,故a =b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B6.在△ABC 中,AB =3,AC =1,B =π6,则△ABC 的面积等于( )A.32B.34C.32或 3 D.32或34解析:由正弦定理知AB sin C =AC sin B ,∴sin C =AB sin B AC =32,∴C =π3或2π3,A =π2或π6,∴S =32或34.答案:D7.在△ABC 中,面积S =a 2-(b -c )2,则cos A =( )A.817B.1517C.1315D.1317解析:S =a 2-(b -c )2=a 2-b 2-c 2+2bc =2bc -2bc cos A =12bc sin A ,∴sin A =4(1-cos A ),16(1-cos A )2+cos 2A =1,∴cos A =1517.答案:B8.(文)(2009·浙江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A2=255,AB·AC =3.(1)求△ABC 的面积; (2)若c =1,求a 的值. 解:(1)因为cos A 2=255,所以cos A =2cos 2A 2-1=35,sin A =45.又由AB ·AC=3,得bc cos A =3,所以bc =5.因此S △ABC =12bc sin A =2.(2)由(1)知,bc =5,又c =1,所以b =5,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20,所以a =2 5.(理)(2010·南通模拟)△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tan C =sin A +sin Bcos A +cos B ,sin(B -A )=cos C . (1)求A ,C ;(2)若S △ABC =3+3,求a ,c .解:(1)因为tan C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即sin C cos C =sin A +sin Bcos A +cos B ,所以sin C cos A +sin C cos B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即sin C cos A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sin C cos B , 得sin(C -A )=sin(B -C ).所以C -A =B -C ,或C -A =π-(B -C )(不成立). 即2C =A +B ,得C =π3,所以,B +A =2π3又因为sin(B -A )=cos C =12,则B -A =π6,或B -A =5π6(舍去)得A =π4,B =5π12(2)S △ABC =12ac sin B =6+28ac =3+3,又a sin A =c sin C ,即a 22=c32,得a =22,c =2 3.9.若△ABC( )A .5B .6C .7D .8解析:依题意及面积公式S =12bc sin A ,得103=12bc sin60°,得bc =40.又周长为20,故a +b +c =20,b +c =20-a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2bc cos60° =b 2+c 2-bc =(b +c )2-3bc , 故a 2=(20-a )2-120,解得a =7. 答案:C10.(文)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B =60°,最大边与最小边的比为3+12,则三角形 的最大角为( )A .60°B .75°C .90°D .115°解析:不妨设a 为最大边.由题意,a c =sin Asin C =3+12,即sin Asin(120°-A )=3+12,∴sin A 32cos A +12sin A =3+12, (3-3)sin A =(3+3)cos A , ∴tan A =2+3,∴A =75°. 答案:B(理)锐角△ABC 中,若A =2B ,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3)C .(2,2)D .(2,3)解析:∵△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A =2B ,∴⎩⎨⎧0<2B <π2,0<π-3B <π2,∴π6<B <π4, ∴sin A =sin2B =2sin B cos B , a b =sin Asin B =2cos B ∈(2,3). 答案:D1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m =(3,-1),n =(cos A , sin A ),若m ⊥n ,且a cos B +b cos A =c cos C ,则角B =________. 解析:∵m ⊥n ,∴3cos A -sin A =0, ∴tan A =3,∴A =π3.∵a cos B +b cos A =c cos C ,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C sin C , ∴sin(A +B )=sin 2C ,∴sin C =sin 2C , ∵sin C ≠0,∴sin C =1.∴C =π2,∴B =π6.答案:π612.(文)已知函数f (x )=2sin x cos 2φ2+cos x sin φ-sin x (0<φ<π)在x =π处取最小值.(1)求φ的值;(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已知a =1,b =2,f (A )=32, 求角C .解:(1)f (x )=2sin x 1+cos φ2+cos x sin φ-sin x=sin x +sin x cos φ+cos x sin φ-sin x =sin x cos φ+cos x sin φ =sin(x +φ).因为f (x )在x =π时取最小值, 所以sin(π+φ)=-1,故sin φ=1.又0<φ<π,所以φ=π2.(2)由(1)知f (x )=sin(x +π2)=cos x .因为f (A )=cos A =32, 且A 为△ABC 的内角,所以A =π6.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22,又b >a ,所以B =π4或B =3π4.当B =π4时,C =π-A -B =π-π6-π4=7π12;当B =3π4时,C =π-A -B =π-π6-3π4=π12.综上所述,C =7π12或C =π12.(理)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边a ,b ,c 的对角.设m =(cos C 2,sin C2),n =(cos C 2,-sin C 2),m ,n 的夹角为π3.(1)求C 的大小;(2)已知c =72,三角形的面积S =332,求a +b 的值.解:(1)m ·n =cos 2C 2-sin 2C2=cos C ,又m ·n =|m ||n |cos π3=12,故cos C =12,∵0<C <π,∴C =π3.(2)S =12ab sin C =12ab sin π3=34ab ,又已知S =332,故34ab =332,∴ab =6.∵c 2=a 2+b 2-2ab cos C ,c =72,∴494=a 2+b 2-2ab ×12=(a +b )2-3ab .∴(a +b )2=494+3ab =494+18=1214,∴a +b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