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几种常用方法
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几种常用方法1 辅助平面法(1)线面垂直法,用于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情况.若已知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可以寻找一个辅助平面,使它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垂直于另一条直线,在辅助平面上,过垂足引前一条直线的垂线,就得到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并求其长度.例1 如图1所示正三棱锥V-ABC的底面边长为a,侧棱为b,求AB与VC的距离.解:在正三棱锥V-ABC中,△AVC≌△BVC,作BE⊥VC,连AE,则AE⊥VC,且AE=BE,∴VC⊥平面AEB∴VC⊥AB取AB中点D,连DE,则DE⊥AB,又VC⊥DE.∴DE是异面直线AB与VC的公垂线.分析:这样求异面直线间距离就化为平面几何中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了.作VF⊥BC,则有(2)线面平行法,用于一般情况.其用法为:过其中一条直线作与另一条直线平行的平面,这样可把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点到面的距离.例2 如图2所示,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BB1=a,BC=b,试求异面直线AB与A1C之间的距离.解:∵AB∥AB,∴AB∥平面ABC,于是AB与平面ABC间的距离即为异面直线AB与AC之间的距离.(3)面面平行法,求两异面直线的距离,除了上面(2)介绍的转化为线面的距离外,还可以转化为面面的距离,即作两平行的辅助平面,分别过其中的一条,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就为此两异面直线的距离.例3 如图3所示,夹在两平行平面α和β间的异面直线AB、CD,在平面β的射影分别是12cm和2cm,它们与平面β的交角之差是45°,求AC与BD之间的距离.∴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为AC与BD间的距离,设此距离为xcm,即AA'=CC'=xcm,过D点作DE=AB且DE∥AB交平面α于E,则ABDE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解得x1=4,x2=6.故异面直线AC与BD之间的距离是4cm或6cm.2 等积法在一般情况下,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可转化为(1)一异面直线与过另一异面直线且平行于第一条异面直线的平面之间的距离.(2)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上述两种距离总是通过直线上(或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之间的距离求出,除直接求出外,一般都要通过等积计算再求高的办法来求得的.例4 如图4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求AC与BC1的距离.解:连接A1C1,A1B,C1A,∵AC∥A1C1,∴AC∥平面A1BC1,则求AC与BC1的距离转化为求AC与其平行平面A1BC1的距离.也就是三棱锥A-A1BC1的高h.由上可知,等积法与作辅助平面法紧密相连,它是以辅助平面为底,与平面平行的另一条异面直线上某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高组成一个三棱锥,若改变三棱锥的底面易于求得三棱锥的体积,便可利用等积法求出以辅助平面为底的三棱锥的高,即异面直线间的距离.3 极值法运用极值法求异面直线a、b的距离是先在a(或b)上取点A,过A点作AB⊥b,设某一线段为x,列出AB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AB=f(x),求出AB的最小值,就是所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其理论依据是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连接两直线中最短线段的长.例5 如图5所示,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2R,AC为轴截面SAB的底角A的平分线,又BD为底面的一条弦,它和AB成30°的角,求AC与DB之间的距离.解:在AC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为F,则EF⊥底面.设EF=x∵△SAB是正三角形(AB=SA=SB=2R)4 定义法用定义法的关键要会作出直线的公垂线,对于简单的(如若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则宜于用此法求,前面线面垂直法已介绍过),但在一般情形下,由于不易作出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所以稍难一点就不用此法,而用极值法来解决.此外,还有用射影法、公式法来求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不常用,故不再举例.。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假设有两条异面直线L1和L2,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面P1与L1垂直,并且找到一个平面P2与L2垂直。
然后可以求得P1与P2之间的距离,再分别求取L1与P1、L2与P2之间的距离,最后将这三段距离相加就得到了异面直线L1和L2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与直线L1垂直的平面P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假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P1的法向量为n1,那么这两个向量的点积为零:a·n1=0将方程a·n1=0展开,可以得到一个方程组。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平面P1的方程。
具体求解的方法可以参考数学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
同样地,我们也需要找到与直线L2垂直的平面P2、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b,平面P2的法向量为n2,那么这两个向量的点积为零:b·n2=0通过求解方程组b·n2=0,我们可以得到平面P2的方程。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与直线L1和L2垂直的平面P1和P2的方程。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P1和P2之间的距离。
对于平面P1的方程a·n1=0,我们可以将平面P1的点P(x1,y1,z1)带入方程中,得到:a·(x1,y1,z1)=0将方向向量a展开,得到:(a1,a2,a3)·(x1,y1,z1)=0根据点积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方程:a1*x1+a2*y1+a3*z1=0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平面P2的方程:b1*x2+b2*y2+b3*z2=0现在,我们需要找到平面P1和P2之间的最短距离。
设平面P1上的一点为Q(x,y,z),平面P2上的一点为R(u,v,w)。
则Q到平面P1的距离,即点Q到平面P1的法向量n1的投影与平面P1的法向量n1的模的商,可以表示为:d1=,n1·(Q-P1),/,n1同样地,R到平面P2的距离d2可以表示为:d2=,n2·(R-P2),/,n2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两个平面P1和P2之间的距离d3、假设平面P1和P2的法向量分别为n1=(n11,n12,n13)和n2=(n21,n22,n23),则P1和P2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d3=,(P2-P1)·(n1×n2),/,n1×n2其中×表示向量的叉乘,·表示向量的点积。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全部8种方法详细例题).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常用策略: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几何重、难点之一。
常有利用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或者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
常用方法有:1、定义法2、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3、转化为面面距4、代数求极值法5、公式法6、射影法7、向量法8、等积法1 定义法就是先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求出公垂线的长,即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例 1 已知:边长 a 为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 CDEF成 1200A B 的二面角,求异面直线CD与 AE间的距离。
H 思路分析:由四边形ABCD和 CDEF是正方形,得D C CD⊥ AD, CD⊥ DE,即 CD⊥平面 ADE,过 D 作 DH⊥ AE 于 H, E F可得 DH⊥ AE, DH⊥ CD,所以 DH是异面直线AE、 CD的公垂0 a线。
在⊿ ADE中,∠ ADE=120, AD=DE=a, DH= 。
即异面直2线 CD与 AE间的距离为a。
2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离,若a、b是两条异面直线,过b上一点A作a的平行线a/,记 a/与 b 确定的平面α。
从而,异面直线a、b 间的距离等于线面a、α间的距离。
1v1.0可编辑可修改例 1 如图, 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和棱分别成α、β角,又它们和棱的交点间的距离为d,求两条异面直线BF、 AE间的距离。
F C PA Gβ Bα思路分析: 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Q E HD 个面内,∠ EAB=α,∠ FAB=β, AB=d,在平面 Q内,过 B 作 BH‖ AE,将异面直线 BF、AE间的距离转化为AE 与平面 BCD间的距离,即为 A 到平面 BCD间的距离,又因二面角 P-AB-Q 是直二面角,过 A 作AC⊥ AB交 BF 于 C,即 AC⊥平面 ABD,过 A 作 AD⊥ BD交于 D,连结 CD。
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
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哎呀,这异面直线距离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呢,主要有这么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种是直接法,就是找出或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然后计算其长度。
比如说,在一个正方体中,面对角线和体对角线就是异面直线,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几何关系找到它们的公垂线段。
再比如,看这个例子,有一个三棱锥,其中两条异面直线,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找到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线段,这就是公垂线段啦,然后利用一些已知条件去算出它的长度。
还有定义法,根据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转化成求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就好像有两个平行的平面,异面直线分别在这两个平面上,那这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另外,还有一种叫转化法。
可以把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问题来求解。
比如把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放到一个平面内,另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那就把求异面直线距离转化成了求线面距离。
向量法也是常用的。
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方法来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这个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很有效。
总之呢,求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情况来选择,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多做一些题目,就能更好地掌握啦。
“嘿,小王啊,你看这个图形,用哪种方法求异面直线距离比较好呢?”“我觉得可以用直接法先试试。
”“对,先观察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公垂线段。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图形的特点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求解异面直线距离,这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答案。
就像上次给学生们讲的那道题,乍一看好像挺复杂,但仔细分析后,发现用定义法就能很轻松地解决。
所以啊,遇到问题不要慌,静下心来好好分析,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希望这些解释能让你对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有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再犯难啦!。
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四个技巧
异面直线是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组直线的空间位置关系较为特殊,我们往往很难直接求得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需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如平移法、向量法、等体积法、构造函数法等,才能使问题获解.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四个技巧.一、平移法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要首先把握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定义和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指这两直线之间的公垂线的长,而公垂线必须同时垂直于两条异面直线.可采用平移法,通过平移其中的一条直线a ,使其与另一条直线b 相交,这样便构造出一个平面,过直线a 上的一点作这个平面的垂线,该线即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得公垂线的长即可求得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例1.如图1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求异面直线A 1D 和AC 之间的距离.解:连接BD 1、BD 、AD 1,设BD 与AC 的交点为M ,AN 与A 1D 的交点为F ,根据三垂线定理可知:BD 1⊥A 1D ,BD 1⊥AC ,因为N 为DD 1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BD 1∥MN ,MN ∥EF ,即BD 1∥EF ,可知EF 即为异面直线A 1D 和AC 的公垂线,因为BD 1=3a ,所以MN.又因为N 为DD 1的中点,且AA 1∥DN ,则△AA 1F ∽△NDF ,所以AF NF =AA 1ND=2,AF NF =23.因为EF ∥MN ,则EF MN =AF AN =23,可知EF =23MN=,因此异面直线A 1D 和AC之间的距离为.采用平移法解题,需仔细观察立体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要关注线和面之间的垂直、平行关系,通过平移直线将原本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两条异面直线关联起来,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如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等来求公垂线的长.图1图2二、向量法对于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立体几何问题,可采用向量法来求解.在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时,可分别求得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a 、b ,并设出两条异面的公垂线,然后根据向量之间的垂直关系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求得公垂线的方向向量,最后求其模长,即可求得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例2.如图2所示,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其对角线为AC ′,点M 、N 分别为棱BB ′和B ′C ′的中点,MN 的中点为P ,求异面直线DP 与AC ′之间的距离.解:如图2所示,以D ′为原点,D ′C ′为x 轴、D ′A ′为y 轴、D ′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P 与AC ′的公垂线为QR ,分别与DP 、AC ′相交于点Q 、R ,根据定比分点公式可得 OR =sOA +(1-s ) OC ′, OQ =t OP +(1-s ) OD ,0<s <1,0<t <1,则A (0,1,1),C ′(1,0,0),P (1,34,14),D (0,0,1),则R (1-s ,s ,s ),Q (t ,34t ,1-34t ).因为 RQ ⊥AC ′且 RQ ⊥ DP ,所以ìíîïï3s +t -2=0,178t +s -74=0,解得ìíîïïs =4086,s =5286,可得R (4686,4086,4086),Q (5286,3986,4786),则RQ 的模长为,即异面直线DP 与AC ′之间的距离为.相较于常规方法,向量法更加简单.在运用向量法解题时,同学们需熟记一些向量的运算法则,如向量的加法、减法,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模的公式.探索探索与与研研究究49三、等体积法等体积法一般适用于求解三棱锥问题,是指转换三棱锥的底面和高,根据同一个三棱锥或两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建立关系式,求得问题的答案.在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时,可将异面直线置于三棱锥中,采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的高,进而求得两条异面的公垂线的长.在解题时,同学们要善于寻找体积相等的三棱锥,或易于计算体积的三棱锥的底面和高,建立等价关系式.例3.如图3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E 为BC 的中点,求直线ED 1与直线CC1之间的距离.图3图4解:如图4所示,过点E 作EE 1∥CC 1,连接D 1E 1.已知点E 为BC 的中点,则点E 1为B 1C 1的中点,所以B 1E 1=E 1C 1.因为EE 1⊂平面D 1EE 1,EE 1∥CC 1,则CC 1∥平面D 1EE 1,则异面直线ED 1与CC 1之间的距离即为直线CC 1到平面D 1EE 1的距离,也就是点C 1到平面D 1EE 1的距离.设点C 1到平面D 1EE 1的距离为a ,由V C 1-D 1EE 1=V E -C 1D 1E 1可得:13S △D 1EE 1·a =13S △C 1D 1E1·EE 1.因为CC 1⊥A 1B 1C 1D 1,EE 1⊥A 1B 1C 1D 1,且D 1E 1⊂平面A 1B 1C 1D 1,则EE 1⊥D 1E 1,S △D 1EE 1=12×EE 1×D 1E 1=5.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S △C 1D 1E 1=1,EE 1=2,故C 1到平面D 1EE 1的距离a =S △C 1D 1E 1·EE 1S △D 1EE1=1×25=则直线ED 1与直线CC1之间的距离为.运用该等体积法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可省去找公垂线的麻烦,且简化了运算的过程.四、函数构造法我们知道,公垂线是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若很容易找到异面之间的公垂线,但无法快速求得公垂线的长,或无法找到公垂线,可根据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求得公垂线的表达式,或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表达式,然后将其构造成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小值,即可求得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例4.如图5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 ,A 1B 和D 1B 1为正方形ABA 1B 1和正方形A 1B 1C 1D 1的对角线,求异面直线A 1B 和D 1B 1之间的距离.解:在A 1B 上任取一点M ,作MP ⊥A 1B 1于点P ,作NP ⊥A 1B 1于点P ,与D 1B 1交于点N .根据三垂线定理可知MN ⊥D 1B 1.设A 1M =x ,在等腰△A 1PM 中,MP =A 1P ,因为A 1B 1=a ,PB 1=a -,PN =(a )sin 45°=12(2a -x ),由于平面ABA 1B 1⊥平面A 1B 1C 1D 1,所以PN ⊥PM ,在Rt△PMN 中,MN =PM 2+PN 2=函数y =为复合函数,与二次函数y =3(x -)2+43a 2的单调性一致,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 时,函数的最小值为,所以异面直线A 1B 和D 1B 1之间的距离为.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垂直于D 1B 1的平面PNM ,只要在平面PNM 中找到一条直线垂直于A 1B ,那么该直线即是异面直线A 1B 和D 1B 1的公垂线.在Rt△PMN 中,根据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 的关系式,求得公垂线的表达式,然后将其看作关于x 的函数式,通过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小值,即可解题.可见,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找到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并求得其长度.同学们可根据题目的条件,灵活选用上述四种方法.(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文峰高级中学)图5探索探索与与研研究究50。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全部方法详细例题).pdf
CD⊥AD,C D⊥DE,即 C D⊥平面ADE,过D作 DH⊥AE于 H,
可得 D H⊥AE,DH⊥CD,所以DH是异面直线 A E、CD的公垂
b 上一点 A 作a 的平行线
思路分析: B F、AE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
P-AB-Q 是直二面角,
则y z AC 14
最小值即可。
设A M=x
a 。
当x=
2 5 公式法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式:d= AB m n 2mncos
3
AO ⊥OO /,BO /⊥OO /,又 OO /是圆柱的高, AB=5 ,所以AB 与OO /之间的距离为
BD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 D M 、EN 间的距离。
内,转化为 BC 1、QN 的距离, 显然,。
所以异面直线 D M EN
QN 求异面直线 DA
思路分析:此题是求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这个距离可作是
例 8 已知: SA ⊥平面 ABCD, ∠DAB= ∠ABC=90 ゜,
SA=AB=BC=a,AD=2a ,B
∴点 A 到面SCD的距离为SCD
的距离为
而以S为顶点,△ABD为底面的三棱锥的体积为
4。
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
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一、引言在数学中,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的定义、推导和应用。
二、定义空间异面直线是指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它们的交点称为异面直线的垂足。
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是指计算两条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公式。
三、推导假设有两条异面直线L1和L2,它们的方程分别为:L1: A1x + B1y + C1z + D1 = 0L2: A2x + B2y + C2z + D2 = 0其中,A1、B1、C1、D1、A2、B2、C2、D2均为常数。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出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1. 求出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L1的方向向量为(a1, b1, c1),L2的方向向量为(a2, b2, c2)。
2. 求出两条直线的法向量L1的法向量为(A1, B1, C1),L2的法向量为(A2, B2, C2)。
3. 求出两条直线的垂足设两条直线的垂足为P,P点坐标为(x0, y0, z0)。
由于P点在L1上,所以有:A1x0 + B1y0 + C1z0 + D1 = 0同理,由于P点在L2上,所以有:A2x0 + B2y0 + C2z0 + D2 = 0解得:x0 = (B1C2D2 - B2C1D1) / (A1B2 - A2B1)y0 = (A2C1D1 - A1C2D2) / (A1B2 - A2B1)z0 = (A1B2D2 - A2B1D1) / (A1B2 - A2B1)4. 求出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P点到L1和L2的距离之和。
L1到P点的距离为:d1 = |A1x0 + B1y0 + C1z0 + D1| / √(A1² + B1² + C1²)L2到P点的距离为:d2 = |A2x0 + B2y0 + C2z0 + D2| / √(A2² + B2² + C2²)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为:d = d1 + d2综上所述,空间异面直线距离公式为:d = |A1x0 + B1y0 + C1z0 + D1| / √(A1² + B1² + C1²) + |A2x0 + B2y0 + C2z0 + D2| / √(A2² + B2² + C2²)其中,x0、y0、z0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的垂足坐标。
计算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计算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1.有关定理
定理一:任意两条异面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公垂线。
定理二: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长(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分别连结两条异面直线上两点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2. 常用计算方法
(1)找出(或作出)公垂线,计算公垂线段的长度。
(2)转化为求线面间的距离。
过其中一条直线b上的任一点作另一条直线a的平行线c,b和c所决定的平面α与a之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3)转化为求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过两条异面直线作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4)向量方法: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结线段在公共法向量上的射影长。
(5)若两条异面直线在某一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平行(或为一点和一直线),则可以求平行线的距离(或点到直线的距离),该距离就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6)几何公式法:设有两条异面直线a, b,a, b的公垂线AB长为d。
在a上找另一点C,b上找另一点D,AC=m,BD=n,CD=l,异面直线AC和BD所成角为θ。
第二公式:设异面直线a、b分别位于二面角α-l-β的半平面上,a与l交点为M,b与l交点为N,且MN=t。
a与l的夹角为θ1,b与l 夹角为θ2,二面角大小为θ3,a、b所成角为θ,则a、b之间距离为。
(7)向量公式法:设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1和S2,MN是两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的方向向量,则异面直线的距离。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全部方法详细例题)e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几何重、难点之一。
常有利用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或者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
常用方法有: 1、 定义法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3、 转化为面面距4、 代数求极值法5、 公式法6、 射影法7、 向量法8、 等积法1 定义法 就是先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求出公垂线的长,即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例1 :边长a 为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CDEF 成1200的二面角,求异面直线CD 与AE 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由四边形ABCD 和CDEF 是正方形,得CD ⊥AD ,CD ⊥DE ,即CD ⊥平面ADE ,过D 作DH ⊥AE 于H ,可得DH ⊥AE ,DH ⊥CD ,所以DH 是异面直线AE 、CD 的公垂线。
在⊿ADE 中,∠ADE=1200,AD=DE=a ,DH=2a 。
即异面直线CD 与AE 间的距离为2a 。
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离,假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过b 上一点A 作a 的平行线a /,记a /与b 确定的平面α。
从而,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等于线面a 、α间的距离。
例1 如图,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和棱分别成α、β角,又它们和棱的交点间的距离为d ,求两条异面直线BF 、AE 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EAB=α,∠FAB=β,AB=d ,在平面Q 内,过B 作BH ‖AE ,将异面直线BF 、AE 间的距离转化为AE 与平面BCD 间的距离,即为A 到平面BCD 间的距离,又因二面角P-AB-Q 是直二面角,过A 作AC ⊥AB 交BF 于C ,即AC ⊥平面ABD ,过A 作AD ⊥BD 交于D ,连结CD 。
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
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方法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不知怎样去找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也不会将所求的问题进展转化.为此,下面举例向大家介绍几种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方法,相信对大家学好这局部知识会有一定的帮助.一、平移法解题思路假设能找到一条直线c,使c与异面直线a和b都垂直,但c又不是a、b的公垂线,这时我们设法将直线c平移到直线c′处,使c′与a、b均相交,那么c′夹在a和b之间的线段就是a和b的公垂线段.然后再根据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求出公垂线段的长.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其棱长为a,求AC 和A1D间的距离.解析如图1,由立体几何知识容易知道BD1⊥A1D、BD1⊥AC.设BD与AC的交点为M,△DBD1中,将BD1平移到MN处,连结AN,可知N为DD1的中点.设AN与A1D交点为Q.在△AMN中,将MN平移到QP处,可知QP就是AC与A1D的公垂线.由平面几何知识,有AQQN=21,那么AQAN=23,而MN=12BD1=32a,PQMN=AQAN,所以PQ32a=23,PQ=33a.故AC和A1D的距离为33a.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BD与B1C的距离也为33a.〔请同学们完成〕二、线面垂直法解题思路a、b为异面直线,平面α过直线b,且a⊥α于O,过O在α作OP⊥b于P,那么OP的长为异面直线a、b间的距离.例2如图2,正方体ABCD-A1B1C1D1,其棱长为a,求B1D1与A1C之间的距离.解析∵B1D1⊥A1C1,B1D1⊥CC1,∴B1D1⊥平面A1CC1于O1.过O1做O1E⊥A1C于E,那么O1E是异面直线B1D1与A1C的距离.∵△A1CC1∽△A1O1E,∴A1O1O1E=A1CCC1,∴O1E=A1O1?CC1A1C=22a?a3a=66a,即B1D1与A1C 的距离为66a.三、面面平行法解题思路a、b为两条异面直线,分别过a、b作平面α、β,使α∥β,那么α、β的距离就是a、b的距离.例3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分别是BB1、AD的中点,求EF、DB1的距离.解析如图3,G为AA1的中点.∵GF∥A1D,GE∥A1B1,∴平面A1B1D∥平面EFG. ∵A1D⊥AD1,A1B1⊥AD1,∴AD1⊥平面A1B1D.同理,AD1⊥平面EFG,∴AD1被平面A1B1D与平面EFG截得的线段MN的长就是异面直线EF与BD1的距离.故异面直线EF与DB1的距离为:MN=14AD1=24a.四、转化法解题思路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通常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再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而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体积法来求.主要思路是过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作一个平面,使这个平面与其中的另外一条平行,那么异面直线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再转化为直线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化思想,是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常用方法.例4如图4,正方体ABCD-A1B1C1D1,其棱长为a.M、N分别是正方形BCC1B1、A1B1C1D1的中心,求异面直线AM和DN间的距离.解析如图4所示,把AM平移到KC1处,易得KC1与DN一定相交在一个平面,从而有AM∥平面A1DC1,于是DN、AM间的距离就是直线AM到平面A1DC1的距离,进而转化为求点A到平面A1DC1之间的距离.设所求的距离为d,运用体积法VA-A1DC1=VC1-A1AD,即13d?S△A1DC1=13a?S△A1AD,所以d=aS△A1ADS△A1DC1.容易求得S△A1DC1=32a2,S△AA1D=12a2,所以d=a?a2232a2=33a.五、公式法解题思路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除了上述常用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下面的两个公式来求.公式1如图5,三棱锥A-BCD中,假设AB和CD 所成的角为θ,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VA-BCD,那么异面直线AB与CD之间的距离d=6VA-BCDAB?CDsin θ.图5图6公式2平面α∩β=a,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为θ,如图6.直线b与平面α、β分别相交于A、B,点A、B到棱a的距离分别为m、n.那么异面直线a和b之间的距离d=mnsinθm2+n2-2mncosθ.以上两个公式均可按照方法3来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证明一下.例5如图7,正方体ABCD-A1B1C1D1,其棱长为a.P是B1C1的中点,求AC与BP的距离.解法1运用公式1来求.设AC和BP所成的角为θ,取A1D1的中点为N,连结AN,那么∠CAN=θ.不难求出sin∠CAN=31010,AC=2a,BP=5a2,VP-ABC=13a?12a2=16a3.d=6VP-ABCAC?BPsinθ=6×a362a?5a2?31010=23a.即AC与PB之间的距离为23a.解法2运用公式2来求.如图8,容易求出点B到AC的距离为m=2a2,点P到AC的距离n=32a4.设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为θ,用面积的射影公式容易求得cosθ=13,从而sinθ=223.d=mnsinθm2+n2-2mncosθ,代入数值得d=23a,即AC与PB之间的距离为23a.练习S-ABC为正四面体,棱长为a,求不相邻的两条棱AC、SB的距离.〔提示:过B做BC′AC,连接AC′、SC′、CC′,作SO⊥面ABC.AC和SB的距离就是三棱锥C - SBC′的高h=22a〕.〔收稿日期:2021 -07-09〕。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全部8种方法详细例题)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全部8种方法详细例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求异面直线之间距离的常用策略: 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几何重、难点之一。
常有利用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或者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
常用方法有:1、 定义法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3、 转化为面面距4、 代数求极值法5、 公式法6、 射影法7、 向量法8、 等积法1 定义法 就是先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求出公垂线的长,即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例1 已知:边长a 为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CDEF 成1200的二面角,求异面直线CD 与AE 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由四边形ABCD 和CDEF 是正方形,得CD ⊥AD ,CD ⊥DE ,即CD ⊥平面ADE ,过D 作DH ⊥AE 于H ,可得DH ⊥AE ,DH ⊥CD ,所以DH 是异面直线AE 、CD 的公垂线。
在⊿ADE 中,∠ADE=1200,AD=DE=a ,DH=2a。
即异面直线CD 与AE 间的距离为2a 。
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离,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过b 上一点A 作a 的平行线a /,记a /与b 确定的平面α。
从而,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等于线面a 、α间的距离。
例1 如图,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和棱分别成α、β角,又它们和棱的交点间的距离为d ,求两条异面直线BF 、AE 间的距离。
思路分析:BF 、AE 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EAB=α,∠FAB=β,AB=d ,在平面Q 内,过B 作BH ‖AE ,将异面直线BF 、AE 间的距离转化为AE 与平面BCD 间的距离,即为A 到平面BCD 间的距离,又因二面角P-AB-Q 是直二面角,过A 作AC ⊥AB 交BF 于C ,即AC ⊥平面ABD ,过A 作AD ⊥BD交于D ,连结CD 。
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若干方法
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若干方法本文将通过一道例题的多种解法向大家介绍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若干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例1 已知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1A D 与AC 的距离。
一、直接利用定义求解如图1,取AD 中点M ,连1MD 、MB 分别交1A D 、AC 于E 、F ,连1BD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证1ME MD =,13MF MB =,1MD MB =,则1BD EF 。
由11A D AD =,1A D AB ⊥得1A D ⊥平面1ABD ,则11A D BD ⊥,同理AC ⊥1BD ,所以,EF ⊥1A D ,EF ⊥AC ,即EF 为异面直线与AC 的距离,故有EF=1133BD =。
评注:此法的关键是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二、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如图2,连11A C 、1C D ,则AC ∥平面11AC D 。
设AC 、BD 交于O ,11A C 、11B D 交于1O ,连1O D ,作OE ⊥1O D 于E ,由11A C ⊥平面11BB D D 知11A C OE ⊥,故OE ⊥平面11AC D 。
所以OE 为异面直线1A D 与AC 的距离。
在△中,,则。
所以异面直线与AC 的距离为。
三、转化为面面距离求解如图3,连1AB 、1CB 、11A C 、1DC 、1BD ,易知平面11//A C D 平面ACB ,则异面直线1A D 与AC 的距离就是平面11//A C D 与平面1ACB 的距离,易证1BD ⊥平面1ACB 、1BD ⊥平面11AC D ,且1BD 被平面1ACB 和平面11AC D 三等分,又1BD。
所以异面直线1A D 与AC的距离为3。
四、构造函数求解如图4,在1A D 上任取一点E ,作EM ⊥AD 于M ,再作MF ⊥AC 于F ,连EF ,则∠EMF=。
设MD=,则ME=,AM,在中,∠FAM=,则)MF x =-所以EF ==3=,当且仅当13x =时,EF所以异面直线1A D 与AC的距离为3。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全部方法详细例题)
异面直线间的间隔之青柳念文创作求异面直线之间的间隔是平面几何重、难点之一.常有操纵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或者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间隔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间隔,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间隔,或转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常常使用方法有:1、定义法2、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距)3、转化为面面距4、代数求极值法5、公式法6、射影法7、向量法8、等积法1 定义法就是先作出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然后求出公垂线的长,即异面直线之间的间隔.例1 已知:边长a为的两个正方形面直线CD与AE间的间隔.思路分析:由四边形ABCD和CDEF是正方形,得CD⊥AD,CD⊥DE,即CD⊥平面ADE,过D作DH⊥AE于H,可得DH⊥AE,DH⊥CD,所以DH是异面直线AE、CD的公垂线.在⊿ADE中,∠ADE=1200,AD=DE=a,即异面直线CD与AE2 垂直平面法:转化为线面间隔,若a、b是两条异面直线,过b上一点A作a的平行线a/,记a/与b确定的平面α.从而,异面直线a、b间的间隔等于线面a、α间的间隔.例1 如图,BF、AE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的两个面内,和棱分别成α、β角,又它们和棱的交点间的间隔为d,求两条异面直线BF、AE间的间隔.思路分析:BF、AE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直二面角P-AB-Q 的两个面内,∠EAB=α,∠FAB=β,AB=d,在平面Q内,过B作BH‖AE,将异面直线BF、AE间的间隔转化为AE与平面BCD间的间隔,即为A到平面BCD间的间隔,又因二面角P-AB-Q是直二面角,过A作AC⊥AB交BF于C,即AC⊥平面ABD,过A作AD⊥BD交于D,保持CD.设A到平面BCD的间隔为h.由体积法V A-BCD=V C-ABD,得3转化为面面间隔若a、b是两条异面直线,则存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且a∈α、b∈β.求a、b两条异面直线的间隔转化为平行平面α、β间的间隔.例3已知:三棱锥S-ABC中,SA=BC=13,SB=AC=14,SC=AB=15,求异面直线AS与BC的间隔.思路分析:这是一不容易直接求解的几何题,把它补成一个易求解的几何体的典型例子,常常有时还常把残破形体补成完整形体;不规则形体补成规则形体;不熟悉形体补成熟悉形体等.所以,把三棱锥的四个面联想到长方体割去四个直三棱锥所得,因此,将三棱锥补形转化为长方体,设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x、y、z,解得x=3,y=2,z=1.由于平面SA‖平面BC,平面SA、平面BC间的间隔是2,所以异面直线AS与BC的间隔是2.4 代数求极值法根据异面直线间间隔是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点间间隔的最小值,可用求函数最小值的方法来求异面直线间的间隔.例4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1 AC为a ,求A 1B 与D 1B 1的间隔.思路分析:在A 1B 上任取一点M ,作MP ⊥A 1B 1,PN ⊥B 1D 1,则MN ⊥B 1D 1,只要求出MN 的最小值即可.设A 1M=x ,则,A 1所以PB 1=a,PN=(a)sin450–x ),当MN min5公式法异面直线间间隔公式:隔.例 5 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高为4,A 、B 两点分别在两底面圆周上,而且AB=5,求异面直线AB 与轴OO /之间的间隔.思路分析:在圆柱底面上AO ⊥OO /,BO /⊥OO /,又OO /是圆柱的高,AB=5,所以即异面直线AB 与轴OO /之间的6 射影法将两条异面直线射影到同一平面内,射影分别是点和直线或两条平行线,那末点和直线或两条平行线间的间隔就是两条异面直线射影间间隔.例 6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1,M 、N 分别是棱AB 、CC 1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 1M 、EN 间的间隔.思路分析:两条异面直线比较难转化为线面、面面间隔时,可采取射影到同一平面内,把异面直线D 1M 、EN 射影到同一平面BC 1内,转化为BC 1、QN 的间隔,显然,易知BC 1、QN 的间隔为所以异面直线D 1M 、EN7.向量法:先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共法向量,再求两异面直线上两点的保持线段在 公共法向量上的射影长.例7 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求异面直线DA 1与AC 的间隔.看做是.此题教员引导,学生口述,教员在课件上演示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步调.1NC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D(0,0,0)A1(1,0,1) A(1,0,0) C(0,1,0)异面直线DA1与AC∴异面直线DA1与AC的间隔为步调小结:求异面直线间的间隔: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⑵写出点的坐标,求出向量坐标;隔公式.例8 已知:SA⊥平面ABCD,∠DAB=∠SA=AB=BC=a,AD=2a,求A到平面SCD的间隔.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A(0,0,0)C(a,a,0) D(0,2a,0) S(0,0,a) ∴设面SCD∴点A到面SCD A到面SCD的间隔为36a八等积法把异面直线间的间隔转化为求某个特殊几何体的的高,操纵体积相等求出该高的长度.例:正四棱锥S-ABCD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b(b>a).求:底面临角线AC与侧棱SB间的间隔.设BC与平面SAD间的间隔为d,则以B为顶点,△SAD为底面的三棱锥的体积为而以S为顶点,△ABD为底面的三棱锥的体积为。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当这两个点在同一平面上时,我们可以使用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但是,当这两个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时,我们需要使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下:d = |(ax1 + by1 + cz1 + d) - (ax2 + by2 + cz2 + d)| / √(a^2 + b^2 + c^2)其中,(x1, y1, z1)和(x2, y2, z2)是两个点的坐标,a、b、c和d是直线的方程系数,d是直线的截距,| |表示绝对值,√表示平方根。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我们不在这里详细讲解。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公式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两个点A(1, 2, 3)和B(4, 5, 6),它们分别在以下两个平面上:平面1:2x + 3y - z = 4平面2:x - 2y + 3z = 5我们需要计算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
由于这两个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不能使用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相反,我们需要使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我们需要找到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平面1的法向量为(2, 3, -1),平面2的法向量为(1, -2, 3)。
这两个法向量可以通过平面的方程系数得到。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这两个平面的交点,也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
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两个平面的方程联立,解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这个过程比较繁琐,我们不在这里详细讲解。
最终,我们得到这两个平面的交点坐标为(-1, 1, 0)。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平面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平面的方程作为直线的方程,例如平面1的方程2x + 3y - z = 4。
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的形式:x = ty = (4 - 2t) / 3z = (2t - 4) / 3这个参数方程表示了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
高中数学: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若干方法
高中数学: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若干方法在解某些求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若干不同的解法,再从中选出某些巧妙的解法,即可简便快捷的将题目解出。
已知正方体ABCD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
一、直接利用定义求解如图1,取AD中点M,连、MB分别交、AC 于E、F,连,由平面几何知识,易证,,,则。
由,得⊥平面,则,同理AC⊥,所以,EF⊥,EF⊥AC,即EF为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故有EF=。
此法的关键是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
二、转化为线面距离求解如图2,连、,则AC∥平面。
设AC、BD 交于O,、交于,连,作OE⊥于E,由⊥平面知,故OE⊥平面。
所以OE为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
在△中,,则。
所以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为。
此法是将线线距离问题转化为线面距离问题来解,合理、恰当地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转化为面面距离求解如图3,连、、、、,易知平面,则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就是平面与平面的距离,易证⊥、⊥平面,且被平面和平面三等分,又。
所以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为。
此法是将线线距离问题转化为面面距离问题来解,巧妙的转化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
四、构造函数求解如图4,在上任取一点E,作EM⊥AD于M,再作MF⊥AC于F,连EF,则∠EMF=。
设MD=,则ME=,AM,在中,∠FAM=,则所以,当且仅当时,EF取最小值。
所以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为。
选取恰当的自变量构造函数,即可利用函数的最小值求得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五、利用体积变换求解如图5,连、、,则∥平面,设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为,则D到平面的距离也为。
易知,。
由,得。
所以,则。
所以异面直线与AC的距离为。
此法是将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锥体的高,然后利用体积公式求之。
六、利用向量求解如图6,AB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为直线AB 的方向向量,E、F分别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
证明:显然=,,。
所以,所以,所以,即,所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直接法直接作出或在已知图形中找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公垂线,则夹在两异面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即为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求BD1与AC的距离.分析:要求BD1与AC的距离,首先要确定它们的公垂线,再求出公垂线段的长.易知AC⊥平面DBD1,则AC垂直平面DBD1内的任一直线,过AC中点O作OE⊥BD1,可知AC⊥OE,则OE即为公垂线.解:如图6-135.连结BD交AC于O,则O为AC中点.过O作OE⊥BD1于E∵AC⊥BDAC⊥BD1 BD1∩DB=B∴AC⊥面BDD1OE BDD又面1∴ AC⊥OE∴ OE为异面直线BD1和AC的公垂线段.在Rt△D1DB如图6-136中D D a DB a D B a OB a11=,=,=,=2322∴ OE =OB ·sin ∠OBE===222236611a DD D B a a a a ·· 答:与的距离为.BD AC a 166【例2】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取BC ,CD 的中点E ,F ,连结AE ,EF ,AF ,以AE ,EF ,FA 为折痕,折叠这个正方形,使点B ,C ,D 重合于一点P ,如图6-137,求证:AP 与EF 的距离是.24证明:如图6-137,选取EF 的中点H ,连结PH . ∵AB ⊥BE ,AD ⊥DF(翻折前) ∴AP ⊥PE ,AP ⊥PF(翻折后)又面,面, PE PEF PF PEF ⊂⊂ PE ∩PF =P ∴AP ⊥面PEF又面 PH PEF ⊂∴ AP ⊥PH又 E ,F 分别是BC ,CD 中点 ∴ BE =DF =PE =PF 即△PEF 为等腰三角形 ∴ PH ⊥EF∴ PH 为AP 与EF 的公重线 在△PEF 中EF PE a PH ====∴=CE CF PE EF 2222221212221212++-()()()==()()12242422-辅助平面法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作平行于第二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则第二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即为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已知:如图-,,是两条异面直线,α,∥α,6138a b a b b ⊂ 与α的距离为h .求证:a ,b 的距离为h .证明:因a ,b 一定存在惟一的一条公垂线,不妨设a 与b 的公垂线为AO ,O ∈α.又b ∥α∴过作′∥且′α O b b b ⊂ 又 AO ⊥b ∴ AO ⊥b ′ ∴ AO ⊥α即AO 为直线b 到α的距离 ∴ AO =h .【例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BC=8,BB1=6,求AB与DB1之间的距离.分析:如图6-139,要求异面直线AB与DB1间的距离,可先证出AB与DB1所在的某个平面平等,再求出AB与该平面的距离即可.易从图中看出AB∥平面DCB1.解:∵ AB∥CD∴ AB∥平面CDB1过B作BE⊥CB1∵ CD⊥平面BB1C∴平面BB1C⊥平面DB1C,∴ BE是AB到平面DB1C的距离过E作EF∥DC交B1D于F,又DC∥AB,则EF∥AB.所以EF与AB确定一个平面.于是过F可作FH∥BE交AB于H,∵ BE ⊥B 1D ∴ FH ⊥B 1D 又 EB ⊥AB ∴ FH ⊥AB又 FH 与B 1D ,AB 都相交 ∴ FH 为B 1D 与AB 的公垂线, ∵ ∠B 1BC =90°,BE ⊥B 1C ∴ BE ·B 1C =BB 1·BC而===, B C 101BB BC 1222268++∴ BE ×10=6×8,∴= BE 245则 FH =4.8即 AB 与BD 1之间的距离为4.8. 注:此题用直接法也可,而且更简单.【例4】 ABC 42PC ABC PC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平面且 =2,D ,E 分别为AB ,BC 中点,求异面直线PE 与CD 间的距离. 解:如图6-140.过E 作EF ∥CD 交AB 于F .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 CD ⊥DB ∴ EF ⊥DB作CH ∥DF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H . ∴ CH ⊥HF由三垂线定理知 PH ⊥HF ∴ FH ⊥平面PCH ,∴ 平面PEH ⊥平面PCH 过C 作CG ⊥PH 于点G ∴ CG ⊥平面PHE ∵ CD ∥HF ,∴ CD ∥平面PEH ,∴ CG 是CD 到平面PEH 的距离,又平面, PE PEH ⊂∴ CG 是CD 和PE 间的距离. 在Rt △CEH 中, EH =CEsin ∠ECH=°=226sin60 在Rt △PCE 中,PE ===PC CE 222222223++()在Rt △PHE 中,PH CH DF AB ===,又===,PE EH 22222366142--()() 在Rt △PCH 中, CG ·PH =PC ·CH ∴·×即异面直线与的距离为. CG =PC CH =226=233 PE CD PH 233等体积法利用同一立体的体积相等,转换求体积时所用的底面来求高,进而求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例5】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求异面直线A 1D 和AC 的距离.分析:如图6-141,要求A 1D 与AC 的距离,只需求出A 1D 与平面AB 1C 的距离;要求A 1D 与平面AB 1C 的距离,只需求出点A 1到平面AB 1C 的距离或点D 到平面AB 1C 的距离.由于点D 与平面AB 1C 构成一个三棱锥,若以△为底面,求出,就可求出与AB C V A D 11D AB 1C -AC 的距离.解:∵ A 1D ∥B 1C ∴ A 1D ∥平面AB 1C∴ A 1D 与AC 间的距离就是A 1D 与平面AB 1C 间的距离 ∴ D 到平面AB 1C 的距离即为所求. 设 D 到平面AB 1C 的距离为h ,则=·△ V h S D AB 1C AB 1C -13在△AB 1C 中,AB B C AC a 11===2∴==,△ S AB 1C 3423222()a a 又 B 1B ⊥面DABC∴=··=··=△ V B B S a a a B1DAC ADC123-13131216又=∴·=∴= V V h 2a a h aD AB 1C B1DAC23--1331633答:异面直线与的距离为.A D AC a 133【例6】 正四面体A -BCD 的棱长为a ,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求AF 与DE 间的距离.解:如图6-142过A 作AO ⊥平面DCB 于O ,则O 为△BCD 的中心,故O 在DE上,且=.即==.DO 2OE DO DE a 2333连结OF ,过F 作FG ∥DE 交BC 于G ,连结OG ,AG 因F 为OC 中点,故G 为CE 中点.∴ DE ∥平面AFG .AE a =32∵=== AO AB BO a a a22223363--() 又 S △OFG =S △CFG===∴=××△△△1418332132S S V AO S CDE BCDA OGF OFGa - =××=136333229622a a a在Rt △AEG 中AG FG DE a===又==AE EG a a a 22223241341234++()() AF a cos AFG =∴∠=·=××322323413423234222222AF FG AG AF FGa a a a a+-+-()()()=∴∠=∠==16111635622 sin AFG --cos ()AFG∴=··∠=×××=△ S AF FG sin AFGAFG 12123234356353222a a a a设O 到面AFG 的距离为h∴=×又=∴×= V V V 13O AFG O AFG A OFG ---1335323532296222a ha h a∴=. h 7035a极值法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就是公垂线段的长,而公垂线段是两条异面直线上各取一点连线中最短的一条,因此,可以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来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例7】 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为a .AC =BC =a ,∠ACB =90°,求异面直线A 1B 1与AC 1之间的距离.解:如图6-143.在A 1B 1上任选一点M ,过M 作MN ⊥C 1A 1于N ,过N 作NF ⊥C 1A 于F ,连结MF .设 MN =x∵ B 1C 1=A 1C 1,∠B 1C 1A 1=90° ∴ ∠MA 1N =45° ∴ MN =NA 1=x ∴ C 1N =a -x又 C 1C =CA =a ,∠C 1CA =90° ∴ ∠NC 1F =45°∴=== NF C F 1C N a x 122- 又 B 1C 1⊥面AA 1C 1CMN ∥C 1B 1∴ MN ⊥NF在Rt △MNF 中,MF MN NF x x x ax a 2222222=+=+=+-+=()()a x x a a --+2121232133222 ∴=∴=答:异面直线与之间的距离为.最小最小 MF MF A B AC a 2111a a 233333【例8】 设正三棱锥A -BCD 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2,求对棱间的距离.解:如图6-144.不妨求AB 与CD 间的距离.过A 过AO ⊥平面BCD 于O ,在AB 上任选一点M ,过M 作MN ∥AO 交面DBC 于N .连结AO 交CD 于P ,则N ∈BP连MP ,设MN =x由=,得=·=·=××××·BN BO MN AOBO AO MN BO AB BOMN x BN 222232323232323--() =∴=-=·332xx NP BP BN3-3在Rt △MNP 中MP 2=MN 2+NP 2=+=-+=x 4x 9x 22()()323327429481161081622---+x x =()29427162x -+ ∴=∴=即与间的距离为.最小最小 MP MP AB CD 227163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