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工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26613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a.png)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学病理科室中进行工作,严格的规范和高效的操作流程是确保诊断准确性和病人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工作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生和技术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工作。
一、标本接收与处理医学病理科室接收的标本种类繁多,包括组织活检、手术切除标本、尸检标本等。
为了确保标本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以下操作流程必须遵循:1. 标本接收:及时接收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正确标注。
2. 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患者信息、标本种类、采集部位以及送检医生等重要信息。
3. 标本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对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固定、冷冻或切片等。
4. 标本保存:妥善保存标本,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销毁或归档。
二、组织切片与染色组织切片和染色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步骤,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诊断错误。
以下是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1. 组织固定: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
2. 组织切片:使用切片机将固定的组织切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3. 染色操作:按照标准染色流程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如常规的血液学染色、肿瘤免疫组化染色等。
4. 切片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评估组织切片的染色效果,并记录相关的病理特征。
三、病理诊断与报告病理诊断是医学病理科室的核心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结果对于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1. 病理诊断:根据组织切片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结果,医生进行病理诊断,并详细描述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2. 诊断审核:对诊断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诊断报告:编写病理诊断报告,报告中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特点、诊断结果、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
4. 报告签发:由负责的病理专家对报告进行签名,并确认报告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医学病理科室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化管理流程:1. 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外部质量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c133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5.png)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病理科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疾病诊断和鉴定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病理科室需要遵守一定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帮助科室成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标本接收与登记1. 接收标本前,应仔细核对病员信息,确保标本与病员一致。
2. 标本接收时,应填写标本接收登记表,详细记录标本的类型、数量、来源等信息。
3. 对于特殊标本,如手术标本或病理切片,应单独进行登记,并加强保护措施。
二、标本处理与制片1. 标本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病理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2. 标本切片前,应确保刀片的锋利度和切片机的正常运转。
3. 切片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正确定位和切割方向,并避免切割损伤标本。
4. 制作标本切片后,应及时进行染色和固定等处理,保证切片的质量。
三、病理诊断1. 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理标本,应由专业的病理学医师进行鉴定和诊断。
2.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病理学知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会诊的情况,应及时与其他科室专家进行讨论和协商。
四、病理报告1. 病理报告是病理科工作的重要成果,应准确、完整地记录诊断结果。
2. 在编写病理报告时,应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标本描述、病理诊断等内容。
3. 对于难以确定诊断的病例,应在报告中注明可能的诊断范围,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和鉴定的建议。
五、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 病理科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
2. 严格执行标本处理、操作规范和工作记录等要求,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3. 开展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科室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六、安全与防护1. 病理科室是涉及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安全教育和防护意识。
2. 严格遵守标本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的规定,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8ed0d3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6.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对组织标本进行病
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一
般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报告撰写和报
告发出等环节。
首先是标本接收,医生或者外科手术室会将患者的组织标本送
到病理科,病理技师会接收标本并进行登记,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
接着是标本处理,病理技师会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镜下检查。
然后是镜下检查,病理医师会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细胞学或
组织学的检查,以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
随后是病理诊断,根据镜下检查的结果,病理医师会进行病理
诊断,判断组织的性质、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类型等。
最后是报告撰写和发出,病理医师会根据诊断结果撰写病理报
告,并将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供其参考临床诊断和治疗。
报告的
发出时间通常取决于标本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常规
标本的报告发出时间为2-3个工作日,而对于急诊标本,病理科会
尽快完成诊断并发出报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处理、镜下检查、病理诊断和报告发出等环节,而报告的发出时间会根据标本的复杂
程度和工作量而定,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d18b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6.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科工作流程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病理科主要是负责疾病诊断、病理检查和病理解剖检查等工作。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研究之一,通过对患者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疾病的确诊、治疗等重要参考信息。
病理科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收集、标本处理、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病理科技师和临床医生紧密配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一、标本收集标本收集是病理科工作流程的第一步,需要确保标本收集的全面、准确和规范。
标本可以是活组织、活细胞、切片、培养物等,常用的收集方式有切除术、活检、穿刺、吸取等。
在收集标本的同时,病理科会收集病患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病史等,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病理科工作流程的第二步,主要是将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病理检查和分析。
处理方式因收集到的标本类型不同而不同。
对于固体组织标本,一般会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等操作。
对于液体标本,需要进行离心、沉淀等处理,以便于提取样品中的细胞和物质等。
三、组织切片组织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将标本进行切片,以便于观察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
切片通常采用显微镜切片法进行,切片的厚度一般在2-4微米之间。
切片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便于更好的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细胞形态等特征。
四、染色对经过切片处理的组织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清晰、易于观察,并且便于做出病理诊断。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哈里染色、偏碱性染色、酸性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内的成分,染色后处理的标本会有明显的纹理和形态差异。
五、镜检镜检是病理科工作流程中最后一步,也是病理学检查的核心环节。
通过镜检,病理学家可以观察标本中细胞组织的结构、形态、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等特征。
病理学家会和临床医生紧密配合,借助镜检来做出具体的诊断,包括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
病理科流程
![病理科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fbe3e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病理科流程病理科是一门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主要负责通过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等手段,对病变组织进行形态学诊断和病理生理学分析,并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
下面是病理科的一般工作流程:1. 标本接收和登记当临床医生在手术或活检等操作中获取病变组织时,将标本送到病理科进行检查。
病理科工作人员负责接收标本,检查标本的数量、质量和完整性,并登记相关信息。
2. 标本处理和固定为了保证病变组织在切片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形态学结构,病理科将标本进行处理和固定。
处理包括将组织切割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并去除周围的正常组织。
固定则是使用化学药品,通常是甲醛,对组织进行固定和防腐处理。
3. 组织切片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通过组织切片机器进行切片。
切片的厚度通常在4-6微米之间,切片机器会将标本切割成一系列的组织切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蜡块制备和染色切片好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便病理医生观察和诊断组织病变。
首先,组织切片需通过蜡块制备,即将切片浸泡在醇中,然后逐渐转移到蜡中,最终将组织切片和载玻片封在一起。
5. 病理检查和分析病理医生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他们会仔细检查组织切片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寻找任何异常改变,如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异型性。
根据观察结果,病理医生可以确定组织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分级,并提出诊断意见。
6. 报告编写和沟通病理医生将他们的观察和诊断结果编写成病理报告,包括病变的描述、诊断、分级和预后等信息。
该报告会上传到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并发送给临床医生,作为他们进行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病理医生也会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
7. 质控和质量评估病理科会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工作,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他们会定期参与外部质量评估项目,并与其他病理科进行比对,以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和登记、标本处理和固定、组织切片、蜡块制备和染色、病理检查和分析、报告编写和沟通,以及质控和质量评估等环节,旨在提供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依据。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图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30877577f18583d048645913.png)
病理科主要工作流程标本接收流程图负责人:标本处理流程图组织病理检查与快速病理诊断工作流程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
活检组织从患者病灶处取下后,到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主要工作流程如下:病灶处取下组织标本↓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申请要求等)↓临床支持中心送达病理科↓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取材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征,确定诊断结果↓采集病理改变特征性图象,描述病变特征,填写病理诊断报告↓上级病理医师审核病理报告后签发↓(病理收发人员与临床人员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流程病理诊断医师详细填写免疫组化工作单(包括病理号、组织块号码、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免疫组化工作单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技术人员准备组织块(再次核对检查项目,实验者填写工作记录单)↓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记录免疫组化实验质量,如有问题填写改进意见,交免疫组化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技术人员与诊断医生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免疫组化实验人员与诊断医生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①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和肿瘤分型: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疾病的确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神经鞘膜细胞瘤、间皮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
②肿瘤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肿瘤耐药基因,如P53、Ki-67检测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PR、ER、Her-2、VEGF检测选择治疗方案,gp100、GST-π检查是否表达肿瘤耐药基因。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8682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7.png)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院中,病理科室承担着对病人组织、细胞以及尸体进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于病理科室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一、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进行病理学分析的材料主要包括活体标本和尸体标本。
活体标本采集时要确保患者的配合度和采集部位的准确性,避免对患者的不必要伤害。
尸体标本采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完整地获取尸检材料和适当的保存方式。
2. 标本处理标本取材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置。
例如,活体标本需要迅速固定或冷冻保存,尸体标本需要进行切割、包埋和固定,以便后续进行病理学分析。
二、病理学分析操作流程医学病理学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样本标识与记录对于每一个标本,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确保每个标本都能够与相关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避免混淆和误诊。
2. 标本制片制片是病理学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将标本切片制作成玻片,为后续的染色和镜下分析提供基础。
制片过程需要细致操作,确保切片质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病理学染色病理学染色是病理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理标本的细微变化。
4. 病理学镜下分析在染色完成后,病理学医生需要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5. 病理学报告根据对病理学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完成病理学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病人的临床信息、病理学的详细描述、诊断结论及相应的建议。
三、工作规范与要求1. 实验室安全病理实验室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工作环境,在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 内部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病理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https://img.taocdn.com/s3/m/a6680825192e45361066f552.png)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是:
外科或内镜等相关科室将病理组织从患者身上取下---浸入福尔马林固定(需做术中冷冻切片会诊或做科研有特别要求的除外)----送到病理科签收----病理医师按要求取材----重新固定----递度酒精脱水----二甲苯----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诊断-签发报告;有特殊病变(如骨组织需用酸性液体脱钙变软后才能取用)的时间相应延长;疑难病例需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原位杂交、电镜等进行鉴别诊断,才能做出最后诊断。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仪器设备的应用,病理科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作由机器完成,大部分还需医技人员手工去一丝不苟的去完成。
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遵循国家卫生部的要求从收到标本起三个工作日发出病理报告,特殊病例五个工作日发报告;二甲医院大多要求一周内发报告。
巨检室:一般放置有取材台,冰冻切片柜,记录台,大体冷藏标本柜,通风柜等。
脱水、包埋、染色程序都在通风柜中进行,有的也可根据要求使用落地式通风柜。
切片分为常规切片和冰冻切片,都在实验台上进行。
脱水至染色过程实验室均需配备水装置。
免疫组化室要配备水、通风柜。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d21a64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c.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引言概述:病理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病理科工作流程的高效性和报告发出时间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标本接收和处理1.1 标本接收:病理科接收到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后,首先进行登记和标识,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标本处理:接收到标本后,病理科技师会进行标本的处理,包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以便进行后续的病理分析。
2. 病理分析和诊断2.1 组织学分析:病理科医生会对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分析,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2.2 免疫组化分析:在某些情况下,病理科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来帮助诊断和鉴定病变类型。
2.3 分子病理学分析: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病理科医生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从而对肿瘤类型和治疗方案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3. 报告撰写和审核3.1 报告撰写:根据病理分析的结果,病理科医生会撰写详细的病理报告,包括标本的病理诊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肿瘤的分期等信息。
3.2 报告审核:为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医生会将报告提交给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4. 报告发出时间4.1 标本处理时间:标本接收后,病理科技师会尽快进行标本的处理,以确保分析的及时性。
4.2 分析和诊断时间:病理分析和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标本的复杂程度和病理科的工作负荷而定。
4.3 报告撰写和审核时间:报告的撰写和审核需要一定的时间,病理科会尽力保证报告的及时性,但也需要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在病理科工作流程中,标本接收和处理、病理分析和诊断、报告撰写和审核是关键的环节。
病理科医生通过对标本的分析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9068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4.png)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病理科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组织和细胞进行病理学的分析和诊断。
为了保证病理工作的高效、准确,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以及常见的操作流程,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工作规范1. 质量控制:在病理科室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的操作流程和结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室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认证。
2. 安全与卫生:医学病理科室涉及到对生物样本的处理和操作,因此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与卫生规定。
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等,以防止感染和交叉污染。
另外,对于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处置。
3. 文档管理:病理科室的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文档,包括标本的登记、结果的报告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追溯性,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并对相关文件进行妥善保管和备份。
4. 信息交流与沟通:病理科室的工作需要与多个医疗部门和专家进行协作,因此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
科室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与其他科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沟通畅通无阻。
二、操作流程1. 标本接收和登记:标本接收是病理工作的第一步,需要仔细检查标本的完整性和标识的准确性。
接收后,将标本进行登记,并分配唯一的标本编号,以确保标本的追踪性和可溯源性。
2. 标本处理和取材:标本处理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步骤。
固定是将标本中的细胞和组织固定在组织学染色前的状态,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包埋是将固定后的标本置于蜡块中,使其硬化并便于切割。
切片是将包埋后的标本切成薄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3. 组织学染色:组织学染色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步骤,通过染色可以突出不同细胞和组织的特征,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核酸染色等。
4. 镜检和结果报告: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分析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做出诊断。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1514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1.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病理工作流程是指病理科的工作全过程,包括接收标本、处理、镜检、报告编写和结果审核等环节。
病理工作流程需要保证高质量的诊断结果,并且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病理工作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病理实验室的需求进行调整。
第一步:标本接收和登记标本接收是病理科工作的第一步,它包括病理标本的验收、登记和标本信息的录入。
当病理标本送达病理实验室时,工作人员会先进行验收,确保标本无损并检查标本类型和数量是否与送检表一致。
然后,工作人员会登记标本信息将其录入病理数据库中,记录标本送检日期、患者信息、临床病史等重要信息。
第二步:标本处理和制备接收并登记标本后,病理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标本处理和制备。
这一步骤旨在将标本制备成适合镜检的组织切片。
根据标本的不同类型,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对其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
一般而言,如果标本需要固定,会使用正常生理盐水或特定固定剂进行处理;如果需要凝固,会选择适当的凝固剂进行处理。
根据标本大小以及需要制备的组织切片数量,工作人员会进行选择性的组织切割。
第三步:镜检镜检是病理学诊断的核心环节。
它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来诊断疾病。
镜检通常由具备丰富经验的病理医生进行,他们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并进行详细地分析。
在镜检过程中,病理医生需要注意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排列方式、核与细胞的比例、代谢活性、病变类型等。
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特征,病理医生可以做出病理诊断和分级。
第四步:报告编写在镜检完毕后,病理医生会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特征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是病理诊断结果的书面记录,包括组织标本信息、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其他病理特征以及必要的临床建议等。
编写病理报告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的表述能力,以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
病理报告一般会分为基本报告和附加报告两部分,基本报告是核心内容,记录了病理诊断的基本信息,而附加报告则是对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e6affcf90f76c661371a47.png)
病理科主要工作流程标本接收流程图负责人:标本处理流程图组织病理检查与快速病理诊断工作流程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
活检组织从患者病灶处取下后,到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主要工作流程如下:病灶处取下组织标本↓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申请要求等)↓临床支持中心送达病理科↓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取材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征,确定诊断结果↓采集病理改变特征性图象,描述病变特征,填写病理诊断报告↓上级病理医师审核病理报告后签发↓(病理收发人员与临床人员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流程病理诊断医师详细填写免疫组化工作单(包括病理号、组织块号码、检查项目、检查要求等)↓免疫组化工作单的接收与确认(送检人与接收人核对签字备案)↓技术人员准备组织块(再次核对检查项目,实验者填写工作记录单)↓组织切片、染色(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核对签字备案)↓病理医师阅片,记录免疫组化实验质量,如有问题填写改进意见,交免疫组化实验室↓免疫组化实验技术人员与诊断医生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免疫组化实验人员与诊断医生核对签字备案)(免疫组化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①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和肿瘤分型: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疾病的确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神经鞘膜细胞瘤、间皮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
②肿瘤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肿瘤耐药基因,如P53、Ki-67检测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PR、ER、Her-2、VEGF检测选择治疗方案,gp100、GST-π检查是否表达肿瘤耐药基因。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50b5c80b84ae45c3a358c09.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接收、核对申请单及标本退回不合格样品
编号登记
常规标本预处理(固定) 快速冰冻标本细胞学标本
初检/取材/记录取材胸腹水/尿纤支镜/宫颈涂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CCT包埋离心涂片
石蜡包埋冰冻切片
切片/漂片/烘片/脱蜡固定固定
染色
封固/编号/核对
初诊
复诊免疫组化/特染
诊断
采图/编辑/核对
打印/核对/签名
报告发出
资料存档剩余标本/医疗废物处理
(保存1个月)
注:
1. 根据卫生部及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第二章第一节八(四)1.)规定: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5个工作日以内。
(第二节八2。
)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30分钟发出。
(第三节三(五)1。
)细胞学检查报告在1或2个工作日发出.。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a3c9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9.png)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9.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 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针吸、内镜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丢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标本,可注明“留”字等;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和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1.脱水常温下3.2.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3.2.280%乙醇:60~120min;3.2.395%乙醇Ⅰ:60~120min;95%乙醇Ⅱ:60~120min;3.2.5 无水乙醇Ⅰ:30~60min;3.2.6无水乙醇Ⅱ:30~60min;3.2.7无水乙醇Ⅲ:30~60min;2. 透明a ..二甲苯Ⅰ:20 min;b. 二甲苯Ⅱ:20 min;c. 二甲苯Ⅲ:20 min;3. 浸蜡3.3石蜡Ⅰ45~50℃:60 min;3.4石蜡Ⅱ56~58℃:60 min;3.5石蜡Ⅲ56~58℃:60 min;4包埋4.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的组织面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拉块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4.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4.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4.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4.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4.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准备切片;4.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5切片5.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须锋利;5.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5.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0为宜;5.4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5.5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μm;5.6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5.7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5.8将蜡片附贴于载玻片上;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5.9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5.10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5.11内镜小的活检,穿刺等组织需连续切片不少于6片;5.12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证切片质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1.冰冻切片的制备1.1打开照明开关,打开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1.2选择冻头,在冻头滴上冰冻切片机包埋剂适当;1.3 待组织完全冷冻后,将冻头移到切片刀口的冻口内,扭紧冻头,进行切片,切片时有节奏的来回推动摇手柄,切得完整且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贴在玻璃片上;1.4 将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进行染色、封片、镜检同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1.5工作完毕后将冻头上组织取出,放回送检的标本袋内,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1.6清扫切冰冻切片机箱,将冻头擦干后放回冰冻切片机内;1.7关好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关闭照明电源;2.冰冻切片机须24h开机,长假或节假日前检查切片机箱内的结冻情况,必要时关机,化霜,清洁冰冻切片机;3.注意事项3.1 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3.2 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2mm,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3.3 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合适时便迅速切片;冷冻不足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3.4 冷冻切片固定液95%乙醇 50ml4.单体标本的冰冻制片应在15min内完成;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 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2. 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min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传真或网络传输;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7.1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7.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7.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常用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胶原纤维染色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用Weig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4、流水稍洗;5、1%盐酸-乙醇迅速分化;6、流水冲洗5-10min;7、用Van Gieson液染1-2min;8、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9、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鲜红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黄色,胞核呈蓝褐色; Maasson三色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时,流水冲洗组织块过夜,效果更好;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到水;组织块经Zenker液固定时应对切片进行除汞处理:1切片脱蜡后,以%碘乙醇作用10min;2稍水洗;3以5%硫代硫酸钠作用5min;4流水冲洗10min;3、gert铁苏木精液染5-10min;4、流水冲洗;5、1%盐酸-乙醇分化;6、流水冲洗5-10min;7、丽春红酸性品红液染5-10min;8、蒸馏水稍洗;9、1%磷钼酸水溶液处理约5min;10、不用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液复染5min;11、%冰醋酸处理1min;12、95%乙醇脱水并洗去冰醋酸;13、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红色,胞核呈蓝色;网状纤维染色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酸化高锰酸钾液氧化5min;4、稍水洗;5、2%草酸水溶液漂白1-2min;6、稍水洗;7、2%硫酸铁铵水溶液媒染5min;8、稍水洗,再用蒸馏水洗1次;9、滴加Gordon-Sweet银氨液,作用1min;10、蒸馏水稍洗;11、4%中性甲醛液还原1min;12、流水冲洗5-10min;13、以%氯化金调色1-2min;14、蒸馏水洗;15、固定于5%硫代硫酸钠2min;16、用核固红液复染5-10min或行HE复染;17、稍水洗;1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网状纤维呈黑色,胞核呈红色用核固红复染或用苏木精复染,胶原纤维呈黄棕色,细胞质呈淡红色用伊红复染;弹力纤维染色醛品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用Lugol碘液处理5min;4、稍水洗;5、5%硫代硫酸钠处理5min;6、流水冲洗5min;7、70%乙醇稍洗;8、醛品红液浸染10min;9、70%乙醇浸洗2次,每次约30s,至切片不再脱色为止;10、稍水洗;11、澄黄基液滴染约1s;12、稍水洗;14、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弹力纤维呈深紫色,底色为不同程度的黄色;抗酸杆菌染色苯酚碱性品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用汽油松节油脱蜡2次,每次5-10min;3、不经乙醇洗,只用纱布将切片周围余液擦干;4、流水稍洗;5、滴入苯酚碱性品红液,于室温下染15-30min;6、流水洗去多余染液;7、有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适当为止;一般需1-5min8、用流水充分冲洗;9、用Mayer苏木精浅染细胞核;10、流水冲洗10-15min;11、胸风扇把切片吹干;随即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抗酸包括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淀粉样蛋白染色甲醇刚果红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甲醇刚果红液染10min,倾去余液;4、用碱性乙醇急速分化约数秒,镜下控制;5、水冲洗5min;6、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7、流水冲洗10min;8、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淀粉样蛋白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在偏光镜下,淀粉样蛋白呈现绿色双折光;脂肪染色苏丹Ⅲ染色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2、冷冻切,厚6-10um,如为新鲜组织,须用40%中性甲醛液固定10min,稍水洗后,用60%乙醇稍洗;3、苏丹Ⅲ染液浸染1-2min;4、70%乙醇稍洗去多余染液;5、流水稍洗;6、Mayer苏木精液复染胞核,必要进用1%盐酸-乙醇分化;7、水洗10min,或于稀碳酸锂水溶液中促蓝;8、阿拉伯糖胶或明胶封盖;二、染色结果中性脂肪呈猩红色、橙红色或橙黄至橙红色,细胞核呈蓝色;糖原染色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法;一、染色程序1、取新鲜薄片组织,立即用Gendre液固定6-12h或Cornoy液固定3-6h,其间可更换2次固定液,然后转入95%乙醇;2、无水乙醇按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4-5um;3、取两张连续切片,分别作A和B记号,然后把B片脱蜡至水;4、把B切片置入预热至37℃的1%淀粉液,于37℃温箱内消化1h,或用预热至37℃的唾液在37℃温箱消化30min;5、取出切片稍水洗;6、在消化过程中,把A片脱蜡至水;7、在A、B两片同时滴入%高碘酸水溶液氧化5-8min;8、流水冲洗2min,再用蒸馏水洗1次;9、于暗处,无色品红液加盖染色10-20min;10、用%偏重亚硫酸钠液滴洗2次,每次约1min;11、流水冲洗2min;12、1%甲基绿水溶液复染胞核3-5min,或用Mayer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必要时用盐酸乙醇分化,再用流水冲洗;13、稍水洗;14、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 A片上的细胞质呈现亮红色颗粒为阳性显示糖原,经消化后B片应为阴性;黏液染色爱先蓝pH 法一、染色程序1、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切片脱蜡至水;3、爱先蓝pH 液染10-20min;4、流水稍洗;5、核固红复染5-10min,或用沙红染液复染2-3min;6、稍水洗;7、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唾液酸黏液和弱硫酸化黏液以及一般黏液均呈蓝色,各种强碱酸化黏液不着色或淡染,细胞核呈红色;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 System的规范及程序1. 切片脱蜡水洗:将石蜡切片浸于二甲苯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置于100%无水乙醇中3分钟,两次;依次置入90%-70%各级酒精各3分钟;取出置于蒸馏水中;2. 抗原修复根据一抗说明而定;3.取出置于蒸馏水中的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平放于湿盒中,滴加过氧化酶阻断剂通常用3%的过氧化氢于组织上避光孵育15分钟;蒸馏水冲洗,再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3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4 .滴加50-100毫升一抗工作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5.滴加50-100毫升A液于组织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TBS液冲洗切片;将切片置入TBS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组织周围的液体组织切勿干燥,平放于湿盒中;6.滴加Y预备好的显色剂DAB工作液50-100微升,室温孵育5-10分钟,或光镜下控制显色;显色完毕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显色;7. 苏木精复染;8. 各级酒精70%-100%脱水,每级3分钟;取出切片置入二甲苯5分钟,三次;9.用封片胶封片;病理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诊断前注意事项1.1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2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与,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2.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Ⅰ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Ⅱ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兵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Ⅲ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Ⅳ类:送检标本应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病理诊断报告书写的规范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师或科室住院或门诊、住院号和门诊号、送验和收检日期等;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与病理学诊断相关技术的检验结果;病理学诊断的描述;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Ⅱ、Ⅲ类病理学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建议和注释及讨论等;未经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手写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二联复写,必须文字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潦草、涂改;手写和计算机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的关键性文字,如“癌”、“瘤”、“阳性”、“阴性”和数字等,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误;计算机打印的图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提供的病变图象要准确,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送检临床医师填写的文字抄写或用计算机输录于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并认真核查无误,签发报告书的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员都不得改动;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细胞学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直接表述性诊断:适用于穿刺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根据形态学观察的实际情况,对于某种疾病/病变做出肯定性Ⅰ类、不同程度意向性Ⅱ类细胞学诊断,或是提供形态描述性Ⅲ类细胞学诊断,或是告知无法做出Ⅳ类细胞学诊断;参考本章第一节的八一项:“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2.间接分级性诊断:用于查找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3.Ⅰ级:未见恶性细胞4.Ⅱ级:查见核异质细胞5.Ⅱa:轻度核异质细胞6.Ⅱb:重度核异质细胞7.Ⅲ级:查见可疑恶性细胞8.Ⅳ级:查见高度可疑恶性细胞9.Ⅴ级:查见恶性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1.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2.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表述参见上项“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表述的基本类型”;3.必要时或条件允许时,可酌情就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①某些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病理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查/随访等;②注释/讨论;4.经过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意见附于该例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1.病理科自接收标本至签发该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5个工作日,细胞病理诊断报告一般为2个工作日;2.由于某些原因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并有接受人的签字;4.病理科已经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显微镜操作的标准化程序1.目的正确使用显微镜;2.适用范围全体病理科工作人员;3.具体操作将准备观察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调光:开启显微镜的电源开关;对焦:先用粗调螺旋把低倍物镜下降至载物片上6cm处,然后上升物镜,直接看到物象,再用细螺旋把物镜调节到清晰处;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一般结构,然后再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必要时方使用油镜,再低倍镜转至高倍镜观察时,只要适当转动细调节即能看到物像;放置载物片时注意勿把盖玻片面向下,以免用高倍镜观察时因对不到焦点而压破玻片,甚至损坏镜头;观察显微镜物像时应养成同时睁开双眼的习惯,眼的观察位置也要适当,即应放在眼点处;用毕应将显微镜放回木箱或用罩盖好;普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目录1.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1-2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3)3.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4-64.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范及程序…………………...7-95.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范及程序……………………..10-116.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范及程序…………………….12-137.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范………………………………14-21。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2)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2)](https://img.taocdn.com/s3/m/064e9d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4.png)
病理科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引言概述:病理科作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和报告发出时间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及报告发出时间。
正文内容:1. 病理标本的接收与处理1.1 标本接收:病理科接收来自临床科室的标本,包括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
病理科会进行标本的登记和记录,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标本处理:病理科将标本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为了使标本适合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2. 病理学检查与诊断2.1 组织学检查:经过标本处理后,病理科将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特征,病理科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2.2 免疫组化检查:在组织学检查的基础上,病理科还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否,进一步确定诊断。
2.3 分子病理学检查:病理科还可以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查,通过检测基因或蛋白质的异常表达,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3. 报告撰写与审核3.1 报告撰写:病理科医生根据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撰写病理报告。
报告中包括标本的基本信息、病变的描述和诊断结果等。
3.2 报告审核:病理科的专家会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有需要,还会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4. 报告发出时间4.1 术中冰冻切片:对于急诊手术或需要即时诊断的情况,病理科会进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这种检查通常在手术进行时进行,报告发出时间较短,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结果。
4.2 常规病理学检查:对于常规病理学检查,报告发出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这是因为标本处理、显微观察和报告撰写等步骤需要一定的时间。
4.3 特殊检查:对于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等特殊检查,报告发出时间可能会延长,通常在3-7天左右,这是因为这些检查需要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0a63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病理主要工作流程病理工作是医学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诊断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初步处理、组织学检查、特殊染色、电镜检查和最终报告等多个环节。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病理工作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标本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除标本主要是在手术室进行的,包括肿瘤、息肉、生物标本等,主要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2. 细针穿刺标本细针穿刺标本主要是通过穿刺技术收集的,包括淋巴结、肝、肾等内脏器官和肿块、囊肿等,主要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
3. 器官切片标本器官切片标本主要是通过活体检查和解剖检查收集的,包括胃肠、宫颈、阴道等器官和组织,主要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标本初步处理标本初步处理主要是指对收集来的组织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更好地适应后续的检查。
主要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切片、固定、包埋等。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指将收集来的标本进行切割,使其适应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取材的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准确可靠。
2. 切片切片是指将取出的组织切成非常薄的切片,以便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检查。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3-5微米之间。
3. 固定固定是指将切片固定在一定的载玻片或者载片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理。
一般采用福尔马林、甲醛等物质进行固定。
4. 包埋包埋是指将固定好的切片包裹在蜡中,以便于进行切片染色和制作。
包埋步骤中先是用蜡粘结切片,再渐渐渗透蜡,最终获得蜡包裹的标本。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标本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态学等方面,以确定其病变类型和程度。
1.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标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以及组织胚胎学等方面,以确定其病理类型和程度。
组织病理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以及确定其他器官的病变等方面。
2. 导师咨询或专家论证对于病理诊断比较复杂或者检查结果比较出乎意料的病例,需要寻求导师咨询或者专家论证的意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科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76177366137ee06eef9185b.png)
最新课件
16
三、组织包埋制作技术
8.对宫颈1~12点锥切标本应按组织的内膜面至浆膜面成90°放入石蜡中 包埋。
9.内镜下进行的食管早期肿瘤微创手术切除的黏膜标本,要按照一个方 向的切面或特殊标记进行包埋。
• 组织包埋应注意的问题:
1.包埋注意核对内容; 2.防止组织污染 随时清洁工作台面,加热包埋镊,注意脱水盖有无组织
• 三、分化液、返蓝液的配制: 1.分化液 浓盐酸1ml,70%乙醇99ml。 2.返蓝液:氢氧化氨0.5ml,蒸馏水99.5ml。
最新课件
20
五、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 苏木精伊红染色手工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 染色程序:二甲苯Ⅰ(脱蜡)——二甲苯Ⅱ(脱蜡)——
3min
3min
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自来水冲洗——苏木素——
最新课件
4
一、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 组织透明
1.透明的目的和原则:组织脱水后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乙 醇相结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通过这种溶剂的媒介作 用石蜡进入组织。这种溶剂使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 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透明。 2.常用透明剂:二甲苯
教材:在进入二甲苯透明前,需要先经过无水乙醇和二甲苯的混合液30min。 二甲苯Ⅰ和二甲苯Ⅱ透明的总共试剂必须控制在1.5h以内。
试剂 甲醛 甲醛 甲醛 乙醇 乙醇 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
浓度 10% 10% 10% 80% 95% 95% 100% 100% 1最0新0课%件
时间
1h
1h
1h
1h
1h
1h
1h
1h
1h
8
试剂 二甲苯 二甲苯 二甲苯
石蜡 石蜡 石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二甲苯后两步宜慢,以利于无水乙醇彻底脱净。封片后若
切片成云雾状,说明最后一步二甲苯不纯。
六、程序控制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
• 徕卡-AUTO Stainer XL型自动染色机
• 一、结构与功能
1.带有全透明的机盖,可随时观察染色机的工作情况; 2.设有干燥加热装置。对切片再一次烘烤,去除切片残余水分;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1、全密闭式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的结构
控制面板、处理槽、石蜡箱、试剂柜等
2、全密闭式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的功能
可设定密码、延时功能、小标本当日完成、加温功能、 报警功能等
3、全密闭式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程序的设置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试剂 甲醛 甲醛 甲醛 乙醇 乙醇 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 浓度 10% 10% 10% 80% 95% 95% 100% 100% 100% 时间 1h 1h 1h 1h 1h 1h 1h 1h 1h
熔蜡器、全自动组织包埋、冷台一体机 最常用的包埋石蜡熔点为56~58℃、58~60℃
三、组织包埋制作技术
• 全自动组织包埋、冷台一体机
三大组成部分:1.石蜡缸及出蜡口;2.左右储存槽 (100~120块);3.工作台面以及镊子加热孔 功能:温度调节(65~70℃)、时钟调节(24h)、工作时 间设定(每周的工作日期)、开关机时间设定(6~10: 30)、冷台装置(0~-15℃)、流量控制。 维护与保养:选择质量好的切片石蜡,注意定期清理熔蜡储 槽,并加入少许二甲苯清洗管道,以保证石蜡流出畅通, 并在每日工作完成后清洗机器外貌。散热孔要经常清理。
病理科常规技术室工作流程及 日常工作质量控制
2016年8月30日
病理科工作流程
接受标本(编号、登记)——固定——标 本取材、记录——脱水——常规制片(包
特殊染色
埋、切片、染色)—— 免疫组化 |——————
归档
目录
一、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三、组织包埋制作技术 四、石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五、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 六、程序控制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 七、全自动组织玻片封片机
试剂
浓度
时间
二甲苯
二甲苯 二甲苯 石蜡 石蜡
30min
45min 60min 30min 1h
石蜡
1h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4、全密闭式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液体的更换规 律及原则
理论上讲每次更换液体应该将脱水机内的液体全部更换。
(1)一般固定液每周更换一次。若组织块较多(每天 200~300块),固定液没三天更换一次。 (2)脱水剂梯度酒精每周更换一次(150块/天,如果每天 处理300块左右,应该3天更换一次乙醇)。方法是将第2缸 的80%乙醇倒弃,95%乙醇及无水乙醇依次迁移。 (3)透明二甲苯10~15天更换一次,二甲苯第一缸倒弃,第 二缸前移。 (4)石蜡必须干净无杂质。建议1500~2000块将第一缸石蜡废弃。
2.二甲苯的容器要密闭,严禁液体外溢。必须在通风橱柜中
进行操作。
3.苏木精-伊红的染色时间应根据组织不同、固定液不同、 固定时间、环境温度、染色液新旧、切片厚薄及染片数量 来决定。 4.苏木精染色后不宜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防止染色质变 蓝后不易分化;伊红染色后水洗时间要短,否则易脱色。
整个过程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染色效果(理论)。
二、操作程序
1.染色前检查染色缸中的染色液量是否充足,染色缸的位置 排列是否正常,确认进水开关开启; 2.打开主电源插座的电源开关及仪器的总开关; 3.显示屏上显示出主菜单,按stain键,机械手移动到每个染 色缸的部位进行自检,仪器进入工作状态; 4.将装载切片的染色栏放入染色机,按load键; 5.自动染色机对每一个染色架染色结束后,停留在退出位置, 蜂鸣提示染色程序完成,按Exit键; 6.染色程序全部结束后,关闭仪器电源,将染色机内的染色 缸盖好。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5、全密闭式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液体的操作方 法
从取材室与取材医师完成标本核对后,将组织拿至脱水机, 此刻脱水机界面如下图所示
1.确认清洗程序完成,打开处理槽盖。 2.擦净槽盖面及槽内水气,槽内残渣。 3.将脱水栏按顺序平稳放好,盖紧槽盖、确认锁定。 4.选择层数(level)、选择并确认使用的程序(Progress Select) ,立即开始 (Immediate Start )处理组织。
三、组织包埋制作技术
• 石蜡包埋法及质量控制
1.包埋时要核对组织块与标本盒的标记是否一致(黄盒x几)。 2.严禁污染及交叉污染(随时纱布擦拭台面)。 3.根据组织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包埋模具。 4.根据组织的不同结构层次、特点、标记面,包埋时应加以注意,如食 管黏膜或标注立埋的则需要立(垂直)埋。 5.皮肤组织包埋时应将组织块45°倾斜放入石蜡中包埋,2块及以上组织 并列倾斜包埋。 6.食管黏膜、胃肠类黏膜视黏膜组织大小、长短、厚薄,或90°垂直包 埋,或卷曲包埋。 7.肾、肝、前列腺、乳腺等穿刺标本视组织大小,包埋时平整的放入石 蜡中,轻轻按平,切片时才能切全,用力过重会使组织破碎,过轻会 使组织包埋不平,切片不完整。
五、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5.HE染色成败关键在于盐酸酒精分化及返蓝,一定要在镜 下控制,严格掌握时间。肉眼观察:切片由原来的深蓝色变成红
色至粉红色时即恰到好处,再冲水返蓝
6.切片脱水时在低浓度酒精中的时间不宜过长,因其对伊 红有分色及褪色作用。 7.在无水乙醇中脱水时间应稍长,保证最后一步酒精要纯,防
5.脱水程序处理完成,按(drain all chamber)将处理槽内的石蜡排空。 6.打开处理槽盖,取出脱水栏,将槽内残蜡擦拭干净。 7.盖好处理槽盖,按(flush start)清洗,整个处理程序完成。
二、全密闭程序控制自动组织脱水机
• 备注:
• 1.如果脱水过程中,有需要继续添加的组织,选择Lid Release键,然后将盖子打开,将组织放入脱水机,然后 按屏幕பைடு நூலகம்Restart所对应的按键即可 • 2.每次脱水完成前、后都应擦拭反应缸,脱水完成后,取 出组织,应将组织篮放入反应缸中运行冲洗程序,以脱去 反应缸及其组织篮中的石蜡以方便取材。 • 3.应定期检测石蜡液面,正常情况下每周检测一次,如一 段时间内标本过多或者过少,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检测 周期,防止出现石蜡液面不够的情况。 • 4.脱水机需要定期擦拭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切片带有热量进入二甲苯脱蜡速度快;能保持染色机内温度恒定,染 色效果好。
3.带有多个试剂槽,可移动,可变换,密封效果好; 4.具有装载、下载的通道; 5.设有水洗缸,可进行水流控制; 6.机械手臂可横向及纵向运动,带有抖动功能,幅度可调。 7.内置软件,精确的孵育时间;
六、程序控制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
六、程序控制的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
三、试剂质控
1.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每天的染色数量,及时更换液体。(160180张切片轮转脱水酒精,1400-1600张切片轮转脱蜡二甲苯及透明二甲苯, 1400-1600张更换脱二甲苯的酒精、苏木素、盐酸酒精及伊红)
2.苏木精染色液每天要过滤后使用。(氧化膜) 3.根据工作量,经常添加或更换脱蜡用二甲苯,切片从干燥加热
五、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 苏木精伊红染色手工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 染色程序:二甲苯Ⅰ(脱蜡)——二甲苯Ⅱ(脱蜡)——
3min 1min 1min 3s左右 20s 10s 1min 1min 1min 5-10min 10s 1min 1min 3min 3-5min
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自来水冲洗——苏木素——
五、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 二、返蓝的目的与控制:苏木精染色后经1%盐酸酒精液 分化;切片是在酸性环境中,这时颜色是红褐色。切片进 入弱碱性自来水冲洗或用返蓝液(0.5%氢氧化氨水溶液) 在碱性环境中就会由红褐色变成蓝色。 • 三、分化液、返蓝液的配制: 1.分化液 浓盐酸1ml,70%乙醇99ml。 2.返蓝液:氢氧化氨0.5ml,蒸馏水99.5ml。
自来水冲洗——1%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冲洗(去分
化)——伊红(醇溶)——自来水冲洗——85%乙醇(脱水)——
95%乙醇(脱水)——无水乙醇(脱水)——无水乙醇(脱水)——
二甲苯Ⅰ(透明)——二甲苯Ⅱ(透明)——二甲苯Ⅲ(脱蜡)
五、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
• 染色的注意事项:
1.脱蜡要彻底。透明状,与温度、时间、二甲苯使用的时间及脱蜡 片数有关。
一、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 组织浸蜡
1.组织浸蜡的目的:组织经过脱水、透明后用的石蜡、火 胶棉、明胶等支持剂浸入组织内,使组织变硬并将组织包 裹在内,有利于切片,这个过程称为浸蜡。 2.组织浸蜡的方法:经数次石蜡浸泡(一般为3~4个步骤, 每步50~60min)置换出组织内的透明剂,使纯净的石蜡浸 入组织内。浸蜡用的石蜡熔点一般为58~60℃。 3.浸蜡剂的种类:石蜡(最广泛应用)、火胶棉、明胶
一、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 组织脱水
1.脱水的目的和原则:组织经固定后,含有大量水分,组 织在透明浸蜡前必须进行脱水,就是用某些溶剂将组织内 的水分逐渐置换出来,以利于透明剂和石蜡的渗入,这个 过程称为脱水。原则1.脱干净但又不过脱水;2.脱水剂自 低浓度至高浓度进行。 2.常用脱水剂:乙醇、丙酮 3.常用脱水顺序是:70%乙醇、80%乙醇、95%乙醇Ⅰ、 95%乙醇Ⅱ、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
三、组织包埋制作技术
• 包埋的定义:组织块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剂(石蜡、
火胶棉、树脂、塑料等)浸透,用包埋剂(石蜡、火胶棉、 树脂、塑料等)包成块的过程称为包埋。
• 常用包埋方法:石蜡包埋法、火胶棉包埋法、树脂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