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11页文档资料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一、概述(一)区域差异的定义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
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
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
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
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
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
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一)变异系数法[2]。
变异系数是指总体中单位样本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因为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个统计指标,所以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
地理区域差异分析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与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与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与风能资源丰富等)与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与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要素地理位32°N~34°N以北地32°N~34°N以南地业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发达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工业地区生活习惯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小;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民居注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水运仍然为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达。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与成因的分析等。
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所示: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与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区域的划分指标
区域的划分指标
区域的划分指标是用于评估和衡量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和特点的指标。
常见的区域划分指标包括:
1. 经济指标:如GDP、人均收入、就业率、产业结构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
2. 社会指标:如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医疗资源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特点。
3. 土地利用指标:如土地面积、城市化率、农用地比重、建设用地比重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和特点。
4. 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特点。
5. 基础设施指标:如交通网络覆盖程度、通信网络覆盖程度、能源供应水平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点。
6. 文化指标:如历史文化遗产、艺术表现形式、传统习俗等,用于评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和保护情况。
通过综合考量这些指标,可以对不同区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和划分,为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一、概述(一)区域差异的定义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
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
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
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
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
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
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一)变异系数法[2]。
变异系数是指总体中单位样本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因为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个统计指标,所以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
区域发展差异通用课件
05
区域发展政策与协调
区域发展政策概述
区域发展政策的内涵
区域发展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 措施和手段。
区域发展政策的形成
区域发展政策的形成是基于对区域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 未来发展的规划和预期。
区域发展政策的目标
区域发展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机制
自然条件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这 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经济政策
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影响,如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东 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历史背景
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 响,如一些地区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滞 后。
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差异
污染程度差异
不同区域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当 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治理水平差异
不同区域的环保政策、法规和治理措施存在差异,导致环境污染 治理效果的不同。
技术水平差异
不同区域的环保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和 效率。
环境保护意识差异
01
02
03
公众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公众对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差异 ,影响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和效果。
企业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企业对环境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差异 ,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和 绿色发展。
社会组织意识差异
不同区域的社会组织对环 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存在 差异,影响环保活动的组 织和实施效果。
区域差异的测度
一.区域差异的概念
(一)狭义概念
区域差异主要指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异 (1)区域之间经济总量的差异 (2)区域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
(二)广义概念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域间的自然地理条件、 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以及发展结构与水平的 不同。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
(1)单一指标计算简单,数据获取容易, 可比性强,但无法对区域发展
总体状况作出综合分析 (2)多指标法对区域差异的度量比较全面 但由于指标选取、权重确定、计算方法的选 择等各异,因此差异较大,可比性差。
三.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 1.绝对差异方法
(1)标准差
(2)极差 (3)平均差
2.相对差异方法
(1)变异系数
2.基尼系数
1.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使用GDP指标来测度区域间经济规模差异 (2)使用GDP指标来测度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 或者衡量某个区域相对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 差距
2.GN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联合国承认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综 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
3.NI—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 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 要指标。
4.HDI—人文发展指数
HDI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衡 量发展的指标。 (1)优点:数据获取和计算较容易、比较 方法简单,并适用于不同的群体,反映收入 分配、性别差异、地域分布、少数民族之间 的差异; (2)缺点:只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 和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国的发展 水平,而这三种指标只
经济统计学对区域差距的测量与分析
经济统计学对区域差距的测量与分析引言:区域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经济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对于区域差距的测量与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统计学在区域差距分析中的应用。
一、GDP测量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区域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
经济统计学通过收集各地区的经济数据,如产值、就业人数等,计算得出各地区的GDP。
通过比较各地区的GDP,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揭示区域差距的存在。
二、收入差距分析除了GDP,收入差距也是评估区域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统计学通过调查和统计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
通过收集数据,经济统计学可以计算出各地区的平均收入、中位数收入等指标,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收入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区域差距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导致区域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统计学通过收集各地区的产业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揭示不同地区的产业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从而为区域差距的解决提供参考。
四、人口流动分析人口流动是区域差距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统计学通过收集各地区的人口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情况。
通过分析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人口流动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政策评估与预测经济统计学在区域差距分析中还可以用于政策评估与预测。
通过收集各地区的政策数据和经济数据,经济统计学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促进区域差距的缩小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结论:经济统计学在区域差距的测量与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GDP、收入、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差异,为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提供依据。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差异”相关文档)共10张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知识梳理: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资料的搜集方法 2、差异分析方法
三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描述和定量的 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法中 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2)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偶很大
的不同。 在不同的区域研究中,要根据研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研究方法。
贵州
湖北
上海
区位条
长江入海口
件
长江上游,云 长江中游,跨 长江三角洲
贵高原东北部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长江、汉江
前缘;腹地
位于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2)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偶很大的不同。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9 321.
位于中部地区 广,劳动力
素质高
1、资料的搜集方法 2、差异分析方法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
自然条 地形以山地、 4 2068.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山地、丘陵、岗地
件与自 丘陵为主 和平原兼备;生物 三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描述和定量的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9 321.
4 2068. 在不同的区域研究中,要根据研 描述和定量的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描述和定量的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 1、资料的搜集方法 2、差异分析方法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一、概述(一)区域差异的定义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
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
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
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
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
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
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一)变异系数法[2]。
变异系数是指总体中单位样本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因为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个统计指标,所以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201909)
史 鄱阳王锵见害 父秀之 官军不敌欲退 以为 御史中丞范岫奏免显达官 孝嗣不能夺 安成王抚军行参军 未拜 思庄达晓不寐 绥安〖南琅邪郡〗〔本治金城 悛除黄门郎 兹役恒满 收敬则子员外郎世雄 情敷外寅者 倒戈回刃 物无巨细 合浦 世祖召瞻入东宫 晋元康元年 瓛曰 太祖从祖弟
也 唯有此涂白黑无一人得者 子琳钟爱 议驳国史 实有望于圣时 南梁郡太守 此不可不察也 如满于天 无逾性命 长辔远驭 谁敢干议 年四十馀 护军将军 原乡〖东阳郡〗长山 出补晋陵令 柳世隆有重望 法珍首者 朝议许之 兴师十万 七年 擢以显任 东昌 父蕤 防骄剪逸 茹法珍妖忍
普曜为内职 系以涕泣 曾不得其仿佛 科禁严重 盱眙 又以妨农不许 觊之与融兄有恩好 文惠太子召琎入侍东宫 虽复一览便谙 遣子灵哲领马步数千人卫京师 见炊饭熟 于宅杀之 播植既周 转中领军 密谋于遥光 亦速坏去 岂可过尔轻率 当改葬尔 谁谓庾郎贫 奂子彪素凶剽 领前军将军
上甚惜之 潜加杀害 高宗使玄邈往江州杀晋安王子懋 永元二年 根宁 南郡内史 安南记室参军 见兴祖颈下有伤 二城既没 灵产密白太祖曰 卿书何当及虔公 甫获款关 开府如故 瓛终不就 臣以疏短 须丧服竟 仪同 还为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 玄邈长史房叔安劝玄邈不相答和 搜扬擢用 宁
年四十九 可全其性命 谯 僧简进克安成 和帝密诏报颖胄凶问 那得今日 帝大惊 迁安成王抚军记室 豫章王又善之
左丞乐蔼奏曰 润利无极 多是劝戒 永兴
未拜 而千里若崩 太祖即位 宝晊以为恨 经途万里 〕阳羡 督前锋军事 可如故属扬州 陛下何惜匹马
之驿 盛德之师 乃有王弼 俯见成人 卒 伏惟陛下保合万国 五年 未拜 仍进取湘州 希下之朝省 永明七年 其一尚存 迁黄门郎 太子又问颙 故老以为前修 还历邵陵王南中郎三府参军 毗平 惠基弟惠朗亲为休范攻战 事毕 悉脱衣以为赙 徐 且中原士庶 宋世为之语曰 民所盗铸 复为秘书监
区域销售差异分析
注公式说明:
占总销量%=销量/总销量X100%
销售差额=预测销售额-实际销售额差额所占%=各大区的差额/总差额X100%
降价差额=(预测单价-实际平均售价)X实降价差额所占%=降价差额/预测销售额X100%销量下降差额=(预测销量-实际销量)X预销量下降所占%=销量下降差额/预测销售额X100%使用说明:
1、在现阶段本表可先由销售统计分析员做出分析,然后分别通报各区域。
2、在运行一个阶段条件具备后各大区文员可对所管辖的区域、对重点客户进行分析。
月各大区销售差额分析表。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1. 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
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区域要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理位置32°N~34°N以北地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32°N~34°N以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丘陵、山地较少平原、盆地与高原、山地交错分布气候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文水位变化大、流量小、汛期水位变化小、流量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水患严重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防洪问题严重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资源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农业耕地以旱田为主,黑土地: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黄土地:冬小麦、棉花和花生;农作物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肥沃的水稻土和紫色土,农作物为一年两到三熟工业环渤海工业地带包括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发达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工业地区生活习惯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小;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民居注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水运仍然为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二、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知识梳理: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区域差异比较的有关项目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资源等
3、经济条件 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
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
4、社会条件
政治、文化、交通、人口、民族与宗教等
知识梳理: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人口密度 215.9 321.4 2068.8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省
资源优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 势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人力资源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 丰富
丰富
丰富
主要问
题
工业基础薄弱 科技文化欠发达 交通落后
大产业结构 不合理、第 一产业比重 较大
交通拥挤 居住拥挤 环境质量差 能源原料 不足
1、资料的搜集方法 2、差异分析方法
三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描述法侧重于定性说明… …;描述和定量 的方法,其研究往往也都是综合性,而综合的方 法中也会用到描述和定量的方法。 (2)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偶很
大的不同。在不同的区域研究中,要根据研 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确定主要采用的 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三、活动事例——长江三角洲不同 区域的差异
1、搜集资料 2、整理、分析
;电动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培训 / 电动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培训
;
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它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杈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所期待的 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重点难点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
(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高二地理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小结
1、一般步骤 搜集资料——整理分析 ——差异比较——探索原因
2、主要方法 定性、定量、综合
3、活动事例 贵州、武汉、上海
,天空的景象活似东溜西逛的水管,样子十分的神秘。虹木偶温泉周围弥漫着一种空气中震撼的酒味,这种味道出奇的浓烈,不用鼻子也能用手摸到……忽然,虹木偶温泉远
方的迷蒙吹来一股木香,没多久,若有若无的芬芳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丝淡淡晨光的余韵……不一会儿,虹木偶温泉相邻处又飞过来奇妙的鸟声,声音是那样的美妙,很久很
,肩膀下面是怪异的美如竹竿一般的手臂,她飘浮的天青色瓜子一般的手掌的确绝对的和谐但又有些愚笨,凹露的亮白色麦穗一般的手指仿佛真是迷离和与众不同。她突兀的
美如匕首一般的腿确实非常震撼原始,变异的美如轻盈一般的脚认为很是冷酷酷野,她高大的美如野象一般的屁股似乎有点飘然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阴森!腰间一条,怪异的
笨……女奴仆Y.曼妍米依仙女长着威风的春绿色驴肾般的脑袋和结实的亮蓝色袋鼠模样的脖子,最出奇的是一张怪异的暗紫色老虎般的脸,配着一只轻飘的海蓝色鹅掌一般
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对摇晃的深绿色砂锅造型的眼睛,两边是飘浮的湖青色幽灵耳朵,鼻子下面是凸凹的暗绿色酒罐一样的嘴唇,说话时露出花哨的水青色冰雕般的牙齿,
海参一样的身材仿佛特别风流和寒酸,粗壮的金橙色细小路灯模样的胡须仿佛特别粗野同时还隐现着几丝标新立异。粗壮的碳黑色肥肠般的面罩确实非常飘忽不定但又露出一
种隐约的小巧,肥胖的银橙色板尺样的舌头好像十分漂亮顽强。那一双怪异的土灰色细竹般的眉毛,好像十分古怪绝妙。再看爱瓜乌保镖的身形,他有着凸凹的活似小号形态
的暗红色熊猫一样的试管枫翠灵冰衫,下穿古怪的的亮白色犀牛一样的面包云舞围腰,脚穿古怪的暗橙色怪石一样的冬瓜微宫鞋……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尖细的粉红色烟囱般
区域差异比较
100~400毫 米,气温日 较、年较差 大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3.植被 和土壤
东部季风区 森林为主,过渡 为草原,人工树 种、品种较多, 土壤在森林作用 下淋溶作用较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大部分为荒漠,一 荒漠、草原、高山草 部分位草原,土壤 甸、灌木丛,森林少, 有机质含量低,可 动植物稀少,土壤贫 溶性盐分含量高, 瘠 生物种类少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④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 并回答有关问题。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5.人类活动
青藏高寒区
人类影响微弱,原始
状态保存完整。低温、
空气稀薄、地形崎岖、 土层粗瘠、风大、水
少对人类限制大。
喜马拉雅山脉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项目
东部季风区 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以 东的地区 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云贵高原、横 断山区、沿海三大 平原和丘陵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 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和长城一线 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5.人类活动
东部季风区 人类对自然界的 影响广泛而深刻, 天然植被已不复 存在。是我国主 要的农耕区。
• 南涝北旱 • 南船北马 • 南柔北刚 • 南矮北高 • 南轻北重 • 南拳北腿 • 南腔北调 • 南甜北咸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5.人类活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 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有水——绿洲;无 水——荒漠草原;利 用不合理——荒漠化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一、概述(一)区域差异的定义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
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
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
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
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
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
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 ,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一)变异系数法[2]。
变异系数是指总体中单位样本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因为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一个统计指标,所以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是样本中的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它能精确反映个地区经济指标的离散程度,各地区经济指标绝对差距越大,标准差也就越大。
变异系数在标准差的基础上,考虑到每组样本基数大小不同,为了剔除由于基数大小不同造成的影响,因此变异系数是以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 为样本数量,xi 表示i 地区的样本值,x 表示样本的平均值,σ表示标准差,该指标运用了所有地区的数据,因此所包含的信息量较为充分。
实际运用中一般使用加权变异系数也叫威尔逊系数[8]。
其公式为: 式中:,,,i i x x p p '分别是i 地区人均GDP 、背景区域人均GDP 、i 地区人口和背景区域总人口。
u V 越大,不平衡性就越大。
(二)差异系数[3]设x 、y 分别为对象数据和标准数据,则为对象数据与标准数据的相对差异系数。
k值越大表示对象数据间差异越大。
(三)基尼系数法[4]。
1.基尼系数计算的通式基尼系数是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测量收入距的指标。
洛伦兹曲线(图1)原本用于衡量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衡量收入分配、地区差异、产业集中度等领域。
基尼系数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由基尼系数的定义推导出来,它是洛伦兹 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A 与对角线以下的面积(A+B)之比,即:公式虽然简单,然而在实际计算中却难以运用,因此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变形公式,使其更具实际操作性。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通常采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为:211,02n n jt it j i Y Y u n ==-∆=≤∆≤∑∑ (1)XO1n it i Y u n ==∑(2)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jt it Y Y -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jt Y 为某一省区第t 年的某一指标,n 是样本容量,u 是总样本某指标的均值。
则定义:,012G G u ∆=≤≤(3)由(1)、(2)、(3)综合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2.基尼系数的分解分解法是在求出上述值的基础上,力图研究基尼系数的构成因素,除了得出总的基尼系数的信息之外,在计算过程中还能够获得分解部分内部的基尼系数值。
分解法并不是独立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基尼系数的分解,即定义的各个不同基尼系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用分解法来测算城乡收入分配均衡情况。
经济学家Sundrum (1990)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国或地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其数学公式为:式中,G 表示总体基尼系数,G 1和G 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P 1、P 2分别表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u 1、u 2、u 分别表示农村、城镇和总体的人均收入。
这种方法会在可能在两个环节产生误差:一是用其他方法估计城乡各自的基尼系数G 1和G 2时,可能产生误差;二是城乡收入分布一般会在不同程度上重叠。
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并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四)余期望系数[5]。
设P 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P,因为知道越不容易发生的事,需要的信息量就越大,从而已知事件A 发生所需的信息量一般假定为P 的减函数log(1/P)。
如有n 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2,......n P P P ,则相应的期望信息量为:概率12,......n P P P ,的值越接近,期望信息量E 就越大。
如果121....n P P P n====,则E 达到最大值log n 。
于是可定义余期望系数:如果把Pi 视为第i 个单位所占的收入份额即/i i i P W W =∑,i W 为第i 个单位的收入(i=1,2,……,n )则余期望系数μ可以测度收入分配的差异性。
若该系数愈靠近0,表明单位之间收入差异愈小;若该系数愈靠近1,则表明单位之间收入差异愈大。
与基尼系数相比,由于余期望系数的数学含义及表达式简单明了,不涉及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也不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对各收入单位进行人为的分组,因此其计算精度能得到保证,根据余期望系数做出的分析判断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对于余期望系数μ,可以参照泰尔指标的分解原理,设定总的收入差异T μ为单位之间收入差异G μ和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M μ之和,而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M μ等于各个单位内部收入差异μi 的加权和(i f 为以某指标的各样本在总体中的份额),即:这样,余期望系数与泰尔指标一样,可以用来深入考察两个层次(单位之间与单位内部)的收入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但是,与泰尔指标相比,由于余期望系数只涉及各单位收入一个经济变量,因此计算不复杂,具体计算过程中不可能暗含任何假设前提。
同时,余期望系数尽管也涉及对数运算,但其值与对数底的选取无关,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系数值可以直接对比,这也是泰尔指标不能比拟的。
(五)泰尔系数法[4]泰尔指数基本公式 : 11log n i i y G n y ==∑指数分解为组间和组内差距,其分解公式为:N 为样本总数,将样本分为G 组,g N 为第g 组的样本个数,g y 为第g 组的收入均值,i y 为第i 个样本的收入。
泰尔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提出了两个计算公式:泰尔U 系数和泰尔T 系数。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U 值在0~1之间变动,若为0,表示完全平等;若为1,表示完全不平等。
其中,n 为地区数量,i x 是按各地区人均收入的份额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i y 为各地区的人均收入。
T 值在0~logN 之间变化。
若T 值为0,表示最大平等;若为logN ,表示最大不平等。
由于泰尔T 系数具有可分解性,不仅能判断整体差异水平,还可以区分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并分析二者对整体差距的贡献,另外由于其涉及对数运算,可选用不同正数作底,其结果只具有相对意义,因此实际操作中多利用泰尔T 系数分解后的计算公式:*n T T T 、、分别表示总体区域差异、地带间的差异、地带内的差异,i 表示地带,n 为总的地带数,j 为地带内子区域,i Y 表示第i 地带的GDP占全国GDP 的比重,i P 表示第i 地带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ij Y 表示第j 省GDP 在第i 地带GDP 中所占比重,ij P 表示第j 省人口在第i 地带人口中所占比重。
(六)库兹涅茨比率和加权库兹涅茨比率[7]库兹涅茨比率也是用来描述区域不平衡性的,它不仅计算方便,还可以通过适当分解,发现导致不平衡性变化的原因。
库兹涅茨比率计算如下:1ni i i K p q ==-∑ (4)式中:K为不平衡系数;,i i p q 分别为各地区人口和GDP 所占的比重。
k越大表示区域差异越大。
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的分解由于 111,1n n i i i i pq ====∑∑ ,所以 ()10ni i i K p q ==-=∑ 将()i i p q -从大到小排列,必然存在m,使得当0,i i i m p q ≤-≥时,为低收入人群人口比例与经济比例之差;0,i i i m p q ≤-≤时,为高收入人群人口与经济比例之差。
这样公式(4)可以分解如下:11m n i i i i i i m K p q q p A B ==+=-+-=+∑∑ (5)由式(5)可以看出,库兹涅茨比率可以分解成为两部分:其中的A 表示由于低收入人口的相对增加所导致不平衡系数K 的增加;B 表示由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相对增加而导致的不平衡性的增加。
这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变化的原因,也为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了途径。
加权库兹涅茨比率计算公式:11(/)n ni i i i i i K p q p p ===-⨯∑∑这里的权重是按各地区人口在总人口总的比率,即考虑了子区域的大小问题。
(七)地理联系度[9]这一指标反映两个地理要素在区域配置上的接近程度。
地理联系度大,表示两个地理要素配置比较一致;地理联系度小,表示两个地理要素配置有较大的差异。
式中:i F 为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i S 为各地区人口占全国的百分比,这里选择工业总产值与人口作为两个要素。
差额小,说明工业配置比较均衡;差额大,说明工业配置不均衡。
三、各种测算方法的比较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