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3第06课时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理 新人教A版选修2-1

合集下载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高二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 必修第一册)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高二数学 (人教A版2019选择性 必修第一册)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第二章《圆锥曲线的方程》的第二节《双曲线》。

以下是本节的课时安排: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课时内容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所在位置教材第118页教材第121页新教材内容分析双曲线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曲线,教材在用拉链画双曲线的过程中,体会双曲线的定义,感知双曲线的形状,为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建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做好铺垫。

通过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标准方程中的a,b,c,e的几何意义及相互关系,体会坐标法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感受通过代数运算研究曲线性质所具有的程序化、普适性特点。

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通过对双曲线的定义理解,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通过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研究,培养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通过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教学主线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已经具备了坐标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

本章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及几何性质,进一步提升用代数方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

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能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难点: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一)新知导入双曲线也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种圆锥曲线,如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通过声音时差测定定位等都要用到双曲线的性质。

本节我们将类比椭圆的研究方法研究双曲线的有关问题。

(二)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知识点一双曲线的定义【探究1】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处,把笔尖放于点M,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提示】如图,曲线上的点满足条件:|MF1|-|MF2|=常数;如果改变一下位置,使|MF2|-|MF1|=常数,可得到另一条曲线.◆双曲线的定义F F?【思考1】双曲线的定义中,常数为2a,为什么2a12【提示】若2a=|F1F2|,则动点的轨迹是以F1或F2为端点的射线;若2a>|F1F2|,则动点的轨迹不存在.若a=0,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的中垂线.【思考2】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加“绝对值”三个字?没有“绝对值”三个字呢?【提示】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三个字,则动点的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易错辨析】设F1、F2是双曲线的焦点,a=4,c=6,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9,求点P 到焦点F2的距离.【错解一】双曲线的a=4,由|PF1|-|PF2|=8,即9-|PF2|=8,得|PF2|=1.【错解二】双曲线的a=4,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8,所以|9-|PF2||=8,所以|PF2|=1或17.【错因】错解一是对双曲线的定义中的差的绝对值掌握不够,是概念性的错误.错解二没有验证两解是否符合题意,这里用到双曲线的一个隐含条件: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另一分支上的点的最小距离是2a,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是c-a,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a+c,本题是2或10,|PF2|=1小于2,不合题意.【正解】双曲线的实轴长为8,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8,所以|9-|PF2||=8,所以|PF2|=1或17.因为|F1F2|=12,当|PF2|=1时,|PF1|+|PF2|=10<|F1F2|,不符合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应舍去.所以|PF2|=17.知识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探究2】类比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怎样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提示】(1)建系:以经过两焦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设点:设M(x,y)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2c(c>0),那么双曲线的焦点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3)列式:由|MF1|-|MF2|=±2a,可得(x+c)2+y2-(x-c)2+y2=±2a.(4)化简:移项,平方后可得(c2-a2)x2-a2y2=a2(c2-a2).令c2-a2=b2,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 a2-y2b2=1(a>0,b>0).◆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思考3】怎样区分焦点在不同位置的两类双曲线的方程?它与椭圆的区分方法有何不同?【提示】椭圆由分母常数的大小判定,双曲线由各项前面的符号判定.【思考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a 、b 、c 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提示】a 、b 、c 之间的关系:椭圆是222b a c -=,双曲线是222b a c += (记忆方法:椭圆的焦点在顶点之内,所有a c <;双曲线焦点在顶点之外,所有a c >)【做一做1】双曲线x 210-y 22=1的焦距为( )A .32B .4 2C .3 3D .43答案:D【做一做2】已知双曲线a =5,c =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a =5,c =7,∴b =c 2-a 2=24=26, 当焦点在x 轴上时,双曲线方程为x 225-y 224=1; 当焦点在y 轴上时,双曲线方程为y 225-x 224=1. 答案:x 225-y 224=1或y 225-x 224=1(三)典型例题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 (3,154),Q (-163,5); (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分析] 可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再构造关于a ,b 的方程组,求得a ,b ,从而求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注意对平方关系c 2=a 2+b 2的运用.[解析] (1)法一:若焦点在x 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由于点P (3,154)和Q (-163,5)在双曲线上,所以⎩⎨⎧9a 2-22516b 2=1,2569a 2-25b 2=1,解得⎩⎨⎧a 2=-16,b 2=-9,(舍去).若焦点在y 轴上,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将P 、Q 两点坐标代入可得⎩⎨⎧22516a 2-9b 2=1,25a 2-2569b 2=1,解得⎩⎨⎧a 2=9,b 2=16,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 综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x 2m +y 2n =1(mn <0). ∵P 、Q 两点在双曲线上,∴⎩⎨⎧9m +22516n =1,2569m +25n =1,解得⎩⎨⎧m =-16,n =9.∴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9-x 216=1.(2)法一:依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则有⎩⎪⎨⎪⎧a 2+b 2=6,25a 2-4b2=1,解得⎩⎨⎧a 2=5,b 2=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1. 法二∵焦点在x 轴上,c =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λ-y 26-λ=1(其中0<λ<6).∴25λ-46-λ=1,∴λ=5或λ=30(舍去).∴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x 25-y 2=1.【类题通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1)定位:确定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如果题目没有建立坐标系,一般把焦点放在x 轴上;(2)设方程:根据焦点的位置设相应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当焦点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有可能时,一般设为Ax 2+By 2=1(AB <0));(3)定值:根据题目的条件确定相关的系数的方程,解出系数,代入所设方程. 【巩固练习1】已知双曲线过M (1,1),N (-2,5)两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析]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Ax 2+By 2=1(AB <0).∵双曲线过M (1,1),N (-2,5),∴⎩⎪⎨⎪⎧A +B =1,4A +25B =1,解得⎩⎨⎧A =87,B =-17,∴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78-y 27=1.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识别例2. (1)若曲线x 2k +4+y 2k -1=1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4,1)B .(-∞,-4)∪(1,+∞)C .(-4,1)D .(-∞,-4]∪[1,+∞)(2)3<m <5是方程x 2m -5+y 2m 2-m -6=1表示的图形为双曲线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解析: (1)根据题意,若曲线x 2k +4+y 2k -1=1表示双曲线,则有(k +4)(k -1)<0,解得-4<k <1.(2)3<m <5时,m -5<0,m 2-m -6>0,方程x 2m -5+y 2m 2-m -6=1表示焦点在y 轴的双曲线;若方程x 2m -5+y 2m 2-m -6=1表示的图形为双曲线,则(m -5)(m 2-m -6)<0,所以3<m <5或m <-2,所以3<m <5是方程x 2m -5+y 2m 2-m -6=1表示的图形为双曲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1)C (2)A【类题通法】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m +y 2n=1,则当mn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巩固练习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解析:原方程化为y 2k 2-1-x 2k +1=1,∵k >1,∴k 2-1>0,k +1>0.∴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C3.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例3.设双曲线x 24-y 29=1,F 1、F 2是其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右支上. 若∠F 1PF 2=90°,求△F 1PF 2的面积.[分析] 用双曲线定义及余弦定理求出|PF 1|·|PF 2|. [解析] 由双曲线方程知a =2,b =3,c =13, 设|PF 1|=r 1,|PF 2|=r 2(r 1>r 2),如图所示.由双曲线定义,有r 1-r 2=2a =4,两边平方得r 21+r 22-2r 1r 2=16. ∵∠F 1PF 2=90°,∴r 21+r 22=4c 2=4×(13)2=52.∴2r 1r 2=52-16=36,∴S △F 1PF 2=12r 1r 2=9.【类题通法】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双曲线上的点P 与其两个焦点F 1,F 2连接而成的三角形PF 1F 2称为焦点三角形.令|PF 1|=r 1,|PF 2|=r 2,∠F 1PF 2=θ,因|F 1F 2|=2c ,所以有 (1)定义:|r 1-r 2|=2a .(2)余弦公式:4c 2=r 21+r 22-2r 1r 2cos θ.(3)面积公式:S △PF 1F 2=12r 1r 2sin θ.一般地,在△PF 1F 2中,通过以上三个等式,所求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巩固练习3】若F 1,F 2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两个焦点,P 是双曲线上的点,且|PF 1|·|PF 2|=32,试求△F 1PF 2的面积.[解析] 由双曲线方程x 29-y 216=1,可知a =3,b =4,c =a 2+b 2=5.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2a =±6,将此式两边平方,得|PF 1|2+|PF 2|2-2|PF 1|·|PF 2|=36,∴|PF 1|2+|PF 2|2=36+2|PF 1|·|PF 2|=36+2×32=100. 如图所示,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00-1002|PF 1|·|PF 2|=0,∴∠F 1PF 2=90°,∴S △F 1PF 2=12|PF 1|·|PF 2|=12×32=16.所以S △PF 1F 2=12|PF 1||F 1F 2|·sin 120°=12×65×2×32=335,即△PF 1F 2的面积是35 3. 4. 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例4.已知圆C 1:(x +3)2+y 2=1和圆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析] 如图所示,设动圆M 与圆C 1及圆C 2分别外切于点A 和B ,根据两圆外切的条件,得 |MC 1|=|AC 1|+|MA |,|MC 2|=|BC 2|+|MB |. ∵|MA |=|MB |,∴|MC 2|-|MC 1|=|BC 2|-|AC 1|=3-1=2.这表明动点M 与两定点C 2,C 1的距离的差是常数2,且2<| C 1C 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则2a =2,a =1,c =3,∴b 2=c 2-a 2=8.因此所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8=1(x ≤1). 【类题通法】求与双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的方法(1)列出等量关系,化简得到方程.(2)寻找几何关系,由双曲线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方程.提醒:①双曲线的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是x 轴还是y 轴.②检验所求的轨迹对应的是双曲线的一支还是两支.【巩固练习4】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B |=42,且三个内角A ,B ,C 满足2sin A +sin C =2sin B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解析]以AB 边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22,0),B (22,0).由正弦定理,得sin A =|BC |2R ,sin B =|AC |2R ,sin C =|AB |2R(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2sin A +sin C =2sin B ,∴2|BC |+|AB |=2|AC |,即|AC |-|BC |=|AB |2=22<|AB |.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C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除去与x 轴的交点).由题意,设所求轨迹方程为x 2a 2-y 2b 2=1(x >a ), ∵a =2,c =22,∴b 2=c 2-a 2=6.即所求轨迹方程为x 22-y 26=1(x >2). (四)操作演练 素养提升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 1(-5,0)和F 2(5,0),动点P 满足|PF 1|-|PF 2|=6,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x 216-y 29=1(x ≤-4) B.x 29-y 216=1(x ≤-3) C.x 216-y 29=1(x ≥4) D.x 29-y 216=1(x ≥3)解析:由已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且a =3,c =5,b 2=c 2-a 2=16,∴所求轨迹方程为x 29-y 216=1(x ≥3).答案:D2.方程x 22+m -y 22-m=1表示双曲线,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A .-2<m <2B .m >0C .m ≥0D .|m |≥2解析:∵已知方程表示双曲线,∴(2+m )(2-m )>0.∴-2<m <2.答案:A3.若双曲线E :x 29-y 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E 上,且|PF 1|=3,则|PF 2|等于( )A .11B .9C .5D .3解析:由题意知||PF 2|-3|=6,即|PF 2|-3=±6,解得|PF 2|=9或|PF 2|=-3(舍去).答案:B4.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两个焦点F 1,F 2分别为(5,0)和(-5,0),点P 在双曲线上,且PF 1⊥PF 2,△PF 1F 2的面积为1,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x 22-y 23=1B.x 23-y 22=1C.x 24-y 2=1 D .x 2-y 24=1解析:由⎩⎨⎧|PF 1|·|PF 2|=2,|PF 1|2+|PF 2|2=(25)2,⇒(|PF 1|-|PF 2|)2=16,即2a =4,解得a =2,又c =5,所以b =1,故选C.答案:C答案:1.D 2.A 3.B 4.C【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教学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思考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1 课时。

其主要内容包括:双曲线的现实背景与几何情境,双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概念以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教学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基础上,先类比椭圆,从几何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进而得出双曲线的概念,然后建立它的标准方程,最后再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实际应用。

本节课纵向承接椭圆和抛物线,横向为双曲线简单几何性质的探究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深化提高、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随后抛物线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类比价值,也为从整体上认识圆锥曲线提供了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强化了几何概念的抽象过程,充分发挥了坐标法的核心纽带作用,进一步贯彻了“先用几何眼光观察与思考、再用坐标法解决”的研究策略,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双曲线的定义以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能从几何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运用坐标法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立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发展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素养。

2.教学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能通过观察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绘制双曲线的过程,明确双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明确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形成双曲线的概念。

(2)能认识建立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过程与建立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是类似的。

能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根据双曲线上点的几何特征,列出双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进而化简所列出的方程,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认识获得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数学:2.3.1《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PPT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数学:2.3.1《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PPT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二、找出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三、将几何条件化为代数条件;
四、化简,得所求方程。
2、椭圆的定义
到平面上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大于 |F1F2|)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PF
1

PF
2
2a
3、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几类?
[两类]
2 2
x a
2

y
2
1 ( 焦点在 x 轴上 )
b
2 2 2
x b

y
2
1 ( 焦点在 y 轴上 )
a
[思考]
到平面上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小于 |F1F2|)为常量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图 形?
看图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5
P(x,y)
一、建立坐标系;设动 点为P(x,y)
-5
F2(-c,0)
F1(c,0)
5
注:设两焦点之间的距离 为2c(c>0), 即焦点F1(c,0),F2(-c,0)
-5
5
P(x,y)
二、根据双曲线的定 义找出P点满足的几 何条件。
| PF 2 | | PF 1 | 2 a
-5
F2(-c,0)
F1(c,0)
5
-5
注:P点到两焦点的距 离之差用2a(a>0)表示。
5
P(x,y)
三、将几何条件化为 代数条件。
5
-5
F2(-c,0)
F1(c,0)
根据两点的间的距离公式得:

F1(c,0)
5
代入上式得:b2x2-a2y2=a2b2
2 2
即 :
-5
x a
2

y

(精品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讲课稿

(精品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讲课稿

(精品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讲课稿精心整理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讲课稿,仅供参考,大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新课程人教A版选修2-1 第2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圆和椭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的,也为后面的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做铺垫。

2、教材作用(重要模型,数形结合)圆锥曲线是一具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日子、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并且,圆锥曲线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3、设计理念:体现素养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利用学校博客平台举行网络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考虑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数学思想与办法的教育,并且反映数学学科前沿以及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进展的作用,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明白双曲线的定义②能依照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③进一步感觉曲线方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办法。

2.过程与办法目标①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咨询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②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办法研究咨询题。

③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观看能力、归纳能力、探究发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亲身记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觉数学美的熏陶。

②经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觉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味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别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4、重点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①重点:感觉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办法。

②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高中双曲线数学教案

高中双曲线数学教案

高中双曲线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双曲线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参数;
3. 能够应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双曲线的定义;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参数;
3. 双曲线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1. 掌握双曲线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2. 能够熟练应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先介绍双曲线的定义及基本形态,让学生了解双曲线的特点;
2. 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参数,让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基本表达形式;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双曲线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4.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双曲线解决问题;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做一些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
1. 教科书
2. 教学PPT
3. 习题集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
2. 作业检查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测试
八、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本次双曲线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选修2-1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双曲线的定义,焦点,焦距的概念和标准方程;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并能初步运用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处理几何问题中优越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发现法
(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具毛线一根,钥匙环一个.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情境设计。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 双曲线课程讲解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 双曲线课程讲解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双曲线课程讲解下面是整理的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双曲线课程讲解,以供参考。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会推导其方程.2.能力目标: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的双曲线方程解题;加深对类比,化简,分类讨论的思想的理解与运用.3.情感目标:利用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本节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双曲线方程解题.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设计: 教法:1.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信息环境下情境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和强化创新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型教学方式.在探索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组讨论———提炼总结———深化反思”五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路,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从而自己解决问题.2.通过课件和动画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思维的“再现”.学法:在教师的组织,点拨,引导作用下,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四.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39五.教学过程设计: 探索问题一: 定圆圆O1内含于定圆圆O2,当圆M与圆O2内切而与圆O1外切时, 圆M的圆心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学生: 是椭圆.教师: 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若将“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探索问题二: 设圆O1,圆O2外离,其半径分别为r1,r2.动圆圆M与圆O1内切而与圆O2外切,求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又是什么曲线? 分析: 设动圆M半径为r,有O2M?O1M??r2?rr?r1??r1?r2 教师: 谁能画出点M的轨迹?(没反应)困难在哪里呢? 学生: 动圆M有无数个,画起来困难.所以点M的轨迹画不出来! (课件演示) 教师:原来点M的轨迹是一条开口向左的,向外伸展的不封闭的一条曲线,这是单曲线吗?:是否还有其他情况? 学生:如果圆M与圆O1外切而与圆O2内切情况会怎样? 此时, O1M?O2M??r1?rr?r2??r1?r2.大概是开口向右的一条曲线吧.课件演示.教师:我们把上述两条曲线称为双曲线(演示课件).请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学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好.请看——(课件演示)当圆O1与圆O2外切时,虽然MO1?MO2?r1?r2?O1O2,但点在线段O1O2的两侧,是两条射线.动点M必定满足一个什么样的特定条件? 40学生:应在前面的叙述中,在”常数”后加上附加条件”小于O1O2”.教师:如果这个常数为0呢?这时点的轨迹是什么? 学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O1,O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0的点的轨迹是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所以这个常数不能为0.教师:这就完整了.称O1,O2为双曲线的焦点.它与椭圆定义比较又有和联系呢? 学生:在椭圆定义中,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要求,而双曲线的定义中应满足三角形的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的要求.教师:如此复杂的曲线和平面几何中最简单的结论紧密联系,这充分反映了事物间的和谐的本质属性.问题延伸: 教师: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求出该曲线方程,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是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以O1,O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O1O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为什么不以O1或O2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学生:那样的话, O1与O2就不能关于y轴对称,从前面我们学习的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知道,所得的方程较繁.教师:对.请同学们自行推导双曲线方程.(学生推演,教师归纳).教师:同学们都能得出方程?c2?a2?x2?a2y2??c2?a2?a2.仿照推导椭圆方程的方法.可x2y2令c?a?b.则得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 2?2?1.类似地,当焦点在y轴上ab222时,(或者说以O1O2所在的直线为y轴.线段O1O2的中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双曲线的方程是———y2x2 学生: 2?2?1ab 41教师:它们都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字母所表示的轴上.思考问题一: 例1.(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的坐标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已知双曲线的中心是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焦距为12,且经过点P?2,?5?,求双曲线的方程.(3).求过点A2,43和B?2,?4的双曲线标准方程.(第(1),(2)小题为课本的例习题.) (请三位同学板演,再请三位同学讲评.第(1),(2)小题略.第3小题不少学生仍分焦点在x,y轴的情况求解.过程较繁.) 学生:第(3)题他解对了,但比较繁.我认为只要设mx2?ny2?1.然后把两点坐标分别代入,1得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得m?1, n??,表明它是双曲线,同时表示不6存在过这两点的椭圆.教师:对!讲得有道理.求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只需两个独立变量.这是它们的本质属性.理解这一点,解题运算量就小多了.教师:上述图形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由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情况.它包括了目前我们所学的几种曲线.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双曲线在军事上的一些应用.思考问题二: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2s.(1)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2)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并且此时声速为340ms,求曲线的方程.(3)要想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解答用投影仪展示.) 学生(1)由声速及A,B两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为2s,可知A,B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的42差为PA?PB?680?800,因此爆炸点应该位于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为爆炸点离A处比离B处更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B处的一支上.(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使A,B两点在x轴上,并且点O与线段AB中点重合.设爆炸点P的坐标为?x,y?.则PA?PB?340?2?680 ?AB 即2a?680,a?340.又AB?800 所以2c?800,c?400b2?c2?a2?因为PA?PB?680?0 所以x?0.x2y2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x?0)(3).利用两个不同的观测点侧得同一炮弹爆炸声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爆炸点所在的双曲线的方程但不能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如果再增设一个观测点C,利用B, C (或A, C)两处侧得的爆炸声的时间差,可以求出另一个双曲线的方程.解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变式一:若将“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改为“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40s”那么爆炸点P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17变式二:若将“A,B两地相距800m”改为“A,B两地相距600m” 那么爆炸点P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变式三:假若在A,B两处同时听到爆炸声, 那么爆炸点P又在怎样的曲线上呢? 六.小结: 1.双曲线的定义,关键词是绝对值的差小于F1F2.432.求双曲线方程要注意选择方程的形式,以简化计算.3.主要思想方法有类比思想及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七.教学效果: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主导----主体”现代教学思想,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汇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愿意学习也学会学习;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了.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把学生引上探索问题之路,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4双曲线教学设计共2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记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并理解这一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探索推导过程.2、理解并熟记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与两类标准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学会反思与感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剖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和掌握“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之后,学习双曲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有能力学好本节内容;2、由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要多作铺垫,扫清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双曲线定义中关于绝对值,2a三、教学过程:【导入】1、以平面截圆锥为模型,让学生认识双曲线,认识圆锥曲线;2、观察生活中的双曲线;【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锥曲线整体有所把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探究一活动1:类比椭圆的学习,思考:研究双曲线,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从而掌握本节课的主线:实验、双曲线的定义、建系、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活动二:数学实验:(1)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2)在拉链拉开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 上,(3)把笔尖放在拉头点M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一条曲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一)课标要求:《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选修2-1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材地位双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它的几何特征及其性质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以及进一步学习抛物线,解决更复杂的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突出重点的手段:通过画图揭示出双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再通过讨论归纳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方程,可类比椭圆方程的推导得出方程并加以比较,加深认识.二、教学目标设置依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标准方程;2、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三、学生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从知识方面来说,学生从必修“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到选修“圆锥曲线”,已经学习直线、圆和椭圆,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他们的性质,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进行化简,并对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体会.从能力方面来说,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与理性思维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备一定的计算、推理、知识迁移、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力,并对数形结合、类比等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悟.教学难点:双曲线定义的得出和标准方程的建立.突破难点的策略:始终以“类比”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交流、归纳定义;回顾坐标法求椭圆方程的步骤,亲自体验建立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过程.四、教学策略分析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椭圆的经验,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究”、“类比教学”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以下两点:1、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2、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理性、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旧知,实验探索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回顾一下,椭圆是如何定义的?(请一位同学回答.)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2a >| F1 F2 |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师:若将椭圆定义中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即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表示不知道.师:我们不妨通过画图来探究.教师借助于拉链来说明作图方法.(如图)师: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链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纸板上的点F 1 ,F 2处,取拉头处为M 点,由于拉链两段是等长的,则221FF MF MF =-,把笔尖放在点M 处,随着拉链的拉开或闭拢,M 点到F 1 ,F 2的距离的差为常数.这样的动点M 的轨迹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用两段绳子来模拟拉链,进行作图),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学生画出一条曲线(如图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条曲线就是满足下面条件的点的集合:12P={M||MF |-|MF |=}常数师:如果使点M 到F 2的距离减去到点F 1的距离所得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就得到另一条曲线(图2).这条曲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集合?生:21P={M||MF |-|MF |=}常数.师:现在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的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这样的两条曲线. 这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它是满足这两个条件 ①12MF -MF =常数②21MF -MF =常数的点的集合.能不能将这两个条件统一起来呢? 生:用绝对值.即12MF MF = 常数.师:很好.下面我们借助于几何画板来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双曲线的形成.【师生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双曲线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 12MF MF 与的差有什么特征?学生不难发现,这个差是一组相反数,即动点M 满足条件12MF -MF =常数.再次验证画图结果.师:双曲线在科研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出示双曲线相关图片——冷却塔、立交 图1 图2桥、广州塔、埃菲尔铁塔) 这是继椭圆之后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种圆锥曲线.(板书课题: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指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椭圆概念,引出新问题.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画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双曲线的形成,并通过优美图片的展示,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抽象概括,归纳定义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到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你们能根据刚才画双曲线的过程,类比椭圆的定义,归纳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吗?(出示椭圆图形及定义,引导学生类比.)学生讨论交流,很快可以得出结果: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记为21F F =2c .[师生活动]若学生能够得出常数小于21F F ,继续后续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师:我们通常将定义中的常数记为2a,也就是说,双曲线就是点集:1212P={M |MF |-|MF |=202F F }<<a a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经历双曲线形成的基础上,类比椭圆定义,归纳概括双曲线定义,有助于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体会类比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同时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类比椭圆,建立方程师: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知道了它的基本几何特征,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但是对于这种曲线还具有哪些性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我们需要利用坐标法先建立双曲线的方程“定量”的描述,然后通过对双曲线的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其几何性质.师:坐标法建立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有哪些?[师生活动]请学生回顾坐标法建立椭圆方程的步骤,分析双曲线的几何特征.请一位同学回答.提出探究内容:你能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吗?【师生活动】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但前面经历了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学生不会感到太困难,因此本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教师教师巡视、个别予以点拨指导.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建立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方程.分析如下:(1)建系设点:取过焦点12F ,F 的直线为x 轴,线段12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12F ,F 的坐标分别是1F (-c,0),2F (c,0).又设点M 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2a .(2)写动点满足的集合:由定义可知,点M 满足集合:1212P={M |MF |-|MF |=2}={M |MF |-|MF |=2}±a a .(3)列方程(用坐标表示条件):1||MF =,2||MF =2=±a(4)化简方程:将这个方程移项,使式子两边平衡,再两边平方得:2222222222222()44(),:(c -)x -y =(c -)++=±+-+x c y a x c y a a a a 移项整理两边平方可得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处理方式进行简化,使其简洁美观 ,即22222x y 1c --=a a(教师待学生得到以上的结论时,请学生展示成果.讲评关键点. 特别强调在方程的形式上可以仿照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处理方式:由双曲线定义2c >2a , 即c >a ,设222c -=b (b >0)a ,代入上式22222x y -=1c -a a ,将式子进一步简化,使其简洁、对称,得到方程:()2222x y -=1>0,b >0ba a . (5)验证说明(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析.) 师:由推导过程可知,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2222x y -=1>0,b >0ba a ,同时,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到双曲线的两个焦点1F (-c,0),2F (c,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a,即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双曲线上.由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可知,该方程就是双曲线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焦点坐标分别为1F (-c,0),2F (c,0),这里222c +b =a .(教师板书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师:你能得到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吗?生:类比椭圆,只要交换方程中的x 和y 即可.这样就得到了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即为()222210,0-=>>y x a b a b.(教师板书) 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借助于表格进行双曲线再认识.强化概念.【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设计使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获取.通过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感受双曲线方程、图形的对称美,获得成功的喜悦!(四)初步应用,例题讲析师:学习了新知识,就要应用,来看习题.练习:(1)已知两定点)0,5()0,5(21F F -若动点P 到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圆 C射线 D 线段(2)已知两定点)0,5()0,5(21F F -若动点P 满足621=-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的右支B. 双曲线的左支C. 以1F 为顶点的射线D. 以2F 为顶点的射线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的坐标为 F1 (-5,0) F2(5,0) ,双曲线上一点P 到F1、F2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标准方程.【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2立去做,待大部分同学完成后,由学生叙述,教师板书.例1要强调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的步骤:先确定焦点位置,再待定出方程,然后求解方程中的a 和b ,最后写出所求方程.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方程(1)a=4,b=5,焦点在x 轴上;(2)a=3,c=5.练习是属于概念辨析题,可以进一步理解双曲线的定义.例1主要是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在例1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待定系数法的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达到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设计意图】 数学概念是要在运用中得以巩固的,通过例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五)知识总结,形成体系出示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研究双曲线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相互补充,教师点评:本节课首先通过画图揭示出双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由此归纳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运用坐标法建立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在习题中应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在整个过程中,类比椭圆的定义、图象和标准方程的探究思路来处理双曲线的类似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进一步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计意图】以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自我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同时,通过提炼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必做题: 课本55页练习2,3题选做题: 课本61页习题A 组2题课外作业:查阅资料:GPS中的双曲线导航原理.【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梯度,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完成作业,尽量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外作业为学生利用双曲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板书力求重点突出,结构清晰,美观整齐.六、教学设计说明1. 本节课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本节课不仅重视结论,也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启发探究、类比教学方式的应用,是研究性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努力引导学生动手、探索、分析,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培养其分析、交流、抽象概括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在建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和说明,敬请指正,谢谢!。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辅导资料—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辅导资料—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含答案)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要点精讲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2.等轴双曲线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做等轴双曲线,其标准方程为()022≠=-λλy x ,离心率2=e ,渐近线方程x y ±=。

3、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与-22a x 22b y =1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可设为-22ax ()022≠=λλb y ,若0>λ,则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若0<λ,则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

4、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与-22ax 22b y =1焦点相同的双曲线系方程可设为()2222221,+x y k b k a a k b k -=<<-二、基础自测1.(15安徽)下列双曲线中,渐近线方程为2y x =±的是( )(A )2214y x -= (B )2214x y -=(C )2212y x -= (D )2212x y -= 2.(2013湖北)已知π04θ<<,则双曲线1C :22221sin cos x y θθ-=与2C :22221cos sin y x θθ-=的 ( ) A .实轴长相等B .虚轴长相等C .离心率相等D .焦距相等3.(2013课标)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 -=(0,0)a b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14y x =±B .13y x =±C .12y x =± D .y x =± 4.(15广东)已知双曲线C :12222=-b y a x 的离心率54e =,且其右焦点()25,0F ,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A .13422=-y x B.191622=-y x C.116922=-y x D. 14322=-y x 5.(2013湖南)设F 1、F 2是双曲线C,22221x y a b-=(a >0,b>0)的两个焦点。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 双曲线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讲义 新人教A版选修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 双曲线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讲义 新人教A版选修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双曲线 (1)定义□0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且大于零)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双曲线的集合描述设点M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点F 1,F 2是双曲线的焦点,则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02P ={M |||MF 1|-|MF 2||=2a,0<2a <|F 1F 2|}.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非零常数(小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在双曲线标准方程x 2a 2-y 2b2=1中,a >0,b >0且a ≠b .(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以统一为Ax 2+By 2=1(其中AB <0).( ) 答案 (1)× (2)× (3)√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若双曲线x 24-y 216=1上一点M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8,则点M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2)双曲线x 2-4y 2=1的焦距为________.(3)(教材改编P 55T 1)已知双曲线a =5,c =7,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4)下列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有__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x 2-y 22=1;②x 2a +y 22=1(a <0);③y 2-3x 2=1;④x 2cos α+y 2sin α=1⎝ ⎛⎭⎪⎫π2<α<π.答案 (1)4或12 (2) 5 (3)x 225-y 224=1或y 225-x 224=1(4)②③④解析 (3)∵a =5,c =7,∴b =c 2-a 2=24=2 6. 当焦点在x 轴上时,双曲线方程为x 225-y 224=1; 当焦点在y 轴上时,双曲线方程为y 225-x 224=1.探究1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认识例1 若θ是第三象限角,则方程x 2+y 2sin θ=cos θ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B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C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D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解析] 曲线方程可化为x 2cos θ+y 2cos θsin θ=1,θ是第三象限角,则cos θ<0,cos θsin θ>0,所以该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故选A.[答案] A 拓展提升双曲线方程的认识方法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的形式,假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m +y 2n=1,则当mn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若⎩⎪⎨⎪⎧m <0,n >0,则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跟踪训练1】 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答案 C 解析 原方程化为y 2k 2-1-x 2k +1=1,∵k >1,∴k 2-1>0,k +1>0.∴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探究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坐标轴上,且过M ⎝ ⎛⎭⎪⎫-2,352,N ⎝ ⎛⎭⎪⎫473,4两点;(2)两焦点F 1(-5,0),F 2(5,0),且过P ⎝⎛⎭⎪⎫352,2. [解] (1)当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时,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M ,N 在双曲线上,∴⎩⎪⎨⎪⎧(-2)2a 2-⎝ ⎛⎭⎪⎫3522b 2=1,⎝ ⎛⎭⎪⎫4732a 2-42b 2=1,解得⎩⎪⎨⎪⎧1a 2=-116,1b 2=-19(不符合题意,舍去).当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时,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 ∵M ,N 在双曲线上,∴⎩⎪⎨⎪⎧⎝ ⎛⎭⎪⎫3522a 2-4b 2=1,42a 2-⎝ ⎛⎭⎪⎫4732b 2=1,解得⎩⎪⎨⎪⎧1a 2=19,1b 2=116,即a 2=9,b 2=16.∴所求双曲线方程为y 29-x 216=1.(2)由已知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代入点P ⎝⎛⎭⎪⎫352,2可得454a 2-4b 2=1,①又a 2+b 2=25,②由①②联立可得a 2=9,b 2=16, ∴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16=1. [解法探究] 例2(1)有没有其他解法呢? 解 ∵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不确定,∴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 ∵M ,N 在双曲线上,则有 ⎩⎪⎨⎪⎧4m +454n =1,169×7m +16n =1,解得⎩⎪⎨⎪⎧m =-116,n =19,∴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16+y 29=1,即y 29-x 216=1.拓展提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1)定位置:根据条件确定双曲线的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还是两种都有可能.(2)设方程:根据焦点位置,设方程为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2=1(a >0,b >0),焦点不定时,亦可设为mx 2+ny 2=1(m ·n <0).(3)寻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 ,b ,c (m ,n )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a ,b ,c (m ,n )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跟踪训练2】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与椭圆x 227+y 236=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15,4);(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 解 (1)椭圆x 227+y 236=1的焦点坐标为F 1(0,-3),F 2(0,3),故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由题意,知⎩⎪⎨⎪⎧a 2+b 2=9,42a2-(15)2b 2=1,解得⎩⎪⎨⎪⎧a 2=4,b 2=5.故双曲线的方程为y 24-x 25=1.(2)∵焦点在x 轴上,c =6,∴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λ-y 26-λ=1(其中0<λ<6).∵双曲线经过点(-5,2), ∴25λ-46-λ=1,∴λ=5或λ=30(舍去).∴所求双曲线方程是x 25-y 2=1.探究3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例3 如图,若F 1,F 2是双曲线x 29-y 216=1的两个焦点.(1)若双曲线上一点M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求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 (2)若P 是双曲线左支上的点,且|PF 1|·|PF 2|=32,试求△F 1PF 2的面积. [解]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16=1,故a =3,b =4,c =a 2+b 2=5.(1)由双曲线的定义得||MF 1|-|MF 2||=2a =6,又双曲线上一点M 到它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16,假设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x ,则|16-x |=6,解得x =10或x =22.由于c -a =5-3=2,10>2,22>2,故点M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0或22. (2)将|PF 2|-|PF 1|=2a =6,两边平方得 |PF 1|2+|PF 2|2-2|PF 1|·|PF 2|=36,∴|PF 1|2+|PF 2|2=36+2|PF 1|·|PF 2|=36+2×32=100.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00-1002|PF 1|·|PF 2|=0,∴∠F 1PF 2=90°,∴S △F 1PF 2=12|PF 1|·|PF 2|=12×32=16.拓展提升双曲线定义的两种应用(1)求双曲线上一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时,若已知该点的横、纵坐标,则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结果;若已知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则根据||PF 1|-|PF 2||=2a 求解,注意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负数应该舍去,且所求距离应该不小于c -a ).(2)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双曲线上的点P 与其两个焦点F 1,F 2连接而成的三角形PF 1F 2称为焦点三角形.令|PF 1|=r 1,|PF 2|=r 2,∠F 1PF 2=θ,因|F 1F 2|=2c ,所以有①定义:|r 1-r 2|=2a .②余弦公式:4c 2=r 21+r 22-2r 1r 2cos θ. ③面积公式:S △PF 1F 2=12r 1r 2sin θ.一般地,在△PF 1F 2中,通过以上三个等式,所求问题就会顺利解决.【跟踪训练3】 (1)已知P 是双曲线x 264-y 236=1上一点,F 1,F 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且|PF 1|=17,求|PF 2|的值.解 由双曲线方程x 264-y 236=1可得a =8,b =6,c =10,由双曲线的图象可得点P 到右焦点F 2的距离d ≥c -a =2,因为||PF 1|-|PF 2||=16,|PF 1|=17,所以|PF 2|=1(舍去)或|PF 2|=33.(2)已知双曲线x 29-y 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若双曲线上一点P 使得∠F 1PF 2=60°,求△F 1PF 2的面积.解 由x 29-y 216=1,得a =3,b =4,c =5.由定义和余弦定理得|PF 1|-|PF 2|=±6,|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60°, 所以102=(|PF 1|-|PF 2|)2+|PF 1|·|PF 2|, 所以|PF 1|·|PF 2|=64,则S △F 1PF 2=12|PF 1|·|PF 2|sin ∠F 1PF 2=12×64×32=16 3.探究4 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例4 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42,且三内角A ,B ,C 满足2sin A +sin C =2sin B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表示什么曲线.[解] 如图,以AB 边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22,0),B (22,0).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2sin A +sin C =2sin B , ∴2a +c =2b ,即b -a =c2.从而有|CA |-|CB |=12|AB |=22<AB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C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且不包括顶点. ∵a =2,c =22,∴b 2=c 2-a 2=6. ∴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6=1(x >2).故C 点的轨迹为双曲线右支且除去点(2,0). 拓展提升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根据已知条件及曲线定义确定曲线的位置及形状(定形,定位). (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参数a ,b 的值(定参). (3)写出标准方程并下结论(定论).【跟踪训练4】 如图所示,已知定圆F 1:x 2+y 2+10x +24=0,定圆F 2:(x -5)2+y 2=42,动圆M 与定圆F 1,F 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 圆F 1:(x +5)2+y 2=1, ∴圆心为F 1(-5,0),半径r 1=1. 圆F 2:(x -5)2+y 2=42, ∴圆心为F 2(5,0),半径r 2=4.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有|MF 1|=R +1, |MF 2|=R +4,∴|MF 2|-|MF 1|=3<|F 1F 2|=10, ∴点M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且a =32,c =5,∴b =912,∴点M 的轨迹方程为49x 2-491y 2=1⎝ ⎛⎭⎪⎫x ≤-32.1.双曲线的定义中,一定要注意的几点(1)前提条件“平面内”不能丢掉,否则就成了空间曲面,不是平面曲线了;(2)不可漏掉定义中的常数小于|F 1F 2|,否则,当2a =|F 1F 2|时,||PF 1|-|PF 2||=2a 表示两条射线;当||PF 1|-|PF 2||>2a 时,不表示任何图形;(3)不能丢掉绝对值符号,若丢掉绝对值符号,其余条件不变,则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正确判断焦点的位置;(2)设出标准方程后,再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也是从“定形”“定式”和“定量”三个方面去考虑.“定形”是指对称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情况下,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定式”是根据“形”设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具体形式;“定量”是指用定义法或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的值.1.若方程y 24-x 2m +1=1表示双曲线,则实数m 的取值X 围是( )A .(-1,3)B .(-1,+∞)C .(3,+∞) D.(-∞,-1) 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应有m +1>0,即m >-1.2.已知双曲线x 216-y 29=1,则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A .(-7,0),(7,0)B .(-5,0),(5,0)C .(0,-5),(0,5)D .(0,-7),(0,7) 答案 B解析 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a 2=16,b 2=9,则c 2=a 2+b 2=16+9=25,故c =5.又焦点在x 轴上,所以焦点坐标为(-5,0),(5,0).3.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点A ,B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线段AB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 2,|AB |=m ,F 1为另一焦点,则△ABF 1的周长为( )A .2a +2mB .4a +2mC .a +mD .2a +4m 答案 B解析 ∵A ,B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BF 1|-|BF 2|=2a ,|AF 1|-|AF 2|=2a , ∴|BF 1|+|AF 1|-(|BF 2|+|AF 2|)=4a . ∴|BF 1|+|AF 1|=4a +m .∴△ABF 1的周长为4a +m +m =4a +2m .4.焦点在y 轴上,a =3,c =5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y 29-x 216=1 解析 ∵b 2=c 2-a 2=52-32=16,又焦点在y 轴上, ∴双曲线方程为y 29-x 216=1.5.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 1,F 2之间的距离为26,双曲线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4,求双曲线的方程.解 若以线段F 1F 2所在的直线为x 轴,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word- 11 - / 11 双曲线的方程为标准形式x 2a 2-y 2b 2=1(a >0,b >0).由题意得2a =24,2c =26. ∴a =12,c =13,b 2=132-122=25. 双曲线的方程为x 2144-y 225=1; 若以线段F 1F 2所在直线为y 轴,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y 2144-x 225=1.。

高中数学 2.3第06课时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理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2.3第06课时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理 新人教A版选修2-1

课题: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时:06课型:新受课学习目标: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双曲线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新课(1)双曲线的定义强调:a 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去掉绝对值还是双曲线了吗?(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3)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 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15,0F -,()25,0F ,双曲线上一点P 到1F ,2F 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练习:第54页1、2、3课堂小结:作业:第60页1、2补充作业:1.【2015高考福建,理3】若双曲线22:1916x yE-=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点P在双曲线E上,且13PF=,则2PF等于()A.11 B.9 C.5 D.32.【2015高考四川,理5】过双曲线2213yx-=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B两点,则AB=()(A)433(B)23 (C)6 (D)43补充作业答案提示:1B. 2D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完整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数形结合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因此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但由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够均衡,仍有小部分学生这方面能力需要加强.教学中我采用模拟图像、制作科学小视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组展示、质疑的教法和学法,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

课前教师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备好各层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认真关注学生的活动,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注重师生交往的有效化,做好适时引导点拨。

另外,课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直观性,增加课堂容量。

四、教学过程探究点1 双曲线的定义 问题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问题2: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那么点的轨迹是怎样的曲线? 即“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 ”是什么? 看图分析动点M 满足的条件: ①如图(A),a F F MF MF 2221==-②如图(B),a F F MF MF 2112==-即a MF MF 221-=-由①②可得:a MF MF 221=-(非零常数)上面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 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① 两个定点21F F ,——双曲线的焦点; ②c F F 221=——双曲线的焦距.a MF MF 221=-(022>>a c )【举一反三】1.定义中为什么要强调差的绝对值?(若不加绝对值,则曲线为双曲线的一支)2.定义中的常数a 2可否为0,c a 22=,c a 22>?【说明】不能,若为0,曲线就是F1F2的垂直平分线了; 若为c a 22=,曲线应为两条射线; 若为c a 22>,这样的曲线不存在. 探究点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建系.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使x 轴经过两焦点21F F ,,y 轴为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2.设点.设()y x M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0(2>c c ,则)0(),0(21,,c F c F -,又设点M 与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a 2. 3.列式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a MF MF M P 2|21=-= 即()()a y c x y c x 22222±=+--++4.化简代数式化简得:()()22222222ac a y a x a c -=--两边同除以()222a c a -得:122222=--a c y a x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022>>a c ,即a c >,故022>-a c , 令222a c b -=,其中0>b ,代入上式得:()0,012222>>=-b a by a x上面方程是双曲线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焦点分别是)0(),0(21,,c F c F -的双曲线,这里()0,012222>>=-b a bx a y 222b a c +=.【想一想】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求解?【提升总结】1.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比较2.当焦点不确定时,椭圆的方程可设为),0,0(122n m n m ny mx ≠>>=+双曲线方程可设为)0(122<=+mn ny mx 。

数学:2.3.3《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的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数学:2.3.3《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的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2
2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2
y x 1 8 8
归纳:
b 渐近线方程为 y x 的双曲线的方程可写 a x2 y2 成 2 2 ( 0) 的形式. a b 巧设方程形式将使问题解决变得简洁.
例2
y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 x 2 1 ,试问过点 2
A(2,1)能否作直线 l 使它与双曲线交于P1 ,P2 两点,且点A是线段 PP2 的中点?这样的直线 1 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及弦长 P P2 ,如果 1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1:A(1,2) 变式2:A(1,1)
双曲线方程和性质应用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双 曲 线
2 2
性 质 图象
y
o
范围对称 性顶点来自渐近 线离心 率
x y 2 1 2 a b (a 0, b 0) y2 x2 2 1 2 a b (a 0, b 0)
xa
x
x a
ya


y o x
y a
b c 关于 ( a,0) y x e 坐标 a a 轴和 (其中 原点 都对 a c 2 a 2 b2 ) 称 (0, a) y x b
思考:对于变式2,为什么所求直线不存在呢?
x2 45-9(2) 经过椭圆 y 2 1 的左焦点 F1 作 2
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 A, B 两点,求 OAB 面积 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直线 l 的方程。
48-11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 F1 , F2 在x轴上,点P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且 F1PF2的最大值为12。 (1)求椭圆C的离心率; (2)求椭圆C的方程。
a b
x2 y2 1 ∴双曲线方程为 12 8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新版

2.3 双曲线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的焦点、焦距;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的位置. (二)学习重点 1.双曲线的定义;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三)学习难点1.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位置; 2.根据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设计 (一)预习任务设计 1.预习任务 写一写:(1)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差的绝对值 等于常数 2a ,小于|F 1F 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 焦点 ,两定点间距离叫做 焦距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22221(0,0)x y a b a b -=>>.焦点在y 轴上:22221(0,0)y x a b a b -=>>.2.预习自测1.下面语句正确的个数是( )①平面内到点12(0,4),(0,4)F F -的距离之差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②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 b c 的关系是222a b c +=.③双曲线2213y x -=的焦点在y 轴上.A .0B .1C .2D .3答案:B (二)课堂设计探究一:结合实例,认识双曲线 ●活动① 回顾旧知,实验探索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椭圆是如何定义的?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122(2||)a a 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若将椭圆定义中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即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等于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我们不妨通过画图来探究,借助于拉链来说明作图方法.(如图)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链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纸板上的点F 1 ,F 2处,取拉头处为M 点,由于拉链两段是等长的,则221FF MF MF =-,把笔尖放在点M 处,随着拉链的拉开或闭拢,M 点到F 1,F 2的距离的差为常数.这样的动点M 的轨迹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用两段绳子来模拟拉链,进行作图),其他同学观察、思考.画出一条曲线(如图1),这条曲线就是满足下面条件的点的集合:12{|||||}P M MF MF =-=常数如果使点M 到F 2的距离减去到点F 1的距离所得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就得到另一条曲线(图2).这条曲线是满足下面条件的点的集合:21{|||||}P M MF MF =-=常数.现在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的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这样的两条曲线.这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一支.双曲线在科研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冷却塔、立交桥、广州塔、埃菲尔铁塔) 这是继椭圆之后我们要学习的第二种圆锥曲线.【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椭圆概念,引出新问题.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② 抽象概括,归纳定义类比椭圆的定义,归纳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记为122F F c =.我们通常将定义中的常数记为2a,也就是说,双曲线就是点集:1212{|||||||2,02||}P M MF MF a a F F =-=<<. 当a =0时,点的轨迹为12F F 的垂直平分线; 当a <c 时,点的轨迹是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 当a =c 时,点的轨迹为线段12F F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 当a >c 时,点的轨迹不存在.图1图2【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经历双曲线形成的基础上,类比椭圆定义,归纳概括双曲线定义,有助于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 探究二:探究双曲线的方程 ●活动① 类比椭圆,建立方程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知道了它的基本几何特征,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但是对于这种曲线还具有哪些性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我们需要利用坐标法先建立双曲线的方程“定量”的描述,然后通过对双曲线的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其几何性质.你能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吗? 分析如下:(1)建系设点:取过焦点21,F F 的直线为x 轴,线段12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 (x,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 (c >0),那么21,F F 的坐标分别是12(,0),(,0)F c F c -.又设点M 与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2a .(2)写动点满足的集合:由定义可知,点M 满足集合:1212{|||||||2,02||}P M MF MF a a F F =-=<<. (3)列方程(用坐标表示条件):1||MF =,2||MF =,2-=±a(4)化简方程:将这个方程移项,使式子两边平衡,再两边平方得:2222222222222()44(),:(-)-(-)x c y a x c y c a x a y a c a ++=±-+=移项整理两边平方可得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处理方式进行简化,使其简洁美观,即222221x y a c a-=-设222(0)c a b b -=>,代入上式222221x y a c a -=-,将式子进一步简化,使其简洁、对称,得到方程:22221(0,0)x y a b a b-=>>.类比椭圆,只要交换方程中的x 和y 即可,这样就得到了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即为()222210,0-=>>y x a b a b .●活动② 归纳梳理,强化概念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借助于表格进行双曲线再认识.●活动③ 巩固基础,检查反馈例1:求满足条件的双曲线方程:a =,经过点A (2,-5).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解题过程】若焦点在x 轴上,设其方程为2221(0)20x y b b -=>,将A (2,-5)代入得2425120b -=,22545b =-无解; 若焦点在y 轴上,设其方程为222120y x b -=,将A (2,-5)代入得2254120b-=,216b =, 综上,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2212016y x -=.【思路点拨】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与求椭圆标准方程类似,要先“定位”,确定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再“定量”,即确定a 、b 的值,从而写出标准方程,这里一般使用待定系数法,需要注意双曲线有两支,在具体问题中是否需要舍去某一支.【答案】2212016y x -=.同类训练 求满足条件的双曲线方程: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24,3(1-P 和)5,49(2P .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解题过程】法一: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中心在原点,所以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2222=-bx a y (0,0>>b a )则有 ⎪⎪⎩⎪⎪⎨⎧=-=--1)49(513)24(22222222b a b a ,即⎪⎩⎪⎨⎧=⋅-⋅=⋅-⋅1116811251191322222b a b a 解关于221,1b a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911,161122==b a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91622=-x y法二: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所以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1(0,0)my nx m n -=>>则1329116811251169m n m m n n ⎧-==⎧⎪⎪⎪⇒⎨⎨-=⎪⎪=⎩⎪⎩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91622=-x y 【思路点拨】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解b a ,时,得到关于待定系数b a ,的一个分式方程组,并且分母的次数是2,可将22,b a 的倒数作为未知数,直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用一般方程,利用形式更为简便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答案】191622=-x y例2.已知△ABC 的底边BC 长为12,且底边固定,顶点A 是动点,使A CB sin 21sin sin =-,求点A 的轨迹【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解题过程】以底边BC 为x 轴,底边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xoy 坐标系,这时)0,6(),0,6(C B -,由A C B sin 21sin sin =-得621==-a c b ,即6||||=-AB AC所以,点A 的轨迹是以)0,6(),0,6(C B -为焦点,2'6a =(为了与前面的a 进行区分)的双曲线的左支其方程为:)3(127922-<=-x y x【思路点拨】解决轨迹方程问题,需要突出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分析、归纳,这里安排本例就是针对以上情况来进行训练的【答案】)3(127922-<=-x y x同类训练 求与圆1)3(22=+-y x 及9)3(22=++y x 都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解题过程】设动圆的圆心为M ,半径为r ,圆(x +3)2+y 2=9的圆心为F 1,圆(x -3)2+y 2=1的圆心为F 2,则由动圆与定圆都外切得r MF r MF +=+=1,321,又因为2)1()3(21=+-+=-r r MF MF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M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所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其方程为:18122=-y x )1(≥x . 【思路点拨】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找出(或联想到)轨迹上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方程就是根据这些条件确定的,由于轨迹问题比较普遍,题型多样,有些轨迹上的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能比较隐蔽和复杂.【答案】18122=-y x )1(≥x .●活动④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3.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M 、N ,M (-2,-12)且点S (-7,0)、T (7,0)在双曲线上,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求点N 的轨迹方程.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过程】设点N 的坐标为(x,y ),它不同于点M (-2,-12),由双曲线的定义知||||||||||||0SM SN TM TN -=-≠.(7,0)(7,0)S T -Q 、||13,||15SM TM ∴==①当||||||||SM SN TM TN -=-时,有||||214||TN SN ST -=<=,∴点N 的轨迹是中心在ST 中点(0,0),焦点为S 、T 的双曲线的左支,除去点M (-2,-12)和点D (-2,12).∴点N 的轨迹方程是221(0,2)48y x x x -=<≠-. ②当||||(||||)SM SN TM TN -=--时,有||||2814||TN SN ST +=>=,∴点N 的轨迹是中心在ST 中点(0,0),焦点为S 、T 的椭圆,除去点M (-2,-12)和点D (-2,12).∴点N 的轨迹方程是221(2)196147x y x +=≠-. 综上,N 的轨迹方程是221(0,2)48y x x x -=<≠-和221(2)196147x y x +=≠-. 【思路点拨】解本题的关键就是抓住双曲线定义中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这一特征,找出N 满足的几何条件,判断出曲线类型,要注意,依定义解题是圆锥曲线中的重要方法.【答案】221(0,2)48y x x x -=<≠-和221(2)196147x y x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2)双曲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上:22221(0,0)x y a b a b -=>>;焦点在y 轴上:()222210,0-=>>y x a b a b重难点归纳(1)定义中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不可缺少,若点P 满足12||||2(0)PF PF a a c -=<<时,则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右支;若点P 满足 21||||2(0)PF PF a a c -=<<时,则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左支;(2)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与求椭圆标准方程类似,要先“定位”,确定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再“定量”,即确定a 、b 的值,从而写出标准方程,这里一般使用待定系数法,需要注意双曲线有两支,在具体问题中是否需要舍去某一支. (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1.在方程mx 2-my 2=n 中,若mn <0,则方程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C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D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知识点】双曲线的方程.【解题过程】方程mx 2-my 2=n 可化为:y 2-n m -x 2-n m=1,∵mn <0,∴-nm >0,∴方程的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思路点拨】几何性质判断图形. 【答案】D .2.双曲线x 225-y 29=1上的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12,则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 .22或2 B .7 C .22D .2【知识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题过程】∵a 2=25,∴a =5,由双曲线定义可得||PF 1|-|PF 2||=10,由题意知|PF 1|=12,∴|PF 1|-|PF 2|=±10,∴|PF 2|=22或2. 【思路点拨】几何性质判断图形. 【答案】A .3.若k ∈R ,方程x 2k +3+y 2k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k <-2 B .k <-3 C .k <-3或k >-2D .k >-2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由题意可知,⎩⎨⎧k +3>0,k +2<0,解得-3<k <-2.【思路点拨】由双曲线定义判断即可. 【答案】A .4.椭圆x 24+y 2m 2=1与双曲线x 2m 2-y 22=1有相同的焦点,则m 的值是( ) A .±1 B .1 C .-1D .不存在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验证法:当m =±1时,m 2=1, 对椭圆来说,a 2=4,b 2=1,c 2=3. 对双曲线来说,a 2=1,b 2=2,c 2=3, 故当m =±1时,它们有相同的焦点. 直接法:显然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 故4-m 2=m 2+2.∴m 2=1,即m =±1【思路点拨】注意到椭圆与双曲线中,,a b c 三者的不同关系. 【答案】A5.双曲线2x 2-y 2=m 的一个焦点是(0,3),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m 2-y 2m =1,由题意得a 2=-m ,b 2=-m 2,∴c 2=-32m =3, ∴m =-2.【思路点拨】由双曲线性质即可. 【答案】-26.已知双曲线与椭圆x 227+y 236=1有相同的焦点,且与椭圆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 【知识点】双曲线的方程.【解题过程】椭圆的焦点为F 1(0,-3),F 2(0,3),故可设双曲线方程为y 2a 2-x 2b 2=1(a >0,b >0),且c =3,a 2+b 2=9.由条件知,双曲线与椭圆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可得两交点的坐标为A (15,4)、B (-15,4), 由点A 在双曲线上知,16a 2-15b 2=1. 解方程组⎩⎪⎨⎪⎧a 2+b 2=9,16a2-15b 2=1,得⎩⎨⎧a 2=4,b 2=5.∴所求曲线的方程为y 24-x 25=1.【思路点拨】充分利用两种圆锥曲线的相同焦点,再结合,,a b c 三者关系解题. 【答案】y 24-x 25=1能力型 师生共研7.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长为5,若2a =8,那么△ABF 2的周长是( ) A .16 B .18 C .21D .26【知识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题过程】|AF 2|-|AF 1|=2a =8,|BF 2|-|BF 1|=2a =8, ∴|AF 2|+|BF 2|-(|AF 1|+|BF 1|)=16, ∴|AF 2|+|BF 2|=16+5=21,∴△ABF 2的周长为|AF 2|+|BF 2|+|AB |=21+5=26. 【思路点拨】由双曲线性质求解即可. 【答案】D8.设θ∈(3π4,π),则关于x 、y 的方程x 2sin θ-y 2cos θ=1 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B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C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D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方程即是x 2sin θ+y 2-cos θ=1,因θ∈(3π4,π),∴sin θ>0,cos θ<0,且-cos θ>sin θ,故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故选C . 【思路点拨】由双曲线性质求解即可. 【答案】C 探究型 多维突破9.当0°≤α≤180°时,方程x 2cos α+y 2sin α=1表示的曲线怎样变化?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1)当α=0°时,方程为x 2=1,它表示两条平行直线x =1和x =-1.(2)当0°<α<90°时,方程为x 21cos α+y 21sin α=1.①当0°<α<45°时,0<1cos α<1sin α,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②当α=45°时,它表示圆x 2+y 2=2.③当45°<α<90°时,1cos α>1sin α>0,它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3)当α=90°时,方程为y 2=1,它表示两条平行直线y =1和y =-1. (4)当90°<α<180°时,方程为y 21sin α-x 21-cos α=1,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5)当α=180°时,方程为x 2=-1,它不表示任何曲线. 【思路点拨】由双曲线性质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答案】见解析10.在△ABC 中,A 、B 、C 所对三边分别为a 、b 、c ,B (-1,0)、C (1,0),求满足sin C -sin B =12sin A 时,顶点A 的轨迹,并画出图形. 【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sin C -sin B =12sin A ,∴c -b =12a =12×2=1, 即|AB |-|AC |=1<|BC |=2.∴动点A (x ,y )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双曲线∴⎩⎨⎧2a ′=1,2c ′=2,b ′2=c ′2-a ′2.∴⎩⎪⎨⎪⎧a ′=12,b ′=32.∴A 点轨迹方程为x 214-y 234=1.由于c >b 就是|AB |>|AC |,可知A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还需除去点(12,0)如图所示.【思路点拨】注意利用线段的长度判断轨迹是双曲线的左支还是右支. 自助餐1.已知点F 1(-4,0)和F 2(4,0),曲线C 上的动点P 到F 1、F 2距离之差为6,则曲线C 的方程为( ) A .x 29-y 27=1B .x 29-y 27=1(y >0) C .x 29-y 27=1或x 27-y 29=1 D .x 29-y 27=1(x >0)【知识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题过程】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其方程为:x 29-y 27=1(x >0). 【思路点拨】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求解,,a b c . 【答案】D2.已知双曲线x 225-y 29=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双曲线的左支上有一点M 到右焦点F 2的距离为18,N 是MF 2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NO |等于( ) A .23 B .1 C .2D .4【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过程】NO 为△MF 1F 2的中位线,所以|NO |=12|MF 1|,又由双曲线定义知,|MF 2|-|MF 1|=10,因为|MF 2|=18,所以|MF 1|=8,所以|NO |=4,故选D . 【思路点拨】利用几何关系结合双曲线定义解题. 【答案】D3.设F 1,F 2是双曲线x 2-y224=1的两个焦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3|PF 1|=4|PF 2|,则△PF 1F 2的面积等于( ) A .4 2 B .8 3 C .24D .48【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过程】由3|PF 1|=4|PF 2|知|PF 1|>|PF 2|,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F 1|-|PF 2|=2,∴|PF 1|=8,|PF 2|=6,又c 2=a 2+b 2=1+24=25,∴c =5,∴|F 1F 2|=10, ∴△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S △PF 1F 2=12|PF 1||PF 2|=24. 【思路点拨】利用双曲线的定义计算△PF 1F 2的三边求解面积. 【答案】C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A (-6,0)和C (6,0),若顶点B 在双曲线2212511x y -=的左支上,则sin A -sin C sin B =________.【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过程】由条件可知|BC |-|BA |=10,且|AC |=12,又在△ABC 中,有|BC |sin A =|AB |sin C =|AC |sin B =2R ,从而sin A -sin C sin B =|BC |-|AB ||AC |=56. 【思路点拨】圆锥曲线的定义是主要考查目标之一,当涉及圆锥曲线的焦半径时,常考虑应用定义解决. 【答案】565.过双曲线x 23-y 24=1的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被双曲线截取的线段的长度为________.【知识点】双曲线的方程.【解题过程】∵a 2=3,b 2=4,∴c 2=7,∴c =7,该直线方程为x =7, 由⎩⎪⎨⎪⎧x =7x 23-y 24=1得y 2=163,∴|y |=433,弦长为833.【思路点拨】通过点的坐标计算长度.【答案】8336.已知圆(x +4)2+y 2=25的圆心为M 1,圆(x -4)2+y 2=1的圆心为M 2,动圆与这两圆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解题过程】设动圆圆心为M ,动圆半径为r ,根据题意得,|MM 1|=5+r ,|MM 2|=1+r ,两式相减得|MM 1|-|MM 2|=4<8=|M 1M 2|,故M 点在以M 1(-4,0),M 2(4,0)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故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12=1(x ≥2).【思路点拨】注意结合线段的长度大小确定双曲线的左右支. 【答案】x 24-y 212=1(x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时:06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双曲线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

4.能力目标
(1).培养想象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
(2).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3).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
新课讲授过程
(1)双曲线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hyperbola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 时,双曲线即为点集P ={}
122M MF MF a -=. 强调:a 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去掉绝对值还是双曲线了吗?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双曲线的图形,是怎么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类比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由学生来建立直角坐标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实际掌握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
类比双曲线:设参量b 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a b c 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类比:写出焦点在y 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
2210,0y x a b b a
-=>>. (3)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
例1 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15,0F -,()25,0F ,双曲线上一点P 到1F
,2F 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 b c .
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C :()2
222x y ++=内切,且过
点()2,0A ;② 与⊙1C :()2211x y +-=和⊙2C :()2
214x y +-=都外切;③ 与⊙1C :()2239x y ++=外切,且与⊙2C :()2
231x y -+=内切. 解题剖析: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
① ∵⊙C 与⊙M 内切,点A 在⊙C 外,∴2MC r =-,MA r =,因此有2MA MC -=,∴点M 的轨迹是以C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
2222127y x x -=≤-; ② ∵⊙M 与⊙1C 、⊙2C 均外切,∴11MC r =+,22MC r =+,因此有211MC MC -=,∴点M 的轨迹是以2C 、1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M 的轨迹方程是22434134x y y ⎛⎫-=≥ ⎪⎝⎭
; ③ ∵M 与1C 外切,且M 与2C 内切,∴13MC r =+,21MC r =-,因此124MC MC -=,∴点M 的轨迹是以1C 、2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M 的轨迹方程是()22
1245
x y x -=≥. 例 2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A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 ,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1020,0A -,()1020,0B ,()0,1020C . 设(),P x y 为巨响发生点,∵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
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43401360
P B P A m -=⨯=.由双曲线定义知,680a =,1020c =,∴3405b =,
∴P 点在双曲线方程为22
22
16805340x y -=⨯()680x ≤-……②.联立①、②求出P 点坐标为()6805,6805P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 处.
探究:如图,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49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与§2.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 探究方法:若设点(),M x y ,则直线AM ,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
49
,因此,可以求出,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
练习:第54页1、2、3
课堂小结:
作业:第60页1、2
补充作业: 1.【2015高考福建,理3】若双曲线22
:1916
x y E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点P 在双曲线E 上,且13PF =,则2PF 等于(B )
A .11
B .9
C .5
D .3
2.【2015高考四川,理5】过双曲线2
2
13y x -=的右焦点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则AB =( D ) (A)
433 (B)23 (C)6 (D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