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__5.1.1_《相交线》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析:“5.1.1相交线”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信息技术资源分析与准备】

白板课件、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

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

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二、指导自学

为了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

○1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2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会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此环节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为下面学生自学、检测节约了时间。利用白板播放课件,出示目标,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先学(15分钟)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 P21 练习1

3、2分钟学生看投影背会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此环节利用白板投影课件,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上来做题可利用白板笔书写在白板上,从而提高效率,更加直观,还可以保留痕迹,在课堂小结时重新呈现。)

四、后教(10分钟)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1)练习:

练习1、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通过三个不同类型图形的判断,来加深对对顶角概念的理解。

练习2、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通过三个不同类型图形的判断,来加深对邻补角概念的理解。

练习3、下列各图中∠1的对顶角是

∠1的邻补角是

一个角的对顶角有个,邻补角最多有个。

总结:一个角的对顶角有1个、邻补角最多有2个。

(2)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1的邻补角是∠2和∠4,所以∠1与∠2互补,∠1与∠4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2=∠4,类似地有∠1=∠3. 教师演示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及推理的过程。

1、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

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此环节中的板书,直接利用白板呈现,可保留讲解痕迹,如所作图形等,方便小结、复习等再次使用。)

五、拓展延伸

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

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演示出规范的求解过程.

[说明: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特征、探索解题思路,这是例题

教学的关键,以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六、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此环节学生回答后,可展示上课所用的白板课件,再现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加深学生印象。)

八、布置作业:课本第8页2(必做)

第35页2(选作)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