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周长与面积数学教案

周长与面积数学教案

周长与面积数学教案标题:周长与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2. 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3. 实际应用:测量并计算物体的周长和面积三、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黑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

然后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二) 新课讲解(约40分钟)1. 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周长是指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 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对于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教师可以介绍相应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 正方形:周长=4a, 面积=a²- 长方形:周长=2(a+b), 面积=ab- 圆形:周长=2πr, 面积=πr²(三) 实践活动(约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首先,让学生讨论测量的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先测量其尺寸,然后计算周长和面积。

最后,各组向全班汇报结果。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计算周长和面积,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五、作业布置:1. 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测量其周长和面积。

2. 找出家中的一些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六、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使用周长和面积的例子,如测量房间的地面面积、计算家具的大小等,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七、结语: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年级面积与周长的教案

三年级面积与周长的教案

本教案将探讨三年级数学中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以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础,设计面积和周长的有趣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知道何时应该使用这些数学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它们。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2.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3. 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2.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四、教学难点1. 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多种形状的图形的计算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讨论法3. 案例教学法4. 观察法六、课程设计1. 导入环节:讲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学习环节: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30分钟)教师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生常用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学习不同形状图形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用工具如尺子和量角器等进行练习。

3. 串学环节: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分钟)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计算家庭房间的面积,以及绘制家庭公园游乐区周长等场景,让学生练习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拓展环节: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如果你是房屋销售人员,你将如何计算房间的面积?”“怎样才能在公园旅游区域避免浪费空间?”5.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10分钟)老师让学生在下课前完成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评估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以及在课上的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是否能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能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设计理念: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我设计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一课。

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2、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3、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照片墙欣赏师:同学们喜欢拍照么?你的照片都在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了?老师这有一组照片墙请大家欣赏一下,你们觉得漂亮吗?(漂亮)师:设计师们是怎样装饰了照片才挂到墙上的?给它装上镜框,求镶镜框至少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这张长方形照片的什么?(周长)师:镶完镜框后在长方形照片的表面配上玻璃,玻璃至少需要多大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照片的什么?(面积)(二)、比较相同与不同1、比较概念老师这有一幅风景图,想挂在家里的墙壁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参谋参谋?(愿意)A、师:老师要装一个相框,请一位同学帮我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照片的周长在哪?师:谁能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周长?B、师:老师要给照片的表面配上玻璃,谁愿意告诉我这个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在哪?C、谁能准确地说说什么叫做面积?D、师:请同学们指出数学课本的周长并摸一摸它的面积。

2、困惑中知相同条件过渡:同学们刚才已经能指出照片的周长和面积了,你们能计算出来吗?师: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这张照片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生陷入困惑,指出要知道长与宽的数据才能算)师: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一般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课件出示长和宽,同学们计算。

汇报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还能再帮我计算两张卡片的周长和面积么?课件出示3、回忆计算过程比较不同A、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也就是概念上的不同,还有其它不同吗?师:想一想:(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单位?B、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手中的表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教案二——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一、教学目标1.认识、识别常见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认识它们的基本属性。

2.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初步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面积和周长的基本概念。

2.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常见图形的基本属性、面积、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体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常见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3.问题解决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常见图形的基本属性。

2.带领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常见图形的性质。

3.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检验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4.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5.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2.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七、教学资源1.教科书2.黑板、彩笔3.实验器材4.实际问题材料八、教学反思本次数学教学计划宗旨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协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也是我觉得很重要的。

相信通过本次数学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对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三角形周长与面积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三角形周长与面积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三角形周长与面积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数学水平,本篇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了解周长与面积的概念;2. 技能目标:能够计算简单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平面图、贴纸、直尺、量角器等;2. 素材准备:练习题、教材、习题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引入一个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明手中有一块土地,形状是三角形,他想修个花坛,请问他需要多少边长的围墙?需要多少土地来铺设草坪?”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条边、三个顶点等重要概念。

同时,讲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

3. 计算周长(15分钟)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三角形进行计算,例如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4. 计算面积(20分钟)同样利用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可以采用“底乘高除以2”的公式,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公式的合理性。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底和高对于面积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形成具体的计算步骤。

5. 综合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应用于生活实际场景中。

例如,计算围墙所需的长度,或者计算地毯所需的面积。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6.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难度,逐步提高难度。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理解。

李红 《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

李红  《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

《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校:宁夏长庆小学姓名:李红教学内容:青岛2011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口三——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材与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继续,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因此,在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上一节“周长与面积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老师课上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区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把认识加以提升。

教学目标:1.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2.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完善对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

3.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区别周长和面积,并能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掌握解决周长、面积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用具:鸿合白板,101PPT,手机教学过程:谈话开课:1.师: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有用于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利用聚光灯的遮屏,随机打开聚光灯出示羊村情景图)【设计意图:利用聚光灯的功能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去羊村看看,听听村长说了什么?活动一:预习检测(1)播放村长简单介绍羊村的近况。

(主要信息:活动教室长5米,宽4米,石膏线每米12元,地板每米85元)(2)师:从村长那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预设:生1:石膏线每米12元。

面积和周长教学设计(共8篇)

面积和周长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圆的周长与面积教案圆的周长与面积重点: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d r c s的倍数关系,周长与面积公式的实际运用一.周长的计算公式1.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c,可以用滚动(车轮一周行走的距离!!)和绕线的方法测量。

2.圆周率=周长÷直径π≈3.14(无限不循环,与圆的大小无关)π=3.半圆的周长=c→ c=πd →c=2πr dcc+d = +2 r 22二.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1.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c, 半径定大小(正比)2cr2.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以高→ s=×r =πr×r= π 23.圆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底乘以高÷2 →s=c×r÷2=2πr×r ÷2=πr三.d r c s的倍数关系,周长与面积的关系1.圆的半径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n倍,直径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n倍,周长也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n倍,圆的面积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n的平方倍。

2.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四.周长与面积公式的实际运用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直接用公式)2.绕线圈问题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已知圆的面积求圆的周长(求半径是关键)4.运用综合法解决圆的外接正方形的面积问题5.运用割补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随堂基础练习一.填空1.已知圆的周长c,求d=(),求r=()。

2.一个半径是3分米的圆,周长是()分米。

3.把一块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铁片,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形,这个圆的周长是()4.把3.14, 3.15, 3.16和π按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已知圆的面积s,求d=(),求r=()。

6.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面积是()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比较教学设计和反思(共五篇)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比较教学设计和反思(共五篇)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比较教学设计和反思(共五篇)第一篇: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比较教学设计和反思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比较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P74-76页的例1及练习十八的第2、3、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难点:搞清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说出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

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4.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课件出示)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课本第76页第4题。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关系,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性质。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与面积比的关系。

面积和周长-教学设计教案

面积和周长-教学设计教案

面积和周长我们校学习期间听过一节“面积和周长”的小学数学课。

这位执教老师也许不能称其为名师,但是,他在教学中的几个环节却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回家测量的身体各部位的长度。

如手的长度、身高、臂的长度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数据可以用约等号,因为,它们不是最精确的。

环节二:交流各自在家里测量的床、镜子、书柜、碗橱、键盘等物体的长、宽、高。

要求必须把家里的实物在作业本上画成平面图形,把量出的数字直接标在图上。

【反思】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之上。

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知识经验,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从引导学生交流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和家庭用品的长、宽、高入手展开教学,就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

当然,更可贵的是教师选取了学生的身体部位和家庭用品作为测量对象,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在两次交流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以“复习长度单位”,为主线,但是却有不同的侧重。

前者,侧重数据的合理性,使学生明白测量过程中误差存在的必然性;后者,侧重于具体实物向几何图形的转化,为接下来学习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莫定基础。

环节三:1.老师首先在白板上写出这样两个问题:假定我的手的周长是()厘米,脚的周长是()厘米。

然后,老师把自己的手贴在白板上,用彩笔很快画出了一个手的轮廓。

学生们受到启发后,也都把自己的小手画在了作业本上(这种数学作业本不是横线的,而是由 0 . 5 厘米边长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并在老师的提醒下,把手与臂连接的缺口连上。

接着又把自己的作业本放到了地上,一只脚踩到了作业本上,开始画轮廓,有的还请同伴来帮忙。

2.当学生画得差不多时,老师又在白板上写出了两个问题:假定我的手掌面积是()平方厘米,脚掌面积是 ( )平方厘米。

3.学生自己计算画出来的手、脚的周长和面积。

多数学生开始利用作业本上的方格,并用直尺在上面重新画出明显的 1 平方厘米的方格;也有的学生到学具箱里拿出了软皮尺和细绳,直接在画的手和脚上一段一段地量;有的聪明学生直接在每一个小方格里标上序号,边上有缺口的都两个半格标一个序号。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数学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数学教案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2.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使用方法3.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与应用三、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生活实例引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和黑板,提问:“我们如何描述这些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 新知讲解1.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长度的标准,如米、厘米、毫米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 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标准,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叠纸张,直观感受到不同的面积单位。

(三) 实践活动1. 使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些物品(如书本、铅笔、纸张等),让学生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2. 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测量后,引导学生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比如它们所衡量的对象、单位换算等。

(四)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 课堂小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活动和习题解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理解程度,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优质课教案《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优质课教案《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圆的概念、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研究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 圆的概念和性质-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 = 2πr-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A = πr^2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圆的形状,并引发学生对圆的认知和兴趣。

步骤二:探究1. 给学生分发圆的纸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观察和发现圆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提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讨论。

步骤三:归纳-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板书。

步骤四:拓展- 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练- 给学生分发练题,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步骤六:反思-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入环节,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兴趣。

在探究环节,通过测量和观察纸片圆的性质,培养了学生对圆的直观认知。

在归纳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拓展和练环节,通过应用题和练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还需要改进。

由于探究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讨论,可能会导致其他环节的时间不足。

下次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课堂进度的平稳。

另外,在反思环节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能需要更具体和具体化,以便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

为此,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和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和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和面积》
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 培养学生测量周长和面积的能力;
- 引导学生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PPT课件;
- 教学素材:纸张、尺子、彩色图形卡片;
- 小组练册。

教学步骤:
1. 引入:
- 利用PPT简明直观地介绍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以图形为例说明;
- 引导学生讨论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 在PPT中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利用具体图形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实例练:
-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彩色图形卡片;
- 要求学生互相测量卡片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记录在练册上;
-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4. 实际应用:
- 运用PPT中的实际问题示例,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问,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延伸:
- 在PPT中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周长和面积解决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评价方式:
-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和实际应用环节的表现;
- 考察学生的测量和计算准确性;
- 了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性。

优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周长大班数学教案

面积和周长大班数学教案

面积和周长大班数学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2. 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灵活运用面积和周长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 运用面积和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幻灯片、黑板、白板、教学卡片、纸张、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向学生引入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和周长吗?2. 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3. 能否举例说明面积和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概念解释与示范(10分钟)1. 面积的概念解释:面积是指一个图形所占的平方单位的总量,通常用单位平方(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表示。

2. 周长的概念解释: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之和,通常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表示。

3. 分别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作为示范,通过教学卡片或者幻灯片展示图形,并引导学生测量边长,计算面积和周长。

三、练习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教具或画好的图形剪影。

2. 让学生自行取一个图形,计算其面积和周长,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比较答案,确保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 随机选取几个小组,让他们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如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通过分解成简单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2. 展示一些与面积和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围墙的修建、地板的铺设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5分钟)总结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强调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解题的方式进行再次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应用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面积:一个图形所占的平方单位的总量- 周长: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之和【教学反思】通过对面积和周长的讲解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_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难点。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首先,学生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时,可能会对两个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产生混淆。

他们可能会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混为一谈,无法准确地区分它们。

此外,学生可能会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出现错误,例如忘记加上单位、计算错误等。

其次,学生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

例如,当给定一个图形的周长时,要求学生计算出其面积,这需要学生能够根据周长反推出图形的边长或半径,进而计算出面积。

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二、教材分析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在教材中,通常会介绍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逐渐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周长和面积。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花坛的周长,学生需要计算出它的面积,从而确定需要多少土壤和植物。

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课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回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发现有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仍存在困惑,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教学设计
崂山区林蔚小学张燕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

【教材简析】
本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推导并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之后。

通过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的探究和对比,进一步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

本信息窗只提供了两组数学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交流中探索,在互动中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品质。

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根据这部分内容计算繁杂、容易出错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审题、计算、验算、错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具准备】
学习探究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房子终于装修好
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瞧!这是小明的房间,装修的可真漂亮。

从小明和父母
的谈话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的回答:
房间长5米,宽4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板线每平方米85元
追问:石膏线在哪儿?
追问: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预设2: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贴(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这两个问题,试着在学习单上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导入新课时,用学生熟悉的装修房子的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到有趣,提高学习的求知欲望。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主要观察学生怎样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班级交流。

第一个红点问题:
预设: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石膏线的长度(也就是它的周长)(5+4)×2=18(米)
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板书
18×12=216(元)
追问:谁有不同的方法?
预设: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石膏线的周长
5×2+4×2=18(米)
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评价:思路真清楚)
18×12=216(元)
追问:为什么先求石膏线的周长?
预设:要求买石膏线多少钱,要知道石膏线有多长。

谈话:我们还知道了哪个信息?
预设:每米12元
谈话: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就要用?
预设:每米12元乘一共多长
5米
每米12元 4米
求买石膏线多少元?
第二个红点:
预设: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地面的面积 5×4=20(平方米)
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板书
20×85=1700(元)
追问:唉,为什么先求地面的面积?
预设:要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就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也就是地面的面积) 谈话:我们还知道了哪个信息? 预设:每平方米85元
谈话:求木地板需要多少钱就要用?
预设:每平方米85元乘一共多少米(地面的面积) 课件展示 5米
每平方米85元 4米
求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每米12元
一共有多长
石膏线的周长
每平方米85元 地面的大小
地面的面积
×
×
2.梳理比较,加深理解
5米 5米
4米 每米12元 4米 每平方米85元
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元? 求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周长:(5+4)×2=18(米) 面积: 5×4=20(平方米)
18×12=216(元) 20×85=1700(元)
答:买石膏线需要216元 答:买木地板需要1700元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 谈话: 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1:都是用乘法 预设2:都是求多少钱 预设3:都是两步计算 谈话: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1:一个先求石膏线周长,一个求地面的面积
预设2:一个求石膏线有多少米,一个求木地板有多少平方米 预设3:单位不一样
追问:为什么先求周长,为什么先求面积?
预设1:长度一共需要多少钱,一个是求面积需要多少钱
每米12元
一共有多长
石膏线的周长
每平方米85元
地面的大小
地面的面积
×
×
3、事例呈现
谈话:老师准备了几个咱们身边的例子,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例子)
1、给照片加上相框,求的是?再镶上玻璃,求的是什么那?
2、做一扇门需要多少木板,求的是?
3、给花坛装上篱笆,求的是?
追问:生活中,你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吗?
评价:同学们真善于观察生活,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课题)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谈话:你会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基础练习
谈话:老师给这个相框加上数据,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快速的在学习单上解答
谈话: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22+15)×2=74(厘米)
追问:你求得是什么?(你来讲讲你的思路)
预设:要求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相框的周长
谈话:第二问那?
预设:需要多大的玻璃就是要求玻璃的面积
22×15=330(平方米)
谈话:这两道题都做对的举手。

2、综合练习
(1)要围多长的篱笆?
谈话:第一问,谁来说一说
预设:要求围多长的篱笆就是求周长
(15+4)×2=37(平方米)
谈话:跟他做法一样的举手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2棵花,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花?
谈话:那这一题那?谁来说一说
预设:15×4×2
=60×2
=120(棵)
谈话:你先求的是什么?
预设:花坛的面积
追问:为什么先求面积
预设:知道了每平方米种2棵
评价:你可真会抓关键信息
谈话:下一步为什么乘2,你给同学们讲一讲。

预设:有多少个2
谈话:你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3.拓展练习
谈话:同学们来看这个题:门的边框宽8分米,长21分米,
需要多少分米的木条?
预设:8+21+21=50(分米)
追问:你能说说你的思路吗?
预设:求需要多少分米的木条就是求边框的周长
追问:几条边的长度和?
预设:三条边的长度和。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有层次,从最初的简单填写单位,到判断关于周长面积的应用是否正确,最后通过小故事的形式探索周长与面积的联系,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适时总结,区分概念
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谈话: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根据
学生的回答填表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从概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方面分组讨论比较。

整理成表,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比出了"周长"和“面积"的具体区别。

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一周的长度
(长+宽)×2
长×2+宽×2
边长×4
长度单位:米、分
米、厘米…… 面积
面的大小 长×宽 边长×边长 面积单位: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学习单
5米 5米
4米 4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85元
1、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2、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15厘米
3、(1)给照片加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22厘米(2)镶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
4、
(1)要围多长的篱笆?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2棵花,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花?
5、
门的边框宽8分米,长21分米,需要多少木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