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产核算:国民经济总量指标(2014.9)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1. 概述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生产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指标。

在国民经济总量指标中,GDP是最常用的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

2.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价值的总和。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化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

GDP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常见的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根据各个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根据居民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根据居民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报酬和红利等来计算GDP。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GDP不仅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还可以用于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性等。

它是国际比较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3.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类收入的总和。

国民收入通常包括工资、利润、红利、利息等各类收入。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收入法来计算,也可以通过GDP和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来估算。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

4.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情况。

人均收入的计算方法与国民收入类似,可以通过收入法或GDP和人口数据的关系来计算。

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1.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各种经济指标。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知识,包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指标等内容。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收入、产出和支出等指标来统计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大小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个人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和政府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际收入和转移支付。

国际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收款和付款。

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并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标包括:•衡量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经济结构: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掌握经济增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核算的结果以统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对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总量核算和各行业、各部门核算。

全国总量核算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人均收入等指标。

各行业、各部门核算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按照产出部门的方式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所得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通过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GDP数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实际取得的收入总额。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经营者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税收和补贴等几个部分。

国民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要略低于GDP数值。

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支出,包括政府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支出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国民支出超过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赤字,国民支出低于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盈余。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口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民生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

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

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

龙源期刊网
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
作者:
来源:《投资北京》2015年第02期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1629亿元,增长13.0%;民间投资321576亿元,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9亿元,增长9.3%。

全年进出口总额2643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12亿元人民
币,增长4.9%;进口120423亿元人民币,下降0.6%。

进出口相抵,顺差23489亿元人民币。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记录、计量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和工具。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支撑宏观调控和决策制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衡量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分为总量、按产业分和按用途分等不同角度,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状况等。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在人口数量上的平均表现。

它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置和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额。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等,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投资活动的规模和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购买消费品和享受服务的总支出。

它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刺激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贸易额与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活动时的进出口总额。

而贸易顺差/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额和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贸易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

以上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劳动力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各行业增加值等。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共94页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办法共94页
•一、国民经济核算内容及指标 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通过一
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
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
有机的组织起来,为复杂的国民
经济运行勾画出简明的图像,以
利于决策机构和人们了解和把握
经济运行好和快。
• 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是国 内生产总值(GDP),在诸多的 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是近年来 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尤其是在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监 控以及宏观经济分析等方面最受 关注的经济指标。也是衡量国民 经济发展情况和各级政府加强宏 观调控所采用的最重要指标。
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
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
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
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
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
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
以接受的区间。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
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
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
• 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基本框 架,充实了核算内容,调整了有 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形成了《中 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9)》。新方案广泛地征 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已于 2019年3月份正式出版,目前应 用的就是这个方案。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概 念
•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一般按市场价格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 态。
• 第二部分是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和 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金融、保险、 各种运输(航空、铁路、公路、水 路)、邮政电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 料和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统计资料; 第三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 政决算资料、税务、工商管理资料 等;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 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 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 标进行补算和估算。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

国民经济统计知识读本第一章国民经济统计的概述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数据,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运行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国民经济全貌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和计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核心指标,通过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了解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消费结构、投资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指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收集各种经济数据,进行分类、计量和汇总的方法。

其中,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生产部门的产出和成本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支出项目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来源和调查方法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来源包括定期统计报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

定期统计报表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格式和时间要求上报的数据;调查问卷是指统计部门向特定经济主体发放的填写各项经济数据的表格;抽样调查是指通过抽取一部分经济主体进行调查,来推算全体经济主体情况的方法。

第五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数据准确、可比性强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的全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数据处理和发布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质量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

第六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涉及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经济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社会发展评估等方面。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经济政策的效果,指导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评估社会发展的成果等。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情况。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除以总人口后所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财富水平。

通过对人均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总支出。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分配情况。

通过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置或增加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投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就业与失业率就业是指就业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从事劳动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六、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交流时的收入和支出。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释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调查、观测和统计的工作,它是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用以描述和分析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指标、就业指标、物价指标、财政指标以及对外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经济增长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年增长率是描述GDP在一年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总人口数,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GDP的大小。

经济增长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就业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指标。

常见的就业指标包括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

就业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从事劳动的人数。

就业人数增长率是指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城镇劳动力人口之比,它反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

就业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第三,物价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常见的物价指标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者购买的一篮子生产资料和中间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物价指标可以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政策,维持物价的稳定。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GDP)、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状况等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生产法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各产业的产值进行累加得到总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可能意味着经济活力强劲,而低速增长则可能暗示经济发展疲软。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相除得到的指标。

它反映了平均每个人创造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较高可能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更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

然而,人均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因为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投资增长意味着经济活跃,而投资下滑则可能暗示经济疲软。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它反映了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会促进生产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可能暗示经济不景气或者居民收入减少。

五、进出口贸易状况国际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和贸易竞争力。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计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状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涉及的指标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基础,对特定区域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

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国内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包括国内企业在国外取得的收益。

3. 国内总消费(Fi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简称FCE):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4. 国内总投资(Gross Capital Formation,简称GCF):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企业、政府和居民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购买或增加值的总和。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计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是: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Output Approach):根据不同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将经济活动按行业划分,通过累加各行业的产出,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通过统计国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再加上对外经济收入和转移支付,得出国内总收入。

3.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根据经济主体的最终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方法将经济活动按最终需求划分,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等。

生产总量核算GDP核算

生产总量核算GDP核算
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 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
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和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 务,也称为中间消耗。
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 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等增加 值要素。行表示总增加值(GDP)构成, 列表示产出类型。 第Ⅳ象限:
是一个空白象限,有待于研究。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 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 使用去向; 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 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 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3、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全部生产 活动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 总值。 它反映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水 平。其实物表现为全社会的最终产品 总和。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三种方法: 生产法 分配法(收入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学习指南30页计算题 (1)中间投入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25663-11424=14239(亿元) (2)固定资产消耗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府 1086 333 753 688 83

民 1429 422 998 190 160
国 民 经 济 79471 37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4172 2583 589
14 280 -12 88
5 -23 -12 660
-5 1005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 相关指标的计算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增加值之和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核算细述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核算细述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核算细述1.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通过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测算和分析。

其中,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关键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探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核算细节,并介绍其相关的核算指标和方法。

2. 国民经济核算的背景国民经济核算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支持。

它通过将经济活动分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统计和核算各个部门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等经济活动,得出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等核心经济指标。

3. 生产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指标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统计和核算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活动。

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算指标:3.1 产业增加值产业增加值(Gross Value Added, GVA)是统计和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

它是生产核算的核心指标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VA = 产出 - 中间消费其中,产出指该部门或行业所生产和销售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值,中间消费指该部门或行业为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所购买的各类物资和服务的总值。

3.2 产值产值是统计和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量或销售额。

它是生产核算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部门或行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

3.3 营业税金净额营业税金净额是指一个部门或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税金减去享受的税收优惠后的金额。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负面指标之一,反映了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 生产核算的方法为了进行生产核算,需要采集和整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归类和核算。

根据国际上的统计标准,生产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 产业分类法产业分类法是将经济活动按照产业类型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产业分类标准,可以将经济活动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不同的产业部门,便于对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统计和核算。

总量指标名词解释

总量指标名词解释

总量指标名词解释总量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国民经济各主要方面的规模和水平。

总量指标既包括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类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包括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和总产量等国民收入核算中所使用的总量指标。

为了正确理解总量指标的涵义,必须首先对总量指标作出下列解释。

总量指标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制定和发布的统计指标体系之一。

总量指标是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级政府统计部门每月、每季、每年在不同时期按照统计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布的各种统计指标。

通常,总量指标可分为三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核算中所使用的总量指标,价格指数中的总量指标,以及进出口总额中的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

从其含义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狭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或者说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指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建设项目全部最终费用以货币表现的工程价值总和,即新建、扩建、改建等各种形式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的总和,还包括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在本年度实际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技术改造投资总额、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中。

如果按不同方式划分,还可以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划分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更新改造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等。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原有固定资产的转移,如企业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或其他单位获得的固定资产。

(2)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专项拨款。

(3)增建、扩建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追加投资。

(4)投资包干节余。

(5)未完工程投资。

(6)其他投资,如接受外单位投资和企业留用的流动资金。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2.消费者价格指数
(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衡量居民消费时所 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居民生活成 本的变化情况。 (2)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区别 首先,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 其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口的商品 和服务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但是居民消费的一部分,因此进口的商 品和服务价格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反映在CPI上。 最后,计算价格指数时,CPI所包含的不同商品及服务及其价格权数是 相对固定的,而GDP平减指数所涉及商品和服务及其价格权数是变动 的。
•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核心指标:总产 值……社会总产值
• 国民账户体系的核心指标:增加 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一)经济增长指标 (二)价格指数 (三)失业率
(一)经济增长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在一个 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国 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一定时期 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各部门比例协调、各环节相互适应
因此
需要经过统计与核算取得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 据以进行分析、判断、实施科学的管理与调控。 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 •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目标: (1)适度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稳定(4)供需平衡 能否实现上述基本目标,需要靠经济统计来测定。例如: “适度增长”目标是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来考察的; “充分就业”目标是通过失业统计来考察的; “物价稳定”目标是通过物价指数统计来考察的; “供需平衡”目标需通过对“总需求”与“国民经济生产能力”的统 计核算来考察。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

国民经济体系7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资金流量及其核算指标国际收支及其核算指标资产负债及其核算指标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增加值= 总产出-中间投入(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

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国民经济4-6

国民经济4-6

国民经济4-61. 国内生产总值(GDP)1.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1.2 组成部分GDP主要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投资: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购买资本设备和增加库存的支出。

•政府支出:指政府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减去进口。

1.3 GDP的计算方法GDP的计算有三种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通过统计全部生产部门的生产总值,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支出法:通过统计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来计算GDP。

•收入法:通过统计劳动者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的总和来计算GDP。

2. 国民收入2.1 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收入总和。

它包括劳动者工资、企业利润、个人所得税等。

2.2 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与GDP的计算方法相似,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计算。

2.3 国民收入与GDP的关系国民收入和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国民收入是GDP减去间接税和对外净收入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经济增长3.1 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产出(即GDP)相对于之前的增加。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3.2 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进步、投资增加、劳动力增加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产结构来实现。

3.3 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总量指标的分类

总量指标的分类

总量指标的分类总量指标是指衡量某个领域或现象中总体数量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领域和目的,总量指标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和健康等方面,分别探讨几种常见的总量指标分类。

一、经济总量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产出价值。

2.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与总人口数的比值。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

3. 贸易总额:贸易总额包括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活动的总量。

二、环境总量指标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

2.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所拥有的水资源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水资源储备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的状况。

3.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森林面积与该地区或国家总面积的比值。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

三、社会总量指标1. 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趋势。

2. 教育总量:教育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教育资源总量和教育水平总体情况。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状况。

3. 医疗总量:医疗总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医疗资源总量和医疗服务总体情况。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医疗保健水平和人民健康状况。

四、健康总量指标1. 预期寿命:预期寿命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平均寿命。

它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的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 儿童死亡率:儿童死亡率是指儿童在出生后到满5岁之前死亡的概率。

它反映了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儿童健康状况和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P129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和购买者价格的关系示意图
1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简记为GDP): 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生产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核算主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 GDP的核算客体: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 社会产品按用途可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教材P170) 中间产品:也就是用于中间消耗的产品,是指本期生产出 来之后、又在全社会范围内被作为劳动对象消耗掉的货物 和服务。 最终产品:也就是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是指本期生产出 来之后,不再被加工,而是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出 口的货物和服务。 11
所以,从社会总产出中减去中间产品的价值,就是国内生产 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出-中间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GDP 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 (增加值法 ) 、收入法和支出 法。而且理论上,三种方法计算的GDP相等。 1.生产法GDP (SNA2008,6.83段) 如前所述,在 SNA 中,产出可以按基本价格计算,也可以按 生产者价格计算;而中间消耗总是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将 社会总产出和中间产品的计算公式代入上式,可得: 国内生产总值 =∑(常住基层单位按基本价格计算的产出)+所有产品税-所 有产品补贴-∑(常住基层单位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 =∑(常住基层单位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增加值)+所有产品 税-所有产品补贴
6
二、生产者角度社会总产出的汇总
社会总产出 (各常住机构单位所属基层单位产出) (各常住机构单位产出)
教材P166-167 关于重组前后 汇总结果的比较, 属于两个时间 段。不能以此否 定这一结论!
社会总产出 (各产业部门总产出) (各机构部门总产出)
也即,就同一时间段而言,将各基层单位产出汇总得到的社会总产 出与将各机构单位产出汇总得到的社会总产出是相等的;将各产业 部门的产出汇总得到的社会总产出与将各机构部门产出汇总得到的 社会总产出也是相等的。 原因在于:在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每个常住机 构单位都可以分解为一个或几个基层单位。
5
(三)社会总产出指标的局限性
1.受原材料转移价值的影响,降低了可比性。 2.包括重复计算,无法反映社会最终产品总量和新增生产成 果。
正由于社会总产出指标存在这些局限性,所以,SNA 并未将社会总产出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 标。SNA关于产出统计的讨论仅限于微观——基层单 位层面,目的是核算出基层单位的总增加值,进而 汇总出国内生产总值。(教材P165)
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第6章 生产核算: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天津财经大学 周国富 主讲
1
本 章 要 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总产出及其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第四节 生产账户
小 结:本 章 要 点
2
第一节 社会总产出及其核算
一、社会总产出及其评价
(一)总产出与社会总产出
品总量。(教材P161)
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出对应的是社会总产 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产出反映的是社会总产 品的完全价值,也即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C 和新创 造价值V+M之和。
4
(二)社会总产出指标的作用
教材P162-164的有 些说法不对!
1. 社会总产出可以反映社会总产品的总周转额。
理论上说,从生产者角度计算的社会总产出与从购买者角度 计算的社会总产出应该相等,因为两种方法是对同一经济总 体进行的汇总。 实际上,前面从生产者角度计算社会总产出时,之所以要对 按基本价格(或者生产者价格)计算的各单位(或部门)产 出之和进行“修正”,正是因为在购买者价格中包括了“产 品税-产品补贴”(含“增值税”)。修正之后,从生产者角 度计算的社会总产出与从购买者角度计算的社会总产出才相 等。
虽然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总产出包括中间产品的转移 价值,存在重复计算;但是,从使用价值角度看,每一 个被加总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产品,都具有不同的使用价 值,正因为有了这个转移价值,使其能够反映社会总产 品的总周转额。
2. 社会总产出可用于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 技术联系。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投入与产出 关系,由于社会总产出包括了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所 以它适合用于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教材的这一节存在 的问题较多!
各基层单位的产出可以在不同层次上汇总,或从不 同的角度汇总,由此形成不同口径的总产出。
基层单位产出
按隶 属关 系汇 总 按生产活动 同质性汇总
产业部门产出
汇总
经济总体产出
机构单位产出
按财务决策 同质性汇总
机构部门产出
汇总
经济总体产出
3
图 产出的汇总方向和层次
社会总产出:也即国内总产出,是用货币单位计算 的、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
所以,有下式成立:
国内生产总值 =∑(常住基层单位的收入法总增加值)+产出估价中不包括 的产品税净额 =∑(雇员报酬+生产税和进口税-生产和进口补贴+固定资本 消耗+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净额) SNA2008, 2.140 段 =∑(常住生产单位所分配的初始收入的总和) 15
已将“产出估价中不包括 的产品税净额”合并进来。
类似地,如果常住基层单位的产出是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 那么有下式成立:(SNA2008,6.83段) 与进口按离岸价格
估价有关,后详。 国内生产总值 =∑(常住基层单位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产出)+进口税-进口 补贴+不可抵扣VAT-∑(常住基层单位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 间消耗) =∑(常住基层单位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增加值)+进口税进口补贴+不可抵扣VAT
7
但是,上述公式没有考虑SNA关于基层单位产出的特殊估价方法。 如果产出是按基本价格计算的,则公式需修正为:
社会总产出 (各常住基层单位按基本价格计算的产出) 所有产品税 所有产品补贴 (各常住机构单位按基本价格计算的产出) 所有产品税 所有产品补贴
社会总产出 (各产业部门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各机构部门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 所有产品税 所有产品补贴 所有产品税 所有产品补贴
14
2.收入法GDP
Hale Waihona Puke 其口径与产出按基 由于基层单位的总增加值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且 本价格还是按生产 者价格估价有关。 总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混合收入净额
注意:当产出按基本价格估价时,这里的“生产税净额”不包 括“所有产品税 - 所有产品补贴”;当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 时,这里的“ 生产税净额 ”不包括“ VAT ”(当然,也不包含 “进口税-进口补贴”)。
也即体现在购买者价 格的产品价值中。 教材P128关于生 产者价格的定义。 教材P165说此时“不用 再进行调整”,不对! 9
四、购买者角度社会总产出的汇总
从购买者角度汇总社会总产出,就是按照购买者价格来计算 本国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然后加总在一起得到社 会总产出。
五、生产者角度社会总产出与购买者角度社会总产出 的关系
教材P184没有交代进口的特殊估价方法!而不交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 P178的生产法GDP公式的右端为什么要加上“进口税-进口补贴” 。
17
所以,为了使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相等,如前所述,必须 将生产法GDP的计算公式表述为: 已将“进口税-进口补贴” 合并进来。 国内生产总值 = 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所有产品税-所有产品补贴-中 间消耗 = 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增加值+所有产品税-所有产品补贴 类似地,当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时,必须将生产法GDP的 计算公式表述为: 教材P178的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不可抵扣VAT+进口税-进口 补贴-中间消耗 =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增加值+不可抵扣VAT+进口税-进 口补贴 总之,按上述方法处理,从理论上保证了生产法GDP、收入 法GDP与支出法GDP相等。
以购买者价格表示的总需求(使用)为:
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由于总供给=总需求,所以: (SNA2008,14.4段)
【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产品税-产品补贴】+进口 =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16
将该公式重新整理后,得: 【按基本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产品税-产品补贴】-中间消耗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进口) 上式左边其实就是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 所以,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 教材P184第三行的 表述不妥。后详!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进口) SNA2008,2.139, 14.10段 =购买者价格的最终使用合计-进口 但是,注意:在SNA中,进口和出口一样也是按离岸价格计算 的(SNA2008,3.149段),所以作为减项的“进口”不含 “进口税-进口补贴”。但是,以购买者价格估价的最终消费 和资本形成中包括“进口税-进口补贴”。这说明,GDP中包 含了“进口税-进口补贴”。
注:这里加上“所有产品税-所有产品税”,是为了使生产法GDP 与支出法GDP相等,因为在支出法GDP中所有最终产品是按购买者 价格估价的,其中包括了“所有产品税-所有产品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