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定向作业报告

合集下载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3. 绝对定向
数字线划图(B类)、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时,区域网平差计算 结束后,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误差及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 成果仅用于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5. 空中三角测量
3. 绝对定向
可采用带附加参数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以消除系统误差; 其他要求按GB/T 23236-2009执行。
原始影像数据应进行畸变差改正,可采用专用软件改正相 机畸变差,也可在空中三角测量时改正相机畸变差。
3. 图像增强
可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但应保证数字正射影像图 成果图面质量。
4. 影像预处理
4. 影像预处理
5. 空中三角测量
1. 精度要求
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内业加密点对附近 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按GB/T 7930要求执行,成果仅用 于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时,高程精度可适当放宽。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3.总 则
3. 产品分幅和编号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3.总 则
3. 产品分幅和编号
分幅与编号应按GB/T 20257.1执行,也可采用自由分幅和编号。
4. 精度要求
3.总 则
数字线划图精度按CH/T 9008.1要求执行;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内业规范
报告人 李 玲
国家测绘局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9月14日
1
编制背景
2
标准主要内容
1 编制背景
随着超轻型飞行器、无人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平台搭载 2000万像素以上的小像幅数码相机的航空摄影研究和应用不 断深入,低空航空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测绘手段以灵活机 动、快速反应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由于和传 统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精度要求和应用范围不同,原有航空 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已不适用于此类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 内业工作,为推进这类技术产业应用和规范发展,针对其内 业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水平,制定本规范。随着相关技术 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将适时对此标准作 修订。

测绘生产与服务基本流程图

测绘生产与服务基本流程图

地形测绘
地形测量 数据编辑 成果检查与整理
成果整理与上交
页脚
..
五、不动产测绘地籍测绘生产作业工艺流程:
生产准备
项目合同
项目成果(产品)实现策划 测区测区踏勘、收集分析资料、安全状况了解等 专业技术设计 作业参与人员的技术与安全生产等培训 仪器设备、工具等的准备与检较
项目生产任务计划与下达
控制测量
用户试用与维护 成果整理与上交
页脚
..
三、摄影测量和摇感生产作业工艺流程
生产准备
项目合同
项目成果(产品)实现策划 航摄、像控、调绘等资料分析 专业技术设计 作业参与人员生产技术等培训
项目生产任务计划与下达
全数字解析空三加密
影像列表及内定向、相对定向 像控点、加密点、检测点量测 区域网平差计算 区域网接边 成果检查及整理
..
测绘生产与服务基本流程
一、测绘生产作业工艺流程:
项目合同
生产准备
项目成果(产品)实现策划 测区测区踏勘、收集资料、安全状况了解等 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生产任务计划与下达
作业准备
作业参与人员的技术与安全生产等培训 仪器设备、工具等的准备与检较 生活用品、常备药品等的准备
选点、埋石
成果检查
GPS 测量与计算
计算 成果整理与上交
页脚
..
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生产作业工艺流程:
项目合同
生产准备
项目成果(产品)实现策划 测区测区踏勘、收集资料、安全状况了解等 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生产任务计划与下达
作业准备
作业参与人员的技术与安全生产等培训 仪器设备、软件等的准备与检较 资料分析
数据整合处理 系统开发测试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1:1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本规定的编写汇集了我国测绘部门近几年有关“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经验与试验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基础制图分委员会制订的《数字高程数据内容标准草案》(1997.1)及美国内务部USGS制订的《数字高程模型标准》(1998.1)等重要资料。

本规定配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标准,专门用于指导生产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陕西测绘局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周一。

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5 总体技术要求 (2)6生产流程与技术要求 (3)7作业规程 (8)8数据文件管理 (17)9产品归档 (19)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1:1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1: 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及作业规程。

本规定适用于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的采集与建库,其它以DEM为基础的复合地图产品的制作以及DEM修测亦可参照有关部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定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测绘工作流程汇总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一、坐标转换: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转换前坐标形式的转换:采用四参数---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采用七参数---空间直角坐标。

5初步计算转换参数。

6分析转换残差,剔除粗差。

7重新计算参数并评估参数精度。

8转换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

2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3计算高程异常。

4收集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经行整理。

5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三、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实施过程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

2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

3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

4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

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

6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

四、海图制作----海图总体设计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

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

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

3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四、海图制作----海图制作流程1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2数据输入阶段:将所使用的图形、数字、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过程。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摄影测量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是在摄影测量的教学基础上,理论实际相联系的动手操作实习,是我们在学习测量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

一方面是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软件解算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我们在今后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的能力,通过实习发现自己在实践动手方面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使我们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及遥感的原理,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

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切实加强我们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家对这门新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培养我们的应用能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实习地点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机房三、实习用具小比例尺航片两张、画图板一个、透明纸两张、铅笔、橡皮;电子计算机、ENVI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编程软件(MATLAB、Visual Basic)四、实习任务与要求掌握航片调绘的方法步骤掌握使用编程软件设计解算移动曲面法数字高程模型内插子程序掌握使用编程软件设计解算空间后方交会掌握使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处理遥感影像五、实习步骤航片调绘,本次实习的遥感图像调绘主要判读航片测区地物属性,在透明纸上勾出边界,必要时进行清绘。

在进行野外调绘之前,将调绘航片平放在画图板上,然后再将比调绘图稍大一些的透明纸盖于调绘航片上,用胶带粘好,连同调绘航片用夹子固定于画图板。

方程的线性化形式,计算近似垂直摄影情况下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解算步骤:获取已知数据:m,x0,y0,f,Xtp,Ytp,Ztp;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x,y;确定未知数初值;组成误差方程式:若P=I,X=(ATA)?TL;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外方位元素的近似值;检查迭代是否收敛,是否需要重复计算。

使用ENVI系统处理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制作分类模版:打开一幅遥感影像,在影像窗口打开Overlay—Region of interest,在Zoom窗口依次绘制可识别地物类别的区域;监督分类:Classification—Supervised—Minimum Distance;监督分类后处理:Classification—post Classification——Clump classes。

VirtuoZo使用手册

VirtuoZo使用手册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使用1.目的通过参观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基本功能、一般作业流程以及主要产品的制作过程。

2.内容指导教师讲解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及一般作业流程。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例如,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正射影像以及景观图的生产等。

3.资料准备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及立体观测设备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

例如:主距、框标距、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4.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设置桌面区域大小为1024*768像素。

进入VirtuoZo的主界面,依次单击“文件”“打开测区”,输入一个新的测区名称。

单击“确定”之后,弹出“设置测区”对话框。

选择合适的“主目录”,“控制点文件”,“加密点文件”和“相机检校文件”。

同时将“摄影比例”和“成图比例”分别设置为8000和2000。

单击“文件”“引入”“影像文件”菜单项,系统弹出“输入影像”对话框,将“像素大小”设为-1,分别插入两个影像文件,“11156.tif”和“11155.tif”。

选中将彩色转黑白。

单击“处理”将其转换为vz格式。

单击“文件”“打开模型”菜单项,输入一个新的模型名称,系统弹出“设置模型参数”对话框,分别插入左右影像文件“11156.vz”(左影像)和“11155.vz”(右影像)将影像匹配参数除航向重叠度外均改为11。

并保存。

(2)内定向:“模型定向”“内定向”菜单项。

出在VirtuoZo的主界面上,依次单击“处理”现如下界面:单击“接受”按钮,开始进行内定向。

对左右两张影像,分别进行内定向。

依次调整8个控制点至适当位置。

完毕后单击“保存推(3)相对定向:在VirtuoZo的主界面上,依次单击“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菜单项。

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

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

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
1. 航空摄影基础知识,介绍航空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发展历史,包括摄影机、摄影机支架、航空摄影测量仪器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摄影测量学原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立体像对的建立和使用等内容,以及摄影测量学在测绘航空摄影中的应用。

3. 航空摄影作业流程,包括航空摄影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飞行计划编制、飞行器材的选择和配置、飞行员和摄影测量人员的配备等内容。

4. 航空摄影作业安全规范,介绍航空摄影作业中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包括飞行安全、设备操作安全、数据处理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5. 航空摄影数据处理,介绍航空摄影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航空摄影图像的获取、整理、处理和制图等技术。

6. 航空摄影作业质量控制,介绍航空摄影作业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包括航空摄影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等内容。

7. 实例分析和案例展示,通过实际的航空摄影作业案例,分析和展示不同情况下的作业流程、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以及作业效果和成果展示。

总的来说,测绘航空摄影作业指导书是一本系统、全面、权威的专业书籍,旨在为从事或学习测绘航空摄影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以确保航空摄影作业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绝对感觉阈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了解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感觉能力,并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本实验通过比较受试者对两个不同强度的刺激的感觉差异,确定其绝对感觉阈限。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2. 实验刺激:特定强度的触觉刺激3. 受试者:20名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触觉刺激强度为实验因素。

2. 实验步骤:(1)受试者随机分组,每组10人。

(2)主试者向受试者说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并要求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主试者按照预先设定的实验顺序,使用两点阈测量计向受试者的手心施加触觉刺激。

(4)受试者根据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判断是否能够察觉到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5)主试者记录受试者的反应结果,并根据最小变化法计算绝对感觉阈限。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范围为1.5g~3.0g。

2. 不同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普遍高于女性受试者。

3. 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个体差异,这与个体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2.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主试者应确保受试者保持注意力集中。

3. 最小变化法是测定绝对感觉阈限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试者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受试者对触觉刺激的绝对感觉阈限,揭示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感觉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存在个体差异,且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主试者应确保受试者保持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详述

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详述

目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内容 (1)三、实习步骤 (2)四、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8)五、实习心得 (18)六、VirtuoZo 质量报告 (19)七、某矿山正射影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摄影测量学报告一、实习目的1、了解4d的基本概念,了解VirtuoZo NT系统的运行环境及软件模块的操作特点,了解实习工作流程,从而能对4d产品生产实习有个整体概念。

2、掌握创建/打开测区及测区参数文件的设置,掌握参数文件的数据录入完成原始数字影像格式的转换。

3、通过对模型定向的作业,了解数字影像立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全过程,并能较熟练地应用定向模块进行作业,满足定向的基本精度要求,掌握核线影像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对。

4、掌握正射影像分辨率的正确设置,制作单模型的数字正射影像,掌握等高线参数设置,生成等高线,通过正射影像或叠加等高线影像的显示,检查是否有粗差,掌握DEM拼接及自动正射影像镶嵌。

5、掌握立体切准的基本专业技能,掌握地物数据采集与编辑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注记的方法。

6、学会使用图廓整饰模块,掌握图廓整饰中各项参数的意义及其设置方式,生成图廓参数文件,制作完整的DOM图幅产品,生成图廓参数文件,制作完整的DRG图幅产品。

7、通过对实习成果的分析,了解数字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总结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习成果的不足之处,并能分析其原因。

8、理解数据格式输出的意义,了解VirtuoZo NT系统的数据格式输出的具体操作。

二、实习内容1、数据准备2、模型定向及生产核线影像3、影响匹配及匹配后的编辑4、生产DEM机正射影像的制作5、DEM的拼接和影像的镶嵌6、图廓整饰7、产品数据格式输出8、数字摄影测图9、成果分析三、实习步骤1、建立测区与模型的参数设置1)新建测区数据准备完善后,进入VIrtuoZo主界面,首先要新建一个测区,通过“Flies(F)”→“New Block”,我们可以新建一个名为hammer的测区,系统默认后缀名为blk,默认保存在系统盘下的Virlog文件夹里(为了避免丢失blk文件,最好保存在hammer文件夹下)。

摄影测量与遥感作业答案

摄影测量与遥感作业答案

《摄影测量与遥感》作业1摄影测量定义、主要任务、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摄影测量就是通过摄影进行测量的具体过程特点:1.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2.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3.面采集数据方式4.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任务:1.地形测量领域: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建立各种数据库;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2.非地形测量领域:生物医学、公安侦破、古文物、古建筑、变形监测、军事侦察、矿山工程。

发展历程: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2什么是框标?航摄仪镜箱上物镜筒和暗盒的衔接处有一贴附框,框的四边严格地处于同一平面内,每边的中点或四个角隅各设有一个标志,即为框标。

3什么是景深?什么是主焦点?景深(DOF),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而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

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线经折射(或反射)后的相交点必在主轴上,而在主轴上的焦点叫做主焦点。

4航空摄影对像片基本要求有哪些?1.像片倾斜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小于3°,夹角为像片倾角。

2.摄影比例尺:视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为摄影比例尺。

3.航向重叠度:应达到60%~65%,最小应有56%。

4.旁向重叠度:应达到30%~35% ,最小应有13%。

5.航线弯曲: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要求航线弯曲度<3%。

6.航线弯曲度:航线最大弯曲矢量与航线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要求航线弯曲度<3%。

7.像片旋角:一张像片上相邻主点连线与同方向框标连线间的夹角。

要求像片旋角<6°。

5什么是中心投影?什么是正射投影?中心投影是指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是航空摄影的投影方式。

VIRTUOZO操作作业流程介绍演示文稿

VIRTUOZO操作作业流程介绍演示文稿
(8)添加控制点:控制点添加纠正完成后如下图
二、具体操作流程
(9)绝对定向:在相对定向的界面上点击右键,选择绝对定向,点击
普通方式,再一次微调控制点后,点击确定
二、具体操作流程
(10)核线重采样:在绝对定向的界面上进行如下操作
再次点击右键
自动定义最大作业区:系统自动定义作业区 定义作业区:人工定义作业区(右键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拉)
二、具体操作流程
(8)添加控制点:相对定向完成之后不做任何操作,在此界面上添
加控制点.
找到控制点文件,在相对定向界面上找到相应的控制点位置,点击该 位置,出现如下图
修改点号,并 做精确调整, 至少找到三 个能控制全 局的控制点, 剩下三个控 制点会自动 显示大概位 置,一一进行 精确调整
二、具体操作流程
二、具体操作流程
(10)核线重采样:
点击右键 选择生成核线影像,生成后点击右键保存,保存相对定 向的结果和绝对定向的结果如下图.
二、具体操作流程
(11)单模型的后续处理:
1.点击处理 影像匹配 2.点击产品 生成DEM DEM生成(在此步骤之前应点击设置
DEM参数,一般无需更改)
3.点击显示 果
点击打开弹出如下图
二、具体操作流程
(5)创建模型:
选择左右影像的路径,按要求修改影像匹配参数中的参数,也可以 不修改,采用系统默认值.
二、具体操作流程
(6)内定向:
点击处理
模型定向
内定向,如下图
二、具体操作流程
(6)内定向:点击接受,出现如下图
二、具体操作流程
(6)内定向:选择框标对应的数字,点击上下左右调整白色十字丝,
(4)影像文件的引入:
判断所有的相片是否位于同一条航带,是否需要旋转. 旋转的操作如下: 选择需要旋转的相片,点击选项,旋转相机选项中选择是,点击确定

4d产品实习报告范文

4d产品实习报告范文

4d产品实习报告范文篇一:4D产品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随着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与不断发展。

地图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模式,现代数字地图主要由4D及4D 复合模式组成。

4D产品制作实习将严格按照生产实践过程制作,使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任务基于MAPGIS平台制作4D产品(其中,DOM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ERDAS软件中制作);基于Virtuo-Zo的4D 产品制作。

三、4D产品的概念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互促进,传统的测绘产品正在逐步向地理信息产业化转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的迅速发展。

4D产品是形成和建立GIS的首要基础信息的基础环境,“4D”系列产品由于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更新速度快,因而具有十分宽广的社会应用面。

所谓4D产品是指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用以解决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的主要手段。

四、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缩写DRG)是利用现有的纸质地形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图像处理(彩色地图还需色彩纠正)和数据压缩后形成的栅格数据文件,其在内容、几何精度和色彩上与原图保持一致。

一、DRG的生产过程1、扫描地形图的扫描分辨率一般为300DPI,彩色或灰度扫描,格式为JPG或TIF。

2、纠正和配准(1)准备数据,建立与图幅相适应的图框;(2)将图幅信息载入到图框中,根据图框进行内图廓定位;(3)修改/编控制点,对图幅进行逐格网校正;(4)进行质量评定,输出空间信息文件。

3、调色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调色。

(1)对扫描图像上的人为的标注、记号等进行清除。

(2)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包括点、线、面的色彩校正。

如图:精度控制:1)校正图质量评估。

该项用来检查校正生成的DRG数据的质量。

心理空间定向实验报告

心理空间定向实验报告

心理空间定向实验报告1.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个体在心理空间中的方向定向能力,并研究与空间定向能力的相关因素。

2. 方法2.1 受试者本实验共邀请了5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者,他们均具备正常的视觉和认知能力。

2.2 实验材料实验使用了一套心理空间定向测验题。

该测验题包含30个心理空间示意图,每个示意图上包含了若干个不同方向的标志物。

受试者需要根据图上的标志物来判断所指方向。

2.3 实验步骤1. 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

第一组使用实验材料的A版本,第二组使用实验材料的B版本。

2. 受试者在实验室中分别完成自己组的实验。

3. 受试者被要求依次观察每个示意图,并在答题纸上写下判断的方向。

4. 实验结束后,收集答题纸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3.1 方向定向能力分析受试者在心理空间定向测验中的得分情况,发现平均得分为22.5(满分30)。

这表明受试者们在心理空间方向定向上具备一定的能力。

3.2 A、B版本对比比较A、B两个版本的平均得分,A组平均得分为23.8,B组平均得分为21.2。

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A组的得分显著高于B组(t(48) = 2.45, p < 0.05),说明A版本对受试者的方向定向能力有所提高。

3.3 性别差异将受试者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对比男女受试者的平均得分。

结果显示,男性组的平均得分为25.6,女性组的平均得分为20.4。

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男性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组(t(48) = 3.84, p < 0.001),说明男性在心理空间方向定向能力上表现更强。

4.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心理空间中具备一定的方向定向能力。

此外,由于A 组在心理空间定向测验中的表现较好,可以推断A版本的实验材料在提高个体方向定向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另外,男性在心理空间方向定向能力上表现出更强的水平。

5. 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受试者在处理心理空间方向时出现了困惑或错误。

测绘定向报告范文模板

测绘定向报告范文模板

测绘定向报告范文模板一、引言测绘定向是测绘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定向测量可以确定测量对象在空间中的方位角、仰角和距离,为后续的测量作业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测绘工程项目中的定向测量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测绘定向工作内容1. 定向测量任务概述本次测绘定向工作的任务是确定测量对象在空间中的方位角、仰角和距离。

根据项目要求,测量对象为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方位角。

2. 测量仪器与材料在本次定向测量中,采用了以下仪器和材料:-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位置坐标;- 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建筑物间的方位角和仰角;- 测距仪:用于测量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三脚架、标尺、刷盘等辅助工具。

3. 定向测量方法本次定向测量采用了三角定位法,具体步骤如下:1. 设置测量仪器并进行初始操作,确保仪器正常工作;2. 在建筑物一上设置基准点,并使用GNSS接收机记录该点的初始坐标;3. 使用角度测量仪在基准点上测量建筑物二的方位角和仰角;4. 使用测距仪测量建筑物一与二之间的距离;5.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建筑物二的空间坐标。

三、测绘定向结果与分析1. 定向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建筑物二的空间坐标如下:- X坐标:100.00米- Y坐标:200.00米- Z坐标:30.00米2. 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定向测量的准确度较高,定位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其中,测距仪的精度对定向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测距时需要注意提高仪器使用的精度。

同时,定向测量中使用的GNSS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也会影响定向测量的准确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进行测量,以确保接收机的性能和测量结果的精度。

四、结论与建议本次测绘定向工作顺利完成,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的建筑物二的空间坐标准确无误。

为了提高测绘定向的准确性,建议在使用测距仪时更加注意仪器的精度,同时在选择测量时间和场地时要注意优化接收机的接收效果。

绝对定向作业报告

绝对定向作业报告

绝对定向作业报告1 作业任务------------------------------------------------------------------------------------ 32 作业原理--------------------------------------------------------------------------------------- 33 已知条件及数据--------------------------------------------------------------------34 作业过程--------------------------------------------------------------------------- 35 源程序----------------------------------------------------------------------------- 46 计算结果--------------------------------------------------------------------------- 107心得体会与建议----------------------------------------------------------------------------- 101 作业任务在上次作业(相对定向)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以下编程任务:1)计算出6个定向点的模型坐标、摄影测量坐标(航摄比例尺为1:37000);2)采用如下绝对定向元素:l =, ψ=, ω=, κ=, X0=, Y0=, Z0=,计算出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3)根据地面摄影坐标和模型点的摄影坐标,编程实现绝对定向,计算出绝对定向元素和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2 作业原理解析法绝对定向:利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绝对定向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定向作业报告1 作业任务------------------------------------------------------------------------------------ 32 作业原理--------------------------------------------------------------------------------------- 33 已知条件及数据-------------------------------------------------------------------- 34 作业过程--------------------------------------------------------------------------- 35 源程序----------------------------------------------------------------------------- 46 计算结果--------------------------------------------------------------------------- 10 7心得体会与建议----------------------------------------------------------------------------- 101 作业任务在上次作业(相对定向)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以下编程任务:1)计算出6个定向点的模型坐标、摄影测量坐标(航摄比例尺为1:37000);2)采用如下绝对定向元素:l =1.00156, ψ=0.0527, ω=0.1426, κ=0.2478, X0=6385.067, Y0=1954.325, Z0=724.215,计算出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3)根据地面摄影坐标和模型点的摄影坐标,编程实现绝对定向,计算出绝对定向元素和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2 作业原理解析法绝对定向:利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绝对定向元素。

实际上,绝对定向德主要工作室把模型点的摄影测量坐标变换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空间相似变换:个立体像对有12个外方位元素,经相对定向求得五个定向元素后,要恢复像对的绝对方位,还要求解7个绝对定向元素,包括模型的旋转、平移和缩放。

这种坐标变换前后图形的几何形状相似,称为空间相似变换。

设任一模型点的摄影测量坐标为(U,V,W ),对应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为(X,Y,Z ),它们之间的空间相似变换可以用绝对定向的基本关系式(下式)表示,即X Y Z ⎡⎤⎢⎥⎢⎥⎢⎥⎣⎦ = λ 123123123a a a b b b c c c ⎡⎤⎢⎥⎢⎥⎢⎥⎣⎦ U V W ⎡⎤⎢⎥⎢⎥⎢⎥⎣⎦ + s s s X Y Z ⎡⎤⎢⎥⎢⎥⎢⎥⎣⎦式中:λ为缩放系数;ai ,bi ,ci 为由角元素ψ, ω, κ的函数组成的方向余弦;Xs ,Ys ,Zs 为坐标原点的平移量。

解析绝对定向就是根据控制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和对应的模型坐标(摄测坐标),解算出ψ, ω, κ, Xs , Ys , Zs 和λ共7个绝对定向参数,再用算得的7个参数,把待定点的摄影测量坐标换算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本次作业为先利用给定绝对定向元素求出坐标条件,再以求得的坐标条件为已知条件,又求绝对定向元素,与所给值作对比,并求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的改正值。

3已知条件及数据采用如下绝对定向元素:l =1.00156, ψ=0.0527, ω=0.1426, κ=0.2478, X0=6385.067, Y0=1954.325, Z0=724.215,计算出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后,又以求得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和根据上次作业解算的模型点摄影测量坐标为已知条件,代入绝对定向的基本关系式。

4作业过程4.1模型点坐标计算根据上次相对定向作业,正确求解出相对定向元素后,利用空间前方交会共识计算出模型点的坐标。

任一模型点坐标:111122Y 11m 1m b 2m X N X Y N Y N Y Z N Z =⎧⎪⎪=++⎨⎪=⎪⎩()4.2 求模型点的摄影测量坐标:为了后续计算,把上步求得坐标平移到摄影测量坐标系中,同时放大模型比例尺,使之接近实地大小。

111122Y 111b 2U mN X V N Y N Y W mf mN Z =⎧⎪⎪=++⎨⎪=+⎪⎩m ()4.3根据所给绝对定向元素重新计算旋转矩阵R ,以及上述坐标共同代入绝对定向基本关系式,求解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X,Y,Z )。

4.4将所求得得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和模型点的摄影测量坐标作为已知条件,绝对定向元素视为未知,进行绝对定向。

4.5确定相对定向元素的初始值;ψ0 = ω0 = κ0 =0, Xs 0=Ys 0 =Zs 0 =0,λ0 =14.6根据确定的初始值(或新的近似值),计算出误差方程式的常数项。

4.7逐点组成误差方程并法化,逐点法化。

4.8解求法方程,得七个绝对定向元素的改正数。

4.8计算绝对定向元素的新值。

4.9判断绝对定向元素的改正数是否小于限值0.00003 rad ,如满足条件,则结束相对定向计算。

否则重复4.5~4.9。

4.10根据求得的绝对定向元素,将所有模型点的摄测坐标转换为地面摄测坐标。

5 源程序#include<iostream.h>#include<fstream.h>#include<stdlib.h>#include<iomanip.h>#include<math.h>const int N=7;int i,j,k;double b,x[6][3], y[6][3],z[6][3]={0};//x[6][3]和y[6][3]分别为左右片像点像空间坐标,z[6][3]为右片各点像空间辅助坐标//求转置矩阵template<typename T1,typename T2>void Transpose(T1*mat1,T2*mat2,int a,int b){for(i=0;i<a;i++)for(j=0;j<b;j++)mat2[j][i]=mat1[i][j];return;}//求矩阵的乘积template<typename T1,typename T2>void Array_mul(T1*mat1,T2 * mat2,T2 * result,int a,int b,int c){ int i,j,k;for(i=0;i<a;i++){for(j=0;j<c;j++){result[i][j]=0;for(k=0;k<b;k++)result[i][j]+=mat1[i][k]*mat2[k][j];}}return;}//求逆矩阵void swap(double *a,double *b){double c; c= *a; *a= *b; *b= c;};Inverse(double A[N][N],int n){int i,j,k;double d;int JS[N],IS[N];for (k=0;k<n;k++){d=0;for (i=k;i<n;i++)for (j=k;j<n;j++){if (fabs(A[i][j])>d){d=fabs(A[i][j]);IS[k]=i;JS[k]=j;};};if (d+1.0==1.0) return 0;if (IS[k]!=k) for (j=0;j<n;j++) swap( &A[k][j], &A[IS[k]][j]);if (JS[k]!=k) for (i=0;i<n;i++) swap( &A[i][k], &A[i][JS[k]]);A[k][k]=1/A[k][k];for (j=0;j<n;j++) if (j!=k) A[k][j]=A[k][j]*A[k][k];for (i=0;i<n;i++) if (i!=k) for (j=0;j<n;j++) if (j!=k) A[i][j]=A[i][j]-A[i][k]*A[k][j];for (i=0;i<n;i++) if (i!=k) A[i][k]=-A[i][k]*A[k][k];};for (k=n-1;k>=0;k--){for (j=0;j<n;j++) if (JS[k]!=k) swap( &A[k][j], &A[JS[k]][j]);for (i=0;i<n;i++) if (IS[k]!=k) swap( &A[i][k], &A[i][IS[k]]);};return 1;}//原始数据导入void Input(){ double m;j=0;i=0;ifstream f1("左片各点像空间坐标.txt");if(!f1){cerr<<"左片各点像空间坐标.txt file not open!"<<endl;exit(1);}while(f1>>m){x[i][j++]=m;if(j>=3){i++;j=0;}}f1.close();cout<<"左片各点像空间坐标坐标为:"<<endl;for(i=0;i<6;i++)for(j=0;j<3;j++){if(j%3==0)cout<<endl;cout<<setw(8)<<x[i][j];}cout<<endl;i=0;j=0;ifstream f2("右片各点像空间坐标.txt");if(!f2){cerr<<"右片像各点空间坐标.txt file not open!"<<endl;exit(1);}while(f2>>m){y[i][j++]=m;if(j>=3){i++;j=0;}}f2.close();cout<<"右片各点像空间坐标坐标为:"<<endl;for(i=0;i<6;i++)for(j=0;j<3;j++){if(j%3==0)cout<<endl;cout<<setw(8)<<y[i][j];}cout<<endl;b=0.000527;}void main(){double a[5]={0},d[5]={0}, R[3][3], N[2][6],A[6][7]={0}, AT[7][6]={0}, l[6][1]={0},ATA[7][7]={0},ATl[7][1]={0},DG[7][1]={0};int t=0;Input();do{t++;for(i=0;i<5;i++)a[i]=a[i]+d[i];//计算旋转矩阵R[0][0]=cos(a[0])*cos(a[2])-sin(a[0])*sin(a[1])*sin(a[2]);R[0][1]=-cos(a[0])*sin(a[2])-sin(a[0])*sin(a[1])*cos(a[2]);R[0][2]=-sin(a[0])*cos(a[1]);R[1][0]=cos(a[1])*sin(a[2]);R[1][1]=cos(a[1])*cos(a[2]);R[1][2]=-sin(a[1]);R[2][0]=sin(a[0])*cos(a[2])+cos(a[0])*sin(a[1])*sin(a[2]);R[2][1]=-sin(a[0])*sin(a[2])+cos(a[0])*sin(a[1])*cos(a[2]);R[2][2]=cos(a[0])*cos(a[1]);//计算右片各点空间辅助坐标for(i=0;i<6;i++)for(j=0;j<3;j++)z[i][j]=R[j][0]*y[i][0]+R[j][1]*y[i][1]+R[j][2]*y[i][2];for(i=0;i<6;i++){N[0][i]=(b*z[i][2]-b*a[4]*z[i][0])/(x[i][0]*z[i][2]-z[i][0]*x[i][2]);N[1][i]=(b*x[i][2]-b*a[4]*x[i][0])/(x[i][0]*z[i][2]-z[i][0]*x[i][2]);}for(i=0;i<6;i++)l[i][0]=N[0][i]*x[i][1]-N[1][i]*z[i][1]-b*a[3];for(i=0;i<6;i++){A[i][0]=-z[i][0]*z[i][1]/z[i][2]*N[1][i];A[i][1]=-(z[i][2]+z[i][1]*z[i][1]/z[i][2])*N[1][i];A[i][2]=z[i][0]*N[1][i];A[i][3]=b;A[i][4]=-z[i][1]*b/z[i][2];}Transpose(A,AT,6,5);Array_mul(AT,A,ATA,5,6,5);Inverse(ATA,5);Array_mul(AT,l,ATl,5,6,1);Array_mul(ATA,ATl,DG,5,5,1);for(i=0;i<5;i++)d[i]=DG[i][0];}while((fabs(d[0])>0.00003)||(fabs(d[1])>0.00003)||(fabs(d[2])>0.00003)||(fabs(d[3])>0.00003 )||(fabs(d[4])>0.00003));cout<<"相对定向元素计算迭代次数为:"<<t<<endl;cout<<"未知数的解为:"<<endl;cout<<"ψ="<<a[0]<<","<<"ω="<<a[1]<<","<<"κ="<<a[2]<<",";cout<<"μ="<<a[3]<<","<<"γ="<<a[4]<<"."<<endl;ofstream f3("计算结果.txt");if(!f3){cerr<<"计算结果.txt file not open!"<<endl;exit(1);}f3<<"迭代次数为:"<<t<<endl;f3<<"相对定向元素的值为:"<<endl;f3<<"ψ="<<a[0]<<","<<"ω="<<a[1]<<","<<"κ="<<a[2]<<",";f3<<"bv="<<b*a[3]<<","<<"bw="<<b*a[4]<<"."<<endl;f3<<endl;f3<<endl;//计算出个像点的模型坐标mzb[6][3]、摄影测量坐标mszb[6][3](m=37000),地面摄影测量坐标ds[6][3] //采用如下绝对定向元素:缩放系数k=.00156, ψ=.0527, ω=.1426, κ=0.2478, X0=6385.067,Y0=1954.325, Z0=724.215,计算出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double mzb[6][3]={0},mszb[6][3]={0},ds[6][3]={0},m=37000.0,f=0.024,k=1.00156,X0=6385.067, Y0=1954.325, Z0=724.215;a[0]=0.0527;a[1]=0.1426;a[2]=0.2478;for(i=0;i<6;i++){mzb[i][0]=N[0][i]*x[i][0];mzb[i][1]=0.5*(N[0][i]*x[i][1]+N[1][i]*y[i][1]+b*a[3]);mzb[i][2]=N[0][i]*x[i][2];}for(i=0;i<6;i++){mszb[i][0]=mzb[i][0]*m;mszb[i][1]=mzb[i][1]*m;mszb[i][2]=m*f+mzb[i][2]*m;}cout<<"6个像点的模型坐标分别为:"<<endl;for(i=0;i<6;i++){cout<<mzb[i][0]<<" , "<<mzb[i][1]<<" , "<<mzb[i][2]<<"."<<endl;}cout<<"6个像点的摄影测量坐标分别为:"<<endl;for(i=0;i<6;i++){cout<<mszb[i][0]<<" , "<<mszb[i][1]<<" , "<<mszb[i][2]<<"."<<endl;}//计算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R[0][0]=cos(a[0])*cos(a[2])-sin(a[0])*sin(a[1])*sin(a[2]);R[0][1]=-cos(a[0])*sin(a[2])-sin(a[0])*sin(a[1])*cos(a[2]);R[0][2]=-sin(a[0])*cos(a[1]);R[1][0]=cos(a[1])*sin(a[2]);R[1][1]=cos(a[1])*cos(a[2]);R[1][2]=-sin(a[1]);R[2][0]=sin(a[0])*cos(a[2])+cos(a[0])*sin(a[1])*sin(a[2]);R[2][1]=-sin(a[0])*sin(a[2])+cos(a[0])*sin(a[1])*cos(a[2]);R[2][2]=cos(a[0])*cos(a[1]);for(i=0;i<6;i++){ds[i][0]=k*(R[0][0]*mszb[i][0]+R[0][1]*mszb[i][1]+R[0][2]*mszb[i][2])+X0;ds[i][1]=k*(R[1][0]*mszb[i][0]+R[1][1]*mszb[i][1]+R[1][2]*mszb[i][2])+Y0;ds[i][2]=k*(R[2][0]*mszb[i][0]+R[2][1]*mszb[i][1]+R[2][2]*mszb[i][2])+Z0;}cout<<"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为:"<<endl;for(i=0;i<6;i++){cout<<ds[i][0]<<" , "<<ds[i][1]<<" , "<<ds[i][2]<<"."<<endl;}f3<<"计算得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为:"<<endl;f3<<" X Y Z "<<endl;for(i=0;i<6;i++){f3<<ds[i][0]<<" , "<<ds[i][1]<<" , "<<ds[i][2]<<"."<<endl;}f3.close();//根据地面摄影坐标和模型点的摄影坐标,实现绝对定向,计算出绝对定向元素和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doublejX[7][1],dX[7],jA[18][7],jAT[7][18],jATA[7][7],jL[18][1],jATL[7][1],jG[7][1],jV[18][1],jAX[1 8][1];//重心化坐标double Xp=0,Yp=0,Zp=0,Xmp=0,Ymp=0,Zmp=0;for(i=0;i<6;i++){Xp=Xp+mszb[i][0];Yp=Yp+mszb[i][1];Zp=Zp+mszb[i][2];Xmp=Xmp+ds[i][0];Ymp=Ymp+ds[i][1];Zmp=Zmp+ds[i][2];}Xp=Xp/6;Yp=Yp/6;Zp=Zp/6;Xmp=Xmp/6;Ymp=Ymp/6;Zmp=Zmp/6;for(i=0;i<6;i++){mszb[i][0]=mszb[i][0]-Xp;mszb[i][1]=mszb[i][1]-Yp;mszb[i][2]=mszb[i][2]-Zp;ds[i][0]=ds[i][0]-Xmp;ds[i][1]=ds[i][1]-Ymp;ds[i][2]=ds[i][2]-Zmp;}t=0;do{t++;for(i=0;i<7;i++)jX[i][0]=jX[i][0]+dX[i];//计算旋转矩阵R[0][0]=cos(jX[4][0])*cos(jX[6][0])-sin(jX[4][0])*sin(jX[5][0])*sin(jX[6][0]);R[0][1]=-cos(jX[4][0])*sin(jX[6][0])-sin(jX[4][0])*sin(jX[5][0])*cos(jX[6][0]);R[0][2]=-sin(jX[4][0])*cos(jX[5][0]);R[1][0]=cos(jX[5][0])*sin(jX[6][0]);R[1][1]=cos(jX[5][0])*cos(jX[6][0]);R[1][2]=-sin(jX[5][0]);R[2][0]=sin(jX[4][0])*cos(jX[6][0])+cos(jX[4][0])*sin(jX[5][0])*sin(jX[6][0]);R[2][1]=-sin(jX[4][0])*sin(jX[6][0])+cos(jX[4][0])*sin(jX[5][0])*cos(jX[6][0]);R[2][2]=cos(jX[4][0])*cos(jX[5][0]);//计算常数项Lfor(i=0;i<6;i++){jL[i*3][0]=ds[i][0]-jX[3][0]*(R[0][0]*mszb[i][0]+R[0][1]*mszb[i][1]+R[0][2]*mszb[i][2])-jX[0 ][0];jL[i*3+1][0]=ds[i][1]-jX[3][0]*(R[1][0]*mszb[i][0]+R[1][1]*mszb[i][1]+R[1][2]*mszb[i][2])-jX [1][0];jL[i*3+2][0]=ds[i][2]-jX[3][0]*(R[2][0]*mszb[i][0]+R[2][1]*mszb[i][1]+R[2][2]*mszb[i][2])-jX [2][0];}//构造矩阵Afor(i=0;i<6;i++){jA[i*3][0]=1;jA[i*3][1]=0;jA[i*3][2]=0;jA[i*3][3]=mszb[i][0];jA[i*3][4]=-mszb[i][2];jA[i*3][ 5]=0;jA[i*3][6]=-mszb[i][1];jA[i*3+1][0]=0;jA[i*3+1][1]=1;jA[i*3+1][2]=0;jA[i*3+1][3]=mszb[i][1];jA[i*3+1][4]=0;jA[i*3+1][5]=-mszb[i][2];jA[i*3+1][6]=mszb[i][1];jA[i*3+2][0]=0;jA[i*3+2][1]=0;jA[i*3+2][2]=1;jA[i*3+2][3]=mszb[i][2];jA[i*3+2][4]=mszb[i][0] ;jA[i*3+2][5]=mszb[i][1];jA[i*3+2][6]=0;}Transpose(jA,jAT,18,7);Array_mul(jAT,jA,jATA,7,18,7);Inverse(jATA,7);Array_mul(jAT,jL,jATL,7,18,1);Array_mul(jATA,jATL,jG,7,7,1);for(i=0;i<7;i++)dX[i]=jG[i][0];}while((fabs(dX[4])>0.00003)||(fabs(dX[5])>0.00003)||(fabs(dX[6])>0.00003));//计算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改正数Array_mul(jA,jX,jAX,18,7,1);for(i=0;i<18;i++)jV[i][0]=jL[i][0]-jAX[i][0];//结果cout<<"迭代次数为:"<<t<<endl;cout<<"7个绝对定向元素的解为:"<<endl;cout<<"Xs="<<jX[0]<<","<<"Ys="<<jX[1]<<","<<"Zs="<<jX[2]<<"."<<endl;cout<<"λ="<<jX[3]<<"."<<endl;cout<<"ψ="<<jX[4]<<","<<"ω="<<jX[5]<<","<<"κ="<<jX[6]<<".";cout<<"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改正数为(从左到右分别为X,Y,Z):"<<endl;for(i=0;i<6;i++){cout<<jV[i*3][0]<<" , "<<jV[i*3+1][0]<<" , "<<jV[i*3+2][0]<<endl;}ofstream f4("绝对定向元素计算结果.txt");if(!f4){cerr<<"绝对定向元素计算结果.txt file not open!"<<endl;exit(1);}f4<<"迭代次数为:"<<t<<endl;f4<<"绝对定向元素的值为:"<<endl;f4<<"Xs="<<jX[0]<<","<<"Ys="<<jX[1]<<","<<"Zs="<<jX[2]<<"."<<endl;f4<<"λ="<<jX[3]<<"."<<endl;f4<<"ψ="<<jX[4]<<","<<"ω="<<jX[5]<<","<<"κ="<<jX[6]<<"."<<endl;f4<<"各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endl;for(i=0;i<6;i++){f4<<ds[i][0]<<"±"<<jV[i*3][0]<<" , "<<ds[i][1]<<"±"<<jV[i*3+1][0]<<" ,"<<ds[i][2]<<"±"<<jV[i*3+2][0]<<endl;}f4.close();}7 计算结果8 心得体会与建议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编程作业,此次作业总体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