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
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认识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学生
生: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土 地买卖。
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 劳动生产率低下。
以国家对农业的改造迫在眉睫。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党和国家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 系列问题的,三分钟时间,并标注相关信息。 措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三步走 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 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 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 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 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基本完成。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空前高涨…… 可以确定的说,1956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的一 年。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 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分组并讨论,得出结论,学 生代表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 稳步增长,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人民的 建设热情高涨,说明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全中国人民 的选择。 通过今天的学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工商业进 行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 学生摘录本课板书 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到 1956 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创业,其恢宏的气势、不懈的努力, 历练成为一种精神,指引国家乘风破浪。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单元主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事件,其完成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2. 本课课标为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共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结合课标与课本子目以及课题,主要通过讲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背景、过程、形式(政策)以及意义,得出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结论。
3. 本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主要是围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子目一主讲农业和手工业,以农业为重点;子目二集中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同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分析其实质与意义从而得出了教材最后的结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及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带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备注:主要体现“唯物史观”)2. 知道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和基本过程。
(备注:主要体现“时空观念”)3.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实质、原因、结果、不足等内容,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
(备注:主要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4. 通过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例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爱国意识。
(备注: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以广东地区的“王老吉”为例,讲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向前》,由此导入新课。
老师: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1965年的老电影《青松岭》的主题曲。
今年寒假,孝敬的小明同学陪奶奶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小明对电影里的许多事不明白,其中最大的疑问是:“我国是什么时候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经典歌曲,教师的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烘托课堂气氛,为学习新知识提供较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温馨提示:首先,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然后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由所在小组帮助解决,小组也无法解决的,可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合作讨论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通读教材内容,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完成下列问题:①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哪三方面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实质是什么?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③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存在的问题?我的疑惑:请将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小组交流解决:2.自读教材后小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检查、订正,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交给全班同学解决。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他们的土地、工具就会由国家收购,统一收归入社,这时候,个人私有的生产资料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也就是国家所有。
那么,这种经济它就属于农业合作经济了。
以此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的实质其实是所有制的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教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掌握了吗?在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农业合作化开始越来越凸显它的优越性,农业的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回答)结合书上材料可轻易答出。
联系课本史实第二部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教师:第二个部分要了解的是手工业部分。
大家有没有发现,手工业跟谁的情况很相似?对的,所以我们运用刚才对农业合作化的知识来解决手工业的合作化。
教师:看上面,刚才我们已经很好的了解了农业的合作化情况,那手工业的合作化就不难解决了。
教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它的形式是什么?它的实质呢?大家要联系刚才我们学习农业部分的知识。
学生回答:农业展示问题:1、形式?2、实质?3、结果、成就(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学生集体回答:在1956培养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的存在这些不足。
虽然如此,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真正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行列中。
第五部分小结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梳理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知识深化。
第六部分练习●游戏练习体验使用游戏类型的练习题学生回答游戏类型增加趣味性,检验知识。
第七部分拓展延伸●情感渗透,与时俱进教师:我们的家乡梧州,在近代开始,就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五十年以来,梧州的工商业发展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以“梧州茶厂发展历程”为例,同学们课后对它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进行调查,并谈谈你对“如何发展梧州的经济、创立梧州品牌等方面”的写下你的看法。
学生课后拓展学以致用,联系当代,构建时空联系,并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建设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年级:初中主题:三大改造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
2. 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2. 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新编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并了解三大改造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分析三大改造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促进作用。
三、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设计小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2. 整理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文章探讨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 检查作业要求和时间。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2. 强调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内容、过程和历史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一、课时分配本课时量较大,请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45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土地改革、合作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内容;3. 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农村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总结和表述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发展的热爱;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三大改造背后的精神和动力,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件展示、演讲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打开课件,播放一段片段,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几大困难和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和发展,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Step 2 案例分析(10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观看一段小片段,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出农民们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
Step 3 课件展示(10分钟)让学生观看课件,介绍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并讲解各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Step 4 小组探讨(10分钟)让学生就三大改造的实施过程展开小组讨论,探究具体的实践案例,思考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Step 5 原创汇报(10分钟)让学生就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原创报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出三大改造的积极含义和发展趋势。
Step 6 总结回顾(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
第二课时:Step 1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采用问答方式,回答三大改造对中国时代背景、经济政策、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5课主备人:审核人:
第1课时课型新课
课题三大改造课时
总 1课时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并标注出:
1、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
2、农业改造的形式、道路、原则、推广方法。
3、手工业改造的背景、方式。
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时间、方式、创举。
自学质疑: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课上研学
3. 这一变化有何重大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调整了生产关系,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三、深度构建
依据课本中的单元知识结构,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课堂拓学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
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几年后国家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D.为了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生纱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 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
D. 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讲稿
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此单元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基本建立,而且三大改造是我国过渡时期两重任务之一,对我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知识,但是还不够完善,而且此时期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是基本的,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欠缺,所以我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本课的课标要求,确定出本课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的形式公私合营的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分析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改造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大改造,充分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我们党创造性的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之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合作化的形式及合作化的原因公私合营的特殊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三大改造实质和意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为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学生理解会比较的困难,在讲解时会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材料分析法、影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法提问法:学生可以对知识点重点记忆创设情境法:更易理解课本内容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影像教学法:更形象,更具体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六、说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我会导入一张农村合作社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个合作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激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一)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自主阅读(5分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是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原因形式以及发展的时间阶段,及目的是什么。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对,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张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是1953年9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重大时刻,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
建国之初,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发展。
到1952年,国内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已经被消灭。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三大改造提上日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呢?今天就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农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组:张毅豪、周俊晖、张宏伟、李景航支持人:我们小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情境思考题。
A 同学,手里有一只笔和一些笔芯,但只有半张小纸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一、思路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分析1.充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2.体验式活动:通过“我当社长我自豪、我劝股东来合营、我为建设出新招”,亲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对历史的认识。
3.史料拓展:通过补充史料,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提升认识:学生通过辩论会、材料解读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分为几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三大改造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对三大改造有什么看法?2.三大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在新时代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走进三大改造,体验改造的历程,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1.自主学习——我当社长我自豪(课前预习)2.合作探究——我劝股东来合营(课上探究)3.展示交流——我为建设出新招(课上探究)4.拓展提升——三大改造再思考(课后提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分析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前后联系,将历史知识置于特定的时空中理解。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补充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解读、概括和分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材料加工和分析能力。
3.唯物史观: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得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可以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评价。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为本课学习积累了经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改造》精品教案《三⼤改造》教材分析新中国成⽴后,经过⼟地改⾰,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地。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国家⼯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业和资本主义⼯商业也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我国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本课与《⼟地改⾰》、《⼯业化的起步》⼀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农村⼟地改⾰后的情况和在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商业进⾏改造的⽅式、⽅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法⽬标】综合分析三⼤改造的必要性,对⽐三⼤改造⽅式的变化,培养学⽣的⽐较能⼒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三⼤改造,使学⽣从思想上认识到: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改造的实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地改⾰后,⼴⼤农民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但是我国农业⽣产仍⾯临⼀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半头耕畜、半部犁,资⾦也很缺乏,根本⽆⼒抵御⾃然灾害。
⾯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采⽤问题导⼊法,让学⽣带着疑问进⼊到新课学习,提⾼学习的积极性。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学通案课题第5课三大改造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审核教师使用教师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三大改造的内容?方式?2、三大改造的实质?3、改造中的创举?4、三大改造的时间?意义?5、1949—1956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变革?重点三大改造的实质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通案个案补充温故知新一、复习上一课内容:1.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意义?。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质?二、导入新课:1950---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但这时,我国仍是个私有经济为主的落后国家,以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广大农民、工人的生活负担仍然沉重。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三大改造》。
自主学习一.抄写学习目标。
带着目标中的问题看课本内容。
把找到的答案在书上勾画出来。
二.找出疑难问题等待组内交流。
三.作学案中的学习测评。
合作交流自学测评答案:1、D 2、C 3、D 4、C5、C 6、B 7、A学习目标答案:1、内容: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对农业和手工业,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即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是对过赎买方式实现公私合营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赎买政策。
3、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1953---195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开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拓展提高1、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1)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2)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后反思。
最新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2021年整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以私有制为主,那么,公有制经济是什么时候在我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来回顾一下这段尘封的岁月.二、预习提示三大改造的含义是什么?“三”和“改造”各指什么?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中的“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三、合作探究(一)农业1、阅读课文第一目,交流思考:2、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拨归纳(1)原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提出问题:看图片,读课本,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教师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史料解读: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三: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提示:(1)1954年。
公私合营。
(2)1956年初。
(3)赎买政策。
4.教师过渡:看课本第25页下面的左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
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了春天。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
2.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教师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优点:上课时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
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地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