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治世不一道_便国不法古(用)
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重点优化】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对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 合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2)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从 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需要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 军事: 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 思想理论武器
思想:
4
经验: 各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百家争 鸣”。
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 的根本动力是( ) A、生管理 国君 分 封 制 国君 县 制 地方县吏
诸侯 诸侯国官吏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 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期 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加 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 力,使得社会“道不拾遗”“民 不妄取”“山无盗贼”。那我们 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吗? 为 什么?
1)
请你为本幕话剧拟定一个题目。 商鞅变法的巨大成功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实行 了哪些措施?
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实力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 稳定财政收入, 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 2)重农抑商 促进农业发展 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 奖励耕织 增强国家实力 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 (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 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 利 3)统一秦国度量衡 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 有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 专题 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 (共40张PPT)
吴起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1)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原因) (2)政治: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宗法制、 分封制遭破坏; B、战国各国进行变法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特征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春秋五霸图
材料一 (西周)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 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补充: 严格户籍制度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农战
材料2:
左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云梦秦 简,记载中有“伍 长”“伍人” “四邻”等
字样。
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
法治
(1)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 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1、废分封,推广县制
政 治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教案)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2011级集体备课材料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主备人:陈玉波、周相洋审定人:修畅2013年3月自主学习课前准备法运动。
2、第一次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公元前350年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国家有贡献的人,可澄清吏治,鼓励有能力有贡献的人。
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可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的积极性。
情景引入精彩导言【复习回顾式】人类历史没有百代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人们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制度的设计者们的思想总会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设计出来的制度就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是理想的制度也可能会因制度的执行者的误用、滥用而出现问题,暴露出制度的缺陷。
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的社会矛盾时,就危及了统治秩序。
当政者便可能自觉或被动的实行改革。
那么,商鞅变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在秦的统一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激情文字式】李斯曾经这样评价商鞅变法:“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商鞅为什么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主持变法?他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措施?【图片情景式】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大变革时代【探究目标】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必然性。
【情景与问题】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实用)
为什么?
成 功:
(1)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废除了 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 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 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 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商鞅变法是 成功。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商鞅立木为信
4、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新兴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概况; 1、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
2、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3、目的、宗旨: 4、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 的封建化的改革。
5、中心:“ 发展农业 ”和“ 厉行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 丑莫大焉。„„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 土。 ——《史记·秦本记》 你能从材料中得出关于秦国的哪些信息?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匈奴
犬戎
氐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战国时期形势图
杜绝腐败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 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 策
增加财
政收入
2、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
1、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郡县制;实行什伍、连坐 制度。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 父子、兄弟共居。
2、军事
3、政治
4、习俗
思考商鞅变法有什么样的特点?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练习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而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D2.“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应出自( )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解析:材料强调“天下之人”不应该“不相爱生”,体现了“兼爱”思想,这与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相一致,故选B项。
答案:B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C.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解析:材料主张用军事力量消除贵族,用强有力的措施管理人民,这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而A项是儒家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D项是墨家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秦国在诸侯国中相对落后B.秦孝公求贤若渴C.秦孝公希望改革D.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秦国强大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秦孝公认为晋国侵略秦国、诸侯鄙视秦国都是因为秦国不强大,秦孝公希望有人帮助秦国改革,故排除A、B、C三项,因为秦国不强大,秦孝公才希望秦国改革,故选D项。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浅谈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浅谈商鞅变法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商鞅的变革智慧。
一、时代的需要商鞅剧照商鞅的变法背景是春秋战国时分封制,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土地私有制完完全全取代了当时的国有制,而且各种各样全新的农业用具的推广,又使得生产力得到迅猛的发展,那么不同的阶级都希望能够借此来发展自己,谋求更多的权力,进而也引起了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使得各个层面的秩序,变得混乱。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拥有远见卓识的人站出来对国家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的洗牌,对土地制度税负和军事政治进行革新,使之适应当时的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毅然决然举起了他的改革大旗。
二、变法的措施秦孝公剧照在公元前359年,在秦孝公的帮助下,商鞅成功的在秦国推行了垦草令,并且将它作为一个官方的法令来全面的实施,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大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重农抑商,完全的抑制商业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并且引导人们的价值观走向重农抑商这条道路。
大规模的削减那些昏庸而又尸位素餐的贵族和官吏,强制国内的贵族势力投入农业的生产发展,并且将税租进行全面的统一。
并且在法经当中增加一门法叫做连做法,将法律全面严酷化。
例如,如果某一家的邻居触犯了法律,那么这一家要跟着他的邻居受到牵连,而且也不仅仅是口头的批评教育,如果邻居处斩,那么这一家,可能也要跟着一起殉葬。
这就是当时商鞅法律的严酷所在,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人敢犯法,而且在自己不犯法的同时,还要盯着自己的左邻右舍,不能够让他们触碰法律。
商鞅变法连坐制加重刑罚之外,第二条就是他完全的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将那些完全世袭的官位继承体系直接拍在沙滩上,而新的官吏的选拔和各个职位的任免,采用的是军功爵制度,奖励那些在战争中勇猛并且立了功的人,按照各自的功绩论功行赏,然后封赏给他们爵位,甚至能够将他们立为一方诸侯。
在农业方面,对于自愿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人,大举奖励,倡导社会回归到男耕女织的正常秩序。
对于勤勤恳恳耕种和织布的家庭都予以奖励,而且通过劳役和赋税来刺激百姓,规定他们如果生产的粮食产量和布帛数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他们就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和赋税,这也就直接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军事方面:提高战斗力
1)废除世卿世 禄, 奖励军功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2)严肃军纪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政治方面:加强集权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1、背景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奴隶社会向封 经济、思想 战争频繁 建社会过渡、 文化、科技 诸侯争霸 由分裂走向统 ②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一、民族融合
大变革、 大动荡、 大发展 ①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如何理解这一特征?
1、背景
变法的 核心
农战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请 看书思考:“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 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 张?
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 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法律 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 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 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商鞅执政后,专 讲法治而摒弃德治,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最终 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靠 山的商鞅因遭诬陷而被诛灭九族。
政治: 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社会结构 处于大变 动之中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土地私有逐步得到认可 需要富国强兵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33张)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2.取信于民 “_南__门__徙__木___”在秦国引起轰动。 3.商鞅变法 公元前 356 年,商鞅被任命为_左__庶__长___,正式实行变法。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 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右图反映的是商鞅“立木取信”的 故事。商鞅变法时,法令已详细制订 但尚未公布,商鞅怕百姓不信任,于 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 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 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商鞅又说:“能搬过去 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 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 法令。
提示: 从宗法统治秩序的破坏、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阶 级结构的变动、变法运动的兴起、“百家争鸣”等方面思考。
历史·W 选修1
专题二 商鞅变法
学探究学案
讲课堂讲义
练高分跨栏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1.立志变法 (1)商鞅:原名公孙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邑, 故称商鞅。 (2)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魏国。 (3)商鞅离魏奔秦:秦孝公下“求贤令”,商鞅在“求贤令” 的感召下来到了秦国。 (4)商鞅到秦国后:商鞅以_变__法__强__国___之术游说秦孝公,商鞅的主 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材料题、问答题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6)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7)对我们有什么启示?(8)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这是谁说的话?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是什么?[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5]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6]我们应怎样评价他?[7]他(儒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8]儒家何时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9]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0]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11] 2005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年,世界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说明孔子的思想影响之深远;你认为孔子思想中哪一点对你影响最大?为什么?3.“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此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哪一学派的人物所说?他是谁的第子?②他怎样看等当时的诸侯混战?③他提出了怎样治国方略?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⑤有人说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早倡导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⑥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4.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①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焚书坑儒”。
专题二第一讲“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PPT课件
——富国强兵。
背景:
1、大动荡大变革是变法的有利外部条件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 ⑴必要性: 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 要。 ⑵可能性: 秦国国君立志推行社会改革。
5、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 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商鞅两次变法的背景、内容、特点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一、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的背景
①春大变春秋革秋战:、国公大元的融前合起77、0止年大-时动--间公荡元、?前大47发6
探究 :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 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 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的《求贤令》
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 又为什么能变法?
落后
迫切性(必要条件)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权力集中 法家学说 民风质朴
邻国削弱 士人游说
秦孝公招 揽人才
有利条件 历史机遇
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1、商鞅
建功立业的首 选目标是魏国
离魏奔秦
商鞅(约前390~338),出生
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
孙,建名立鞅和,巩也固叫地卫主鞅阶。级后专因在 变法有政功的,一被套封法在家商学地说,尊为 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 _李__悝__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 革新政治,尤喜_“_刑__名__”之学。 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 秦__孝__公_ 的《求贤令》后,便带 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发古”ppt 人民版
——《战国策》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大发展 大动荡 大变革
生产力
经
决
济
定
基
生产关系
础
上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层
建
百家争鸣
筑
决定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上述现象说明 ( C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 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 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 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 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
——(宋)王安石《商鞅》
徙木立信
1、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 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2)奖励耕织
稳定财政收入,增 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影响最大的措施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 那么多的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 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 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发古”PPT实用课件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
客观: 经济: 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政治: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文化: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军事: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主观: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 对薄弱 (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各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 重农抑商政策?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 物
1、经济方面
1)废除井田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 家实力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 于消除割据势力
2、军事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3、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什伍连坐制度
3)制定秦律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下来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释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释义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法家提倡效今不法古,是说在旧方法(即古法)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死守了,必须创新。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
3、全句是: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
4、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商汤和周武王不因循古代的法度从而称王天下,夏桀和商纣不改变礼仪从而走向灭亡。
反对古法而求变革的人,不能去否定他;因循古法不知变通的人,不值得称道。
第 1 页共1 页。
2022-2021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进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变法运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进展水平,适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进展的需要。
答案:B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据此可知,李悝主见()A.精耕细作B.嘉奖耕织C.土地私有D.重农抑商解析:依据材料“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可知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夫实行精耕细作的方式才能增加农业产量,故A项正确;嘉奖耕织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鞅明确主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不是李悝,故D项错误。
答案:A3.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故B 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B4.“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C.嘉奖耕织D.焚烧诗书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是“务本”之故,即对农业的重视。
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答案:C5.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燔诗书而明法令”C.“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D.“集小乡邑聚为县”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说明按军功授爵,使贵族阶层失去了特权,故A项正确;“燔诗书而明法令”促进了思想的统一,故B项错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展,故C项错误;“集小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A6.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峻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存在决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例题:商君书.更法》载:“前世不 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变革现实。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史记》
商鞅入秦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早年立志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初投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弃魏从秦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7
二:商鞅变法
(一)(时代背景-客观背景)大变革时代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1:政治: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 4:军事: 5:思想:“百家争鸣”。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大发展 大动荡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百家争鸣
大变革
经 济 基 础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上 层 建 筑
决定
巩固: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 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政治方面
1)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有利于社会秩序 的稳定。但也给 广大人民带来巨 大的痛苦。 强化中央集权,
2)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 存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 期商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 权力,使得社会“道不拾 遗”“民不妄取”“山无盗贼”。 那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 吗? 为什么?
• 公元前594年,古代雅典进行了梭伦改 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同 时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而之后一 两百年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进行 改革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对当时 及以后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大变革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征: 大动荡—— 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商鞅立木为信
三、富国强兵集权之术 1:商鞅变法的概况 公元前356年开始。 (1)、时间:
(2)、指导思想: 法家理论。
(3)、宗旨: 富国强兵。 (4)、性质: 地主阶级的改革。
2:商鞅变法的内容;
实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 (1)、政治: 度;制定秦律。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 (2)、经济: 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3)、军事: 严肃军纪;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5)、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源:自然经济的 3)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 成许多社会问题; 反映,生产力水平
低下的产物。 4)商品经济本身发展不充分,不如经营土地 (农业)有保障;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1)对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发展和增强封建国家的综合 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 从 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 于消除割据势力
3)统一度量衡
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 衡奠定了基础。
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影响最大的措施
【重点优化】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保证国家征收稳定的土 地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 老百姓不信任 舌战群臣
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
反映的问题: 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 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 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 思想障碍。
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 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 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 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 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商 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 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 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 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国君 分 封 制 国君 县 制
诸侯 诸侯国官吏
地方县吏
经济方面
1)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 性,壮大了新兴地主阶 级的力量。
2)废除井田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对瓦解奴隶社会的 经济基础起了决定作用。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 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 矛盾
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 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 ( )
需要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 思想理论武器
理清基本史实:
1)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称霸天下的欲望。 3)改革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
(二): (主观条件)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1:必要性:
为改变秦国的落后状况,实现富 国强兵 2、 可能性: (1)秦国统治者热衷于改革 (2)商鞅得到秦国统治者的赏识
军事方面
废除世卿世禄,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 增 强了秦国的军 事实力,对秦国战 胜六国起了重要作 用。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变化(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
• (1)世卿世禄制 • ①基础:与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联系 • ②特点: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 厚禄,享有特权 • ③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农业
变法的 核心
法治
(3)变法的实质:废除奴隶主贵族的 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是封建 性质的改革运动。
(4)影响: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 了雄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 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 巩固:
• 1.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 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A )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奖励军功 •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4、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杜绝腐败
违者重罚。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
1)地位:措施最全面,最彻 底,对旧 贵族的打击最严重;历时最久,推行力 度最大;成效最明显;影响最深远; ( 2)变法的手段:在法律上确定封建 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 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
(2)军功爵制
• ①原因: • A: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提高,要 求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与地位 • B:战国时已开始实施赐爵制 ,并与官制紧密联 系
• ②内容: • 看课本19页和21页 • ③作用: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创造了灵活的用人机制。
(3)影响
• 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 地主排在第一位,宗室地主排在第二位。 • ②加强秦军战斗力,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 阶级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