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多功能数字计时器设计) 儿科常用方剂歌诀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方剂歌诀

儿科常用方剂歌诀

儿科常用方剂二陈汤陈夏苓草二陈汤,燥湿化痰是主方。

若加星枳名导痰,顽痰胶固癫眩康。

或加枳茹即温胆,清胆宁神勿迷茫。

金水六君地归姜,痰湿内盛兼阴伤。

四物汤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淮山药,木瓜莲肉炙甘草;气阴两伤因泻迫,酸甘并用补中焦。

人参五味子汤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莱芥苏,顺气消滞喘咳除。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配,地黄龟版猪脊髓,骨蒸潮热盗汗止,肝肾阴衰虚火退。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王氏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五皮饮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

五苓散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止嗽散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槟榔青皮高良姜,巴豆炒楝取其气,寒凝肝经疝痛良。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夏陈加,脾胃虚寒痰湿祛。

香砂六君胃寒主,阳虚运差最相宜。

玉屏风散芪术防风玉屏风,表虚自汗姜煎送。

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脏躁服,缓肝和中心气足。

芍药汤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

补肺阿胶汤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学习资料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学习资料

中医儿科常用方歌100首儿科常用方歌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2.八珍汤(正体类要) 12.五皮饮(中藏经)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五皮饮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13. 五苓散(伤寒论)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人参乌梅加瓜草,莲子山药益脾气,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固涩敛阴升清阳,气阴两伤止泻强。

14.五虎汤(证治汇补)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苓麦冬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消毒疗疖肿,银花野菊蒲公英,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朮甘草四味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7.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牛黄清心朱芩连,山栀郁金蜜和圆,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桑,清热解毒又开窍,中风惊厥急救先。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8.匀气散(医宗金鉴)8.大青龙汤(伤寒论)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

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9.小青龙汤(伤寒论)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儿科

儿科

九画
养胃增液汤,厌食胃阴伤,玉梅芍沙斛草。
养脏汤腹痛中寒,木丁川肉当沉香。
宣毒发表麻毒在表,荆防葛桔麻薄枳,牛前竹通翘浮草。
荆防败毒草苓芎,独羌前柴梗壳薄,姜治风寒湿外感,银翘败毒寒化热,人参败毒气虚外感。
保和丸食积饱,二陈莱翘三仙了。
茵陈蒿汤,湿热阳黄,栀子大黄,清热退黄。
通窍活血麝香好,芎芍桃红葱姜枣。
健脾丸《医方集解》积滞脾虚,陈实人参术三仙。
健脾出自《证治准绳》药味多,健脾四君陈香连,三仙山药豆蔻砂,,消食止泻和胃佳。
资生用健脾,参苓白术移,藿香连泽泻。
十一画
银翘散有甘桔芦,竹叶荆蒡豉薄荷,风温犯卫咽痛渴,辛凉平剂解毒喝。
麻子仁丸治脾约,胃热津枯便秘燥,小承气蜜杏仁芍,增阴润肠泻热良。
十画
柴胡葛根汤,痄腮邪少阳,天牛升草桔,芩翘石膏清。
透疹谅解风痧气营两燔,桑菊地丁连连红,牛芍蝉蜕薄荷透。
凉营清气喉痧毒,栀子芦根玄金竹,石膏石斛白连连,犀角地黄芍药丹,热在气营入血分。
凉膈散口疮风热乘脾,栀芩翘竹蜜薄硝黄草。
涤痰汤温胆南菖人。
桑白皮汤痉咳痰火阻肺,母栀杏夏芩连姜苏。
清营透热转气方,邪热入心营血伤,身热夜甚斑疹隐,黄地竹丹麦养阴,牛角翘玄花解毒。
清瘟败毒治瘟疫,病急证凶气血燔,白虎清营犀角黄,四方合一桔梗理。
清金化痰咳嗽痰热,黄山桑茯母知麦瓜梗草皮。
清热泻脾鹅口疮,心脾积热栀芩连,石膏生地茯苓灯。
羚角钩藤桑草地,竹茯芍贝菊凉肝。
菟丝子温肾涩尿,苁蓉附牡五味鸡。
十二画
普济消毒饮治大头瘟,牛马僵升玄连根连草,陈桔薄芩柴疏风散结。
犀角地黄芍药丹,热入血分吐衄斑,蓄血发狂舌红绛,凉血散瘀神清爽。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一、解表剂辛温解表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3扶正解表: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1、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清暑热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

暑湿证:桂苓甘露饮。

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

清营凉血: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

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

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

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

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ORD版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ORD版

儿科常用方歌首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着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方剂歌诀最新版

方剂歌诀最新版

目录一、解表剂(19首) (1)1.辛温解表 (1)(1)麻黄汤(附:三拗汤、华盖散) (1)(2)桂枝汤(附:加味方) (1)(3)葱豉汤 (1)(4)九味羌活汤(附:大羌活汤) (1)(5)香苏散 (2)(6)大青龙汤 (2)(7)小青龙汤 (2)(8)金沸草散 (2)2.辛凉解表 (2)(9)桑菊饮 (2)(10)银翘散 (3)(11)麻杏石甘汤 (3)(12)柴葛解肌汤 (3)(13)升麻葛根汤 (3)(14)竹叶柳蒡汤 (3)(15)清咽双和汤 (3)3.扶正解表 (4)(16)麻黄附子细辛汤(附:麻黄附子甘草汤) (4)(17)败毒散 (4)(18)再造丸 (4)(19)加减葳蕤汤 (4)二、清热剂(33首) (5)1.清气分热 (5)(1)白虎汤 (5)(2)栀子豉汤 (5)2.清营凉血 (5)(3)清营汤 (5)(4)犀角地黄汤 (5)3.清热解毒 (6)(5)普济消毒饮 (6)(6)黄连解毒汤 (6)(7)化斑汤 (6)(8) 清瘟败毒饮 (6)(9)仙方活命饮 (6)(10)五味消毒饮 (6)(11)四妙勇安汤 (7)4.清热祛暑 (7)(12)香薷散 (7)(13)六一散 (7)(14)清暑益气汤 (7)(15)清暑益气汤 (7)5.清脏腑热 (8)(16)导赤散 (8)(17)龙胆泻肝汤 (8)(18)左金丸 (8)(19)清胃散 (8)(20)牙痛方 (8)(21)泻黄散 (8)(22)泻白散 (9)(23)苇茎汤 (9)(24)玉女煎 (9)(25)白头翁汤 (9)(26)黄芩汤 (9)6.清虚热 (9)(27)清骨散 (9)(28)秦艽鳖甲汤 (10)(29)青蒿鳖甲汤(附:加味方) (10)7.清利湿热 (10)(30)易黄汤 (10)(31)愈带丸 (10)8.清热调经 (10)(32)清经汤 (10)(33)两地汤 (11)三、祛寒剂(10首) (11)1.温中祛寒 (11)(1)理中丸(附:附子理中汤) (11)(2)吴茱萸汤 (11)(3)小建中汤 (11)2.回阳救逆 (11)(4)四逆汤 (11)(5)参附汤 (12)(6)真武汤 (12)(7)黑锡丹 (12)3.温经散寒 (12)(8)当归四逆汤 (12)(9)黄芪桂枝五物汤(附:肩周炎验方) (12)(10)阳和汤 (12)四、泻下剂(12首) (13)1.寒下 (13)(1)大承气汤 (13)(2)大黄牡丹汤 (13)2.温下 (13)(3)大黄附子汤 (13)(4)温脾汤 (13)(5)三物备急丸 (14)3.润下 (14)(6)麻子仁丸(附:润肠丸) (14)(7)济川煎 (14)4.逐水 (14)(8)十枣汤 (14)(9)舟车丸 (15)(10)己椒苈黄丸 (15)5.攻补兼施 (15)(11)黄龙汤 (15)(12)增液承气汤 (15)五、和解剂(8首) (16)1.和解少阳 (16)(1)小柴胡汤 (16)(2)蒿芩清胆汤 (16)2.调和肝脾 (16)(3)四逆散(附:柴胡疏肝散) (16)(4)逍遥散(附:黑逍遥散,丹栀逍遥散) (16)(5)痛泻药方 (16)3.调理肠胃 (17)(6)半夏泻心汤(附:黄连汤) (17)4.治疟 (17)(7)达原饮(附:截疟七宝饮) (17)5.和解厥阴 (17)(8)乌梅丸 (17)六、表里双解(5首) (18)1.解表攻里 (18)(1)防风通圣丸 (18)(2)大柴胡汤 (18)(3)厚朴七物汤 (18)2.解表清里 (18)(4)葛根黄黄连汤(附:石膏汤) (18)3.解表温里 (19)(5)五积散 (19)七、祛湿剂(19首) (19)1.芳香化湿 (19)(1)藿香正气散 (19)(2)平胃散(附:不换金正气散、香砂平胃散) (19)(3)三仁汤(附:藿朴夏芩汤) (19)2.清热祛湿 (20)(4)茵陈蒿汤 (20)(5)甘露消毒丹 (20)(6)八正散 (20)(7)二妙散(附:三妙丸) (20)3.利水渗湿 (20)(8)五苓散 (20)(9)五皮饮 (21)(10)防己黄芪汤 (21)4.温化水湿 (21)(11)苓桂术甘汤 (21)(12)萆薢分清饮 (21)(13)实脾饮 (21)(14)鸡鸣散 (22)5.祛风胜湿 (22)(15)羌活胜湿汤 (22)(16)独活寄生汤 (22)(17) 蠲痹汤 (22)(18) 程氏蠲痹汤 (22)(19)陈氏肩凝汤 (23)八、治风剂(10首) (23)1.疏散外风 (23)(1)川芎茶调散 (23)(2)牵正散 (23)(3)玉真散 (23)(4)小续命汤 (23)(5)大续命汤 (24)2.平熄内风 (24)(6)羚角钩藤汤 (24)(7)镇肝熄风汤 (24)(8)印氏降压方 (24)(9)陆氏降压方 (24)(10)地黄饮子 (25)九、润燥剂(11首) (25)1.清宣外燥 (25)(1)杏苏散 (25)(2)桑杏汤 (25)(3)清燥救肺汤 (25)2.滋润内燥 (26)(4)养阴清肺汤 (26)(5)百合固金汤 (26)(6)麦门冬汤 (26)(7)增液汤 (26)(8)月华丸 (26)(9)益胃汤 (26)(10)当归引子 (27)(11)升阳益胃汤 (27)十、祛痰剂(7首) (27)1.燥湿化痰 (27)(1)二陈汤(附:温胆、导痰、涤痰、十味温胆) (27)2.清热化痰 (27)(2)贝母瓜蒌散 (27)(3)清气化痰汤 (28)(4)小陷胸汤 (28)(5)礞石滚痰丸 (28)3.治风化痰 (28)(6)止嗽散 (28)(7)半夏白术天麻汤 (28)十一、消导剂(5首) (29)1.消食导滞 (29)(1)保和丸 (29)(2)枳术丸(附:曲麦枳术丸) (29)(3)枳实导滞丸(附:木香导滞丸) (29)(4)木香槟榔丸 (29)2.消痞化积 (30)(5)枳实消痞丸 (30)十二、理气剂(11首) (30)1.行气 (30)(1)越鞠丸 (30)(2)半夏厚朴汤(附:加味四七汤) (30)(3)金铃子散 (30)(4)天台乌药散 (31)(5)暖肝煎 (31)(6)桔核丸(附:半咳效方) (31)2.降气 (31)(7)苏子降气汤(附:贝蒌止咳汤) (31)(8)定喘汤 (32)(9)旋覆代赭汤 (32)(10)四磨饮(附五磨饮子、六磨汤) (32)(11)温氏奔豚方 (32)十三、理血汤(18首) (32)1.活血祛瘀 (32)(1)桃红承气汤 (32)(2)抵当汤 (33)(3)通窍活血汤 (33)(4)血府逐瘀汤(附:会厌逐瘀汤) (33)(5)身痛逐瘀汤 (33)(6)膈下逐瘀汤 (33)(7)少腹逐瘀汤 (33)(8)复元活血汤 (34)(9)补阳还五汤 (34)(10)温经汤 (34)(11)失笑散 (34)(12)生化汤 (35)(13)宫外孕方 (35)2.止血 (35)(14)黄土汤 (35)(15)槐花散 (35)(16)四生丸 (35)(17)十灰散 (35)(18)小蓟饮子 (36)十四、补益剂(22首) (36)1.补气 (36)(1)四君子汤 (36)(2)补中益气汤 (36)(3)生脉散 (36)(4)参苓白术散 (36)2.补血 (37)(5)四物汤 (37)(6)当归补血汤 (37)(7)归脾汤 (37)3.气血双补 (37)(8)八珍汤(附:十全大补汤) (37)(9)炙甘草汤(附: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37)(10)薯蓣丸 (38)(11)泰山磐石散(附:寿胎丸) (38)4.补阴 (38)(12)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 (38)(13)大补阴丸 (39)(14)一贯煎 (39)(15)左归饮(附左归丸) (39)(16)首乌延寿 (39)(17)滋肾通关丸 (39)(18)一阴煎 (39)5.补阳 (40)(19)肾气丸 (40)(20)济生肾气丸 (40)(21)右归饮(附:右归丸) (40)(22)五子衍宗丸 (40)十五固涩剂(11首) (40)1.敛汗固表 (40)(1)玉屏风散 (40)(2)牡蛎散 (41)(3)当归六黄汤 (41)2.涩精止遗 (41)(4)金锁固精丸(附:水陆二仙丹) (41)(5)桑螵蛸散 (41)(6)缩泉丸 (41)3.涩肠固脱 (42)(7)养脏汤 (42)(8)桃花汤 (42)(9)四神丸 (42)4.固崩止带 (42)(10)固冲汤 (42)(11)完带汤(附:治肾虚型带下方) (42)十六安神剂(7首) (43)1.重镇安神 (43)(1)朱砂安神丸 (43)(2)磁朱丸 (43)2.滋养安神 (43)(3)酸枣仁汤 (43)(4)天王补心丹 (43)(5)柏子养心汤 (44)(6)养心汤 (44)(7)甘麦大枣汤 (44)十七开窍剂(6首,歌诀略) (45)1.凉开 (45)(1)牛黄清心丸 (45)(2)安宫牛黄丸 (45)(3)紫雪丹 (45)(4)至宝丹 (45)(5)小儿回春丹 (45)2.温开 (45)(6)苏合香丸 (45)十八运气方 (45)(1) 六甲年附子山萸汤 (45)(2)六乙年紫菀汤 (46)(3)六丙年川连茯苓汤 (46)(4)六丁年苁蓉牛膝汤 (46)(5)六戊年麦冬汤 (46)(6)六己年白术厚朴汤 (46)(7)六庚年牛膝木瓜汤 (47)(8)六辛年五味子汤 (47)(9)六壬年苓术汤 (47)(10)六癸年黄芪茯神汤 (47)(11)子午之岁正阳汤 (47)(12)丑未之岁备化汤 (48)(13)寅申之岁升明汤 (48)(14)卯酉之岁审平汤 (48)(15)辰戍之岁静顺汤 (48)(16)巳亥之岁敷和汤 (48)十九参考备用方 (49)(1)前列腺炎方 (49)(2)降脂方 (49)(3)降糖方 (49)(4)痛风方 (49)(5)求嗣方 (49)(6)朱良春偏头痛方 (50)(7)任应秋虚寒头痛方 (50)(8)加味青娥方 (50)(9)蒲辅周两和汤 (50)(10)治陈发性心动过速 (51)(11)牡甲消瘤 (51)(12)治肩凝 (51)(13)印氏除痰降火方 (51)(14)搜风顺气丸 (51)(15)赭钩制动 (52)(16)葛钩温胆 (52)(17)治骨质增生,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方 (52)(18)胆道排石 (52)(19)风火牙痛 (52)(20)克白散 (53)(21)朱仁康扁平疣方 (53)(22)荣卫返魂汤 (53)(23)耳鸣验方 (53)(24)延年半夏汤 (54)(25)亢痿灵方: (54)方剂歌诀选一、解表剂(19首)1.辛温解表(1)麻黄汤(附:三拗汤、华盖散)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无汗服之宜。

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儿科疾病种类多,方剂应用有讲究。

为助大家记心间,歌诀编成解您忧。

“保和丸”,消积滞,山楂神曲莱菔子。

半夏茯苓陈皮配,连翘清热食积退。

孩子饮食不节制,脘腹胀满它来治。

“参苓白术散”健脾,参术茯苓甘草临。

山药扁豆薏仁米,桔梗砂仁莲子心。

脾胃虚弱食少倦,益气健脾功效显。

“玉屏风散”防外邪,黄芪白术防风偕。

表虚自汗易感冒,固表止汗免疫偕。

“六味地黄丸”滋肾阴,熟地萸肉山药亲。

泽泻丹皮茯苓配,阴虚火旺把病擒。

小儿发育迟缓用,滋阴补肾助长生。

“麻杏甘石汤”治喘咳,麻黄杏仁甘草合。

石膏清泄肺热良,发热喘急效果可。

“银翘散”,治风热,银花连翘薄荷偕。

竹叶荆芥豆豉牛,桔梗芦根甘和偕。

外感风热咽痛咳,辛凉解表病能瘥。

“桑菊饮”中桔杏翘,薄荷芦根甘草饶。

疏风清热宣肺气,风温咳嗽服之消。

“藿香正气散”化湿,藿苏芷苓陈腹皮。

半夏曲朴桔梗齐,姜枣甘草一同依。

外感风寒内伤湿,理气和中功效奇。

“理中丸”主温中寒,人参白术炙草攒。

干姜温中又散寒,脾胃虚寒把它餐。

“四君子汤”补脾气,人参白术茯苓齐。

甘草益气又和中,脾胃气虚最相宜。

“四物汤”养血方,熟地当归白芍襄。

川芎活血行气血,妇女血虚第一汤。

“归脾汤”用参芪术,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心血不足脾气虚,怔忡健忘皆能医。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黄芩生姜大枣配,少阳百病此为宗。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甘草协。

粳米煎汤一同煮,大热烦渴把它啜。

“导赤散”泻心火,生地木通甘草佐。

竹叶清心利小便,心经火热口疮妥。

儿科方剂要记牢,灵活运用效果好。

根据病症细斟酌,孩子健康乐陶陶。

以上这些儿科重点方剂的歌诀,希望能帮助您快速记忆和理解。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体质以及病情的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准确用药,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完整版)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完整版)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9.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 茯苓 桔梗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丹参 元参 麦门冬 朱砂 五味子 柏子仁 远志)
11.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
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 苏叶 大枣 肉桂 厚朴 生姜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左金丸-- 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
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苇茎)
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 牡丹皮 当归 黄连 生地)
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 官桂 芍药 黄芩 木香 黄连 当归 大黄 槟榔)
3.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
6.温里剂
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 白术)
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 饴糖 芍药 甘草 大枣 桂枝)
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 甘草 附子)
7.补益剂
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 茯苓 人参 薏苡仁 大枣 山药 桔梗 扁豆 白术 干草 莲子肉)
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 清酒 大枣 阿胶 甘草 人参 麦冬 桂枝 麻仁 生姜)

(完整版)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完整版)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辛温解表00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00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00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004、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005、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006、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辛凉解表007、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008、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009、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扶正解表010、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011、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012、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寒下013、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014、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015、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016、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连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017、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

逐水018、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019、舟车牵牛与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攻补兼施020、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021、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和解少阳022、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儿科学方剂联想记忆

儿科学方剂联想记忆

儿科学方剂联想记忆儿科学是儿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必考的知识,方剂是儿科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儿科学考试中总会遇到方剂知识点的考核,为了让考生能够顺利通过儿科主治的考试,小编整理了儿科学方剂知识点的记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儿科学知识点胎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助阳--补肾地黄汤。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整理记忆为:元宝晚节不保,被盗窃了。

不--补肾地黄汤,保/元宝--保元汤。

窃--胎怯二、儿科学知识点硬肿症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整理记忆为:硬要去种党参。

硬种--硬肿症,参--参附汤。

党--当归四逆三、儿科学知识点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整理记忆为:得胎黄的茵茵仍坚持学习。

茵、茵--茵陈蒿汤和茵陈理中汤。

学--血府逐瘀汤。

四、儿科学知识点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

银翘散3、暑邪;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整理记忆为:对新加坡发生抢劫普通老百姓金银珠宝一事感到惊讶。

感到--感冒。

新加坡--新加香薷饮。

惊--荆防败毒散,金银珠宝--银翘散,普通老百姓-普济消毒饮。

五、儿科学知识点咳嗽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整理记忆为:老师讲课讲得嗓子都沙哑了,搞到要吃金嗓子清清喉咙,但学生连3剩2=6都不懂。

讲课--咳嗽,金嗓子--金沸草散,嗓子--桑菊饮,清清--清金化痰汤,沙哑--沙参麦冬汤,3剩2--三拗汤合二陈汤,6--六君子汤。

六、儿科学知识点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方剂学记忆技巧歌诀

方剂学记忆技巧歌诀

方剂学记忆技巧歌诀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制剂及应用等方面。

学习方剂学需要记忆大量的方剂名称、组成和应用等内容,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方剂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个记忆技巧歌诀,希望对于你有所帮助。

歌曲名称:方方方方剂学第一段方方不得方,平平和胃方。

证里用得开,儿童胃咳方。

解析:这一段主要通过押韵的方式,引出了方剂学的基本特点,方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病证。

其中提到了一个儿童胃咳方,这是提示学生儿童常见疾病中胃咳的治疗方剂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二段方剂有六名,形状看得清。

散剂方名短,三个字就够精。

散剂方不用火,外用方正合适。

几种剂名虽短,疗效却颇佳。

解析:这一段主要介绍方剂的分类和特点。

方剂分为散剂和剂片两大类,散剂命名简短,通常只有三个字,适用于内服和外用;剂片则以扁平片状出现,形状与名字相对应,可以通过形状来判断方剂的用途。

此外,虽然散剂方名短,但是疗效却非常好。

第三段方剂还分汤,水煎药成汤。

煎煮多久久,越久效果好。

不少加减化舒恶,母方再制奇。

调味四项在,养分水煮里。

解析:这一段陈述了方剂的另一类形式,即汤剂。

汤剂是将草药煎煮后制成的,煎煮时间越久,疗效越好。

在使用汤剂时,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化舒,即将原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提到了调味四项,这是指在煎煮草药时可以适当加入调味品,以增加方剂的口感。

第四段劲草方煎顺,直味煮药稳。

方面由老中经,名字就参考。

治吐要逆行,喘嗽炙热草。

出汤加入治,煮沸再低火。

解析:这一段讲述了煎煮方剂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技巧。

首先,劲草方煎需要注意煮药的顺序,而直味则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

方剂命名通常是参考老中医的经验和知识,所以方剂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此外,在治疗吐泻时需要逆行,而治疗喘嗽则需要加入炙热的草药。

最后还提到煮药时要先加水再加药,以及煮沸后再转小火。

第五段方剂治儿科,药效注重剂。

200个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200个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200个方剂趣味记忆歌诀1. 【十全大补汤】–【十全】:人参、白术、茯苓、赤芍、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陈皮、桂枝。

2.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白芍】。

3. 【甘草汤】–【甘草】、【大枣】。

4. 【人参汤】–【人参】、【大枣】。

5.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6. 【八珍汤】–【人参】、【熟地】、【黄芪】、【白术】、【枸杞】、【龙眼肉】、【桂枝】、【丹皮】。

7. 【归脾汤】–【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熟地】。

8. 【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人参】、【干姜】、【大枣】、【甘草】。

9. 【十枣汤】–【大枣】十枚。

10. 【二陈汤】–【陈皮】、【陈蒺藜】。

11.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黄芩】。

12. 【逍遥散】–【丹砂】、【雄黄】、【礬石】、【真雄黄】、【朱砂】、【硼砂】、【夜明砂】、【龙骨】、【牡蛎】、【防已】、【川乌】、【檀香】、【茯苓】、【姜】、【半夏】、【不皂】。

13. 【安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14. 【苏子降气汤】–【枳实】、【苏子】、【佩兰】、【砂仁】、【白术】、【大枣】、【厚朴】。

15.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甘草】、【黄芩】、【人参】。

16. 【愈饮】–【地黄】、【丹皮】、【茯苓】、【山药】、【龙骨】、【阴茎】、【阳茎】、【牡蛎】、【干地黄】、【麦冬】、【五味子】、【清英】、【制半夏】、【泽泻】、【紫菀】、【草豆蔻】、【厚朴】、【甘草】、【丁香】。

17. 【桂枝系中汤】–【桂枝】、【白芍】、【茯苓】、【甘草】、【附子】、【生姜】、【大枣】、【人参】。

18. 【四逆散】–【细辛】、【桂枝】、【甘草】、【炙甘草】、【白芍】、【生姜】。

19. 【理中丸】–【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白芍】、【川楝子】、【枳实】、【厚朴】、【半夏】。

中医儿科学歌诀

中医儿科学歌诀

中医儿科学歌诀中医儿科学歌诀一、发病辨证⒈病因辨证⒉病位辨证⒊病机辨证二、辨证施治⒈五脏辨证施治⑴心脏辨证施治⑵肺脏辨证施治⑶脾脏辨证施治⑷肝脏辨证施治⑸肾脏辨证施治⒉六腑辨证施治⒊经络辨证施治⒋气血津液辨证施治⒌中医针灸辨证施治⒍中药辨证施治⒎中医按摩辨证施治三、病症分类⒈咳嗽病分类⑴外感风寒咳嗽⑵外感风热咳嗽⑶外感湿邪咳嗽⑷脾虚湿停咳嗽⑸肺虚咳嗽⑹血瘀阻络咳嗽⑺肺热痝咳嗽⑻肺虚肾虚咳嗽⒉发热病分类⑴外感风寒发热⑵外感风热发热⑶外感湿邪发热⑷温病发热⑸中医综合治疗发热⒊腹泻病分类⑴外邪侵袭肠胃腹泻⑵脾虚泄泻⑶肠燥便秘⑷脾胃湿热腹泻⑸肝郁气滞腹泻⑹肾虚泄泻⑺肝胃虚热腹泻四、中医儿科常用方剂⒈外感疾病方剂⒉肺热症方剂⒊脾虚湿停方剂⒋肝胃虚热方剂⒌肾亏虚冷方剂⒍中医儿科推拿方剂五、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方法⒈饮食保健⒉睡眠调理⒊锻炼养生⒋心理疏导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六、本文档涉及附件:⒈附件1:中医儿科常用方剂⒉附件2:中医儿科药物分类表⒊附件3:中医按摩手法示意图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传统医学,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治疗方法。

⒉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和病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⒊五脏辨证施治:根据五脏的功能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⒋六腑辨证施治:根据六腑的功能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⒌经络辨证施治: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⒍气血津液辨证施治:根据气血津液的状况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⒎中医针灸辨证施治:根据针灸的原理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⒏中药辨证施治:根据中药的性味和功效,以及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⒐中医按摩辨证施治:根据按摩手法和相应的疾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儿科学》歌诀

《中医儿科学》歌诀

《中医儿科学》歌诀1. 小儿体重计算方法前7后5都加点1岁以后年加22. 小儿身高计算方法小儿出生是半米,生长最快1岁里一岁身长75两岁又长10厘米两岁以后这样记每年增长7厘米3小儿头围生时头围34前3后9都长64. 小儿语言发育2喉3、4咿呀笑7、8个月发双音1岁叫名两岁语5岁表达我自己1. 胎怯胎怯精薄脾肾虚,补肾地黄保元齐2. 硬肿硬肿寒宁阳气虚,当归四逆参附齐3. 胎黄胎黄肝胆脾胃病热茵寒里血逐瘀风羚虚脱参脉需1. 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时邪感冒暑银加2. 乳蛾乳蛾风热毒阴虚银马牛甘养阴取3. 咳嗽风寒杏苏金沸用热菊燥杏具有桑。

痰热清金湿二陈,气虚六君阴沙参4. 肺炎喘嗽风痰热毒用麻杏,毒热黄连痰热葶气虚参五阴沙参阳虚参牡厥牛羚5. 哮喘风寒三子小青龙痰热麻杏合苏葶肺实苏子肾都射外寒内热大青龙6.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肺脾玉屏六脾肾金理营卫芪肺脾阴虚生脉沙1. 鹅口疮心脾积热虚火浮清热泻脾知柏入2. 口疮风热心火虚火浮银翘泻心六味桂3. 厌食气虚阴虚脾失健+6异功养胃金不换4.积滞1. 食积保和消乳丸脾虚夹积用健脾5. 疳证气健积肥干八珍肿防眼石口泻心6贫血贫血脾六心脾归肝肾阴左脾肾右7. 小儿泄泻风寒藿香湿热葛,食保脾虚白术散脾肾附四气阴参阴竭阳脱生龙牧1夜啼夜啼病机有三种脾寒心热与惊恐寒乌匀气热导赤惊恐伤神用远志汗证汗证营卫黄桂五肺卫玉牡湿泻黄气阴生脉或当归1. 病毒性心肌炎病肌风银热葛根痰瘀失瓜气炙生心阳桂甘龙牡成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动心脾归大枣杞菊肝肾黄痰扰3. 抽动障碍儿抽阴虚大定风郁达脾虚十味温4. 急惊风急惊热银气营瘟羚角钩藤邪陷心黄白湿热抱龙惊5. 慢惊风慢惊用大定脾虚暖肝理脾肾固荡惊6. 痫症风定痰涤瘀通窍惊镇脾六脾肾八1. 儿肿风水麻,湿热五五加。

气虚屏参苓,阳虚真武汤气阴地黄丸,水凌参苈黄。

邪陷龙胆羊,水毒附子胆。

2. 尿频脾肾气虚尿缩泉湿热下注八正清阴虚内热知柏明3. 遗尿补中缩泉补气虚心肾交导止尿遗兔补肾气龙泻肝4. 五迟肝肾六味调心脾通窍二陈治痰瘀1. 麻疹麻疹卫胃发透表阴津耗伤用沙麦邪毒闭肺用麻杏攻喉清咽心肝羚2. 风痧和水痘风痧水痘卫气营肺卫同用银翘解水痘清胃疹透凉3. 丹痧肺卫解肌毒凉营疹后阴伤用沙参4.手足口手足两毒肺脾消毒湿热败毒5. 痄腮少阳热毒陷心腹柴葛普济败毒龙6. 传单传单肺气痰湿正银普肝露竹蒿沙7.顿咳顿咳邪三痰葶桑气虚人参阴虚沙8.紫癜虚火热热不摄血补阴连犀归脾汤川崎卫气银翘在气营两燔清瘟败气阴两伤沙参麦9.佝偻病佝偻病病肺脾肾人参益脾还补肾。

方剂歌诀(方便打印记忆) (1)

方剂歌诀(方便打印记忆) (1)

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4.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5.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4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6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7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2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3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4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寒下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2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温下1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2温脾汤: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3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常见中药方剂记忆歌诀

常见中药方剂记忆歌诀

常见中药方剂记忆歌诀1.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2.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3.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4.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5.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6.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7.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9.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10.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11.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

12.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13.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14.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15.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16.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17.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18.清营汤: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

19.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20.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21.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22.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23.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24.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25.苇茎汤: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

26.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27.玉女煎: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

28.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29.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30.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辨。

31.六一散: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

32.理中丸: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33.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34.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35.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方剂精华表格趣记歌诀(四)

方剂精华表格趣记歌诀(四)

方剂精华表格趣记歌诀(四)
之前的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
小伙伴们都记住了吗?
今天咱们继续——
清热剂之一
清气分热
功效特点要点
白虎汤气分热盛证。

四大证。

知母—滋阴润燥
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
竹叶石膏汤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清营凉血
功效特点要点
清营汤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
隐。

生地、麦冬、玄参—清营热而滋营阴;
银花、连翘、竹叶—透热转气。

犀角地黄汤热入血分证。

身热谵语,热伤血络,蓄血瘀
热。

凉血散血
清热解毒
方剂特点要点
黄连解毒汤三焦火毒证。

口燥咽干,身热下利,小便黄赤。

苦寒直折通泄三焦
凉膈散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胸膈烦热,口舌生疮
大黄、芒硝—以泻代清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
升麻、柴胡—火郁发之清热剂之一
白虎汤
白虎精食母肝。

白虎粳石母甘。

竹叶石膏汤
厦门人煮食干净米。

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清营汤
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

翘连花玄生丹麦竹犀。

犀角地黄汤
岳母牺牲。

药牡犀生。

黄连解毒汤
秦连山黄柏解毒。

芩连山黄柏解毒。

凉膈散
黄老将军巧捉萧何子。

黄老将军翘竹硝荷栀。

普济消毒饮
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

陈升翘拦截牛马,柴僵芩国老*玄。

电气仪表使用的顺口溜口诀汇总

电气仪表使用的顺口溜口诀汇总

电气仪表使用的顺口溜口诀汇总1、正确使用万用表正确使用万用表,用前须熟悉表盘。

两个零位调节器,轻轻旋动调零位。

正确选择接线柱,红黑表笔插对孔。

转换开关旋拨档,档位选择要正确。

合理选择量程档,测量读数才精确。

看准量程刻度线,垂视表面读数准。

测量完毕拨表笔,开关旋于高压档。

表内电池常检查,变质会漏电解液。

用存仪表环境好,无振不潮磁场弱。

2、正确运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正确运用欧姆档,应知应会有八项。

电池电压要富足,被测电路无电压。

选择合适倍率档,针指刻度尺中段。

每次更换倍率档,须重调节电阻零。

笔尖测点接触良,测物笔端手不碰。

测量电路线通断,千欧以上量程档。

判测二极管元件,倍率不同阻不同。

测量变压器绕组,手若碰触感麻电。

3、万用表测量电压时注意事项用万用表测电压,注意事项有八项。

清楚表内阻大小,一定要有人监护。

被测电路表并联,带电不能换量程。

测量直流电压时,搞清电路正负极。

测感抗电路电压,期间不能断电源。

测试千伏高电压,须用专用表笔线。

感应电对地电压,量程不同值差大。

4、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的方法用万用表测电流,开关拨至毫安档,确定电路正负极,表计串联电路中。

选择较大量程档,减小对电路影响。

5、直流法判别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三相电动机绕组,首尾直流法判断。

万用表拨毫安档,直流电源干电池。

一相绕组接仪表,另相绕组触电池。

通电瞬间表针转,反转正极都是首。

若不反转换接线,余相绕组同法判。

6、剩磁法判别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运转过的电动机,首尾剩磁法判断。

三相绕组出线头,作好标记后并联。

万用表拨毫安档,跨接并联公共点。

慢慢转动电机轴,同时观看仪表针。

指针无明显摆动,三首三尾各并连。

指针向左右摆动,二首一尾并一端。

一相绕组调换头,再用同法来测辨。

直至表针不摆动,首尾分别并一端。

7、环流法判别三相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运转过的电动机,首尾环流法判断。

三相绕组出线头,互串接成三角形。

万用表拨毫安档,串接三相绕组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题目:多功能数字计时器设计姓名:学号:班级:院系:专业:目录1.电路功能设计要求介绍2.电路原理简介3. 单元电路设计3.1 脉冲发生电路3.2 计时电路3.3 译码显示电路3.4 清零电路3.5 校分电路3.6 仿电台报时电路4.总电路图5.电路调试和改进意见6.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出现原因及解决方法7.实验体会8.附录8.1 元件清单8.2 芯片引脚图和功能表9.参考文献1.电路功能设计要求1、设计制作一个0分00秒~9分59秒的多功能计时器,设计要求如下:1)设计一个脉冲发生电路,为计时器提供秒脉冲(1HZ),为报时电路提供驱动蜂鸣器的高低脉冲信号(1KHZ、2KHZ);2)设计计时电路:完成0分00秒~9分59秒的计时、译码、显示功能;3)设计清零电路:具有开机自动清零功能,并且在任何时候,按动清零开关,可以对计时器进行手动清零。

4)设计校分电路:在任何时候,拨动校分开关,可进行快速校分。

(校分隔秒)5)设计报时电路:使数字计时器从9分53秒开始报时,每隔一秒发一声,共发三声低音,一声高音;即9分53秒、9分55秒、9分57秒发低音(频率1kHz),9分59秒发高音(频率2kHz);6)系统级联。

将以上电路进行级联完成计时器的所有功能。

7)可以增加数字计时器附加功能:定时、动态显示等。

2. 电路原理简介数字计时器由计时电路、译码显示电路、脉冲发生电路、校分电路、清零电路和报时电路这几部分组成。

其原理框图如下:3. 单元电路设计3.1 脉冲发生电路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

采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产生稳定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再经过分频器输出标准秒脉冲(1HZ)。

分频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1HZ)。

二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驱动脉冲信号(1KHZ、2KHZ)。

采用晶体的固有频率为32768HZ=215HZ。

CC4060、74LS74 电路图如下所示:Q14Q5Q423.2 计时电路CC4518(分位、秒个位)、74LS161(秒十位)“o”“0”“1”“0”3.3 译码显示电路译码器CC4511 显示器共阴LED七段字型数码管3.4 清零电路3.5 校分电路3.6 仿电台报时电路4.总电路图2Q4 Q5 Q145.电路调试和改进意见先接显示电路,显示电路接完,接入电源,当三个数码管都能正常显示8的时候说明接入正确。

然后接显示电路,接入显示电路后,在电路中加入外接脉冲,每个位数都能正常计数,秒个位和分个位分别从0到9,秒十位是接在16进制芯片上,应显示0到E,但A到E数码管不能显示,只有当进位电路接入之后,成为6进制电路,能显示0到5的数字。

下面接脉冲发生电路,电路接入之后,无需外加脉冲,电路能自动计数。

再接清零电路,当清零电路启动时,电路能自动清零。

再接校分电路,接入后能控制分个位从0到9。

最后接报时电路,电路接入后,启动能在规定的时间点上报时。

6.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出现原因及解决方法当计时电路接完之后,接入电源和脉冲,电路不能正确计时。

检查后发现芯片的使能端没有接完整,经过查功能表,将使能端接入电路之后,电路能正常工作。

7.实验体会初次做这个实验,我和搭档手足无措,一点头绪也没有,但是在老师的提示下按照原理图依次安装了显示器,译码器及计数器,并认真考虑了布线问题,接好了线,面包板上初步具有了模型。

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就很顺利了,我们把原理图和各个部件的功能表弄懂记住,每天都按步骤做完了当天的任务,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助,最终用了三天时间很顺当的完成了实验。

本次试验使我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学会了与搭档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分享问题被解决、实验完成的喜悦!8.附录8.2 芯片引脚图和功能表1)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LS161 引脚图U2741LS61C rC PABCDS 0G N D~L D S 1Q dQ cQ bQ aQ c cV c c引脚图U3CD45181C P1E N1Q a1Q b1Q c1Q d1C rV s s2C P 2E N2Q a2Q b2Q c2Q d2C rV d d引脚图U4CD4511BC~L I~B IL EDAV s se 1d 1c 1b 1a 1g 1f 1V d d码1 1 0 0 1 0 0 1 1 0 1 1 1 0 4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1 51 1 0 0 1 1 0 1 1 1 1 1 0 0 61 1 0 0 1 1 1 0 0 0 1 1 1 1 7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81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9 4)与非门74LS00引脚图功能表A B Y=非(AB)0 0 10 1 11 0 11 1 05)与门引脚图功能表A B Y=AB0 0 00 1 01 0 01 1 16)非门74LS04引脚图功能表A Y=非A0 11 07)或门74LS32引脚图功能表A B Y=A+B0 0 00 1 11 0 11 1 19.参考文献[1] 马鑫金编.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2] 蒋立平编著.数字电路.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翻印[3] 李银华等编著.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4] 王建新,姜萍编著.电子线路实践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5] 王俊峰,安家文,吕宽州等编著.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2006年儿科常用方剂二陈汤陈夏苓草二陈汤,燥湿化痰是主方。

若加星枳名导痰,顽痰胶固癫眩康。

或加枳茹即温胆,清胆宁神勿迷茫。

金水六君地归姜,痰湿内盛兼阴伤。

四物汤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淮山药,木瓜莲肉炙甘草;气阴两伤因泻迫,酸甘并用补中焦。

人参五味子汤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莱芥苏,顺气消滞喘咳除。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配,地黄龟版猪脊髓,骨蒸潮热盗汗止,肝肾阴衰虚火退。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王氏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五皮饮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司。

五苓散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止嗽散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槟榔青皮高良姜,巴豆炒楝取其气,寒凝肝经疝痛良。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夏陈加,脾胃虚寒痰湿祛。

香砂六君胃寒主,阳虚运差最相宜。

玉屏风散芪术防风玉屏风,表虚自汗姜煎送。

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脏躁服,缓肝和中心气足。

芍药汤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

补肺阿胶汤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归脾汤归脾汤用芪术参,木香龙眼归枣仁,远志茯神草姜枣,心脾两补气血生。

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白虎汤清热生津白虎汤,知膏草米合成方,热渴汗烦是主诉,体征脉洪舌苔黄。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玄归冬,两地贝芍桔草同,滋阴润肺祛痰热,喘咳咯血咽燥痛。

真武汤温阳利水真武汤,附子术芍苓生姜。

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犀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 除去半夏名异功;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山栀羌,柴桔归芎芩芍防;红花牛蒡升玄薄,清热解毒活血良。

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牡蛎散阳虚自汗牡蛎散,黄芪浮麦麻黄根,扑法芎藁牡蛎粉,或将龙骨牡蛎扪。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参,升柴陈草当归身,益气升阳能固脱,甘温除热亦堪珍。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支饮喘息不得卧,面目浮肿胸满胀,肺痈支饮证把握。

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香,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固真汤黄耆2两(蜜炙),酸枣仁4两,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

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知母、黄柏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麻黄汤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解表且平喘。

麻黄加术能去湿,麻杏苡甘风湿餐。

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泻黄散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约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亦有不用茵陈者,仲景柏皮栀子汤。

理中汤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

保元汤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大安丸内加白术,消中兼补效堪夸。

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甘枣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宗。

都气丸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去皮,9克)五味子(6克)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