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专题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14-2018年)
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真题汇编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2012—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五人口与城市考点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2年6月·单选Ⅰ)图Z21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Z211.1991年与1951年相比,该地区( )A.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B.40~60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C.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D.0~5岁人口比重上升2.2031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A.少儿人口比重大B.老龄人口比重大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D.男女人口数相等(2014年6月·单选Ⅰ)图Z22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图Z223.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A.甲 B.乙C.丙 D.丁5.(2013年6月·单选Ⅰ)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C.受教育程度 D.传统观念考点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6.(2012年6月·单选Ⅰ)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B.国家政策的影响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7.(2014年6月·单选Ⅰ)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C.经济因素 D.宗教因素8.(2013年6月·单选Ⅰ)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优的自然环境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高的经济待遇9.(2013年6月·单选Ⅱ)每逢我国传统佳节,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集在一起。
这主要受(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民族文化的影响C.交通条件的影响 D.地形气候的影响考点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10.(2013年6月·单选Ⅰ)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描述错误的是( )A.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承载力在区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C.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D.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11.(2012年6月·单选Ⅰ)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12.(2011年6月·单选Ⅰ)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民族构成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考点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2年6月·单选Ⅰ)图Z23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化历年真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化历年真题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人口与城市化是比较常见的考点。
以下是历年真题中相关考点的回顾和总结。
人口问题- 2019年全国卷Ⅱ: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正在逐步缓慢,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释人口数量增加缓慢的原因有哪些?(10分)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正在逐步缓慢,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释人口数量增加缓慢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018年全国卷Ⅲ: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全国各地区人力市场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图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10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很大,但是全国各地区人力市场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图表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2017年全国卷Ⅰ:2016 年 3 月 1 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被改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改革涉及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制度、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等方面。
提出我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背景、目的和重大意义。
(10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改革涉及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制度、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等方面。
提出我国计划生育改革的背景、目的和重大意义。
(10分)城市化问题- 2019年北京市卷:我国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一线两带三区”格局,在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地理因素影响?(15分)我国的城市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一线两带三区”格局,在这一现象背后有哪些地理因素影响?(15分)- 2018年全国卷Ⅰ: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在我国的形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重要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介绍我国城市群的特点及其作用。
(10分)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它在我国的形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呈现出重要的特点和作用,概括介绍我国城市群的特点及其作用。
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分析4页

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人口专题试题紧扣高考考纲,重点考查了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等核心知识。
不仅结合我国新实施的人口政策等社会热点,还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考点一:人口增长(2014新课标Ⅰ卷)图1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1,完成下题。
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试题分析】2根据坐标图分析,横坐标表示户籍人口,纵坐标表示常住人口。
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可以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
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
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
故选A。
3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故选D。
考点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下表,完成第5―6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试题分析】4本题以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人均GDP水平最高的是浙江,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较小,故A选项错误;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最高,C 选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省,河南人口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大,故 B选项错误;河南为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大,D选项错误,故选C。
5青海省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DP水平低,科技人才少,所以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选项错误;河南为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所以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选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山地丘陵多,耕地少,所以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C选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小,地广人稀,所以适合发展商品农业。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考点五:人口(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

考点五:人口——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全国卷版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2022全国乙卷)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3.(2022全国乙卷)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情况。
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20全国III卷)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A.1971~1975年B.1981~1985年C.1991~1995年D.2001~2005年5.(2020全国III卷)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A.生育政策放宽B.人口惯性影响C.经济发展提速D.生育观念改变6.(2020全国III卷)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总数逐渐减少B.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C.人口增长较为缓慢D.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19全国I卷)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8.(2019全国I卷)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专题09 人口 - 十年(2014-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学生版)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人口命题规律考点分布考点01人口分布(2023·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
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B.加速区域城市化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D.完善区域铁路网4.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5.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2023·浙江卷)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
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7.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矿产C.水源D.土壤(2021·海南卷)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
5《高考真题――人口与城市专题》_图文(精)

5《高考真题――人口与城市专题》_图文(精)高考真题--人口与城市(2016全国卷I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2016全国卷III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2014课标II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握手楼”,据此完成7-8题7.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8.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断扩大(2014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5《高考真题――人口与城市专题》_图文(精)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
高考真题--人口与城市
(2016全国卷I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4课标II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握手楼”,据此完成7-8题
7.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8.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3全国II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
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
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
《人口与城市》各地高考题汇集

《人口与城市》各地高考题汇集图8为“我国1990—2022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35167701(万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D.40%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7.1961--2022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8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1-7BCDBBDC8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团块式;P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人口与城市(近五年广东高考题)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图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图4), 完成10~11题。(2010年)
10.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11.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41、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 煤(煤炭)、土(稀 土)、气(天 然 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10年)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 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 象的原因。(6分)
A、台风引发风暴潮
• 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 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2014年)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城市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第10题,由图4可知甲模式中,高速公路经过城区, 其出入口立交也在城区内,所以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 地并影响城市建成区内的景观和环境,所以A错误、C正 确。乙模式中,高速公路远离城市建成区,出入口立交也 在城市建成区外侧,所以乙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要小,所以D错误。 • 第11题,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 一般会采用乙模式,绕城而过,减少对城市的影响,所以 A错误。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道路逐渐被新建城区包围,乙模式逐渐转变为甲模式,所 以,B正确。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很容易出 现,所以C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受早期交通运输 布局和后期规划的影响,甲、乙两种模式可能会同时存在, 所以D错误。 • 【答案】10、C 11、B
专题8 人口、乡村和城镇-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

专题08 人口、乡村和城镇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01 人口分布与人口数量变化(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1.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A【解析】1.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等。
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地中等级最高的县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三地高,且甲地位于交通枢纽位置,附近有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交通便利,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最强,A正确;乙,丁两地为乡镇。
位置偏僻,周围没有明显的交通优势,以发展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甲地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不强,B、D错误;丙地乡镇靠近省界又有河流阻隔,虽有铁路通过,但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如甲地,C错误。
故选A。
(2022·北京·高考真题)苏里南人口约60万,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广东省等地的华裔,中国农历新年是全国性节日之一。
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千美元(2020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苏里南()A.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B. 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 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D. 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答案】 15. A【解析】读图可知,苏里南首都、城镇、机场、公路等主要分布在该国北部,而南部多为河流上游,多沼泽,自然保护区等。
说明苏里南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铝土矿开采过程需要消耗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源,不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B错;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多位于河流源头,海拔较高,以山地为主,C错;北部沿岸地区有圭亚那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暖流的一个分支)流经,D错。
故选A。
(2021·北京·高考真题)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
2014-2018年高考真题综合题分类汇编-世界地理部分

2014-2018年高考真题综合题分类汇编世界地理部分亚洲1、【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2、【2017年高考真题天津卷】(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4分)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
(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
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8分)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
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学*科网。
(3)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图10中信息并说明。
(9分)3、【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一、单选题近年(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
完成1、2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收入水平B.舒适程度C.交通条件D.区域差距答案:A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答案:D户籍(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答案:C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移人口(迁入或迁出口)。
据图可知,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比较稳定(接近400万),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外来务工人口小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逐年”太绝对,无依据,另外,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应的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会提高;由于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变小,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形势在减弱(人口回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4.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D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
读图(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文资料,回答10-11题。
国7巴威市文化雇务设施.星级餐厅外箫学生致胃表1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城巾名称人口数量(万人)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万亿美兀)东京 13512155 0. 95 巴黎 1060 2845 0. 74 纽约833 798 0. 90 伦敦97817380. 525.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答案:C【解析】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主体;同样,美术馆、电影院屏幕也是巴黎地域文化的组成或反映,并不是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城市专题选择题14-18年真题汇编
(2014全国1卷10-1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2题。
1.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2014全国1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3—4题
3.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0
(2015全国1卷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5~7题。
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8全国1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9.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2018全国2卷4-5)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
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10.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
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
C.东南部D.西南部
11.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