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与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

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

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端午节是中国和韩国两国的传统节日,虽然两国的端午节都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但是两国的端午节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并比较韩国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的区别。

一、历史渊源中国的端午节源于古代,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离开了世界,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就在这一天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传统庆祝活动。

在今天的中国,庆祝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和传统。

韩国的端午节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传说。

在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罗时代,该节日起初是为了避免瘟疫而设立的。

传说一条蛇进入了人类的家园并传染了瘟疫,为了避免这种疾病的蔓延,人们献祭牛肉和酒来祷告神明。

这就是韩国端午节的来源。

二、庆祝方式在中国,庆祝端午节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庆祝方式之一就是打龙舟比赛。

在北京,龙舟比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庆祝活动,许多人会聚集在长城脚下的凤凰台,以观看比赛。

此外,食用粽子也是庆祝端午节的传统。

粽子是一种三角形的粘米饭团,中间填充各种不同的馅料,如鲜肉、咸蛋黄、豆沙等等。

人们通常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传统。

在韩国,庆祝端午节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吃咸饭。

咸饭是一种用糯米、酱汁、蘑菇和熟牛肉制成的粘稠食品。

据说,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准备大量的咸饭,以便在祭祀先祖时使用。

另外,韩国的端午节庆祝活动还包括穿上传统服装、进行传统歌舞表演、赛龙舟等等。

三、象征意义端午节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体现着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传承,还代表着一种象征意义。

在中国,端午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屈原的纪念上,他是一位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诗人,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英雄和偶像。

此外,端午节还代表着追求健康和长寿的愿望。

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还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驱除邪恶和病魔的好机会。

在韩国,端午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上。

中韩两国文化比较的分析

中韩两国文化比较的分析

中韩两国文化比较的分析中韩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韩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近,民间交流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国的饮食,礼仪,服装文化既有同又有异。

中韩两国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一、中韩两国饮食文化比较(一)中国饮食文化1、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

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

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2、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韩国饮食文化韩国人日常饮食中以大米为主食,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并以肉类、豆类、海产品、泡菜、汤等为辅食。

其中,汤和泡菜在日常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辅食的味道往往因烹调者不同而异,尽管用的可能是同样的原料。

韩国人特别喜欢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酱是平时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中韩民俗文化对比与对韩民俗文化教学以《中国语1》为例

中韩民俗文化对比与对韩民俗文化教学以《中国语1》为例

中韩民俗文化对比与对韩民俗文化教学以《中国语1》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韩国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在中国社会逐渐普及。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对韩民俗文化的教学已经成为提升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韩两国的民俗文化,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中国语1》这样的语言教学课程中融入韩国民俗文化的内容,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

文章首先将对中韩两国的民俗文化进行概述,包括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礼仪规范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在《中国语1》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对韩民俗文化的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应用等。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平衡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递,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文章将总结在《中国语1》课程中进行对韩民俗文化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对韩民俗文化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韩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贡献一份力量,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二、中韩民俗文化概述中韩两国地理相邻,历史交往悠久,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

韩国民俗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以下是对中韩两国民俗文化的简要概述。

中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中国民俗文化以汉族为主体,同时融合了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在节日习俗上,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

在婚丧嫁娶方面,中国的民俗文化同样独具特色,如婚礼中的“六礼”、葬礼中的“五服”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礼仪的重视。

中国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其独特的创新和发展。

中韩春节传统娱乐活动比较

中韩春节传统娱乐活动比较

中韩春节传统娱乐活动比较中韩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节作为传统节日,在两国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在两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中韩两国也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就中韩两国春节传统娱乐活动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中韩春节传统娱乐活动的相似之处1. 传统舞蹈表演在中韩两国的春节期间,都会有传统舞蹈表演。

在中国,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而在韩国,会有舞狮子等舞蹈表演。

这些传统舞蹈表演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 庙会及文化展览中韩两国在春节期间也都会举办庙会及文化展览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品尝各地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儿童游戏及表演在春节期间,中韩两国的儿童游戏及表演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中国的放烟花、耍皮影戏等儿童游戏,以及韩国的踢毽子、踢拔河等儿童表演,都是春节期间人们乐此不疲的娱乐活动。

1. 舞狮子和舞龙的区别在中国的春节期间,舞狮子和舞龙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表演。

舞狮子是由两人合作表演的,舞狮子的人是用布料制成的狮子头套和狮子身躯套在身上,然后模仿狮子的动作,扭动身躯,以示祈福和驱邪。

而舞龙则需要数人配合,以长龙的形态进行表演。

而在韩国,他们的舞狮子则与中国的有所不同,舞狮子是在年节当天,由全村男丁一起演练。

所以,虽然中韩两国都有舞狮子的表演,但形式上还是有所差异的。

2. 韩国的大舞台表演在韩国的春节期间,通常会有一些大型舞台表演,比如韩国传统音乐演出、舞蹈表演等,一方面可以让人们领略传统的韩国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春节增添了不少欢乐和喜庆。

3. 中韩的传统音乐演出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的春节传统娱乐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春节传统娱乐活动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对祖先的敬仰与对家庭的重视上。

比如舞狮子、舞龙等表演,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庙会及文化展览则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韩风俗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中国和韩国的风俗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例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节日期间穿上传统服装,如中式唐装或者民族服装。

而在韩国,人们则更倾向于穿上传统的韩服。

此外,中国人通常会在节日期间挂上年画,以祈求新年的好运。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挂上樱花干花来庆祝新年。

另一个明显的差异是饮食习惯。

中国人通常会在节日期间吃烤鸭、饺子和其他传统的中式料理。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吃烤肉、泡菜和其他传统的韩式料理。

此外,中国人在节日期间会进行许多传统的活动,如舞龙舞狮、观看龙舟比赛等。

而韩国人则会在节日期间进行许多传统的游戏和比赛,如踢高卢鸡、打太空鸡等。

总之,中国和韩国的风俗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服装、饮食习惯和传统活动等方面。

这些差异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体验。

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评析

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评析

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评析中韩两国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受到了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和周边文化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韩两国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在传统节日方面,中韩两国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在相似之处上,中韩两国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秋夕节在日期上十分接近,都是团圆的象征,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赏月、吃月饼等。

而在不同之处上,中秋节的焦点是家庭团聚,人们重视亲情;而韩国的秋夕节更加偏向祭祖,人们会去祭拜祖先。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而韩国文化则更注重传统和祭祀。

其次,在美食方面,中韩两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相似之处是两国都有许多以粮食为主的菜肴,如大米、面条等。

而不同之处则在于烹饪方式和调味方法。

中国菜以炒、煮、蒸等多种烹饪方式为主,注重调味品的使用,使得菜肴味道丰富多样;而韩国菜则以烧烤和泡菜为特色,辛辣口味更为突出。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均衡的原则,而韩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鲜辣刺激的口味。

此外,在礼仪方面,中韩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尤其在长辈和上级面前,人们会更注重言谈举止,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韩国文化则更注重年龄和地位的等级制度,上下级之间有着明确的规范。

韩国人在交往中会更注重敬语和尊称,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这反映了中国文化注重整体和谐,韩国文化则更强调等级和秩序。

最后,在艺术和娱乐方面,中韩两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华传统文化以书画、传统音乐、戏曲等为代表,注重平和、内敛的表达方式。

而韩国则发展了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韩剧和韩国流行音乐(K-pop)等,更加注重明亮、活泼的艺术风格。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内心表达的追求,而韩国文化则更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和娱乐性。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文化在传统节日、美食、礼仪以及艺术娱乐等方面存在着异同。

这些差异既受到了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两国社会、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节的区别

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节的区别

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节的区别中国和韩国都有端午节,但两国的庆祝方式和传统食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中国和韩国端午节的区别。

一、节日起源不同中国的端午节源自于古代的龙舟竞赛和纪念屈原的习俗。

根据古书记载,屈原是中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为了抗议当时国家的腐败,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他的尸体被鱼虾吃掉,人们把米团扔到江里,以保佑他的灵魂平安。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吃粽子等习俗。

韩国的端午节则起源于古代的龙图崔府,那是三国时期高句丽的王宫。

传说,当时有一只大蛇,威胁了村庄的居民。

一位名叫崔元翼的年轻人敢于挑战大蛇,最终成功打败了它。

为了感谢他的勇气和贡献,当地居民在每年的端午节上为他纪念庆祝。

二、庆祝方式不同中国的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如龙舟竞赛、挂艾草、穿香包、吃粽子等。

在节日前夕,人们会挂起艾草,以驱邪瘟、清香祛毒。

龙舟竞赛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活动,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会划着装饰得十分华丽的船只,比速度和技巧。

韩国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主要集中在吃粽子和参与传统舞蹈比赛上。

在端午节当天,韩国人会吃一种名为“粽子”的饭团,这种饭团与中国略有不同,口感更甜且形状比较扁平。

韩国的端午节同时也会举行传统舞蹈比赛,这些传统舞蹈通常包括韩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以及韩国传统的舞蹈。

三、纪念的人物不同中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思想家,他反对当时豪门贵族的政治腐败,无私地倡导爱国主义,并为此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中国,屈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不仅仅是纪念他的生平事迹,还要为他祈福,向他致敬。

韩国的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崔元翼这位年轻人,他曾经在韩国历史上英勇地保护了自己的村庄不受蛇的侵袭。

在端午节期间,韩国人们会来到崔元翼故居的祠堂,祈求好运和平安。

结论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节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历史背景。

虽然两种节日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代表了东亚国家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韩国节日文化及中韩对比

韩国节日文化及中韩对比

浅谈韩国节日文化及中韩节日习俗对比摘要:韩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是相当重视的,对其的保护与传承一直延续至今。

韩国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投身于一个又一个传统节庆活动中,积极地以自己的行动对于各种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展示自己的关心与支持。

由于韩国自古以来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不乏有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互交融、相同之处。

那么,韩国有哪些节假日?他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与中国人迎接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习俗相比,在韩国的风俗中又有何不同之处呢?1.韩国国定假日1. 1元旦(신정):1月1日元旦─新年,1月1日、2日为国家规定的公休日。

国历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称阳历新年,以祭祖的家庭典礼、特制的食物、传统游戏来庆祝。

全家人团聚,亲朋好友间互相拜年欢度佳节。

新年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福巾”,身穿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新年期间,人们除了享受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1.2春节(춘절/설날):正月初一春节在韩国叫“旧正”,也就是农历新年。

在韩国,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

过春节时,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

韩国人祭祖有严格的说法,祭祀的程序也很严格。

每年春节一到,韩国妇女盛装从早到晚都要在厨房里忙活。

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

人们互相间赠送礼物。

春节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吃的年糕片汤,象征新的一年团圆美好。

韩国人称春节回家探亲为“归省”。

在韩国春节比较有代表性的娱乐游戏还有跷跷板、放风筝、荡秋千等。

1. 3独立运动纪念日(삼일절):3月1日三一运动(삼일운동)也被称为“独立万岁运动”、“三一独立运动”等。

在1919年3月1日正午,韩国爆发了抗日运动,这一运动当时遭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为了纪念韩民族自主独立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40年把3月1日指定为独立运动纪念日并成为全国性的公众假期。

中国和韩国在文化传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和韩国在文化传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和韩国在文化传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和韩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国的文化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鉴于两国在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也存在诸多不同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国和韩国在文化传统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共同点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韩国的儒家思想也有很深厚的传统。

这种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在中国和韩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2. 书法、绘画和音乐书法、绘画和音乐是中韩两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两国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如中国和韩国的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等,都有相似的艺术风格。

3. 传统服饰中韩两国在传统服饰方面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如中式旗袍和韩国传统服装“韩服”都强调身材的线条美,强调柔美、性感,而且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还有现代时尚的艺术性和设计上的灵感。

二、不同点1. 历史差异中国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历史上处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韩国相比之下要年轻得多,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虽然也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但总体上比中国要单一一些。

2. 社会结构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

而韩国则是一个民族相对单一的国家,民族文化相对纯粹。

3. 饮食文化中韩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有着复杂的烹调方法,饮食分为八大菜系,不同地域在烹调方法、调料、口味等方面存在差异。

而韩国则注重低脂、健康和自然绿色的饮食方式,辣椒、大蒜、生姜等成为了韩国饮食的常见调味品。

4. 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的传统信仰主要是儒家、道家、佛教等,而韩国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两国的传统信仰有很大的不同。

5. 社交礼仪中韩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礼仪是对身份地位、年龄等因素的尊重,在商务场合上也比较讲究规则。

211214870_中韩中秋节和秋夕节文化对比

211214870_中韩中秋节和秋夕节文化对比

062《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中国和韩国的节日有诸多相似部分,当时因为两国的历史文化都有各自的发展脉络,在具体的节日主题、文化内涵、节日活动等方面依然有较多差异,差异的背后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人文方面的原因,以中国的中秋节和韩国的秋夕节为例,对起源、民俗活动、饮食习俗、节日主题及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同时列举具体的节日文化内容,不仅丰富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通过对比韩国节日文化了解两国节日文化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中秋节;秋夕;起源;饮食;主题;演变;文化对比中韩中秋节和秋夕节文化对比杜云飞一、起源(一)中国中秋节的起源我国中秋节传统习俗,源于先人对“月神”的崇拜。

最早的中秋节恰逢秋分这一天。

中国是农耕民族,人们企盼土地有好的收获,所以自古以来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后来将“祭月”调整到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

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花饮酒、祭月的习俗。

早在汉代,就有庆祝中秋的相关活动。

据记载,人们会在这一天敬老、养老,举办互赠雄粗饼的活动。

但是中秋节在唐代以前还未在北方地区流行开来。

一直到唐代时期中秋节才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中秋赏月风俗当时在唐朝的首都长安盛行开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众多极负盛名的诗人创作出诸多的咏月名篇,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

人们把中秋与浪漫神话联系起来,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等,让中秋节在团聚的日子中又充满了浪漫。

现在的很多中秋习俗在当时已定型,一直传承至今。

吃月饼是我国各地必要的中秋节习俗。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也是人们对生活对家人的美好期许和祝愿,也是祭祀祖先、馈赠家友的节日美食。

中秋节这一天正值秋季,天高气爽,月光尤为皎洁,人们开展赏月、祭月、吃月饼、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二)韩国秋夕节的起源秋夕节是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担任教师:唐代盛考试学期:2011-2012 学年第 1学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2009级姓名:唐瑗学号:40916088论文标题: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阅卷人成绩出题教师必填:1、考试类型:闭卷[ ] 开卷[ √](页纸开卷)2、本套试题共道大题,共 4 页,完卷时间分钟。

3、考试用品中除纸、笔、尺子外,可另带的用具有:计算器[ ] 字典[ ] 等(请在下划线上填上具体数字或内容,所选[ ]内打钩)考生注意事项:1、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于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教师查验。

2、拿到试卷后清点并检查试卷页数,如有重页、页数不足、空白页及印刷模糊等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调换试卷。

3、做题前请先将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填写完整。

4、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目录【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 (1)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 (1)(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1)(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1)(三)习俗文化的差异 (2)(四)宗教文化差异 (2)二、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韩中文化 (3)(一)理论概括 (3)(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4)(三) 权力距离 (5)(四) 回避不确定性 (6)(五)刚性/柔性倾向 (7)(六)短期/长远取向 (8)【第二篇】韩中核心价值观的对比 (9)一、韩中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介绍 (9)(一)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 9(二)中国持续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成了基本内核 (10)二、韩中两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0)三、相关信息展示 (11)【第三篇】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 (11)一、在员工的招聘与选拔方面 (11)二、在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方面 (12)三、在绩效考评方面 (12)(一)从不同角度分析绩效考评的方法选择 (12)(二)韩中绩效考评现状比较 (12)(三)跨文化绩效评估 (13)四、在奖励与激励方面 (13)五、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 (13)(一)不同维度看两国的薪酬体系 (13)六、在管理者的决策方面 (14)【第四篇】结论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1)文字性质:①汉字—表意文字。

②韩文—表音文字。

(2)标记方式:①汉语:标记系统单一,稳定。

②韩国语:基本以韩文为主,但一些正式场合使用汉字。

二、中韩历史文化差异(一)节日差异对比1.中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介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法定休假日)元宵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其他节日)2.韩国韩国民众最重视中秋节。

传统节日:元旦、独立运动纪念日、植树节、释迦摩尼诞生节、儿童节、光复节、中秋节、开天节、韩语节、圣诞节(二)传统服饰对比1.中国:汉族(汉服)、藏族(藏袍)、苗族(苗服)、蒙古族(蒙古袍)、满族(旗袍)、中山装等2.韩国:韩服(女士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士是短褂搭配长裤,并以细带缚住裤脚)。

(三)中韩礼仪文化对比1.中国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

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2.韩国礼仪文化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

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论文

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论文

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中国、韩国都有端午节习俗。

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中国韩国端午节一、共同点1.都是民俗节日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

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

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中国的端午节是农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在产业化端午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中国通过确定“中国庆阳香包民俗节”,再不断增进时代内容,扩大对外发展,增强庆阳的知名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每年都在端阳节期间举办,成为庆阳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有效平台。

“小香包、大产业”成为庆阳市妇孺皆知的发展理念。

韩国大力发展江陵端午祭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发展和保存地区传统文化和艺术;通过强调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地方民众的自信心;发展文化观光旅游,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凝聚力。

4.都在学术化中国甘肃的庆阳地区在举办学术会议,虽然现在还是在国内的学者为主,但也为庆阳地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庆阳端午香包节等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期间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主办方邀请国内外众多学者。

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和韩国是亚洲两个邻近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尽管它们地理上相近,但两国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礼仪、饮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差异。

一、礼仪中国和韩国在礼仪方面都非常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中国,人们通常以握手或鞠躬来表示问候,尤其是在商务场合。

长辈和上级被普遍视为尊重的对象,而年轻一代则需要向他们致以更多的敬意。

另外,在中国人的交往中,人们经常会邀请朋友到家中享用丰盛的饭菜。

而在韩国,人们通常以深鞠躬的方式表示问候,较为注重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区别。

长辈和上级在社交场合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年轻人则需要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和恭敬。

此外,韩国的餐桌礼仪也非常重要,在用餐时需要注意遵守规定的顺序和规矩。

二、饮食中国和韩国的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风味,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拥有八大菜系和各种地方特色小吃。

中国人喜欢在餐桌上分享食物,通常会点一些主菜和几个小菜,供大家一起品尝。

此外,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的热量和平衡,讲究五谷为养、荤素搭配。

而韩国的饮食文化以其辛辣的口味和发酵食品而闻名。

韩国人喜欢食用泡菜、辣椒酱和烧烤等特色食物。

在韩国,人们通常会将主菜、米饭、汤和几种小菜摆放在同一个餐桌上,供大家共同享用。

韩国人的饮食文化注重健康和卫生,他们相信食物的选择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价值观中国和韩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一些不同,这反映在它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上。

中国人注重传统价值观念,尊重长辈和家庭观念深-root。

孝敬父母和长辈被视为美德,忠诚和勤奋也被重视。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和面子问题非常重要,人们通常会为了维护自己或家族的面子而努力。

而韩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群体观念。

他们非常重视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韩国文化中,人们普遍遵循社会规范和礼仪,注重集体利益。

中韩中秋节差异

中韩中秋节差异

中韩中秋节差异
中韩两国的中秋节有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不同之处:
1. 日期: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但中韩两国的农历不同,所以中秋节的日期也不同。

在中国,中秋节通常在九月份,而在韩国,则通常在十月份。

2. 节日名称:中秋节在中国被称为“中秋节”,而在韩国被称为“秋夕”。

3. 祭祀活动:在中国,中秋节通常会进行月亮祭祀活动,人们会在户外庆祝,观赏月亮、吃月饼等。

而在韩国,秋夕则是一个更加家庭为中心的节日,家人会一起团聚,进行祭祀祖先、祝福家庭的活动。

4. 饮食习俗:在中秋节,中国人通常会吃月饼、猜灯谜、赏月等。

而在韩国,人们会吃特别的传统食物,如参鸡汤、韩式糕点等。

5. 灯笼:在中国,中秋节通常会点亮各种漂亮的灯笼,以增加节日气氛。

而在韩国,人们则会点燃传统的秋夕灯笼,放在门口或庭院里。

总的来说,中韩两国的中秋节在日期、习俗和庆祝方式上有一些差异,但都是为了庆祝团聚、祭拜祖先和祝福家庭的节日。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中韩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其中宗教文化一直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韩两国的宗教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差异和共通之处,这些差异和共通之处体现了中韩两国在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本文将从中韩传统宗教的发展历史、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探讨中韩传统宗教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一、中韩传统宗教的发展历史中国自古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中国的三大传统宗教。

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深受汉族和藏族等民族的信仰。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是泰山神教演变而成,后与中国古代阴阳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形成现在的道教体系。

儒教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韩国的传统宗教主要有三教,即儒教、佛教和巫教。

儒教作为韩国的国教,影响深远,儒家思想贯穿了韩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佛教在韩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于公元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成为韩国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巫教则是朝鲜半岛的本土宗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形式,主要是指在巫师的主持下举行的祭祀等仪式。

在宗教信仰方面,中韩传统宗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儒教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强调孝道、忠义、仁爱等观念,倡导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教则强调解脱生死轮回、修禅悟道,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道教主张顺应自然、修炼生命之道,追求长生不死、通神飞升的境界。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更注重对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和修身养性的追求。

而韩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则更注重对自然界、祖先和幽灵的崇拜。

巫教强调与自然和祖先的和谐相处,认为自然界的神灵和幽灵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平安。

儒教也非常重视祖先崇拜,每年的重阳节和秋夏二祭,韩国人都会进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因此韩国传统宗教信仰更注重对自然界、祖先和幽灵的尊崇。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

中韩传统宗教文化差异研究中韩两国的宗教文化是各自独特的,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韩传统宗教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仪式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中韩传统宗教的信仰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在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是一种倡导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宗教,注重家庭中的礼仪和道德准则。

道教强调自然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出了追求长寿和永生的方法。

佛教重视个人内心的改造和超越,强调对众生的慈悲和舍身利他的精神。

相比之下,韩国的主要传统宗教是儒教和佛教。

儒教在韩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影响力,重视家族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

而佛教在韩国也有广泛的信仰群体,它强调修习和平、慈悲和禅定。

在韩国,儒教和佛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修养”、“博爱”和“尊重”等核心价值观。

中韩传统宗教的仪式差异也是明显的。

中国传统宗教的仪式通常包括祈福、祭祀和庄严的宗教节日。

在祖先祭祀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仪式,在一些重大节日和家族活动中进行。

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韩国,佛教的仪式更加突出。

韩国有许多美丽的佛教寺庙,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佛教活动和庆典。

庙会和打坐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内容。

韩国的佛教寺院也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悠雅的氛围而闻名。

中韩传统宗教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儒家思想对传统宗教的影响较大,社会价值观注重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顺应自然和尊重他人。

佛教的价值观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慈悲。

而在韩国,儒教和佛教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韩国独特的文化精神。

韩国传统价值观着重于尊重长辈、家庭责任、友谊和拥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地区与韩国传统节庆文化比较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中原地区被称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岁时节庆习俗,而韩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并结合本民族特征,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传统节庆文化。

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与韩国春节的起源,春节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传统春节节庆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了中原地区与韩国节庆文化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关键词:中原地区韩国节庆文化一、绪论身处母亲河怀抱的中原地区自古被称为是中华文明摇篮,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岁时节庆习俗。

同样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处于欧亚大陆与日本诸岛之间,基于这种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从古时候开始就传承了来自中国的文化,并结合自身特征发展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韩国传统节庆文化。

本文拟通过对中原地区的传统春节节庆文化与韩国的传统春节节庆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寻找中原地区与韩国节庆文化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望此研究能成为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用资料。

二、传统节日起源比较据考证,春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有说春节节庆的雏形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

《尔雅》有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从甲骨文看,“年”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年”字是人头上顶着谷子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春节的原始意义是农耕丰收后的庆祝。

以中原地区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一年的第一天先秦时名“上日”、“元日”、“改岁”等;两汉时期时名“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元旦”一名最早见于南朝萧子云《介雅》。

“春节”一词则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

”;但在南北朝时期春节是指春季。

辛亥革命时期采用公历纪年后,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①有关韩国传统节日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隋书》与《旧唐书》中。

《隋书》列传四十六东夷-新罗有云:“每正月旦相贺,王设宴会,班赉群官。

其日拜日月神。

”《隋书》、《北史》、《高句丽传》中更有有关百姓庆祝春节场景的描述,在《高丽史》中元正②与上元、上巳、寒食、端午、秋夕、重九、八关、冬至并称为九大“俗节”。

此外,高丽俗谣《动动》以及《东国李相国》、《东文选》等文集中也都出现了关于春节的记载。

在韩国新年的第一天被称为“”,对于“”的语源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主张,其中最具说服力主张是认为“”起源于“(陌生),(不认识的)”,也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对于人来说精神上、时间上是陌生的、未知的。

与中国的“年”表示农耕丰收不同,在古代韩国各种岁时书籍中“”被记录为意为“谨慎小心的日子”的“慎日”。

从春节一词的韩国语义可以知道与中国不同,在古代韩国春节并不是一个庆祝的节日,而是指在新一年的开始面对未知时间,人们应该小心谨慎,拜日月神,祭祖先,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三、节庆方式比较最初的春节节庆就是指年末岁初的祭祀活动,从商代年被称为“祀”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春节节庆的最重要形式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以求神灵保佑一年节诸事顺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节庆逐渐由以“神”为中心转向因“人”为中心。

中原地区的春节节庆方式可以用一首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开进行概括:腊月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拐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块肉;腊月二十七杀年鸡;腊月二十八贴花花;腊月二十九去灌酒;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被称为除夕,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中原地区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在千姿百态的守岁习俗中,合家团圆的年夜饭最为重要。

在中原地区年夜饭的众多菜品中最必不可少的是鱼与饺子,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生活富饶。

饺子又名叫交子、角子、扁食、银元宝。

有语“交子”是取意“更岁交子”,也有说来源于名医张仲景为给乡亲们治疗冻耳而制作的“祛寒矫耳汤”。

当然提到过年不得不提的就是压岁钱与放爆竹。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给,也可在除夕夜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鞭炮起源于“庭燎”,人们在除夕的“子正”之时燃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新第一天最重要活动是拜年。

高天星(2007)将拜年根据社会关系分为亲戚拜年、礼节性拜年、感谢性拜年、串门式拜访四种形式。

在中原地区初二是到岳父母家拜年的日子,旧时初三夜把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当然即使同属中原地区,各个地方的庆祝春节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

本文中只将在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方式进行比较。

相对于中国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春节节庆来说,韩国的春节节庆则由除夕之夜开始。

与中国相同的是韩国的春节也有守岁的风俗。

人们相信在除夕之夜如果睡觉的话眉毛就会变白。

在《东国岁时记》中有关于除夕守岁的详细描述:“达夜不睡,曰守岁,即守庚申之遗俗也。

”与中原地区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直到深夜不同,韩国除夕的晚饭要早吃、快吃,因为年夜饭越早结束意味着一年的农活能够越快结束。

此外,在除夕之夜宫中与民间会举行傩礼③,宫中会鸣年终炮,来表达辞旧迎新之意。

在初一在清晨韩国人要穿上被称为“”的韩服,《京都杂志》中将男女老少新年穿新衣称为“岁妆”,《洌阳岁时记》中将穿新衣记载为“岁庇阴”。

各种颜色也都是瑞祥的象征,所以“”的颜色多种多样。

与中原地区在过年时喜好红色不同,韩国人的新年韩服特别是小孩子们会穿着袖子为彩色条纹的韩服。

韩国家庭在初一早上最先要进行的是祭祀。

祭祀过后近亲属们会一起去扫墓,近来扫墓虽一般会在初一前后进行,但祭祀依旧是过年最为重要的活动。

祭祀过后是与中原地区春节拜年相似的“岁拜”,晚辈要向长辈行大礼,晚辈行礼过后长辈会给晚辈“岁拜钱”。

与中国看重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不同,韩国人的团圆饭则是初一清晨的早餐,初一早餐的菜单就是先前进行祭祀的食品。

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是年糕汤,春节吃由白色椭圆形年糕片制成的年糕汤被推定为上古时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在《京都杂志》与《洌阳岁时记》中都有关于年糕汤的详细记载,人们认为新年不吃年糕汤的话年龄就无法增长,因此年糕汤又名“添岁饼”。

据《东国岁时记》记载,图画署将寿星、仙女、直日神将等驱鬼除恶的神仙画成“岁画”献给国王。

宫门前粘贴的手持板斧的将军画像-“门排”,百姓则在纸上书写“龙”、“虎”二字贴于大门之上,作穰灾之物。

另外在韩国春节有“听识”的习俗,关于“听识”《东国岁时记》有云:“晓头出街巷间,无定向,以初闻之声,卜一年休咎,谓之听谶。

”与中原地区年三十有名为“年”的怪兽出没类似,韩国也有关于怪兽的传说。

所不同的是在韩国名为“夜光鬼”的怪兽会在新年第一天的晚上从天上来到人间。

“夜光鬼”回来到各家各户试穿鞋子,如果有合适的鞋子便会穿走,而这会给鞋子的主人带来不幸,所以人们会在初一的晚上把鞋子藏起来,并且在屋檐下挂上箩或是簸箕来避免夜光鬼进屋。

《岁时风谣》中更有人们为了驱赶夜光鬼,晚上在院子中烧掉头发,并将灰烬洒在院中的记载。

此外以家庭为单位会请来巫师做法,以祈求新年无病无灾、风调雨顺。

而这些都反映出“年”之所以被称为“慎日”的原因。

四、结语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韩国传统节庆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传统节庆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

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韩国从古时候开始就接传承了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节庆文化亦不例外。

以中韩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在中韩两国都与历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采用了农历纪年法,认为农历正月一日为新年的第一天。

在初一的名称上韩国也采用了与中国完全相同的元日、元旦等名称。

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年是一个庆祝的节日,而韩国的年则是强调小心、谨慎的日子。

中原地区的过年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的一系列迎接新年的活动;而韩国的过年则是指从除夕之夜开始到新年第一天结束的具体时间上的辞旧迎新。

现代韩国的春节节庆与中原地区在某些方面依然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守岁、拜年、穿新衣、压岁钱、祭祀、扫墓等。

但是作为春节的最重要形式之一的祭祀,在韩国一直强调至今,而在中原地区的现代都市节庆中已经逐渐被淡化。

与中原地区的人们更强调辞旧迎新的年夜饭相比,韩国人选择祭祀食品作为新年的第一餐,并且节庆方式中与神鬼有关的活动众多。

由此不难看出,韩国的传统节日至今仍在强调祖先崇拜及古朴的原始信仰。

参考文献:[1] 高天星. 中国节日民俗文化[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2] 盖国梁. 节庆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3] 李安辉. 中国民俗是丛书[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4] .[m]. : , 1993[5] . [j]. : , 2005[6] . [j]. ; , 2000[7] . [m]. : , 2009[8] , [m]. : , 1990注:①高天星,中国节日民俗文化,p3②农历正月初一③傩礼与中国的傩戏相似,是戴假面面具的演员扮演通过程式舞蹈动作来驱邪瘟疫的避邪仪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