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人教部编版23 京剧趣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京剧趣谈》配套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

(播放歌曲)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

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

一起来看——出示题目:《京剧趣谈》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主要问题梳理:1.什么是京剧?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3.京剧趣在哪里?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

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

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2.亮相(表演)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自探提示1: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1.突出姿态优美 2.表演更自由 3.具有装饰美)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 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 教案

23* 京剧趣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课件出示:3.师: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生答:京剧。

4.师: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京剧趣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3.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课件出示: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②“唯恐”: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④“尴尬”“虚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预设:“彻底”读作“chè dǐ”;“绱鞋底”读作“shànɡxié dǐ”。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课件出示:《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的妙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京剧趣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京剧趣谈》

23*京剧趣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关于京剧这一剧种艺术特色的,激发了解更多关于京剧艺术的有趣知识。

3.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京剧趣谈》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京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和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京剧趣谈》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欣赏京剧表演:选取一些经典京剧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表演艺术和独特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学校京剧社团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增强学生对京剧的直观感受。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与京剧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和文化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等活动,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问答、讨论、演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音频播放、图片展示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京剧趣谈》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京剧趣谈》部编版

《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鞭》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师: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控制彻底鲜明虚拟仆人唯恐凸显无穷无尽风雨不透3.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自然段读《马鞭》。

3.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流派、表演形式以及常用的动作手法。

2. 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基本剧情、人物和角色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京剧的传统美学观念和艺术内涵。

4. 学生能够表演简单的京剧动作和对白。

教学重难点:1. 学生理解和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京剧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并能够通过表演来传达。

3. 学生掌握京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通过老师模仿、演示传统京剧动作和表演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2. 交互式教学法: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合作式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表演,相互学习和帮助,提高彼此的表演水平。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预习(5分钟)老师介绍一下京剧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初步的信息,引导他们对这个主题有所预期。

第二步:讲解并讨论京剧的起源及特点(10分钟)老师通过投影或手绘图示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流派、表演形式和常用的动作手法等。

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讨论并解答问题。

第三步:京剧角色介绍(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京剧中常见的角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并让学生练习表演角色动作和表情。

第四步:集体观看京剧片段(10分钟)老师播放或演示京剧片段,让学生观看和感受京剧表演的气氛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京剧的艺术特点和美学内涵。

第五步:角色扮演(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加入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京剧角色,练习京剧动作、对白和表演技巧。

老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表演过程,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5分钟)老师让学生总结和反思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和技能,检查课堂效果和掌握程度,并帮助学生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来了解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让学生交流和分享对京剧的感受和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对这门艺术形式的认知和态度。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3京剧趣谈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3京剧趣谈 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教案)-部编人教版

【小学语文】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23 京剧趣谈(教案)-部编人教版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实在道具:马鞭省略马匹,表演自由
道具有继承
京剧趣谈虚拟道具:可感觉可使用有发展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必胜信心独特
动作高妙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课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京剧道具和动作这两个方面,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京剧《唱脸谱》,让学生对京剧有个大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果然看了视频,孩子们很开心,很幸福,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开了好头。

接着我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京剧的,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回答上。

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很明显分为两部分。

然后分段学习,重点抓住两部分的关键语段,带领学生阅读,联想,使学生感受到京
剧的独特魅力
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整体上的不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京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课外延伸这个环境,让感兴趣的学生下课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生,从而达到了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京剧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设计思路:1、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中国京剧”是我们预设的“中国人”大主题中的一个内容版块,作为二级主题来开展,与其他内容相互渗透、推进,共同来实现大主题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我们班的这一块内容开展得较其他班晚一些,切入是从学校展示橱窗里其他班级孩子的“京剧脸谱”作品开始。

从周围环境的变化入手,孩子们慢慢开始谈论、关心起京剧这一话题(由个别孩子,逐步影响更多的孩子),这样就能比较巧的顺着孩子的关注点进行,不显生硬与突然。

事实上,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又是比较有意义与必要的,能够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邀请了朱家角老年京剧团来幼儿园,开展了“重阳节——我们和爷爷奶奶同乐”活动。

那些爷爷、奶奶的京剧表演、京剧演出用的锣鼓乐器,把我们班所有孩子都吸引住了,也由此,全班孩子的兴趣点都到了京戏上,希望去了解更多有关京剧的事情。

于是“中国京剧”主题热火地开展起来,孩子们搜集信息、了解知识、看戏剧频道的京戏、学上一句京腔、摆上一个京剧架势,不亦乐乎。

过程中,教师及时组织孩子交流,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互享信息、知识,也互相感染着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我们还一起看京剧的折子戏,讲京剧故事,讲京剧脸谱人物的故事、传说,活动化、故事化使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也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另外,主题的开展,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第【1】篇〗《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了解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3. 体会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魅力,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京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听音识曲。

教师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学生猜名称,猜剧种。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吗,齐读课题。

3.教师质疑:“趣谈”是怎么谈?同桌交流交流。

4.指明发言,教师小结。

5.教师追问: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喜不喜欢先不说,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喜欢京剧吗?二、初读课文,引起兴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把读不准的词语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用字典查一查读不准的多音字,把这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写在该字的上方并组词。

把另一个音写在下方并组词。

在喜欢的句子下方画上横线,在不懂的句子下方划上波浪线。

2.交流汇报。

你找到了哪几个多音字?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些词语不容易读准?你能带领大家读准它吗?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把话说完整。

不懂的句子我们先自己思考思考。

3.教师小结:大家找的很仔细,读的很认真。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 作者喜欢京剧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老师追问: 那作者通过本文给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呢?指明学生回答。

5.教师: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马鞭和京剧有什么关系?6.读完之后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7.那文中重点介绍了在京剧表演中有关马鞭的哪些知识?8.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从作者对“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热爱,那作者还介绍了关于京剧的哪方面的知识?10.你对“亮相”这个词有什么理解?11.教师提示:集会时,你在队伍中说话,结果被老师抓到了主席台上,面对着所有的同学,这就叫“亮相”,那京剧中的“亮相”是这种情况吗?(京剧中的“亮相”是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引起观众的注意等)12.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京剧表演中的几种亮相方式呢?13.找一找,说一说。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

《京剧趣谈》说课稿一、说教材《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以京剧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形象感知。

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

同时教师简介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作者徐北城的资料,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探究点明方向。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⒈学会“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⒈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⒈拓展关于西湖的古诗,进行组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

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教师相机补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未(wegrave;i)遮(zhē)山(shān) 乱(luagrave;n)入(rugrave;)船(chuaacute;n) 忽(hū)吹(chuī)散(sagrave;n) 水(shuǐ)如(ruacute;)天(tiān)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同座互读,并相互正音。

三、学法渗透,熟读成诵1、释诗题。

读读诗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时间;“望湖楼”告诉的是地点;“醉书”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陶醉后而写下的)2、知诗人。

3、明诗意。

诗人陶醉于什么?(雨)那么诗人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悟诗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教材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 “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 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23课《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京剧趣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3课《京剧趣谈》|人教(部编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多媒体展示等,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透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京剧趣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看过京剧吗?对京剧有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京剧艺术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剧的基本概念。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有着丰富的行当、独特的表演和脸谱系统。它是我国文化瑰宝,展现了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京剧表演视频。这个案例展示了京剧在实际表演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唱念做打来塑造角色。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京剧艺术,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回顾这次教学,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问同学们对京剧的印象,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了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京剧的了解较为有限,今后在导入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至于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同学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多发言、多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仍有个别同学对某些内容存在疑问。在课后,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六年级上人教部编版23* 京剧趣谈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1.生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驰骋”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唯恐”可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风雨不透”“无穷无尽”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尴尬”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由此体会马鞭的独特作用。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默读课文后,请学生提出对文本产生的疑问,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写了关于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京剧之趣、文本之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体会表达的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3.兴趣培养京剧虽为我国的国粹,但因社会发展的变化,许多小学生在此领域较为薄弱。

学习本文,通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学习作者的趣味表达,让学生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从而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京剧,观看京剧,爱上京剧。

1.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驰骋”“尴尬”“无穷无尽”等新词。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2.多媒体课件3.京剧表演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课件出示:3.师: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生答:京剧。

4.师: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京剧趣谈【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体会京剧之趣,就必须让学生对京剧感兴趣。

在导入中,我将本地三小的京剧表演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从直观上,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课堂表演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因此,课堂上让学生乐于提问,可以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3.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课件出示: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②“唯恐”: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④“尴尬”“虚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不仅复习了三年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理解、运用词语。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预设:“彻底”读作“chè dǐ”;“绱鞋底”读作“shànɡxié dǐ”。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课件出示:《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的妙处。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5.交流提问。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与独特魅力。

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对课文内容有哪些疑问呢?预设:生答:(1)京剧向来给人严肃的感觉,为什么题目叫作“趣谈”?(2)马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3)京剧里有杂技,那是不是就和杂技一样了呢?……(提示:在第三环节中随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6.师总结。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有位同学讲到了课题中的一个“趣”字,那我们赶紧进入课文,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板书“趣”)(板书内容)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本文由两个小标题组成,分别介绍了“马鞭”和“亮相”这两个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概括每部分内容,而后由教师总结出课文内容,将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法于无形中教予学生。

三、析词入心,三品京剧之趣(一)探讨“趣谈”。

1.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读出了哪些“趣”?2.生交流。

预设:生:道具有趣;京剧的表演非常有趣。

(提示: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导入中的京剧表演,从而想到“表演之趣”)(板书内容)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文章介绍的是京剧的表演形式。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对于很多专业术语更是无从谈起,也不明白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

加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不仅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也能通俗幽默、深入浅出。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眼中的“趣”入手,将文章的“趣”剖析在眼前。

如此,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文章更感兴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体验“表演之趣”。

1.过渡:同学们总结得可真有趣,原来这就是题目中写的“趣谈”。

可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趣”的呢?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2.学生交流。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一(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一根马鞭有这么大的作用,将问题彻底解决了,还解决得非常漂亮。

(1)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2)“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分析)(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3)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在课堂上手持马鞭表演,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

(4)请学生上台模仿老师的表演进行展示。

(提示:当学生用京剧道具马鞭来表演“上马”和“骑马”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回忆老师刚刚的表演,一边用说明性的语言概括动作的过程,一边拿着马鞭进行模仿表演。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一连串准确的动作,如“牵”“抚”“按”“蹬”“跨”“扬”等,把语文因素和京剧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京剧趣谈》中有关马鞭使用的内容糅合着京剧艺术。

对于“马鞭”,学生了解甚少,在讲到“马鞭”时,教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马鞭进行表演,使该艺术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欢笑声此起彼伏。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二(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预设:(1)“做戏”“狠狠”是什么意思?(“做戏”是“表演”之意,而“狠狠”写出了表演的到位,“狠狠做戏”就是尽力地展现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京剧的独特艺术。

(3)再一次读“马鞭”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京剧道具的“趣”,感受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三(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预设:这句话通过三次“对着”这个词语的运用,把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表现了出来,同时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瞬间能在脑海中呈现形象化的画面,使人觉得趣在其中。

(1)圈出语句中的“对着”,并想象画面。

(三次“对着”,让人看到了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武侠片中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有趣极了。

)(2)师小结:通过有趣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这真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内容)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师通过对三个“对着”的指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之美。

D.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四(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预设:“抡”起胳膊已经表现一种勇力了,“抡圆”比“抡”起胳膊还要勇猛。

“耍”表面上是随意玩玩的,可是背后却是武艺高强的表现。

演员手中的棍棒刀枪被耍起来,似乎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这速度,这力量,这技巧,简直是绝了!(1)体会“抡圆”“耍”“密不透风”。

(“抡圆”体现了胜利方的勇猛,“耍”看似玩玩,实则是武艺高强的表现,这力量和技巧仿佛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2)请学生表演“抡圆胳膊”等动作。

(预设:学生表演精湛,演出了胜利方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作者的用词别具匠心,他的文字功底高深熟稔,同时,表达无一不体现出语言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本文时,紧抓一个“趣”字,体会“文字之趣”,体验“表演之趣”,如此,方能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

四、升华入情,四叹京剧之趣1.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呢?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收集,自由交流。

预设:生:我知道京剧唢呐;生:我知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生:我知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师无需加以干涉,让学生交流准备好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