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专题辅导教学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34-人教版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节知识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
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对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有所了解,但是对其产生的规律却不清楚,但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学生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现在仍然习惯于经验分析,对理论分析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逐步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静摩擦力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成正比;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专题: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优秀课件
②③?
结论一: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的 功总和必为零
回到问题2:物体B、C的运动如图,B对C和C对B的滑动摩
擦力做的总功是否为0?
f'
A C fB
x2
B
V0
C
x1
f做正功W2=fx2,f'做负功W1=-f'x1,其代数和
W1+W2=-f'〔x1-x2〕〔为负〕
又如,子弹穿入木块过程中,他们之间的摩擦力做的总功是多少?
例1:如右图所示,一质量m=1kg的可视为质点的
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台上,平台左端与水平台相
接,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
v
动〔传送带不打滑〕,现将滑块缓慢向右压缩轻弹
簧,轻弹簧的原长小于平台的长度,滑块静止时
弹簧的弹性势能Ep=4.5J,假设突然释放滑块滑块向左划上传送带。滑块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足够长,g=10m/s2,
求:
〔1〕滑块第一次划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经历的时间t 〔2〕滑块第一次划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
小结:
正功 ❖1、摩擦力做功可为 负功
0 ❖2、一对静摩擦力做的总功为0,无热量产生 ❖3、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为负值,其大小为两物体系统量 损失值,也是摩擦产生的热量。 ❖4、产热公式:Q=fx相对 ❖5、摩擦力做功在综合题中的应用
课后练习:
❖ 《步步高》P82:2题
❖
P83:例2和3题
结论一:
❖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 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问题2:根据以下桌面上的物体A、B、C的运动情况,完成 以下判断:
❖ A物体向右运动,摩擦力对A及桌面是否做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Lesson 1 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摩擦力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深化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练习,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引导学生应用摩擦力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4. 归纳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包括摩擦力实验仪等;
2. 教学素材:包括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摩擦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拓展了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设计和题目设置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 必修第二册 第8章 专题强化 摩擦力做功问题 变力做功的计算
专题强化摩擦力做功问题变力做功的计算[学习目标] 1.理解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会分析一对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的做功情况(难点)。
2.掌握一般的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重难点)。
一、摩擦力做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长为l的木板B的右端,现用水平力F向右拉木板。
(1)若物体A相对木板B滑动,当B前进x时,物体A从木板B左端滑下。
已知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f,求摩擦力分别对A、B做了多少功?这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多少?(2)若物体A相对木板B没有滑动,已知当B前进x时,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 f′,求静摩擦力分别对A、B做了多少功?这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多少?答案(1)滑动摩擦力对A做的功为F f(x-l),对B做的功为-F f x,这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F f l。
(2)静摩擦力对A做的功为F f′x,对B做的功为-F f′x,这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0。
1.不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也可能与位移方向垂直,所以不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也可能对物体做负功,还可能不对物体做功。
2.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等大反向且物体之间相对静止,即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相同,由W=Fl cos α可判断两个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零。
3.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但物体之间相对滑动,即两个物体的对地位移不相同,由W=Fl cos α可判断两个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不为零,且两力做功的总和一定为负值。
例1(多选)如图所示,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在此过程中子弹钻入木块的深度为d,木块的位移为l,木块与子弹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A.F对木块做功为FlB.F对木块做功为F(l+d)C.F对子弹做功为-FdD.F对子弹做功为-F(l+d)答案AD解析木块的位移为l,由W=Fl cos α得F对木块做功为Fl,子弹的位移为l+d,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故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做负功,W=-F(l+d),故A、D正确。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专题变力做功摩擦力做功课件
150
受阻力是重力的1/20,其牵引力的大小与汽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D、静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车前进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汽车在 微元法、图像法、等效转化法、平均力法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B对A做正功,A对B做不做功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g取10m/s^2)
B对A做负功,A对B做正功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直径为40m的水平圆形轨道匀速运动一周,若物体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为0.
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直径为40m的水平圆形轨道匀速运动一周,若物体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为0.
CB对、A滑做动负摩功B擦,力、A一对定B做对若正物功体作做负功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做功,则所做的功大小不一定
微元法、图像法、等效转化法、平均力法
相等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
摩擦力对A做正功,对B做负功(B克服摩擦力做功)
C、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直径为40m的水平圆形轨道匀速运动一周,若物体与轨道间的摩擦因数为0.
专题课
摩擦力做功、相互作用力做功特点、变力做功
01
摩擦力做功
正功、负功、不做功
摩擦力做功
A F
B
水平面光滑,AB 之间有摩擦力
摩擦力对A不做功,对B做负功 (B克服摩擦力做功)
a A F B
水平面光滑,AB之间有摩擦 力,AB之间没有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14-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通过运动状态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学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性质
滑动摩擦力大小及影响因素
板块5: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以及电子白板最后的习题
板书设计
3.3摩擦力
一.摩擦力1.定义2.产生条件3.“相对”的理解
二.静摩擦力1.定义2.产生条件3.方向4.范围:0~Fmax
三.滑动摩擦力1.定义2.产生条件3.方向4.大小:
教学设计
课题
摩擦力(第一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授课人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
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26-人教版
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材中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的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
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
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
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
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
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教案:高一物理《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摩擦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以及方向。
具体内容如下: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
2.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 摩擦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增强对摩擦力的直观理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课本P45上的例题。
答案: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2.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中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刹车时,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停止;走路时,摩擦力使我们保持平衡。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定义及作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间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改变物体表面状况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2. 实验二:改变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
3. 实验三:改变压力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公式法:根据公式F=μFN计算 ①正压力FN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 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2)二力平衡法:(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正压力和摩擦因数决 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接触面积无关。
(1)木块受到拉力1 N时,有相对桌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运 动,说明什么呢? (2)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3)静摩擦力在哪里产生?沿什么方向?
例6. 如图,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水平推力F1,F2和摩擦力作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此时地面对木块摩 擦力?若只撤去F1,则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用力推,木箱不动
F
推力增大,木箱仍没动
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木箱才动
摩擦力的分类
摩擦力的分类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 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G
例5.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物体间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 有一个限度
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例1.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右拉 木块,如图所示。 当测力计的示数为1 N时,木块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2 N 时,木块仍静止;继续增大拉力到4 N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 拉力突然变小到3.8 N,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 不变。
专题摩擦力做功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
A
f1
f2
F
B
6.甲乙两车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车上分别放上一块磁铁如图:将两车 同时由静止释放,分析磁铁的相互作 用力各做什么功。
若固定其中一个,释放另一个,磁铁 的相互作用力各做什么功
SN
SN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
7.A 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 的水平面上,给A B物块一个相反初 速度V,在A没有从B上掉下前,摩擦 力对A B各做什么功。
(A C)
(A)摩擦力大小相同 (B)F做的功相同 (C)摩擦产生热相同 (D)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
f1
AF
f2
B
f1
B
AF
f2
S1
S2
ΔS
12.如图所示,把A、B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 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OA对A球做正功 B.绳子AB对B球不做功 C.绳子AB对A球做负功 D.绳子AB对B球做正功
三、摩擦力做功问题
举例说明:
1.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保持相
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移动S , 则摩擦力f1对A做——负——功,f2对B 做—正———功。
W1=f S
A
f2
B
W2= - f S
f1
a
W1 + W2= 0
2.小木块置于旋转的水平转台上,随 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小木块受到的 摩擦力对木块做——0——功。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D) A.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B.摩擦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发生 变化,但对物体不做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一定相 等 D.一对平衡力做功之和为零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课件
摩擦力做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 分为多种类型,如静摩擦力做功、滑 动摩擦力做功、滚动摩擦力做功等。
02
CATALOGUE
静摩擦力做功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
两个物体之间需要有粗糙的接触面,以便在压力 作用下产生摩擦力。
有压力作用
两个物体之间需要存在压力或重力作用,以使静 摩擦力得以产生。
三种摩擦力做功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三种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三种摩擦力做功时,都会引起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
三种摩擦力做功的异同点
不同点
静摩擦力在做功过程中,不会 引起物体的动能变化,只引起 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而动摩擦 力和滑动摩擦力则会引起物体
的动能变化。
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时 ,会伴随有物体间的能量传递 ;而静摩擦力则不会。
利用摩擦力做功的实例
1 2 3
刹车系统
刹车系统利用摩擦力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 现车辆减速或停车。刹车盘和刹车片之间的摩擦 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轮胎与地面
当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使 汽车前进。这种摩擦力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 。
电梯
电梯的传动系统利用摩擦力驱动电梯上下运动。 电梯的制动器通过摩擦力将电梯减速或停止。
THANKS
感谢观看
摩擦力做功的应用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
润滑:使用润滑剂或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 。
改变表面粗糙度:通过改变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减少摩擦力。例如 ,将金属表面打磨光滑可以降低摩擦力。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 使用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这些轴承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摩擦力,特别是在机械运动中。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五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分。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2)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3)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1 静摩擦力3.2 动摩擦力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2)应用题:解释为什么汽车轮胎要有花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纳米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分。
2.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课件23
2.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刹车时能停住?”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应用及作用效果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实践情景引入是否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需掌握各类摩擦力的特点。
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F = μN,其中:
- μ(摩擦系数):不同材料的摩擦系数不同,需记住常见材料的摩擦系数。
- N(正压力):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需正确判断正压力的方向和大小。
三、摩擦力的应用实例
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实例:
2.知识讲解
(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F = μN(其中,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3.例题讲解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摩擦力大小计算的方法。
2.应用题:要求学生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下为示例题目:
(2)请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汽车刹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汽车减速停止。原理: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刹车系统通过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正压力,提高摩擦力,实现减速。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摩擦力概念时,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确保学生能听懂。
2.在强调摩擦力重点知识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举例讲解时,语调亲切,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微专题五摩擦力做功及机车启动问题课件必修第二册
(2)若物体A相对木板B没有滑动,当B前进x时,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 为F′f,求摩擦力分别对A、B做了多少功?这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总 和为多少?
静摩擦力对A做的功为F′fx,对B做的功为-F′fx,这两个摩擦力做功的总和为0.
3.机车沿直线以下列两种方式启动(设阻力不变). 方式①:机车以不变的额定功率启动. 方式②:机车速度均匀增加,功率增大,后保持额定功率不变. 如图给出的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机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 是( ) A.甲对应方式①,乙对应方式② B.乙对应方式①,丙对应方式② C.甲对应方式①,丙对应方式② D.丙对应方式①,丁对应方式②
×106 J
答案:C
答案:BCD
评价检测·素养达成
1.质量为×103 kg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速度为20 m/s, 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03 N.此时,汽车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 ()
A.90 W B.30 kW C.36 kW D.300 kW
答案:C
解析:汽车匀速行驶,则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即 F=Ff=×103 N. 汽车发动机的功率P=Fv=×103×20 W=36 kW,选项C正确.
答案:-μmg(l+x) μmgx -μmgl
情境探究
探究点二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
(1)用公式P=Fv研究汽车启动问题时,力F是什么力?
F是汽车的牵引力.
(2)以恒定功率启动时,汽车的加速度变化吗?做什么运动?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根据P=Fv,v增大,F减小,加速度减小,故加速度变 化,汽车做变加速运动.
应用体验 例2 一辆汽车的额定功率为80 kW,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恒为×103 N, 汽车质量为×103 kg,沿水平路面行驶.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实际功率 始终未超过额定功率. (1)求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相互作用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不做功
若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一对地面静止,则滑动摩擦力对该物体不做功。
2.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
如货车车厢内放一木箱,货车突然加速,木箱相对货车向后滑动,但相对地面向前运动,则货车对木箱的滑动摩擦力做正功。
3.滑动摩擦力可以做负功
上例中木箱对货车的滑动摩擦力对货车做负功。
4. 相互作用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不为零,其绝对值恰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即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例1. 如图1所示,木块A放在木板B上表面左端,现用水平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已知A、B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第一次将木板固定在地面上,f对A做功数值为W1,此次过程中产生热量为Q1;第二次木板B可以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自由滑动,这一次f对A做功数值为W2,此过程中产生热量为Q2,则()
A.W1<W2,Q1=Q2B.W1≠W2,Q1=Q2
C.W1<W2,Q1<Q2D.W l=W2,Q1<Q2
【解析】设木板长为L,木块边长为a,当木板固定时,摩擦力f对A做负功,大小为W1=f(L-a)
该过程产生的热量Q1=W1=f(L-a)
当木板B可以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在A被拉至木板右端的过程中,木板将向右移动,设移动距离为l,此过程中A相对于B的位移仍为(L-a),如图1所示
摩擦力f对A做负功,大小为W2=f(L+l-a)
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对木板做正功W B,W B=fl使木板的动能增大。
A、B组成的系统,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值,大小为W f=f(L-a),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2=f(L-a)。
所以W1<W2,Q1=Q2,故选项A正确
【点评】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为负值,这部分功使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Q,而且等于相互作用的摩擦力跟它们之间相对位移的乘积,这在子弹穿木块类问题中最典型、最常见。
例2. 如图2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物体由顶点A以8m/s的速度滑下到B点时,速率仍为8m/s。
若该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从A点沿同一路线滑到B点,则到B点时速率应为()
A小于10m/s B.等于10m/s
C.大于10m/s D.不能确定
图2
【解析】物体由高处滑向低处,重力做正功,如无摩擦力作用,物体动能一定增大,题设物体以8m/s的速度从A点滑下到B点时物体速率仍8m/s,则在滑行过程中有摩擦力做负功,数值恰好跟重力做的功相等,当物体以10m/s的速率从A点到B点时,重力做功数值不变,但摩擦力做的功还等于重力做的功吗?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物体沿圆弧运动时,速度越大,则物体所受弹力就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因此,物体以更大的速度下滑时,摩擦力做功就更大一些,故物体以10m/s的速度下滑时,到B点的速度应小于10m/s,选项A正确。
【点评】摩擦力或介质阻力做的功等于该力乘以路程,在计算中不能只分析起点、终点的情况,特别是复杂的路径(如非直线轨迹),更要分析过程中各点的状况,找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