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合集下载

赞美醉白池诗词美篇

赞美醉白池诗词美篇

赞美醉白池诗词美篇摘要:1.赞美醉白池诗词的概述2.醉白池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醉白池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特点4.醉白池诗词的当代意义5.结论:醉白池诗词的永恒魅力正文:【赞美醉白池诗词的概述】醉白池,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它既是一处风景如画的江南园林,也是古代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风雅之地。

在这里,诗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学传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醉白池,感受那些被岁月沉淀的诗词之美。

【醉白池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醉白池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融合了建筑、园艺、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

醉白池原名“白池”,因明代诗人、文学家唐寅的诗句“醉白池中花,香满苏州城”而得名,从此成为文人雅士们向往的胜地。

【醉白池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特点】醉白池诗词是江南园林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醉白池的四季风光、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景致。

这些诗词韵律优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感悟,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醉白池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南诗词的风格特点。

它们以抒情为主,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强调个性与自然的融合。

这些特点使得醉白池诗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为后人传颂不衰。

【醉白池诗词的当代意义】时至今日,醉白池诗词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们以古典之美,启示我们欣赏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和研究醉白池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醉白池诗词的永恒魅力】醉白池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江南园林的美丽景致,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学传统。

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涂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摘要: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生动的形态,具体地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争研究。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画;文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

寄情于山水。

使私家园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是必然的。

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形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

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

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文学的空灵境界融入到江南古典园林中。

使文学与自然之间,文学与园林、山水之间相互融通.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他们把园林作为寄托心灵的场所。

与园中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阁完全相通、相融。

“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

人与园林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都有文学的痕迹。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融入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把江南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赋予了极俱东方特色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与西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标志。

描写拙政园的优美句子

描写拙政园的优美句子

描写拙政园的优美句子1.走进拙政园,仿佛进入了一幅秀美的画卷。

园中流水潺潺,小桥横卧,垂柳依依,仿佛诗中的仙境。

挺拔的松柏、繁花似锦的庭院,处处展现出拙政园的精致和宁静。

2.拙政园的景观娇媚,文人气很浓。

荒僻处,取古道西风之意;清幽处,是小桥流水暖人。

亭伴松鹤,堂携红莲。

亭有题词,堂有楹联。

词、联精心撰构,画意更添诗情。

3.拙政园,如诗如画,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中,让人心旷神怡。

4.到了拙政园,怎能不提它的夜景。

夜幕降临,拙政园内的灯光将整个园林装点得更加神秘。

游人穿行于园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5.拙政园内的假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错落有致的假山、清幽的山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漫步于山洞之间,听流水潺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6.在拙政园内漫步,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诗情画意之中。

7.拙政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

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历史传说。

漫步园内,不仅可以欣赏到美景,更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8.在拙政园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生命的痕迹和故事的发生地,静静地走在回廊之间或者的石板小路上能够让我们忘记了繁忙的现实生活沉浸在美丽的古典世界之中一仿佛就在那个历史年代里面穿梭时光隧道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9.在拙政园的游廊里,可以欣赏到那如镜的水面倒映着美丽的景色,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幻的梦境之中。

10.漫步拙政园,尽享四季花开的美景,置身诗情画意之中。

11.拙政园是苏州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12.拙政园的美,不仅仅是景色的美,更是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

13.拙政园,一片诗意的江南水乡,让心灵得以宁静。

14.拙政园的景色如诗如画,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

15.漫步在拙政园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下面是几首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以供参考:
1. 园林春色满江南,花影婆娑柳絮闲。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苏州园林》。

诗人通过描绘园林中的春色和柳絮,展现出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

2. 园林美景入画来,水波荡漾人徘徊。

这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苏州园林》。

诗人通过描绘园林中的美景和水波荡漾,展现出了苏州园林的优雅和宁静。

3. 苏州园林春色早,杨柳依依水波摇。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苏州园林》。

诗人通过描绘苏州园林中的春色和杨柳,展现出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

4. 苏州园林如画卷,曲径通幽别有天。

这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苏州园林》。

诗人通过描绘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和曲径通幽,展现出了苏州园林的神秘和幽静。

5. 苏州园林秀美绝,细雨微风湿枝头。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苏州园林》。

诗人通过描绘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和细雨微风湿枝头,展现出了苏州园林的清新和幽雅。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通过以上几首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拙政园: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让你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

拙政园: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让你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意境

拙政园, 江南 园林的代表, 是 苏州 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 一,与 北京 颐和园、 承德 避暑山庄、 苏州 留园并称 中国 四大园林。 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最复 杂的:一会儿被强占,一会 儿被出售,一会儿被没收; 一会儿是官衙,一会儿是农 民军首领的办公地,一会儿 又成了学校;园主是“你方 唱罢我登场”,随之园名也 跟着变化,建筑和景点也不 断地变化。
拙政园很大,时间充足可以花半天时间在这里慢慢感受。 这种园林设计一定要听导游讲解设计由来,历史故事,不然真的天 下园林都长得一样。 园区配的导游是4点那班,估计是赶着下班,讲解得很不用心,差 评。但也有人说园区的免费讲解比较好,大家可以早点去体验一下。 不过我们来的时间很尴尬,什么都没得看。 拙政园是很大气的一个园林,融合了主人的一些政治思想向往,但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退思园的小巧玲珑,很多小心思的巧妙设计。
·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代表 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 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 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区以水为中心,山木环 绕。东部开阔疏朗,西部 建筑精美,中部以水池为 中心,池中堆山,是全园 精华所在。 ·园区南部是传统江南地区 建筑格局,设有国内唯一 的园林专题博物馆——苏 州园林博物馆。 ·每年春夏秋季会分别举办 杜鹃花节、荷花节,反季 菊花展等特色活动。
• 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 园区以水为中心,山木环绕。东部开阔疏朗,西部建筑精美,中 部以水池为中心,池中堆山,是全园精华所在。
• 园区南部是传统江南地区建筑格局,设有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 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
• 每年春夏秋季会分别举办杜鹃花节、荷花节,反季菊花展等特色 活动。
• 在拙政园里转了两圈,第二圈的时候我才发现,完全不用自己去 取景,从庭园里的亭台望出去就是最美的。拙政园的设计非常讲 究,每个亭台楼榭都不是无故矗立在那里的,都有极佳的view。 同一个池塘四周有亭子有榭,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片池水。拙政 园里植被也很丰富,虽然花花已经不多了,叶子各种颜色,生机 勃勃,也显得非常热闹。这里适合老人遛弯,哈哈,没有太难的 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关键词意境美苏州园林造园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苏州园林就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居多,起至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年),构成于五代,明朗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至清末苏州尚无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留存完备的存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

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

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j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b在所撰的《绘境》中明确提出了“外师天道,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沦为包含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

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引诱天下”的政策的鞭策下,苏州沦为关键的商业贸易中心。

靠近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以求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

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艺术小总结的趋势。

苏州经济稳步经济繁荣,大批文人参予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刺绣纷呈。

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已经开始私自驻入,很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依然就是传统与脱胎换骨并存有,而且大多以传统居多。

描写江南园林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江南园林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江南园林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江南园林,绵延千里,融汇山水之灵气,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梦幻般的园林设计,精美的建筑艺术,让人沉醉于恬静的意境之中。

下面是描写江南园林的唯美句子,让我们一同领略这片神秘而诗意的园林之美。

1. 清晨的江南园林,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

2. 雨后的园林,滴落的露珠如宝石般闪烁,微风中摇曳生姿。

3. 碧绿的湖水倒映出园林中精美的建筑,如诗如画。

4. 五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仿佛童话中的花团锦簇。

5. 清丽的池塘,水面倒映着婉约的柳枝和飘舞的花瓣。

6. 张扬的牡丹,如火焰般绚烂,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7.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8. 园中庭院,悬挂着古老的钟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9. 随处可见的青砖红墙,散发着江南特有的文化气息。

10. 岸边的杨柳依依,婆娑的舞姿将人们的目光牢牢吸引。

11. 竹林间,竹叶随风舞动,有节奏地响着。

12. 园中的亭台楼阁,充满了古老的韵味和浓郁的历史气息。

13. 悬空的琴弦,轻柔地被微风拨弄,奏出一曲悠扬的乐章。

14. 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如天籁之音。

15. 园林中的青石板道,铺陈着一段段古老的历史故事。

16. 乌篷船穿行于曲水流觞之间,如诗如画的景致。

17. 茶香弥漫的亭子,让人在闲适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18. 对岸的古寺庙宇,屹立在烟雨笼罩之中,宛若仙境。

19. 园内的曲径通幽处,引人徜徉于花海之间,忘却尘世的纷扰。

20. 园林中的夜晚,灯火辉映,如诗如画的仙境。

21. 晨曦之时,透过亭子的窗棂,阳光洒进园中,静谧而美丽。

22. 心灵的花园,在此沐浴,净化了心灵的尘埃。

23. 秋天的园林,枫叶纷飞,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24. 古色古香的园林,青石板上踩着,如在踏入古人的足迹。

25. 若有园林再相见,只愿依旧,让美丽的记忆永存心间。

26. 园中的喷泉欢快地喷洒着水珠,宛如孩童天真的笑脸。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从苏州四大名园浅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2012—01班(一)引子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美学;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多出于文人构思,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大多皆善诗、书、画,许多名人都像郑板桥一样,具有“三绝诗、书、画”的才艺,工艺大师也多精通诗文、绘画者,所以园林属于诗画艺术载体,园中以诗情画意为尚,以文学意境为宗,“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中国山水园林式山水诗、画的物化形态,一向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更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命名、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士所只景观。

如庄子的濠上关鱼、濮水钓鱼、孔颜乐处、《史记》的三神山、王羲之兰亭雅集、谢安的东山风流、陶渊明的桃花源、陶弘景的爱听松风、王维的竹里馆、礼盒的寻诗经,都成为古典园林及园中景点立意构思的主要艺术蓝本,即造景依据。

庄骚的理趣,唐诗的风韵,宋词的清雅,远去的阳刚,路南区的阴柔,集于一体,徜徉园中,犹穿行回旋与古代诗文阡陌之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美的魅力。

成熟的中国山水园林,都有“主题”,园中各景点围绕主题而展开,用文学性品题标示出来,偌大的景致没有标题,景观就失去了灵魂,也就黯然失色。

这些标题用匾额、砖刻和楹联的形式,悬挂在园林中的厅堂、楹柱上,镌刻在门樘和庭院的石崖、粉墙上,即匾额、楹联等题刻。

由于中国园林品题内容遵循着“述旧”、“刻古”的原则,大量采自古代诗文名句,或采用文化含量丰富的典故,借助古代诗文、典故中的有没意境深化景观文化内涵,加大美学容量,使人们获得竟可能丰富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

这些文学性作品与景观空间环境相融合,诗化了园林景观,升华了景观意境,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陈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2班20092320203)摘要: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一位位文人墨客、儒商巨贾来到苏州造园。

而苏州丰富优质的造园材料和四季分明的怡人环境,又使得苏州成为得天独厚的造园佳地。

故而陈从周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总之,苏州蕴山川之秀,钟天地之气,聚人材之盛,形而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蕴含哲理、充满诗意,是“诗情”——文人情怀的载体;移步换景,缩天地于尺寸,美景如画,充满了写意美,是“画意”之所在。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底蕴;文人情怀;诗意;画意苏州闻名于世的名园有拙政园、耦园、狮子林、沧浪亭等等,每一座都有她自己的故事。

正如沧浪亭是苏舜钦退官归隐之地,耦园、拙政园亦是沈秉成、王献臣的退官归隐之地;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文人政客、儒商巨贾纷纷构园于此,常住姑苏?韦庄有诗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姑苏,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吟哦歌颂之地,是儒商巨贾颐养天年的福地。

苏州,古称吴,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河湖纵横,水网密布,风光旖旎,为造园的天然蓝本。

随时都可以得泉引水,而有多产石料。

太湖石,通灵剔透、姿态万千,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尧峰黄石,苍劲古拙、嶙峋入画,不入斧凿,古朴可爱,皆为叠山美石。

而且,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沃野平畴,泽地沮洳,青林翠竹,四时皆备,得天独厚。

苏州自古繁华,号称“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南旅往还,船乘不绝”,南北物资文化交流,促使苏州经济进一步繁荣,这为苏州造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苏州文化兼容、开放、崇文、重艺。

诗书的长期熏染,孕育了苏州高品位的艺术格调和审美风尚:陆墓金砖、苏绣、苏式家具、苏式盆景、苏州檀香扇……苏州艺匠叠出,高手如云:朱勔子孙、张涟父子、巧匠詹成、蒯“鲁班”、“国能”计成、姚承祖,乃至虎丘花农、香山艺人等群体……奠定了苏州园林精雅的艺术格调。

略论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空间的意境美

略论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空间的意境美
关键词 - 古典园林 , 意境美 , 筑空间 建 中图分类号 :U 8 . T 961 文献标 识码 : A
1 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美学含义
式——园林景观 , 园主所想 表达 的思 想感 情完美 的表 达 出来 。 把 这种情 景关 系在 园 林 中得 到完 美 体 现 的 , 称之 为 有 “ 情 画 就 诗
表现 的美学评 价标 准 , 是建筑艺术的最高灵魂 。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大 多借 中 国传统 院落 的手法 , 与诗词 、 音乐 、 画相 比 , 绘 园林建筑是 一种更具 实体感 和空 间 以空间划分大小 、 高低 、 实 、 虚 明暗 、 曲直 , 与山水 、 花树 、 景点 、 路 感 的艺 术。满足人的需要 , 提供安 全感 和舒适 感 , 是建 筑最 低 一 桥等构成对 比呼应 , 富于美 感很 强的有 机空 间体系 , 造赏 心 与 营 级 的功 能。再进 一步 , 便是 上升到 美学 范畴 , 在创 造美 和审 美 的 悦 目氛围 。其大中小型院落相互呼应 、 落有致 。大型 院落常 以 错
条流动 的线通常被安排为曲折迂 回的, 意在通过流动 空间 的变 化 部 , 池水 为其 中心 , 面有 聚有分 , 水 其聚处如远香 堂北面 以辽阔见
来丰 富体验 的过程 。亭 一般体 形不 大 , 到组织 空 间、 成空 间 长 , 起 造 分处如小 沧浪 一带则 以曲折取胜 。整个 水 面既有分 隔变 化 , 互相联 系 , 并在东 、 、 西 西南 留有 水 口, 出如水 湾 , 伸 节奏 、 层次美感 的重要作 用。园林 中的道路 、 径、 道等流动 空 又彼此贯通 , 小 廊 间, 常 被 设 置 为 “ ” 不 仅 有 水 平 的 “ ” 还 要 有 竖 向 的 有深远不尽之意。园 内建筑大都 临水 , 型轻盈 活泼 , 常 曲 , 曲 , 造 并尽 量 四 以便 尽 收 山水景 色。因水 多 而桥 多 , 桥低 栏 , 洁 轻 平 简 “ ——起伏 。“ 曲” 曲径通幽” 为园林设 计的一个 原则和常 用手 面透空 , 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美学;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多出于文人构思,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大多皆善诗、书、画,许多名人都像郑板桥一样,具有“三绝诗、书、画”的才艺,工艺大师也多精通诗文、绘画者,所以园林属于诗画艺术载体,园中以诗情画意为尚,以文学意境为宗,“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中国山水园林式山水诗、画的物化形态,一向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更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具有文学内涵的园林命名、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士所只景观。

如庄子的濠上关鱼、濮水钓鱼、孔颜乐处、《史记》的三神山、王羲之兰亭雅集、谢安的东山风流、陶渊明的桃花源、陶弘景的爱听松风、王维的竹里馆、礼盒的寻诗经,都成为古典园林及园中景点立意构思的主要艺术蓝本,即造景依据。

庄骚的理趣,唐诗的风韵,宋词的清雅,远去的阳刚,路南区的阴柔,集于一体,徜徉园中,犹穿行回旋与古代诗文阡陌之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永久的美的魅力。

成熟的中国山水园林,都有“主题”,园中各景点围绕主题而展开,用文学性品题标示出来,偌大的景致没有标题,景观就失去了灵魂,也就黯然失色。

这些标题用匾额、砖刻和楹联的形式,悬挂在园林中的厅堂、楹柱上,镌刻在门樘和庭院的石崖、粉墙上,即匾额、楹联等题刻。

由于中国园林品题内容遵循着“述旧”、“刻古”的原则,大量采自古代诗文名句,或采用文化含量丰富的典故,借助古代诗文、典故中的有没意境深化景观文化内涵,加大美学容量,使人们获得竟可能丰富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

这些文学性作品与景观空间环境相融合,诗化了园林景观,升华了景观意境,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写苏州园林的诗句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缩影,被誉为“东方园林第一家”。

其独特的地位来自于其独特的构造,精致的技巧和文化背景。

在石头和水的天然元素的背景下,苏州园林展示了永恒的美与优雅。

以下是几个关于苏州园林的诗句,以表达它的美和历史意义。

一、入园步人寂静苏州园,青石小径曲靡魂。

林梢水荇荡,歌声飘地麻。

花开处处同,流水尽处藏。

一路梦为伴,春风绿叶芳。

二、寻幽三韵宜步幽,七弦说天籁。

苔石林阴深,流水古桥夕。

古人游此地,胜景应珍爱。

觅幽情更浓,漫步苏州园。

三、回眸挥手留别千山外,折花为饰伴后来。

现凝苏州园,旧梦兴回顾。

独寻幽处见,天人两不知。

绮窗疏月下,宛转落花飞。

四、春色溪花如粉出时腻,雨云细雨春园丽。

桥音绕水香,万物争觉新。

柳条黄绿叶,牡丹红白发。

春水绿如蓝,展开苏州园。

五、夏境天高云淡闲重重,红莲绿竹漫园中。

石板履摇凉,动闺情未阑。

一箫声反泛,曲尽意不穷。

簌簌兰雨秋,夏日入苏州园。

六、秋思溪水声断芦花瘦,庭前菊醉阳光照。

古意凝长夜,露华含繁霜。

高处看青天,白云起朱楼。

寒萧钟韵咽,愁浓赋苏州园。

七、冬意渔舟唱晚鲈,小院无人归。

枫叶黄成瘦,青松霜满枝。

有酒聚芳筵,聊以缅古辞。

彼苏园之博,书之万里西。

八、感悟烟水迷离苏州城,园林世界宛如梦。

昔时风韵存,今日梦已醒。

碧水青山外,风华绝代中。

谁言苏州园,不是天堂行。

苏州园林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而且是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园林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以及生活之美的向往,呈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赞美苏州园林的经典诗句

赞美苏州园林的经典诗句

赞美苏州园林的经典诗句苏州是中国文化古城之一,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以雅致、精美、精致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赞美苏州园林的经典诗句,让我们一同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虎丘山临眺》——杨万里苏州山水出甲天下,虎丘名草胜芙蓉。

众园悉耀邻中色,处处留春葑是弄。

译文:苏州的山水是举世闻名的,虎丘的名气更是无人不知。

众多园林在这里熠熠生辉,处处留下了春天的痕迹。

这首诗所描述的虎丘美景更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天然的山石造型和艺术的园林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2.《次仲尼庙路经七十二园》——王之涣秀色濯清泉,芳林饰翠微。

望峰息心间,一一动天机。

译文:在这里碧水清泉,芳草满径,林木苍翠。

仰望峰巅,它们好像在改变着我的心情。

苏州园林的美,就在于它们的精致和雅致。

它们荟萃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和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让人感受到了极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3.《绮怀七绝·白日倚阑干》——刘禹锡绿竹调笙,小 bridge 流水。

歇脚亭里,春悄无人处。

斜阳照壁扉开,青天无垢,白石有香无迹。

译文:绿竹声声地调奏着笙音,小桥边缓缓流淌着清澈的流水。

我在歇脚亭里,感受着静谧的春天。

斜阳透过门前的白石壁出现,青天碧空,白石凝香,没有一点烟云。

这首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另一种韵味,它们不是只有设计和建筑,还有一种静修和人文。

4.《游园不值》——韩愈回眸游石径,归去掩柴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咸阳古今多离别,中宵梦遗君长信。

译文:回头看看游走的石径,我即将离开。

回到家,把门关上。

在农家少闲的五月里,人们繁忙着。

深夜南风起了,小麦金黄色地覆盖着田野。

咸阳的古人和现在的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离别,而在深夜之后会留下一些长久的记忆。

韩愈的这首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人文和生活化,它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避风港,是人们憩息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5.《清明上河图赋》——曾巩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园林——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

园林——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

园林——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在我国古典园林里,处处都体现着园林的音乐美法则。

园林艺术与音乐艺术在美的法则上的追求也是一致的,园林体现出神韵美,音乐体现出声韵美。

园林的布局安排常包括引子、主题、发展、高潮、转折、尾声等,多姿多彩且完整和谐统一,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过程性,就像在欣赏一首无声的优美的乐曲一样。

其中往往还利用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隔景、藏景等手法穿插一些悬念、欲扬先抑和变化对比,更加强了犹如音乐般的韵律感。

身临其境,水乳交融所谓园林,树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

树的枝叶间常带给人以某种美感的风声。

甘肃陇东地区有一句民谣:“前院槐,后院柳,栽下杨树拍拍手”就体现出百姓家中种树也会注意到树间跳动着的自然音符。

唐朝诗人王维有名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在幽静闲雅的竹林中,或端坐弄弦,或起身长啸,快然自得,富有情趣,这正体现了园林与音乐水乳交融的效果。

古典园林的景致往往讲究动静相宜,错落有致,一派诗画意境的景象,就像一曲参差高低、绘声绘色的“天乐”。

小桥、池塘、楼台亭榭、假山叠石、树木花草、雕刻对联配以波光粼粼、溪水潺潺、泉水叮咚、游鱼嬉戏、风雨之声、鸟语蝉鸣、曲径通幽的琴声,给人以完美无瑕的体验,如天籁之音的妙曲联奏,富有音律,回声开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意境深邃,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音乐对园林艺术有一定的影响,而一些著名的园林也往往成为音乐的题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美,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园林利用各种园林景观、园林要素传递信息和深化意境。

游赏美妙的园林风光,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情感的激动,一部优秀的园林作品无疑就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画。

园林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按照美的法则和特定目的把不同特性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产生了变换的节奏和各种风格的旋律,如同一个完整而丰富的音乐段落,带给游人细腻流畅的体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见到的那些多姿多彩又耐人寻味的景致,主要都是以山石、水体、植物等自然要素,配以建筑、装饰等人工要素,经过不同的构景方式和处理手法创造出变幻莫测的园林景色,它不仅触动着人们的视觉,而且还与人们的听觉和嗅觉发生联系,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

形容古典园林 诗句

形容古典园林 诗句

形容古典园林诗句
形容古典园林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2.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3.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4.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唐·韩翃《题张逸人园林》
5.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唐杜甫《后游》
6.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题杭州诂经精舍
7.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8.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9. “高柳早莺啼暖树,短莎新草出荒塘。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虎丘花雨亭联
以上诗句皆为赞美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之作,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赞美苏州园林的古诗

赞美苏州园林的古诗

赞美苏州园林的古诗(第一首)吴门烟水舍连霏,楼阁亭台墙内围。

奇石花光应闭月,清风竹影恰开扉。

长廊曲转窗含翠,小径回环雨带微。

咫尺园中真野趣,同游莫问几时归!(第二首)江南何处觅仙乡,灵秀姑苏花木香。

晨对清泉心不竞,午观翠竹暑全忘。

粉墙黛瓦聊当画,曲水山池好泛觞。

荟萃园林华夏甲,步移景换步天堂。

(第三首)瑶池天竺聚苏州,方寸沧浪自古流。

瑰宝千园东海水,林泉万涌北山楼。

不须手绣天开榭,更有心雕地造舟。

箫客倚歌寻百艳,哪知仙子也忧愁。

(第四首)古典园林盛誉扬,文明遗产姑苏芳。

假山飞瀑曲溪绕,幽径虹桥紫燕翔。

水榭亭台薄雾隐,斜晖竹影画廊长。

露华凝翠馨香沁,举目惊心诗意昂。

(第五首)东园方入旷清殊,亭阁山池翠景图。

兰雪堂前联咏璧,紫薇林外柳环芙。

田居雅趣香秫馆,水榭轩姿卧绣舻。

塔影仙辉携妙境,天然画卷落瑶湖。

(第六首)水乡诗韵胜天堂,亭台轩榭冠江南。

淡雅写意雨惊梦,碧水幽深柳伴岸。

花木寓意景造园,叠石寄情楼见山。

山水艺术盖天下,古典名园入遗产。

(第七首)千岩万壑清流碧,模水范山咫尺间。

闲步园中疑在野,倚阑楼上望远天。

荷风淡淡风光好,垂柳依依景色鲜。

精巧布局诗意美,耐人寻味胜天然。

(第八首)园林最是苏州好,燕尾分波醉煞人。

饮涧长虹花湿透,弄香紫曲月出云。

困烟樨柳霜凝冷,约梦帘栊小烛晕。

落拓西风吹到后,园中仍有一枝春。

(第九首)中园步景颂莲堂,回抱山池坐远香。

西榭桥连沧浪水,东山阁望紫坞棠。

幽亭竹苑闲听雨,画舫芳洲欲野航。

自古文良多墨笔,楹诗图咏喻昆苍。

中国古典优美园林诗词朗诵

中国古典优美园林诗词朗诵

中国古典优美园林诗词朗诵园林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一个重点,因为有园林的文化,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对建筑的创意和美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典园林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姑苏才子》姑苏有才子,家住桃花坞;琴棋与书画,艺绝天下殊。

不为仕途累,不与世俗同;豪爽千杯少,风流韵事多。

多情觅遗迹,空留剑池踪;虽然人不见,佳话却无穷。

一轮秋月渐渐地落向西边,阵阵秋风送来了几声乌鸦的凄鸣,那满天的'霜雾使人窒息,江边的枫树呵,渔家的灯火,伴着那漂泊异乡的人儿,更添了几番愁绪,叫我怎能入眠?还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呵,嗡嗡地在船边回荡,在耳际轰呜!翻来复去,乡愁难遣,何日才是归期?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枫桥诗》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霜风秋雨湿枫桥,廿载思心伴寂寥;桥下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苏州留园》满园花木,庭台楼阁;粉墙青瓦,数竿翠竹。

窗牖画卷,琳琅满目;奇石峥嵘,假山错落。

一湾清池戏锦鲤,垂柳绕岸新荷绿。

廊桥蜿蜒通幽处,风动疏帘景又活。

暗水流花径,疏篱香泛菊;园林精奇秀;瑶池姑苏廓。

《游留园冠云峰》遗石峥嵘湖畔立,点苍山水画犹神;凉台燠馆池涵碧,亭榭馨楼桂沁馨;临水花轩笼缺月,歇山明瑟抱寒云;曲桥接引蓬莱去,濠濮知心见故人。

《游留园西楼》寂寞西楼曲水徊,清风池绕牡丹台;青楼窗口愁云去,仙馆堂前喜雨来;耆硕林泉庄重处,揖峰痴石笑颜开;待云庵外真不二,明月香花踏宿苔。

《苏州拙政园》名园拙政,江南吴中明星;天然野趣,万种风情嵘峥。

春来山茶如火,夹岸桃花,望若红霞;仲夏芙蕖似画,四面荷风,香远益清。

秋芙蓉锦帐重叠,冬老梅独傲霜冰。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处秋雨一家声。

月光穿竹翠玲珑,万竿倚玉数黄莺。

晃漾渺弥烟波里,疏朗典雅妙趣生;庭院错落藏中露,林木绝胜四季馨。

五百年,沧桑变;屡易主,几废兴;莫道古人惜山水,而今斯园更爱人。

《游虎丘》吴王古墓今何在,白虎雄蹲剑穴巅;海涌流辉桥畔石,山光塔影洞中烟;宋基明顶观音殿,汉井唐干陆羽泉;前美后幽卅六景,牡丹花会更芳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化的江南古典园林——无处不在的诗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他多情地咏叹了江南的美丽。

历史上,赞美江南的诗词太多太多。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物产丰美,文化发达,江南以其山水的秀美清秀,更适宜文人雅士居住久留,又以密布的河网,丰富的叠山之石成为构造园林的理想之地。

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江南的造园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传承中国造园艺术的传统,融入江南文人的气息,江南古典园林便从中国园林中顺理成章地升华出来,呈现出优雅秀美的姿色。

江南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还有借助古代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江南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徜徉在园林之中,仿佛朗读诗文一般的酣畅淋漓,这是院子无处不在的诗情。

江南园林是诗情与画意的物化,无处不入画,无景不入诗,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在江南园林中均有杰出表现,端庄、含蓄、幽静、雅致,各有千秋。

游赏江南园林,无异于品味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歌。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江南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

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江南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多楹联。

大凡亭、堂、楼、阁、轩的柱子上,堂屋前,都不失时机地悬挂上一副楹联,往往是画龙点睛,恰如其分,高度概括出园子的自然美和建筑美,表露出园主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心态,人们很自然地要驻足品读。

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楹联是“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和建筑及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

品味对联,你的眼前会不自觉地幻化出一种美丽的境界,感觉到眼前粼粼清波,磊磊假山、清风明月,虚实相济的迷人境界。

扬州个园里“壶天自春”轩前的楹联则是古人诗歌的糅合,“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借用得不露痕迹,也十分符合当地的气氛,显示出不同反响的气韵。

网师园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引自四个典故,大意是说曾子每天自我反省,颜子不听不为不符法制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言论,古代大禹对一寸光阴的珍惜,东晋陶侃刻苦好学。

园内还有一副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描写“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和休闲的生活状态。

“寻寻觅觅”取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不过扫却原词的伤感;“莺莺”源自《西厢记》;“燕燕”来自唐代元稹《会真记》;“卿卿”本为晋代王安丰妻对王安丰的爱称;“朝朝暮暮”出自宋玉的《高糖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此联曼妙,连绵回环,极富柔情。

沧浪亭石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更是著名了,抒写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方的山均饱含深情。

这是一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此借用“清风明月”写沧浪亭自然景色;下联咏沧浪亭借景之美,表达作者纵情山水,怡然自得的超然之致。

“好鸟鸣随意,山花落自然”,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花木随处可见。

春柳轻,夏荷艳,秋枫浓,冬梅烈。

园主常借园林花木的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移情于花木,将花木“人格化”,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

人行走于园中,应视花木为有生命、有思想的活物,疏竹弄影,残荷听雨,桐音幽兰,一花一木见精神,都具有着很高远的立意。

江南园林栽植树木不讲求成行成列。

在乎自然而随意,往往以三五株虬枝枯干给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自然生长的树木表现出天然植被的万千气象。

花木的配植也十分的讲究,山冈栽松,岸边种柳,山间挂藤,水上放莲,庭中植桂,古屋绕梅,疏竹沿墙,芭蕉立脚,无不饶有审美趣味。

至于四季变化,栽植时也力求十分相宜,春看烟雨细柳,夏观翠荷临风,秋赏桂香丹枫,冬日踏雪赏梅,体现出一种变化轮回的哲理。

造园者就是如此这般地理解和阐述自然,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园林一般有水,而水边必植杨柳。

这是为何?实际上包含着许多意思。

首先,杨柳枝条修长、柔美,舒徐婉约,婀娜多姿,形象很美,深受多情善感的文人们喜爱。

《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其次,杨柳具有特殊的含义,因“柳”、“留”谐音,古人尤其是文人有离别赠柳的习俗,表示“挽留”之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均为此意。

园林中有水便有柳,有柳便有水的另一层含义是借水来衬托柳的妩媚,以柳的柔美反衬水的清纯。

作家端木在《曹雪芹传》中谈到园中植柳,有“水无柳不韵,水无亭不凉,水无鱼不欢,水无鸟不远,水无船不活……”之语,都是造园时移用文学上的“衬托”手法,确实值得玩味。

江南的每个园林都是有主题的,扬州个园的主题,自然体现在“竹”上。

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赞美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黄至筠爱竹,他名字中的“筠”本意是竹皮,借此指竹。

于是,园主人一个奇妙的构想产生了,何不以“竹”为题,名之“个园”。

园内遍植翠竹,每一片竹叶都是一个“个”字,既体现了竹本固、虚心、体直、节贞的君子之风,又显出不同于其他江南名园的独特个性。

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江南,四季分明,花开花落,而竹四季常绿,可以使园子永葆青春,至于竹子的种种高风亮节,中国的古人们早已赋予其丰富的象征含义。

扬州人爱竹。

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中描写扬州人的风俗时,这样写道:“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鸡。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尤以画竹闻名。

江南古典园林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景,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轩榭廊庑,无不精妙绝伦。

置身园林,真是处处有诗情,满眼皆画意,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有篇短文这样评价江南古典园林,说“最先构想这些园林的人,肯定是个痴迷戏剧的人。

因为那种一物一景的思绪,悄然蜿蜒的走廊,池塘边通透的水榭,以及雕满纹面的小楼、石阶、小桥、画屏,都是为了安排一出戏的发生而蓄意营造”。

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感悟、感觉。

江南古典园林一步步发展到清末,是个渐进的过程,自有其规律可循,但园中确实透出一股人生如戏的况味。

园主人和造园师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不同的人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正像一出戏剧,不同境界的人所见识的都是别样的,这正是江南古典园林给今人的启示。

每天,江南的古典园林都拥入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行走于小桥流水之间,品味折精雕细刻的建筑,感悟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受。

江南园林是小巧的,但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却是如此的博大高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