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长观念 规范幼小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
幼小衔接是教育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因为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身心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孩子对入学的态度、情感反应与适应准备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大班教研组开展了“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以及通过家园互动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我班很多家长是经商的,部分是教师、上班职员。受职业、学历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1、过急教育:家长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
2、放任教育:家长的家教责任意识淡薄,认为对孩子管吃、管穿、管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门便可以了。
3、茫然教育:面对过早教育出现的极端、利弊早有耳闻。如何让自己孩子学得好,也玩得好,便成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担忧。
4、填鸭教育:家长认为幼儿不会有什么创新,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间接经验,而忽略孩子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不顾孩子的愿望,让他们学这学那。
5、传统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依照前辈人的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教师向家长传递新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家园互动,从而改变家长已有的错误观念,把握新型的教育观、知识观,并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
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比较分析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二是家庭教育误区加剧“陡坡”的存在。
家长重智力教育、过度保护等观念造成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相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小学生活。从平时与家长的沟通来看,我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6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识字、学算术、学拼音等,进行知识的准备,仅有23%的家长认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较重要。
作为一个大班的教师,面对班级中孩子家长们出现的这个现象,我虽然不能立刻去改变他们的做法和想法,但是我却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幼儿园的宣传和教育影响来帮助家长去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和成长的观念和做法。并在大班阶段利用各种手段来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注重幼儿入学愿望和兴趣的培养,注重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注重幼小衔接知识的宣传。
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如何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有效的幼小衔接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期呢?这是摆在我们老师和家长面前一个迫切的丞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班级家长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的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家长虽然学历较高,但是毕竟他们之前没有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相关经验积累;而另一部分学历相对较低的家长则会普遍出现重孩子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的现象,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盲目跟从现象。
为了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一定的转变,我经常利用空余的时间去关注我们班家长们谈论的话题,一旦发现他们存在有不科学合理的想法和做法时,我会及时介入他们的话题,以一个经验教师的角度来向家长介绍一些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班级主页,我将一些大班阶段需要家长配合的幼小衔接方面的内容以“科学育儿”知识的形式介绍给家长。使家长们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幼小衔接方面应该帮助孩子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家长能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改观,从而重视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
家长们都积极地在网页上与老师进行互动,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家长的观念正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像开学时那样总是交流孩子要学些什么的问题,多的是交流自己在培养孩子兴趣和习惯方面的一些经验。第二、注重一日活动中良好规则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
在小中班阶段,我们班的一些家长们习惯了放纵孩子的缺席行为,总认为上幼儿园缺课不来也无所谓。所以导致了班级的某些孩子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家长面前寻找不来幼儿园的种种理由。进入大班后,我更加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常规要求。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希望家长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要配合老师坚持送孩子来园,避免无故缺席,为将来上小学做好适应性的准备。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家长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孩子生病时或有特殊情况不能来幼儿园时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说明。那些总喜欢找理由缺席的孩子也能坚持每天来上幼儿园了。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大班阶段后,我经常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同时要学会去帮助别人,并能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从吃点心、进餐、午睡、起床到盥洗和洗手,我们都要求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和时间控制,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在家中也染供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才能使孩子今后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令孩子终身受益。在实践中,我一直在探索在大班阶段如何让孩子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除了平时将自己的预设活动设计得丰富多彩,运用灵活的手段组织教学之外。我经常会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中,
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各种活动也表现出了积极兴趣,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孩子急于表现、喜欢插嘴的问题。于是,我加强了对孩子举手和发言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忍耐和等待,学会认真去倾听他人的回答,学会自己回答时不重复他人的答案等。这些都是一个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学习品质。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我们班的孩子在倾听、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三、注重学习活动中知识的整合。
在大班的《学习活动》参考用书,涉及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点。为了让孩子的所学内容能与小学的内容更好地衔接好,在大班阶段我更加重视学习活动中一些知识点的整合。如,将一些早期阅读的东西引入到故事、儿歌活动中,使孩子们能对汉字产生认识的兴趣,能够认读一些简单的汉字。又如:在一些涉及科常内容的活动中融入数活动知识和科学知识,让孩子感知数群、按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等。在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入,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能了解一些小学阶段即将接触的内容知识,这样当他们进入小学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四、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幼小衔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我们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他们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