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长观念 规范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中的家长角色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幼小衔接中的家长角色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模式的变革,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也需要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讨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转变,并提出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家长的角色转变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即将走入小学,从此不再依赖家庭成员的照顾,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因此,家长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家长不再是孩子的一切,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家长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并主动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二、适应新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方法与技巧1. 发挥引导作用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轨道,需要适当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干预,而是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与学校合作家长应与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理念。
积极参加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
3. 倡导爱的教育在幼小衔接中,家长应当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
通过给予爱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倡导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 建立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保持家庭的安静和整洁,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的场所。
给孩子提供学习用具和书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充分休息,保证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幼小衔接中,家长要逐渐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生活琐事,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2年幼儿园宣传月《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活动主题方案3篇
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活动实施方案更好地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遵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幼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全体教师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管理以及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交流,2022年4月13日我园结合“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特制定“__区__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随附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及《__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年龄特征、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二、活动重点1.转变家长观念,向家长进行有效的宣传,禁止过度的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
2.坚决抵制和摒弃学习小学课程和内容的“小学化”错误倾向。
3.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准备。
4.注重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勤学好问、认真专注的学习习惯。
6.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7.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等道德品质。
8.引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体验和向往。
三、活动主题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四、活动时间202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五、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六、实施内容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细化分工。
(2022年5月16日~2022年5月25日)1.制定“__区__幼儿园宣传月活动方案”,把各项工作细化分工,落实到个人,确保每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迎接新生活幼小衔接的心态调整
迎接新生活幼小衔接的心态调整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
这个过程被称为“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过程。
幼小衔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心态调整。
本文将讨论如何积极调整心态,迎接新的生活阶段。
首先,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首先,建立一个积极的态度。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以正面的方式引导他们对新环境的期望和兴奋感。
其次,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准备。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游戏和参观学校等方式,让孩子对小学环境有所了解,并减少他们的不安感。
最后,家长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变化,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其次,学校教育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
首先,建立友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营造一个亲切友好的环境,让新生们感到自己受到欢迎和接纳。
其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为新生提供适当的课程和指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同时,学校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和班级活动等方式,帮助新生们融入集体,并结交新朋友。
最后,学校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除了家长和学校教育者的努力,孩子自己也需要进行心态调整。
孩子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适应新生活。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孩子都应该保持乐观和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适应新环境。
其次,主动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
孩子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进行互动,主动加入各种社团和活动,从而融入新的学校生活。
同时,孩子还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建立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最后,孩子还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遇到困难时,孩子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幼小衔接工作的三十五条要求
对幼儿园的要求一、不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不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等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
二、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
大班下学期安排“参观小学”“学做小学生”等主题活动,让幼儿提前了解和体验小学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三、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结合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养成幼儿认真倾听、喜欢阅读、大胆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五、重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意识。
培养幼儿自主安排和有序管理时间、物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积累自我管理的初始经验。
六、重视建立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结合幼儿园、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培养努力完成任务的态度。
七、重视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创造多种场合、情境,让幼儿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使幼儿学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环境。
八、适当调整幼儿的作息安排。
大班下学期可增加集体活动次数和规则游戏比重,适当缩短自由游戏和午睡时间。
设置“课间休息环节”,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
九、调整活动室的空间布局。
大班下学期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景的活动区域,在区角中投放与小学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增强对小学的了解。
十、重视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
大班下学期安排“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转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提前学”等观念,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
对小学的要求十一、开展“幼小衔接月”活动。
每年九月份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确保孩子较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十二、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
准确把握一年级尤其是上学期的学习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不增加难度,不加快进度。
幼小衔接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
幼小衔接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更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懂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亲子关系、校园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幼小衔接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一、亲子关系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1. 亲子沟通: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培养道德与价值观的基础。
父母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通过积极的对话,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自主性。
2. 示范行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 爱与尊重: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尊重,让他们从小体验到温暖与关怀。
培养孩子的情感智能,教会他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出积极的价值观。
二、校园教育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1. 品德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品德教育课程的开设,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价值观。
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体验与感受不同的道德冲突,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课外活动: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快乐与意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巩固他们的道德与价值观。
3. 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教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与互动。
三、社会环境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培养1. 合理引导媒体影响:现代社会媒体的发展让孩子接触到各种信息,但其中也夹杂着不良的道德和价值观。
家长和学校应该合理引导孩子选择有益的媒体内容,帮助他们分辨是非,学会正确看待各种价值观。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衔接⼯作总结幼⼩衔接⼯作总结(通⽤5篇) 处于幼⼉园与⼩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发展特征,解决好幼⼉教育与⼩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提⾼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编整理的幼⼩衔接⼯作总结,欢迎⼤家参考! 幼⼩衔接⼯作总结篇1 本学期,⼤班的孩⼦即将升⼊⼩学,从幼⼉园到⼩学肯定会经历⼀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孩⼦更快的适应,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学模拟课堂”教育资料。
本学期就要结束,现将幼⼩衔接⼯作总结如下: ⼀、幼⼩衔接资料: 1、每⼀天下午利⽤离园时间,适当给幼⼉布置⼀点⼩任务,让幼⼉学习整理书包。
让幼⼉养成任务意识,并培养幼⼉的⾃理潜⼒。
2、透过五分钟倾听训练,锻炼幼⼉的注意⼒及认真倾听的习惯。
3、每⼀天安排⼀⾄两次眼保健操,让幼⼉学会保护眼睛。
4、由原先的每⼀天节教育课,增加⾄每⼀天节教育课。
每⽇第三节教育课主要进⾏幼⼩衔接的课程。
5、利⽤⾃主管理活动,晨检管理员午睡监督员卫⽣检查员等锻炼幼⼉的⾃主管理潜⼒,每个岗位每个幼⼉轮流⼀遍,培养了幼⼉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潜⼒和规则意识。
6、透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帮忙家长了解幼⼉在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并请家长配合幼⼉园做好有效衔接⼯作。
7、透过握笔操培养幼⼉正确的握笔姿势,为幼⼉步⼊⼩学做好准备。
⼆、存在的不⾜: 1、安全意识差,⼤部分幼⼉不清楚什么样的事情是有危险的,不懂得保护⾃⼰。
2、部分幼⼉的握笔姿势有⽋缺,往往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变了样,握笔姿势没有养成习惯。
3、分钟的上课时间,务必在⽼师的多次组织下进⾏,幼⼉⾃⼰很难控制⾃⼰,易分神,爱做⼩动作。
4、不懂得爱护保护⾃⼰的书本,会⾃⼰弄丢或弄坏。
5、幼⼉的习惯较差,注意⼒不集中,⼀边做事情⼀边讲话,纪律意识差。
6、⾃理潜⼒差,出现问题没有⾃主解决问题的潜⼒,⽽是到⽼师那告状,请⽼师帮忙。
7、少数幼⼉的任务意识差,教师在每⽇下午布置任务后,往往完不成,就让家长代替到幼⼉园告诉⽼师,缺乏任务意识。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摘要:幼小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需要将幼小衔接教育这个根基打牢,才能提升教育质量。
因此幼儿接受幼小衔接教育是必要的,这样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学情况,尽早熟悉小学教育的内容。
幼小教育的实行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如幼儿园、学生、父母等。
现代教育中认可幼小衔接是人才教育重要的一步,因此需尽早将幼小衔接的观点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因而教师及家长因多了解幼儿到小学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多元化的活动及教育让学生接受幼小衔接。
现实生活中因现在的幼儿教育注重形式,无法在幼小衔接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教育转变策略一、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家长存在的误区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没有正确意识到自己占据的地位,在儿童的教育中存在很多瑕疵及问题,这样会让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无法提高,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幼小衔接教育。
目前大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儿童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反而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尊重及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都是遵照自己望子成龙的意愿为学生报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如:舞蹈、播音主持、口算等,想让学生尽早成为全方面发展的孩子。
家长很少深入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家长在幼小教育中的误区,导致幼小衔接教育很难正确开展。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基本未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如现在的家长为了让儿童赢在起跑线上很早就让孩子接触学习,以儿童3岁前认识好多生字及会20以内的算术为荣,家长间相互攀比不顾及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导致儿童过早出现厌学情绪。
家长要知道幼儿在成长之初缺乏人际交往、沟通及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升小学过程中儿童会面临新的环境、紧凑的学习、新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在心理上会存在畏惧及难以适应,所以幼小衔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家长需正确的认识及对待幼小教育。
二、家长如何实施幼小教育策略(一)家校合作,发挥出家长的引导作用家长需与幼儿园教师经常交流与沟通,后者帮助儿童家长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育儿理念,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让幼儿园老师与学生家长保持同步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与家中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转变家长观念,帮助孩子幼小衔接
如今,只要一提到孩子教育,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家之言”。
归纳起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态:首先是“望子成龙”型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第二类是“随波逐流”型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就会上天,是虫就要入地,且由他去吧。
有这样心态的家长也为数不少;第三类是兼于两者之间,对孩子的学习抓一阵、放一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着家长时间精力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其实,各种心态都有它自身的利和弊。
比如家长的“望子成龙”本身是一件好事,它能大大促进家长实施教育的积极性。
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火了, 就会阻碍教育的进程。
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早晨,我在接待中班幼儿入园时,发现豆豆的心情不是很好。
于是我就追问豆豆妈妈,她说:“老师,豆豆太贪玩了,一点儿都不爱学习,昨天晚上我狠狠地把她揍了一顿!就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竟然写了一晚上也没写明白,害得我生了一肚子的气,您说这可怎么办呢?××的孩子已经认识了多少个字,会算多少道应用题了。
可她?唉!”逼着四岁多的孩子做题、认字,这样的家长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家长,按照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幼儿园的孩子,这对于教育来说是场灾难!这些家长出发点可能是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却根本忽视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好功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学校教育完全不同于家庭教育,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教学大纲,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规程与教育制度,而家庭教育则依赖于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尤其是幼儿园教育,面对的都是幼小儿童,有其自身特点。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卢珊珊认为:其实孩子从三到六岁是人生奠基的重要时期,应该注重全面教育、给孩子未来打下良好基础,这个阶段最为关键。
1061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小衔接并不单单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 家长的作用也不能忽略。
因为幼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水平、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与能力包括环境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直接教育。
当孩子从幼儿园正式步入学校这一阶段,他们心理上对于家庭的依赖性体现的格外强烈。
根据以往经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能促进孩子对对最初的学习适应,家长在还的幼小衔接中扮演者至关紧要的角色,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态度与能力直接作用于衔接的成果。
探究幼小衔接现阶段不足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己身心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这将有效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 进而减少他们进入小学后的压力与负担。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问题策略目录引言 (1)1.幼小衔接的现状 (2)2.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现存问题 (2)2.1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意识不足 (2)2.2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2)2.3家长教育方式不全面 (2)2.4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与校方沟通不足。
(3)3.幼小衔接家庭教育策略 (3)3.1加强幼小衔接教育中家长的思想意识 (3)3.2家长教育观念与方法全面综合化 (3)3.2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4)结语 (4)参考文献 (4)引言探讨这一课题的意义就在于有效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阶段,让孩子在正式入学前增强自身的发展水平, 学习了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 改善和处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状况。
让家长意识到,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 并且让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儿童处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
这样做能够将家庭教育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
1.幼小衔接的现状“幼小衔接”相关问题一直都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严加重视,同时也是教育领域一个紧要的研究课题。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研究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研究王威威( 周口市实验幼儿园,河南,周口 466000)摘要:幼儿园幼小阶段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时期,本文将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对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幼儿幼儿教师有一定启发作用,并帮助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策略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本文将从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幼小阶段特点的了解和增进家校互动三方面进行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阶段的教育策略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幼儿幼儿教师顺利开展家长工作,并帮助家长促进幼儿进一步健康成长。
一、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首先要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让家长和幼儿园保持无障碍的及时沟通,做到及时解决家长在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所产生的问题,从而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信心,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解、支持和鼓励,争取用沟通方式化解可能存在的纠纷与矛盾,在和谐中促进幼儿进一步成长。
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还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能够让家长提升自己对自己孩子表现情况的了解。
、幼儿教师也应该将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的照片、作业作品等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进行保留,在一定时间过后交给家长留作纪念,这些物品也能够体现幼儿的成长经历,从而能够让家长见证幼儿的成长经历。
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也需要家长积极与幼儿园一方取得联系,并在联系之中加深理解,从而以沟通方式解决问题。
就构建家校无障碍沟通桥而言,幼儿教师不应该将沟通活动完全寄希望于期中、期末家校沟通,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平时沟通,可以采取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建立健全家校无障碍沟通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增进校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交际,幼儿教师可以把幼儿的日常活动录制成录像,并将录像以私聊方式分享给家长,让家长进行观看;幼儿教师在观察到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表现出的叛逆心理下支配的叛逆性行为,如无理由哭闹、易怒或者出现不文明行为时也应该及时告知家长,幼儿教师也应该在及时告知家长的基础上向家长提出简要、科学的意见,让家长帮助幼儿平稳度过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并为幼儿的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小衔接是教育中重要的衔接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小衔接是教育中重要的衔接幼小衔接是教育中重要的衔接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研究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研究、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研究成绩不理想。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单方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单方面性,重知识准备,轻本领造就,只关注儿童熟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研究兴趣、研究惯及研究本领,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本领、交往本领、面对挫折的承受本领等。
2024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2024年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模版本学期,面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们,我园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充分认识到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学期末将至,现将我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一、幼小衔接内容:1. 调整课堂时间,逐步延长课程时长,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课堂节奏。
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大多数幼儿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的上课时间,有效提高了课堂专注度。
2. 增加教育课程数量,特别是增设幼小衔接相关课程,以增强幼儿对小学课程内容的适应性。
3. 利用离园时间,引导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任务意识。
4. 开展五分钟倾听训练,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倾听习惯。
5. 通过握笔操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6. 设立晨检管理员、午睡监督员等职位,锻炼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 安排眼保健操,提高幼儿的爱眼护眼意识。
8. 通过家长会和座谈会,增进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并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二、存在的不足:1. 部分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课堂纪律有待加强。
2. 个别幼儿的握笔姿势仍有待改进,需要持续的训练和指导。
3. 幼儿的安全意识不足,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4. 部分幼儿的任务意识较弱,需要教师的持续关注和培养。
5. 部分幼儿在课堂时间内难以自我控制,需要教师的多次引导。
6. 幼儿对学习用品的保护意识不足,需要加强教育。
7. 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待提高,遇到问题时依赖性强。
8. 少数幼儿在课间活动时缺乏安全意识,行为过于活跃。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1. 教师在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时,应适当放手,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对于握笔姿势的指导,教师应不仅在握笔操时指导,更应在日常书写时关注幼儿的姿势。
3. 教师应加强对纪律的培养,提前强调纪律要求,并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
4. 教师在上课时应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八篇)
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八篇)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篇1)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钱雨老师的《幼小衔接中的“两难”教师》讲座中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幼小衔接压力,很多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上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困境。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了此次讲座也受益颇深,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家长和小学提出的幼小衔接要求的合理性与反儿童性。
幼小衔接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教育回归本源,探索的衔接之路一定是回归儿童立场。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落脚点不只是儿童的知识获得,而是关注儿童如何主动与探索知识的获得,是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发展与变化。
对于幼儿园来说,除了坚持儿童为本,还要真正着眼发展,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直正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入学准备。
家长的心理准备是入学准备绕不讨的坎,没有准备好的家长往往会把儿童带进无休止的课外培训和强化训练之中。
因此,要切实在与家长沟通上下功夫,举实招,出实效。
要实实在在,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儿童的各类活动之中,形成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对小学来说,要坚持以儿童为本,入学适应要求我们先备“人”再备“课”把了解儿童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新生的现实状况,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堂上多观察儿童的表现,感知儿童的不解和迷惘。
课常衔接是最核心的衔接课堂衔接的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儿童。
教学应真正适应处于过渡期的新生,真正适应具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儿童。
与此同时,应注重环境的改造,让环境适宜于新生,让每一个儿童感受到接纳和关爱,感受到新奇,进而积极投入其中。
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努力创新适应的途径和方式。
相信通过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的共同配合努力,一定会携手帮助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踏上新的起点。
幼儿园大班教师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篇2)听了钱雨老师《幼小衔接中的“两难”》教师讲座,我有认为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家长观念中的幼小衔接误区
1近年来,我市幼儿入园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公办幼儿园,更是一位难求。
费劲才能进入的公办园,到了大班部分家长放弃本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去选择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过渡,更是能力、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科学地参与引导,然而在部分家长的观念中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视物质准备,轻视心理准备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买个新书包、文具等物质准备,缺乏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意识。
殊不知,由于环境和教学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小学后,孩子心理会有一些微妙的波动,家长要提前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入小学前,家长首先应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有效激发幼儿的入学兴趣。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孩子讨论一些关于小学的话题,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其次,家长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大的区别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交友的范围不同。
当生活、学习上会遇到问题时,小学老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帮着解决,更多的是引导幼儿自己独立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帮幼儿做好各种准备,如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时间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大班阶段要做的事。
其实,幼小衔接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衔接,知识上的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但能力上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一个短暂的过渡,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衔接的过程。
特别是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幼小衔接并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只是大班阶段做的事。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8篇)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8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篇1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
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
《“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
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教育局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教育局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要求,推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现就切实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深刻认识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规范“幼小衔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段教育的平稳过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基础教育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具有重要作用。
各中心校和小学、幼儿园要深刻认识实施小学“零起点”教学和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规范实施“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规范实施“幼小衔接”,既需要准确把握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和教学特点,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密切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和衔接活动,共同做好双向衔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一)坚持学前科学保教X.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X-X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科学制定执行教学计划,不得超前教学。
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因地制宜创设良好游戏环境和条件。
组织开发丰富适宜的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X.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建立良好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不得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不得占用幼儿睡眠、运动和游戏时间。
(二)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X.小学要科学安排和组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
要结合小学新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制订入学初期的学习和生活制度。
遵循新生身心发展水平,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摘要:幼小教育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第一步,也是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家长以及幼儿园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
为此,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要注重转变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以此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知识学习当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文重点阐述转变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教育措施,更好地落实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教育;转变策略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中要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注重转变家长的理念,以此更好的引导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
但是也要认识到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很多不正确的理念,这些理念严重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快速的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不利于幼儿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家长存在误区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最终导致幼小衔接的工作开展质量不甚理想。
为此,这也就需要转变家长的理念,让家长能够认识到幼小衔接所具有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开展的重要性,仅仅是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考虑到其兴趣爱好,往往都是依据自己的意愿帮助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口算、舞蹈。
很少能够深层次的了解孩子的兴趣,由于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中存在误区,也就导致幼小衔接工作很难得以真正的落实。
事实上,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不仅要关注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其心理层面的发展。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三岁之前就让孩子认识很多的生字,并学习相关的计算,家长之间的攀比,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容易导致孩子的产生厌学情绪。
家长要能够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际交往以及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也会因为面临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老师、同学,可能会在心理层面存在陌生以及畏惧的心理。
幼小衔接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经验分享心得体会幼小衔接经验分享心得体会精选篇1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
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
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
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好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习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
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
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
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
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幼小衔接是教育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因为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身心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孩子对入学的态度、情感反应与适应准备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大班教研组开展了“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以及通过家园互动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我班很多家长是经商的,部分是教师、上班职员。
受职业、学历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也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1、过急教育:家长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
2、放任教育:家长的家教责任意识淡薄,认为对孩子管吃、管穿、管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门便可以了。
3、茫然教育:面对过早教育出现的极端、利弊早有耳闻。
如何让自己孩子学得好,也玩得好,便成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担忧。
4、填鸭教育:家长认为幼儿不会有什么创新,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间接经验,而忽略孩子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不顾孩子的愿望,让他们学这学那。
5、传统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依照前辈人的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教师向家长传递新型的教育理念。
通过家园互动,从而改变家长已有的错误观念,把握新型的教育观、知识观,并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比较分析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二是家庭教育误区加剧“陡坡”的存在。
家长重智力教育、过度保护等观念造成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相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小学生活。
从平时与家长的沟通来看,我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6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识字、学算术、学拼音等,进行知识的准备,仅有23%的家长认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较重要。
作为一个大班的教师,面对班级中孩子家长们出现的这个现象,我虽然不能立刻去改变他们的做法和想法,但是我却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幼儿园的宣传和教育影响来帮助家长去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和成长的观念和做法。
并在大班阶段利用各种手段来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注重幼儿入学愿望和兴趣的培养,注重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注重幼小衔接知识的宣传。
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如何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有效的幼小衔接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期呢?这是摆在我们老师和家长面前一个迫切的丞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们班级家长的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的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家长虽然学历较高,但是毕竟他们之前没有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相关经验积累;而另一部分学历相对较低的家长则会普遍出现重孩子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的现象,容易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盲目跟从现象。
为了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一定的转变,我经常利用空余的时间去关注我们班家长们谈论的话题,一旦发现他们存在有不科学合理的想法和做法时,我会及时介入他们的话题,以一个经验教师的角度来向家长介绍一些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班级主页,我将一些大班阶段需要家长配合的幼小衔接方面的内容以“科学育儿”知识的形式介绍给家长。
使家长们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幼小衔接方面应该帮助孩子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家长能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改观,从而重视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家长们都积极地在网页上与老师进行互动,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家长的观念正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
他们不再像开学时那样总是交流孩子要学些什么的问题,多的是交流自己在培养孩子兴趣和习惯方面的一些经验。
第二、注重一日活动中良好规则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
在小中班阶段,我们班的一些家长们习惯了放纵孩子的缺席行为,总认为上幼儿园缺课不来也无所谓。
所以导致了班级的某些孩子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家长面前寻找不来幼儿园的种种理由。
进入大班后,我更加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常规要求。
在学期初的家长会上,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希望家长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要配合老师坚持送孩子来园,避免无故缺席,为将来上小学做好适应性的准备。
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家长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孩子生病时或有特殊情况不能来幼儿园时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说明。
那些总喜欢找理由缺席的孩子也能坚持每天来上幼儿园了。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大班阶段后,我经常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同时要学会去帮助别人,并能养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从吃点心、进餐、午睡、起床到盥洗和洗手,我们都要求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和时间控制,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在家中也染供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才能使孩子今后能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令孩子终身受益。
在实践中,我一直在探索在大班阶段如何让孩子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除了平时将自己的预设活动设计得丰富多彩,运用灵活的手段组织教学之外。
我经常会引导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和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各种活动也表现出了积极兴趣,但是却出现了一些孩子急于表现、喜欢插嘴的问题。
于是,我加强了对孩子举手和发言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忍耐和等待,学会认真去倾听他人的回答,学会自己回答时不重复他人的答案等。
这些都是一个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学习品质。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我们班的孩子在倾听、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等学习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注重学习活动中知识的整合。
在大班的《学习活动》参考用书,涉及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点。
为了让孩子的所学内容能与小学的内容更好地衔接好,在大班阶段我更加重视学习活动中一些知识点的整合。
如,将一些早期阅读的东西引入到故事、儿歌活动中,使孩子们能对汉字产生认识的兴趣,能够认读一些简单的汉字。
又如:在一些涉及科常内容的活动中融入数活动知识和科学知识,让孩子感知数群、按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等。
在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入,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能了解一些小学阶段即将接触的内容知识,这样当他们进入小学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四、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幼小衔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我们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他们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如:在建构游戏中,我经常让孩子先合作商量确定建构的主题,然后再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主题的建构;在自主游戏中,我要求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分配的角色、然后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在美工区里,我经常为幼儿提供一些比较大的纸张,让孩子进行几人或者小组合作作画,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这样他们才能共同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运动活动中我常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共同协作、取得胜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鼓励孩子一起来整理玩具,合作分发东西等。
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进入小学以后他们同样能与新伙伴合作好。
总之,学前教育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在帮助一些家长转变观念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地做好“幼小衔接”,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入学前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同时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纲要》的论述无疑成为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
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我园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本人就谈谈有关家长工作中“家园共育”开展的感受和体会。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
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召开学期家长会之前,教师提前向家长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表,搜集到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点,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抛出问题,集体讨论后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好的教育经验及方法。
这样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有机会发表见解,融洽地对话与交流,更能有效地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二)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
目前我园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信息链接,我们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家长、老师们在QQ群里能自由畅聊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总能比较及时、快速地解决到家长们的困惑;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直通车”系统,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
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