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作业一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原始病冈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出现的连锁反应。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例如,车祸时机械力造成机体损伤和失血,此时机械力是原始病冈,创伤和失血是结果。

但失血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心输出量的降低,心输}H 量降低又与血压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等变化互为凶果,不断循环交替,推动疾病不断发展。

疾病就是遵循着这种因果交替的规律不断发展的。

在因果交替规律的推动下,疾病可有两个发展方向:①良性循环:即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及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应和适当治疗,病情不断减轻,趋向好转,最后恢复健康。

例如,机体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得到维持,加上清创、输血和输液等治疗,使病情稳定,最后恢复健康;②恶性循环:即机体的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

例如,由于失血过多或长时间组织细胞缺氧。

可使微循环淤血缺氧,但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2、试分析低渗性脱水早期易出现循环衰竭症状的机制?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低渗,尿量不减,也不主动饮水,同时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

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篇一: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请以感冒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请以肠炎为例, 阐述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谢谢啦。

elnz37lb042014-11-12
【篇二: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原始病因所引起的某种变化,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结果。

这个结果又可作为原因而引起另外的改变,产生另外的结果。

如创伤引起失血、组织损伤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创伤是原因,失血等是结果;失血又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失血又是原因,回心血量减少又是结果;回心血量减少又是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结果;而随之发生的血压降低、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等又互为因果,这就是因果交替规律。

上述因果交替互为因果的循环交替的结果使病情更加恶化,称此种趋向恶化的循环为恶性循环。

【篇三:试举例说明疾病因果转化规律】。

病理生理论述题.

病理生理论述题.

第一章疾病概论1.以创伤引起的大出血为例,说明因果转化(因果交替)的规律。

因果交替(转化规律是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它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必然会引起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而出现一个结果,这种结果又会成为病因继续引起机体的变化而发生另外的结果,后者又会成为新的病因而导致体内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结果……,如此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发生疾病。

例如,严重的创伤发生大出血,由于失血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收缩时射血减少,心输出量下降,继而引起血压下降;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代谢障碍,组织分解代谢产酸增多,包括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氨、激肽类扩血管物质,它们会引起微血管的扩张,造成组织淤血,而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下降使有效循环血量更降低,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循环衰竭和休克的发生。

2.试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基本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神经机制:病因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特性,可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另外,致病因子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组织器官功能代谢变化或抑制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分解,促进致病因子与神经递质的结合,减弱或阻断正常神经递质的作用。

2)体液机制:指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质和量的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发生疾病。

包括体液因子(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体液因子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①内分泌由分泌细胞分泌,血液运输,靶细胞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

②旁分泌由某些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某些生长因子只对临近的靶细胞起作用。

③自分秘分泌细胞和靶细胞为同一细胞,如许多生长因子。

3)细胞机制:致病因素直接/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如肝炎病毒侵入肝脏,引起细胞受损,表现细胞膜或细胞器功能障碍。

4)分子机制:细胞内有多种分子,包括大分子多聚体(蛋白质和核酸)、小分子物质。

分子结构异常可引起分子病包括①酶缺陷所致的疾病②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③受体病④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

病理学全册各章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全册各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二、名词解释1.病理学2.疾病3.植物人4.不完全康复5.健康四、简答题1.病理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如何?2.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何种作用?3.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是怎样的?五、论述题1.以外伤性失血为例,论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2.为什么对于临床死亡期的病人必须进行积极抢救?参考答案二、名词解释1.答: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答: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3.答:有些患者大脑皮层功能已不可逆,仅在人工呼吸和人工起搏的条件下处于皮层下生存状态,称为植物人。

4.答: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体内仍遗留一定的病理状态。

5.答: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同时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保持协调,维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四、简答题1.答:病理学属现代医学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为临床各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答: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得出疾病诊断;可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对手术中患者,选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判断良、恶性病变,可帮助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决定手术范围。

3.答: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的停止。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包括:①不可逆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停止。

五、论述题1.答:疾病时机体发生的变化受因果转化规律支配。

如外伤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加深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此时,可由机体代偿功能或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阻断上述恶性循环,促使疾病趋于好转。

2.答:临床死亡期是可逆的,一般为6分钟左右。

这时细胞仍有最低水平的代谢,如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患者有复活的可能。

病理学作业答案重点

病理学作业答案重点

《病理学》作业评讲(1)1.举例说明疾病发生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

本题主要考核疾病发生发展的的规律,为以后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学习有一个先导作用。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

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

分析:疾病的因果关系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核什么是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转变发生了什么质的改变。

生物医学模式:它完全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考虑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医学模式它充分考虑了除生物医学模式以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影响,使人类对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在对疾病的防治方面,特别是对心身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进展,可以说是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分析: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对待疾病和患者必需与纯粹的医学治疗、病人以及他周围人群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进来,因此对于这种现代医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体会它的优点。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本题主要考核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来源和运行途径,通常与血液流向一致。

肺动脉栓塞血栓拴子绝大多数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

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

(1)由于肺脏具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并有丰富的吻合支,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多见于肺下叶,常不引起严重后果。

(2)若在栓塞前已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地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病理生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病理生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病理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二、单选题1.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D A .疾病的条件 B .疾病的原因 C .疾病的危险因素 D .疾病的诱因 E .疾病的外因 2.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D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3.死亡的概念是指 C A .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B .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的停止 D .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E .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4.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 C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5.体液是指 B A .细胞外液体及其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B .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C .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 D .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 E .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6.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B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DH 分泌C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D .细胞内液减少E .醛固酮分泌增多 7.下列哪一类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低钾血症 E .高钾血症 8.判断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C A .体液丢失的总量 B .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D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E .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 9.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C A .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水中毒 D .低钾血症 E .水肿 10.水肿时造成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C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D .肾小球滤过增加 E .静脉回流受阻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B A .长期使用速尿 B .代谢性酸中毒 C .禁食D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 .代谢性碱中毒 1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 A A .T 波低平 B .T 波高尖 C .P-R 间期缩短 D .窦性心动过速 E .心室纤颤 13.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 D A .急性肾衰多尿期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 .大量应用速尿D .急性肾衰少尿期E .大量应用胰岛素 14.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 D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肾小管泌氢增加D .心律失常E .肾小管泌钾增加15.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B .磷酸盐缓冲系统C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D .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16.血液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DA .NaHCO 3浓度B .PaCO 3C .阴离子间隙D .[HCO 3-]/[H 2CO 3]的比值E .有机酸含量 17.血浆HCO 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B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8.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 C A .K +摄入量减少 B .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C .细胞内H +与细胞外K +交换增加D .消化道排K +增加E .肾滤过K +增加19.某病人血pH 7.25,PaCO 29.3kPa(70mmHg),HCO 3- 33mmol/L ,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B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0.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最明显 AA .中枢神经系统B .心血管系统C .泌尿系统D .运动系统E .血液系统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病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病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简述高血压病时( 内脏改变期) 心、脑、肾、视网膜的主要病变特点。

32. 试述高渗性脱水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2.简述脑死亡的判断及认识脑死亡的意义6.试分析严重腹泻患者可能出现哪些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患者应做哪些必要的化验检查。

1.试分析剧烈呕吐易引起的酸碱平衡类型及其发生机制。

4.简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

肿瘤的扩散:肿瘤的扩散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肿瘤的扩散有直接蔓延和转移两种方式。

直接蔓延: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沿组织间隙、神经束衣、淋巴管和血管侵入并破坏邻近的器官和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

肿瘤的转移:是指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到达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为转移。

1.简述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继发性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病的特点。

33. 何谓化脓性炎? 简述其常见类型并举例。

1.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2.简述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及其病理特点。

3.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

1.简述血栓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

3.简述血氮升高对脑的毒性作用。

1.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2.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试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1.简述血栓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简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

3.何谓继发性肺结核病?简述其病理特点。

1.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基本病变。

2.简述发热的机制。

3.举例说明病因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病理学》作业评讲(1)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病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是:①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不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就不可能引起白喉;③决定疾病的特异性:疾病的特异性取决于病因。

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病是白喉,而不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

动物病理学-题库

动物病理学-题库

动物病理学-题库1、病因(致病因素)答案: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2、诱因答案: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3、急性期反应蛋白答案: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其浓度迅速增高,称为急性期反应物,急性期反应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故又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4、全身适应综合征答案: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休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5、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答案:动物机体内能够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

6、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答案:主要阐述一分为二的观点,损伤是病因对机体的;抗损伤是机体对病因的作用;两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试述应激反应时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变化(要点)答案:(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变化(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3)应激反应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或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使机体多种其他激素的合成分泌发生改变,从不同角度协同或增强儿茶酚胺或/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以促进内环境平衡与协调。

8、有关疾病的概念下列哪种提法较确切?()A、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B、疾病是机体对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疾病是指机体的不舒服答案: C9、病因学的正确含义是:()A、研究疾病原因的科学B、研究疾病特异性的科学C、研究疾病原因和条件的科学D、研究疾病抵抗力的科学答案: C10、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A、特异性全身反应B、损伤性全身反应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D、保护性全身反应答案: C11、应激反应时机制免疫功能的最主要激素是()A、胰岛素B、雌激素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答案: D12、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答案: C13、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答案: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病理学习题集2

病理学习题集2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题型】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A.瑞氏染色B.巴氏染色C.苏木素染色D.伊红染色E.苏木素—伊红染色2.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液为A.10%福尔马林B.25%福尔马林C.75%酒精D.20%福尔马林E.40%福尔马林3.临床病理科采用最多的病理组织研究方法为A.活体组织检查B.动物实验C.细胞学检查D.尸体解剖E.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4.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物理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遗传性因素5.下列哪项不是临床死亡期的特点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代谢停止D.反射消失E.是死亡可逆阶段6.祖国医学中所说的“七情”属于哪种致病因素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心理和社会性因素7.脑死亡的概念是指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B.大脑功能永久性停止C.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坏死D.全脑功能不可逆永久性停止E.意识永久性丧失8.对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简单和便于推广的检查方法是A.电镜检查B.细胞学检查C.活体组织检查D.尸体解剖检查E.免疫组织化学检查9.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该疾病过程处于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转归期E.濒死期10.某些药物能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其致病因素属于A.遗传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免疫性因素E.营养性因素【B题型】A.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B.心跳、呼吸停止C.组织、细胞功能代谢停止D.大脑皮质功能丧失、脑干功能尚存E.呼吸不规则,对各种刺激无反应11.植物状态12.临床死亡13.生物学死亡A.病理过程B.病理反射C.病理反应D.病理状态E.疾病14.血栓形成是一种15.瘢痕形成是一种A.佝偻病B.坏血病C.溃疡病D.夜盲症E.脚气病16.维生素A缺乏可致17.维生素B缺乏可致18.维生素C缺乏可致19.维生素D缺乏可致【X题型】20.下列情况中哪些对抢救有实际意义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触电、失血、中毒、溺水等E.脑死亡21.尸体解剖检查的重要意义是A.探讨死亡原因,提高诊疗水平B.及时发现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C.为教学和科研积累宝贵资料D.是法医鉴定死因的重要依据E.用于肿瘤普查二、名词解释1.病理学2.疾病3.植物人4.不完全康复5.健康三、填空题1.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的变化,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变化。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2疾病概论(刘艳凯)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2疾病概论(刘艳凯)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A型题1。

血友病的致病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免疫性因素C.先天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

遗传性因素[答案]E2。

对胎儿生长发育有损伤的因素是A.生物性因素B。

先天性因素C。

遗传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免疫性因素[答案]B3.基因突变是指A。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B。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C。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D。

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C4.染色体畸变是指A.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B。

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C。

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

免疫功能的改变[答案]B5.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E。

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答案]D6.疾病的发展取决于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

存在的诱因C。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E。

机体的抵抗力[答案]D7。

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A.自主呼吸停止B。

心跳停止C.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D.颅神经反射消失E。

瞳孔散大或固定[答案]B8。

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B。

不生病就是健康C。

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D。

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E。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答案]E9。

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A。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B。

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E。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答案]A10.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A。

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

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

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答案]D11。

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它包含了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疾病的因果转化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的具体内容。

一、糖尿病病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1.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族中存在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某些基因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2.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习惯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这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病。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也是糖尿病发病的因素之一。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机体会攻击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4.神经内分泌因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些神经传递物质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引起糖尿病。

二、高血压病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1.遗传因素: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当父母或亲属患有高血压病史时,人们自然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也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

例如,饮食偏好、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会引起肥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等生理变化,导致高血压。

3.心理因素:一些心理因素,例如焦虑、紧张和疲劳等,可以影响神经、荷尔蒙和其他身体系统,从而引起高血压。

4.年龄因素:人体年龄增长会导致血管变得更加僵硬和狭窄,这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乳腺癌病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1.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内分泌因素: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对乳腺癌的发病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其它激素水平异常,会增加患者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同样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过度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饮酒等行为会增加患者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临床分析解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

临床分析解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

临床分析解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成与演变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与治疗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分析和解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对于提供精准的临床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分析解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与病程演变在分析病理学变化的规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疾病的病程演变过程。

病理学变化是指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上的改变。

病理学变化可以分为病理生理学变化和病理形态学变化两个方面。

病理生理学变化是指疾病引起的细胞或组织的功能变化,而病理形态学变化是指疾病引起的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疾病的病程演变是指疾病从发生到发展以及最终恢复或进展的过程。

一般可以分为潜伏期、发展期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在不同的病程阶段,病理学变化也会有相应的表现。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规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病理学变化的规律,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

1. 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变化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在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心肌出现不可逆的坏死,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随着病程的发展,坏死的组织逐渐被结缔组织所替代,形成瘢痕组织。

这种病理学变化的规律在心肌梗死的病程中是相对固定的。

2. 肺癌的病理学变化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学变化表现出多样性。

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在早期阶段,肺癌往往表现为细胞增生和异常的肺泡上皮细胞形态。

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细胞逐渐侵袭肺组织,形成肺癌的病理学特征,如纤维组织增生、肿块形成等。

这种病理学变化的规律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有所不同。

3. 糖尿病的病理学变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病理学变化主要体现在胰岛细胞和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上。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胰岛细胞逐渐发生退化和减少,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

随着病程的发展,胰岛细胞的损伤和减少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完全丧失。

考研课堂|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考研课堂|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考研课堂|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2020 考研倒计时 152天|和正能量的⼈相伴,你会发现不⼀样的风景。

第⼀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增⽣、化⽣。

萎缩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或/和数量减少。

⾁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重量减轻,质地硬韧、⾊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噬泡增多。

分类:⽣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

肥⼤肥⼤(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

⾁眼观察: 肥⼤的组织、器官体积增⼤,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1代偿性肥⼤:如⾼⾎压时的⼼脏;2内分泌性肥⼤:如雌激素作⽤下的乳腺。

增⽣增⽣(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

⽣长因⼦:如再⽣性增⽣。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

化⽣化⽣(metaplasia)⼀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转化为另⼀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 鳞状上⽪化⽣:常见于⽓管、⽀⽓管、⼦宫颈肠上⽪化⽣:发⽣于胃粘膜。

⾻组织化⽣: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 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刺激的能⼒。

2.常削弱原组织本⾝功能。

3.上⽪化⽣可癌变。

(化⽣是⼀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物因⼦、5营养失衡:⽣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10社会—⼼理—精神因素:致⼼⾝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损伤的形式:可逆性损伤(变性)、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规律例子

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规律例子

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规律例子《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规律:那奇妙又有趣的身体故事》嘿,大家好呀!今天来和你们聊聊病理生理学中的因果交替规律,这可是相当有趣的一个概念哦!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但又奇妙无比的大舞台,各种生理过程在上演着精彩的故事。

比如说吧,有一次我不小心感冒了,哎呀呀,那个难受啊!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喉咙痒痒的,这就是最初的“因”。

我没太在意,结果呢,它就像一个导火索一样,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

接着就开始流鼻涕、打喷嚏,这就是“果”啦。

可是呢,打喷嚏流鼻涕多了又会让我觉得身体很疲惫,这疲惫又成了新的“因”,导致我胃口也不太好,不想吃饭。

没饭吃身体就更没力气了,又成了更严重的“果”。

你看,这因果交替多神奇啊,一环套一环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还有啊,就像是高血压这个常见的问题。

血压高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太健康,比如爱吃高盐食物、不爱运动等等,这算是“因”。

但时间一长,高血压又会导致心脏啊、肾脏啊这些器官工作压力增大,它们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成了新的“果”。

而这些器官出问题了呢,又反过来让血压更难控制,成了更严重的“因”。

这就好像身体这个大舞台上,各种角色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因”,经过因果交替的放大,最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让人头疼的“果”。

在了解了这个神奇的因果交替规律后,我们就更应该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啦!别小看那些小小的不舒服或者不良习惯,它们可能就是引发大问题的源头。

我们要注意饮食健康、多运动、保持好心情,别给自己的身体制造那么多容易引发因果交替的“因”。

而且,当身体出现一些小问题的时候,也别不当回事,得赶紧去解决,免得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可以说,病理生理学的因果交替规律就像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提醒:嘿,朋友,对我好一点哦,不然可有你受的啦!总之,这个病理生理学因果交替规律真的是既奇妙又有趣,还蕴含着很多生活的智慧呢!让我们都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它,在这个奇妙的身体大舞台上健康快乐地表演下去吧!。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精)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精)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机理和规律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1、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机体后,一方面引起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各种病理性损伤,同时也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防御、适应和代偿等抗损伤反应。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推动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决定着疾病的转归。

当损伤占优势时,则疾病向恶化的方向发展,甚至造成死亡。

反之,当抗损伤占优势时,则疾病就趋向缓解,动物机体逐渐恢复健康。

如机体外伤性出血时,一方面引起组织损伤、血管破裂、血液丧失等一系列损伤性变化;同时又激起动物机体的抗损伤反应,如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库释放储存的血液参与循环等。

如果失血量不大,病理性损伤不严重,通过上述抗损伤反应,加上相应的医疗措施,机体可恢复健康。

反之,如出血过多,损伤严重,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不足以抗衡损伤性变化时,则病情向恶化方向发展,就可能导致缺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引起动物死亡。

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这对矛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如肠炎时,肠蠕动和分泌机能增强出现的腹泻可排出细菌毒素,这是有利于机体的抗损伤反应;若长期过度腹泻,可引起机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这就使抗损伤反应转化为损伤反应。

所以,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必须善于区分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注意识别这种转化所必须的条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机体的抗损伤反应逐渐增强,促进疾病的康复。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因果转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任何疾病都不例外。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害(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而引起新的变化,如此的原因与结果不断转换,形成链式发展的疾病过程。

例如暴力造成创伤,使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大出血使血容量减少和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引起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又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作业(一)1、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

答: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位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部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

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质量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说不生病就是健康。

例如,有的人大脑并无器质性病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性格古怪,心理状态很不稳定,不能视为健康。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完善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上不健康的表现,精神与社会上的不良状态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答:血栓栓塞是指由脱落的血栓栓子引起的栓塞,是临床血栓栓塞发病最常见,约占栓塞总数的99%。

肺动脉栓塞绝大多数是由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

其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

脱落的血栓栓子经过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的丰富吻合支时,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引起临床症状,但症状较轻;若栓塞前就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若栓子较大,栓塞在肺动脉主干或其他的分支或者栓子较小但数量较多时广泛栓塞在肺动脉分支里,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甚至猝死。

4、试分析血栓形成和对机体的影响答:在循环系统中,血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是:(1)、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2)、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3)、血流状态的改变。

当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破坏和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增加及血流缓慢,在这些条件下就形成栓子,栓子集聚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对机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1)、阻塞血管。

阻塞动脉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就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血坏死;阻塞静脉就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出血。

(2)、栓塞。

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运行,栓塞于相应大小的血管(3)形成心瓣膜病。

反复发生在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引起瓣膜粘连、增厚、变硬。

5、试分析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代偿意义。

答: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休克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

通过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2)、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着减少,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

6、从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防治原则三个方面列表比较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异同。

7、简述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

答: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可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使过多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

其发生的基本因素有:(1)、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常见于静脉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于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常见于炎症性、过敏性疾病等对血管壁的损伤。

(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于淋巴管受压或吸收增加病理学作业(二)1、试比较代谢性酸中毒与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

2、内源性致热源是如何产生的?简述其引起体温升高的机制?答:①、发热激活物与产致热原细胞膜的特异受体结合后,产致热原细胞即被激活,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启动IL-1、TNF和IL-6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合成后释放入血。

②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 信息传递↓↓体温调定点←←←中枢发热介质←←←下丘脑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散热↓┃\体温↑外周效应┃/┠→→寒战→→→→→→→产热↑3、在病理学上,常常把炎症概括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试简要描述各类炎症的主要特征,并举例。

4、何为肿瘤?导致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答:(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是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发生改变,导致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肿物。

(2)、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原因取决于肿瘤的特性,其特性包括其形态和结构、代谢特点、异型性、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扩散转移方式。

而恶性肿瘤具有其特有(A)数目少、大小不定、形态多样性。

(B)通过无氧糖酵解获得能量。

(C)肿瘤细胞分化差,不成熟与起源组织差异大。

(D)大多数具有侵润性生长,侵润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的特点之一。

(E)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F)恶性肿瘤还具有直接蔓延和转移的特性,其中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病理学作业(三)1、良性高血压按照其病变发展过程分哪几期?试述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基本病变特点。

答:(1)良性高血压按照其病变发展过程分三期。

第一,机能障碍期;第二,动脉病变期;第三,内脏病变期。

(2)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基本病变特点分别表现为: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增大,核肥大深染;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及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受累血管迂回、苍白、反光增强呈银丝状,严重者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

2、左心衰竭时,机体最早出现的功能变化是什么?试述其主要表现的程度及机制。

答:呼吸功能的改变是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的变化,其表现为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的程度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其发生机制分别为(1)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通气改善,端坐时可减少下肢水肿液的吸收,使血容量降低,肺淤血减轻。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下半身静脉回流增多,水肿液的吸收入血循环也增多,加重肺淤血,入睡后神经反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程度较为严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方能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而惊醒。

3、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异同。

4、试从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特点两方面列表比较四种类型缺氧异同。

5、试述门脉性肝硬化后期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

答:①脾肿大:脾静脉回流受阻,脾因慢性淤血及结缔组织增生而肿大;②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静脉回流受阻使胃肠壁发生淤血、水肿;③腹水:由于门静脉压升高,使肠及肠系膜等处毛细血管淤血,内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漏入腹腔;肝硬变时肝脏灭活醛回酮和抗利尿激素能力减弱,致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浓度升高造成钠水潴留,促使腹水形成;④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发生阻塞后,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吻合支逐渐扩张形成侧支循环,使门静脉血流经侧支循环进入腔静脉流回心脏。

病理作业41、试比较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的异同。

2、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多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少尿期3、何谓原发性肺结核?描述其典型的病理变化特点。

何谓继发性肺结核?描述其主要是病变类型和特点。

答:原发性肺结核指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因而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在肺内形成原发性综合征是本病的特点。

继发性肺结核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

成人型肺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肺内播散的结果:(1)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2)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3)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4)病程呈慢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

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病有局灶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及结核球。

4、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行型脑炎的异同。

答:5、何谓艾滋病?其传播途径是什么?答:艾滋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有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HIV选择性侵犯和破坏Th细胞。

病毒表面的CD4分子高度亲和,并侵入Th细胞,在Th细胞繁殖,导致Th细胞溶解和坏死,Th细胞减少。

由于Th细胞分泌的多种淋巴因子对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s细胞、NK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而当Th细胞减少时上述细胞功能均发生异常,导致肌体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导致患者死亡。

3、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异同。

4、试从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特点两方面列表比较四种类型缺氧异同。

5、试述门脉性肝硬化后期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

答:①脾肿大:脾静脉回流受阻,脾因慢性淤血及结缔组织增生而肿大;②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静脉回流受阻使胃肠壁发生淤血、水肿;③腹水:由于门静脉压升高,使肠及肠系膜等处毛细血管淤血,内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漏入腹腔;肝硬变时肝脏灭活醛回酮和抗利尿激素能力减弱,致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浓度升高造成钠水潴留,促使腹水形成;④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发生阻塞后,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吻合支逐渐扩张形成侧支循环,使门静脉血流经侧支循环进入腔静脉流回心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