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2)
1.2 如何判断三角形相像(2)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这个判断定理的证明过程.2.能运用三角形相像的判断定理证明三角形相像.【过程与方法】1.在类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研究三角形相像的证明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验类比思想、特别与一般的辩证思想 .2.经历类比、猜想、研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 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过应用三角形相像的判断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培育学生的应企图识 .【感情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研究、沟通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意识, 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像的条件判断三角形相像.2.在三角形相像判断的研究过程中 , 浸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 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敢于发布自己的想法、勇于怀疑 , 养成仔细勤劳、独立思虑、合作沟通等学习习惯 , 形成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能运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这个判断定理证明三角形相像.【教课难点】三角形相像的判断定理的证明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 :【课件展现】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 ?传说法老命令祭师们丈量金字塔的高度 , 祭师们为此伤透了脑筋 , 为了帮助祭师们解决困难 , 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泰勒斯利用奇妙的方法丈量了金字塔的高度 ( 在金字塔旁边直立一根木桩 , 当木桩影子的长度和木桩的长度相等时 , 只需丈量出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 , 即可得出金字塔的高度 ( 如下图 )), 这展现了他非凡的数学及科学才能 .[ 过渡语]泰勒斯丈量金字塔的高度的方法正确吗?经过学习相像三角形的判断及性质, 就能够说明他的丈量方法是正确的.导入二 :(1) 证明三角形相像的方法是什么?( 三角形相像的定义、由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像)(2) 全等三角形如何定义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 对应角、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SSS,SAS,ASA,AAS,HL)(3) 全等三角形与相像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过渡语]我们能不可以用近似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方, 研究三角形相像的判断定理呢?法导入三 :( 察看实物并课件展现)察看教师手中的一副三角尺和学新手中的三角尺, 此中相同两个锐角 (30 °与60°或 45°与45°).【思虑】(1)如下图 ,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相像吗?谈谈原因.(2)如下图 , 两个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相像吗?谈谈原因.(3) 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角相等, 那么它们能否相像?[ 导入语]有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成比率的两个三角形相像. 能不可以用较少的条件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像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设计企图 ]以生活实例为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觉数学根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数学课上常用的三角尺猜想三角形相像的条件, 顺利自然地导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新知建立:[过渡语 ]我们知道 , 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两角对应相等而夹边不相等时 , 这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察看思虑 :达成导入三中提出的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用三角形相像的定义能够证明三角形相像, 学生独立达成导入三中问题 (1)(2),并作出问题 (3) 中的猜想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论, 归纳出猜想“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角相等, 那么它们相像.”[ 设计企图 ] 达成导入三中的问题, 经过用三角形相像的定义证明两个三角形是相像的, 然后做出猜想 , 直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连接自然 , 让学生的思想快速活跃在本节课内容的研究活动中 .做一做 :【课件展现】如下图 , 已知∠α , ∠β.(1)分别以∠α , ∠ β为两个内角 , 随意画出两个三角形.(2)量出这两个三角形各对应边的长, 并计算出相应的比.这两个三角形相像吗 ?【师生活动】(1)同桌两个分别画出ABC,此中∠ A=∠ α,∠ B=∠ β .(2)同桌分别丈量 AB, BC, AC的长度,判断两个三角形能否相像 .(3)学生达成丈量后 , 教师几何画板演示 : 改变角的大小 , 但一直保持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相等 , 察看两个三角形能否相像.(4) 依据操作、丈量 , 师生共同猜想判断三角形相像的方法.[ 设计企图 ] 教师经过让学生着手绘图、丈量 , 依据三角形相像的定义, 判断出画出的三角形是相像三角形( 或经过动画演示察看), 进而作出猜想, 很自然地带着学生的思想走入下一个证明猜想环节 , 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相像三角形的判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共同研究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过渡语 ]经过察看思虑、着手操作 , 我们都发现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我们能不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课件展现】如下图 , 在ABC和A'B'C' 中,∠ A=∠A' ,∠ B=∠B'.求证∽A'B'C'.ABC思路一教师指引剖析 :(1)除了定义外 , 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三角形相像?( 由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像)(2)如何把两个三角形转变到一个三角形内, 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像?( 在的边,( 或它们的延伸线 ) 上 , 分别截取=, =,连结 ) ABC AB AC AD A'B'AE A'C'DE(3)依据平行线可否证明ADE与 ABC相像?( 能 )(4)依据已知条件A'B'C' 与 ADE能否全等?( 由 SAS可证得全等 )(5)你能依据上边的剖析, 达成证明过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踊跃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达成证明思路的研究活动, 而后独立达成证明过程 , 同时学生板书 , 教师在巡视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生的板书评论, 规范书写格式 , 归纳该证明的思路.(板书)证明 : 如下图 , 在ABC的边 AB, AC(或它们的延伸线) 上 , 分别截取AD=A'B' , AE=A'C' ,连结DE.∵∠ A=∠ A' ,∴Δ ADE≌Δ A'B'C'.∴∠ ADE=∠B' ,∠ AED=∠ C' , DE=B'C'.又∵∠ =∠B',B∴DE∥B'C'.∴Δ ADE∽Δ ABC.∴.∴.又∵∠ A=∠A' ,∠ B=∠ B' ,∠ C=∠C' ,∴Δ ABC∽Δ A'B'C'.思路二教师指引 : 除了定义 , 前边学过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由平行线能够证明两个三角形相像, 如何经过作平行线 , 将一个三角形转变到另一个三角形中?【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沟通证明思路, 而后试试书写过程 , 小组代表板书 , 教师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生的展现评论并归纳解题思路, 规范学生的书写证明过程 . 教师在归纳证明思路时,说明若ABC≌ A'B'C' , A'B'C' ∽A″B″C″,则 ABC∽Δ A″B″C″.此后我们能够直策应用它 .(板书)( 证明过程同思路一)追加发问:1.经过上边的证明, 你能用语言表达上边的结论吗?2.如何用几何语言描绘上述结论?.【师生活动】学生思虑回答, 师生共同达成相像三角形判断定理的归纳, 而后课件展现【课件展现】相像三角形的判断定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几何语言 :如下图 , 在ABC和A'B'C' 中,∠ A=∠ A' ,∠ B=∠ B'. 则ABC∽A'B'C'.[ 设计企图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小问题下达成做出的猜想的证明思路, 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作协助线, 让学生领会转变思想、数形联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经过证明猜想、归纳结论等数学活动, 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谨慎的学习态度, 培育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 .例题解说【课件展现】如下图 , 在中,点,,分别在边,,上,且,ABCDEF AB AC BC DE∥BC DF∥AC.求证ADE∽DBF.【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达成后 , 小组内沟通答案 , 教师对学生的板书评论, 规范证明过程. (板书)证明 : ∵DE∥BC,∴∠ ADE=∠B.又∵ DF∥AC,∴∠ =∠BDF.A∴Δ ADE∽Δ DBF.[ 设计企图 ]经过例题展现 , 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相像三角形判断定理的运用, 鼓舞学生独立达成 , 养成独立思虑的习惯, 经过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培育学生谨慎的学习态度.做一做 :【课件展现】如下图 , 点D在ABC的边AB上 , 过点D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 你以为知足条件的直线有几条?请把这些直线画出来.【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虑后 , 小组合作沟通,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议论, 在巡视中引导有困难的学生全面地思虑问题,学生试试在黑板上画出切合条件的全部直线, 教师评论并归纳总结.追加发问 :点D 在 Rt的边上, 过点D作直线截,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你以为ABC AB ABC知足条件的直线有几条?[ 设计企图 ]经过该练习,让学生领会相像三角形判断定理的应用, 浸透分类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 提升学生的归纳归纳能力.[ 知识拓展 ]1.判断两个三角形相像 , 在有一组对应角相等的状况下 , 能够选择打破口 : 找寻另一组对应角相等 .2.在应用相像三角形的判断定理时, 还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 如公共角、对顶角等.三、讲堂小结:1.相像三角形的判断定理: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像.2.判断定理的证明方法及思路.3.应用三角形相像的判断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过程设计┃5.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2: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作DE∥BC,交边AC于E,△ADE与△ABC相似吗?思考:若DE平行于BC,那么△ABC与△AED相似吗?提问学生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怎样说明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可指导学生通过度量,判断对应角是否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是否相等.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问题3:观察一下,如图△ABC与△EDF相似吗?为什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条件与边有关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合作讨论.学生讨论,得出:(1)只满足一对角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实验的方法得到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2)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1)教材78页和79页练习.(2)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加深认识,深化提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整体设计┃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3【教学目标】1.会说出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能依据条件,灵活运用三种识别方法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重点难点】重点: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难点: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相似的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现在要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几种方法?有两种方法:(1)根据定义;(2)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上节学的“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是怎样得出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三等分点(即AD=13AB,AE=13AC),那么△ADE与△ABC相似吗?你用的是哪一种方法?(2)思考:通过量角或量线段计算之后,可以得出:△ADE∽△ABC.从已知条件看,△ADE与△ABC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即∠A=∠A(是公共角),而另一个条件是AD=13AB,AE=13AC,即ADAB=13,AEAC=13,因此ADAB=AEAC.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单地说: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归纳强调:对应相等的角必须是成比例的边的夹角,如果不是夹角,它们不一定会相似.(4)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在作业本上证明,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如图,△ABC中,D、E是AB、AC上的点,AB=7.8,AD=3,AC=6,CE=2.1,试判断△ADE与△ABC是否相似,小张同学的判断理由是是这样的:解:因为AC=AE+CE,而AC=6,CE=2.1,故AE=6-2.1=3.9.由于ADAB≠AEAC,所以△ADE与△ABC不相似.你同意小张同学的判断吗?请你说说理由.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82页练习第2、3、4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3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整体设计┃第3课时直角三角形的相似【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2.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相似.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在Rt△ABC中,∠ACB=90°,CD⊥AB于D,若BD=3.6 cm,BC∶AC=3∶4,则BC长为()A.4 cmB.5.6 cmC.6 cmD.7.2 cm(2)如图,已知:△ABC内接正方形DGFE,AH⊥BC于H,AH=5 cm,AD∶BD=2∶3.求BC的长.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说给老师、同学听听.(2)教师与同学聆听部分同学的收获.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84页练习1、2、3、4题.加深认识,深化提高.┃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这些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例题、练习题、探究题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发现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例题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练习法: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材内容、例题和练习题。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课件
AD 3 AD AE
AB 4
AB AC
E B
A
D C
又∵∠EAD=∠CAB,
∴△ADE∽△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 AC ,AB上的点,AE=1.5,
AC=2,BC=3,且 AD 3 ,求DE的长 .
AB 4
DE AD 3 . BC AB 4
∵BC =3,
E B
DE 3 BC 3 3 9 .
4
44
A
D C
如果△ABC与△A′B′C′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
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中一 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B
A 4
3.2
50° C
E
D 2 1.6
50°
∴△ACP∽△ABC.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图,P是△ABC的边AB上的一点.
A
(2)如果 AP AC,△ACP与△ABC是否
AC AB
P
相似?为什么?如果
CAPC呢 ?BACC
B
C
解:如果 AP AC
AC AB
,则△ACP∽△ABC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 AC BC ,则无法判断△ACP与△ABC是否相似.
课堂小结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几何语言:
B
∵ AB AC ,A A'
AB AC
∴△ABC∽△A′B′C′
B′
A
C A′
C′
2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华师大版)
=
20°,
求∠CAE 的大小.
A
解: AB BC AC ,
AD DE AE
E
∴ △ABC ∽ △ADE.
D
∴ ∠BAC =∠DAE.
B
C
又∠DAC 是公共角,
∴ ∠CAE = ∠BAD = 20°.
课堂小结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类似.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 三角形类似.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3的推导过程,掌握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3并能灵活应用.
• 学习难点: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新课导入
现在要判断两个三角形类似有哪几种方法? 有两种方法:(1)根据定义;(2)两角分 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类似.
探索
视察教材图23.3.10,如果
C
有一点 E 在边 AC上移动,那么 B
∴ △ADE ≌ △A1B1C1.
∴ △ABC ∽ △A1B1C1.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两边成比例且 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类似.
例4 证明图中△AEB 和 △FEC 类似.
证明
AE = 54 = 1.5, B FE 36
BE = 45 = 1.5,
45
CE 30
AE = BE .
FE CE
谢谢欣赏
第2课时 类似三角形的判定(2)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上课课件
• 学习目标:
1. 掌握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 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类似;
2. 掌握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三边成比例的 两个三角形类似.
3. 能根据条件,灵活应用类似三角形的判定定 理,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类似.
23.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利用角的关系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来自教材)
知1-导
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类型: (1) 平行线型:如图(1),若DE∥BC,则,△ADE∽△ABC. (2) 相交线型:如图(2),若∠AED=∠B,则△AED∽△ABC. (3)“子母”型:如图 (3),若∠ACD=∠B,则△ACD∽△ABC.
我们在判断两个三角 形全等时,使用了哪 些方法?判定三角形 相似是否有类似的方
法?
知1-导
让我们先从最常见的三角尺开始. 观察你和同伴的直角三角尺,同样角度(30°与 60°,或45°与45°)的三角尺看起来是相似的.这样 从直观来看,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 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时,它们就“应该”相似了.确实 是这样吗?
知1-导
知识点 1 用两角对应相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回顾
你还记得八年级上学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曾就
边与角分类考察的几种不同情况吗?它们是:两边一角,两角
一边,三角,三边.从这几种情况出发,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
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那么,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否
也存在类似的分 类与判定方法呢?
知识点 2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知2-讲
【例2】 如图23.3.8,在Rt△ABC和Rt△A ′ B ′ C ′中, ∠C
与 ∠C ′都是直角, ∠ A = ∠ A ′ .
求证: △ABC ∽ △A ′ B ′ C ′.
证明:∵ ∠C= ∠C ′=90°. ∠A=∠A′,
∴△ABC ∽ △A ′ B ′ C ′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3=∠B+∠1,∠FAD=∠4+∠2,根据已知条件可 得到∠3=∠FAD,∠1=∠2,从而得到∠B=∠4,可 得△ABF∽△CAF.
2022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相似形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5 即3 2
AC 3
AC
,∴AC=
5 2
.
BA
12.如图,在△ABC中,AB=8 cm,BC=16 cm,点P从点A开始沿 AB边向点B以2 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 cm/s 的速度运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以P,Q,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2/5/62022/5/6Friday, May 06, 2022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5/62022/5/62022/5/65/6/2022 9:04:01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5/62022/5/62022/5/6M ay-226-May-22
解:△BCD∽△BAC.理由如下:∵BD= 4 ,AB
4
3
=3,BC=2,∴ B D 3 2 , B C 2 ,
BC 2 3 B A 3
∴ B D B C . ∵∠DBC=∠CBA, BC BA
∴△BCD∽△BAC.
(2)若CD=
5 3
,求AC的长.
解:∵△BCD∽△BAC,∴ C D B C ,
BC BA
16
8
过2秒或0.8秒时,以P,Q,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1.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易找错对应边而判断错误. 2.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出错.例如:在△ABC中,AB=9,AC=6.点M在边AB上,且AM=3, 点N在AC边上.求当AN的长为多少时,△AMN与原三角形相似.解决此问题应分类讨论: ①△AMN∽△ABC;②△AMN∽△ACB.
6.△ABC如图,那么以下四个三角形中,与△ABC相似的 是( C)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是学生在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与知识应用:在总结归纳环节,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相似三角形性质在几何证明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计算建筑物面积或解决角度问题等,使学生感受到相似三角形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贴切性和实际意义。
2.问题导向与学生主动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操作和归纳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解决角度问题等。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4.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提高证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5.作业小结与反馈指导:布置有关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际问题。例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矩形和一个相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似形的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
D.
=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
1.如图,已知
成立
AD AE
= ,若使△ABC∽△ADE
AB AC
∠DAE=∠BAC (只添一种即可).
2. 如图,在△ABC与△ADE中,∠BAC=∠D,要使△ABC与△ADE相似,还需满
足下列条件中的(
A.
=
B.
)
=
C.
在 △ DEF中,DE > EF > FD
而
DE
2.4
EF
2.1
FD
1.8
0.6
0.6
0.6
AB
4
BC
3.5
CA
3
∴
DE
EF
FD
AB
BC
CA
∴ △ABC ∽ △DEF
3.5
3
A
4
B
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
【解题技巧】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如果题中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
首先算出三条对应边的比值,再看比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
针对训练
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CA是∠BCD的角平分线,且 AC 2 = CD ⋅ BC ,
求证:△ABC∽△DAC.
解:∵ 2 = • ,∴ = ,
∵CA是∠BCD的角平分线,∴∠ = ∠
∴△ ∽△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例4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AE=1.5,AC=2,BC=3,且
AC
相似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5)若△1∽△2、△2∽△3、则△1∽△3.对于直角三角形相似,还有如下判定定理:(6)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7)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二、锐角三角函数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准确地进行计算.2.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1)sin(90°-)=cos;(2)cos(90°-)=sin;(3).3.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1);(2).三、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在Rt△ABC中,∠C=90°,(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2.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中,CD⊥AB于点D,设CD=h,AD=q,DB=p,则由△CBD∽△ABC,得a2=pc;由△CAD∽△BAC,得b2=qc;由△ACD∽△CBD,得h2=pq;由△ACD∽△ABC或由△ABC的面积,得ab=ch.从三角函数的角度考虑,有由,得a2=pc;同理,得b2=qc;由,得h2=pq;由,得ab=ch.在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相似问题中,可以尝试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题,即“三角法”.3.如图1,若CD是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上的中线,则(1)CD=AD=BD=;(2)点D是Rt△ABC的外心,外接圆半径.4.如图2,若r是直角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半径,则.图1 图2 图3 5.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如图2,S△ABC.(2)如图3,S△ABC.6B=90°-A,,,由求角A,B=90°-A,由求角A,B=90°-A例题分析例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B.(1)你认为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为什么?(2)当点P在底边BC上自点B向C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求证:Rt△ABM∽Rt△MCN;(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Rt△AMN,并求x的值.例3.如图,在△ABC中,∠BAC=120°,AB=10,AC=5,求sin B·sin C的值.例4.如图,D是AB上一点,且CD⊥AC于C,S△ACD∶S△CDB=2∶3,,AC+CD=18,求tan A的值和AB的长.5.如图,△O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过点A的直线y=与x轴交于点E.求点E的坐标.6.已知:如图(a),梯形ABCD中,AB∥CD,∠C=90°,AB=BC=4,CD=6.(1)E为BC边上一点,EF∥AD,交CD边于点F,FG∥EA,交AD边于点G,若四边形AEFG为矩形,求BE的长;(2)如图(b),将(1)中的∠AEF绕E点逆时针旋转为∠A′EF′,EF′交CD边于F′点,且F′点与D点不重合,射线EA′交AB边于点M,作F′N∥EA′交AD边于点N,设BM为x,△NF′D中,F′D边上的高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图(a)图(b)答案例1、解:(1)△ABP∽△PCE.其理由是除∠B=∠C外,由于∠APE=∠B=60°,∠APC=∠B+∠BAP=∠APE+∠CPE,∴∠BAP=∠CPE.由“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可得△ABP∽△PCE.说明:此图形结构可以称为“一线三等角问题”.(2)作DF⊥BC于F,由已知可得CF=,腰长AB=CD=2CF=4,这样原问题转化为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CE=1.5.假设存在P点,使CE=1.5,由△ABP∽△PCE,得,可得BP·PC=AB·CE=6.设BP=x,∵BC=BP+PC=7,∴PC=7-x.∴x(7-x)=6,即x2-7x+6=0.解得x1=1,x2=6.答:当BP=1或BP=6时,使得DE∶EC=5∶3.例2、解:(1)在正方形ABCD中,AB=BC=CD=4,∠B=∠C=90°.∵AM⊥MN,∴∠AMN=90°.∴∠CMN+∠AMB=90°.在Rt△ABM中,∠MAB+∠AMB=90°,∴∠MAB=∠CMN.∴Rt△ABM∽Rt△MCN.(2)∵Rt△ABM∽Rt△MCN,,即...当x=2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3)∵∠B=∠AMN=90°,∴要使△ABM ∽△AMN,只需.由(1)知.∴BM=MC.∴当点M运动到BC的中点时,△ABM∽△AMN,此时x=2.例3、分析:为求sin B,sin C,需将∠B,∠C分别置于直角三角形之中,另外已知∠A的邻补角是60°,若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也需要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应分别过点B,C,向CA,BA的延长线作垂线段,即可顺利求解.解:过点B作BD⊥CA的延长线于点D,过点C作CE⊥BA的延长线于点E.∵∠BAC=120°,∴∠BAD=60°.;.又∵CD=CA+AD=10,,.同理,可求得..说明:由于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因此若要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可以通过作垂线段等方法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例4、解:作DE∥AC交CB于E,则∠EDC=∠ACD=90°.∵,设CD=4k(k>0),则CE=5k,由勾股定理得DE=3k.∵△ACD和△CDB在AB边上的高相同,∴AD∶DB=S△ACD∶S△CDB=2∶3..即..∵AC+CD=18,∴5k+4k=18.解得k=2...说明:本章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例5、解:作AF⊥x轴于F.∴OF=OA·cos60°=1,AF=OF·.∴点A坐标为(1,).代入直线解析式,得...当y=0即时,x=4.∴点E坐标为(4,0).例6、解:(1)作AH⊥CD于点H(如图(c))可得∠1=∠2=∠D.由AB=BC=CH=4可得HD=CD-CH=2...∴BE=2,即E为BC的中点.(2)图(d),作NP⊥CD于点P,则PN=y.可得∠4=∠5=∠6,它们的正切值相等.,即.,.,,∵CD=CF′+PF′+PD,,即.整理,得.若点F′与点D重合(见图(e)),则∠BEM=∠EDC,...∴x的取值范围为。
沪教版 九年级(上)数学 秋季课程 第2讲 相似三角形
D ABCE相似三角形是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讲主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是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判定定理对三角形相似进行判定,并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证明,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互相结合,以及相似三角形与分类讨论及函数思想的互相结合.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它们各有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那么在ADE ∆与ABC ∆中,A A ∠=∠, ADEB ∠=∠,AEDC ∠=∠;12AD DE AE AB BC AC ===. 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记作ADE ∆∽ABC ∆,其中点A 与点A 、点D 与点B 、点E 与点C 分别是对应顶点;符号“∽”读作“相似于”.用符号表示两个相似三角形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分别写在三角形记号“∆”后相应的位置上.相似三角形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模块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精讲2 / 16ABC A 1B 1C 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得出:(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如果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已知直线l 与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分别交于点D 和点E ,则ADE ∆∽ABC ∆.3、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如果1A A ∠=∠、1B B ∠=∠,那么ABC ∆∽111A B C ∆.常见模型如下:A BCDEABCDEABCDEABCA 1B 1C 1ABCA 1B 1C 14、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1A A ∠=∠,1111AB ACA B AC =,那么ABC ∆∽111A B C ∆.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在ABC ∆与111A B C ∆中,如果111111AB BC CAA B B C C A ==,那么ABC ∆∽111A B C ∆.6、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图,在Rt ABC ∆和111Rt A B C ∆中,如果190C C ∠=∠=︒,1111AB BCA B B C =,那么ABC ∆∽111A B C ∆.ABCA 1B 1C 14 / 16AB CABCDEABCP【例1】 如图,已知点P 是ABC ∆中边AC 上一点,联结BP ,要使ABP ∆∽ACB ∆,那么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例2】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B .有一个角是106°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D .两边之比为3 : 5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例3】 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A .B .C .D .【例4】 如图,ABC ∆中,AE 交BC 于点D ,C E ∠=∠,:3:5AD DE =,AE = 8, BD = 4,则DC 的长等于( )A .415B .125C .174D .154例题解析ABCDPA BCDE FP【例5】 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1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相似.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人多对B .两人都不对C .甲对乙不对D .甲不对,乙对【例6】 如图,ABC ∆中,AB = AC = 5,BC = 6,点M 为BC 中点,MN ⊥AC 于点N ,则MN =______.【例7】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F 是BC 上的一点,直线DF 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BP // DF ,且与AD 相交于点P ,则图中有______对相似的三角形.【例8】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 BC ,90ABC ∠=︒,AB = 8,AD = 3,BC = 4,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若PAD ∆与PBC ∆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图1图211 1 1111 AB CNM6 / 16A BCDEFAB CDE FGABCDEF 【例9】 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BC = 3,AC = 4,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A .32B .76C .256D .2【例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连接DE ,F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EF B ∠=∠.(1)求证:ADF ∆∽DEC ∆;(2)若AB = 8,AD =63,AF =43,求AE 的长.【例11】如图,梯形ABCD 中,AD // BC ,AB = D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F ,点E 是边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DE ABD ∠=∠.(1)求证: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2)联结AE ,交BD 于点G ,求证:DG DFGB DB=.【例12】如图,在ABC ∆中,AB = AC ,点D 、E 分别是边AC 、AB 的中点,DF ⊥AC ,DF 与CE 相交于点F ,AF 的延长线与BD 相交于点G .(1)求证:2AD DG BD =;(2)联结CG ,求证:ECB DCG ∠=∠.【例13】 在ABC ∆中,AB = 40,AC = 24,BC = 32,点D 是射线BC 上的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联结AD ,如果ACD ∆与ABC ∆相似,求BD 的值.ABCDEAB C DE FG H QAB CDNM【例1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 ⊥MN ,求当BM 为多少时,四边形ABC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例15】 如图,将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FH ,点C 落在Q 处,EQ 与BC 交于点G ,则EBG ∆的周长为______cm .【例16】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 4 cm ,BC = 2 cm ,D 为BC的中点,若动点E 以1 cm /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的方向运动,设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联结DE ,当t 为何值时,BDE ∆是直角三角形?【例17】如图,ABC ∆中,4AB = 5AC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EF ⊥AD 于点F ,点G 在AF 上,FG = FD ,联结EG 交AC 于点H ,若点H 是AC 的中点,求AGFD的值.A BCDE A BCDEF G H8 / 161、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18】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9 : 25,其中小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长是12cm ,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cm .【例19】在ABC ∆中,DE // BC ,且D 在AB 边上,E 在AC 边上,若:1:4ADE BCED S S ∆=,则:ADE ABC C C ∆∆=______,:AD DB =______.【例20】如图,梯形ABCD 中,AD // BC ,90B ACD ∠=∠=︒,AB = 2,DC = 3,则ABC∆与DCA ∆的面积比为( )A .2 : 3B .2 : 5C .4 : 9D .2:3【例21】【例2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 ,那么x 的值为( )A .只有1个B .可以有2个C .可以有3个D .有无数个模块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DABCD E ABCDE【例23】如图,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23AD AE DE AB AC BC ===,且ABC ∆与ADE ∆的周长之差为15 cm ,求ABC ∆与ADE ∆的周长.【例24】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且DE // AC ,若:1:4BDE CDE S S ∆∆=,则:BDE ACD S S ∆∆=______.【例25】如图,在ABC ∆中,90C ∠=︒,将ABC ∆沿直线MN 翻折后,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已知MN // AB ,MC = 6,23NC =,那么四边形MABN 的面积是______.【例2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 6,AD = 9,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E ,交DC 的延长线与F ,BG AE ⊥于G ,则EFC ∆的周长为______.【例27】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D // BC 交AB于点D .(1)求证:AE BC BD AC =;(2)如果3ADE S ∆=,2BDE S ∆=,DE = 6,求BC 的长.AB CDEABCDNMABC DEFG10 / 16ABCD PQ【例28】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AB = 10,BC = 6,在线段AB 上取一点D ,作DF AB ⊥交AC 于点F ,现将ADF ∆沿DF 折叠,使点A 落在线段DB 上,对应点记为1A ,AD 的中点E 的对应点记为1E ,若11E FA ∆∽1E BF ∆, 则AD =______.【例29】如图,在Rt ABC ∆中,90C ∠=︒,AB = 5,BC = 3,点D 、E 分别在BC 、AC上,且BD = CE ,设点C 关于DE 的对称点为F ,若DF // AB ,则BD 的长为______.【例30】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C = 8,BC = 6,CD AB ⊥于点D .点P从点D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C 运动,点O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 运动到点C 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CD 的长;(2)设C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并确定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9:100CPQ ABC S S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CPQ ∆为等腰三角形?ABCD E F A 1E 1 AB CDEA BCABCDE FGABCDE【习题1】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 )A .B .C .D .【难度】★ 【答案】 【解析】【习题2】 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CBD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E ,AE = AB ,则长度为线段AD 、AC 长度比例中项的线段是______.【习题3】 如图,在ABC ∆中,D 、F 是AB 的三等分点,DE // FG // BC ,分别交AC 于E 、G .记ADE ∆、四边形DFGE 、四边形FBCG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则123::S S S =______.【习题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已知AB = 4,AD = 2,DAC B ∠=∠,若ABD ∆的面积为a ,则ACD ∆的面积为______.随堂检测ABCD12 / 16AB CPN MQA BCDEG Hx y xy xy xy O O O O 3 45 3 45 3 45 3 45 AB C D E FMG H【习题5】 如图,矩形ABCD 中,AB = 3,BC = 4,动点P 从A 点出发,按A B C →→的方向在AB 和BC 上移动,记P A = x ,点D 到直线P A 的距离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A .B .C .D .【习题6】 如图,已知点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的一点,BC = 3BD ,CE ⊥AD ,则AE CE =______.【习题7】 在同一时刻,两根木竿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竿AB = 2 m ,它的影子BC = 1.6 m ,木竿PQ 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了墙上,PM = 1.2 m ,MN = 0.8 m ,则木竿PQ 的长度为______m .【习题8】 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EF ⊥AE ,EF 分别交AC 、CD 于点M 、F ,BG ⊥AC ,垂足为点G ,BG 交AE 于点H .(1)求证:ABE ∆∽ECF ∆;(2)找出与ABH ∆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3)若E 是BC 的中点,BC = 2AB ,AB = 2,求EM 的长.【习题9】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 2,BC = 3,点E 、F 、G 、H分别在矩形ABCD 的各边上,EF // AC // HG ,EH // BD // FG ,求四边形EFGH 的周长.A B CDPx yA BC DEABCDEFmH【习题10】 如图,在ABC ∆中,AB = AC ,AD ⊥AB 于点D ,BC = 10 cm ,AD = 8 cm .点P 从点B 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 cm 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垂直于AD 的直线m 从底边BC 出发,以每秒2 cm 的速度沿DA 方向匀速平移,分别交AB 、AC 、AD 于E 、F 、H ,当点P 到达点C 时,点P 与直线m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 0).(1)当t = 2时,连接DE 、DF ,求证:四边形AEDF 为菱形;(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PEF ∆的面积存在最大值,当PEF ∆的面积最大时,求线段BP 的长;(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EF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刻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 / 16AB C DE A BCDEABCDE AB C D O【作业1】 如图,在ABC ∆中,DE // BC ,12AD D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12AE AC =B .12DE BC = C .13ADE ABC ∆=∆的周长的周长D .13ADE ABC ∆=∆的面积的面积【作业2】 如图,在ABC ∆中,点D 和点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AED ∆的是( )A .AEDB ∠=∠B .ADEC ∠=∠ C .AD AC AE AB=D .AD AE AB AC=【作业3】 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AOB ∆与DOC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作业4】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两边AB 、AC 上,且AD = 31,DB = 29,AE = 30,EC = 32.若50A ∠=︒,则关系式“○1ADE B ∠>∠;○2AED C ∠=∠;○3ADE C ∠>∠;○4AED B ∠=∠”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作业5】 在ABC ∆中,P 是AB 上的动点(P 异于A 、B ),过点P 的一条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 的相似线.如图,36A ∠=︒,AB = AC ,当点P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 的ABC ∆的相 似线最多有______条.课后作业AB CPAB O xyAB CDE FGOAB CDEFA B CDE F NM【作业6】 如图,四边形ABCD 、CEFG 都是正方形,点G 在线段CD 上,连接BG 、DE ,DE 和FG 相交于点O ,设AB = a ,CG = b (a > b ),下列结论:○1BCG ∆≌DCE ∆;○2BG DE ⊥;○3DG GO GC CE=;○4()22EFO DGO a b S b S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作业7】 已知,在菱形ABCD 中,CF ⊥AB ,垂直为E ;CE 与BD 相交于点F .(1)求证:AB CFBE EF=;(2)求证:22DF DB BC =.【作业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交BD 与点E ,点F 、M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BN 平分ABE ∠交AM 于点N ,AB = AC = BD ,连接MF ,NF . (1)判断B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判断MFN ∆与BDC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作业9】 如图,AO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 的坐标为(2,5)底边OB 在x 轴上,将AO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 O B ∆,点A 的对应点'A 在x 轴上,求点'O 的坐标.16 / 16ABCD EF GP Q【作业10】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AB 边上一动点,沿PE 翻折得到BPE ∆,直线PF 交CD 边于点Q ,交直线AD 于点G . (1)如图,当BP = 1.5时,求CQ 的长;(2)如图,当点G 在射线AD 上时,设BP = x ,DG =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延长EF 交直线AD 于点H ,若CQE ∆与FHG ∆相似,求BP 的长.。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案
由学生对判定定理二的方法进行小结,教师注意引导:(1)相似三角形的条件;(2)注意区别“夹角相等”的条件;(3)引出思考问题。学生画图时是否能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的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结论的确定性,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证明的严谨性。
且∠A=∠A`,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1)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2)形成结论: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它们额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小结与思考
如果在△ABC中∠B=30°,AB=5㎝ AC=4㎝ ,在△DEF中∠E=30°EF=10㎝ ED=8㎝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画看?
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归纳本节课所学,教师用概括性的语言给一点拨,并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关注学生课堂的整体感觉,使学生进一步将数学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定理一的证明
练习
27.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两个判定定理:
2、一种数学思想:
3、几点注意: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猜想、多论证、多总结。对于其中一些结论,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说理甚至证明,说理证明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可书写,可交流探讨,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体会数学和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对学生以下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猜想发现能力;说明理由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3 验证假设,获得定论
问题1: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第2课时)
1
D. = 4
02
练一练
4.(2019·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三期中)如图,在△ABC中,DE∥BC,DE分别
与AB,AC相交于点D,E,若AD=4,DB=2,则DE:BC的值为(
2
1
A.3
3
B.2
C.4
【解析】
∵DE∥BC,
∴△ADE∽△ABC,
∴
=
故选A.
=
+
D、两个锐角不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故选C.
02
练一练
2.如图,DE∥BC,在下列比例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A.AD = AE
DB EC
B.DE = AE
BC
EC
C. AB = AC
AD
AE
)
D. DB = AB
EC
AC
3.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如果AD=1,BD=3,那么由
BB
,
n于A1,A2,A3,B1,B2,B3.计算
A1
A2
A3
m
a
B1
B2
b
B3
c
n
01
观察与思考
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改变直线b的位置,使直线 a∥b∥c,分别交
A1A2
BB
, 1 2,你发现了什
A2A3
B2B3
直线 m,n于A1,A2,A3,B1,B2,B3.计算
(多边形相似的概念)
B
C B’
C’
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比为1,
说明了什么?
=
′ ′
∴ △ABC和△A’B’C’相似,相似比为k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二课时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进行的的全面研究,也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的重要工具,可见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经历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体验画图操作、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过程;在定理论证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解决问题:会运用“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情感目标: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二、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判定定理并学会应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难点: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运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三、说教学方法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为主,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四、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我遵循“教学、学习、探究”同步协调的原则,教学过程将按如下流程展开:一、复习引入1、复习提问:我们已掌握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哪些?2、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等的,但其中一个三角形各边与另一个三角形各边的比相等的三角板,让学生来观察并提问,用前面两种方法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后指出,根据定义所涉及的条件多,根据预备定理要求图形特殊,因此,我们能否探求出条件更简单的判定方法呢?引入课题。
数学:24.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3、能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点拨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1、两个三角形,如果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是指三组对应角分别相等,三组对应边分别成比例。
3、△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书写时同三角形全等一样,要注意对应字母放在对应位置,例如,△ABC与△DEF中,A点与E点对应,B点与D点对应,C点与F点对应,则应记作△ABC∽△EDF。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揭示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性,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各边对应成比例,各角对应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即是性质,又是判定。
5、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按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记为“AA”、“SAS”、“SSS”和“HL”,只是这里对边要求是对应成比例,对角的要求是对应角相等。
1、“AA”: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的说成: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SAS”: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的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SSS”: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简单的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HL”: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外形相似。
典型例题点拨例1、已知:如图,ΔABC中,AD=DB,∠1=∠2,求证:ΔABC∽ΔEAD。
从而可得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联系到要求证的结论,可联想到用“AA ”来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理解并掌握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合作、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判定定理,会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三边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
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
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
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
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完成教材P 91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口述证明过程,老师板书.
【归纳结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已知:==''''
AB BC k A B B C ,∠B=∠B ′. 求证:△ABC ∽△A ′B ′C ′.
证明:过点B ′在B ′A ′上取线段AB 的长,同理过点B ′在B ′C ′上取线段BC 的长,连接AC.
∵ ==''''
AB BC k A B B C , 则AC//A ′C ′,
∴∠BAC=∠B ′A ′C ′,∠BCA=∠B ′C ′A ′
∴△ABC ∽△A ′B ′C ′.
【教学说明】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题,并通过解题结论证明定理.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C=∠C ′=90°,AC=4,BC=5,A ′C ′=8,B ′C ′=10.
解:∵
415182102====''''AC BC A C B C ,, ∴=''''
AC BC A C B C , 又∵∠C=∠C ′=90°,
故△ABC ∽△A ′B ′C ′.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172
,求AD 的长.
分析:由于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两三角形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 ,从而求出AD 的长.
解: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出:AB BC CD AC
=, 又∠B=∠ACD ,根据判定定理2可得出:
△ABC ∽△DCA ,∴
AC BC AD AC
=, 又AC=5,BC=4,
∴2252544AC AD BC ===. 3.如图,已知△ABD ∽△ACE.求证:△ABC ∽△ADE.
分析:由于△ABD ∽△ACE ,则∠BAD=∠CAE ,因此∠BAC=∠DAE ,再进一步证明=BA CA AD AE
,则问题得证. 证明:∵△ABD ∽△ACE ,∴∠BAD=∠CAE.又∵∠BAC=∠BAD+∠DAC ,∠DAE=∠DAC+∠CAE ,∴∠BAC=∠DAE.∵△ABD ∽△ACE ,∴
=AB AC AD AE .在△ABC 和△ADE 中,∵∠BAC=∠DAE ,=AB AC AD AE
,∴△ABC ∽△ADE. 4.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高楼MN 的高,在离N 点20m 的A 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NA 后退到C 点,正好从镜中看到楼顶M 点,若AC=1.5m ,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m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楼房的高度(精确到0.1m ).
分析:根据物理学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样,△BCA 与△MNA 的相似关系就明确了.
解:∵BC ⊥CA ,MN ⊥AN ,
∠BAC=∠MAN ,
所以△BCA ∽△MNA.
所以MN∶BC=AN∶AC,
即MN∶1.6=20∶1.5.
所以MN=1.6×20÷1.5≈21.3(m).
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36°,BD是角平
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D2=DC·AC.
分析:有一个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是72°,而BD是底角的平分线,∴∠CBD=36°,则可推出△ABC∽△BCD,进而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推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证明:∵∠A=36°,AB=AC,∴∠ABC=∠C=72°.又∵BD平分∠ABC,∴∠ABD=∠CBD=36°.∴AD=BD=BC,且△ABC∽△BCD,∴BC∶AB=CD∶BC,∴BC2=AB·CD,即AD2=AC·CD.
【教学说明】能够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6”中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
本节课主要运用问题引入和与学生共同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论证思维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