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得法学框架 练中习理提能力
202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更多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体会关于道德心得体会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1_今年8月_日至_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全员培训.专家的讲座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与互动,让我受益良多.以前初中政治教材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响应和贯彻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了法治教育(尤其表现在八下整册为法治专册)将依法治国理念根植于中学教育之中,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真正落实到从娃娃抓起.康利教授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做了精彩的讲座:从课改的缺憾谈到课改的方向再谈到有关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考,真正让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与反思.下面摘录对我触动较大的与各位分享:其一:一个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不,应该是课程.)其二:能力=?素养(素养特别考虑自我的态度,要喜欢.)这里康利教授特别强调了核心素养,并做了注解,即为中国未来20~30年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1个.2个,不能太多)也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其三:〝道德〞在教材内容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中是基础,是根本,是中轴.通过精彩片段的展示,让所有参训人员印象植入大脑深处的一句话是:〝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这是部编教材改版的一种指向,要让学生,让所有人有一种〝问心〞即所谓的信仰;这也是做为一名教师自身积极向上的一个突破口;也将会是今后考试的一种导向.其四:教材〝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这是部编教材之魂.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却又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其中.除此之外,实验中学杨肖利老师对七上教材的解读也甚为赞之.尤其思维导图的建构值得借鉴,不仅可也帮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忻州市教研室高培仁老师对山西近年来中考的导向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备考方案,打破了我固有的认识,尤其表达交流上〝分点式〞到〝组织化〞的答题为我指点了迷津.培训虽已结束,但于我来讲学习专研才刚刚开始.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课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育人的目标.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2_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6.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例题定位—典型性.示范性习题的定位——为教科书构建训练系统练习.习题就是给人做的内容,练习.习题.复习题构成了教科书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对内容理解的逐步深入,双基的落实,能力的提高.正文.习题是一个整体,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例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训练本节(章)的核心知识.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整体是事物的一种真实存在形式.政治是一个整体.政治的整体性体现在代数.几何.三角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也体现在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上——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2.〝理解政治〞是教好政治的前提理解政治就是要了解政治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政治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是什么〞;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概念体系中认识核心概念;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教材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顺序不应随意调整;例子不是不可以换,但换的时候要想清楚理由.4.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5.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政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政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整体性认识.6.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微观上看,政治是一种活动,一种思维活动,政治教育是政治思维教育,重在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思维能力,也就是政治教育的科学价值从宏观上看,政治是一种文化,政治教育是政治文化教育,重在政治的理性精神,政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理性探索精神则是政治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3_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脉络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4_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_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心得5_月 _ 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直播培训,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聆听了刘秀洪.金利两位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写思路. 教学内容展开注意的问题及教学中的疑难点的讲解, 让我受益匪浅.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把我的心得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 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 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 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 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 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 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 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 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教学资源时间节点, 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 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 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 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
2022新课标语文教学法骨架四个维度
2022新课标语文教学法骨架四个维度课标四个纬度: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语文学习内容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对过这四个纬度的比较,我们大致明确2022版课标强调“立德树人(育人)”"综合能力(以任务驱动、群文探究等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经验,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度融合”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应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
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语文学习内容。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解读法律职业的核心能力和技巧
解读法律职业的核心能力和技巧在当今社会,法律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场规划师,我将为您解读法律职业的核心能力和技巧,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法律职业的挑战。
一、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职业要求从业者掌握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基本法律文书,理解法律的逻辑和原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件中。
因此,不断学习和积累法律知识是法律职业者的首要任务。
二、卓越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职业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事实和法律关系,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因此,法律职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辨别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应对各种挑战。
三、优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法律职业中,沟通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职业者需要与客户、法官、律师等不同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图,并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此外,法律文书的书写也需要准确、简明地表达法律观点和意见。
因此,优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四、敏锐的法律风险意识和预见能力法律职业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法律风险意识和预见能力。
法律环境在不断变化,法律风险也随之而来。
法律职业者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解决方案。
只有具备敏锐的法律风险意识和预见能力,才能够在法律职业中稳健地前行。
五、高度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高度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才能够赢得客户和社会的信任,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法律职业者。
综上所述,法律职业的核心能力和技巧包括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理论基础、卓越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敏锐的法律风险意识和预见能力,以及高度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学习法学的技巧
学习法学的技巧学习法学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听课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2. 学会阅读法律文件:法学是以法律文本为基础,因此学会阅读法律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条文、案例、法学书籍等来提高阅读能力。
3. 关注实际案例:了解和关注实际案例是学习法学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真实的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4. 参加课堂讨论和辩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可以帮助加深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并培养分析和表达能力。
5.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法学知识广泛而深入,因此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课程和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6. 注重复习和总结:法学知识需要反复复习和总结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做复习笔记、参加讨论小组、写论文等方式来加强对法学知识的掌握。
7.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加深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 多角度思考问题:法学是一个辩证的学科,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可以尝试从不同的法律学派和观点出发,分析问题的不同方面。
9. 遵守学术规范:学习法学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包括引用文献的规范、避免抄袭等。
保持学术诚信有助于建立自己的学术声誉。
10.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法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法律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因此,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法学知识。
可以通过关注法律新闻、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与最新的法学研究保持联系。
[读,法律的概念,有感]简述哈特之法理学相关的理论及分析方法
简述哈特之法理学相关的理论及分析方法——读《法律的概念》有感哈特是英国著名的法理学家,也是新分析实证法学派的创立者。
而他撰写的《法律的概念》被誉为20 世纪法学的经典之作,是新分析法学派形成的标志。
在这本简练又富于思辨的论著里,哈特从批判奥斯汀的命令理论入手,从法律的内容和存在方式、法律的检验标准和遵守法律的依据等方面,提出了以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一阶规则、二阶规则和承认规则等为核心内容的规则理论。
并且,哈特还把语义分析之哲学方法、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相糅合, 为我们探寻法律的真谛开启了一扇新窗,为法理学理论及分析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一、法律概念的研究内容规则理论(一)法律的内容、存在方式:规则vs.命令关于法律的内容和存在方式的讨论,奥斯汀认为法律就同一于命令,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模式。
而哈特对于此种命令模式则展开了他的批评与论述,其中对法律内容多样性的讨论展现出了哈特的规则理论对奥斯汀命令理论批判的致命一击。
1. 法律内容的多样性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在刑法和部分侵权法中,奥斯汀的命令模式是可以得以验证的。
但是其他法律,比如合同法中签订契约的规则、遗嘱法中订立遗嘱的规则、程序法中规定法院管辖权的规则等,这些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命令理论所无法涵盖或者类比的。
哈特把这些规则称为授权性规则,并将之概括为两种类型: 授予私人权利的规则和授予公共权力的规则。
哈特认为,授予私人权利或者公共权力的规则是给予行为人得以实施某种行为的机会和条件,而非规定行为人必须做或者禁止作为的强制要求;而且,违反此种授权性规则其结果只会使其行为无法发生法律上的效果, 而不会招致制裁。
在这一方面,授予私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的授权性规则与刑法和侵权行为法等义务性规则存在巨大差异。
2. 法律渊源的多样性以习惯为例:奥斯汀的法律命令理论预设的是,所有的法律来源于审慎的、经过法定程序的立法活动。
换言之,法律必然表征为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主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压力和效率
主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压力和效率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现代社会中,主动学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的意识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而随之而来的,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巨大的社会压力。
本文将探讨主动学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的意识所带来的意义、压力以及效率问题。
首先,主动学法是指以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很难跟上这个速度。
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主动学习,只停留在已有的知识里,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主动学法可以让我们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与挑战,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懂法是指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法律法规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对于普通人来说,懂法意味着我们可以依法行事,不违法乱纪,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懂法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更加有底气,还可以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守法是指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和行动。
守法关乎个人的道德和素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遵纪守法不仅是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方式。
只有每个人都能自觉守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再次,用法的意识是指具备正确使用某种事物的知识和能力。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的频率越来越高。
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用法的意识成为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
最后,主动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的。
而这种努力和时间往往会给个人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知识的压力、遵守法规的压力、正确使用工具的压力等等。
但是,只有克服这些压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和自身的发展。
总之,主动学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的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
法考正确复习方法
法考正确复习方法法考是一项对法学知识、法律思维和应试能力的全面考验。
为了在法考中取得好成绩,正确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通关学员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10大法考应试技巧。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复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理清知识框架:法学知识点非常庞大,理清知识框架是复习的重要基础。
先整理每个科目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再逐一深入学习。
3.多练习案例:法考注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和判例分析习题,加强对法律条文和判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多参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前适应真实考试的压力和节奏。
5.有针对性地复习:根据各科目的分值和难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的时间和重点。
重要科目要重点加强,而非重要科目可以适当压缩时间。
6.多与他人交流讨论:与同学或老师多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知识和解题思路。
相互督促,互帮互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7.多读参考书和学习资料:除了教材,还要多读一些参考书和学习资料。
尤其是一些经典案例和学术著作,可以帮助拓宽知识面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8.定期复习和总结:要有定期的复习和总结,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
同时,总结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经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9.积极调整心态:法考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自信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待考试时保持平静,不畏惧压力。
10.合理安排休息和调节:频繁的复习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厌倦。
合理安排休息和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总之,正确的复习方法是法考成功的关键。
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理清知识框架,多做案例分析和模拟考试,有针对性地复习,多与他人交流讨论,读参考书和学习资料,定期复习和总结,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休息和调节。
通过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相信每个学员都能在法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法院实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
法院实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法院实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院实习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法院实习心得体会1审判监督庭(简称审监庭)主要负责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监督工作,刑事罪犯的减刑、假释工作。
办公室里没有专职书记员,而审判工作中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都是由书记员完成的,我们这些实习生正好分担书记员的工作。
在实习中,我对书记员一职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
书记员要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及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等。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我通过实践及观摩,学习了怎样做个合格的书记员。
首先是学会了整理、装订归档卷宗。
卷宗应当按照规定的顺序装订,卷宗应材料成页。
装订顺序如下:(一)目录在装订时制作,按卷宗材料装订顺序的排列制作序号、文件名称、页次;(二)管理信息表;(三)提请减刑建议书;(四)审理报告;(五)调查材料;(六)合议庭笔录;(七)减刑裁定书;(八)送达回证。
卷内材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码,页码位置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
档案装订前要进一步整理:对破损的材料要修补或复制,复制件放在原件后面。
装订部位过窄或有字迹的材料,要用纸张加衬边。
纸面过大的材料,要按卷宗大小折叠整齐。
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
需附卷的信封要打开平放,邮票不要揭掉。
材料上的金属物要全部剔除干净。
卷宗封面所列项目要用钢笔或毛笔逐项填写清楚,案卷题名要简明、确切地反映卷内文书材料内容,其中办结日期为出具公证书的日期。
卷宗一律使用棉线绳,三眼或五眼订牢。
线绳要打成活结,在活结处贴上公证处封签,并在骑缝线上加盖立卷人的名章。
其次,在这段日子里,我逐渐了解和掌握了民事审判的具体工作,真正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不仅巩固了我所学的知识,还做到了学以制用,更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新知识。
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1课程背景法理学是法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北京大学法学院_ 8级法律硕士的法理学课程由强世功老师和凌斌老师合上。
课程教学分为三个模块:课前阅读、教师讲学以及小组讨论。
授课围绕法理学的基本范畴、法学流派和法律思维以及现代法治和治理的基本问题,建构起法律与灵魂秩序、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社会生活习俗、法律与地理科学的学习框架,训练法律人对政法问题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法治问题进行反思。
袖手于前,始得疾书于后钱钟书先生说“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先得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这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法理学很是恰如其分。
学习法理学,是与不同的思想家对话,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抓心挠肝的反复思量是必经之途。
当然,我们也不必要将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但是至少,我们应当对人类思想的地标有个初探与回溯,而老师给出的书单就是学习法理学的关键材料。
起初阅读法理学文献时,只觉艰涩难懂,能囫囵着读完就算圆满,看《一般法理学》光是梳理和记忆不同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已经让我精疲力竭,再看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霍布斯《利维坦》等更是不知所云。
只是在阅读过程中,偶遇经典之句,联系社会现实,慨叹哲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抄录下来以备后用,仅此而已。
等到课上老师讲解,博古通今、洋洋洒洒、指点迷津,再加上讨论课和同学交流,方有茅塞顿开之感,又觉得自己先前的阅读全没抓到重点,郁闷之余于是返工再读再想,如此一番折腾,才算是勉强得其皮毛,还不待休息又是下周的另一番痛苦,如此在被法理学“支配”的恐惧当中度过了大半学期。
许是先前的积累慢慢开始有了成效,再加上越来越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后来的阅读开始变得畅快了许多,韦伯、托克维尔、亨廷顿也好像不是如此难以理解,当读书报告里的思考与老师不谋而合时,心底又会漫出丝丝的甜。
最后一堂课,强老师和我们重现了《理想国》中的对话,他读格劳孔我们读苏格拉底,虽然事实上我们的角色其实是反过来的,强老师告诫我们“重要的不是从事何种职业,而是在于自己灵魂朝向于哪里”,这句话是对这门课程的完美作结,也是一个长者对法律新生的恳切寄语。
第二单元(单元起始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对本单元作品分类解 读,明确不同篇目的 具体写作内容。
单元导语解读
具体解读
单元导语分段详析 内容
解读
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 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第三段 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 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提出了本单元学习的具 体要求,对作品特点、 表现手法,创作风格等 深入学习。
单元学习自评表
篇目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包身工》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 《党费》
时代背景
社会问题
作者态度
革命主题
革命传统
伍
能力培养要求
TEACHING ANALYSIS
能力培养要求
能力一:概括梳理能力
本单元体裁众多,除了散文之外,还有报告文学和小说的作 品。以《包身工》为例,报告文学《包身工》兼顾新闻性与文学 性的特点,对新闻背景和新闻事件的梳理是掌握报告文学的基本 学习途径。
纪实与虚构作品对比分析表
散文、报告文学
小说
人物:求真、写实 事件:零散、平实 环境:忽略、粗疏
人物:虚构、嫁接 事件:完整、波澜 环境:重视、细致
多记叙、抒情、议论,章 多记叙、描写(尤其是细节和心理
法较散漫
描写),章法较紧密
在场、较为直白
缺席、比较含蓄
任务解读
研习任务解读
(一)“比较阅读,合作整理批注本”,《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 念》这两篇回忆性散文,两者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各具特色。通过旁批的 形式,与小组同学交流后,整理“批注本”。 (二)“理解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包身工》作为一篇典型的报告文学, 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通过对文本文学手法和事件内容的分析,整理制 作学习札记。
读中取法,用思维导图架设读写桥梁
读中取法,用思维导图架设读写桥梁作者:欧列娜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6期文/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欧列娜一、读有法,思有路,探寻写作思维的本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策。
”叶圣陶老先生的这一教学理念,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
反之,在写作文时,作者需要清晰把握写作思路,善于布局谋篇,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在写作时,只有完整地、系统地进行思考,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总体格局,才能更好地开展写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其结构恰好满足了这种倾向,能够全面地呈现出围绕关键词所做的思考,围绕中心关键词允许无限制的联想序列,能够满足学生整体把握的需要。
思维导图的绘制恰好锻炼了大脑进行概念的层级、分类的能力。
在写作之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恰好为语言物化的条理性做了准备。
二、以文绘图,以图导写,读写结合新思路(一)取构思之巧依据丁有宽老师早年提出“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思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阅读课堂上指导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叙事、状物、写景、写人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通过导图的分支将课文的布局、思路理清,通过抽取关键词、分层等方法,进一步认识文章段落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建构写作表达框架。
由此,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谋篇布局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桥梁,畅通阅读与写作的沟通渠道,打通学生读写思维的转换,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引入思维导图的读写结合法,却重在整体认识,重在理清关系,总览全局,通过思维导图的网状结构去组织各部分的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整体思维框架,进而拓展和深化阅读和写作的思维内容。
在运用这一教学策略过程中,思维导图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媒介。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表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画图他们便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结构化,将个人理解综合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化。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
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构建学习的框架—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结构方法学习是每个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不断学习能够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竞争力。
而要有效地学习,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并遵循科学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种构建学习框架的方法,帮助您实现全面学习。
一、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或经验,从而改变行为、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学习的本质可以用学习金字塔来形象地描述:从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听课等方式开始,到主动参与讲解、教授他人,再到实践应用和分享,最终达到了理解、掌握和创造的层次。
二、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学习的概念框架是构建学习体系的基础,它以重要的学科或领域为核心,囊括了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建立学习的概念框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学习的目标:确定要学习的领域或学科,并设立学习的目标,如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等。
2.梳理概念关系:将所选学科或领域的主要概念列出,并按照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通过脑图或概念地图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3.建立概念链条: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关系。
将这些概念连成链条,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
通过建立学习概念框架,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科的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和记忆。
三、运用学习策略提高效果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意识的行为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帮助您全面学习:1.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对,主动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思考。
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如讨论、思考、总结、演讲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2.分散学习:将学习时间分散到一段时间内的不同时刻进行,而不是连续地进行长时间学习。
分散学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深度学习: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背诵和记忆。
教学评一体推进 读思悟三力并行
教学评一体推进读思悟三力并行作者:***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年第06期《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大力倡导教师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践行教学评一致,尝试着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学习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思考、领悟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既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又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打开学生漫步世界文学名著的一扇窗,也是学生学习写梗概的范文,对教师落实教,学生沉浸学,体现课程评价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一举多得。
一、理清教学思路,精准制定教学目标阅读是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真切的体验。
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就是要让学生扎实学习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故事梗概,在品析中感受人物形象,可分3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梗概内容和节选内容;第二课时的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借助作品的梗概,了解名著的内容,并且能够将节选和梗概对比,为习作的教学打下基础;第三课时的目标是学生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积累印象深刻的语言,并且能对鲁滨逊简单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优化学习方法,高效开展阅读活动如果教学目标是方向,那么学情就是关键,教学评一体化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教学全场景、全过程中将各要素协调融合、整体推进。
(一)课前活动——提出问题,提供支架课前预习是学好课文的前提。
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前,以导学单引发学生思考,再从梗概部分第三到第八段中寻找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克服的办法等答案并填写表格。
(二)课中活动——运用方法,突破难点在学生学习节选部分时,让学生运用学习梗概部分的方法,继续归纳鲁滨逊流落荒岛时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完成表格。
通过阅读和归纳,学生很快就找到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试着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了解鲁滨逊的心态变化,试着归纳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法大视野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法大视野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学法也被逐渐关注起来。
本文将从学习法的角度来探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学法,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1.多角度阅读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课本内容丰富,字里行间都蕴含深刻的意义和思想,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角度阅读的方式来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从教材的作者背景、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和主旨思想,帮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注重思辨能力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要求学生注重发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见解和思想,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该教材中的许多材料都是名家名篇,涵盖了多种文体和内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采用对话、讨论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
3.多练习、多实践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学法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的操作。
我们需要注意多写、多读、多听,不断磨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应用课上,我们可以通过课内活动、描写、作文练习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注重实用性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中的知识,不仅是讲述语文理论,而且是要以现实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课上实践的实用性,多采用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法大视野,既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
我们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角度阅读、注重思辨能力、多实践、注重实用性等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学需要具备的能力
学法学需要具备的能力
学法学是一项需要具备多项能力的学科,以下是几个关键能力: 1. 法律思维能力:学法学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2. 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法学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够准确地把握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
3. 综合应用能力:学法学需要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和学说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4. 研究方法和文献查阅能力:学法学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文献查阅技巧,能够独立开展法律研究工作。
5. 语言表达能力:学法学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总之,学法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
- 1 -。
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5篇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1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相对来说就是自由与限制,绝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个性.欲望,只有对那些超出某个限度的约束起来,社会整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因此法律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终将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这之中给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也同样限制个人的行动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稳定.为了达到安定的目的,我们就得完善我们的法律,但是法律毕竟是人来制定的,人无完人,人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善.因此,为了维护法的公正性,我们就得有一个原则或是中心,让法律围绕着它,当法律出现不合理的时候就按照它来判别,这就是法的价值.而法的价值主要有三个基本价值:第一,安定性的价值;第二,正义性的价值;第三,合目的性的价值,其又分为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与符合国家发展的目的价值.任何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都离不开这三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三项价值之间的冲突与博弈的结果就是让法律具有合理性.只要在制定法律或是实施法律的时候对社会或事实情况进行分析,基本上就能制定出公正的法律和合理的判决.但法律存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法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规范了所有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对于违反法律的人,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种强制措施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手机版法律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道德的底线.所以法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法律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我们构建想要的理想社会,所有人在规则下行事,而终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伤害成本.如果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这将是法治路上一个最大的误区.信仰法律,并不意味着要愚忠于法律.轻判案例在国外并不罕见,法律背后有许多当事人自身无法承受的现实之重,但为何在我国却引起连番呼声原因在于,在我国司法状况并不理想的今天,民众时常难以辨别什么是法律合理的妥协,哪些又是法律不合理的让步,既然难辨真伪,还不如一网打尽来得干脆.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我们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束缚人的,其实不然.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是这样说的:〝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所有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而这种自由在不存在法律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如我们所被告知的那样,这自由并不是每个人为所欲为的自由.(因为当其他人的意志支配某人的时候,该人又怎能自由呢?)但是,一种处分或安排的自由,一如他所列举的那些包括对他的人身.他的行动.他的所有物以及他全部财产的处分,乃是法律所允许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法律下,他不受其他人的专断意志的支配,而是能够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在400前的英国说出这样精辟的话是多么的伟大啊,我们认真的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新的认识.法律事实上是保护和扩大我们的自由的.没有法律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权利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得到公力救济的,而私力救济往往是非常危险的.法律的存在为我们得到公力救济提供了可能.法律可以使企图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人心怀忌惮,使我们的生活和安全有了保障.所以法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法律.没有法律,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的财产.安全没有保障.法律是重要的.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法律是限制人的呢?这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有关,我们国家在传统上的法律,是以刑为主,法律调整的方式是惩罚,刑罚的方式.而不是民法的方式,大量的民法上的关系是由道德来调整的.中国的法律传统是这样的,因此我们中国人讨厌和法律有关系.与法律有关系一般就是监狱.刑罚.斩首,总是没有温情的东西.而在清朝末年,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法律,我们的传统的法律体系改变了,但是我们的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执法者也没有现代的法律意识,我们现在学习法律基础.法律知识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我们明白法律的意义更是重要的.所以我们了解到了法律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个是至重要的.有了对法律的目的的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法律,更好的知道学习法律的意义.学习法律就是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避免不法侵害.这学期的法理学课程我明白了很多,学习法律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法律的规定,而且要法律意识的转变.我们为什么要维权,不仅仅因为经济利益.而且正义本身也是指的追求的.我们不但但生活在经济利益的世界里,我们的追求很多,有真理.效率和正义,大量的〝一元钱官司〞表明了我们不应当只追求金钱利益,还有更加值得我们追求的.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2复习方法:周老师的蓝宝书是必备的,虽然北大老师每个人的独立性都非常明显,但是可以从考题看的出来,每年都或多或少的会出这本书上的原题,所以一定要有这本书.这本书中有两个地方我觉得可以简略的看:(1)法的继承和移植:周老师讲,这是个没有理论价值的问题;(2)法的关系,老师虽然没有讲重要与否,但是他讲这章的内容在考外国学生和本科直接考博士作为基础题来考.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在第一次复习的时候仔细阅读一遍.另外,看这本书时可以看考书后的思考题来进行.有一点要说明,这本书上的许多内容都已经考过了,所以以后如何考法很难说,我想从今年的考题可以看出一点,题目重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以后也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一些书上没有的问题,所以扎实的法学功底会突显其重要.此外,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张文显老师的那本红宝书上有几个问题可以关注一下:我的体会:我在考研的过程中就只读了蓝宝书,另外还看了几篇其他法理学老师的论文,比如像苏力老师的,贺老师的,巩献田老师的.最后要尤其强调一点,老师推荐的书是基础,即便考题不在书上,你也要精通每一本必看得书,其他的,你有时间再看.另外在读的过程中,你要领会老师的思维方式,这很重要.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3《法理学》这本书是德国法学家魏德士写的.作为成文法系代表之一,德国法对世界法制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足迹遍及西欧.南美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当代东欧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家的以及国际的法律秩序不可避免地赢得了日益重要的意义.只有取得共识的时候,国际公认的法律价值,也即我们正在经历的并决定着下一代命运的法律价值才能确保在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的和平过程.同时,只有公正能够建立持久和平.作为新闻学子,法律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意义重大.无论以后我们是从事报纸.电视.广播还是网络媒体的工作,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写的文字都是具有公众效应的,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我们既不能侵犯别人的权益也也要维护自身的权益.这样才能为树立媒体公信打下基础,做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本书主要从法律研究的基本问题.法及其功能.法的效力和法律适用这几个方面来讲述了法理的意义.那什么是法呢?这样的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是要回答却很难.法的概念与时代紧密联系,始终没有定论.无数法学家和哲学家试着为法下定义.对法的定义,学者争论不休主要是自然法学和实证主义之间的对立:自然法学认为,法是直接来源于自然.人的本质或者〝造物规则〞.人们称这种内容随历史而变化的法为自然法.它应该存在于万事万物的本质中,而不是由国家的立法者来制定.于此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法是权力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所制定的法.但是不管是自然法还是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使各方正当利益达到统一.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41.重在理解.法理学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尽量多思考,用书上所举例子.其他课程中相应的知识或已掌握的现有知识来理解法理学,使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问题.不要单纯地把法理学看成是独立的部分,而应该将法理学与其他部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法理学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抽象的法理,也就是一般考试教材中放在最前面的那些内容;另一部分是具体的法理,即是教材中的宪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了解了法理学,便于学习其他的法律知识,而学习了其他法律知识再反过来可以验证一下法理部分讲的对不对.有没有用.如果能做到这样学习和思考,就会在法理学复习中产生兴趣,使整本教材所列的内容前后呼应.融会贯通.2.高人指点.法学理论博大精深,对于法学专业人士常常也会感觉拿捏不准,更别说那些初来乍到的非法本零基础司考考生了.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忌讳应该是闭门造车了.想必任很多朋友捧着本法理学教材,看上几天几夜,也不见得能参透其中的要领.此时名师的指点,高人的点拨是相当有必要的.我当时就报了独角兽司法考试网的VIP保过班,不仅法理学老师讲得精彩,其他学科名师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精到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3.对选择.判断这类题型,一定要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或这几个答案,而选其他的就错.判断题要知道错在哪里.怎么改是对的,千万不要背辅导书上的答案.出题主要考察是否掌握了一般与特殊.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分类标准与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因此,遇到一个问题有不同划分标准(如法律规范的分类.法的分类),一种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怎么样.特殊条件下是怎么样的(如违法的构成一般要求行为人有过错,但特殊侵权行为则不要求;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类知识时,需格外注意,要弄清搞懂,不能存在〝差不多是〞.〝好像是这样〞的模糊认识.4.对分析题,注意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复习时自己可以设计若干具体说法,然后从法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冷静考虑出题者的用意和角度,把与之有关的原理一一对照,从中找出合理的根据.对论述题,复习时重点在于知道有几个要点,尽量用法言法语,回答的顺序要准确,同时要对要点进行简单说明.答题时做到要点明确.解释清楚.大家不妨听一下独角兽司考网校VIP保过班的课件,几位老师对于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有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很实用滴!在掌握了好的复习方法的基础上,再针对法理学的重点进行学习,对难点进行理解,对易错点加以注意.避免.这样,离成功会越来越近.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5转眼之间,我参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科《法理学》的学习已经快一学期了.学到了什么?我不敢肯定,只是多少有一些想法……整个学期,通过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网络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东台电大老师面对面的辅导,我对〝法〞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或许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总有一种感觉,理论的东西,就像蒙娜丽莎,你看着她的时候她不笑,一转身她就笑了.美术老师说那是因为达芬奇把她的笑画在了阴影里.起初对〝法〞的理解,也一样.法理,刚接触的时候,觉得枯燥乏味,但内心又有一种丢不开的偏好感觉.法理,也是理论.理论就是理论,就是美,没话说,就是给人很多希望.于是也能体会为什么有的学者一辈子搞理论,还痴迷其中,怡然自得呢!不过有时候联系一下现实,那些飘起来的思绪就被泼凉了,心也沉了下去了.我在想,这是我的悲观,还是现实的灰暗;是理论映衬的效果,还是理论和现实的碰撞才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剪不断,理还乱……于是,我想想还是从法理学入手,慢慢领会!通过这一学期对《法理学》的涉猎和整合,我在这里知道了:法学的`起源和发展.法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其他法学思想.法的类型.法系.法治的概念……初步了解了〝法学和法理学.法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法的创制.法的实现〞;加深了解了〝法治与法制.权利论.法律文化.法律关系.法律解释.法律规范.法律适用……〞对此,我首先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宏观的对法的认知,进而简明扼要地理解了一些法的基本概念.这是电大开放教育《法理学》授课中一种很好的对〝法〞和〝法理〞的启蒙教育.以上仅是我在学习《法理学》中吸收并总结到的综合之后的观点,但难免也少不了很多偏颇.有不妥之处,恳请老师和同学们雅正!法理学读书心得体会。
法学实习体会与收获
法学实习体会与收获通过本次法学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专业用语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此分享体会与收获。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法学实习体会与收获,欢迎大家阅读。
法学实习体会与收获篇1 时光如水,生命如梭。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两个月来的种种场景,仿佛都发生在昨天,各种场景历历在目,各种场景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段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将会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美好回忆。
两个月来,实习指导老师刘律师的细心指导,其他律师的耐心帮助,其他同事的无私关怀都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大家族的温暖,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恩、感谢。
这两个月中,我不只得到了大家的关怀,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对律师业务和法律理论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对法律的运用也更加灵活。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为自己能够学习法律这门专业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思绪回到20xx年x月x日,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公交车上满脸困意的上班族们,看着公交车外拥堵的交通状况,这才真正的感觉到自己似乎真的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带着紧张和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天晓律师事务所,这里就是我工作了两个月的地方。
我的紧张与大家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大家的热情中,我渐渐放下了不安与紧张,开始慢慢的熟悉起这个新的环境,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融入新环境的人,但是也许是大家的热情与关怀,让我非常快的进入了实习工作的状态。
熟悉了环境后我坐到了我自己的办公桌前,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自己似乎终于长大了,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工作的成年人,不再是那个父母老师们眼中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了。
今天开始我也成为众多上班族中的一员了,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自己可以做好这个工作,有朝一日能够真正的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为辛苦了二十多年的母亲减轻生活的重担,让自己可以能为母亲的依靠。
在第一个星期里,因为初出茅庐,所以也只是帮助大家做一些不需要专业知识的琐碎小事,比如文件存档,打印材料,复印资料,分发邮件等小事,但是我仍然非常认真的做每一个工作,因为螺丝虽小,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得法学框架练中习理提能力——谈四年级学生习作篇章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四年级习作进入篇章起步训练,教师不加指导的作文,篇章结构容易出现各种弊端。
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分析原因,立足课内阅读探寻解决办法,又以理性思维做支撑,让学生用梳理文脉、列写提纲的办法尝试架构作文篇章结构。
除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篇章布局思维方法外,再加以外显的训练,即通过练写文章开头结尾和过渡句、段,让学生顺利完成从段到篇的过渡。
关键词:篇章方法思维练写从整个小学作文体系来看,四年级习作已经进入篇章训练阶段。
显然,从段到篇的过渡性训练非常重要。
篇章架构集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于一体,是学生习作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四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起步阶段学生在作文篇章架构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弊端,笔者通过四年级学生习作《我喜爱的动物》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在作文篇章的把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一)结构模式化,开头结尾趋雷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能给篇章增色不少,然而,有72%的学生习作开头结尾的表述形式和语言雷同,缺少个性化。
(二)缺少篇章意识,一段到底不论作文长短,均用一段话表达,这样的作文在班级中占到了18%左右。
细读这些习作,其中几篇不乏语言表达流畅,通顺具体,但就是不会分段。
读完之后,会让读者很吃力。
(三)篇章结构单一,拘泥于三段式调查发现,67%的学生作文拘泥于三段式的文章结构。
对初学写作的四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结构是必要的,也是允许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这样的结构方式,容易阻碍学生习作思维发展,束缚作文思路。
(四)段落散乱无序,缺少有机联系学生在表达时未进行整体思考,喜欢写到哪儿算哪儿,致使段与段之间缺少有机联系,产生顺序混乱。
这样,哪怕描写得再精彩的段落也只能如散乱的珍珠,无序而凌乱,使文章失去整体之美。
其中,在本次习作中,无开头和结尾的文章也占到了12%。
也有开头结尾与文章中心不沾边的,诸如“这就是我家的小狗”“我看完小乌龟就去写作业了”等。
这样的结尾,不痛不痒,读来无味。
形成以上作文篇章方面弊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材料缺失,致使语言表达不具体,词句积累不足,难以表达所见所闻和所感,是只能用一段话表达的原因之一;阅读积累欠缺,对文中各种类型篇章结构布局的关注不足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还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会关注感兴趣的词和句,着眼整体和探寻规律的能力尚且不足。
为改进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依托课文典型篇章,学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和段落连接方法,在习作课中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学生构篇能力,在习作讲评时动态修改过程中做方法点化和巩固,能对以上习作现状有所改观。
一、以“法”为线,借助课文,为有序谋篇铺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写作文也是如此。
阅读是写作的根,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段落连接的奥秘等篇章布局知识大都从大量的阅读中习得。
如果篇章布局的作文思维方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充分渗透,在各种课外阅读中熏陶习染,日积月累,学生作文的篇章布局能力必将日有寸进。
那么在课内,我们不妨依托课文采取几种简单常用的写作方法进行渗透和铺垫,为学生作文从片段走向篇章铺就一条道路。
(一)关注课文首尾,点明写法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不少课文是学生写开头结尾的典范,设计合适的练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开头和结尾,并加以模仿。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间开头法: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
设计的相应练习为:这个开头,让我知道了事情发生的()、(),这样开头的方法叫时间开头法,我也会写:()。
又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结尾:“在我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让学生联系文章结尾和题目自主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的结尾和课文题目有关,这样的结尾方法叫:点题法。
然后为某一篇文章用点题法补写一个结尾。
《颐和园》的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和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两者互相呼应的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园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让学生对比着朗读,发现两个句子意思相似,首尾相连,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渗透便也瓜熟蒂落般自然。
这些典型的开头结尾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适时点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在头脑中“建模”,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
(二)寻找段落连接点,关照整体篇章不是段落的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组合。
段与段之间承接除了有一定顺序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寻找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段是如何组成篇的,这对学生作文篇章意识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是学习段落组合方法的好例子。
比如过渡句、段的出现就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发掘其教学价值,让学生学会在段落组合时具有整体意识,避免出现顺序混乱。
为此,以下三种方法可尝试运用:1.丢。
丢掉关键字,感知连接之妙。
课文《猫》是从“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和“满月的猫很可爱”两方面内容来表达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这两部分又是怎样有衔接的呢?一句话:“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我将这句话中的“更”换成“很”,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学生便能很快发现一个“更”字能使两部分内容紧密连接。
2.比。
比较前后内容,体会内容轻重。
如《秦兵马俑》中的“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这句话中的“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突出了段落前后的递进关系,凸显了关于“类型众多”的重要性。
我让学生速读后比较“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两部分内容,发现后面部分篇幅长,笔墨重,因此用上“不但……而且……”能突显这样的效果。
3.连。
连续过渡句,感知结构完整。
《颐和园》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些段落开头的方位提示语言既让人明确了写作顺序,又使文章浑然一体。
我在渗透写作顺序时,让学生将几句过渡语言连起来朗读,再师生合作者引读,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连贯性,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为几个景点写上连接句。
这项练习为有序介绍景物夯实了基础。
4.找。
找出过渡段,理顺事件关系。
叙事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概括完课文写了几件事后,让学生找出连接三件事的段落,理顺事件之间的先后关系,感知几件事之间层层推进的层次感。
在任何一种文体中,无论是字还是词、句、段,这些连接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些线索使前后段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学生在关注这些连接点的时候篇章意识得到有效渗透。
(三)理清逻辑顺序,认清结构文章的逻辑顺序是构建篇章的核心要素,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结合课内阅读适当渗透文章结构知识,对自己的习作篇章构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分总”表达式,《爬山虎的脚》的“总分”式,以及按时间顺序写的《鸟的天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给予是快乐的》,按游览顺序写的《颐和园》等常见的文章表达顺序对学生学习有序表达有着一定的教学价值。
这些文章表达上的逻辑顺序形成各种结构形式,结构布局清晰才能使文章前后贯通。
领会了课文基本的构篇方式后,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当然,处于篇章起步训练阶段的四年级,理清逻辑顺序的训练不求多,但求经典,否则就会消化不良。
得法于课文,运用于习作,这些根植于课内阅读的篇章布局方法对学生来说好学易用,在阅读中夯实篇章布局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懂有所悟,但运用各种方法还需要真刀真枪地练。
二、以“理”为针,尝试架构,为多段表达搭桥连段成篇的训练实质是思维训练,无论在阅读时还是作文前,都需要适当的理性思维作为支撑,这些理性的思维方法如同篇章布局的指南针。
下面两点基本做法可以让学生为多段表达打好基础:(一)梳理文脉给篇章结构较典型的课文梳理一下文脉,划分一下意义段,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还能感知课文篇章布局方法。
这个过程也是从具体到概括、归纳的一种习作理性思维训练。
《母鸡》一课写了老舍先生对母鸡讨厌和敬佩的两方面内容,前半部分围绕“讨厌”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围绕“敬佩”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每个部分又从几个方面具体展开描述,使课文后谈谈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感情变化,然后让学生去发现产生每一种感情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在浏览课文后能快速找到每一种情感分别蕴含在哪几个段落里。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把表达同样情感的内容归为一部分,课文共写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分几段表达。
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意义段的同时,学生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已了然于心,这种训练也为从单段叙述到多段表达搭设了桥梁。
(二)粗列提纲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尚不发达,概括能力还不强,因此,习作前列写提纲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对于在审清题意、确定中心的基础上,围绕中心选择了材料又该如何安排材料的问题,不妨让学生说说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
这些说的内容其实就是作文提纲的雏形。
以习作《美丽的校园》为例,学生要通过描写校园几个地方表现校园的美丽,学生自然会选择校园里的几个典型景点来展示其美丽。
但介绍这几个地方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让学生先按一定顺序把想写的地点名称依次写下来。
再看校园最美的景物是哪里,这处景物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在这个景物名称旁写下有关内容的关键词。
这个构思过程,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完成了简单粗略的提纲编写。
这样的练习多了,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在习作构思时离着眼整体,理清表达顺序,搭建文章的基本框架,进行多段表达就不远了。
三、以“练”为珠,在练写中形成能力练习是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仅仅知道一些篇章布局的方法还是不够,要能把方法转化为能力,而这离不开多次练写。
所以,除了常规的习作训练、在修改讲评中巩固外,还需加强几个基本的专项训练。
(一)练写开头四年级作文的开篇可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比如同一内容的作文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来开头。
以《校运会》一文写作为例,第一种,要求一开头就点明要叙述的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出之感。
用这样的形式开头,不少学生能运用自如,有学生写道:“校第32届运动会开幕了,全校老师和同学聚集在体育场迎接这场体育盛会。
”也可以让学生以环境渲染式开头:“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姑娘迎来了校32届校运会。
”还有用声音来开头的:‘加油!运动员加油!’体育场的上空传来了一阵阵呐喊声,四年级800米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在几次练习比较中,学生积累了各种不同的作文开头方法,从而解决了开头无从下手的难题,写好开头的能力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