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随州市 xx 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14 O-16 Mg-24 S-32 Cl- 35.5 Fe-56 Cu- 64 Zn-65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日光灯通电发光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粮食酿酒 D. 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日光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发生了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碳酸钙沉淀和水,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 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降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 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在取用块状药品时要:将玻璃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玻璃容器口,然后慢慢将玻璃容器竖 起来,图中操作错误;B、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 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 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D 、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图中操作错误。故选 B。 3. 下 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随州中考化学试题(一)答案
随州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1、A2、B3、C4、C5、C6、B7、D8、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共34分)9、(6分)(1) O CO(NH2)2 Fe3+ C2H5OH(2) FeCl3+3NaOH= 3NaCl+ Fe(OH)3↓Fe + H2SO4 = FeSO4 + H2↑或Fe + 2HCl =FeCl2 + H2↑10、(4分)(1)AlCl3离子(2)b d (3) 4HF+ SiO2 = SiF4+ 2H2O11、(3分)(1)吸附(2)肥皂水(3)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12、(3分)(1)Na2CO3 (2)置换反应( 3)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13、(6分)(1)集气瓶(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D在长颈漏斗下端套上一个带孔的塑料板,刚好卡在试管内14、(6分)实验1:碱实验2:【小结】NaHCO3+HCl===NaCl+H2O+CO2↑【应用】中和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疏松多孔。
15、(6分)解:(1)66%(2)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70g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1.8g设与1.8g反应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Mg + H2SO4 = ZnSO4 + H2↑24 981.8g X解得x=7.35g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略。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含解析
专题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选择题1.【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 B.天然气 C.可燃冰 D.风能【答案】C2.【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答案】B【解析】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会导致水、土壤被污染D.不能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因为生成、生活都需要这些产品,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用合理的生产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绿色化学。
3.【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细菌冶金”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黄铁矿(主要成分FeS)氧化成2硫酸铁和硫酸,并能为CO和HO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A.反应①化学方程式:4FeS+15O+2X=2Fe(SO)+2HSO,X为HO2 22422234B.整个流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图中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答案】AC【解析】A、由4FeS+15O+2X=2Fe(SO)+2HSO可知,反应前后铁原子都是4个,硫原子都是8个,反应4242232后氧原子是32个,反应前应该是32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为H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借助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FeS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2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C释放的能量供给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该选项说法正确;有机物时,部分或全部氧元素转化到有机物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①中,能够促使FeS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起催化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24.【201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的题型、题量结构稳定,各题型所占分值相对固定。
试卷仍然是四种题型:选择、填空及简答、实验探究、计算应用题,分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共14题,满分50。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一、考点及分值分配从上述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二、试题特点(两变一不变)“两变”1.加重对知识的迁移,着重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质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所以,明确知识和能力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如,16题,通过紫甘蓝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35题,通过对比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37题,通过对一氧化碳的制取、净化、利用,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气体的制取、气体的除杂、金属的冶炼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与方法,及对新问题的反思,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重了“从生活走向化学,有从化学走向生活”新课程理念。
今年的中考试题,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的比重较往年加大。
如,13题,结合社会热点,通过我国对“可燃冰”的试采成功,让学生体会新能源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14题,通过全市卫生城的创建,让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再如33题,玻璃纤维材料,34题钾肥对农作物的影响等等。
“一不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显主干内容。
和以往试题一样,仍然注重基础,试题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溶液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等。
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三、教学建议:中考试题逐渐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综合能力提高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在建立完整的知识主干结构前提下,作到“广积粮”,而不是“深挖洞”,才逐渐培养形成的。
因此,在平时教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照考纲,进行仔细分析;针对每一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记忆、巩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2017中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导语】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2017中考化学试卷带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17中考化学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题,每⼩题1分,共25分) 1.空⽓中含量最多的⽓体是A. 氧⽓B. ⼆氧化碳C. 氮⽓D. 氖⽓ 2. 铜丝常⽤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A. 抗腐蚀性B. 较⼤密度C. 导热性D. 导电性 3. 下列图标中,表⽰禁⽌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4. 下列属于氧⽓化学性质的是A.⽀持燃烧B.⽆⾊⽓体C.难溶于⽔D.密度⽐空⽓⼤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B.蒸馏⽔C.⾷盐⽔D.⼤理⽯ 6.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每100 g紫菜含钠291 mg,这⾥所说的钠是指A.元素B.单质C.分⼦D.原⼦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的是A.镁B.铁C.铜D.钢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A. 碳酸钠 NaCO3B. 氯化铁 FeCl3C. 氧化镁 MgOD. 氢氧化钙 Ca(OH)2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属资源的是A. 回收易拉罐B. 寻找⾦属代⽤品C. 防⽌⾦属的腐蚀D. 过度开采⾦属矿物 11.检验集⽓瓶内⼆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A.将带⽕星的⽊条接近瓶⼝B.将燃着的⽊条伸⼊瓶中C.将燃着的⽊条接近瓶⼝D.靠近瓶⼝扇闻⽓味 12.化学变化前后发⽣改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种类C. 原⼦个数D. 原⼦质量 13.右图是⽔受热蒸发的微观⽰意图,不能依据图⽰进⾏判断的是A.⽔分⼦向各个⽅向运动B.加热后⽔分⼦间隔变⼤C.⽔分⼦之间有间隔D.⽔分⼦由氢、氧原⼦构成 14.亚氯酸钠(NaClO2)是⼀种⾼效漂⽩剂。
其中氯元素(Cl)的化合价为A.-3B.+1C.+3D.+5 15.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电器着⽕,⽴即⽤⽔浇灭B.点燃可燃性⽓体前,应该先验纯C.眼睛⾥不慎溅⼊药液,⽴即⽤⽔冲洗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即⽤湿布盖灭 16.如右图所⽰,有关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b中的⽓体是氢⽓ C.实验中⽣成的氢⽓和氧⽓的体积⽐为1:2 D.该实验证明⽔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7.下列化学⽅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 + 5O2 2P2O5B.2Fe + 6HCl 2FeCl2 + 3H2↑C.2 KClO3 2KCl + 3O2↑D.Cu + H2SO4 CuSO4 + H2↑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表⽰钠原⼦失去1个电⼦后形成的离⼦ B. CO32-表⽰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 C. 表⽰氧原⼦得到1个电⼦后形成的离⼦ D.H2O2表⽰由2个氢原⼦和2个氧原⼦构成的过氧化氢分⼦ 19.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的⽅法是A.点燃混合⽓体B.通过灼热的CuOC.通过灼热的炭粉D.通过⾜量的⽔ 20.天然⽓⽔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
Fe Zn0 反应时间/s氢气质0 加入水的质量/g 溶液pH0 盐酸的质量/g气体质蒸发水的质量/g 溶质质量100mL9.0mL进气浓硫酸镊子pH 试纸A .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pH C.量取9.0mL 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可供参考使用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Ba:137 Cl:35.5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 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 .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 .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 .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7.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A.C .l 2、NaC .lB.N .H 4Cl 、HN .O 3C. M .nO 2 、K 2M .nO 4D. P .2O 5、Ca 3(P .O 4)2 8.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0.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③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正确的是A. ⑤⑥B. ③⑤⑥C. ② ④⑤D. ①②③④ 11. 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 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12.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1010102(g )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B .a 、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C .b 物质可能是单质D .反应后a 物质的质量为3g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五、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9九上·长安月考)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 侯氏制碱B . 蚕丝纺织C . 火药应用D . 粮食酿酒2. (2分) (2017九上·吉安期中)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 . 沉淀B . 过滤C . 吸附D . 蒸馏3. (2分)近代化学中,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观点正确的是()A . 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分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B . 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而原子不破裂,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C . 化学变化中,原子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 .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 (2分)(2020·滨州)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 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B . 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C .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5. (2分)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 . 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 .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 . 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D . 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6. (2分) (2018九上·北京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 点燃酒精灯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 量取液体读数D . 加热试管液体7.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B .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 .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D .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8. (2分)(2020·合肥模拟) 逻辑推理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所有气体B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C .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分子或原子都是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D . 铝表面会形成氧化铝保护层,故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也可起到保护作用9. (2分) (2019九下·宜宾开学考) 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则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 XY3B . X3YC . YX3D . XY10. (2分)(2019·漳州模拟) 漳州水仙花中含有芳樟醇(C10H18O)。
中考真题电子版-化学湖北-2017
一、选择题(本牲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B.食用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自色污染”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5.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 X由碳、硫、氧二种元素组成B. X属于有机化合物**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术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己略去.“—”农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8.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工业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上述说法正确的有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28.(4分)下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
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D.氮气用于制备氮肥和燃料2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 下列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蛋白质、维生素、金刚石都是有机物B.四氧化三铁、氧气、水都是氧化物C.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D.塑料、石英砂、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4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涨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B. 蒸发食盐水C. 倾倒液体D. 熄灭酒精灯6 .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由42个原子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0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7. 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8 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二非选择题(34分)9 (3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分子.(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是.(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0 .(5分)洲河被成为达州的“母亲河”,洲河污染严重,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洲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3)活性炭能除去洲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5)为保护“母亲河”,请你提出一条防水污染的建议:.11 (4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12(7分)我国古代将炉甘石(主要成分: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Cu2O)和木炭粉为原料值得来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其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赤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2)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填“大”或“小”)(3)操作X的名称是(4)加热时,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CO3ZnO+CO2↑;②2ZnO+C 2Zn+CO2↑;③(赤铜和木炭粉反应)(5)气体A中,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另一种生成气体,它的化学式是,该气体的用途是(写一条)(6)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13 (7分)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初中化学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初中化学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液化 B.动植物呼吸 C.蒸馏净水 D.石蜡熔化【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lD.稀释浓硫酸【答案】【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推动活塞时,气体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中操作正确;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在称取氢氧化钠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容器内称取,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以防液体溅出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难度:基础知识点:各地中考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答案】【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C、根据指示剂的使用分析;D、根据复合肥的概念以及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来分析..【解答】解:A、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均为有机物,故正确;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错误;C、品红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并不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化学中的品红经常出现在鉴定氧化性气体的实验里,主要是二氧化硫,品红的化学结构不稳定,可以被这些氧化性气体氧化掉而褪色.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以为品红可以当酸碱指示剂,故错误;D、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而尿素中只含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之一,但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时应正确理解概念,了解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4.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当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可以直接排放D.适度食用瘦肉、鱼类预防贫血【答案】【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答;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C、根据水体的污染分析;D、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检验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法正确;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说法正确;C、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因此禁止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的排放不会引起水域污染,说法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食用瘦肉、鱼类等含铁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难度不大,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pH值大于7,所以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答案】【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说法错误;D、有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难度:容易知识点:各地中考6.将一定量的丙烷(C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412.8反应后质量(g)7.2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X可能含有氢元素C.X只含碳元素 D.X是纯净物【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可分析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丙烷的质量减少了4.4g,故丙烷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烷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X的质量为4.4g+12.8g﹣7.2g﹣4.4g=5.6g,故表中a的值为0g+5.6g=5.6g;故X应是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丙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4g××100%=0.8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克,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而4.4克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4g××100%=3.6g,4.4g﹣3.6g=0.8g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则X中一定不含氢元素;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2g=2.4g<5.6克,故X还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上述分析,X是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结合含碳元素的物质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则X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7.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答案】【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图1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在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从图3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C、图1中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所以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二、未分类(共1题)1.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27【答案】【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故正确;B.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正确;C.碘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也是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D.126.9是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约为:126.9﹣53≈74,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l(6)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汉字的偏旁可知,钙属于金属元素,其符号为:Ca;(2)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可表示为:H22;(3)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是氢氧根,符号为 OH﹣;(4)氨水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其化学式为:NH3•H2O;(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6)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的反应,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满足题中的要求,故答案为:H2CO3H2O+CO2↑故答案为:(1)Ca;(2)H22;(3)OH﹣;(4)NH3•H2O;(5)2H2+O22H2O;(6)H2CO3H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2.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答案】【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等进行解答;(4)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等;(4)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因为氨气是气体,逃生时应该迎着风跑;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逃生时应该弯腰跑.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CO2+2NH3CO(NH2)2+H2O;(3)节约用纸;(4)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迎着风弯腰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的问题.环境问题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热门考点,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3.一天,小明的爸爸正在清理祖传宝物时发现: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圆铜镜表面有少量铜锈,而铁弓则锈迹斑斑.请你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问.(1)同是金属物件,受损程度不同,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答案】【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与金属活动性有关,根据金属锈蚀程度判断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解答】解:(1)由题中信息: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说明三种金属在相同环境中铁更容易发生反应,铜次之,金则不发生反应,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故答案为:Fe、Cu、Au(或铁、铜、金);(2)根据铜锈中的元素组成,可以知道铜生锈还与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关,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2;(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或在铁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或用油擦);故填:涂油(答案合理即可).【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金属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四、综合题(共1题)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E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F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H为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而猜测物质G为硫酸铜、物质F为氢氧化钠作为推断的突破口,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A高温生成BC,则推测ABC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完成所涉及物质及反应的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解答】解:若物质G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铜,而物质E既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判断E物质为黑色的氧化铜,而C是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图进行逆推,A高温生成BC,则推测ABC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F物质为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氢氧化钠,根据转化关系图,D与碳酸钠生成F物质氢氧化钠,则物质D应为氢氧化钙;D→F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E转化为G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物是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答案为:(1)CuO+H2SO4═CuSO4+H2O.(2)Ca(OH)2+Na2CO3═CaCO3↓+2NaOH.(3)作化工原料.【点评】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作为推断类问题的突破口,是解决转化关系推断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因此对于常见物质颜色的掌握则是很重要的.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1.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A装置中a旋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b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2)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3)根据试管需要固定分析.【解答】解:(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b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收集可用排水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AC ;2KMnO4K2MnO4+MnO2+O2↑;(3)A装置中a旋钮的作用是对试管进行固定,故答案为:固定试管;【点评】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另外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等等.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2.实验中学九(2)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颖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提出猜想]一、小洁认为溶质只有CaCl2;二、小冰认为溶质有CaCl2和Ca(OH)2;三、小进认为溶质l 实验结论你的猜想成立[反思评价]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拓展应用]事实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再过滤.【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氢氧化钙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讨论交流]根据小进的猜想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进行分析解答.[实验探究](1)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或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等,进行分析解答.[拓展应用]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提出猜想]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氢氧化钙有剩余,故溶质可能只有CaCl2;溶质可能有CaCl2和Ca(OH)2;溶质还可能有HCl、CaCl2.[讨论交流]小进的猜想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小进的猜想不合理.[实验探究](1)氢氧化钙溶液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则小冰的猜想不成立.(2)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或加入锌粒),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稀盐酸,则我的猜想成立.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拓展应用]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钙,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提出猜想]HCl、CaCl2;[讨论交流]稀盐酸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小冰;(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你的猜想成立[拓展应用]过量的碳酸钙.【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中和反应、反应后溶液的可能组成、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各地中考六、计算题(共1题)1.将质量为22.3g的氯化钠和纯碱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31.4g水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溶液中无晶体析出)【答案】【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图,当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形成19.7g碳酸钡沉淀,此时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和与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即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全]全国中考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真题解析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选择题1.(2017·乐山)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B.取用液体药品C.检查装置气密性D.除去CO中的水蒸气2.(2017·攀枝花)下列各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溶液的pH B.读出液体体积C.稀释浓硫酸D.移走蒸发皿3.(2017·济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过滤4.(2017·锦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SHAPE \* MERGEFORMATA.测溶液pH B.熄灭酒精灯C.取用固体药品D.过滤操作12.(2017·铁岭)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有湿抹布扑盖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硝酸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4. (2017·铁岭)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过滤B.倾倒液体C. 蒸发D.加热液体5.(2017·黔南)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2.(2017·衡阳)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9.(2017·抚顺)在化学实验中应加强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给不超过试管容积1/3的液体加热B.用剩的药品拿回家中做家庭小实验C.用完酒精灯后,立即吹灭并盖上灯帽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硫酸6.(2017·抚顺)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液体取用B.蒸发C.过滤D.稀释浓硫酸6.(2017·牡丹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SHAPE \* MERGEFORMAT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6.(2017·南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C.倾倒液体D.过滤10.(2017·十堰)实验室里的下列仪器,能作为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量筒B.漏斗C.烧杯D.玻璃棒5.(2017·贵阳)下列实验的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A.药品取用:将试管竖直,垂直放入锌粒B.区别物质:用pH试纸可以区别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C.气体净化: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通入O2点燃D.气体收集:CO2和O2密度比空气大,故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2分)(2017•黔西南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的验满B.稀释浓硫酸C.过滤操作D.测定溶液pH3.(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SHAPE \* MERGEFORMAT称量固体药品B.SHAPE \* MERGEFORMAT闻药品的气味C.SHAPE \* MERGEFORMAT取用液体药品D.SHAPE \* MERGEFORMAT稀释浓硫酸5.(2017·贺州)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收集CO2气体D.检验装置气密性3.(2017•铜仁)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4.(2017•遵义)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2017•本溪)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B.吸取药液C.闻气体气味D.量取液体5.(2017•辽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验满二氧化碳C.给液体加热D.稀释浓硫酸8、(2017•衢州)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重视规范操作。
新课标人教版2017年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详解版
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液化B.动植物呼吸C.蒸馏净水D.石蜡熔化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D.稀释浓硫酸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4.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当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可以直接排放D.适度食用瘦肉、鱼类预防贫血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pH值大于7,所以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6.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277.将一定量的丙烷(C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可能含有氢元素C.X只含碳元素D.X是纯净物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二、非选择题共36分)9.从氢、碳、氮、氧、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2)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3)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5)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6)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10.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②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写一条即可)11.一天,小明的爸爸正在清理祖传宝物时发现: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圆铜镜表面有少量铜锈,而铁弓则锈迹斑斑.请你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问.(1)同是金属物件,受损程度不同,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有关.(3)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你的建议是.(写一条即可)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E转化为G的化学方程式为.(2)D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为.(3)写出F物质的一种用途:.13.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装置中a旋钮的作用是.14.实验中学九(2)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颖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提出猜想]一、小洁认为溶质只有CaCl2;二、小冰认为溶质有CaCl2和Ca(OH)2;三、小进认为溶质有CaCl2、HCl和Ca(OH)2;四、你认为溶质还可能有.[讨论交流]小冰认为小进的猜想不合理,你认为她的理由是.[实验探究](1)取烧杯中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则的猜想不成立.(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所用仪器、试剂自选)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拓展应用]事实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为了使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应该向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充分反应后再过滤.15.将质量为22.3g的氯化钠和纯碱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31.4g水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g.(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溶液中无晶体析出)2015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液化B.动植物呼吸C.蒸馏净水D.石蜡熔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蒸馏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D.稀释浓硫酸【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推动活塞时,气体压强增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中操作正确;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在称取氢氧化钠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容器内称取,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以防液体溅出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品红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尿素【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分析;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C、根据指示剂的使用分析;D、根据复合肥的概念以及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来分析..【解答】解:A、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甲烷、醋酸、葡萄糖均为有机物,故正确;B、常见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错误;C、品红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并不能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化学中的品红经常出现在鉴定氧化性气体的实验里,主要是二氧化硫,品红的化学结构不稳定,可以被这些氧化性气体氧化掉而褪色.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以为品红可以当酸碱指示剂,故错误;D、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而尿素中只含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之一,但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时应正确理解概念,了解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4.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当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C.未经处理的工厂废水可以直接排放D.适度食用瘦肉、鱼类预防贫血【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答;B、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C、根据水体的污染分析;D、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检验里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说法正确;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说法正确;C、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因此禁止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的排放不会引起水域污染,说法错误;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食用瘦肉、鱼类等含铁食物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难度不大,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物质的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D.碱的溶液pH值大于7,所以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条件;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故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说法错误;D、有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6.美国两位科学家通过对碘元素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C.碘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碘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27【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故正确;B.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正确;C.碘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也是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D.126.9是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约为:126.9﹣53≈74,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将一定量的丙烷(C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可能含有氢元素C.X只含碳元素D.X是纯净物【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可分析丙烷、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丙烷的质量减少了4.4g,故丙烷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烷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X的质量为4.4g+12.8g﹣7.2g﹣4.4g=5.6g,故表中a的值为0g+5.6g=5.6g;故X应是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丙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4g××100%=0.8g,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克,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而4.4克丙烷(C3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4g××100%=3.6g,4.4g﹣3.6g=0.8g,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则X中一定不含氢元素;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2g=2.4g<5.6克,故X还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上述分析,X是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结合含碳元素的物质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则X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图1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在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从图3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C、图1中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所以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二、非选择题共36分)9.从氢、碳、氮、氧、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Ca;(2)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22;(3)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OH﹣;(4)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NH3•H2O;(5)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生成的化合反应2H2+O22H2O;(6)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H2CO3H2O+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汉字的偏旁可知,钙属于金属元素,其符号为:Ca;(2)在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可表示为:H22;(3)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是氢氧根,符号为OH﹣;(4)氨水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碱,其化学式为:NH3•H2O;(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6)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的反应,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满足题中的要求,故答案为:H2CO3H2O+CO2↑故答案为:(1)Ca;(2)H22;(3)OH﹣;(4)NH3•H2O;(5)2H2+O22H2O;(6)H2CO3H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当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3)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节约用纸.(4)前面(2)中提到的氨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据此判断: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②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正确的逃生方法是迎着风弯腰跑.(写一条即可)【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等进行解答;(4)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答】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节约用纸、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等;(4)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因为氨气是气体,逃生时应该迎着风跑;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逃生时应该弯腰跑.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CO2+2NH3CO(NH2)2+H2O;(3)节约用纸;(4)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导管口处,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已经收集满;迎着风弯腰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的问题.环境问题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热门考点,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一天,小明的爸爸正在清理祖传宝物时发现: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圆铜镜表面有少量铜锈,而铁弓则锈迹斑斑.请你帮忙解开他心中的疑问.(1)同是金属物件,受损程度不同,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u(或铁、铜、金).(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CO2有关.(3)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你的建议是涂油.(写一条即可)【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与金属活动性有关,根据金属锈蚀程度判断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3)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解答】解:(1)由题中信息: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说明三种金属在相同环境中铁更容易发生反应,铜次之,金则不发生反应,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故答案为:Fe、Cu、Au(或铁、铜、金);(2)根据铜锈中的元素组成,可以知道铜生锈还与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有关,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可修改可打印)【中考真题】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水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配制NaCl溶液C.称粗盐的质量D.过滤3.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元素符号是Ce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5.“真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82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7.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 、 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二、非选择题(共40分)9.从H 、C 、N 、O 、Na 、S 、K 七种元素中,选取有关的元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1)不含电子的离子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4)纯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5)可作复合肥的盐(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10.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填字母,下同)A.多提供油炸食品B.常提供水果C.提供一次性餐具D.常供应粗粮(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图1)标志中的(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4)小刚同学在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2),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1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1)金属M不可能是(填名称).(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填符号)12.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4.根据图中装置回答问题:(l)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有毒物质,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小虹同学认为收集硫化氢气体可用D 或F装置,但小娟提出了质疑,小娟的理由是,写出你改进后收集方法:.15.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拓展应用】己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CuSO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g.实验探究二: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淅河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未变质2.部分变质3.完全变质【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CO2反应而变质.写出K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计实验】(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不成立.(2)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CO2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水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滴石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投鞭断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配制NaCl溶液C.称粗盐的质量D.过滤【考点】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3:称量器﹣托盘天平;4C:物质的溶解;68: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配制NaCl溶液进行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3.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元素符号是Ce【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铈元素符号是Ce,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A错误;B、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40g乙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故D正确.故选:D.5.“真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82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49,故错误;B.甲基苯丙胺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故错误;C.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D.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充分燃烧后会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错误.故选C.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J6: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判断.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7.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A.A、B.B、 C.C、 D.D、【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I6: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C、焚烧垃圾、禁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解答】解: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故B正确;C、焚烧垃圾、禁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加重雾霾天气,故C 错误;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故D错误.故选B.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考点】98:酸碱溶液的稀释;85:金属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该题;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分析氯化钠的质量变化;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解答.【解答】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加,但反应结束后再滴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减小,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故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9.从H、C、N、O、Na、S、K七种元素中,选取有关的元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1)不含电子的离子H+(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N2(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H2O(4)纯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2CO3(5)可作复合肥的盐KNO3(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2H2O2H2↑+O2↑.【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不含电子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是氮气,故填:N2;(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水分子,故填:H2O;(4)纯碱中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其化合价为+1,故填:2CO3;(5)可作复合肥的盐是硝酸钾,故填:KNO3;(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是水的电解,故填:2H2O2H2↑+O2↑.10.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C(填字母,下同)A.多提供油炸食品B.常提供水果C.提供一次性餐具D.常供应粗粮(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图1)标志中的C(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4)小刚同学在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2),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烧杯容积较小,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上升后自上而下覆盖在烧杯中.【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HH: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I6: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1)根据均衡膳食的原则来分析;(2)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极限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由原子的基本性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可用原子间有间隔进行解释.(4)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实际情况分析出现的现象.【解答】解:(1)A.多提供油炸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故错误;B.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常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故错误;D.在主食中补充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2)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分别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瓦斯气体,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粉尘发生爆炸,故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3)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比空气小,故会看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故答案为:(1)AC;(2)C;(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4)烧杯容积较小,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上升后自上而下覆盖在烧杯中;1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1)金属M不可能是铁(填名称).(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铜;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NO3﹣(填符号)【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镁比铝活泼,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都能够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Mg、Al、Zn、Fe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Ag和Cu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解答】解:(1)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金属M不可能是铁,这是因为铁能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而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故填:铁.(2)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而硝酸银先于硝酸铜反应,因此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反应生成的银和铜,向滤渣和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Mg、Al、Zn、Fe;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故填:银、铜;NO3﹣.12.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CD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0.88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100%.【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氯化钙的质量,据此解答.【解答】解:(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故选CD;(2)天平向右倾斜是因为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故填: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2g y x则=,解得x=0.88g,=,解得y=2.22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为:0.88;×100%.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减少(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属于盐(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某些盐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碱,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沉淀,某些溶于水的铜盐能和溶于水的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则甲是碳,乙是氧化铜,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减少.故填:置换反应;减少.(2)某些盐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碱,因此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反应物是碱和盐,生成物也是碱和盐,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是盐,例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故填:盐;CuSO4+2NaOH=Na2SO4+Cu(OH)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水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配制NaCl溶液C.称粗盐的质量D.过滤3.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元素符号是Ce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5.“真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82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7.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A.A、 B.B、C.C、D.D、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二、非选择题(共40分)9.从H、C、N、O、Na、S、K七种元素中,选取有关的元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1)不含电子的离子(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4)纯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5)可作复合肥的盐(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10.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填字母,下同)A.多提供油炸食品B.常提供水果C.提供一次性餐具D.常供应粗粮(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图1)标志中的(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4)小刚同学在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2),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1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1)金属M不可能是(填名称).(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填符号)12.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4.根据图中装置回答问题:(l)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有毒物质,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小虹同学认为收集硫化氢气体可用D 或F装置,但小娟提出了质疑,小娟的理由是,写出你改进后收集方法:.15.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象,Ⅰ.Ⅲ.【拓展应用】己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向101.2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 CuSO4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生成氧气g.实验探究二: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淅河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未变质2.部分变质3.完全变质【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CO2反应而变质.写出K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计实验】(l)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不成立.(2)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CO2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水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滴石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投鞭断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配制NaCl溶液C.称粗盐的质量D.过滤【考点】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3:称量器﹣托盘天平;4C:物质的溶解;68: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配制NaCl溶液进行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3.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元素符号是Ce【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铈元素符号是Ce,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A错误;B、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40g乙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故D正确.故选:D.5.“真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是82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C.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49,故错误;B.甲基苯丙胺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故错误;C.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D.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充分燃烧后会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错误.故选C.6.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那么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J6: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判断.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 ═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不能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品,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7.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A.A、 B.B、C.C、D.D、【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I6: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C、焚烧垃圾、禁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解答】解:A、二氧化硫增多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B、用淘米水浇花可节约用水;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污水处理可防止水污染,故B正确;C、焚烧垃圾、禁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加重雾霾天气,故C 错误;D、大陆可燃冰可缓解能源危机;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故D错误.故选B.8.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考点】98:酸碱溶液的稀释;85:金属的化学性质;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该题;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分析氯化钠的质量变化;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解答.【解答】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加,但反应结束后再滴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减小,故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故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9.从H、C、N、O、Na、S、K七种元素中,选取有关的元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1)不含电子的离子H+(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N2(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H2O(4)纯碱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2CO3(5)可作复合肥的盐KNO3(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2H2O 2H2↑+O2↑.【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不含电子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是氮气,故填:N2;(3)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水分子,故填:H2O;(4)纯碱中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其化合价为+1,故填:2CO3;(5)可作复合肥的盐是硝酸钾,故填:KNO3;(6)生成物都是单质的分解反应是水的电解,故填:2H2O2H2↑+O2↑.10.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C(填字母,下同)A.多提供油炸食品B.常提供水果C.提供一次性餐具D.常供应粗粮(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下列(图1)标志中的C(3)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4)小刚同学在做完CO2的性质实验后,用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高矮不同的蜡烛(如图2),竟看到了高蜡烛先熄灭的现象,请你帮他解释烧杯容积较小,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上升后自上而下覆盖在烧杯中.【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HH: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I6: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1)根据均衡膳食的原则来分析;(2)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极限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由原子的基本性质,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可用原子间有间隔进行解释.(4)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实际情况分析出现的现象.【解答】解:(1)A.多提供油炸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故错误;B.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常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故错误;D.在主食中补充粗粮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正确.(2)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分别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瓦斯气体,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粉尘发生爆炸,故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3)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比空气小,故会看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低处的蜡烛后熄灭;故答案为:(1)AC;(2)C;(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4)烧杯容积较小,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上升后自上而下覆盖在烧杯中;11.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1)金属M不可能是铁(填名称).(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铜;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NO3﹣(填符号)【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镁比铝活泼,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都能够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Mg、Al、Zn、Fe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Ag和Cu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解答】解:(1)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金属M不可能是铁,这是因为铁能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而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故填:铁.(2)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而硝酸银先于硝酸铜反应,因此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反应生成的银和铜,向滤渣和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Mg、Al、Zn、Fe;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故填:银、铜;NO3﹣.12.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CD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0.88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100%.【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氯化钙的质量,据此解答.【解答】解:(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故选CD;(2)天平向右倾斜是因为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故填:气球膨胀,收到的浮力增大.(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2g y x则=,解得x=0.88g,=,解得y=2.22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答案为:0.88;×100%.1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关系:甲+乙→丙+丁.(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减少(填“增加”“减少”“不变”或“无法确定”).(2)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属于盐(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某些盐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碱,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沉淀,某些溶于水的铜盐能和溶于水的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1)若甲、丙是单质,乙、丁是化合物,且甲乙均为黑色粉末,则甲是碳,乙是氧化铜,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减少.故填:置换反应;减少.(2)某些盐能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碱,因此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反应物是碱和盐,生成物也是碱和盐,且丙是蓝色沉淀,则丁是盐,例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故填:盐;CuSO4+2NaOH=Na2SO4+Cu(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