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 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 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 官员 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 治所取代。
[知识通关] 1.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2.规律认识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 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②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③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④四个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有无姓氏是西周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 志之一。随着分封制逐步瓦解,郡县制出现,平民政治地位 有所提高,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 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 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是郡县制度的发展,答案 为A。
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 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此时的科 技、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链接二 秦汉时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中 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 央集 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 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2014届高考历史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4届高考历史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才能够被录用,与科举制考试成绩是唯一的选官依据不同, 察举制中“察举”是最为重要的,是前提条件。某种程度上, 察举制是后来科举制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
1.农业 (1)生产技术的进步 ①原始时代: 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发达地区采用了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 ③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铁制农具的数量增多, 出现曲柄锄和大镰, 还出 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 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耕作技 术。 (2)农业灌溉水利事业的发展 ①战国时期有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工程。 ②汉代关中地区创造了“井渠”灌溉法。 ③东汉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基本上解除了水患。
归纳总结汉字的演变
演变规律: 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
4. 文学成就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为中国古典文 学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 (2)屈原和《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是 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代表。 (3)汉赋 ①由来: 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 并用的文体。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实际考查基础知识。孔子首创私 学,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朱熹是理 学的集大成者, 四处讲学, 宣扬他的理学思想, 亚 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在雅典创办学园, 故 ①③④正确;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 倡导官学教 育。答案为 C 。
2. 绘画艺术成就 ( 1) 早在石器时代就开始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 ( 2) 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保留有许多绘 画的遗存。 3.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朝的甲骨文。 (2)演变: 秦统一后, 以小篆为基础统一文字, 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 出 现隶书、楷书。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建立 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后世中国社会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时期,中国经济 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和交流促 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战国 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并没有停止。
文化与科技发展
秦汉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以《史 记》、《汉书》等为代表的历史著作。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秦 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壁画等艺术珍品。
科技发展迅速,如造纸术、地动仪等 发明创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社会制度与文化特征
社会制度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社会等级制 度逐渐形成。
家。
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土地 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等,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修建了万里长城、秦直道等大型 工程,加强了边疆防御和交通建
设。
两汉的政治与经济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 朝的政治制度,加强 了官僚制度建设和监 察机构。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 行贸易往来,加强了 经济交流和合作。
经济方面,推行重农 抑商政策,大力发展 农业生产,促进了经 济的繁荣。
包容性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
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如造纸术、 地动仪等,对于现代科技创新具 有启示意义,强调科技对于社会
发展的推动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挖掘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资料
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资料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 会和文化。
加强与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勃兴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勃兴

三、重要历史概念
1.井田制:井田制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
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 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有公田与私田之分,土地不得买卖。 ②井田制下的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集体劳作。 ③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土地私 有制。
考向一
井田制的特点
[典例3]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 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下列对其 认识错误的是( ) A.公田归贵族所有, 私田归庶民所有 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 集体耕作方式 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A
【考点】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练习】5、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 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 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 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3.思想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
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先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看法,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反映。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 领域的反映,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在各领域所 形成的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的进化, 诗歌(代表作是《诗经》、楚辞)是当时具有代表性 的文学形式,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 文明的特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课件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 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先秦至
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项 目
先秦
秦汉 (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 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2)汉朝:汉初实行郡国 并行制,引发“七国之 乱”,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建立“中朝”,实 行察举制
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
一种制度。
(2)内容 嫡长子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①周天子以_________ 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 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
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政治形式 (1)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 实体。 (2)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来解 决。
2.西周的分封制
[史论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历史遗存影响 1.特点 (1)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子弟)、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同姓王族(子弟)是分封的主体;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
略要地。 (3)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2.历史遗存影响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 鲁、郑、陈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课

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
考点一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春 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 ________________ 的封建王朝。
(2)扩大版图 匈奴 ①北方:北击_____________ ,收回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 道”,加强北部边防。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 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 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 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
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
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 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 主管 理才能克 服这种 弊病。
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主题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要点拓展]
1.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
辟属之法”,就是加强地方政府权力,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
利用他们的小私以成天下之大公。
【思考感悟】 通常的观点认为,分封制始于西周,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 制所取代。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
概况,但它把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忽视
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 的客观事实。西汉时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便是这种过渡阶段 的典型表现。 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各 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劣。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高三历史组 2012-03-04专题概述先秦公元前221以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初步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对整个整个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紧急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特别是官营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得到很大发展.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考纲解读1、考查重点:中国早期两大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小农经济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手工业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手工业的形态及冶金方面;诸子百家的代表及主张.2、考查方式:从题型看,选择题占绝大部分,非选择题只在极个别省份出现.从考查方式看,注重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图文并茂,考查学生灵活地把握知识的能力.复习建议1、注意古今联系,尤其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要从其内涵及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角度进行把握.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营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而全面的影响,重点理解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同时要掌握小农经济的具体表现.3、思想方面,注意区分各家各派的主张,尤其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今的意义.主干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变革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a、中央.b、地方:.c、官吏考核d、法律e、监察:.(2)特点:a、;b、;c、 .(3)影响:.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中央:.(2)地方:.(3).★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关系.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1、农业(1)先秦:A、土地制度:西周:;春秋战国: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2)秦汉:.2、手工业:(1)先秦:.(2)秦汉:.3、商业:.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a、;b、;C、;d、..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入学的主张:①;②;③.(2)新入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思考★:儒家思想里包含了很多至今我们还能利用的观点主张,试着找出若干观点及其对现在的现实意义..四、中国古代早起科学技术与文学成就1、科技成就:1数学:;2医学:;3天文学:;4造纸术:.2、汉字的演变:.3、文学成就:1诗经:.;2屈原和楚辞:.;3汉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问题拓展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形成中国与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易错点分析易错点1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例题 2011年安徽联考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易错点分析: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由此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男尊女卑观念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延伸.解题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生搬硬套,还要注意知识的延伸拓展.答案为A.易错点2 儒道两家对于“入世”与“超世”的争论例题 2010年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易错点分析:儒家和道家对人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关系上观点相左,差异很大.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提倡人们征服自然;而道家则主张人们应该消极避世,顺从自然.儒家“积极”,道家“消极”.本题中的B、D两项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观点,体现的都是人类积极进取的一面.A、C两项都属于道家思想,“不以人助天”,人的行为不能妨碍自然,即人应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是天地是不仁慈的,对待人就像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历史史观文明史观1.文明史观的理论分析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2.文明史观的运用与实践21世纪初期以来,文明史观在中国史学界得到重视,并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逐渐进入中学历史的视野,是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观点之一.在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中多有体现,推动整个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改变.1政治文明史方面:文明史的思想颠覆了传统史学中突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的思想,摒弃了那些残酷的斗争和血腥的屠杀,而是以国家机器的运行、各种机构、组织、制度的设置以及相关运动作为研究的重点.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如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美国政治新体制、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2物质文明史方面:新课标教材以大量的笔墨介绍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突出了中华文明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在世界史方面,新课标教材突出了工业革命引领的工业文明历程.特别注意的是在文明史思想下,史学家的目光特别关注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问题,更突出了文明的成果.3精神文明史方面: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干.以古希腊文明为根基的西方文明,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华文明的嬗变更新.随堂练习1、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2012.广东.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4、2012.浙江.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12.浙江.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2.江苏.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着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2012.上海.3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8、2012.北京.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9、2012.天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14
[中外关联]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
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古希腊城邦
政治 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结构
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 分立于希腊世界
经济 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发展
商品经济发达,农、工、 商并重
15
政治 制度
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 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
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 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答案
17
B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反映周人和希腊在东、 西方历史的重要地位,这种评论的依据是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 化基础。]
18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项目
战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
不 原因
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
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这
说明当时( )
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
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
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
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
解析答案
6
C [题干论述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 A 项错误;晋文公 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还需要把周襄王召去,说明晋文 公并不能直接控制诸侯,故 B 项错误;晋文公成为霸主之后,在会 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说明周襄王还 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故 C 项正 确,D 项错误。]
4
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军事 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 方面 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广东湛江高三测试)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解析:选D。

本题考查秦朝的皇帝制度。

解读题意,因与秦始皇的名字同音,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月”,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C项错误。

2.(2016·江苏扬州质检)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解析:选C。

材料并未体现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郡县制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故D项错误。

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学术观点D.秦简的记载解析:选D。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

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体系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史阶段特征: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专题四: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专题五: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考纲: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选修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771年—公元前476年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以前1、社会组织: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氏族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距今约五千年前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传说2、经济:原始农业产生“神农“的传说;耕作技术: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石器;耒耜等;生产力低下;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耕作方式:集体劳作;原始手工业出现纺织和制陶等;出现了早期的商品交换..3、文化: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原始歌舞;歌谣弹歌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阶段特征奠基时期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一、朝代更替:夏:公元前21C--17C;起于启;亡于桀..夏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商朝也称殷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商王为盟主;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武王伐纣;止于幽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年份记载..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完全信史时代◎国野;周代王都城郭以内称“国中”;距城百里之内称“郊”;“郊”以外称“野”..一般说;“国”包括都城中及四郊之地;其居民称“国人”..“野”的居民称“野人”;或成“氓”、“野民”..<国野制>二、经济:1农业:①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分封土地;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土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②农作物:“五谷”已种植;南稻北粟..③生产工具:耒耜松土耕作;石器为主;金石并用;生产力低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④生产技术: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⑤水利工程:大禹治水;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⑥耕作技术:石器锄耕2手工业:①冶铜: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着名——商周为“青铜时代”;西周晚期;已有铁器..②商代养蚕缫丝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③商朝发明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3)商业: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以贝作为货币;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政府垄断工商业◎工商食官是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三、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2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四、文化: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和金文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汉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②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③历法:夏朝历法夏小正;干支记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方法④重点突破:一、西周的分封制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如鲁、燕异姓功臣姜尙;齐先代贵族微子;宋内容①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分封制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a.主要原因: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b.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影响:1、积极方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消极方面: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思考:分封制和井田制及生产力发展的关系:①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②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锄耕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总结: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为主分封地区: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或战略要地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加强了诸侯国间的横向联系..重点突破:二、西周的宗法制概念和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世卿世禄“大宗”和“小宗”既是一种家族等级关系又是一种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凝聚宗族;2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4对中国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强调认祖归宗;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长幼有序;家长制抹杀人的个性;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力受到约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平等与法治意识..重点突破:三、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内容特点分封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开拓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了疆域争;强化王权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制度..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前770—前476前475—前221洛邑河南洛阳春秋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总的特点: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大发展;民族融合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兼并;君主专制出现;军功爵制代替世官制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封建赋税制度和剥削方式开始出现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思想产生;私学兴起..1、经济:1农业:①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形成;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耕地采用“垄作法”;◎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原因和过程;③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④小农经济含义、原因、特点、影响--重点突破“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出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奴隶社会奴隶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封建剥削方式相比奴隶社会剥削程度有所下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较大提高..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冶铸、纺织、漆器、造船成为主要手工业;3商业:◎私商的涌现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商人地位提高;出现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范蠡、吕不韦等;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重农抑商”政策出现2、政治:1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出现;个别地区设立郡县2诸侯争霸;大国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3各诸侯国的变法:商鞅变法4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条件、过程3、思想:“百家争鸣”4、文化:1科技:指南设备: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②天文: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彗星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③医学: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名医扁鹊“四诊法”2文学艺术:①汉字:形成完整体系;主要是篆书..②文学:诗歌和楚辞③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④戏曲:出现专业艺人优伶⑤散文: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是其代表;韩非子的论说文;善于用寓言比喻现实;最着名的是五蠹篇;守株待兔便出自于此篇..⑥音乐: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和其它乐器;说明了音乐的发展重点突破:一.小农经济含义: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④精耕细作;⑤具有不稳定性;易于两极分化..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重点突破:二.各诸侯国的变法兴起的背景:1经济: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3文化: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变法的理论基础——法家思想..4军事: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内容: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1表现: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实质:承认了土地私有2实质:奴隶主贵族富国强兵的改革3影响: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内容: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1表现: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楚国吴起变法改变世卿世禄制;法治、商鞅变法等;2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3影响: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重点突破:三.商鞅变法背景:A、客观原因必然性:同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B、主观原因可能性:1秦孝公支持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内容:特点奖励耕战、法治A、经济富国:1、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封建经济发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经济实力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统一赋税消除割据势力;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B、政治强兵、加强集权:1、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作用: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提高军队战斗力;保证兵源强化对地方的统治..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什伍连坐制——作用: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保证了兵源;强化了专制统治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C、文化文化专制:焚烧诗书;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作用:积极: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消极: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文化典籍的损失D、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作用:造就个体小农家庭;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变法的结果:“商君虽死;秦法未败”作用:A、积极:1、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2、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文化习俗: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客观上改变了秦地的民风B、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2、加重剥削压迫3、改革不完全彻底4、文化高压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开文化专制之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重点突破:四.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1、措施:商鞅变法首倡“重本抑末”本;鼓励;末;限制2.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1护农:商业危害农业;保护小农经济直接2便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3固权: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根本3.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积极意义: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①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②强化了小农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③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点突破:五.百家争鸣含义: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候争霸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受到各诸侯的重用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春秋;鲁国贵族:儒家创始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称为“圣人”..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 ;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与其他五部书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政治上:提出“仁”核心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上: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教学方法: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民本思想:“仁”爱人;“已欲”、“为政以德”4伦理观:性相近◆孟子战国;新兴地主阶级:儒家的发展者;理想主义代表;被称为“亚圣”;后人把孔子和孟子并称为“孔孟”..思想主张:1政治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荀子战国;新兴地主阶级:儒家的总结者;现实主义代表;综合法、道思想;丰富早期儒学;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想主张:1政治:“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3伦理观:“性恶论”4朴素的唯物主义: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老子、庄子老庄◆老子春秋:道家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思想主张:哲学思想:①“道”是为世界的根本核心;②辨证法思想政治思想:①主张“无为”而治;②理想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战国;新兴地主阶级:思想主张: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理;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的思想;提出“齐物”的观点;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3.法家: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前期和韩非子后期◆政治实践:李悝、商鞅变法◆主要特点:奖励耕战和严刑峻法..◆历史作用: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2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思想主张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①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奖励耕战..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②历史观: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③哲学上: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提出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及知识的真伪认识论..◎从社会转型看商鞅变法: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废分封;行县制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废井田;开阡陌世卿世禄制职业官僚制:按军功授爵4.墨家: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受重视了..思想主张:提出非攻爱是相互的、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贯穿讲求实用的精神..性质: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1.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①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重点突破:六.诗经:诗的经典;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时间: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内容:风、雅、颂特点:⑴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⑵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⑶创作风格:现实主义地位:⑴是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⑵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重点突破:七.楚辞产生:继诗经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②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伟大的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中华文明的勃兴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中华文明的勃兴
(公元前 8—前 6 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印度佛教创 立;公元前 594 年,希腊梭伦改革;公元前 509 年,罗 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 508 年,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确 立民主政治。)
公元前 475 年,战国时代开始,各种形式的封建土 地私有制确立;变法运动兴起,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 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邹忌改革、赵国武灵 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诸子百家争鸣日益激烈,
特别提醒 ①先秦在旧时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现 在讲中国通史时,多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 期。②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开 始走向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考情分卷Ⅰ·24
思想 2018·全国卷Ⅱ·24
经济 2018·全国卷Ⅲ·24
政治 2017·全国卷Ⅰ·24
子,嫡长子姬宜臼串通犬戎族攻破西周都城镐京,西周
灭亡,春秋战国时代由此开始。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洛阳), 史称东周。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齐鲁税收改 革,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渐趋崩溃;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也趋于崩溃,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国以“尊 王攘夷”名义称霸;孔子、老子、孙子等创立学派。
公元前 841 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厉王出逃,周定公和召穆公两人共同执政,史称“周召
共和”(近代中国思想家将英文 republic 译为共和,其意 在于这种政治是两位或以上贵族执政而非君主政治)。公 元前 841 年即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废嫡长子立幼
经济 2017·全国卷Ⅱ·24
文化 2017·全国卷Ⅲ·24
政治 2016·全国卷Ⅲ·24
命题视角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知识串联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 新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知识串联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 新

-12-
(4)书法:小篆和隶书均始于秦代,发展于汉代;楷书也称正书,形成 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13-
12345
1.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D ) A.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已日趋激烈 B.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 C.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 D.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势力强大,各 诸侯国都听命于周天子的命令。到了东周,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 势力强大起来,大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不断,故D项正确。材料没 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故A项错误;王权衰微并非王权已经不复 存在,故B项错误;契约关系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而天子与诸侯关 系属于森严的等级、隶属关系,故C项错误。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等级观念、获取精神 自由
法家 韩非子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张以法治国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8-
②影响: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 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科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 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和著作。
-6-
三、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 2.社会经济 (1)农业:土地私有制形成;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 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 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0-
12345
文化上,从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的文 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 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 的正统地位,尊儒学经蔚然成风。 社会生活方面,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既体 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 解析:首先表明观点,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其次,根据题干要求 “从出土文物入手”对“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进行逐一分析。如: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 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表明汉武帝政治上颁布了“推恩 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王侯仍保留了其尊贵等级地位并享有 诸多特权。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勃兴共61页文档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勃兴共61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古代中华文 明的勃兴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指以分封的诸侯国名作 为姓氏的一 种方法,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这种现象也不复 存在,答案选B。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 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 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 官员 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 治所取代。
3.思想文化: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 书坑儒”到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 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学方面,汉 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 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 是主要标志。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 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孟子提出的道德规 范未关注理性,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通过传授知识、 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孟子主张遵守仁爱、忠 信、礼仪并勤学以增长见识等伦理规范,可见苏格拉底和孟 子都注重提升人的修养,故B项正确;孟子的道德规范与注 重智慧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和孟子的主张都与 强调等级无关,故D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整合提升课
链接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 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有: 1.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 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 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解析:司马迁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道 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 融会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道家学说在汉初最 为流 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 实现大 一统,故 D 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司马迁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道 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 融会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道家学说在汉初最 为流 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 实现大 一统,故 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解析:抓住材料提供信息与“直接原因”分析,生产工具的差 异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 是秦朝能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秦朝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实现权力集中,有利于调动人力、物力兴建大 型工程,而西周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大,中央政府权力小, 无法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故B项正确;社会 观念的差异与能否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无直接 关系,故C项错误;经济形态的差异应该是根本原因,不是 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 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 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 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故B项错误;统治者招贤纳士是 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 误;D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故排除。
关联 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
社会 环境
诸子百家思想
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兼并战争频繁
智者学派思想
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 治发展的顶峰时期
产生 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 工商业发展,公民的社会
原因 人才地位提高思 特点地位百家争鸣,强调为统治阶 级服务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 独尊,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知识通关] 1.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 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此时的科 技、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链接二 秦汉时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中 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 央集 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 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主题一 周代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 [热点综述]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 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这 也是当今政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历史借鉴。高考非常重视对古代 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背景、特征、影响及与世界史相关知识联 系等问题的考查,暗含对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 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