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e1e73ad5e53a580217fcfe4a.png)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者:赵立艳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0期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基石。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
矛盾的两个方面,需要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往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在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范围扩大了、需求层次提高了,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人们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样的美好生活除了高品质的物质生活需求外,还有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追求尊严、民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个人价值实现等。
“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
需要方发生了很大变化。
习总书记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供给方,十九大报告讲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ee2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2.png)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摘要】本文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讨了矛盾认识、特点、演变过程、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向。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物质供求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矛盾转变。
文章结合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观点,论述了如何有效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探讨了未来矛盾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矛盾的深刻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特点、演变过程、根本原因、解决方向、指导、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在新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节奏,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
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对于把握中国发展的脉搏、指导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多元,旧有的矛盾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只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推动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吸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目标。
2. 正文2.1 唯物辩证法对矛盾的认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阐发。
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30d6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e.png)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探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由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概念,用来分析社会矛盾、指导工作,并且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主要矛盾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可以迎刃而解。
次要矛盾则是相对于主要矛盾而存在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如主要矛盾那么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发展成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解决主要矛盾是根本,解决次要矛盾是手段。
这就是所谓的矛盾的主次关系的原理。
那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它引导我们正确地把握社会矛盾、正确地处理社会矛盾。
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工作的重点和紧迫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谋幸福。
它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只有深刻地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明确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形势,并且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来自外部的种种挑战。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我们在处理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推动发展。
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时刻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不仅在理论上有其丰富的内涵,更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深刻理解其原理和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根据以上要求和指定主题,笔者深入探讨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在全文中,多次提及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相关主题文字,以确保相关概念能更好地被读者所理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意蕴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9637d507376baf1ffd4fad3f.png)
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项目:怀化学院2018年十九大专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思政课教师新使命”(HHUY2018-01)作者简介:田修胜(1974-),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讲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意蕴田修胜,吴金玲(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08)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全新的论述,他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这一精辟论述,反映了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的运动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转化的依据: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由矛盾交织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社会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发生转化。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转化提供了两大标准:第一,社会根本矛盾的内在属性。
由于社会主要矛盾是根本矛盾的外化形式,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是由根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因此,社会根本矛盾的内在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判断主要矛盾是否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反映主要矛盾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决定社会的需求状况。
所以,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否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是判断主要矛盾是否转化的另一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转化的两大标准及前提条件。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二)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二)](https://img.taocdn.com/s3/m/2dafdb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d.png)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个变化的核心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我们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征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由以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需要的追求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包括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转变既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阶段特征的变化,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
再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变化,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的阶段特征。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变化,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意味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变化,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最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ee63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而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了经济领域的矛盾,还涉及了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矛盾。
这种变化,对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一轮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民生保障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也将对未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原因2000字对于一个文字助手来说太多了,我可以给你一个简短的摘要,你可以根据需要再进行详细展开。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567dcf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png)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摘要】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重要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和背景,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在未来,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同时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持久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重要性、内涵、特点、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措施、解决路径、未来走向。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体现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要素,其解决与调整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逐渐由生存问题向发展问题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感,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幸福感。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治理能力,只有正确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长久繁荣稳定。
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例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还包括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66826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9.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在于指引我们对未来社会矛盾的把握。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解决人民的温饱、安居、幸福等实际问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深入探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刻调整,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引导社会变革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义在于引导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和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积极应对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正文2.1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背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使得社会主要矛盾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社交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造成了影响。
新的社会矛盾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知识问题、文化认同、网络安全等方面,而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背景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变化过程,需要我们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系统的观察研究,来把握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规律,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撑。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1dc36c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6.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4c81ee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科学地把握这一主要矛盾?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转变,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矛盾的内涵”、“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科学把握主要矛盾”的角度,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矛盾的内涵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的统一。
普遍性是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特殊性是指每个矛盾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矛盾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特殊联系,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
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把握主要矛盾对于科学规划和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等方面。
在经济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和调整。
在社会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差距缩小不明显,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依然突出。
在文化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哲学意蕴及意义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哲学意蕴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2d107ea8114431b90dd883.png)
[收稿 日期 ]2017—12—18 [作者简介 ]穆亮红(1985一),女 ,闽江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 33 ·
《中共 太原 市委 党校 学报 ))2o18年 第 2期
_…
-…
_…
—…
_…
_…
—…
_…
-…
●…
关键词 :新 时代 ;社会 主要 矛盾 ;哲 学意 蕴 ;重 大意义 中 图分 类 号 :B02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08—8431(2018)02—0033—03
一 、新时代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辩证 法 基 本规 律
主 要 矛 盾 的 转换 说 明 了 事 物 变 化 发 展 的基 本 规 律 ,集 中体现 了发展的基本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对 立统 一规 律 和否定 之 否定 规 律 。深入 理解 主要 矛 盾变 化体 现 的哲 学 意蕴 有利 于更 深 刻 的认 识 矛盾 、解决 矛 盾 ,顺 利 推进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业 。
通过明确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定位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探索在实现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过程中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步骤才能脚踏实地增强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从而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和最终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 盾 转化的哲学意蕴及意文
2.质 变巩 固量 变 的 成果 ,质 变 又 引起 新 的量 变 。 如 果 没 有 质 变 ,量 变本 身最 终也 会 为 旧质 的框 架 所 局 限 而 陷 于停 滞 ,质 变 打破 了 限制 量 变 的 旧框 架 ,这 就 巩 固 了量 变 的成 果 ,使 量 变在 新 质 的基 础上 进 一 步 发 展 。主要 矛盾 的转化 是 基 于我 国各 项 事 业 的全 面 发展 作 出 的新 论 断 ,物 质 需 要 的 问题 基 本解 决 后 人 民对更 高 的需 要 提 出 了要 求 ,这 是 事 物 和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 必 然 要求 ,有 利 于 进一 步 推动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向前 发 展 。
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哲学意蕴及意义
![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哲学意蕴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175f92ba0d4a7303763a58.png)
ʏ㊀文 史 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哲学意蕴及意义Ѳ梁㊀云1ꎬ2[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ꎬ主要矛盾由原来的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ꎮ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ꎮ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ꎬ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光辉典范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主要特征ꎻ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发展重点工作转移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ꎻ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ꎮ[关键词]主要矛盾ꎻ转化ꎻ哲学意蕴ꎻ发展基本规律ꎻ历史规律ꎻ重要意义[中图分类号]D73.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8091(2018)03-0109-05ʌ收稿日期ɔ2018-01-18ʌ作者单位ɔ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福建福州ꎬ350108ꎻ2.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ꎬ福建福州ꎬ350108ʌ作者简介ɔ梁㊀云(1987-㊀)ꎬ女ꎬ江西赣州人ꎬ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ꎬ福建江夏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ꎮ这一重大历史判断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ꎬ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㊁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ꎻ历史发展运动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规律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规律ꎮ适时提出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ꎮ一㊁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ꎬ集中体现了发展的基本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㊁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ꎮ深入理解主要矛盾变化体现的哲学意蕴有利于更深刻的认识矛盾㊁解决矛盾ꎬ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ꎮ1.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ꎬ事物的运动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之分ꎮ量变是事物在量上的变化ꎬ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ꎬ在度的范围内不显著的变化ꎻ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ꎬ是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发生转变ꎮ二者相互联系ꎬ相互包含ꎬ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发ꎬ具体来说ꎮ901ʏ㊀文 史 哲二ʻ一八年第三期㊀总第七十八期第一ꎬ量变是质变的准备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ꎮ没有一定的量变ꎬ就不会发生质变ꎮ改革开放以来ꎬ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ꎬ大力发展生产力ꎬ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ꎬ经济实力大大提高ꎬ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ꎬ实现从贫穷到温饱㊁从温饱到小康的两大跨越的质变ꎮ正是有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发展的量变才有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质变ꎬ实现了党的面貌㊁国家面貌㊁人民面貌㊁军队面貌的根本改变ꎬ中国渐近由舞台边缘走入舞台中央ꎮ第二ꎬ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ꎬ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ꎮ如果没有质变ꎬ量变本身最终也会为旧质的框架所局限而陷于停滞ꎬ质变打破了限制量变的旧框架ꎬ这就巩固了量变的成果ꎬ使量变在新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ꎮ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基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做作出的新论断ꎮ物质需要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人民对更高的需要提出了要求ꎬ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ꎬ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ꎬ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ꎬ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ꎮ [1]第三ꎬ量变具有复杂性ꎬ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ꎮ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化ꎬ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ꎬ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质变特征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ꎬ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ꎮ经济实力㊁科技实力㊁国防实力㊁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ꎬ这是改革开放以明显 质变 ꎮ但是ꎬ发展起来后面临的问题不会比发展之初面临问题来少ꎮ改革进入攻坚期和 深水区 ꎮ根据 木桶效应 ꎬ短板之处就是决定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关键ꎮ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就突出成为新的问题和矛盾ꎮ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ꎬ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ꎮ ꎮ[2]比如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ꎮ 当前ꎬ在一些领域社会成员中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ꎬ严重败坏社会风气ꎬ影响社会和谐ꎬ破坏经济秩序ꎬ毒化人们思想ꎬ损害社会公正ꎬ增加社会运行成本ꎮ [3]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ꎬ创新能力不够强等等诸如此类的众多 短板 ꎮ所以ꎬ十九大报告仍然指出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矛盾新变化而改变ꎮ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刻反映了事物量变过程中的局部质变哲学道理ꎮ2.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㊁动力和实质内容ꎮ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ꎬ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ꎬ适时解决矛盾ꎬ推动事物的发展ꎮ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㊁相互吸引㊁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ꎬ具有条件性ꎮ 物质文化需要 和 落后的社会生产 是一对矛盾ꎬ发展到 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新的一对矛盾ꎮ只有解决了 落后的社会生产 ꎬ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向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矛盾的另一方面转化ꎮ当这个矛盾基本解决后ꎬ他们之间的主要矛盾就基本消失或者不处于主导地位ꎬ转化为 美好生活需要 和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的之间矛盾ꎮ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就要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之间的矛盾ꎻ积极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有利于实现 美好生活的需要 ꎮ因为只有通过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ꎬ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ꎬ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ꎮ正如马克思所言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ꎬ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ꎮ [4]因此ꎬ需求是不断提升的ꎬ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上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ꎬ人们就根本不能得到解放ꎮ [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排斥性ꎬ表现为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ꎬ具有绝对性ꎮ矛盾双方随着斗争的深化ꎬ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ꎬ最后达到矛盾的解决ꎬ旧矛盾让位于新矛盾ꎮ原来的主要矛盾从其产生㊁发展到最后基本解决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ꎮ随着矛盾发展和对立面的展开ꎬ贯穿其中的斗争性从一个隐性到显性的激化过程ꎬ由此产生了解决矛盾的必要和可能ꎮ正是改革开放以来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ꎬ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ꎬ稳步解决了温饱问题ꎬ实现了我国全方面的巨变ꎬ原来的旧的主要矛盾基本解决ꎬ让位于新的主要矛盾ꎮ恩格斯指出 所有两极的对011ʏ㊀文 史 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立ꎬ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ꎻ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ꎬ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中ꎬ反过来说ꎬ它们的联结ꎬ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ꎬ它们的相互依存ꎬ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ꎮ [6]矛盾根据其地位的不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ꎮ主要矛盾居于支配统治地位ꎬ对事物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ꎮ非主要矛盾居于从属地位ꎬ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ꎮ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ꎬ就是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物质文化的强烈需要ꎬ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作出了 不坚持社会主义ꎬ不改革开放ꎬ不发展经济ꎬ不改善人民的生活ꎬ只能是死路一条 [7]的深刻洞见ꎮ因此ꎬ深刻认识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ꎬ抓住事物的重点即主要矛盾ꎬ并把他们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推动事物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ꎮ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就是在旧的主要矛盾基本解决后ꎬ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基本满足ꎬ就转化为 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ꎮ 落后的社会生产 基本解决后就转化为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ꎮ要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就要在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方面下功夫ꎬ根据这个全局的变化来谋划党和而国家的发展重点工作ꎬ才能实现 美好生活需要 的目标ꎮ3.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ꎬ推动现存事物转化的积极动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ꎬ肯定通达否定ꎬ进而再由否定达到新的肯定ꎮ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ꎮ首先ꎬ二者相互排斥ꎬ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ꎬ事物保持原来的面貌ꎬ否定处于优势时事物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ꎮ主要矛盾的转化就是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出现ꎬ是新矛盾对旧矛盾的否定ꎮ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ꎬ内容丰富多样ꎬ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ꎮ近四十年的发展积累ꎬ我国各方面发生的巨变ꎬ 落后的物质生产 已经发生了根本改观ꎬ只有用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才能准确表达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实际ꎬ这种表达就是对旧矛盾的表述的一种客观 否定 ꎮ同样ꎬ 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 也难以表达当前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ꎬ用 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 来表达更切合实际ꎮ是一种否定ꎮ其次ꎬ二者相互渗透ꎬ肯定包含否定ꎬ否定包含肯定ꎮ肯定中包含否定因素ꎬ事物才会发展ꎻ否定中包含肯定ꎬ事物才有发展的可能性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ꎬ但是 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更加明显摆在党和国家面前ꎬ成为人们对 美好生活需要 追求的主要制约因素ꎬ也是进一步提高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制约因素ꎮ虽然发展社会生产仍然是重中之重ꎬ但已经不是制约人民对美好生需要的唯一关键因素ꎮ体现了肯定中包含否定ꎬ否定中包含着对事物的肯定ꎮ二㊁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ꎬ适时提出主要矛盾的转化ꎬ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ꎮ1.主要矛盾转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ꎮ二者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ꎬ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ꎮ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ꎬ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ꎬ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ꎬ生产关系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ꎬ对 美好生活的需要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没有经济社会等生产力的巨大变化ꎬ就不会有 落后的社会生产 的根本改观ꎬ就不会有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的满足ꎮ也就不会在 物质文化需要 基本满足后向着 美好生活 需要转化ꎮ马克思指出: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ꎬ即社会生产关系ꎬ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㊁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ꎮ [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ꎬ原来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ꎬ以至于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ꎬ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ꎮ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ꎬ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ꎬ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ꎬ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ꎮ [9]原来主要矛盾所指的物质文化需要难以概括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111ʏ㊀文 史 哲二ʻ一八年第三期㊀总第七十八期的多样化ꎬ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ꎮ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ꎬ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ꎬ生活方式ꎮ如当代中国的 新四大发明 ꎬ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㊁学习和生活方式ꎮ2.主要矛盾的转换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关系ꎬ首先ꎬ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作用ꎬ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ꎮ一方面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ꎮ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ꎬ国家上层建筑提出的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ꎬ努力使上层建筑的方向适应新的变化的ꎮ主要矛盾的历史新变化对国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ꎬ党和政府等上层建筑就要努力在大政方针政策方面向着努力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而努力ꎬ向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ꎮ为此ꎬ就要着力推进解决不平衡不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具体的政策和措施ꎮ另一方面ꎬ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ꎬ上层建筑的 天职 就是服务经济基础ꎮ上层建筑要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改善ꎬ排除与经济基础的对立物ꎬ同有害的上层建筑作斗争ꎮ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ꎬ更好的分好蛋糕就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ꎬ如加强党的建设㊁加强反腐力度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诸如此类ꎬ以利于适应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的实际ꎮ三㊁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意义党十八大报告指出的 三个没有变 ꎬ到十九大报告指出的 两个没有变 ꎬ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到 变与不变的 的辩证关系ꎬ适时提出主要矛盾转换ꎬ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光辉典范ꎻ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主要特征ꎻ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发展重点工作转移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ꎻ有利于更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ꎮ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光辉典范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 传家宝 ꎬ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实践上成熟的重要标志ꎮ[10]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中发现主要矛盾并凝练概况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风格和光辉典范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ꎬ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ꎬ理论联系实际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ꎮ新时代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主要矛盾方面的概括和提炼的体现ꎮ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判断ꎬ才能脚踏实地ꎬ增强社会主义发展的信心ꎬ树立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ꎬ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ꎬ基本实现现代化㊁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强国㊁最终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主要特征什么是新时代ꎬ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准确全面的回答ꎬ其中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判断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主要标志ꎮ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ꎬ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世界前列ꎬ仅仅用 落后的社会生产 难以客观全面概况我国目前真实发展情况ꎬ因此需要新的更加科学全面的提法ꎻ人民生活显著改善ꎬ在物质文化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对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提出了要求ꎬ只讲 物质文化需要 难以表达人民群众真实需要ꎬ人民需要的层次在逐步的提高ꎬ具有多层次㊁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ꎬ期待有更好的民生ꎬ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民生无小事ꎬ 厕所革命 就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关注民生的深切关切ꎮ这是进入新时代的要求ꎬ也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ꎬ反映了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民生方面提出的更丰富要求在主要矛盾上的表现ꎮ3.推动党和国家发展重点工作转移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ꎬ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ꎬ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ꎮ [11]这个着力点就是放在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ꎬ这是进一步发展的 短板 和 木桶效应 ꎮ其他问题都是由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211ʏ㊀文 史 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面决定ꎬ必须下功夫解决的方面ꎮ只有解决了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ꎮ积极促进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ꎬ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车轮 滚滚向前ꎮ只有解决这个矛盾ꎬ积极积累量变促进新的质变的发生ꎮ为此党和国家上层建筑就要努力适应这样的变化ꎬ在思想上㊁在大政方针政策上努力适应这样的变化ꎬ集中力量解决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ꎬ推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ꎮ4.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突出表现ꎬ 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统一ꎮ说它是一个过程ꎬ就是指共同追求富裕ꎻ说它是一个结果ꎬ即它是一个理想目标ꎬ让每个人都过着美好㊁幸福的生活ꎬ是中国梦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ꎬ但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ꎬ是 不够格 社会主义ꎬ等到了 够格 的社会主义(即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时候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非常突出了ꎮ [12]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有发达的生产力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ꎬ着力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ꎬ凝聚人心ꎬ共同克服困难ꎬ才能顺利推进这个主要矛盾的解决ꎮ只有围绕新时代的主要矛盾ꎬ才能顺利推进两个阶段的目标的实现ꎮ同时ꎬ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和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统一的过程ꎮ只有踏踏实实干好每一步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ꎬ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ꎬ为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凝聚人心ꎮ积极促进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解决ꎬ调动亿万劳动人民的主动性㊁积极性和创造性ꎮ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ꎬ1995:76.[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ꎬ2017-10-26.[3]李赞.道德滑坡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ꎬ2013:10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7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7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349.[7]邓小平文选ꎬ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3:370.[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34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142.[10]周新辉ꎬ商晓艳.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ꎬ2002ꎬ(1):89.[1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ꎬ学习出版社ꎬ2017:146.[12]梁云ꎬ穆亮红.对共同富裕若干问题的认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13ꎬ(9):41.311。
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d3449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e.png)
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变化具有以下重大意义:第一,意义在于提出了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意义在于推动了开放的深化。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发展压力和任务不同于过去。
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扩大开放,引入更多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开放的深化,为人民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意义在于引领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的福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步。
这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引领着我们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努力。
第四,意义在于激发了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意义在于引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发达、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同追求道德的提升和文化的进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20f10624431b90d6c85c78c.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与现实意义作者:王双双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4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通过我党对社会发展程度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新论断的提出也为以后的发展端正思想认识、指出工作重点、汇聚了人民力量,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判断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个新时代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
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主要矛盾是我党制定大政方针的主要依据,是以后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指引。
新矛盾的提出,指引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明确了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探寻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新变化新论断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过去五年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的深刻总结,也是对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发展突出问题的精准对焦,对人民利益需求的切实把握,主要矛盾的变化拥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辩证正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发展過程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根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毛泽东也主次矛盾出发,深入阐述和分析了社会矛盾运动思想,写出了经典著作《矛盾论》。
这些经典著作为我们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的新思考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的新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2a26e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e.png)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的新思考【摘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在于引领我们深刻认识转型时代的内涵,全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积极推动其机遇。
我们也要应对可能带来的挑战。
通过加强对这一转变的认识,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其要义,推动实践,实现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这不仅是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准确把握,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策略性部署。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分析、原因、趋势、机遇、挑战、加强认识、要义、实践1. 引言1.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在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社会发展的变革和进步,标志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这一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民生福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在于引领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和社会结构的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需要不断解决和化解。
通过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社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经之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更蕴含着深刻的内在含义。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体现了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导致了社会主要矛盾从过去的物质匮乏转变为现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依据及意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依据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ad257a650e52ea54189857.png)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基于党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判断,又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两者的矛盾运动是判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理论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党的长远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6-0017-05熊声波1,张丽2(1.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昆明650228;2.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管理学院,昆明650228)2018年12月第41卷第6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Dec.2018Vol.41 No.6〔收稿日期〕2018-10-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XKS02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18JS741)。
〔作者简介〕熊声波(1981-),男,江西南昌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历史哲学。
张丽(1985-),女,重庆渝北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逻辑学。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变,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非主要方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相互影响,在条件允许下双方还会相互转化。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及我国实际情况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多维度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大意义
![从多维度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429e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3.png)
从多维度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大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解决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人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从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到现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全面审视和分析各领域的矛盾矛盾,并借助多维度的视角进行判断,才能更好地找到矛盾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引入多维度审视的角度,深入探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矛盾,并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指导实践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发展的脉络和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意义在于深刻把握当下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将影响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多维度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领域的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需要综合分析和综合应对。
只有通过多维度审视,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思考。
【研究意义】2. 正文2.1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必然与过去有所不同。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及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现实启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及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现实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760d1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2.png)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及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现实启示1. 引言1.1 简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
在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矛盾体现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源,剥削农民,导致农民处于贫困和被压迫的境地。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地主阶级通过控制土地资源来获取财富和权力,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主要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矛盾体现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资本,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导致工人处于劳动的边缘化和贫困状态。
这种矛盾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代了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劳动者共同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了生产关系的社会化。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的不完善和生产力的相对不足,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和提高生产力水平来解决。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每一次主要矛盾的变化都伴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和内在逻辑,为我们认识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现实启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这里可以继续发挥,着重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变化的特点和影响,为后续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探讨打下基础。
】1.2 探讨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现实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地主剥削农民、农民起义反抗的斗争。
新时代主要矛盾
![新时代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e8633d3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6.png)
新时代主要矛盾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人民对未来生活需求的一个词语,它承载的是人民现实、具体的向往和追求,有着丰富而切实的内容;“美好生活”也不单是用来表达我们党对人民未来生活承诺的一句口号,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方案;“美好生活”更不是一个华丽的辞藻,它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彰显着朴实而强烈的为民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陈玉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2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刻,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判断。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需求的变化、更是社会进步的变化。
如何破解这个矛盾,是新时代全党工作的聚焦点和根本点。
(一)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所以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符合实际了,社会主要矛盾也不再是供求矛盾,而是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也就是说,过去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需求满足程度的矛盾。
这是主要矛盾的一个显著变化。
(二)从追求物质文化到追求美好生活
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要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现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就不再满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
此外,在生活层面上,老百姓对环境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希望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渴望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谐美丽,想要“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还喜欢在空闲的时间走进大自然去放松减压。
这都是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体现。
(三)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
主要矛盾的转换就意味着工作重心的转化。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这就要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
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好蛋糕就成为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收入分配政策还不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特别是财富分布差距较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
这也是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内在要求。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
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据。
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地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的。
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坚持下去。
到了八届十中全会的时候,主要矛盾变成了阶级矛盾,工作重点变成了阶级斗争为纲,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党中央认识到需要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所以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且这一判断一直适用到十九大之前。
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主要矛盾做了一个新的更准确的界定。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就要求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们讲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还得注意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初级阶段这个总过程中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的主要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不变”、坚守“不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第一,以理念引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人民”始终是一个高频度使用的词汇,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他执政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当前,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种情况下,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做优“蛋糕”,更重要的是要分好“蛋糕”,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
第二,以改革保障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以改革為核心、以现代化为主轴,为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供创新,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更进一步地对接2035年前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我们应对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保障。
第三,以实干服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实”字。
比如说,总结过去是“实干”,成就辉煌;着眼未来要继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
这就表明了我们党是“使命党”、“实干党”。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就更需要我们发挥实干精神,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实干服务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就是要坚持在思想认识上、深入学习上、解决问题上、推动工作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直至美好生活的实现!
作者简介:陈玉,女,汉族,河南省社旗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