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
备战2006中考:典型例题名师解析(语文篇)
![备战2006中考:典型例题名师解析(语文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0a2bce102de2bd96058864.png)
备战2006中考:典型例题名师解析(语文篇)近三年来,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概括、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逐渐形成“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三大块的较固定模式,并且主观性试题的比例逐步增大。
这部分试题内容包括“根据课文原句填空”和“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两种题型,侧重考查所学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
如:“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忽如一夜春风来,。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关山度若飞。
4、无丝竹之乱耳,。
此题为提示性默写,考查学生的一般识记,所选的都是古诗文的名篇,而且诗、词、文乃至民歌都涉及到了。
再如“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
2、我们常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鼓舞友人的斗志和激情,它们是,。
此题较上题难度有所增加,将单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考查背诵,不但要求熟练且准确地背诵出诗文内容,还要根据所给的提示找准句子。
今年中考试题很可能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这里特归纳如下类型供参考:1、古代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写出两句来。
2、古诗文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两句来。
3、诗文中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两项进行默写。
陈胜;陆游;范仲淹4、请就以下方面分别写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
珍惜时间;热爱读书;珍视友谊;品德修养5、仿照例句,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让人;语文是,让人。
6、请你从课内外诗词中,写出可以作为对联的诗句。
7、分别写出带有“山、水、日、月、花、鸟、虫、鱼、春、夏、秋、冬”等的句子。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什么?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用《论语》中孔子的哪两句话?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9b2d8271fe910ef12df8f1.png)
重庆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今年重庆的中考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已进行三年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按市教科院的《重庆市2006年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形式和结构命题。
试题既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又考虑了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地域特点,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既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又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体现了我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发展方向。
一、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1、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定性。
试题既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运用,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三维目标。
试题对学生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应进行全面的考查。
其中字词的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语法、修辞等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阅读方法及能力,写作方法及能力应是考查的重点。
试题的题目设置及答题内容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应有内在联系和具体的要求。
2、以人为本,亲近学生。
(1)贴近学生生活。
如概括重庆的水,重庆的人的特点,重庆晚报火辣歌词祝贺母亲节日的新闻,世界杯,CCTV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等都成为题目的题材。
作文“科技改变了我的生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有强烈的时代感,生活气息扑面而来(2)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阅读的选文《岩石下的小花》及设置的题目。
作文“好的东西要慢慢长”涉及的都是当代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和人生体验。
3、试卷注重语文味。
(1)选文文质兼美。
如:开头的字词题,阅读的两段选文。
(2)题干的叙述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3)改病句的小故事活泼有趣。
作文阅读的材料寓意深刻。
二、试卷的结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共四个大题,28个小题,阅读量为5900字左右,书写量为1000字左右。
2006年中考语文读图题例析
![2006年中考语文读图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0ad0b02020740be1e9bd8.png)
—
—
化 处理 , 之 酷 似 一 个 青 年 人 在 展 家 乡 , 而 热 爱 祖 国 河 山 , 题 考 【 题 解 说 】 使 进 试 试
并 说 明理 由 。
⑦ ’
( 3)
命 名 。 根 据 第 一 题 归 纳 出 的特 点 ,
由群 山起伏 可 以想 象 到 “ 龙腾 巨 飞 ” “ 狮 起 舞 ” “ 然 画 屏 ” 者 、雄 、天 或
小 雨 说 :我 推 选 第 一 幅 图 标 , “ 因为 它 用 南 京 、 联 两 个 词 的 英 文 青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活 方 式 在 不 断 改 变 ; 狮 子 雕 像 下 的 字 “ 些 旅 游 景 点 ” 某 , ( 3)农 民 的 生 活 观 念 在 日益 更 新 : 我 们 可 以 知 道 这 是 说 某 些 旅 游 景
中 的 活 力和 朝 气 。 ”
梦 笔 生 花 特点:
—
三 、 图演绎 时代 进步 读
如 湖 北 黄 冈市 中 考 题 :
-
。
— 一
你说 :我 推 选 “ ( 一 幅 除 外 ) 第 ,
幅 图标
② 下 面是 我 们 绍 兴 的 两个 风
称 。
果
/ 观 察 下 面 《 代 Z.f集 》 &真 三 ._ c r
这是 由三部 分组 成 的漫 画 , 题
会 , 显 示 出 活 力 、 气 和 热 情 。 ” 能 力 。通 过 观 察 和 对 比 , 们 发 现 : 目是 《 代 人 赶 集 》 通 过 三 幅 画 上 又 朝 我 三 。 “ 龟 ” “ 笔 ” 对 山 的 形 象 想 的 时 间 、 物 穿 着 、 具 变 化 等 , 金 和 梦 是 人 工 可 象 , 探 海 ” “ 花 ” 对 山 的 神 态 以 看 出 时 代 在 变 化 , 们 的 生 活 也 “ 和 生 是 人
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
![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2f9e1c14791711cc791742.png)
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现代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图形出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众多图形中,图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等,它们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标具有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等特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创新表达等能力,所以它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现从2006年中考试题中撷取部分试题作一简析,以供参考。
一、解说图标含义例1、(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图是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请说出这幅图寓含的意思。
解说:本题以“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为平台,考查学生分析图标寓意的能力。
认真观察标识,可以发现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代表人类的家园——地球,另一部分是手拉手的三个人,看上去有大人、小孩,有男人和女人。
联系“世界环境日”这一主题考虑。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寓意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或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需要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绿色家园。
例2、(兰州市实验区中考题)下图是《读者》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蜜蜂。
请用简洁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解释。
解说:本题考查学生解说《读者》徽标含义的能力。
《读者》是一本拥有大量读者的刊物,以一只绿色的蜜蜂为徽标,意义何在呢?我们知道,蜜蜂整天忙忙碌碌,采花酿蜜。
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读者》的编辑就像蜜蜂那样,从众多的文章中精挑细选,为读者奉献最新最美的文章。
因而其含义不言而喻:刊物的编辑者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香甜的蜜,奉献给读者。
例3、(2006年湖北省恩施州课改区中考题)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在2007年4月发射升空。
下边这幅题为“月亮之上”图案便是“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幅图案的理解。
(提示:图案一弧两点形成古文“月”字;圆弧起笔处形成龙头,落笔的飞白为一群和平鸽;圆弧中间为一双脚印)解说:本题是在文言文《贯月槎》(作者:王嘉????选自《拾遗记》)阅读中所命制的一道延伸阅读题,《贯月槎》是一篇与月亮有关的短文,表现中华民族探月登月的理想。
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
![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abaaf1770bf78a6529549f.png)
“
口
段。 首先. 要仔细阅读题中的语青材料或图片. 明确探究的问题。 第二. 要在情境阅读中, 运用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第三 , 从材料的多
个方面去思 考 、 析 。 分 多角度寻找解决 问题 的可能性 , 面盘活探 求解决 问题 的思维 。 多方 第 网. 明精练的语言把 自己探究的结果表达 出来 。 , 用简 总之 考生在探究 过程中要 大胆提 出
材料 3普希金描 述成 吉思汗入侵 时说 :蒙古人征服俄 罗斯 以后 , 了肆 无忌惮 的 : “ 除
攫取和破坏, 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 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 多德 ”
解 析 : 0 中考材料式探 究题 将会把课 内材料与课外材 料整合 在一起 .考查 大 2 6年 0 家综 合探 究能力 。 解题过 程 一般分 为解读 材料 、 出假 设 、 提 多方探 索 、 织答 案 个 阶 组
神州国威, 海胜飞天铸中华族魂; 六午光阴、 六艘飞船、 六次突破。 3( () 主持人开场 白② 分小组介绍航天史、 航天员成长经历 ( 现场抽签决定致贺词的次序( 即兴演讲⑤语文
老 师点评 总结 。4 贺词示倒 : () 费俊 龙 、 聂海胜 乘“ 神六” 飞船安全 准确着 陆 . 圆满完成邀 游
I
考 场 情
() 你就 费俊龙 、 4请 聂海胜 的壮 举 。 拟一段 简短 的贺词。 () 你代表 中国航 天科技 集 团公 司给 两位 宇航 员写一段颁 奖词 。 5请 解析 : 综合 性社 会实践 活动是 2 0 年 中考 语文 试题最 大 的亮点 . 05 这类 题型 方必未
太 空 的 任务 , 向两位 航 天 英雄 表 示 热 烈 的祝 贺… … () 奖词 示 倒 : 特 5颁 费俊 龙 、 海 聂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https://img.taocdn.com/s3/m/f1e06b7e767f5acfa0c7cd22.png)
2006年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非课改区)一、指导思想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坚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开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努力遵循语文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原则。
命题严格遵循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严格按照我市中考说明命题,不出偏题、怪题。
二、试题特点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从积累和运用到阅读,乃至于作文的写作,都非常重视对考生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检测,与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相比,试卷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试卷的“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考试说明》命题的原则不变;二是注重考查能力的命题思想不变;三是试卷的总体结构形式不变,仍是考查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的内容,今年语文仍实行一卷制,题量与去年相同。
试题结构简洁、清晰,试题内容开放灵活。
“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由120分钟,延长至150分钟;二是开放性试题比例有所增加,并新增加了质疑、探究类试题,突出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三是增设了10分左右的选择题,注重主客观题目的搭配。
1、题型设置。
今年中考填空题、简答题、表述题、选择题等有机编排,特别是选择题重新设计入中考题型。
试题突出考察能力、注重语文的综合运用。
2、分数设置。
全卷120分,语文实际运用20分,约占16.7%;现代文阅读34分,约占28.3%;古诗文阅读16分,约占13.3%;作文50分,约占41.7%。
分数设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难度设置。
试题易、难比例为6:4,严格控制在《十堰市2006年中考说明》范围之内,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4、题量适宜,书写量适当。
全卷阅读量约7000字,书写量约1300字,学生一般可在一小时五十分钟内完成,并有三十分钟左右时间检查订正,题量适宜。
0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0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041ed6360cba1aa811da7c.png)
0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2006年宁夏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和教育厅中考中心组织编写的《宁夏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命制的。
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这套试题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阅读材料的选取文质兼美,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题干指向明确,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周全,评分标准便于阅卷操作,卷面设计美观大方。
既照顾了升学和毕业两部分考生分流情况,又能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
将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各部分试题特点分析第一部分:积累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共设置8道题目,分值为29分。
第1题,能结合实际、意思明确、表达连贯即可。
其难度不大,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分,优秀生可得满分。
进入考场的你,此时最大心愿,莫过于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
请你用心品读下面一位铅笔制造者关于做“最好的铅笔”的五条建议,相信你会受益无穷……——你将能够做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前提是你愿意让自己被人使用。
——你将不时地经历痛苦的削、锯、磨,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成为更好的铅笔。
——你将能够改正你可能犯的任何错误。
——你最重要的部分将永远是你的内在。
——不管你被用在何处,你必须留下你的痕迹。
不管情况怎样,你必须继续书写。
1、仿照上面的写法,结合自己的考试实际,将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每空1分,共7分) ——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81731255270722192ef78f.png)
2006年语文试卷分析总体情况:2006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卷在试卷结构与格式上主要沿袭2005年的风格。
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性的题型比较多,侧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较集中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
具体来说,在板块设置、考察形式与传统考试相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在稳定中做到考察的内容与题型的设计稳中有变。
在试卷的结构分布上依然分为4个部分“语文积累”(20分)“阅读”(55分)“语文综合运用”(15分)“写作”(55分)。
同样在2006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并没有出现怪题、偏题与错题的现象,整体上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第一部分:作为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语文积累”板块中,2006年中考相对于2005年中考在板块考察要点与方向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动,只是在题目的设置与安排上有一些小的改动。
由2005年的4小题改为2006年的3小题,同时对题目的顺序也进行了调整,将古诗文默写摆在了第一题的位置。
这也符合“加强对古诗文积累的检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指导理念的体现。
1.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背诵与默写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积累方面的最基础要求,对这一方面的考察每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6年语文试卷中古诗词的默写被摆在了第一位,可见重视的程度之大。
1、2两小题都是围绕古诗词默写而设计的。
第一题是默写古诗文上下句,将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考察的是学生背诵与默写的基本情况。
在题目的设计上也沿袭了2005的方式由8选6的方式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其中在内容选材方面,考查的内容皆取自课文,其中默写唐诗4句,宋词3句,《诗经》1句。
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唐宋时期的诗词默写需要加大力度作为重点的学习方向。
第二题则是根据一定的材料与条件进行古诗词名句的默写。
这种考察方式2005年同样出现,是一种理性思考的默写。
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古诗词基本积累情况,同样考察学生对于诗词含义的理解以及现实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006年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
![2006年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615bee4afe04a1b071de35.png)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字音、字形题多是选出“有误” 这几年的字音、字形题多是选出“有误” 的一项,这样,做题时最好采用排除法, 的一项,这样,做题时最好采用排除法, 即先把自己能确定是正确的选项排除掉, 即先把自己能确定是正确的选项排除掉, 然后集中推敲不能确定的选项。 然后集中推敲不能确定的选项。同时要结 合字义、词义来分析。比如, 走投无路” 合字义、词义来分析。比如,“走投无路” 的本意可以简单理解为“ 的本意可以简单理解为“逃跑和投降都不 这样就能明白“ 行”,这样就能明白“投”不能写为 可以确定“走头无路”是错误的。 “头”,可以确定“走头无路”是错误的。 所以选B。 所以选 。
[对策 对策] 对策
这类型的题近年来一直有,今后还会有。 这类型的题近年来一直有,今后还会有。要重点训练 语言得体,即有礼貌、语气委婉,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语言得体,即有礼貌、语气委婉,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比如有合适的称呼,不直接批评对方,等等。 比如有合适的称呼,不直接批评对方,等等。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 六个馒头(文略) 六个馒头(文略)
9.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第9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考生 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答题情况较好,但语言表述不准确, 答题情况较好,但语言表述不准确,意思不完 很多考生答“六个馒头” 整,很多考生答“六个馒头”改变了小女孩的 一生(命运)或使女孩命运(性格)发生变化。 一生(命运)或使女孩命运(性格)发生变化。
第一大题知识积累与运用。
1.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 .仿照下面句子,在田字格中续写一句话。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3分 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分)
2006年中考现代文专题分析语文课件PPT
![2006年中考现代文专题分析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eac4813c1ec5da51e270bd.png)
▪ 3.要研究学生的“学”:开放与规范(基 本式)
解题步骤:
1、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
2、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特殊规定
3、两次筛选,锁定区间
•一找相关信息 •二选关键词句
4、整合要求,明了表达
▪ (2)用手觉钝痛、被粘吸、经搓揉才回暖,写 出古井的阴凉。
14.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 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4分)
▪ (1)写出作者对从前那两口井的回忆和喜爱。古 井水的冰凉、卵石上的苔藓、滴答着晶亮的水滴, 能映照人脸,井沿上的阴文都是古井的特征。洗衣 的妇女和玩耍的稚童、村人的汲水写出了人们对这 两口井的依赖和喜爱,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心中怀 着遗憾,不知井是否安在,可能井会诉说它这些年 来的苦痛。
值得关注的误区:
▪ 1.“凭感觉写” ▪ 2.“凭兴趣教” ▪ 3.“凭情绪给” ▪ 4.“写就给分”
学生实情剖析:
▪ 1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 点。(3分)
▪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冰凉、冬暖夏凉
12.本文有关古井的描写极为细腻、生动、传神。请从下列例 子中选择两例进行赏析。(6分) (1)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 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 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 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 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2)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 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3)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 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 桶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
2006年中考语言运用专题分析优秀PPT教学课件
![2006年中考语言运用专题分析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2d1e610722192e4536f684.png)
我始终不敢与母亲对视。我怕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有对我深深的失望。 村子里的狗终于不再叫了,却显得四周更加寂静,我甚至听到了悠远的蝉鸣声。
我终于忍不住抬起了头,母亲的沉默让我无措,我决定先求得母亲的原谅。 可母亲打断了我即将出口的话,她只是又一遍的问着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城市里生活。 我愣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母亲说道“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去城市里读书。”过了许久,母亲缓缓点了点头,我听见她带着很大的决心说了一个字:好。我惊讶得对上了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着不知名的情绪。她不再看我,转身离开了屋子。 望着母亲因承担生活的重担而日渐弯曲的腰背,我的内心一阵酸涩。我懂了母亲话中的意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的冲了出去,呆呆地看着坐在台阶上沐浴着阳光,相互依靠着的父母。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父亲在旁边轻声安慰着:“我知道你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有了感情,要不咱不走了,也许她只是一时感兴趣呢?更何况,去了那儿如果找不到工作 ,怎么活呢?”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俩谁不了解她那倔脾气?我怎么会为了自己耽误了她。无论怎么辛苦,对她好的,我都会为她争取到的。只是……只是我真的放不下这儿,真的……” 在晨曦中,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悄悄滑下,轻抚过她清瘦的脸颊,落在了用水泥铺成的台阶上。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
新课标下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
![新课标下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0d540ff18583d04964595d.png)
新课标下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新课标下的语文命题将更注重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在凸显能力立意的同时,思维的触角将直接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
在这里现作如下命题分析,以期能对大家中考备考有所启发。
一、综合性学习指向时政[新题预测]请你参加下面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神舟再度飞天,中华续写辉煌,载人航天实践又一次证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智慧,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你们班要为此举办一次庆祝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
(1)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立一个主题。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广告或标语。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4)请你就费俊龙、聂海胜的壮举,发表—段简短的贺词。
(5)请你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给两位宇航员写一段颁奖词。
解析: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最大的亮点,这类题型方兴未艾,预计2006年将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在考试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
2.在试题的设计方式上将以全面性综合或专题性综合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结合交叉比较充分。
专题性的综合大都是社会上热门的时政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文化内涵;“神舟六号”升空:话说黄河、长江;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等。
本题参考答案可拟为:(1)围绕航天精神、英雄的力量、飞天梦等拟题即可。
(2)示例:俊龙腾空壮神州国威,海胜飞天铸中华族魂。
六年光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
(3)①主持人开场白;2分小组介绍航天史、点击航天员;①现场抽签决定致贺词的次序:4即兴演讲;5语文老师点评总结。
(4)贺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乘“神六”飞船安全准确着陆,圆满完成邀游太空的任务,特向两位航天英雄表示热烈的祝贺……(5)颁奖词示例: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为国出征,不辱使命,他们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胆识和气概……二、材料式探究题内外勾连[新题预测]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例材料,结合《沁园春·雪》(“陏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006年语文卷特色题评——考场走势,窥一斑可见全豹
![2006年语文卷特色题评——考场走势,窥一斑可见全豹](https://img.taocdn.com/s3/m/522d586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7c.png)
2006年语文卷特色题评——考场走势,窥一斑可见全豹2006年各家考卷上的亮题:令人目不暇接。
他们如何从昨天而来?怎样向明天而去?(1)知能并重更见科学性(北京卷)【典题回放】(2006年北京卷第11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评说】这是一道知能并举的好题——以断句形式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全段以“辱亡齿寒”作比,强调赵国对齐、楚的重要性。
考生须读懂此意方可断句。
(2)题型设置更有探究性(湖北卷)【典题回放】(2006年湖北卷第14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评说】本道对比阅读题颇具特色:命题(1)并非强调两者异同,而是立足“原点”找两者联系。
本题“原点”即为“水”,从“水”中找联系进行阐发。
命题(2)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单独设题考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题干指向性强,有利于考生把握。
(3)角度调整更具导向性(四川卷)【典题回放】(2006年四川卷第13题)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读图时代 风流图标——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
![读图时代 风流图标——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f93df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3.png)
读图时代风流图标——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刘兴华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现代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图形出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众多图形中,图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商标、会徽、徽
【总页数】1页(P)
【作者】刘兴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考板块“积累与运用”热点新题型透视之(三)读图时代与读图题 [J], 施一鸣
2.课标下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例析 [J], 周旺平
3.2006年中考语文“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试题例析 [J], 王丽梅;冯余广
4.2006年中考语文阅读赏析题例析 [J], 李忠娜
5.2006年中考语文读图题例析 [J], 徐月香; 徐维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亮点评析
![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亮点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8aa93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4.png)
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亮点评析亮点之一:书写考查常规中出新意书写能力考查是河南省中考的常规题,去年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分别是写一则人生格言或读书名言(均可自创),今年则是续写一句话,同样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就在常规考查中出了新。
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于不经意中考查书学生写能力。
我们知道汉字的书写最终是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对人影响极大,若刻意地写几个字,有时可能写得很好;但若在随意状态下书写,则往往又会写得很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怎样落实和考查,成了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以前的抄写、写名言等考查形式也很好,但很容易使学生把写字当成一种表演,对仅有的几个字努力去写,而其它答题和作文仍随心所欲地去写,这就无形中失去了考查的导向性意义,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书写习惯进行有意识的矫正。
而今年的续写一句话,学生既要考虑书写内容,又要注意书写要求,学生就会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随意状态下的书写习惯,这就较为客观地衡量了学生的真实书写水平,同时也从侧面暗示学生写好几个给出的或容易想出的字是不行的,而是要写的所有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有备无患取得好成绩。
另外,把续写和书写考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再单设题,既体现了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又简化了头绪,使整份试卷简约而又不简单。
亮点之二:汉字知识考查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翻开试卷,看到第5小题“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作解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简明的图画,画面虽小却让人耳目一新。
这道题考查的虽不算是什么新知识、新事物,但在中招语文试卷中出现足以令人感到新鲜和惊奇,这恐怕也是中招语文试卷命题的首创。
这道题的命制把汉字知识的考查具体化、形象化,可观可感,特别引人注目。
在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意识逐渐重视外文而逐渐淡化母语的今天,提请人们关注汉语言文字,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既符合课标精神,也十分重要和必要。
石家庄2006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石家庄2006中考语文试卷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a514f85fbfc77da269b18e.png)
石家庄2006中考语文试卷评析中考刚刚结束,今年是我省首次在中考命题中实行命审分开制度,有效地建立健全了科学完善的制约机制。
近日本报特邀参加今年中考命题、审题的部分专家对命题思想和试题设置进行介绍与分析,力求发挥中考的正确导向作用,推进我省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并且对今后考生应试进行指导。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理念和省教育厅中考文件以及《河北省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要求,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实验区和非实验区的两套试卷结构简约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试题设置科学,指向明确,既能体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又能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与往年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突破。
一、新增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为了引领语文教学,有必要在考试中体现这一内容。
为此,试卷中侧重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力以及听和读写能力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水平。
第3题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新课改和新教材都突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也是课改区语文教学与非课改区语文教学的区别之一。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活动能力,据此,命题组成员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专题栏目“永远的丰碑”出了这样三道试题①理解“永远的丰碑”的含义。
②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③请你谈谈观看这个专题栏目后的感受。
这道题是一个创新:首先,考查的形式和视角新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中考语文“图标题”例析
刘兴华
现代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图形出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众多图形中,图标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比如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等,它们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标具有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等特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创新表达等能力,所以它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现从2006年中考试题中撷取部分试题作一简析,以供参考。
例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图是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请说出这幅图寓含的意思。
解说:本题以“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为平台,考查学生分析图标寓意的能力。
认真观察标识,可以发现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代表人类的家园——地球,另一部分是手拉手的三个人,看上去有大人、小孩,有男人和女人。
联系“世界环境日”这一主题考虑。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寓意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或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需要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绿色家园。
例2、下图是《读者》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蜜蜂。
请用简洁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解释。
解说:本题考查学生解说《读者》徽标含义的能力。
《读者》是一本拥有大量读者的刊物,以一只绿色的蜜蜂为徽标,意义何在呢?我们知道,蜜蜂整天忙忙碌碌,采花酿蜜。
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读者》的编辑就像蜜蜂那样,从众多的文章中精挑细选,为读者奉献最新最美的文章。
因而其含义不言而喻:刊物的编辑者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香甜的蜜,奉献给读者。
例3、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在2007年4月发射升空。
下边这幅题为“月亮之上”图案便是“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幅图案的理解。
解说:本题是在文言文《贯月槎》阅读中所命制的一道延伸阅读题,《贯月槎》是一篇与月亮有关的短文,表现中华民族探月登月的理想。
结合题干中的文字提示,分析标识构图特征,可以这样解说: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倒4、2006年5月长沙市举办了首届邻里节,请你也参
加这次活动。
下图是此次邻里节会徽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简要说明。
解说:本题以“长沙市首届邻里节”的一则会徽为考点,设置了两道题目,第题考查学生理解这则会徽的创意特点,观察可见:整个会徽是由两张笑脸及两根飘带构成;分析可知:两张笑脸紧贴在一起,体现邻里之意亲密无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两根飘带营造了邻里节的喜庆气氛;下方文字表明首届邻里节的时间和名称。
例5、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____________幅图标____________
解说:本题以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为平台,考查学生解析图标的能力。
本题给出三则“南京青年联合会”备选标识,让同学们从中比较分析,得出优劣,进行解说。
从结出的示例中可以发现,解说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图特点和标识寓意。
因此,只要从两则中任选一则,扣住“青年联合会”
这一主题,围绕标识本身构图特点和它的寓意来说明即可。
示例:我推选第二幅。
①第二幅把两个“青”字变形处理成了一对手拉手舞动的青年,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活力、朝气和团结。
②“n”是南京的“南”的拼音首字母,图标下半部分将两个“n”变形组成“心”的图形,突出了团结的主题。
例6、江南中学初三班的同学在组织“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收集到下列图案:依次是秦朝半两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徽标。
他们进行了一番探究,知道了秦半两钱外圆内方取义天圆地方之意,它在钱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请继续探究下图各枚徽标所透露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
你能探究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与农业银行的徽标流露出的共同信息是什么吗?
解说:本题以三则银行的徽标为考点,考查学生探求它们与秦代半两钱的渊源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三则银行徽标,在形状上都与秦代的半两钱相似,都是“外圆内方”,只是三则徽标的内部稍有变化,如工商银行的徽标,里面设置成“工”字形,切合“工行”之意。
如此,本题可解答为:都是外圆内方,沿用了秦半两钱的寓义;中间方形部分都用独特的图案表明
该银行的特点。
例7、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于2005年11月11日晚揭晓,吉祥物由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统称“福娃”。
福娃贝贝福娃欢欢福娃迎迎福娃妮妮
在上图括号中应填写的“福娃”名字是:_______________,五个“福娃”的谐音连读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哪个“福娃”?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此表示祝贺。
他在贺信中说:“我喜欢福娃中的每一个形象,我喜欢它们将中国的传统福娃带给世界的故事。
你们的选择触动了我的心,我相信,福娃也必将触动世界的心。
”请你说说是什么触动了罗格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本题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奥运福娃”为考查材料,融时事考查与语文能力考查于一体,考查学生对福娃的了解程度,分析福娃的取名含义,解说喜欢福娃的理由,以及探究福娃打动世人的原因等。
只要同学们平时关注时事报道,
就很容易解答第题:晶晶,北京欢迎你。
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同学们可结合福娃的形象或象征意义来谈,示例:我喜欢“晶晶”,因为它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题应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来考虑,示例: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触动了罗格的心。
总之,图标题是一种有潜质的题型,因为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与图标息息相关,图标浓缩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融入绘画、书法、文字、色彩等多种元素,能体现人们的美好感情、愿望和理想。
如果同学们平时能关注图标,认真研究,做好这类试题就会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