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安全思维重新审视零信任网络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是一种新的网络安全架构思想,其核心理念是“不相信、不验证、不信任”,意味着任何用户和设备在网络中需要获得访问权限和资源时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授权。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通常基于企业内外网络的分隔,要么在内部信任,要么在外部信任。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则认为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风险都存在,并且将所有网络内的资源都视为被威胁的,需要进行验证和授权。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尤其适用于异构网络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它提供了以下几个关键特性:1. 多重认证和授权:用户在访问网络资源时,需要进行多重身份验证,包括用户名密码验证、生物特征验证、设备认证等,确保用户的真实身份与权限一致。
2. 细粒度访问控制: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细粒度访问控制,通过网络访问策略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来限制用户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用户越权访问。
3. 实时威胁检测与分析: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采用实时威胁检测和分析技术,对网络中的流量和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4. 数据加密和隔离: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要求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并且通过数据隔离技术将不同的数据彼此隔离,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5.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网络环境,便于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配置。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和高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它摒弃了传统信任模式,通过多重验证和细粒度访问控制来提高网络安全性,同时实时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和网络环境的不断演变,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将会越来越成为网络安全的主流架构。
新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
新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网络安全是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攻击事件也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和网络资源不受到攻击,零信任安全理念应运而生。
零信任安全是一种基于理念的网络安全策略,它提出了“不信任、验证一切”的原则。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是基于信任的,即认为内部网络是可信任的,而外部网络是不可信任的。
但实际上,无论是内部人员的疏忽还是内部网络的受损,都有可能导致网络安全事件。
因此,零信任安全模式认为不应该相信任何一方,而是将所有的网络请求都进行验证和授权。
零信任安全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用户身份为核心,通过多重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从不同维度对用户进行认证。
它不仅仅限于网络边界的安全,还注重内部网络环境的安全。
当一个用户请求访问资源时,零信任安全模式会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包括设备认证、用户身份认证、行为特征认证等多个层面的验证。
只有通过所有的验证,用户才能被授予访问资源的权限。
零信任安全模式的实施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多因素身份验证、访问控制、行为分析等。
多因素身份验证通过多个验证要素,如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提高了用户身份认证的难度。
访问控制机制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被授权的资源。
行为分析可以监测用户的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报警和阻断。
零信任安全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无论是传统的办公室网络环境还是云环境,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零信任安全策略。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安全威胁也随之出现,零信任安全模式可以根据威胁的演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然而,零信任安全模式的实施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实施起来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包括技术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不方便,因为他们需要经过多次的验证才能获得授权。
此外,由于零信任安全模式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可能引发隐私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不断进化的网络威胁,因此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应运而生。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以“不信任、验证、权限最小化、隔绝”为原则,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核心概念是“不信任”,即不信任任何网络中的主体。
传统的网络模式通常采用一个边界防御系统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的威胁,但是一旦入侵者越过了这个边界,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在内部网络中移动和攻击。
相反,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采用一种“从零开始”的方法,将所有主体都视为潜在的威胁,并要求对其进行验证和授权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验证是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基础。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都需要经过身份验证,以确认其身份和访问权限。
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方式已经变得不够安全,因为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用户的登录凭证。
因此,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通常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技术,如双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以增加安全性。
权限最小化是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传统的网络模式通常给予用户过多的权限,这使得黑客在入侵后可以自由地操纵和获取敏感数据。
相比之下,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通过将用户的权限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即使黑客入侵了某个用户账户,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权限,无法对整个网络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隔离是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在传统网络模式中,一旦黑客入侵了一个主机,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移动,攻击其他主机。
为了防止这种横向扩散的攻击,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采用了网络分割和隔离技术,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只与特定用户或应用程序相关联的独立区域,从而有效地限制了攻击的范围。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实施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和解决方案。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来为远程用户提供安全的访问方式,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监控和封锁网络入侵,使用数据加密和数据遗漏防护技术来保护敏感数据的隐私。
何谓网络安全零信任
何谓网络安全零信任网络安全零信任(Zero Trust)是一种新的网络安全理念,它与以往的网络安全观念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主要是依靠内网边界防御,即假定内部网络是可信的,而外部网络是不可信的。
但是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演化,这种信任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和不可行。
网络安全零信任的核心观点是“不相信、需要验证”。
简单来说,就是不再信任任何用户、设备和服务,要求对其进行验证,并且在持续验证的基础上授予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零信任打破了传统安全边界的概念,将网络内部看做是一个不受信任的环境,每个用户、设备和服务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网络安全零信任的基本原则是:1. 最小权限原则:用户、设备和服务只能获得他们所需的最低权限,这样可以降低潜在攻击者滥用权限的风险。
2. 实时认证和授权:对用户进行实时身份验证和授权,保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3. 完全可见性:通过集中式监控和记录来获取对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的实时可视化,及时发现安全威胁。
4. 内外部网络一视同仁:将内网和外网一视同仁,不再有边界信任的概念。
所有用户和设备都需要通过验证才能访问资源。
5. 权衡便利和安全:网络安全零信任需要权衡用户体验和安全性。
虽然全面验证会增加一定的复杂性,但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零信任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 降低潜在风险:网络安全零信任可以降低内部和外部攻击的风险,从而保护关键业务和敏感数据。
2. 增强可视化:通过集中式监控和记录,网络安全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提高安全事件的检测和应对能力。
3. 提高灵活性:网络安全零信任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用户和设备的灵活访问,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灵敏度。
4. 符合合规要求:网络安全零信任可以帮助组织满足法规和合规要求,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总之,网络安全零信任是一种现代化、综合性的网络安全模式,旨在以更加严格的验证和授权方式保护网络资源和用户数据,减少网络漏洞和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三种意识
网络安全三种意识
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以下是三种关键的网络安全意识。
1. 信息保护意识
保护个人信息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在使用互联网时,我们应该始终谨慎地分享个人信息。
不要将密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随意透露给不可信的网站或陌生人。
同时,我们还应该警惕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泄露。
对于网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我们要有高度的保护意识。
2. 强密码意识
创建一个强密码是保障账户安全的关键。
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要足够长。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容易被破解的密码,例如生日,姓名等。
此外,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密码,我们应该为每个重要的网站或应用程序设置不同的密码。
3. 不轻信网络信息意识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虚假的信息和诈骗活动。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和链接。
如果某个网站看起来不太正常或声称提供过于优惠的交易或业务,我们应该多加注意,并谨慎处理。
最好使用信誉良好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并仔细阅读并理解其隐私政策和使用条款。
综上所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对于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和减少网络威胁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警惕,并遵循相关的网络安全准则和最佳实践来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信息。
可信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
可信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零信任安全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理念,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零信任安全的核心理念是“不信任,始终校验”,即对所有访问和行为持怀疑态度,无论是来自内部员工还是外部用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这种零信任安全的理念具备可信性,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首先,零信任安全的核心是对身份的严格校验和验证,这使得网络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可信。
根据零信任安全的原则,用户必须通过多重身份验证才能获得访问权限,这包括通过用户名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只有通过了身份验证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系统,这有效地防止了身份伪造和滥用权限的情况。
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零信任安全保证了网络系统只向可信用户提供服务,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其次,零信任安全的实施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使得零信任安全更加具备可信性。
在零信任安全的框架下,网络系统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用户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例如单点登录、多因素身份验证等。
这些技术手段通过对用户身份和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和阻止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威胁,从而有效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零信任安全的可信性将会进一步提升,使得网络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最后,零信任安全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也证明了其可信性和有效性。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采用零信任安全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网络威胁。
而且,各种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也再次验证了传统的信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网络环境。
零信任安全通过持续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可以实时监控和防御各种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行为,增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综上所述,零信任安全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理念,具备可信性。
其核心理念是不信任,始终校验,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有效保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和可信。
零信任的三大原则
零信任的三大原则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传统的防御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威胁,因此,零信任(Zero Trust)成为了一种新的安全策略。
零信任是指在网络通信中,对于任何主体都不予信任,不仅仅是外部主体,内部主体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授权。
零信任策略的核心理念是“永不信任,永远验证”,其具体实施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第一,最小化权限。
零信任策略认为,用户不应该被默认信任,而是需要根据其实际需要进行授权。
这意味着每个用户只能获得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而不是拥有企业整个系统的权限。
通过最小化权限的策略,即使用户的账号被黑客攻击,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
第二,持续验证。
传统的防御模式通常只在用户登录时进行一次身份验证,然后便默认该用户是可信的。
但零信任策略要求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持续验证用户的身份和访问权限。
这可以通过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实时监控用户行为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只有持续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才能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第三,细粒度访问控制。
零信任策略要求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细粒度的控制。
不同用户对于同一资源可能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这需要根据用户的身份、角色和上下文信息来进行动态的访问控制。
通过细粒度访问控制,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资源,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总之,零信任的三大原则是最小化权限、持续验证和细粒度访问控制。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安全的水平,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在信息化时代,零信任策略将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
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
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不信任、严格控制、严密监控”,即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都不应该被信任,需要对所有的用户、设备、应用程序和数据流量进行严格的验证和监控。
这种新型的安全模式与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再依赖于网络边界的防护,而是将安全策略直接应用到用户和设备上,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访问控制。
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的实施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行为分析、多因素认证、数据加密等。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用户行为的智能分析和识别,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应急响应;而行为分析技术则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进行持续性的监控和评估,实现对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和阻断;多因素认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减少因密码泄露而导致的安全风险;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其次,它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网络流量的全面监控和管控,减少数据泄露和内部威胁的发生;再次,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外部合作伙伴和第三方供应商的安全接入,保障企业业务的安全运行。
在实施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起全面的安全意识,全员参与,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安全策略和规定;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安全产品和技术方案,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再次,要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最后,要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策略的持续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零信任安全解决方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
放心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
放心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在现如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零信任安全(Zero Trust Security)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概念,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成为了人们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零信任安全是在传统的基于边界防御的网络安全模式之外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认为只要将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将安全策略建立在“内网是安全的,外网是危险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边界防火墙等手段来保护网络安全。
然而,随着网络威胁日益复杂和先进,传统的边界防御逐渐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
零信任安全模式则更加注重在网络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设备,以及其所访问的资源的身份和权限,在验证合法性之前不会相信任何实体。
零信任安全的核心思想是,不要轻易相信用户和设备的身份和权限,而是将所有的用户和设备都视为潜在的威胁,通过多重身份验证和授权手段来确保网络安全。
在零信任安全模式下,用户在访问网络资源时,需要通过多因素身份验证、设备健康检查等方式来验证身份和权限,才能够获得访问权限。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用户和设备的行为和活动,来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威胁。
与传统的边界防御相比,零信任安全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零信任安全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云计算的发展,传统的边界防御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
而零信任安全模式则可以实现跨网络和跨平台的用户和设备的安全验证,更加适应多样化的网络环境。
其次,零信任安全模式可以减少安全漏洞和风险。
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式往往存在漏洞和风险,黑客可以通过攻击边界来获取网络资源。
而零信任安全模式则将安全防御策略建立在每个用户和设备上,通过多重身份验证和实时监测,可以大大减少安全漏洞和风险。
最后,零信任安全模式可以提升用户和设备的安全感。
在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中,用户和设备只需要通过边界防火墙等手段来获得内网的访问权限,而在零信任安全模式下,用户和设备需要在每次访问网络资源时都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提升用户和设备的安全感。
网络安全三种意识
网络安全三种意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我们的个人信息、财产安全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网络安全,我们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网络的风险和威胁,并且要时刻保持警惕。
当我们收到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邮件时,应该保持怀疑心理,不随便点击和下载,以免被恶意软件入侵或个人信息被窃取。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网络攻击的手段和防范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例如,我们要学会使用强密码,并且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密码被破解。
我们还要学会使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工具,以保护我们的电脑和手机不受恶意软件的攻击。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在网络上,我们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发布和传播非法信息。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恶意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
我们要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交易和支付,以防止财产被盗取。
当我们发现网络攻击或漏洞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网络安全意识的三种流程是建立安全意识、学习网络安
全知识和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只有通过全面的认识和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共同推动网络安全事业的发展!。
正版零信任网络安全
正版零信任网络安全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进行交流、工作和娱乐,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和维护网络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网络威胁和黑客攻击,传统的信任网络安全方式似乎已经不再有效。
过去,人们常常相信一些著名的安全软件和防火墙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然而,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犯罪的不断升级,这些传统安全措施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
例如,许多用户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安装的安全软件在背后暗中搜集和传输个人信息,从而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增加。
因此,一种新的零信任网络安全理念逐渐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
零信任网络安全是一种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安全策略,它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信任任何设备或用户。
相反,每个用户、设备和网络流量都应该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而不仅仅依赖传统的边界安全措施来阻止攻击。
零信任网络安全的核心原则旨在最小化潜在的网络漏洞。
通过确保每个用户和设备的身份验证,并限制他们的访问权限,可以降低恶意活动发生的风险。
此外,对于用户和设备的活动应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及时应对任何可疑行为。
要实现零信任网络安全,组织和个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全面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这可以包括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或声纹识别,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其次,加密和安全协议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此外,定期更新和维护软件和系统也是保持网络安全的关键。
最后,个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同时定期更改密码,并谨慎点击可疑的链接或附件。
通过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每个人都可以为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零信任网络安全是应对不断增长的网络威胁的重要策略。
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实时监测,可以最小化潜在的网络漏洞和恶意活动的风险。
零信任安全理念体系
零信任安全理念体系零信任安全理念体系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思想是不信任任何实体,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持续监控。
这一理念的应用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领域的格局,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全新的防护理念。
一、零信任安全理念的背景与内涵1.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
传统的网络防护手段难以应对新型攻击手段,安全事故频发。
为此,零信任安全理念应运而生。
2.零信任安全理念的内涵零信任安全理念主张在网络环境中,不信任任何实体,包括内部设备和外部设备。
在这种环境下,所有实体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持续监控。
这一理念强调以数据为中心,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二、零信任安全架构的核心要素1.身份认证:在零信任环境下,实体要想访问网络资源,首先要通过身份认证。
认证方式包括密码、生物识别、数字证书等。
2.授权管理:通过授权管理,确保实体在通过身份认证后只能访问授权范围内的资源,防止越权访问。
3.数据保护: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4.持续监控:实时监控网络活动,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置,确保网络安全。
三、零信任安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提高安全性:零信任安全架构通过对实体进行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持续监控,有效防止了内外部攻击,提高了网络安全水平。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简化访问控制流程,降低用户在访问资源时的认证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3.降低风险:零信任安全架构实现了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保护,降低了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四、我国在零信任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零信任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技术研发:我国企业在零信任安全领域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3.产业应用:零信任安全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网络安全水平。
认可零信任网络安全
认可零信任网络安全零信任网络安全是一种新的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的理念和方法。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依赖于边界防御策略,即只相信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保持怀疑态度。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则认为,无论是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都是不能被完全信任的,因此需要使用多层次的验证和授权机制来确保安全。
首先,零信任网络安全采用了最小特权原则。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中,内部网络中的用户往往拥有广泛的访问权限,容易造成内部攻击风险。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采用了最小特权原则,使没有必要的权限的用户无法访问敏感数据,从而减少了潜在的攻击风险。
其次,零信任网络安全强调了多因素验证。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中,用户通常只需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便可获得访问权限。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则要求用户通过多个因素的验证,如指纹、面部识别、硬件令牌等,以增加访问权限的可信度。
第三,零信任网络安全强调了实时审计和监控。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中,大部分的安全事件都是被动地去发现和处理的。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则利用实时审计和监控技术,可以及时地发现异常活动,从而快速作出响应。
最后,零信任网络安全注重数据加密和隔离。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中,数据通常只在边界进行加密,一旦内部网络被攻破,敏感数据就容易被窃取。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则要求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始终对数据进行加密和隔离,使得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解密和使用。
总的来说,零信任网络安全是一种更加全面和灵活的网络安全保护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网络和数据的风险。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日渐复杂和多样化,零信任网络安全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重要趋势。
因此,我完全认可零信任网络安全的理念和方法。
零信任是什么?为什么说“零信任”将成为网络安全流行框架之一
零信任是什么?为什么说“零信任”将成为网络安全流行框架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安全威胁对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资产造成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式已然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零信任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零信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零信任”将成为网络安全流行框架之一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零信任。
零信任的理念最早由Forrester Research提出,它认为企业不应再信任内部网络,或者说在网络中,没有可信的内部与不可信的外部之分,需要将所有内部和外部连接都视为不安全。
简而言之,零信任是一种基于“从内到外”的安全理念,企业应该始终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任何网络连接,即使是内部网络也不能被盲目信任。
为什么说“零信任”将成为网络安全流行框架之一呢?首先,传统的边界防御模式存在很多漏洞,例如入侵者可能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绕过防火墙、VPN等传统安全措施,对企业网络造成严重危害。
而零信任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些漏洞,不再依赖传统的边界防御,而是通过多层次的验证和授权来保护网络安全。
这种解决方案更加全面、细致,可以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和韧性。
其次,随着云计算、移动办公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边界防御显得力不从心。
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企业网络,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内,这也给传统安全策略带来了很大挑战。
而零信任模式恰恰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新型网络环境,它以用户和设备为中心,不再依赖网络的边界,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网络访问情况,有效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
最后,零信任模式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一旦入侵者通过了网络的边界防线,往往可以在内部肆无忌惮地进行恶意操作,造成灾难性后果。
而零信任模式要求所有的网络请求都需要进行验证和授权,即使是处于内部网络的合法用户也不能授权范围以外的访问,有效地防止了内部威胁的发生。
这样一来,即使一个账号受到了攻击,攻击者也无法在内部网络中自由活动,降低了安全事件对企业的损失。
真实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
真实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和攻击,零信任安全(ZeroTrust Security)成为了一种现代网络安全架构的新趋势。
零信任安全的核心理念是不相信任何用户,任何设备或者网络内的任何一部分,在这种架构下,所有的用户和设备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然后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与传统安全模式不同,零信任安全不将信任建立在网络内部,而是将其建立在个体用户和设备上。
它强调对用户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权限管理以及实时监控等手段。
在零信任安全模式下,每个用户和设备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并通过身份验证机制来验证其身份,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和设备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零信任安全架构的优势在于将网络安全从传统的边界模式转向了基于身份和访问控制的保护模式。
它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能够减少攻击面和损失,并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另外,零信任安全还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能够根据不同组织的需求来定制安全策略,从而更好地保护网络资源。
然而,零信任安全模式的实施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这种模式需要对整个组织的网络架构进行重构和调整,包括网络拓扑、访问控制策略和权限管理等方面,这对于传统的网络安全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零信任安全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包括身份认证系统、网络访问控制设备和实时监控系统等,这对组织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投入。
综上所述,零信任安全是一种现代网络安全架构的新趋势,其核心理念是不相信任何用户和设备。
通过强调对用户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零信任安全能够提高网络安全性,减少攻击面和损失,并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
然而,实施零信任安全模式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对整个组织的网络架构进行重构和调整,并且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
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是一种基于“不信任,始终验证”的理念,通过对网络内外的所有用户、设备和流量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控制,实现对网络的全面保护。
本文将从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核心理念是“不信任”。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往往是基于信任的,一旦内部网络遭受攻击,攻击者就可以在网络内部自由活动,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则认为内部网络同样不可信任,所有用户、设备和流量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控制,不给予任何信任。
这种基于“不信任”的理念,使得网络安全防御更加全面和有效。
其次,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最小权限原则”,即用户和设备只能获得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避免过度的权限赋予导致安全风险。
其次是“持续验证原则”,即对用户、设备和流量进行持续的验证和监控,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行为。
再次是“零信任原则”,即始终不给予内部网络任何信任,对所有的访问和流量都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控制。
最后是“安全访问原则”,即通过安全的访问控制手段,确保用户和设备只能访问其需要的资源,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最后,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实施方法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网络内外的用户和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
其次是通过访问控制技术,对网络流量进行细粒度的控制和审查,防止恶意流量的传播。
再次是建立安全的隔离和分割机制,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安全域,限制攻击者的活动范围。
最后是加强安全监控和日志审计,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降低损失。
综上所述,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是一种基于“不信任,始终验证”的理念,通过严格的验证和控制,实现对网络的全面保护。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下,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安全防御手段。
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解读
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解读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传统安全防御方式的失败,一种被称为“零信任(Zero Trust)”的安全策略被提出。
零信任的基本思想是,企业不能再一味地信任内部网络中的任何东西,应该将安全控制集中在系统的边界上,对内部和外部用户、设备进行严格的认证授权,实现全面可控、有安全保障的企业网络环境。
以下是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的解读,以及它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一、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的基本原则1. 内外均为不可信:零信任策略强调企业不信任任何内部或外部网络节点,应该将所有设备和用户都视为潜在的攻击者。
2. 授权控制:企业应该实现严格的身份认证与授权,对所有用户和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并采用最小化授权原则。
3. 最少权限:零信任策略要求企业对用户和设备授予最少的权限,即仅允许其完成特定的任务或操作。
只有在实际需要时,才可授权使用特定的资产。
4. 数据保护:企业需要对所有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确保敏感数据不会受到泄露和攻击。
二、实施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的具体步骤1. 建立网络拓扑图:企业应该建立准确的网络拓扑图,清晰地标识出所有内部和外部网络节点,包括设备和用户等。
2. 制定安全访问控制策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包括网络、物理和应用层面,对所有用户和设备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访问授权。
3. 设立安全边界:根据网络拓扑图,企业应该构建安全边界,在边界处管理所有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和用户,实现对边界内所有访问的控制。
4. 实施强制多因素认证:为了确保安全,企业应该实施强制多因素身份认证,以获取可靠的身份信息,包括密码、指纹、虹膜等。
5. 实施策略执行管控:企业应该实施策略执行管控,对所有设备和用户的行为进行实时和自动化的审计和记录,以检测非法和异常行为。
三、零信任网络安全措施1. 数据加密:企业应该对所有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提供零信任网络安全
提供零信任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往往是基于信任的,即内部网络受到信任,而外部网络被视为不可信任的。
然而,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进化和演变,这种传统的安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护数据和系统的需求。
因此,零信任网络安全成为了新的趋势。
零信任网络安全是一种基于“不信任,而验证”的理念,它不再默认内部网络是安全的,也不仅仅依赖于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传统的安全控制手段。
相反,零信任网络安全将网络中的每个用户和设备都视为潜在的威胁对象,并要求对它们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在零信任网络安全的架构中,访问控制将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
它通过多重身份验证、访问策略和行为分析等手段,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授权的资源,并控制他们在网络中的行为。
此外,零信任网络安全还强调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即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来进行访问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攻击面。
此外,零信任网络安全也倡导将安全功能尽可能地融入网络基础设施中。
例如,在网络层面上可以使用安全隧道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在应用层面上可以使用统一的认证和授权机制,以确保用户的身份和访问权限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安全功能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端到端的安全保护。
当然,零信任网络安全并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堆砌,它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安全策略,明确网络中各个角色的权限和责任,以便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网络访问。
其次,企业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演练,以及及时更新安全控制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攻击手段和威胁。
综上所述,零信任网络安全是对传统网络安全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它以不信任为基础,通过多重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行为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网络中用户和设备的严格管理和控制。
通过将安全功能融入网络基础设施和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机制,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保护数据和系统免受各种威胁。
简易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
简易的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网络安全零信任安全,即Zero Trust Security,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模式。
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往往是基于围墙和边界的信任模式,即内部网络被信任,外部网络被视为不可信任。
而零信任安全则是在网络中不信任任何一个节点,都需要进行认证和授权。
在零信任安全模式下,每个设备、用户和应用程序都被视为潜在的风险。
他们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才能访问网络资源。
这种模式下,网络安全策略会基于用户和应用程序的身份、设备的安全状况,以及数据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来进行访问控制。
零信任安全模式的目标是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通过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端点安全性策略、访问控制和网络分段等技术,可以限制用户和应用程序在网络中的活动,降低网络攻击的成功率。
首先,零信任安全要求所有用户和设备都需要完全的身份验证。
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认证方式已经不再足够安全,因此多因素身份验证成为零信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方式可以在用户登录时,通过手机验证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途径来验证用户的身份,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其次,零信任安全模式要求在访问控制方面更加细致和精确。
根据用户和应用程序的身份和设备的安全状态,网络管理员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和资源访问策略。
这样可以确保用户和应用程序只能访问他们所需的资源,避免了因为权限过大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最后,网络分段也是零信任安全模式中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
通过将网络分成多个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流量可以进行监控和限制。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攻击者的难度,一旦有设备被攻击,可以及时进行隔离,避免整个网络被威胁。
总的来说,零信任安全模式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网络安全模式。
它要求对每个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都进行完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通过多因素身份验证、精细的访问控制和网络分段等技术,可以降低网络攻击的风险,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随着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加,零信任安全模式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的主流。
关于零信任的技术和概念
关于零信任的技术和概念零信任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理念和技术架构,它旨在确保所有网络上的用户和设备都不可信任,无论是位于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
相比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式,零信任模式更加注重对网络内外部的全面保护,而不是仅仅依赖边界安全控制。
零信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永远不信任,始终验证”。
在零信任模式中,用户和设备需要在每个访问和连接时都进行身份验证,并基于身份验证结果确定用户和设备被授予的权限和访问范围。
这种精细化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防止内部和外部威胁对网络资源造成危害。
零信任的技术和概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零信任模式下,身份验证变得至关重要。
传统的用户名密码身份验证已经无法满足零信任模式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安全的多因素身份验证技术,如指纹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硬件令牌等,来确保用户和设备的真实身份。
2. 权限管理和微分化访问:零信任模式下,权限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每个用户和设备都只能获得最小必要的权限,而非所有资源的访问权限。
这种微分化的访问可以有效限制恶意用户和设备对关键资源的访问和操作。
3. 内部网络隔离和安全基础设施:传统网络的边界安全控制已经无法满足零信任模式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内部网络进行更加严格的隔禅,利用安全基础设施如安全网关、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来监控和阻止潜在的内部威胁。
4. 日志和审计:零信任模式下,对用户和设备的行为进行全面的日志记录和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日志和审计可以更好地跟踪和识别恶意行为,及时应对安全事件。
5. 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与传统的网络安全策略不同,零信任网络安全策略更加注重对网络内外部的全面保护。
基于零信任模式的监控、检测和响应机制,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应对网络威胁和安全事件。
零信任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为网络安全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变革。
它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还能提高网络资源的安全性和保护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企业都还是以防火墙为基础划分出企业内网和公众网络的边界,并基于此构建安全体系。
出差员工或者分支机构通过VPN接入企业内网。
Google公司在2011年之前也是如此。
正是2009年的APT攻击“极光行动”推动Google重新搭建整体安全架构,从而诞生了BeyondCorp项目。
美创安全实验室将通过本篇文章也是零信任技术系列第三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何通过我们所熟知的安全思维来看待零信任网络的落地过程,进而我们重新探讨一下零信任网络架构模型。
零信任网络主要解决的场景
①在不需要VPN或DMZ的情况下向生态合作伙伴(例如分销渠道,供应商,承包商或零售店)开放应用程序和服务。
访问与应用程序和服务紧密相连。
②ZTNA消除了在公司网络内外访问企业应用的区别,让用户体验标准化。
③在运营商或云厂商不受信任的情况下,将加密一直进行到端点。
④为IT承包商和远程或移动办公的员工提供特定应用的访问,这可以替代基于VPN的访问。
⑤在企业并购期间将访问权限扩展到收购组织,无需配置站点到站点的VPN和防火墙规则。
⑥通过对强身份认证和端点保护来减少或消除潜在危险区域访问的风险,以允许该危险区域的用户与应用程序和数据进行交互。
⑦在网络或云中隔离高价值的企业应用程序,减少来自内部的威胁并使管理访问权限分离。
⑧在个人设备上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降低全面管理要求和允许更安全的应用直接访问,ZTNA可以提高安全性并简化BYOD的程序
⑨在IoT(物联网)网段上创建安全的物联网设备或基于虚拟设备的连接器。
⑩可以将系统在不安全网络中隐藏,例如:因协作需求而要向公网开放的系统。
三种安全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一:C I A Triad原则
我们先来看一个比较简单的思维模型,CIA Triad原则就是一切的攻防手段都是围绕着保密性(C)、完整性(I)、可用性(A)三原则展开的。
保密性:【保密性实际上是它的本质就是信息越界】这个边界实际上是有两类:一:时间边界;二:空间边界。
时间边界就是说还没到那个时间点,他提前给放出来。
比方说我们说高考试卷,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不到6月7号上午9点,九点之前你弄出来了,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泄密。
再说空间边界,这个信息从你
的内网跑到外网去了,从本来是只能张三李四知道是变成了王五知道。
这就是一个跨越了空间的边界,信息它跨越了非授权、非受控的空间边界,它就是一种信息的泄密,保密性遭受破坏。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它原本的状态,系统的原本的结构和组成】如果说这信息它原本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它比方说从1变成了2,它的组成是从无到有或是结构要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比例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完整性遭受破坏。
可用性: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我需要的时候,这个系统或信息能够去在合理的时间之内获得,就是可用性】这就是所谓的我们说的CIA这个模型上,CIA定义的有DAD模型,所有的这些工坊都是围绕CIA 展开的,后面我会我们会看到CIA是怎么来运用。
思维模型二:访问控制模型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访问控制模型,就是一切的控制手段,都是围绕主体、客体、信息流三个要素展开。
证信息(比如密码):这个模型当中,发起访问的一方就是访问主体,被访问的那方就叫做客体。
整个访问就会产生信息流。
在任何一个访问控制系统中,都包含以下四个行为:
身份标示:访问主体在一个确定边界的系统范围被给予唯一的标示,解决你是谁的问题;
身份验证:对访问主体需要做基本的身份验证,解决你宣称就是谁的问题。
授权: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需要确定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怎样的操作(读、写、删除等)。
解决用户能做什么的问题。
审计:对用户的访问行为都记录在案,以备事后追责或改进系统。
非常复杂的访问控制系统都是在此基础上构建的。
这一切的手段,都是围绕着主体、客体和信息流三个基本要素以及身份标示、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四个行为展开的。
思维模型三:边界与隔离模型
边界和隔离是安全防御的第一手段;
与美国边界的隔离墙。
无论是我们所说远古的长城还是到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边境之间的隔离墙,边界和隔离都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最古老、最朴素的技术手段,到现在还在运用。
划定边界,以界隔离,大道至简。
接下来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一个事情。
用安全思维模型来分析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去看明白?
安全思维模型,解读谷歌零信任安全体系
下面就要用安全思维模型来分析零信任安全体系,只从纯技术角度去分析零信任安全体系,不谈零信任安全体系的部署和实施,也不谈实现零信任安全防护体系的产品节奏。
也即抛开运营视角和产品视角,只从安全设计的视角去看零信任安全体系。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一般会依照定义问题、模块思维和问题解构三个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方法。
定义问题给问题解构和模块思维输出问题的边界;问题解构给定义问题和模块思维输出问题拆分的结果;模块思维给定义问题和问题解构输出模块参考。
这三者一般先从定义问题开始,但是也不存在绝对的先后关系。
讲了这样一种方法之后,接下来我们回来零信任体系。
首先定义问题,设置问题的边界:任何时间任何位置,设备和用户都是不可信任的,只有经过安全状态检测的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且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依照企业既定的安全策略访问企业的资源。
这个问题定义其实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的安全假设:
1、设备存在未公开的漏洞;
2、设备存在已知漏洞但是没有及时打上补丁;
3、人可能会犯错误,导致帐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丢失;
基于这三个重要的假设,我们接下来看整个零信任安全体系,它可能够适用的安全思维模型有:
1、CIATriad原则;
2、访问控制的三要素模型;
3、边界与隔离安全模型;
初步的问题解构可以把问题拆成以下三个:
1、设备与用户的身份定义以及安全状态感知;
2、业务系统访问(层级/角色)分解;
3、访问控制引擎不过绕过;
可以看得出来,零信任安全架构体系主要是跟访问控制模型相关。
下面我们就套用访问控制模型来解读零信息安全架构。
访问主体包括设备和用户,不再是以前单纯只看用户。
访问主体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身份标示和身份认证。
唯一的身份标示意味着需要设备和用户注册并持续维护着设备清单库和用户/组数据库;BeyondCorp项目中,使用公钥证书唯一标示设备身份,用户使用唯一身份ID来标示身份,在Google所有服务上都使用这唯一id。
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自身私钥签发数字签名,由对端系统(访问代理)利用设的身份证书验证其签名来验证设备的身份。
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根据要求,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甚至二次身份认证。
访问客体包括google所有的业务服务器,比如代码库,Bug追踪库等。
访问主体与客体是边界隔离的,用户不可直接访问这些资源;
接下来是访问授权。
授权相对是最复杂的地方,基本上看三个要素,访问主体的属性和操作,访问客体的属性以及授权策略。
另外,访问授权暗含的要求是所有的访问都必须经过访问控制器授权之后才可以访问应用系统或其它资源,这意味着访问授权控制是不可被绕过的。
复杂的授权可以基于这三个要素构建细粒度的、动态的授权机制。
如下图所示。
BeyondCorp项目中访问主体的属性则包括设备和用户相关的属性。
设备的属性信息提供则是由“设备清单服务”完成。
访问客体的属性主要包括各种应用、网络设备等资源的信任层级。
BeyondCorp对用户的每一次请求都会实时依照访问策略和访问主客体的属性做出授权决策。
基于前面的三个安全假设,需要评估且持续的评估设备和用户的安全状态,设备的安全状态主要由“设备清单服务”提供。
如下图所示:
这个服务核心通过漏洞扫描系统依照设备清单不断获取设备的漏洞补丁情况以及其它设备配置基线情况。
访问控制引擎不可绕过主要外化所有应用和工作流,也即谷歌的所有企业应用都分配唯一域名,在公共DNS 上注册。
同时把所有的应用域名解释首先指向“访问代理”,在逻辑上控制所有的访问不过绕过访问控制引擎。
运用模块化思维,Google零信任安全体系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就是这么简单。
运用CIA Triad原则,边界与隔离模型,特别是访问控制模型,从底层上解构了零信任安全体系。
结语
安全在防护意识诞生之日起便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从单一防护到零信任的发展,人类用科技进一步保护着每一个互联网单元的安全。
安全方案也不再是应用层面或网络层面的单一解法,随着虚拟化技术的突破,零信任的理念也让我们看到公共和私人网络的边界将逐步消除,网络功能和上层应用也将机动组合,用户、设备、服务、应用和数据标识细粒度映射到网络会话,可以灵活的应用底层设备以应对更为丰富的防护策略。
无论是物联网设备的急剧增长、还是黑客行为的增加,势必将推动企业考虑采用零信任等方式升级网络。
在之后的文章中,美创安全实验室将给大家带来零信任与ATT&CK技术结合的研究文章,请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