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能力提升练习题(无答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探究专题(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练习题)
九年级探究专题(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23) 1.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已知铜粉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装置内气体体积的153.(多选)如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图丙最终的压强和开始时瓶内的压强相等,这是因为木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由图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探究]小明探究能否用铁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如图甲,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查阅资料]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及原因:。
[继续探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碳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乙),8min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专题2 九年级化学培优拓展微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精练(解析版)
专题2 九年级化学微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解析版)一、单选题1.如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用蜡烛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B. 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C. 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5:1D. 若最后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不到五分之一,则有可能是因为加入红磷的量太多【答案】B【解析】A、可以用蜡烛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错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故选项正确;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5:1,不是质量比;故选项错误;D、若最后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不到五分之一,则有可能是因为加入红磷的量太少,不是太多;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用蜡烛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错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5:1,不是质量比;若最后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不到五分之一,则有可能是因为加入红磷的量太少,不是太多.2.兴趣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用热毛巾捂热,使白磷燃烧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C. 实验完毕,并冷却到室温,左管水面上升约至“1”刻度处D. 用木炭代替白磷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答案】D【解析】A、白磷着火点低,可以用热毛巾捂热,使白磷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B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故实验完毕,并冷却到室温,左管水面上升约至“1”刻度处,C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消耗了氧气生成了新的气体,影响压强变化啊,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D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综合练习题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 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 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 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D. 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 实验中的红磷可用疏来代替C. 该实验能说明难溶于水D. 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3.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C.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A.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B. 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C. 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 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使用过量的红磷B. 把红磷改为细铁丝C. 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 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6.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7.小明用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 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 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D. 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⑤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A. ②③B. ②④⑤C. ②①D. ①③9.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A. 铁片B. 硫粉C. 木炭D. 红磷10.如图所示,利用过量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C. D.11.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竞赛辅导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竞赛辅导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 ①⑤⑥B. ②④⑤C. ③⑤⑥D. ③④⑥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4.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A. 20mLB. 40mLC. 60mLD. 80mL5.下列做法或者说法正确的是()A. 门捷列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B.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 防止煤气中毒,室内放一盆水D. 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6.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液体,其解释没有体现液体的主要作用的是()硫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排水法收集氧气A. AB. BC. CD. D7.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催化效果B.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 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D. 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9.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其中相应实验装置有错误的是()A.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B. 氧气的制取C. 氧气的干燥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所示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至白磷与空气接触,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II.强光照射引燃白磷;III.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Ⅳ.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步骤I中,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②步骤II中,白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③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④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100%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1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开启的是()A. 红磷B. 木炭C. 硫D. 蜡烛12.如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木炭、铁丝、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 此反应可表示为:红磷+空气五氧化二磷C. 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时,未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D. 实验完毕,还可得出瓶内剩余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13.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其中存在错误的是()A.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 证明为力在不断运动D. 测定空气中洋气的含量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设计A. AB. BC. CD. D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O2含量B. 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C.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二、填空题1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利用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①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该实验成功的关键________(答一点);②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17.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保实验一测量结果的准确,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2)通过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三________事实说明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18.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 .19.以下为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如下问题:(1)图1中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 ,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能力提升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能力提升练习题一、选择题1.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 ρ=0.79ρ0ρ′=ρ0是因为红磷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木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关于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推测正确的是()A. 弹簧夹没夹紧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B. 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 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3.如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a、b两物质分别是()A. a是红磷,b是铜B. a是红磷,b是汞C. a是木炭,b是铜D. a是木炭,b是汞4.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B.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D. 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影响测定的结果6.如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木炭、铁丝、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 此反应可表示为:红磷+空气五氧化二磷C. 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时,未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D. 实验完毕,还可得出瓶内剩余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7.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A. 红磷B. 木炭C. 铁丝D. 蜡烛8.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专题练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
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
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
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丝(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_cm(填整数)。
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3 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专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关测试题一选择题1.实验室中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碳粉代替红磷B.装置气密性要好C.实验中红磷的用量可以任意量D.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2.如图2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 D.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3.利用如图3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可以用碳粉代替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24mL刻度线处4.用如图4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 C.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注射器活塞开始停在50mL刻度处。
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温度,使白磷燃烧;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白磷足量,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30mL附近。
以上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6.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左右两边活塞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 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7.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专题训练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实验题 4.追寻化学家的足迹(zújì),享受探究的乐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1
实验 2
第六页,共十页。
(1)实验1中汞槽内的汞起______密__封__(作mì用fēn(gz)uòyòng)。 (2)待实验1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既可看到有红色固体粉末生成,还可看到
汞槽内的液面下降,玻璃(bō lí)钟罩内的液面上升
(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甲装置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黄色烟雾 B.实验装置乙比装置甲更环保,得到的数据更准确
C.乙装置中活塞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yídòng)是先向右后向左
D.两个实验装置中,若药品用量过少,均会导致所得结果偏小
第二单元(dānyuán)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专题训练一 测定(cèdìng)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第一页,共十页。
一、选择题
1.如D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C.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D.红磷量不足(bùzú)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Image
12/10/2021
第十页,共十页。
第七页,共十页。
5.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白 磷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生成(shēnɡ chénɡ)五氧化二磷固体。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页,共十页。
(1)闭合电源开关后,电阻丝会发热,可以观察到__ ___白__磷__(_b_á_il_ín_)_燃__烧_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的__白__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为 ______左___侧__(z_u_ǒ__cè_)_液__面__上__升__,___约__上__升__至__1_处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氧__气__约__占_空__气__体_积__的__1_/5______。 (4)实验完毕后,集气瓶(qì pínɡ)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氮__气__________。 (5)小明同学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水面并 没有上升约1/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石__蜡__燃__烧_有__二__氧__化__碳_生_ 成, ___瓶_内__气__压__基__本__不__变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九年级训练考试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制取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物质较合理的是( )A.硫粉B.木炭C.红磷D.铁丝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B.红磷一燃烧完,就要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C.集气瓶内气压的减小导致水面的上升D.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并降低反应温度B.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D.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集气瓶的水占集气瓶的4/54.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气体A.①②B.③C.①③D.①②③5.实验室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所需仪器相同C.均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D.都是固体物质的分解反应6.下列关于氧气的制取、收集、临时存放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7.下图是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C.收集满氧气后需要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D.检验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9.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B.反应前后性质不变C.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B.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1.为了在不增加其他气体量的情况下去除空气中的氧气,学生使用燃烧去除空气中的氧气。
最合适的材料是铁丝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b、木炭c.蜡烛d、红磷a.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d、同学a把烧着的勺子插得太慢了。
瓶塞被拧紧之前,瓶中的部分空气被加热并逸出3.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注射器内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
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
实验时,用热水对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热水,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一a.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b.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c、 D.将答题秤移至左侧[4 cm]附近,然后停止向右移动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已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勺中红磷或木炭的含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均是由燃烧瞬间产生了大量气体引起的c.图3中p′=p0是因为该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d、从图2中的P=0.79p0可以推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占总体积的21%【答案】d5.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过关检测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过关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 可以采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AB. BC. CD. D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 白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 将白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 试管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所示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至白磷与空气接触,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II.强光照射引燃白磷;III.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测得量筒中的体积变为V2;Ⅳ.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步骤I中,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测得的V1数值偏低;②步骤II中,白磷燃烧时可以不关闭止水夹a和b;③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偏高;④步骤IV中,求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100%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因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C.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因为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6.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训练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2
5.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白磷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后,电阻丝会发热,可以观察到 __白__磷__燃__烧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的__白__烟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为 __左__侧__液__面__上__升__,__约__上__升__至__1_处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氧__气__约__占__空__气__体__积__的__1_/5____。 (4)小明同学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 水面并没有上升约1/5,原因是 __石__蜡__燃__烧__有__二__氧__化__碳__生__成__,__瓶__内__气__压__基__本__不__变____。
A.试管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活塞最后移动至10 mL处 D.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剩余的气体只有氮气
3.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 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压强增大是因为消耗氧气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从b到a点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人教版
课题1 空气
专题训练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北京中考)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D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处
2.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粗铁丝加热,迅速伸入试管 点燃红磷,同时塞紧胶塞,反应停止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D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达标提高题学能测试试卷(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达标提高题学能测试试卷(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C.D.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C.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空气B.锰酸钾C.氧气D.水7.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
通常状况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
易溶于乙醇和碱液,难溶于水。
下列有关酚酞叙述正确的是( )A.酚酞分子是无色或微黄色的B.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C.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10:7:28.下列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H B.H2O C.H2D.2H9.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
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C.质子数为53 D.原子序数为5310.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石墨晶体是灰黑色的固体,所以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灰)黑色的C.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化合物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1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14.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15.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 的化学式是()A.N2B.NO2C.NH3D.N2O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7.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拓展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身旁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拓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 用过度的红磷进行实验B. 用蜡烛取代红磷进行实验C. 红磷熄灭后,马上翻开止水夹D. 红磷点燃后,迟缓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2.以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许水,并做上记号.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火焰熄灭后马上翻开弹簧夹B. 实验时红磷必定要过度C. 实验前必定要查验装置的气密性D. 该实考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53.以下图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C. 将红磷改为碳也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D.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致使水面的上涨4.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以以下图所示),造成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出1/5 的原由是()A. 装置漏气B. 红磷量不足C. 未冷却到室温就翻开弹簧夹,让水进入集气瓶D. 红磷焚烧时未夹紧弹簧夹,让瓶中气体受热跑出去了5.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以下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 红磷焚烧产生大批白雾B.实验中的红磷可用硫来代替C. 该实验能说明N2难溶于水D. 红磷量不足会致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6.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B.本实验能够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和罕有气体C.焚烧匙中的红磷能够换成硫或木炭D.若实验过程中,焚烧匙插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影响测定的结果7.如图是某同学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实验前必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整体积的 1/5C. 焚烧的红磷熄灭后,马上翻开止水夹D. 实验时红磷必定要过度,并早先在集气瓶底放少许的水8.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选项是()A. 红磷焚烧产生大批白雾B. 焚烧匙中的红磷能够换成木炭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D. 红磷的量不足会致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9.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纳了45mL 的 18╳180mm 的试管作反响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白磷放入试管后,磷,焚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能够察看到活塞从本来的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A. 1mL 刻度B. 5mL 刻度C. 9mL 刻度 D. 8mL 刻度10.用红磷焚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以下图,实验过程中,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 使用过度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细铁丝C. 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丈量D. 不翻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1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致使瓶中水面的上涨;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必定没有氧气了;此中有错误的选项是()A. ④⑤B.③②C.②①D.①③12.以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归纳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身旁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知识概括练习题一、选择题1.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构成的科学家是()A. 舍勒B. 门捷列夫C. 道尔夫 D. 拉瓦锡2.经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构成科学家是( )A. 门捷列夫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 D. 道尔顿3.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许水,并做上记号.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集气瓶内加入少许水可防备瓶底炸裂B.红磷焚烧产生大批的白雾,火焰熄灭后马上翻开弹簧夹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马上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D.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4.用以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选项是()A.为保证明验结果正确,所取铜粉应当足量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理气压,使氧气完整反响D.在正常操作状况下,反响结速后耗费氧气的整体积应等于反响前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5.用以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以下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A.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B. 没等装置充足冷却就翻开弹簧夹会致使实验结果偏小;C. 弹簧夹没有夹紧会致使实验结果偏大;D. 红磷熄灭后瓶内必定没有氧气了。
6.冬季到了,暖宝宝使用多了。
此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以以下图)。
以下对此改良实验的表达,错误的是()A.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粉生锈耗费氧气B. 实验前必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丈量结果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18.3%7.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翻开止水夹后,进入瓶内的水不足瓶内空间.以下原由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 红磷过度B. 装置漏气C. 红磷不足 D. 装置未冷却8.以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实验时红磷必定要过度B.该实考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整体积的1/5C. 红磷焚烧产生大批的白雾,火焰熄灭后马上翻开弹簧夹D. 经过该实验还能够认识氮气的一些性质9.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下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选项是()A. 红磷焚烧产生大批白色烟雾B. 焚烧匙中的红磷能够换成细铁丝C. 该实验能够说明N2难溶于水D. 红磷的量不足会致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0.以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能力提升练习题一、选择题1.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 ρ=0.79ρ0ρ′=ρ0是因为红磷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木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关于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推测正确的是()A. 弹簧夹没夹紧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B. 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 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3.如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a、b两物质分别是()A. a是红磷,b是铜B. a是红磷,b是汞C. a是木炭,b是铜D. a是木炭,b是汞4.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 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B.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C.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D. 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会影响测定的结果6.如图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木炭、铁丝、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 此反应可表示为:红磷+空气五氧化二磷C. 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时,未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D. 实验完毕,还可得出瓶内剩余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7.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A. 红磷B. 木炭C. 铁丝D. 蜡烛8.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9.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10.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下列操作和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红磷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11.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 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 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 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 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12.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内放入的物质是( )A. 木炭B. 铁粉C. 硫磺D. 白磷13.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 B.C. D.14.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注射器内装有50mL 水,导管中的空气可忽略),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⑤B. ①②③C. ②③⑤D. ③④⑤15.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白磷的着火点为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 反应过程中,活塞先向右移,在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C. 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D. 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二、填空题16.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图示。
夹紧止水夹,把盛有少量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点着后迅速伸到盛满空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观察到集气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
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能倒流到集气瓶中,但不足1/5,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写两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17.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 %。
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 。
剩余约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________ 。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
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________ 。
【查阅资料】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 。
②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18.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________ 。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 。
19.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点燃红磷并伸入到空气瓶中,可观察到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②实验中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③不能用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
20.(1)小斌同学用图一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 .(2)小华同学按图二上述配制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请你指出他操作的错误:错误①________错误②________2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属于________ 反应.(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 21%(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模仿教材中实验,分别用如图1所示四个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烧杯和集气瓶中液体为水)(1)用A装置实验,一切操作规范,但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___;(2)图2是同学们对装置B的改进实验.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 水,再按图2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A. 加快集气瓶冷却B. 减少集气瓶空间C. 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D. 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3)同学们没有用装置C进行实验,他们认为,使用该装置实验,无法得出氧气体积的占空气总体积的,理由是________.(4)同学们用D图进行实验时,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通过化学学习知道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只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他们认为不可能生成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5)[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的.(6)[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猜想,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7)[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一个文字表达式________.(8)[实验反思]①用D图进行实验,则测得的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 (填“>”,“<”或“=”).②已知m克MgO和Mg3N2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6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某课题组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请予以评价.Ⅰ.【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Ⅱ.【查阅资料】124g白磷燃烧放热2378kJ;同温同质量的空气,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为V1:V2=P1:P2,同压同质量的空气,温度与体积的关系为V1:V2=T1:T2.Ⅲ.【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Ⅳ.【猜想假设】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Ⅴ.【实验探究】课题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略去固定装置):40mL的试管内盛装有过量白磷,注射器容积为100mL且活塞润滑性很好,组装好仪器时,注射器活塞前沿恰好停留在20mL刻度线处.忽略白磷、胶塞所占体积,忽略导管内的气体体积.(1)实验前,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2)方案一:先夹紧止水夹,向烧杯内加开水,至白磷燃烧结束,冷却试管,松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冷却试管,记录活塞前沿所在刻度线.方案二:不使用止水夹,向烧杯内加开水,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记录活塞前沿所在刻度线.Ⅵ.【反思交流】比较方案一、二,更为科学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不足方案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答对一条即可).(3)如果组装好仪器时,注射器活塞前沿恰好停留在4mL刻度线处,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4)要让注射器活塞润滑性很好的目的是________.(5)如果试管内温度未冷却即记录活塞前沿所在刻度线,则测得的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应该________(填“>”或“<”或“=”).2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