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一、课程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全体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三)、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书面作业和平时上网学习两部分组成,各占10%。
形成性考核中的4次平时书面作业,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布置;各教学点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课程责任教师按时收取并详批详改,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并及时将批改后的作业返还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予以改正。
省电大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上网学习成绩由各教学点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网情况给出具体分数。
各教学点教务人员对课程责任教师所给学生成绩进行检查、汇总,经省电大教学指导中心责任教师审核后报教务处登记。
(四)、终结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省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2.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原文化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考试要求教材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限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的教学大纲、本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既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理解占50%左右,掌握占40%左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中国文化概论绪论单选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3.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产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5.与英文Culture对议的汉语是()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化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说苑.指武》B《礼记。
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7狭义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8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些产品称为()A广义的文化产品B狭义的文化产品C文化产品D文化内涵9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思潮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0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人的人文特性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1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是()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多选1.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中国文化的又称()A中国文化B华夏文化C炎黄文化D汉文化E国别文化名词解释1.狭义文化2.文化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4广义文化5文化产品6文化内涵7文化想象8文化事象9文化政策简答1.文化被划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章1.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2.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A.水源C.水量D.水利7.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了。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
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
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
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礼”之类。
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
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
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
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
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
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试卷A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 B.生活器具 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 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 B.铜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E.土地沙化18.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 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19.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 B.经方 C.神仙 D.四诊 E.卜算2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中国传统文化:22.阴阳家:23.重农主义:24.庙会:2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完整word版)中原工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语测试题答案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__A__A 礼B 儒学C佛教D义2.道教大约成型于公元二世纪,以__A__哲学为基础A 老子B 庄子C 荀子D 孔子3.__D__是孔子思想的核心A.己不所欲,勿施于人B.忠恕C.孝悌D.礼与仁4.保存中国神话最多的古籍是__A__。
A.山海经B.论语C.尚书D.国语5.《漱玉词》是_C___的词作集。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岳飞6.历史剧《屈原》是__C__的代表作。
A 曹禺 B.田汉 C.郭沫若 D.杨翰笙7.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擅长__B__这一诗体。
A.五言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律诗D.七言律诗8.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A__。
A.清俊通脱B.豪放不羁C.雄浑恣肆D.犀利深刻9.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__C__。
A.乐府诗B.陌上桑C.古诗十九首 D 汉宫秋10.《四书五经》的四书是__B__。
A.《论语》、《孟子》、《尔雅》、《中庸》B.《论语》、《孟子》、《大学》、《中庸》C.《论语》、《中庸》、《大学》、《礼记》D.《孟子》、《中庸》、《大学》、《礼记》11. 我国最早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是__A__的《颜氏家训》。
A.颜之推B.颜渊C.颜真卿D.颜师古12.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是著名书法家__D__的作品。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王羲之13. 中晚唐之际,经常以《无题》为题写作爱情的诗人是__C__。
A.杜牧B.柳宗元C.李商隐D.聂夷中14. 文化结构,基本可以用四个层面来概括,即:__A__。
A.物质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B.风俗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C.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文化层面、思想与价值层面D.物质文化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艺术语言符号层面15.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意思是_C___。
A.教育不分种类B.受教育不分种类C.受教育不分对象D. 施教不分人品16.文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应包括_C___。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单选题:*文化变异、发展的特点说明了它们的功能是具有(A)。
A、时代性B、不稳定性C、突变型D、延续性* 以下不属于中国文化的别称的是( D )。
A、华夏文化B、中华文化C、炎黄文化D、殷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D)的入门课程。
A、文学B、地质学C、习俗学D、文化学*华北平原有黄河和海河水系,东部还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A )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A、汉B、回C、苗D、白*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A)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其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河曲的湿润地区。
A、黄河C、嫩江D、雅鲁藏布江*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 A)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A、典范人物B、方志记录C、区域意识D、乡土意识*北宋的运河以()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
A、郑州B、洛阳C、开封D、长安*距今大约1万年,人类开始进入(B)。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家天下”是从(A)开始的。
A、夏代B、商代C、周朝D、秦代*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D)。
A、“仁”B、“无为”C、“道法自然”D、“尚公义”*秦朝“三公”中主管军事的是(B)。
B、太尉C、御史大夫D、给事中*汉代(A)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少康中兴D、贞观之治*儒家思想在( B)时期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九品中正制”是(B)实行的。
A、曹操B、曹丕C、曹植D、刘备*江南地区开发的加快,是从(D)开始的。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三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内迁民族中,以(A)一支为最晚,入主中原以前汉化最浅。
A、拓跋氏B、慕容氏C、司马氏D、司徒氏*科举制度兴盛于(D)。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套试卷100分总分:100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答题答案:D)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2、谈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答题答案:D)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3、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答题答案:A)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4、狭义的文化又称(答题答案:B)A、.历史文化B、小文化C、民族文化D、制度文化5、“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答题答案:B)A、自然现象和规律B、人伦社会规律C、人体花纹D、人的文化水平6、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答题答案:C)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7、在人类漫长的早期,可以把地理环境主要当作(答题答案:A)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人文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8、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答题答案:C)A、气候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国际条件9、下列民族中,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答题答案:B)A、鲜卑族B、塔塔尔族C、匈奴D、满族10、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基础的时间是(答题答案:C)A、康熙十四年B、雍正五年C、乾隆二十四年D、道光六年11、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答题答案:D)A、亚热带气候B、高原气候C、海洋气候D、温带气候12、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的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是(答题答案:C)A、路B、布使政司C、方镇(又称道)D、行中书省13、最能体现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防御心态的工程是(答题答案:B)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十三陵14、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进程开始于(答题答案:C)A、商代B、西周C、东周以降D、战国时代15、中国古代统治者进行海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答题答案:D)A、获得经济利益B、得到海外奇珍异宝C、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D、在政治上夸示于海外16、唐代中叶以后专制国家对土地私有权的干预逐渐减弱,出现的新的租佃关系是(答题答案:C)A、均田制B、雇工制C、契约制D、依附型17、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答题答案:B)A、独立性B、依赖性C、寄生性D、对抗性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化又称(答题答案:ABD)A、中华文化B、汉文化C、民族文化D、华夏文化2、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答题答案:ABCD)A、文化典籍B、科技工艺C、语言文字D、文学艺术3、文化的结构四层次包括(答题答案:ABDE)A、制度文化层B、物态文化层C、社会意识层D、行为文化层E、心态文化层4、文化的重要属性包括(答题答案:AC)A、国度性B、阶级性C、民族性D、民间性5、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性(答题答案:ABCD)A、历史性B、遗传性C、同一性D、变异性E、6、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答题答案:BC)A、生产工具B、雕塑C、书籍D、筷子E、衣物7、下列民族中,曾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的有(答题答案:ABDE)A、契丹B、女真C、回族D、鲜卑族E、羌族8、曾统治过整个中国的少数民族是(答题答案:CE)A、匈奴B、女真C、蒙古D、朝鲜族E、满族9、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人口南迁是(答题答案:ABE)A、西晋末永嘉之乱后B、唐安史之乱后C、清代中叶D、明朝初年E、北宋末靖康之乱后10、中国地形、地貌变化比较明显的有(答题答案:ABCD)A、湖泊的发育和消亡B、水道和水系的变迁C、沙漠变迁D、海陆变迁11、下列关于中国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答题答案:ABCD)A、秦汉实行郡县制B、元朝设行省C、清初设18省D、东汉末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12、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答题答案:ABD)A、西北人口稀疏B、东南人口稠密C、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D、人口分布很不均衡13、下列关于中国的地形、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有(答题答案:ABD)A、高原和丘陵总面积的65%B、盆地占19%C、超过8000米的山峰12座D、平原占总面积的12%14、春秋战国时期,与促进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改革有(答题答案:ABC)A、管仲的“相地而衰征”B、李悝的“尽地力之教”C、商鞅的“重农固本”D、吴起“厉甲兵”15、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的是(答题答案:CD)A、汉唐的丝绸之路B、昭君出塞C、万里长城D、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6、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答题答案:ABC)A、多元成分结构造B、持续发展C、既早熟而又不成熟D、具有极大的承受力17、中国的农耕经济中除农业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有(答题答案:BC)A、土地产业B、手工业C、商业D、蚕桑业三、判断题1、“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答题答案:A)A、是B、否2、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智慧树知到《中原文化(哲学篇)》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原文化(哲学篇)》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原文化(哲学篇)》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也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摇篮。
A:中原文化B:中原历史C:中原哲学D:中原精神正确答案:中原哲学2、中原哲学对古代中国的( )、( )、法家、墨家、佛教禅宗等主要哲学流派,尤其对儒、释、道三家影响深远。
A:儒家B:道家C:杂家D:五行家正确答案:儒家,道家第一章1、( )又称《易经》,在我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A:《周易》B:《说卦传》C:《系辞传》D:《文言传》正确答案:《周易》2、《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的( )、卦辞及一卦大旨。
A:卦名B:卦例C:卦气D:卦义正确答案:卦名3、《易经》(经文)由六十四卦卦符、( )、( )、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
A:八卦B:卦例C:卦名D:六十四卦卦辞正确答案:卦名,六十四卦卦辞4、京房是汉《易》的代表人物,视《周易》为( ),创占筮体例,以讲占候之术而闻名。
A:义理之书B:圣贤之书C:象数之书D:卜筮之书正确答案:卜筮之书5、邵雍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被称为“北宋五子,均熟悉易经义理象数,( )更是象数易研究者,( )兄弟研易各自独立著有“易传”,曾游学求官于开封,葬于平顶山郏县。
中原易学承前继后,构建了完整的体系。
A:朱熹B:司马光C:范仲淹D:苏轼、苏辙正确答案:苏轼、苏辙第二章1、《道德经》后( )章为《德经》。
A:45B:50C:44D:37正确答案:442、道家思想及其理论的提出,主要就是师法于自然之“( )”。
A:道B:理C:法D:德正确答案:道3、老子对“无为”之“为”,常以( )来表述,即第六十五章所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A:修为B:敢为C:善为D:应为正确答案:善为4、老子涤除玄览的关键是虚和静,第16章所谓“致虚极,(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五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五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由、、、和四个层次构成的,狭义文化主要是指。
2.我国原始宗教起源于中华先民对、、的崇拜,中国本土宗教是。
3.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4.时期被称作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丛书中内容最丰富的是。
6.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湖南长沙的、湖南衡阳的、河南登封的、河南商丘的。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仰韶文化位于河北一带。
()2.传统儒学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则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4.汉代的察举孝廉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都属于选士制度。
()5.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然而后来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
而汉字却把它的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
()6.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干宝的《搜神记》。
()7.中国书法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8.中国园林的核心是自然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感到紧张的对称。
()9.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10.魏晋玄学属于儒学。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华夏族最终形成于:()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2.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A 汉 B唐 C宋 D清3.道教的创始人是:()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4.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5.提出“尚力”、“节用”、“兼爱”、“天志”、“尚同”、“非功”等十大学说的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的是:()A《通典》 B《汉书》 C《资治通鉴》 D 《通鉴纪事本末》7.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地方戏是:()A南戏 B高腔 C昆曲 D京剧8.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A十进位值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9.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是:()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民歌 D汉赋10.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四、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A.岑参 B.王维 C.白居易 D.孟浩然2.四书是宋代朱熹精选的儒家经典,属于四书的著作有()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尚书》3.中国化佛教的主要宗派有()A.大乘 B.小乘 C.天台宗 D.禅宗4.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A上古神话传说 B阴阳观念 C五行学说 D八卦说5.明清章回小说中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有()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6.中国古代雕塑体现出的与绘画相似的特点有()A.平面性 B.遗貌取神 C.重组变形 D.彩绘7.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杂居中的爱情剧的有()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墙头马上》8.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正确的观点有()A.实用性 B.重分析 C.整体观 D.重理论9.古代史书中被称为前四史的有()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10.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有()A.山西的五台山 B.四川的峨眉山 C.安徽的黄山 D.浙江的普陀山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原文化概论习题答案
1.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2.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
3.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4.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
第二章5.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
6.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 D )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2.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 B )A.《兰花花》B.《茉莉花》C.《南泥湾》D.《春雷响》3.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 A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4.中国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____。
( C )A.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B.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C.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D.商人不会审时度势5.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 D )A.殷周B. 近代C. 宋明D. 先秦6.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 C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融合儒道思想D.自我完善7.中国传统的“和”的主体结构是____。
( D )A. 混杂B. 混合C. 不和D. 和谐8.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
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 谁也不能逾越。
若称呼别人的妹妹,最恰当应为( A )。
A. 令妹B. 内子C. 家姊D. 舍妹9.传统是一个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
( B )A. 落后习性B. 文化性格C. 表层情感D. 优良品质10.“金屋藏娇”的故事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C )A.宋徽宗B. 宋太宗C. 汉武帝D. 乾隆11.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___的典型表现。
( B )A. 虚短实长B. 虚实相济C. 心物对应D. 虚实相抑12.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____。
( A )A. 偏重抒情,充满诗意B. 偏重表现,充满浪漫C. 偏重写实,充满实际D. 偏重抽象,充满离奇13.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 D )。
A. 出世求缘B. 只求来世C. 脱离现世D. 现世实用14.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第一段)
一、单项选择1.下列果蔬中除( B )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桃B.葡萄C.李 D.菲2.一般宗教关注“人死后如何”,而( A )的侧重点则在于“人如何不死”。
A.道教B.摩尼教C.基督教D.佛教3.佛教中国化之后,( D )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4.下列现象不属于广义的文化范围的是( C )。
A.原始人的石斧B.奔腾型微机C.自然涌出的原油D.楼兰古城5.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 )。
A. 文字狱盛行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D )。
A.商品经济B.城市经济C.海洋贸易 D.农耕自然经济1.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2))。
(1)叙事(2)抒情(3)说明(4)论说2、周代的代表文字是((2))。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3.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主要特色是讲究((3))。
(1)情趣(2)高大(3)对称(4)宏伟4.我国自汉代至清代占统治地位的学问是((3))。
(1)儒学(2)道学(3)经学(4)理学(5)佛学5.以下人物与道教无关的是((5))。
(1)老子(2)庄子(3)张陵(4)张角(5)屈原6.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的((2))。
(1)萌芽期(2)形成期(3)鼎盛期(4)变革期7.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1))。
(1)《永乐大典》(2)《四库全书》(3)《大英百科全书》(4)《古今图书集成》8.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琵琶曲是((3))。
(1)《高山流水》(2)《潇湘水云》(3)《十面埋伏》(4)《小白菜》9.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4))(1)儒学→道学→儒道合一(2)原始哲学→儒道合一→百家争鸣(3)原始哲学→百家争鸣→玄佛合一(4)原始哲学→百家争鸣→儒佛道相结合形成程朱理学10.(1)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1)《黄帝内经》(2)《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4)《伤寒论》1.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3)。
中原文化概论中原帝都文化
早期中国都城大多选择平原内的岗丘或两种地貌景观(山地、平 原)的接触地带,而且依附于一条河流。夏、商、周三代相继, 又皆屡次迁都,地望虽难确指,却未曾脱离黄河流域河谷平原地 区,就是早期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之所致。商代后 期长期都殷,两周分别以关中、洛阳盆地为政权中心,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建都史前期以黄河为轴线东西迁摆的格局。
古汉语中,“国”字往往 者城的代名词。《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一般情况,都城简称为都。《释名》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
都城又称京师。《公羊传》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 众也。”
夏朝、商朝的都城称邑。 如夏邑、商邑。周朝至京朝,都城多被称为京师。
地形与气候
河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 三阶梯的过渡带,“西山东川”的特 点明显,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 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 之下。灵宝市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 海拔高度为2413.8米,海拔最低处为 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地形与气候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 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 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 盆地, 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 大平原。境内有黄河、淮河、海河、长 江四大水系,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 陵、水面构成。
中原帝都文化
回顾
河南地域
一、位置与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地形与气候 四、农业与工业 五、交通与旅游
位置与区划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 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河南是中 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 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 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全 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河 南境内700多公里。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1 页(共4页)试卷代号:7877 座位号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原文化概论 试题(A )(开卷)2010年7月一、填空题(共24分)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 人文性 、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 汉淮文化区 、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 禹州 、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 江氏家族 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郑道昭 。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 庄周 、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 北宋 。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 春秋 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 隋唐 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 非功 、尚贤、尚同方面。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得 分 评卷人评卷人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许行。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龙门。
得分评卷人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分)1.郑韩文化属于( B )A.豫东文化区B.豫中文化区C.豫西文化区D.豫北文化区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A.钟繇B.刘德昇C.蔡邕D.褚遂良3.“画圣”吴道子为( A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A )A.《秦香莲》B.《抱烙柱》C.《蝴蝶杯》D.《反五关》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A.商鞅B.子罕C.许衡D.程颢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D )A.张遂B.李诫C.玄奘D.张衡7.“医圣”张仲景为( A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C.隋代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2 页(共4页)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A.添箱B.暖房C.送贺D.合婚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12分)1.中原物态文化1,古王城遗址2,原始社会的各类遗址3,封建衙署及其建筑遗址4,教寺庙建筑及遗址5,古代会馆与书院6,各类陵墓遗址7,城墙建筑与科学活动遗址8,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保存下来的陶器和瓷器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20分)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3 页(共4页)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4 页(共4页)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1.理论创新精神2、众生平等精神3.和谐理念精神4、因果报应精神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答: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 2.注重自学 3.质疑问难 4.因材施教 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 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 7.尊师爱生五、论述题( 24分)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中原文化知识
例题2:
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身的影像。实际上, __________,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一方面,具体案件引起法律解释的必要;另一方面,法律解释要与具体案件相结合;
(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同一法律条文,往往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说明,这就存在一个通过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以确定最合理的解释的过程。
法律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是连接抽象立法与具体案件之间的桥梁,它能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改革、发展的矛盾,使法律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它能弥补立法的缺憾,通过解释消除立法的疏漏、矛盾等。总之,其必要性在于克服法律的局限性和应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那么对于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又是什么样的呢,具体如下。
空缺处在段首:引出话题、总领全文
例题1.
相关研究表明, ________________: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当代中国法律解释体制是在1982年《宪法》、2000年《立法法》以及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基础上构建的。其模式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下各机关分工配合的二元法律解释体制。
(1)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法律解释是立法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通常我们所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是指后一类,即对法律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7877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原文化概论 试题(A )(开卷)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 人为性 、
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 汉淮文化区 、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 平顶山 、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 江氏家族 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郑道昭 。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 庄子 、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 北宋 。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 春秋 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 唐朝 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许行 。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龙门石窟 。
得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分)
1.郑韩文化属于( B )
A.豫东文化区 B.豫中文化区
C.豫西文化区 D.豫北文化区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
A.钟繇B.刘德昇
C.蔡邕D.褚遂良
3.“画圣”吴道子为( A )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
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
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
A.《秦香莲》B.《抱烙柱》
C.《蝴蝶杯》D.《反五关》
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
A.商鞅B.子罕
C.许衡D.程颢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D )
A.张遂B.李诫
C.玄奘D.张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 )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
C.隋代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
A.添箱B.暖房
C.送贺D.合婚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
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
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12分)
1.中原物态文化
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
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
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20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从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以及发展轨迹来看,中原佛教文化应有如下几个基本精神,即理论创新、众生平等、和谐理念、因果报应等基
本精神。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 24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答:宋代中原儒家以河北移居中原的邵雍,嵩县人程颢、程颐,河内人许衡等,尤为著名。
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对《易经》极有研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其学说程“洛学”,两人就学于周敦颐,提出“以仁为本”,“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的命题。
认为“理”是万物之原,“穷理”即是探明人类社会之理,指出“格物”、“致知”,要求人们致和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
二程言论与著述由后人编成《二程全书》传
世。
有学者认为,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为朱熹“理学”的源头。
许衡对宋儒的理学传播影响甚大,死后获得了从祀孔庙的殊荣。
许衡的学术宗旨大体上是以朱熹之学为依归,强调进学的次序和践履力行。
在为学方法上,他强调“慎思”,以为视之所见,听之所闻,一切都可归为依归
“思”字,要“思无邪”。
在理欲问题上,他以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以为直求本心即可得天理。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
(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
(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