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1卷第8期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朱晓东

【摘要】竞争日益激烈是当前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发展的核心。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其主要问题包括理念滞后、专业性不强以及保障体系不完备等。根据高等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理念、教师队伍、课程体系以及保障体系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最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教育;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朱晓东(1980 ),男,山东淄博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

创新创业教育即“双创”教育,它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21世纪是竞争时代,政治经济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合格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国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都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并将此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使我国具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国际国内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加强“双创”教育,作为崇尚竞争和追求成功的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双创”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特有的知识优势通过适当的“双创”教育能够激发出最大潜力的发展空间。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此背景下得以提倡和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般认为,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中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所谓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由此,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拉开了序幕,全国很多大学开始尝试和摸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的课题,仅仅依托高校来进行培养,无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人才。1999年初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地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由团中央牵头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也在1999年正式拉开序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且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2005年,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开始在中国实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引导下,我国“双创”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社会宏观层面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而且还有效地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还有很多大学生运用其专业技能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吸纳很多其他的大学生到其企业中工作,有效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从高校中观层面看,“双创”教育丰富了高校育才的层次和内容。传统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就业岗位的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具有滞后性,不能所培养的人才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切合了高校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本质,拓展了高校学生毕业后实现人身价值的渠道。从微观层面看,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了立足社会,实现价值的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关键在于我国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时间较短。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直接表象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过4%,广东省只有1%,河北省仅有0.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从全国范围看,《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相比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成功率能够达到20%以上,我们国家创新创业成功率还是很低的。目前来看,我国“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创”教育理念的滞后性。前面已经论述过,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就业难问题。就业难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存在这样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我国加强“双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问题,稳定社会发展的秩序。从实际效果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显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容易造成大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社会责任感缺失、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目标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若是没有一个战略性的规划和目标,则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即使能够暂时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保证

2012年第11卷第8期

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从可持续全面发展的视角看,现有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二)“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程度不高。虽然社会和高校都认识到了进行“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在实践中开展了此项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学整体教学计划中没有得到更多的贯彻和支持。很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很单一,不能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甚至一些大学在开展“双创”教育时更多的是做形象工程,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我国基本上是在已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作为补充,以适应那些希望了解并选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的需要,创业教育基本游离于“传统正规教育”之外,大多是利用课余实践进行“业余游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目少、课时短和学分低,这些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积极性。

(三)“双创”教育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双创”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仅是高校层面的实践工作,更是整个社会的主要任务。我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不管是政府社会层面的政策支持、企业层面的机会和资金支持以及高校层面的教学资源支持等都没有到达“双创”教育应有的水平。政府虽然也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民族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还做的不够全面。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并不能很方便地进行贷款,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创业条件的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也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就不能有效地保障,那么此项教育的成效也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反思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就是了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加以解决。根据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实践发展的情况,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方面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以可持续全面自由发展为教育核心理念。我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这种功利性较强的教育理念不能为教育提供可持续的动力,不能培养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必须改变原有的功利性理念,转变为战略性的发展思路。所谓战略性就是确定目标后,为实现目标而实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杜绝了功利性的短期性目标属性。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加以规划和支持,才能在持续不断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引进社会精英组建系统化教育团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高校层面的教育问题,它也是整个社会层面的问题。“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能仅仅只是学校的教学或科研教师,还应该包括社会各界创业型精英人才。建设一支由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成功企业家、孵化器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和执业律师等人员构成的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系统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双创“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构建一个系统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科学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城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源于课程体系的综合系统性。没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式的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课程就是系统化、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典范。它开创的创业课程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等五个部分。由此可见,我们要建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应该死囊括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融资、法律、管理、财会和营销等个股方面的综合课程。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从各个方面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要不断地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可以牵头,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间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建立合作培养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这样可以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能够在政府优惠政策、企业创业机会的锻炼和高校创业理论的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121

2.马章良.美国、日本、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92 95

3.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73 74

4.应焕桃.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18:8 9

5.倪光辉.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N].人民日报,2010-6-3

6.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9 11

7.庞鑫培,陈微微,翁杰.外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体系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56 58

8.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