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反思
关于实数的教学反思
![关于实数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39e2d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a.png)
关于实数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设计师先通过课前练习,以到达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接着是列出无理数常见的三类数,让学生观察总结这三类数的特点——无限,不循环,从而得出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
接着要引导学生总结,注意重点字眼,无限和不循环,在这根底上,我就马上出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分辨,比方学生误以为带根号的就是无理数,要区分带根号的还要开方开不尽得才是。
下一步就梳理成章的得出实数包括无理数和有理数。
而这时就要通过类比方法,得出实数的另一种分法,通过回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提出问题,无理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先让学生看课本的探究,讨论,之后用课件的动画形式呈现,从而得出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也一一对应。
同样通过类比,得出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之间也是一一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要知道无理数的概念,能把数分类,能知道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难点是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知道无理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而对于求无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求的绝对值,学生就觉得比拟抽象,因为学生对于无理数就感觉很陌生,他们心里有疑问,到底等于多少?不得出一个确切的值,他们心里感觉不踏实。
这里就一定要复习绝对值的概念,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要求的绝对值,其实就是要判断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这又要涉及到相反数,在此之前就一定要复习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了。
我认为这节课因为比拟抽象,所以一定要通过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的知识来进行类比学习,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
另外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打好根底。
还有这节课的内容比拟多,也比拟抽象,所以课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讲起来学生感觉会没那么抽象,起码头脑中有点印象。
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四篇
![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16045783e0912a3162a1c.png)
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四篇反思一: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昨天也备好了这节课的内容,今天上课前我又把教案看一下,结果问题发现了:教学任务一:先使用计算器算得最终结果,再按预定精确度取近似值。
如:这样一次性利用计算器算得最终结果。
教学任务二:如能化简算式,则先化简,再用计算器计算,这样能使计算方便。
对于(2)学生当然也想利用计算器一次性得出,这样都好,不用计算,结果也成功。
这样学生觉得挺方便的,你说先化简简单方便,谁信?这里我觉得教案设计不恰当,不了解学情,没能做到备学生。
所以做了更改,补充一题:(3)我想现在你总没办法一次性按出结果吧!这时就可以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完成任务二。
到课堂里,果真学生就一次性得出(2)题结果,我就继续拿出第三题,这下你该没招了吧,有学生在叫:中括号没有怎么办?我就借机引导:那能否把它处理一下,化简变得简单点,再利用计算器。
可是还有些同学不可罢休,继续在思考尝试,终于得出结果来,用小括号代替中括号,不影响运算顺序。
这下我咋办?还是硬拉着学生先化简—–,可是还些同学在嘀咕,这样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用计算器简单;有些同学干脆不听你的。
我气得只拍桌子,那效果就不用说了——。
下课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边走边埋怨学生,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碰到上同一级段的数学老师,正好她也上这节课,也很气很糟糕,这样我就来到她的办公室进行讨论交流起来,她也同感,上了后很气,学生只管自己的,根本不吃老师的一套,教材安排的用意何在呢?若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以及掌握运算顺序等,那通过哪些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来达到目的呢?显然教材没有(因为使用计算器,学生根本体验不到计算的顺序,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效果大打折扣)。
教材应该安排一些乘方、开方(开得尽方)和加减、乘除之类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在计算中体验和掌握实数运算的顺序以及有关法则与运算律。
这是其一。
其二,如能化简算式,则先化简,再用计算器计算,这样能使计算方便。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35c3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c.png)
《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在《实数的运算》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引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练习;有些学生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计算训练。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后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和作业,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数的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学服务。
《实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5篇)
![《实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3f6fe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8.png)
《实数》教学反思《实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5篇)《实数》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这是学生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
从选择课题,到设计教案,板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只为达到课堂设计的最佳效果,令学生有收获。
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练习题的选取,甚至是对学生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用词都是细心修改。
最终这节课得以顺利完成。
上完这节课后,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且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最后小结的环节设置比较好,能够让学生自己主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感受,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开方”,只要能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在意义上理解了解算术平方根,后面的计算也就容易多了。
这也是这节公开课做得不足的地方,新课的容量有限,所以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求某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上。
在后面的课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乘方与开放互为逆运算。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以后有待改进。
最后,要感谢涂老师、龚老师课前耐心的帮我听课,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前来听课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感谢课后童校长的精彩点评和细心指导!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比如课前应该做足功课,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做大量的练习来领会要点等。
每一次公开课的经历,都将成为我工作历程中重要的一笔,现在我也信心百倍,全力以赴迎接未来的挑战!平方根教学反思我执教了《平方根》一课。
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得失,感触颇多。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2.1.1 实数的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2.1.1 实数的大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cf445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2.png)
《实数的大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正数、负数、零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识别实数之间的基本不等式。
2. 教学难点:理解实数大小的多样性和无限性,培养发散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尺子等数学教学工具。
2. 准备教学资料:相关实数大小的习题集或PPT。
3. 布置预习:学生自行预习实数大小的有关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实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讨论、练习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 引入课题:首先,我会简单介绍实数大小比较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实数大小比较。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实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2. 讲解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详细介绍实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会让学生明确比较的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找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同时,我会强调比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取值范围、符号问题等。
3. 演示实数大小比较的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演示。
这些实例可以是教材上的例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实数大小比较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与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实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通过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
![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ef74743186bceb19e8bbc8.png)
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real number"关于《实数》一课的教学反思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本教案根据数学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实数》一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
由于实数涉及的理论较深,数的概念又比较抽象,这些概念看似简单,学生要真正掌握还是有点困难。
教材一开始安排了一个探究:用计算器将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生:通过计算探究,发现这些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为了说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我随口又说出:请用计算器算算10/7是什么样的小数?生: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意见明显不一致)师:为什么?生:因为它等于1.xxxxxxx8,不循环。
噢,我明白了:计算器上最多只能显示出9位小数,是个近似值。
于是,我赶紧让学生将计算器的小数位数设定为5位,再看看结果是什么?生:1.42857师:可见,计算器上的值是10/7的真实值吗?生:······师:自己用除式笔算一下。
生:循环小数。
(大家终于心服口服了)接着,我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究√2用小数形式表示为多少?部分生:1.xxxxxxx2 ,也为有限小数。
(这是我预料之中的)师:请将你的计算器的小数位数设为3位、5位,看结果如何?生:1.414,1.41421师:那么能否认为√2到底等于1.xxxxxxx2,1.414,还是1.41421?生:······过了一会,有一生突然说:“都不等”。
实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实数的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6936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0.png)
本人初次担任高中数学实数教学任务时,对实数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交互式教学、应用情境化教学、思维导图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实数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中强调实数的概念和特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实数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实数的可比较性、有限性和连续性等,使学生可以对实数这一数学概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而在具体的实数教学中,我采用交互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快地探索和领悟实数知识。
我会通过PPT、白板等工具展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更好地理解实数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同时,我会在实数概念和应用情境之间进行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知识的应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实数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时,我会提出一些现实问题,例如测量地球的直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含义和应用。
我在教学中也会使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实数知识结构和内容,便于记忆和应用。
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让学生
更快地掌握实数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实数教学任务中,我认为重点在于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实数这一数学概念的概念和特性,通过交互式教学和应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知识的应用方法,以及通过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今后的实数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将会不断提高我的教学质量,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服务。
《实数》教学反思
![《实数》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519826ce2f0066f4332254.png)
《实数》教学反思本课例通过问题1学生会发现:有些数不属于有理数,从而比较自然地给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必要性。
由于在前面已经见过无限不循环小数,很自然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无理数和实数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通过问题2让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方法,讨论如何对实数进行分类对实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通过学生互相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深刻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实数系整体性的认识。
问题3通过对实数分类的练习与巩固,加深学生对各种数的认识,加深对实数概念的`理解。
问题4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克服困难,创造性地找到数轴上π、的具体位置,体会无理数的存在性。
借助数轴对无理数进行研究,从形的角度,再一次体会无理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如学生在有理数章节中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除了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外,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自己探索得到结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在处理这段教材时,没有刻意地增加难度,而是立足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尊重教材,挖掘教材,从“情境设计――例题选择――课堂引申”都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开发教材的功能。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整节课安排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特别是问题6设计的几个小问题,层层递进,分散了难点。
问题5、问题6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无理数也可以表示在数轴上这一事实,并且学会了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无理数和找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实数。
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挺得意的,又认识了一种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caecdd02d276a201292e50.png)
实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在学习新内容前先复习了一下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而这些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也是同样适用的,那么学生们就可以自己得出实数的运算顺序。
在讲实数的运算之前,先学了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实数的内容,然后再学习实数的运算,通过具体的计算题让学生对这一运算顺序加深印象。
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新教材中,实数运算这一节,很多的计算问题学生只能通过计算器来解决,而现在学生用的计算器都是科学计算器,都是比较智能的,只要把算式输入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觉得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十分重要的,从集中注意力到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若长期积累,情感上必定会比较喜欢数学,这才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最乐于见到的。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通过反思,我觉得虽然有学生的“动”,但总体来说“动”的还是不够的,师生之间互动不够,在学生板演之后,讲评应该要适当的表扬一下,发挥一下学生的积极性。
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实数回顾与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实数回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14773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7.png)
1.培养学生运用实数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高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实数的四则运算,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提升数学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素养;
4.深化学生对实数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解决方法:设计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将实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同时,结合实际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实数回顾与思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使用实数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测量长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实数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实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六章 实数 教学反思
![第六章 实数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a701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7.png)
第六章实数教学反思《实数》教学反思《实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六章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用平方运算与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了解实数的概念,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能利用化简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是我本章教学的几点体会:1、教后困惑教完《实数》一章后,我有这样的困惑:对于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解法我不但讲了,而且反复进行训练,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很多学生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当做求算术平方根解。
对于负数不能开平方不理解,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方根,结果只有一个,却求出正负两个。
甚致还有学生分不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等等。
让我感到非常不解。
2、对本章的学习我反思一下几点;(1)应加强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本章的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甚致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练。
所以导致以上问题。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一步步解决复杂的问题来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促进帮助下,自觉进行探索,主动识别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推理.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自主发现知识,归纳学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求学生有清晰的学习思路,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鼓励学生质疑,开发思路。
(2)与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尊重学生个体,热情鼓励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和体验。
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给予获奖的可能,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52b87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f.png)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而实数的运算又是在完成了本章最后一节实数的教学后的知识的延续和巩固,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任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的教学思路清晰,节奏把握较好。
一方面把握好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对新学知识的探究,进行课堂教学的展开;另一方面,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的探究。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知识的生成既符合由易到难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同时,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能进行一定得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通过不同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知识探究和知识应用,并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疑点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同时通过互助的形式让学习进行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从而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几点建议:①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课堂激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充满激情会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更要让学生感受枯燥的数学中其实是乐趣无穷的;②问题设计要严密,不能随意。
要做到“问有目的",而不是“过堂问”。
同时,教师的补问和追问也要符合问题的要求,不能无效的问。
③合理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互议。
实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而实数的运算又是在完成了最后一节实数的教学后的知识的延续和巩固,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任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的教学思路清晰,节奏把握较好。
一方面把握好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对新学知识的探究,进行课堂教学的展开;另一方面,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的探究。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知识的生成既符合由易到难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实数指数幂教学反思
![实数指数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501a56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4.png)
实数指数幂教学反思
在教授实数指数幂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地方:1. 提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实数指数幂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引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实数指数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过度注重细节或混淆学生的思路。
可以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将知识点分解成小的模块,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表示进行解释,或者通过与其他数学内容的联系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实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他们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数指数幂的知识。
5. 反馈和巩固: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巩固。
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巩固知识,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或困惑,帮助他们更
好地掌握实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教授实数指数幂的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通过这些改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指数幂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实数教学反思
《2.6实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内容,这是一节实数的运算、化简课,只有在熟练掌握两个公式(和这两个公式的逆运用)的基础上,反复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融汇,这也是数(或式)的运算(或化简)的最大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
”所以,我首先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体验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同学们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实际上是两个运算公式的逆运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这是教材里没有写出来的),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为课本的知识量比较少,我在新课引入和练习巩固方面所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这也是数(或式)的运算的通用的做法,旨在通过练习、例题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我也把练习、例题的量掌握在一定的尺度,以避免学生的反感与厌烦,从而导致前功
尽弃。
由于复习练习时学生配合相对不默契,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在课时小结时,显得比较仓促,这是本节课不足的地方。
另外,实数的有关计算和化简,还有待于以后的练习和作业继续加强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