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模式对农田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分的适应性是生产上品种布局的重要依据。本文在
3种不 同灌溉 处 理 下 , 选用 4个 不 同基 因 型小 麦 品
种分析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蛋 白质的变化 , 找出
理想 的生 态适应 性 、 有较 高 产 量潜 力 的 品种 及科 具
学合理的灌水模式 , 以达到节水又高产的 目的。为
6期
1 2 试验 方 法 .
W2和 W3与 W1有 显著 差 异 。 品种 泰 山 2 3号 、 泰 山 23与 山农 1 、 家 庄 8号 有 显 著差 异 , 山 2 2 6石 泰 3 与 泰 山 23无 差 异 , 2 山农 1 石 家 庄 8号 也 无 差 6与 异 。泰 山 2 同灌溉 模式处 理 问穗数 差异 最显 著 , 3不 变化 范 围为 4 .3— 8 4 , 04 4 .O 主处 理 间穗 粒 数 与产 量 无 差异 , 千粒 重表现 为 W1W2之 间差 异 不显 著 , 、 但
m 鲁中、 m, 鲁西南地 区小麦生育期降水不 到全省平
均水 平 。水是 小麦 生长发 育 中必不 可缺 的一个 重要
全国的 16 / 。其 中, 业灌 溉 约 占全 部用水 的 7 农 O %, 而小麦灌溉是主要 的农业灌溉用水。山东位于
的环境 因子 , 它的缺乏对小麦 的生长发育 和产量都 将造成很大的影响。水分亏缺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和
潜力和 品种适应性。
关键词 : 麦 ; 溉方式; 小 灌 叶面 积 ; 物 质 ;产 量 干 中图 分 类 号 :5 2 1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Efe to fe e tI rg t n P te n n Gr wt a a t rsis f c fDi r n r ia i a tr s o o h Ch r c e it o c

冬小麦节水灌溉及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冬小麦节水灌溉及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冬小麦节水灌溉及对土壤水盐的影响长时间以来,旱涝、盐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已经降低,但干旱和盐碱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本质解决,其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冬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探究节水灌溉问题,对解决干旱,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冬小麦;节水灌溉;土壤水盐在旱涝和盐碱问题逐渐突显的背景下,严重制约我国冬小麦产量。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并且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积极推进节水灌溉是有效缓解用水紧张重要举措。

我国学者基于不同角度研究节水灌溉问题,同时运用基本方程,构建节水灌溉的模具,通过核算得出节水防盐与最佳经济效益的灌溉措施。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究针对冬小麦运用节水灌溉对水盐构成的影响,确定最佳灌溉方案。

一、冬小麦试验地点自然情况冬小麦实验地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达到2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718mm,降雨量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干季和湿季分明,年平均蒸发量是1900mm,蒸降比是4.0。

实验地区冬小麦生长期限内降雨量是254mm,降雨蒸发量为410mm,这种气候比较适合种植种小麦,并且发生旱涝盐碱的概率较高。

本实验区的地下水位是3m-4m,是微碱性矿化水,总含盐量是1.0/L,可以进行节水灌溉。

地下水盐分布情况见表1。

试验地区的土壤为盐碱性的潮土,主要以“轻壤质地”为主,在剖面50-70cm 有厚度不相同的粘土夹层,土壤中的物理性质见表2。

二、试验设计与实验方法1.试验设计:冬小麦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水量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存水和降雨等差值,即为灌溉定额,计算公式是在公式中,M代表灌溉定额、E代表需水量、a表示降雨利用的系数、P表示降雨量、W0是冬小麦播种储水量、Wt是冬小麦收割储水量、G0代表冬小麦利用的水量,将mm为计量单位。

2.试验方法:在播种冬小麦前需要进行灌水和施肥,在正式播种冬小麦前各个试验地区的水量相同,灌溉前水量定额是80mm,正式播种时0.8低下土层含水量是23%,另外为防止出现肥力不均匀的情况,每个区域按照相同标准进行施肥,堆肥15721kg/ha,氮磷肥850kg/ha,磷酸二铵235kg/ha,尿素235kg/ha。

矿井水灌溉对土壤特性和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矿井水灌溉对土壤特性和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矿井水灌溉对土壤特性和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作者:杨金芳,李春喜,马守臣,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2期杨金芳1,李春喜1,马守臣2,姜丽娜1,邵云1(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为研究矿井水灌溉下作物生产的安全性,以井水灌溉为对照(CK),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矿井水灌溉(T1处理)以及采取改良措施(T2处理)后对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及小麦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长期矿井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也显著抑制了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增施牛粪对矿井水灌溉农田进行改良,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也改善了小麦生长状况,小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也显著改善。

研究结果对科学利用矿井水灌溉,确保矿区农田生态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井水灌溉;小麦生长;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改良中图分类号:S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2-5016-04Effects of Irrigation with Mine Water on Soil Characteristics,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YANGJin-fang1,LIChun-xi1,MAShou-chen2,JIANGLi-na1,SHAOYun1(1.CollegeofLifeScience,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Henan,China;2.CollegeofSurveyingandL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Abstract:Takingthewellwaterirrigationasthecontrol(CK),apotexperimentwasconductedtoclarifytheeffectsofirrigationwithminewater(T1treatment)andsoilimprovement(T2treatment)onsoilenzyme(ureaseandsucrase)activity,soilrespiration,physiologicalecologyandgrainyieldofwheat.Theresultsshowedthatthelong-termminewaterirrigation(T1treatment)obviouslyreducedthesoilrespirationandsoilenzymeactivity,alsoobviouslysuppressedplantheight,leafarea,chlorophyllcontent,andthephotosynthesisofwheat.SotheyieldofwheatandrelatedtraitsweremuchlessthanthatinCK.Butsoilimprovementthroughaddingdairymanuretosoil(T2treatment)obviouslyenhancedsoilrespirationandsoilenzymeactivitythatirrigatedbyminewater,alsoimprovedthewheatphysiologicalecology,includingplantheight,leafarea,chlorophyllcontent,photosynthesisofwheat.Andtheyieldofwheatandrelatedtraitsweresignificantlyraised.Thestudyhadimportantpracticalvalueforusingtheminewaterirrigationandensuringfarmlandecologicalsafetyandfoodproductionsafety.Keywords:minewater irrigation;wheatgrowth;yield;soilenzymeactivity;soilrespiration rate;soilimprovement在全国水资源利用结构中,农业用水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70%。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的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和施肥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灌溉对于小麦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灌溉能够维持土壤湿度,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在施肥方面,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三大营养元素,它们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而不同的施肥方式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方式,不同的氮磷钾比例等等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对比实验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

以夏玉米 - 小麦轮作区的旱地农田为试验地点,我们采用了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进行对比实验。

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按照经验和习惯施肥灌溉,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根据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施肥灌溉。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且比较了不同的氮磷钾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年的实验观测,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第二,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单一施肥方式;适当调整氮磷钾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影响机制探讨那么,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提高了土壤湿度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小麦的生长。

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能够为小麦提供更为全面的养分,能够弥补单一施肥方式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限量灌溉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限量灌溉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 材 料 与 方法
1 1 试验材 料与设计 .
水 的渗漏量 。在 试 验 区土壤 及 降 水 条件 下 , R和
D可忽略不计 。因此 , 物 耗水 量 实 际 计 算公 式 作
为 : T=P+I E +△S WS
试验 于 2 0 0 8—2 o 0 9年 度 在菏泽 市 农科 院试 验地进行。菏泽年平均气温 1. ̄ 平均降水量 39 C, 65m 20 1 m,08—20 09年 度 小麦 生 育 期 间 降 水 量
量 ×10 0
运转, 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限量灌
溉毕竟是 一种限 制性 措施 , 小 麦 的生 长发育 必 对 然造成不利影 响 , 只有 采 取适 宜 的栽 培措 施来 调 节和补偿 , 能 确保 提 高小 麦产 量 。本试 验 以冬 才 小麦济麦 2 2为试验材料 , 探讨 限量灌溉条件 下获 得高产和 高水 分利用效 率 的小麦 群体 。
12 3 水 分 利 用效 率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E= . . WU
2 1m/ 0 l。供 试 土 壤 为粘 壤 土 , 壤 有机 质 、 解 l 土 碱 氮 、 效磷 、 效 钾 含 量 分 别 为 I. /g7 . 速 速 10gk 、5 9 m /g2. gk 、52m /g g k、22m /g7 . gk。供 试 品种 为 济 麦 2 , 种前 浇底墒 水 70m/ m , 水 量用 水 2播 5 h 灌 表计量 。灌 拔 节 水 70m /m 。分 别 设 置 公 顷 5 h
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 40~ 0 m, 0 60m 菏泽市
小麦全生育期 平均 降水为 16l 不能满 足小麦 9 m, n 生长所需水 分 , 要 补充 灌溉 来保 证 小麦 的 高产 需

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研究

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研究

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研究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农业灌溉技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现代灌溉技术。

一、农业灌溉技术的重要性1. 增加土壤湿度:旱季或干旱地区,在无水情况下,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灌溉可以补充土壤水分,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

2. 促进养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可以使土壤养分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因此,灌溉可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3. 控制土壤温度: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防止过热对作物的伤害。

这对于炎热地区特别重要,可以增加作物的生长季节。

4. 预防虫害和病害:灌溉可以防止土壤表面出现裂缝,从而减少害虫和病菌进入土壤的机会。

这有助于保护作物的健康和增加产量。

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1. 雨水收集和蓄水: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削减对地下水的依赖。

这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堤坝和水渠等措施来实现。

2. 滴灌系统:滴灌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

它通过在作物根部上方滴水,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确供应。

滴灌系统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减少土壤侵蚀,并改善土壤湿度和养分的分布。

3. 喷灌系统: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植物上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土地,并有效地提供水分。

喷灌可以通过调整喷头角度和喷洒速度来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4. 地下滴灌系统:地下滴灌系统是在土壤深处安装滴灌管道,将水源直接供应到植物根部。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浸渗,并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5. 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使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来监测土壤水分、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

它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量和频率,以提高灌溉效率和粮食产量。

三、农业灌溉技术的影响1. 提高粮食产量:通过灌溉技术,作物可以得到更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从而促进生长和发育。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作者:汪勇屈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9期汪勇屈涛一、产量构成1、群体动态指标基本苗38~45万/亩,越冬前总茎数80~100万/亩,起身期最高总茎数95~110万/亩,抽穗期穗数45~55万/亩。

2、冬前壮苗指标越冬前小麦主茎叶龄4~6片,单株茎数1.5~3个,单株次生根5~7条。

3、产量结构指标亩成穗数42~50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2克以上,产量500 千克/亩以上。

二、品种选择选用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的优质高产早熟品种。

推荐品种:新冬22号、新冬55号等。

三、田间管理技术1、播前准备①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腾茬整地,有条件的地块灌足底墒水,每亩灌量不少于100立方米,确保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适耕状态及时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

耕后耙耱,整地成待播状态,做到土壤松碎、上松下实,墒度适合。

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或者腾地晚抢时播种的地块可采用干播湿出方式,确保适期播种。

②施用基肥。

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5~6千克,均匀撒于地面深翻入土。

③种子处理。

选用包衣种子,播前可药剂拌种。

杀菌剂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200克或11%三唑酮?福美双悬浮剂145~2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100千克种子;杀虫剂选用48%苯甲?吡虫啉悬浮剂300~400克拌100千克种子,拌后闷种4~6小时,现拌现用。

可防锈病、白粉病,兼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2、播种①适期播种:秋播温度15~18℃为适播期,北四县:适播期为9月15日~9月30日。

9月20日前后播种最佳,最迟不得晚于10月5日播种;南五县:适播期为9月20日~10月10日,最迟不得晚于10月15日播种。

②适宜播种量:北四县:亩播量22~25千克。

10月1日以后播种,亩播量28~30千克。

南五县:亩播量20~23千克。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随着春季来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冬小麦也进入了生长旺季。

在冬小麦
生长期间,适时的灌水对产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产量
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春季初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适时的补充水分可以推动作
物的生长和发育。

冬小麦的叶面积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吸收光能能力提高,从而增加了
籽粒数和单粒重,为获得理想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春季中后期是冬小麦拔节到抽穗期的生长黄金期。

此时,若能给予充分灌溉,
可有效延长生长周期、增加垂穗数和穗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另外,灌溉还可以保证
冬小麦的根系充分发育,提高冬小麦耐旱能力。

然而,应注意灌水量的控制。

过度的灌水会导致土壤过湿,增加冬季农闲期耕作难度,而且冬小麦抽穗及成熟期灌水过量也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降低冬小麦市场价值。

总之,适时的灌水是冬小麦获取高产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春季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
产量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分析,逐渐增加灌水量,保证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得到较高的产量
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农田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农田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农田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农田灌溉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

农田灌溉方式和水质对土壤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不仅涉及作物生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不同的农田灌溉方式对土壤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传统的洪灌灌溉模式可能会造成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疏松度不足,水势低下等问题。

而现代化的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则能够更好地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的根系发展和土壤微生物活性。

此外,适宜的农田灌溉方式还能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渗漏,减少养分流失的风险,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能力。

其次,农田灌溉水质对土壤质量也产生重要影响。

不合格的灌溉水质量可能导致土壤中积累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等,这些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和农作物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农田灌溉中应注意选择高质量的灌溉水源,以降低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

此外,适宜的灌溉水质还能有利于土壤的水分保持和供应,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活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不仅是一个单向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土壤特性的反馈和调节。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灌溉方式和水质的响应不尽相同。

例如,粘土质地的土壤在遇到过量的灌溉水时,容易产生板结现象,从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根系的延伸。

而砂质土壤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需要增加灌溉水量才能满足作物需求。

因此,在农田灌溉中,需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灌溉方式和水量,以减少对土壤质量的不利影响。

此外,农田灌溉对土壤的长期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频繁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产生土壤盐渍化问题,从而降低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合理管理农田灌溉,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土壤盐分积累,降低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而农田长期不良的灌溉管理,也可能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减少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土壤质量的恶化。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灌溉方式、水质特性、土壤特性、长期管理等诸多因素。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下 降趋势 , 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 其中氮肥 的利用率甚至 不足 3 0 % 。在 肥 料 的施 用 量 中, 氮肥 用 量 约 占 5 0 % 左 右 , 一些农业发达地 区小麦 玉米季 的氮肥年 施用量超过 了
效磷含量 1 6 mg / k g , 速效钾含量 9 8 m g / k g , 依据《 全国养分含 量等级表》 的分级标准属于二级水平 ] 。
1 . 2 试 验 设 计
6 5 0 k g / h m
。高量 的氮 肥投 入 远超 出了作 物 的养 分需
求, 造成氮素大量盈余 , 更有相 当部分氮 素进 入环境 中, 对 环 境造成 了较大威胁。而随着我 国耕地面积的 日益减少和人 口 的不断增加 , 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 因此如何 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养分效 率并降低氮肥 投入 , 成 为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 的粮食产区之
1 0月 6日播种 , 全部为机械播 种 , 于2 0 1 0年 6月 1 7日收获。 具体种植方式与管理措施见 表 1 , 除表中所述外 , 其他管理措 施在各处理间均保持一致。 试验 中所用 氮肥 为尿素 ( 4 6 % N) , 磷 肥 为重 过磷 酸钙 ( 1 6 %P 2 0 ) , 钾肥 为氯化钾 ( 5 0 %K : O) , 微肥 为硼砂( 9 9 %) 和硫酸铜 ( 9 9 %) ; 其 中磷 、 钾 肥与 微肥 全部 作 为底 肥基 施。
下成熟期冬小麦植株氮养分累积量 以处理 C最 高 , 其 次是处
理 D、 处理 B , 最低 的是农 户习惯模 式处 理 A; 处理 C的氮累 积量与处理 A、 B间差异显著 , 处理 D与农户 习惯模式处理 A 间也有显著差异 。各处理磷养分累积量 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 D、 处理 C>处理 B和农户 习惯模式处理 A, 处理 C 、 处理 D与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分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但是,在实施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滴灌器材选择合适的滴灌器材对滴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选择流量稳定,出水均匀的滴灌器材,如透气式滴灌管或点式滴灌器。

此外,还应该注意滴灌器材与灌溉水源的配套,确保水源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的需求。

二、滴灌水量的设定冬小麦滴灌栽培技术的灌溉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

过多的水量容易导致土壤酸化、病虫害滋生等问题,而过少的水量则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设定滴灌水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灌溉水量适当。

三、保持土壤水分平衡冬季气温低,小麦生长缓慢,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在滴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平衡,不要出现过度干旱或水分过多的情况。

一般来说,土壤水分在60%~80%之间为最佳。

四、应用合理的肥料冬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因此,在滴灌过程中应注重土壤肥力的保持和补给。

同时,应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施用适量的化肥,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五、防止冻害冬小麦作为冬季作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

因此,在滴灌过程中应注意保留土壤的地热和地温,并适当增加灌溉量,保持土壤温度和潮湿度,提高小麦的抗冻能力。

综上所述,冬季小麦滴灌栽培技术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只要注意上述几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和施肥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以下是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的分析。

1.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是在小麦生长期内定期施肥和浇水,以满足小麦群体的生长需求。

这种施肥方式比较稳定,以小麦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环境污染较小为特点。

但是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性不强,会导致营养成分的过度和缺失,同时还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滴灌施肥方式是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将水和肥料同时给予植物。

这种施肥方式比较节约资源,雨季也可以采用,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特点。

滴灌施肥方式可以根据小麦所需的营养成分,通过控制滴水的速度和量,来满足小麦所需的养分,并且可以减少小麦植株生长的压力。

微灌施肥方式是以光合作用、蒸散作用为基础利用微灌技术润湿土壤,根据小麦植株吸水需求,实现小麦的水分和养分的均衡供应。

这种施肥方式可以避免灌溉过量而引起小麦生长不正常,同时也可以避免养分的浪费和营养透明导致养分过低而影响小麦产量。

总的来说,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喷灌和滴灌施肥方式是相对高效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节约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很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试验研究

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试验研究

试验地点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东里解 , 经度 16 。 1 5 纬度 3 。8 , 7, 90 海拔高程 7 5 9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 8 . m; 4 多
年平均 降水量 5 0 2 mm,多年平均 水面蒸发量 1 1. m 2 8 2 m(0 7 al r 蒸发皿 )多年平均气温 1 平均 日照时数 2 7 ; 霜 t , 1 C, o 6 2h无
本 项 目田间试 验在农 户地块进行 , 试验设 置 1 处理 , 个
重 复 3次 。 每个 小区长 3 宽 2 面积 6 0m2 验布置 0m, 0m, 0 . 试 图见表 1 试 验设计 灌溉水量 按农户 的实 际灌 溉进行 , , 全生
育期灌 2 , 水 灌水定额 90m / m , 0 , h 2灌水方 式为 管道输水 ,
22 试 验 设 计及 方 法 .
个重要组 成部 分。回用过 程中 , 再生水 灌溉的安全性 、 对农
作物的影响成为 了再生水 回灌领域 的热 点问题 , 中国内的 其
主要研 究 内容包 括再生水灌 溉对 土壤 一作物 系统 中重金 属
分布 的影 响 , 对土壤理 化性质 的影响 , 对种子 萌发及幼 苗生
地面灌 溉 , 灌溉 水 为清水灌 溉 、 生水灌 溉 , 验所用 再生 再 试 水水源为太榆退 水渠水 , 清水取 自当地地 下水 。 同时设置施 用不 同施 肥量对 照 , 底肥 “ 尔旺 ” 清水 灌溉 、 生水灌 施 施 , 再 溉施量 均为 7 0k /m , 5 gh z 4月 t 7日施 追肥尿 素 ,再 生水灌 溉施量 为 30k /m。井水 灌溉施 量为 70k h 除灌水 0 g h , 5 g/m , 类型和施肥 不同外 , 其余 田间管理措施均 相同 。 试验设计方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不 同 灌 水 方 式 对 冬 小 麦 耗 水 与 产 量 的 影 响
姜 亚东 , 王文颇 , 李彦 生 , 印富 周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杨陵 ,1 10 2河北科技师范学 院 农 学系) 72 0 ;
摘 要 :以冬小麦 品种科 师 2 2为材料 , 田间条件下研究 了不 同灌水 处理 对土壤 水分 变化规律 和小麦产量 的 在
影 响。试验 结果表明 : 不同灌溉处理下 , 麦的耗 水量 、 冬小 耗水 系数 、 产量 不 同。干旱处 理 的耗 水 系数 最低 。 相 同灌水次 数下 , 随灌水总量增加 , 系数 、 耗水 耗水量增大 ; 同灌水量 条件下 , 多次灌溉方式 的耗水量 、 相 少量 耗水 系数则 降低 。不 同灌水处理 间冬小麦 的产量存 在极显 著差异 , 各 处理 的产量均极 显著高 于早处理 灌水
维普资讯
5 8
河 北 科 技 师 范 学 院 学报
2 2卷
播 种前 、 成熟 后 和 各 生 育 时期 灌 水 前后 在 小 区 内用 土钻 分 0~2 ,0~4 ,0~6 ,0~8 ,0~ 02 04 06 08 10 10~10c 0 ,0 2 m共 6层 取土 , 用烘 干法测定 土壤含 水量 。 采 播 种前用 环 刀法 测 定 10 c 土层 每 2 m 的容 重 。从 上 至 下 的 容 重依 次 为 : .9 1 6 , . 7 2 m 0c 13 ,.0 15 ,
资源的大量浪费 ,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 3% ~ 0 J 0 4 % 。因此 , 研究小麦的需水特点、 灌水 时期 、 灌水 量对 耗 水 量 与 小 麦 产 量 的影 响 , 节 约 用 水 , 高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 护 水 资 源 具 有 重 要 意 对 提 保 义 加 。为了使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发展 , J 为高产麦 田的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 笔者通过试验资料分析 ,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

滨州市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内重要的冬小麦生产区之一。

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保证水分充足供应,对提高产量、质量有显著影响。

但是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较少,因此对机械灌溉的依赖性较强。

另外,选择垄作、畦作等栽培方式,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消耗量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以及分析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关系,将有助于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并且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灵活调节灌溉,在确保土壤水分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水和降低种植成本[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6°38′,东经116°23′。

地处鲁北平原,地貌类型为黄河冲击平原。

该地以粉砂壤土为主,田间持水率21.8%。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全年平均降雨量564.8mm,年平均气温为12.8℃,无霜期205d。

1.2 试验设计试验中设置两个变量,分别是栽培方式、灌水定额。

其中,栽培方式分为3种,即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各种栽培方式的田间布置如图1所示。

灌水定额设有3个水平,只用于RC和HLC栽培,分别是:(1)高水处理,灌水定额等于TC栽培模作者简介:王立华,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Email:****************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王立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811)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产量、耗水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一处农田开展试验,分别设计常规畦作(TC)、垄作(RC)、高低畦栽培(HLC)3种栽培模式,并且在RC和HLC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高水、中水、低水3种灌溉处理。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灌溉是冬小麦生产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为制定灌溉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方式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2.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

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田间试验,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和地块,采用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不同的灌溉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2. 测定不同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并对比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差异。

3. 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并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4. 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五、研究预期结果1. 比较传统灌溉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2.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

3. 明确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4. 为灌溉技术优化和小麦产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实施计划1. 实验前期准备:选择试验品种和地块、确定不同处理方案、采购试验设备等准备工作。

滴灌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利用和流失的影响

滴灌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利用和流失的影响
采集径流水和渗漏水水样后,现场立即过滤,样品 置于冷藏保温箱 12 h 内送实验室,并在-20℃下冷冻保 存。测定时在常温下解冻,按比例混合,用碱性过硫酸 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混合样的总氮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田农作物产量 2006 年与 2007 年各农作物常规区和滴灌施肥区产量
13540a 20369a 9663a
滴灌施肥 15632a 5497a 10037b 13017a 22375b 11473b
注:产量数值后面英文字母相同表示无显著差异,字母不同表示差异达到 P<0.05 的显著水平。
2.2 常规区和滴灌施肥区的总氮流失负荷 2006 年试验基地总降雨量为 993.4 mm,2007 年总降
本文分别以梨园和蔬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滴 灌施肥处理区和常规对照区进行生产试验,利用径流收 集小区和渗漏收集管监测试验区的氮素流失负荷,对比 这两个试验区的氮肥消耗量和总氮流失负荷,研究精确 滴灌施肥技术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削减氮素流失负荷 方面的效果,为有效减少肥料用量和在源头上控制农业
收稿日期:2007-07-31 修订日期:2008-06-12 基金项目:中国-意大利环境保护合作项目 作者简介:黄丽华(197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 上海市钦州路 508 号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233。 Email:huanglh@ ※通讯作者:沈根祥(1965-),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 农村生态和环境保护研究。上海市钦州路 508 号,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200233。Email:shengx@
量平衡简易公式计算每次降雨所产生的渗漏水量[11],表
达式为
Pa=P-Rs-ΔM
(2)

农业灌溉量与作物产量的关联规律

农业灌溉量与作物产量的关联规律

农业灌溉量与作物产量的关联规律农业灌溉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灌溉量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过度或者不足的灌溉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农业灌溉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正确的农业灌溉量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供给,保持作物的正常生长。

水对于农作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水分供应可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传输营养物质和养分进入根系。

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少时,作物的光合作用会降低,养分的吸收和传输也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和产量。

而过度灌溉会导致根系缺氧,也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正确的农业灌溉量对于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非常重要。

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适当的灌溉可以通过排除盐分,使盐分浓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减少对作物的伤害。

但是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稀释过低,从而增加盐分对作物的伤害。

因此,灌溉量的合理控制可以维持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另外,适当的农业灌溉量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

水具有热容量大的特性,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

在炎热天气中,适当的灌溉可以通过蒸发散热的方式降低土壤温度,为作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而在寒冷季节中,适当的灌溉可以通过释放热量保持土壤温度,并防止作物受到冻害。

因此,农业灌溉量的合理控制可以调节土壤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最后,农业灌溉量的合理控制还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率。

水通过灌溉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溶解,并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

适当的灌溉可以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而过度或者不足的灌溉都会对养分的迁移和吸收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养分利用率,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之,农业灌溉量与作物产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规律。

正确的灌溉量可以使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供给,同时调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和温度,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闫伟强;唐利娜;朱国梁;孙哲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5)002
【摘要】以泰山23号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协调和足量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灌水与不灌水各处理相比,增产效应显著,增产幅度达20.6%~27.1%;不同肥水配比对冬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不灌水施肥处理较对照增产15.4%~65.2%,补充灌水(底墒水、拔节水)施肥处理增产17.6%~ 63.9%.
【总页数】3页(P90-91,94)
【作者】闫伟强;唐利娜;朱国梁;孙哲
【作者单位】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062
【相关文献】
1.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J],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祥明
2.氮、磷、钾配施对不同土壤类型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 [J], 高翠民;
杨永辉;潘晓莹;王洪斌;何方;武继承
3.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碳、氮、硫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J], 张辉;朱云集;田文仲;谢迎新
4.喷灌条件下灌水与施肥对河西走廊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J], 朱忠锐;范永申;段福义;陈震
5.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水氮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J], 郭曾辉;雒文鹤;刘朋召;师祖姣;王瑞;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1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5No.11 682009年1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Nov.2009滴灌模式对农田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王建东1,龚时宏1※,高占义1,邹慧1,2,于颖多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北京100044;2.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大田作物最优滴灌模式的研究是滴灌技术深入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田间试验,选取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两种滴灌类型,研究其在4种不同灌溉制度下农田水、氮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冬小麦产量的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控制范围相同时,不同滴灌类型下冬小麦生育期内所需的灌水总量和灌水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施肥量和灌水定额基本相同时,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促使硝态氮向深层土壤运移的几率更大。

但总体而言,不同滴灌类型相同灌溉制度下,硝态氮运移规律基本相似;同种滴灌类型不同滴灌制度下的各处理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在充分灌时,不同滴灌模式下的冬小麦产量差异性不显著;非充分灌时,滴灌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灌溉,土壤,氮,滴灌模式,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doi:10.3969/j.issn.1002-6819.2009.11.013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09)-11-0068-06王建东,龚时宏,高占义,等.滴灌模式对农田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68-73.Wang Jiandong,Gong Shihong,Gao Zhanyi,et al.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mode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and nitrogen and winter wheat yield[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9,25(11):68-7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言滴灌作为一种施于作物根区附近的局部灌水技术,可进行实时、精量的水、肥控制灌溉,根据毛管的铺设方式可分为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两种模式。

不同的滴灌模式,即指不同滴灌类型(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及不同滴灌制度(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作物的生长以及农田土壤环境因素,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温度等,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B.R.Hanson等比较了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下的莴苣产量[1]。

Ahmet Ertek等研究了滴灌灌水频率对棉花棉球数、脱铃百分比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2]。

S.MetinSezen等研究了滴灌制度对绿豆和胡椒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4]。

N.Katsoulas等研究了滴灌灌水频率对玫瑰花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5]。

总之,国外的田间试验研究大都表明,不同滴灌模式对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1-11]。

在国内,曹红霞等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研究表明,滴灌灌水频率可改变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土壤蓄水量[12]。

康跃虎、王凤新等人多年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滴灌灌溉频率对土壤水分的分布、马铃薯根系分布、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影响[13-14]。

在滴灌水肥运移研究方面,Bar-Yosef和Sheikholslami收稿日期:2008-04-02修订日期:2009-11-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09045);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100213);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100221)作者简介:王建东(1978-),男,湖南茶陵人,工程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及产品研究。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100044。

Email:wangjd@※通信作者:龚时宏(1961-),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及产品研究。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100044。

Email:gshh@ 对滴灌条件下黏土和砂土中水分、NO3-和P的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

Bar-Yosef对滴灌条件下砂土中种植的西红柿的水分和养分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对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分和溶质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如Omary、Ligon和Quadri等,Clothier和Elric等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滴灌条件下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的运动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李久生等人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滴灌施肥灌溉参数和运行方式对水分、硝态氮和氨态氮在土壤中的运移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15]。

综上所述,在滴灌条件下溶质运移的研究中,多采用保守性溶质和室内土柱试验,不能完全阐述大田滴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溶质随水运移规律。

此外,系统研究不同滴灌模式下作物生长及农田土壤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较少,且目前的研究成果多为定性的结论,很难指导大田精量滴灌技术体系的制定,该研究采用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两种滴灌类型以及4种不同滴灌制度,定量研究不同滴灌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及农田水氮运移的影响,以期为中国粮食作物最优田间滴灌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布置试验在北京市大兴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

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9°39',东经116°15',试验地气候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40mm。

基地有自动气象站,可获得试验所需的相关气象数据。

试验田土壤物理性状如表1,根据国际土壤质地分类标准,0~100cm深度为壤土,0~100cm土层的平均田间持水率和体积质量分别为30.58%和1.58g/cm3。

第11期王建东等:滴灌模式对农田土壤水氮空间分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69冬小麦于2006年10月份种植,种植行距为25cm,2007年6月15日进行采收考种。

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都采用Netafim公司同一型号的滴灌带,额定流量为1.1L/h,滴头间距为30cm。

滴灌带的布置间距为50cm,地下滴灌试验小区的滴灌带埋深为25cm。

表1供试土壤物理性状Table1Physical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soils颗粒分级/%土层/cm<0.002mm <0.05~0.002mm<1~0.05mm体积质量/(g·cm-3)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率/%0~2010.8345.5743.67 1.3628.7342.17 20~4011.6743.1745.17 1.6530.1742.49 40~6016.1740.9742.86 1.6331.4939.87 60~8016.1743.1740.67 1.6730.5546.36 80~10016.1737.8346.00 1.6131.9841.491.2试验处理设置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试验设置4个相同处理(表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各处理小区随机布置。

每个处理小区的面积为4.5m×5m。

鉴于前人在冬小麦抽穗-成熟期内开展最优灌溉制度研究所得的结论争议不大[16-18],该试验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试验只在冬小麦的返青-拔节,拔节-抽穗两个生育阶段实施不同的灌溉制度控制,在这两个生育阶段,4个处理的灌水下限分别选择为田间持水率的40%、50%、60%和75%,在其他生育阶段,各处理灌溉制度相同,各处理的灌水上限与灌水下限的确定主要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16-19]。

为保证土壤初始含水率基本相同,在种植冬小麦以前,每个试验小区灌水1.5m3。

此外,每个小区在12月份冬灌1.5m3。

在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时,各处理的设计灌水定额按照表2用含水率差值法确定[16,19],各试验小区的灌水量由各小区进口处的水表控制。

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施肥习惯和经验,各处理小区在进入返青期后的第一次灌水时追施尿素一次(各试验小区施尿素量都为330kg/hm2),尿素溶解后通过施肥罐施入各试验小区。

表2灌水处理设计Table2Arrangement of irrigation treatments冬小麦生育期日期/月-日处理1灌水下限~灌水上限处理2灌水下限~灌水上限处理3灌水下限~灌水上限处理4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计划湿润层/mm播种-越冬10-15-11-30播前灌67mm播前灌67mm播前灌67mm播前灌67mm越冬-返青11-30-03-10冬灌67mm冬灌67mm冬灌67mm冬灌67mm返青-拔节03-10-04-1575%田持~田持60%田持~田持50%田持~75%田持40%田持~60%田持800拔节-抽穗04-15-05-1375%田持~田持60%田持~田持50%田持~75%田持40%田持~60%田持800抽穗-灌浆05-13-05-3175%田持~田持75%田持~田持75%田持~田持75%田持~田持800灌浆-成熟06-01-06-1555%田持~70%田持55%田持~70%田持55%田持~70%田持55%田持~70%田持8001.3观测内容土壤水分:采用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每20cm 一层进行土壤水分测定,测量深度达到1m。

土壤水分每3d测定一次,另外,在每次灌水前天傍晚和灌水后12h 也进行测定。

土壤氮素(硝态氮):在各处理小区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5个土壤深度安装土壤溶液提取器,在灌后1d或2d提取各处理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用滤纸过滤后利用流动分析仪(Auto Analyzer III)测定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含量。

作物产量:以各处理所对应所有小区中间2m×2m 范围内冬小麦穗粒干质量产量的平均值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土壤平均含水率变化趋势从图1可知,冬小麦生育期内降雨量很少,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需水量主要依靠灌溉补充。

根据各处理的灌水下限和灌水上限控制,各处理生育期内实际灌水情况见表3。

结合图2分析,冬小麦生育期内,由于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处理1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基本保持在70%田间持水率以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波动幅度很小,土壤含水率一直处于比较充足的状态,由此对应累计的灌水量和灌水频率最多。

在冬下麦返青-拔节期内,处理2土壤含水率波动幅度最大,这主要与试验设计的土壤水分控制范围有关。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由于灌水下限的控制,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处理3、处理4在返青期没有灌水。

此外,各处理在灌浆-成熟期内没有灌水,各处理的灌水基本集中在冬小麦的拔节-抽穗期。

由此可见,不同滴灌模式下的灌水频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控制的范围要求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需水量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