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原腔动物

合集下载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第七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过去曾包括线虫纲(Nematoda)、轮虫纲(Rotifera)、腹毛纲(Gastro-tricha)、线形虫纲(Nematomorpha)及棘头虫纲(Acanthocephala)等5纲。

这几类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原体腔;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这些结构上的特点,显示出原腔动物较以前讲述的各类动物更复杂,更高等。

但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类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因此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原腔动物中各类群应各自列为独立的门。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为50万种。

线虫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农田土壤中每平方米有线虫1000万条,重可达10g以上。

植食性线虫以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植物根及腐败有机物等为食;肉食性种类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其他线虫等。

寄生线虫寄生在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较大。

线虫的身体一般呈圆柱状,细长,故通称圆虫。

土壤线虫和植物线虫体多微小,最小的种类体长只有200μm;寄生线虫中,大的体长可超过300mm,最大的可达1m以上,但其直径小于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角质膜(Cuticle)线虫体表被一层角质膜,厚度一般为身体半径的0.07倍,坚韧富弹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角质膜为上皮分泌形成,一般分为皮层(cortex)、中层(median)(基质)和基层(basal layer)(斜行纤维)3层①70000034_0150_0,最内为基膜(图7-1),角质膜有保护作用。

动物生物学原腔动物

动物生物学原腔动物
开管式: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闭管式: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
33
(七)呼吸器官
1、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栉鳃
楯鳃 瓣鳃 丝鳃 次生鳃
2、陆生种类用外套腔壁形成的“肺”呼吸
34
瓣 (八)排泄器官 鳃 类 的 内肾孔 围 心 腔 与 静脉窦 肾 横 断 面 图 1 围心腔 解 3 心耳 生殖孔 8 肾的管状部
* 少数仅有雌体或雄体
* 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
13



输精管
精巢
储精囊
交合刺



输卵管 子宫
卵巢 排泄管 肛门
蛔虫的解剖示生殖系统
14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
(单管)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雌性生殖孔
(双管) 卵在子宫内受精,有幼虫阶段 自由生活种类产卵量小,寄生线虫产卵量大
80
2、分类
1)游走亚纲
日本沙蚕
81
鳞沙蚕
覆 瓦 哈 鳞 虫
82
巢沙蚕(Diopatra)
吻沙蚕(Glycera)
巢 沙 蚕
长 吻 沙 蚕
在栖管内
体前部 巢沙蚕和长吻沙蚕
83
2)隐居亚纲
磷沙蚕 沙蠋
磷 沙 蚕、 沙 蠋
磷沙蚕
84 沙蠋
(二)寡毛纲
1、特征 1)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2)具刚毛,无疣足
5
2、具原体腔 (假体腔) (初生体腔) 肠腔
精巢
背线
背神经 角质膜 上皮 纵排泄管
人 蛔 虫 横 切 面
微绒毛 原体腔
侧线
纵肌层 肌细胞 腹线 腹神经

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
角质层(无纤毛):有蜕皮现象 组成:由皮层、中层、基层和基膜组成。 特点:坚韧而富有弹性。 作用:保护,但会限制其生长,有蜕皮现象。 表皮层(合胞体):合胞体,即细胞界限不清,具多核。 上皮向内突出形成侧线、背线和腹线。 肌肉层:只有纵肌,属斜纹肌。故只能蛇行摆动。
3、原体腔(primary coelom)
第七章 原腔动物 Protocoelomata
概述: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较复杂的一个类群,又称为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 包括线虫、轮虫类、腹毛类、线形虫类和棘头虫类。它们具有 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演化上的类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 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各自独立成门。
4、呼吸和排泄
厌氧呼吸。在低氧环境下,有 较完善的糖酵解及马酸盐还原系 统的代谢途径。 排泄为原肾管型,由一个原肾 细胞衍生而成的H形管状排泄系统.
5、神经系统
咽 神 经 环 背神经:在背线各一对,司感觉
腹神经:在腹线内,司感觉
运动
6、生殖和生活史
⑹ 美洲板口钩虫
⑺粪类圆线虫:生活于土壤,环境条件恶化,产感染 性幼虫,穿过人的皮肤入血液,在肠中发育为成虫。
6、旋尾目(Spirurida):咽分两部分,前部肌肉
质,后为腺体 ⑻斑氏丝虫: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组织增生,形成 “橡皮病” 雌虫长75mm,雄虫长40mm。 幼虫微丝蚴具感染性。
丝虫的危害
2、体壁(皮肌囊)
角 质 层 -- 抗 宿 主 酶,含多种蛋白质 表皮层--合胞体, 侧线发达,内有排 泄管。背线及腹线 内有背神经和腹神 经。 肌 肉 层 -- 只 有 纵 肌,肌细胞与神经突 起连接
3、运动和消化

第七章 原腔动物

第七章  原腔动物

肺部幼虫
8. 危害
▲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 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生成阻碍 ▲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 的毒素作用: 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失眠、磨牙、抽筋、头痛、 神经痛等 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引起肠痉挛、 肠套叠,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等
十年前香港富婆、贵夫人间曾流行一种恶心 的减肥方法,那就是在肚子养蛔虫,不管吃 了多少东西,养份热量都被虫吸收,当然就 胖不起来
2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 包括口、口腔、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
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 包括直肠和肛门
3. 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 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呼吸
玫 瑰 旋 轮 虫
(Philodina roseola)
1、特点:
体型极小(0.04-2mm), 淡水最多,海产不多,寄 生更少。
身体分头、躯干和尾,具轮
盘(头冠或纤毛环)。
消化系统具咀嚼器,胃及消
化腺。
口腔漏斗
海藻细胞
孔室
是 捕 食 的 部 份

轮 虫 的 前 部 ,

2、生殖特点:
雌雄异体异形,周期性孤雌生殖。
▲机械阻塞: 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 腹绞痛。 ▲机械损伤: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生造成一系列机 械损伤引起炎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 现咳嗽、发热、荨麻症。严重时可引起 暴发性哮喘、肺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 脑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及重要寄生线虫
肠和大肠内,经口误食感染性卵而感染。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原腔动物精品PPT课件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原腔动物精品PPT课件
➢来源—胚胎期囊胚腔发展形成 ➢特点—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作用—体腔液有类似循环系统的作用,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1、人体寄生虫
(1) 蛔虫 ➢ 寄生于人体小肠 ➢ 蛔虫的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
(2) 蛲虫 ➢ 成虫细小,乳白色 ➢ 寄生于人体盲肠、结肠、直肠 ➢ 儿童感染率高 ➢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产卵
(3)钩虫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虫和 美洲板口钩虫两种;
➢在小肠内寄生;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一、身体微小,与原生动物大小相似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原腔动物》课件 (2)

《原腔动物》课件 (2)
《原腔动物》PPT课件
欢迎来到《原腔动物》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原腔动物的定义、 分类、特征、生态和分布,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定义
1 什么是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是一类具有原腔体腔的动物,其体内包含一个真正的体腔。
分类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如蚯蚓,在原腔动 物中属于一类。
海蛞蝓
海蛞蝓是另一类原腔动物,它 们生活在海洋中。
水蛭
水蛭也是一种原腔动物,它们 寄生在其他生物上。
特征
1 原腔体腔
原腔动物具有一个真正的体腔,其中包含消化器官和其他重要结构。
2 体节化
一些原腔动物以体节化的形式存在,这使他们能够灵活运动。
3 寄生生活
一部分原腔动物以寄生的方式生活,依赖宿主提供食物和其他资源。
生态和分布
1
水生原腔动物
许多原腔动物生活在水中,包括淡水和海水环境。
2
陆生原腔动物
一些原腔动物适应陆地环境,如蚯蚓和某些寄生虫类。
3
全球分布
原腔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占据着各种生腔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着物种的平衡。
分解与循环
一些原腔动物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食物链
原腔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了解了《原腔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生态和分布, 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希望您对原腔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普通动物学-第七章  原腔动物

二、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 时不断摆动,为运动和摄食器官 躯干:具角质膜,又称为兜甲 尾:末端有一对足趾,能分泌粘性物质, 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三、咽有咀嚼器
其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咽内有几 丁质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断研磨食 物,并为分类的依据)
来源—胚胎期囊胚腔发展形成 特点—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作用—体腔液有类似循环系统的作用, 还起到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二、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 胞外消化 消化能力得到加强
三、体表有一层角质膜 四、具原肾型排泄系统 五、大多雌雄异体,通常雌雄异形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以蛔虫为代表
四、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细胞核数量恒定
五、生殖方式特殊 雌雄异体、异形;雄体小,体内仅有生 殖系统 环境条件良好时营孤雌生殖;环境条件 恶化时行有性生殖,卵受精后以休眠卵 渡过不良环境
第七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腔动物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原腔动物的分类
原腔动物约有18000余种,划分为7个门: 1、线虫动物门 2、轮虫动物门 3、棘头动物门 4、腹毛动物门 5、线形动物门 6、动吻动物门 7、内肛动物门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具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橡皮肿
2、植物寄生线虫
根结线虫 松材线虫 成虫长约1毫米 检疫性害虫 通过天牛传播 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
3、秀丽小杆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 重要的模式生物
第三节 轮虫动物门
约有1500多种;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 数海洋生活;是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 要类群之一

普通动物学 原腔动物

普通动物学  原腔动物

复习题
1.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线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轮虫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何特点?
丝虫性下肢象皮肿
三、 轮虫动物门
四、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展
原腔动物的7个门,由于外形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 亲缘关系不清楚。 线虫有特殊的排泄管,无纤毛,有特殊的纵肌层,线 形生殖系统。这些结构特点与假体腔动物中其它类群显然
不同,它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分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轮虫的构造和胚胎发育与涡虫相似(如体形较扁;
第五节 原腔动物
一、假体腔 二、线虫动物的主要 特征 三、轮虫的生殖特点 四、原腔动物的系统 发生
一、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指体壁中胚
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也就是说,
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组成
体壁,而肠壁的形成并没有中胚层参与,
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假体腔内充满体
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形成的意义:
二、线虫的主要特征
1. 2. 3. 4. 5. 6. 角质膜 假体腔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1.角质膜
角质膜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有保护功能。
2.假体腔
3.消化系统
4. 排 泄 器 官
线虫的排泄系统(腺型)
线虫到排泄系统(管型
腺型:1~2个大的原肾细胞(腺细胞) 组成 管型:1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由纵贯 侧线内的2条纵排泄管构成,2管间有一横管。 由横管处伸出一短管,末端开口,即为排泄 孔。 排泄器官无纤毛和焰细胞。
具纤毛的头冠显著偏向腹面;具焰球的原肾管与涡虫
纲单肠目动物相同;雌雄异体,具卵黄腺;胚胎发育
中早期卵裂属螺旋形;双腹式神经等),说明轮虫可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

第七章 原腔动物门
蜕皮2次
微丝蚴
(胸肌中)
危害性: 早期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晚期出现淋巴液回流障碍,产 生阴囊鞘膜积液、乳糜尿、肢体 象皮肿等。
小腿和足部象皮肿 皮皱加深,皮肤增厚、粗糙 虫体的代谢崩解产物、幼虫的蜕皮液、成虫子宫分泌物等都具有抗原性, 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变态反应,导致周期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成虫在 淋巴管内可引起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管壁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反 应,至晚期纤维组织增生,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淋巴系统回流障碍, 甚至阻塞,是阻塞性淋巴管炎、象皮肿的主要原因。
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 2. 体表有角质膜(保护作用) 3. 合胞体结构的表皮层 4. 三胚层,具原体腔(假体腔)
线虫横切面示意图 皮肌囊
5、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但肠壁无肌肉层)
出现肛门,食物在管内单向运动。
促进消化管不同部位形态上的分化、机能上的分工
轮虫动物 腹毛动物
与涡虫纲相似: 焰细胞构成的排泄管; 有卵黄腺;身体部分有纤毛
涡虫纲
与线虫动物相似: 原体腔;角质膜 完全的消化系统
1、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适应寄生生活
的主要特征
2、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3、原体腔出现的意义
4、简述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适应 寄生 生活的特点
(背神经、腹神经最发达)
感觉器官不发达,
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等
8.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9.排泄系统:原肾管型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
1.外形:20—30cm 雌虫:粗长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

第七章 原腔动物(假体腔动物)yi

第七章  原腔动物(假体腔动物)yi

鸭 棘 头 虫
5.本门动物全是寄生种类,生活史中需要2 个寄主,终寄主是脊椎动物,中间寄主是 节肢动物。
• 以上特点与线虫不同,因此主张把它们单 独立为一个门较为合适。但其有假体腔, 原肾管、神经系统不发达等特点与假体腔 动物又相似,以前把它们列为假体腔动物 门中的一个纲。
(二)代表动物-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ychus hirudinaceus)
金龟子及其幼虫-蛴螬
第一龄幼虫
龄期 孵化
第二龄幼虫

成虫 adult
猪 巨 吻 棘 头 虫 生 活 史
2.危害及防治
• 危害:引起宿主食欲减退、消瘦、贫血、 泻痢、尖叫、腹部着地爬行,严重时引起 肠穿孔而死亡。 • 防治:①治疗病猪、消灭传染源; • ②猪不要放养,防止猪吃到金龟子幼虫; ③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已受精卵.
未受精卵
已剥皮的受精卵
虫卵外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可保持水分, 防止卵的干燥,在外界可存活4-5年
3.人蛔虫的危害及防治:
幼虫移动到肺部时,引起寄主的变态反应,蛔虫性 肺炎,表现咳嗽、低热等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夺取营养,引起人体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痛,消瘦。虫体缠绕成团可引起肠 梗阻、肠套叠甚至肠破裂。成虫钻入胆管可引起 胆管阻塞,黄疸,急腹症等;钻入胰管、胃等可 引起不同症状。 预防:①注意个人卫生,饭前洗手等;②加强粪便 管理,把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③药物驱虫, 治疗患者,消灭传染源。
人蛔虫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型,横切面为圆形, 两侧对称体制。 2.体壁:体表被有非细胞结构的角质层,有 蜕皮现象。表皮层多为细胞界限不清,具 有多核的合胞体结构;肌肉层只有一层纵 肌 。

第七章原腔动物

第七章原腔动物
色矛目:咽分 3 部分。如扭曲线虫。
尾感器亚纲: 有尾感器;排泄器官为成对纵管;雄虫有 1对交合
刺,多寄生生活。 小杆目:咽分 3 部分,多自由生活。如小杆线虫。 蛔虫目:咽长筒状,口周围有乳突。如人蛲虫、弓蛔虫、禽蛔虫。
圆线虫目:咽球状或筒状,口无乳突。如十二指肠钩虫。
旋尾目:咽分 2部分,前部肌肉性,后为腺体。如斑氏丝虫。 垫刃目:有口针;咽分 3 部分;体小。如小麦线虫、松材线虫。
2019/1/12 无脊椎动物学 17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旋毛虫:成虫寄生在人、猪等小肠壁内,幼虫寄生于骨骼肌
蛲虫:寄生在人的肠中,造成失眠、消瘦等,自体感染和异体 感染
十二指肠钩虫: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造成慢性失血、浮肿、 无力
班氏丝虫:寄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人体淋巴系统,有中间寄 主(蚊),造成“象皮肿” 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麦穗上,进出口检疫对象之一 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的松脂道内,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 胃瘤线虫:我国淡水鱼类,尤其黄鳝的主要寄生线虫之一
2019/1/12
无脊椎动物学
35
附门一.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全为寄生种类,约500余种。 一、棘头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全为寄生性蠕虫,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 体呈花圆筒形,体表有环纹,不分节,为假分节现象。 大小依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体长1cm-65cm,一般长25cm以下。 猪巨吻棘头虫:♀:长65cm;♂:长15cm。
2019/1/12
无脊椎动物学
14
人蛔虫感染及在人体内移行途径
2019/1/12 无脊椎动物学 15
蛔虫病患者及病症
2019/1/12 无脊椎动物学 16
二、分类
15000多种,一般分为2纲:

动物学05原腔动物

动物学05原腔动物

原腔动物1原腔动物/假体腔动物z具有假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类群:z线虫动物(Nematoda)z线形虫动物(Nematomorpha)z腹毛动物(Gastrotricha)z轮虫动物(Rotifera)z动吻动物(Kinorhyncha)z棘头动物(Acanthocephala)2假体腔动物z共同特点:具有假体腔体腔的形成3假体腔动物体腔的形成45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z假体腔:–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增加了一层,但并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称为假体腔–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或原始体腔6假体腔动物z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z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z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为内脏器官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间形成膨压, 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7线虫动物门z线虫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类群,约50万种z自由生活线虫数量庞大–农田土壤中1千万条/平方米z生活于各种陆地和水生环境,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植食性线虫–肉食性线虫–寄生线虫8自由生活的线虫10线虫动物门z 寄生线虫威胁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11线虫动物门z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agans是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线虫动物门z布雷内(UK)–选择线虫作为研究对象,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z霍维茨(USA)–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

他揭示了这些基因怎样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作用,并证实了相应基因也存在于人体z苏尔斯顿(UK)–描述了线虫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并确认了在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控制作用的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Sydney Brenner2002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细胞凋亡) Sydney Brenner, H. Robert Horvitz, John E. Sulston12一、门的主要特征z1.体表具有角质膜(角质层)–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有弹性–保护作用(基质)(纤维)13一、门的主要特征z2. 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出现肛门,消化机能更完善–为原口动物(原口形成口的动物)肠为内胚层发育而来,其他部分为外胚层内陷形成–14一、门的主要特征z3. 原肾型排泄系统–无焰细胞。

08原腔动物

08原腔动物

线虫的拱曲运动
(3)原体腔(primary coelom,初生体腔)
假体腔
(4)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前肠:口、口腔及咽,来源于外胚层,摄食和吸食作用 中肠:来源于内胚层,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后肠:包括短的直肠和肛门,来源于外胚层,排出食物残渣
(5)原肾型的 排泄系统
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具足趾和轮盘(也称头冠)
头:具有由1-2圈纤毛组成的轮盘,生活时不断摆动,即运动和摄 食器官 具角质的皮壳,又称为兜甲 轮 躯干: 体壁薄 表皮层:合胞体 虫 肌肉:分成肌肉束,使肌肉有极强的收缩能力 尾:足趾(分叉),内有足趾腺,内有粘液腺或称足腺,能分泌 粘性物质,借以附着在其它物体上。
消化系统


口、咽、胃肠、泄殖腔 咀嚼器、其咽部特别膨大, 肌肉发达,咽内有几丁质 组成的咀嚼器(运动时不 断研磨食物,并为分类的 依据)一对原肾管位于假体腔两 侧,其末端具焰茎球,调 节水分平衡和排除代谢废 物 呼吸和含氮代谢废物的排 除通过体表进行 神经系统咽部有一脑神经 节,发出两条神经索到体 后端,向前发出神经到感 觉器。
线虫体表被一层角质膜,厚度一般为身体半径的 0.07倍,坚韧富有弹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角质 膜为上皮分泌形成,角质膜有保护作用。发育过程 中,有几次脱去旧的角质膜,长出新的角质膜,称 为蜕皮(ecdysis)。
(2)皮肌囊
线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又称皮 肌囊;角质膜下为合胞体(syncytial)的上皮 (epidermis),即上皮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 在身体的背侧腹侧和两侧部分加厚形成背线复线和 侧线。 上皮内为中胚层形成的纵肌层,不发达,属 典型的斜纹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