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上)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法律法规(上))_专利权的法律规定

专利法调整的对象专利法是调整国家机关在确认和保护技术发明创造,以及在使用该技术发明创造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专利法调整的对象是特定范围的社会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专利法调整的是确认和保护技术发明的所有权的归属。
以及在使用受法律保护的技术发明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并非一切技术发明的产生和使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都由专利法调整。
不受法律专门保护的技术发明,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发明人对他的这种发明,可以投入生产使用也可以不使用,都不会引起什么法律后果,国家也不会干预,别人如果作出同样的技术发明,或者使用了该技术发明制造出新的产品,也不发生侵权问题。
因为前者没有申请专利,不受专利法的保护。
这种确认和保护技术发明的所有权,及其技术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产生在生产领域(包括智力劳动的生产和转化为物质劳动的生产)和流通领域(技术发明的转让和销售),不包括消费领域。
后者是指技术发明的产品即专利产品的消费。
例如,某专利产品质量差,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或者由于质量问题引起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应由产品质量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经济、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当然,如果能证明这种专利产品的质量是由于专利技术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那就由专利法调整,通过专利法的有关程序(如申请宣告专利无效)来加以解决,这种情况已不属于消费领域了。
(2)专利法调整的是一种管理关系与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所有权是财产关系的核心,财产关系的发生、变更无不和所有权相联,并受所有权的制约。
一项技术发明一旦按照专利法的规定被确定下来,发明人(包括发明单位)就对该项技术发明享有所有权,在一定时期内受法律保护。
技术发明的所有人就可以依法对他的发明行使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非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他人不得侵犯,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就由专利法调整。
与其他物质商品不同,作为专利的技术商品,还有一个人身关系问题。
关于中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与日本专利法相关规定的比较上

莫佳^言箱Case关于中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与日本专利法相关规定的比较(上)文/袁颖刖吾在答复时要非常小心。
如果是说明书中有说明书的撰写是非常的重要,权利要求在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过程中,权利支持,那么通过合理的争辩即可以克服上应该以说明书为依据是必须要满足的重要求书的撰写是非常需要技巧的,既要满述缺陷;如果说明书中没有明确的公开,要规定。
因为在后续程序中,如果出现足专利洼和专利细则的各项形式规定,还那么代理人在答复时就要格外地注意,因此缺陷.代理人在答复时是比较被动的,要为申请人争取最大的保护范围.又要保为如果在答复时引入新的说明书未公开的而且此条不仅是驳回条款,也是无效条证不能超过说明书的原始记载内容.同时内容,那么根据专利法第33条会导致“修款,因此代理人应当格外的注意。
最好还要为后续的程序,比如审查意见答改超范围”的缺陷.而如果争辩未公开的复及复审等程序保留修改的空间。
因此笔内容是公知常识,那么就要小心审查员利二、。
清楚” 者在下文中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在权利用代理人的答复意见质疑权利要求的创造权利要求书应当清楚.一是指每一项要求书撰写规定上的比较使各位更好地了性,而根据“禁止反悔原则”,如果一旦权利要求应当清楚,二是指构成权利要求解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
所涉及发明的发明点就在于上述权利要求书的所有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也应当清的相关特征时.情况就会对申请人和代理楚。
具体的要求可参见审查指南,在此不第一部分:中国专利法第26条第4人非常不利。
再赘述。
款的规定所以权利要求书的撰写与说明书的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审查员发中国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撰写都非常重要.是要结合在一起的,出关于权利要求不清楚的审查意见,其中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说明书要为权利要求书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形式的缺陷。
也有涉及实质内容上的缺要地限制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专利审以避免公开不充分,避免权利要求得不陷。
论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

论文摘要本文所要论述的是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
职务发明制度,就是规定关于职务发明及其专利权归属等相关方面问题的制度。
因此文章从我国的职务发明创造概述入手,首先论述了我国对职务发明的认定,接着论述了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问题在世界上的两种不同的解决模式,进而阐述我国所适用的模式,即我国在解决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问题上的三大原则,并在最后简述了我国的非职务发明制度,以期达到从反面更深一步理解的目的。
希望通过此番论述,充分理解我国在此问题上的立法目的,贯彻其精神,从而减少单位与职工间由此而引发的内部矛盾,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创造积极性,打消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形成良好的科技发明氛围,使国家的科技事业得以繁荣发展。
关键词:职务发明、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
论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科技研发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职务发明制度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在日本,职务发明占整个发明专利申请量的97%(2002年)。
(1)由此可见职务发明制度举足轻重。
所谓职务发明制度,就是规定关于职务发明及其专利权归属等相关方面问题的制度。
由此可见主要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职务发明的概念及其认定,另一个是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归属。
下面本人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
一、我国职务发明创造的概述世界发展进入到近代,由于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导致研究开发成本也相应地增长,不少先进的技术开发耗资巨大,仅凭个人的财力已无法承担。
于是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以集体的名义从事技术开发。
为了筹集经费,科研人员不得不寻求来自某些单位的财力和物力的资助,开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其权利显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完全由发明者自己支配;开发集体或资助单位将享有应得的权利。
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出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6条第1款规定,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专利法上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8·业界前瞻专利法上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李云列摘 要:禁止重复授权是专利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是指对于同一发明创造,对同一主体不得重复授予专利权;广义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还包括专利权的先申请原则。
下文中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采用的是狭义上的概念。
不过,尽管对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有明文规定,对其的功能与内涵仍存有不少争议,本文将试图厘清这些问题。
关键词:专利法;禁止重复授权原则1 我国禁止重复授权原则的沿革1.1 老《专利法》中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我国的首部《专利法》于1984年颁布,但该法并未涉及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和2000年两次对《专利法》进行了修订,但亦未涉及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1992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2条虽然规定,“(1)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
(2)依照《专利法》第9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日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的,应当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后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但该第12条第1款并不能理解为专利不重复原则的第二个方面。
因为根据1992年《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规定,对于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申请,抵触申请并不包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而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则根本没有抵触申请的概念。
2001年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3条在内容上与1992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2条一致,但2001年的《专利审查指南》已经涉及到了重复授权的问题,对于同一申请人的申请日不同的专利申请,并不构成抵触申请,申请人可自主选择自申请日放弃已获得的专利权或撤回尚未被授权的申请。
1.2 舒学章案由于此前的《专利法》并不禁止同一主体就同一发明创造再次提出专利申请,就同一发明创造既申请发明专利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已成为普遍的专利保护策略。
但舒学章案改变了这一现象。
舒学章于1991年2月7日先申请了名为“一种高效节能双层炉排反烧锅炉”的实用新型专利(于1992年9月30日被公告授权),后又于1992年2月22日申请了另一主题相近的发明专利。
美国新专利法下的“现有技术”(上)

例外(一):甲于2019年3月3日向PTO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在一年宽限期内,甲公开使用披露了发明内容。
由于甲是本申请的发明人,根据§102(b)(1)(A)规定,甲的披露不构成现有技术,所以甲的专利申请可以获得授权,如图2所示。
倘若在一年宽限期内披露发明内容的人是第三方乙,则乙的披露构成现有技术,甲的申请不能获得专利授权。
AIA 35 U.S.C. §102(b)(1)(A), retrieved 22 March, 2019. 9参见AIA 35 U.S.C.
(1)(B), retrieved 22 March, 2019.
例外(二):甲于2019年3月3日向PTO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在一年宽限期内,第三方乙公开使用披露了该发明内容;但在乙披露之前,甲已经提前公开了发明内容。
由于甲的披露早于乙,且甲是本申请的发明人,根§102(b)(1)(B),甲乙二人的披露均不构成现有技术,所以甲的申请可以获得专利授权,如图3所示。
这里,若乙的公开使用早于甲的公开使用,则乙的披露构成现有技术,甲的申请不能获得专利授权。
§102(a)(1)和§102(b)(1)的规定整合,对第一类现有技术的判定可参照如下流程图。
[本文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创新实践项目“基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涉外法律语言服务研究”(2020BSCX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如何判断专利新颖性

如何判断专利的新颖性专利法定义: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注意:不含外观设计新颖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如果一件专利具备新颖性,但是其技术方案在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很容易想到,不需耗费脑力劳动就能联想到,可谓创造性低,为了不造成专利泛滥,更好地促进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专利除了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外,还必须具有工业再现性,即实用性,也就是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应当具有批量工业生产的特性。
再此,新颖性是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而实用性则是独立的条件。
新颖性判断标准介绍根据各国在对新颖性判断中现有技术的地域标准的不同,理论上将新颖性分为绝对新颖性、相对新颖性和混合新颖性。
绝对新颖性是指在新颖性判断的时候,不考虑现有技术的地域范围,只要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已经公开的技术,都属于现有技术。
(我国采用绝对新颖)相对新颖性则考虑地域范围,只将在本国公开的技术称为现有技术,不考虑在其他任何国家公开的技术。
混合新颖性则进行了折衷:对于以出版物方式公开的技术,无论是在本国公开还是在其他任何国家公开,都属于现有技术;对于使用或者其他方式公开的技术,则仅限于本国境内的属于现有技术,其他国家使用公开但尚未在任何国家以出版物公开,则不属于现有技术,不影响专利申请中的发明的新颖性。
国外公开使用或者在国外以其他方式公开的技术不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没有任何国家采取相对新颖性标准,所有国家要么是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要么是混合新颖性标准。
专利法冲刺200题(51-60)

专利法冲刺200题(51-60)多选题51、某申请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同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的,且在申请时分别说明对同样的发明申请实用新型,在实用新型获得授权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A.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时,申请人只能通过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避免重复授权1、B.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声明的生效日为发明专利权的授权公告日1、C.对于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应当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1、D.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声明生效之后,该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律状态的变更仅在专利登记簿上记载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CD你的答案:解析:A选项,根据《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6.2.1.1节的规定,在审查过程中,对于同一申请人同日(指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两件专利申请,并且这两件申请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条件的,应当就这两件申请分别通知申请人进行选择或者修改。
因此申请人除了放弃之外还可以通过修改发明的方式避免重复授权,A选项错误。
B选项,根据《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九章第2.3节的规定,申请人依据专利法第9条第1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1条第4款声明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声明的生效日为发明专利权的授权公告日,放弃的实用新型专利权自该日起终止,B 选项正确。
C选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90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定期出版专利公报,公布或者公告下列内容:……(八)专利权的终止、恢复……”。
放弃专利权属于专利权的终止情形,应当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C选项正确。
D选项,根据《审查指南》第五部分第九章第1.3.2节的规定,专利权授予之后,专利的法律状态的变更仅在专利登记簿上记载,D选项正确。
多选题多选题2、申请人同日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两件发明专利申请,并且这两件申请都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条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A.申请人相同时,如果一件专利申请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申请人只能撤回尚未授权的申请2、B.申请人不同时,应当在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通知书后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2、C.申请人相同时,如果一件专利申请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申请人可以修改尚未授权的申请2、D.申请人相同时,应当在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通知书后进行选择或者修改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CD你的答案:解析:A、C、D选项,《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6.2.1.1节规定:“在审查过程中,对于同一申请人同日(指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出两件专利申请,并且这两件申请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其他条件的,应当就这两件申请分别通知申请人进行选择或者修改。
2012-专利法真题

2012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单选)A.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B.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受理强制许可请求并作出决定C.专利代办处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的PCT国际申请D.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受理专利侵权诉讼的一审案件2、关于下列哪一类主题的技术方案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单选)A.麻将牌B.大口径步枪C.克隆人的方法D.有副作用的药品3、赵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邮寄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寄出的邮戳日为2017年3月6日。
说明书中写有对两幅附图的说明,但附图中仅包含附图1。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3月12日收到上述文件。
2017年4月2日,赵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补交了附图2。
2017年4月25日,赵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补交了摘要。
该申请的申请日为哪天?(单选)A.2017年3月6日B.2017年3月12日C.2017年4月2日D.2017年4月25日4、在设计构思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哪组产品的外观设计可以合案申请?(单选)A.鞋柜和书柜B.床单、被罩和枕套组成的多件套床上用品C.铅笔和销售时赠送的橡皮D.皮鞋和销售时用来盛装该皮鞋的鞋盒5、下列关于专利权期限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单选)A.享有优先权的发明专利权期限为二十年,自优先权日起计算B.享有优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自申请日起计算C.享有优先权的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自申请日起计算D.专利权的期限都是自申请日起计算,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算6、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黄某的专利申请于2012年1月20日发出了补正通知书。
该补正通知书因收件人地址不详被退回。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4月9日在专利公报上通过公告方式通知申请人。
则该补正通知书的送达日为哪天?(单选)A.2012年2月4日B.2012年4月9日C.2012年4月24日D.2012年5月9日7、下列哪个主体不能作为专利申请人?(单选)A.某大学课题组B.某有限责任公司C.某患有抑郁症的病人D.某十三周岁的中学生8、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如下:“1.一种具有滑动支架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
人文社科-专利法第22条释义

专利法第22条释义专利法第二十二条1.具体内容第二十二条是指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具体是指:1.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1.2.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3.实用性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Notes: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2.释义本条是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的实质要件的规定。
按照本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即通常所说的专利“三性”要件。
这是各国专利法普遍采用的准则,也是TRIPs所确认的准则。
2.1.新颖性含义本条第二款对“新颖性”的含义作了规定,即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1.判断是否具有新颖性,以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否属于现有技术为准。
所谓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具言之,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不得通过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在国内或者国外为公众所知:(1)出版物公开,即在申请日以前的正式出版物上已经记载了同样发明创造的情况。
出版物包括各种专利文献、杂志、书籍、学术论文、教科书、技术手册等等,还包括采用电、光、照相等方法制成的各种缩微胶片、影片、照相底片、磁带、唱片、光盘等。
出版物不受地理位置、语言或者获得方式的限制,也不受年代的限制。
对于一些标有“内部刊物”等字样的出版物,如果是在特定范围内要求保密的,则不属于公开出版物。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一。
本文将从法律框架、保护范围和强制执行等方面,介绍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一、法律框架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基于法律框架,其中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商业秘密法等。
这些法律为知识产权所有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尊重。
(一)专利法美国专利法对发明的保护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发明才能获得专利保护,这些条件包括新颖性、非显性、有用性和可实施性。
专利的有效期限通常为20年,该期限可以根据特殊情况延长。
(二)商标法美国商标法确保商标的独特性和独占性。
商标的注册保护可以让商标所有者独自享有商标权益,并禁止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可以无限次地续期。
(三)版权法美国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独占权。
作品包括文字、音乐、图像、电影等各种形式的创作。
作品的作者可以通过版权注册来获得法律保护,并享有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和演绎等权益。
版权的有效期限为作者的一生加上70年。
(四)商业秘密法美国商业秘密法保护商业信息的保密性,包括技术秘密、商业计划和客户信息等。
商业秘密法禁止他人未经授权获取、使用和披露商业秘密。
该法律并不要求商业秘密的注册,而是鼓励商业所有者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二、保护范围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商业作品。
(一)专利保护范围美国专利法保护各种技术领域的新发明和创新。
除了物质产品和设备之外,它还可以扩展到工艺方法和软件等领域。
美国专利局负责专利的审核和注册工作,并确保专利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二)商标保护范围美国商标法可以保护商品名称、商号、商标和服务标志等。
商标可以通过注册或在商业活动中的使用来获得保护。
商标的保护范围通常根据商品和服务的类别来确定。
专利法的基本原则

专利法的基本原则专利法是保护发明者和创新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也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国际上,各国的专利法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国际上的专利法基本原则、专利法的适用、专利权的内容等方面,阐述专利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上的专利法基本原则1. 保护原则。
专利法的基本目的是保护创新者和发明家的知识产权。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利制度的初衷,即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发明者或创新者对其工作成果的利益,为其创造发明和创新提供保障。
2. 新颖性原则。
专利法规定,专利必须是新颖、有创造性,而且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
这一原则旨在促进技术创新,避免重复发明、低水平模仿和抄袭等情况,保证专利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3. 实用性原则。
专利法规定,专利必须具有实用性,即必须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这一原则以保证专利的实际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目的,避免申请研究性专利、假专利等情况的发生。
4. 可比性原则。
专利法规定,专利的权利范围必须明确、具有可比性。
这一原则旨在保证专利的清晰、明了,防止专利权范围过于模糊、过于宽泛,从而保证专利法律效力的实现。
5. 保密原则。
专利法规定,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必须处于公开状态,而不能保密。
这一原则以公开的、透明的方式,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的发生。
二、专利法的适用专利法的适用涉及到法人、自然人、合法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权利保护。
在此基础上,专利法还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1. 专利保护范围。
专利权是专利人享有的权利,其内容和范围主要由专利权的主题和要旨来决定。
具体来说,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既不得过于宽泛,也不得过于狭窄,要保障专利人的利益和社会的需求。
2. 专利申请与审批。
专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是专利法的重要环节。
专利申请人必须满足专利法制定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包括申请材料的准备、专利审查过程中的响应等。
3. 专利权的转让、许可。
专利权的转让和许可是专利人享有专利价值的方式之一。
专利纠纷案例法律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专利纠纷是指在专利权的申请、审批、实施、保护等过程中,因权利归属、利益分配、侵权争议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在我国,专利纠纷的处理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一起专利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依据。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18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设备”。
经过审查,该专利于2019年5月获得授权。
同年,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研发出一种与甲公司专利产品功能相似的节能环保设备,并在市场上销售。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依据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我国专利制度的基石,对于专利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本案中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1)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本案中,甲公司享有其专利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权利。
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功能相似的节能环保设备,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
(2)第五十九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在本案中,甲公司的专利权利要求明确了其专利产品的技术特征,乙公司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的技术特征相同,构成侵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规定,为法院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以下是本案中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第六十二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权人享有的专利权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功能相似的节能环保设备,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分类有几种

The reason why a great man is great is that he resolves to be a great ma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分类有几种导读:专利与商标一样,属于知识产权当中的一种,而对于专利权的授予,其实也是要提出申请才行的,并不会自动获得专利权。
在我国,就专利而言也是有具体分类的。
那究竟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分类有几种呢?要是你不清楚的话,可以跟随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专利与商标一样,属于知识产权当中的一种,而对于专利权的授予,其实也是要提出申请才行的,并不会自动获得专利权。
在我国,就专利而言也是有具体分类的。
那究竟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分类有几种呢?要是你不清楚的话,可以跟随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我国专利法上的专利分类有几种专利的种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规定,在我国专利法中规定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在香港专利法中规定有:标准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发明专利)、短期专利(相当于大陆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分类: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什么是发明专利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构思,是利用自然规律、自然力使之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经典教材指出:发明是人脑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
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
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技术特征。
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未知物质、现象或变化过程的认识和对其规律的总结,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因而不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
中国专利法上的专利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专利法上的专利种类都有哪些
一、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是指以发明、实用新型或者改进为目的,对新的技术成果,技术方案或者技术解决方案发明的,经由专利法规定程序行使权利的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包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又可分为普通发明专利和发明授权专利。
1.普通发明专利
普通发明专利是由发明人提出申请的发明专利,是一种向专利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类型,发明人可以在授权专利申请期满后,申请该发明专利的普通发明专利。
该种发明专利一般限定期限为2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
2.发明授权专利
发明授权专利(也常称为活动专利)是由专利法规定的,是国家赋予专利申请人财产性权利的种类。
发明授权专利旨在鼓励发明创新,保护发明创新的公平权益,针对发明者和知识产权准证机构,以及技术成果的创新、使用、管理、控制进行规定,保护发明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权利。
发明授权专利的授权期限一般以20年计算,即从专利申请的实际提出日起计算20年。
二、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针对实用性技术方案或技术解决方案,具有新的外观设计、结构组合、材料搭配或者功能特征,经由专利法规定程序行使权利的专利类型。
专利法上的发明创造类型及其定义

专利法上的发明创造类型及其定义
在专利法中,发明创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发明: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可以是产品发明,例如新机器、设备、材料等;也可以是方法发明,例如新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等。
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在于,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即可。
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产品的结构、形状等方面的改进。
3. 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强调产品的外观美感,不涉及产品的技术功能。
外观设计需要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这些类型的发明创造在专利法中都受到保护,申请人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权益。
不同类型的发明创造在保护范围、审查程序和期限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发明创造类型选择适当的申请类型,并按照专利法的规定提交相应的申请文件和资料。
专利法法考题知乎法考客观主观-2024鲜版

复巩固和强化。
23
掌握有效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
通过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 辑和联系,加深对知识点 的记忆。
2024/3/27
联想记忆
运用联想的方法,将新知 识点与已知的知识点联系 起来,形成记忆网络。
重复记忆
通过反复阅读和练习,不 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达到熟练记忆的程度。
24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熟悉题型和解题技 巧
专利无效宣告程序及应 对策略
专利布局、挖掘与运营 策略
19
知乎高赞回答解析与启示
01
02
03
04
高质量回答的特点:逻辑清晰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案例
丰富
从高赞回答中学习如何分析问 题、提出解决方案
借鉴优秀回答者的思考方式和 表达技巧,提高自身回答质量
关注回答中的争议点,深入了 解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2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与处罚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 为,即构成侵犯专利权。
专利侵权行为处罚
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 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以及赔偿 损失等民事责任措施。
2024/3/27
13
03 专利法主观题考点分析
2024/3/27
14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处理
无效宣告请求的提出
专利法法考题知乎法考客观主观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专利法概述 • 专利法客观题考点解析 • 专利法主观题考点分析 • 知乎上关于专利法讨论热点 • 法考备考策略及应试技巧 • 应对法考改革趋势和展望
2
01 专利法概述
2024/3/27
专利法上的专利种类都有哪些

专利法上的专利种类都有哪些
一、发明专利
1.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具有新的结构、新的形状,或者既有的结构及形
状有显著改进的发明,能实际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新型外观形态,能提高
产品的美学美观或者使用性能的一种类型。
2.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是专利法中的基本类型,指的是把普通的技术变成有创造性、有技术性、有经济价值的发明,并应用于实践当中的一类专利权。
3.植物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是指从性状上已经和普通品种有显著差异的,具有特殊用
途或明显优势的植物新品种,并可以重复繁殖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植物群体。
二、实用新型
1、装置新型专利
装置新型专利是专利法中的一种,指的是在制造技术水平和使用环境中,能改进、改变、发展、提高工具、机器、装置、器具等产品的结构、
装配技术等功能性设计的一类新型的制造装置。
2、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实际中的产品外观的设计,它是应用于工业制品形状、
结构、图案、色彩和其他装饰方面的艺术创造,是由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
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
3、集成电路布图
集成电路布图是指从便于制作集成电路制品原理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绘制出的集成电路的图案的过程。
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

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
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
1.知识产权法的由来
翻开史册,知识产权见诸法律历史大约有300年的时间,然而以法律的形式对智力成果的专有权进行保护,却起源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随着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第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产生的。
2.历史上第一个知识产权专门法
1.1623年,英国颁布了保护发明的《垄断法》,
1790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
2.17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
简称《安娜法》
3.1980年法国颁布世界第一部商标法的前身
《拿破仑法典》
4.1890年美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
法《谢尔曼法》
3.我国近代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度
4.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产权立法。
论专利法上的新颖性的开题报告

论专利法上的新颖性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论专利法上的新颖性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产品得以不断涌现。
在保护这些创新成果的过程中,专利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专利法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即为“新颖性”。
因此,深入探讨专利法上的新颖性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专利法的实质,更好地保护创新成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专利法上的新颖性要素,探讨新颖性的内涵和标准,并对新颖性标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系统分析专利法上的新颖性要素,界定新颖性的内涵;2. 探讨新颖性标准的制定,包括现有的专利法条文以及各国专利法规中的新颖性要求;3. 深入研究新颖性标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包括新颖性评估的方法、新颖性证据的收集和使用以及新颖性的有效维护;4. 分析新颖性标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专利法上的新颖性要求。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国专利法规,特别是新颖性方面的规定,探讨各国在新颖性标准上的异同点;案例分析主要选取典型的专利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这些案例中新颖性要素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和分析各领域创新成果的新颖性评估,探讨当前新颖性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专利法上的新颖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专利法的要求,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市场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为专业人士提供相关指导和参考,推动专利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预计两个月内完成。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预计三个月内完成。
第三阶段:结果分析和撰写论文,预计一个月内完成。
六、预期成果1. 系统阐述专利法上的新颖性要素和标准,探讨新颖性的内涵和适用范围;2. 分析新颖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3. 提供相关指导和参考,推进专利法的完善和发展。
自考法律专业《专利法》需要记忆的简答论述题汇总

自考法律专业《专利法》需要记忆的简答论述题汇总1、知识产权的特点:一是排他性。
二是地域性。
三是时间性。
2、未公开的信息:(1)信息是秘密的。
(2)具有商业上的价值。
(3)合法控制信息的人为了保守该信息的秘密,已经根据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3、外观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各点:(1)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为载体。
(2)外观没汁必须以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为没计对象。
(3)外观设汁必须富有美感。
(4)外观设汁必须适于工业应用。
4、专利法规定,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有下列三种情形:第一,有关发明创造是在中国政府主力、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第二,有关发明创造是旨次在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
5、一份完整的说明书应当包含下列的内容:(1)技术领域(2)背景技术(3)发明内容(4)附图说明(5)具体实施方式6、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文件要符合什么要求才能确定申请日呢?(1)申请表明要求授予专利权;(2)申请表明申请人和发明人、设计人是谁(姓名或者名称,地址);(3)申请表明发明创造是什么(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必要时有(4)申请是用中文撰写的。
7、需要分案的情况(1)权利要求书包含不符合单一性的两项以上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
(2)独立权利要求之一缺乏新颖性或者创造性,其余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缺乏单一性。
(3)在权利要求书中新提出的权利要求。
(4)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包含了两种产品的外观设计,或者成套产品外观设汁专利申请涉及的成套产品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分案申请。
8、延迟审查制的特点是(1)专利申请只有在有人要求审查时才进行实质审查;(2)自申请日起(要求享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时公布专利申请;(3)申请公布后对申请人给予某种临时保护,以防止第三人利用;(4)延迟审查的期间各国规定不一致,2年、3年、4年、5年、7年都有;(5)在申请提交专利局以后的期间,申请人每年应缴纳维持费,不缴纳的,申请被视为撤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专利制度的意义
1、促进技术公开,避免重复研究 2、激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推广应用
The
patent system added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
四、专利与商业秘密的区别
1、专利具有公开性,商业秘密具有保密性 和秘密性。 2、专利权有保护期限制,而商业秘密没有 保护期限制。 3、专利权的取得需要专利主管机关的审查 批准,而商业秘密权利是自动取得的。 4、专利权取得的条件、范围和商业秘密权 利取得的条件、范围有所不同。
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规定:“凡发明或 发现任何新颖而实用的方法、机器、产品、 物质组合,或其任何新颖而实用之改进者, 可按本法所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获得专利。” 日本《专利法》第2条规定:“发明是利用 自然规律的具有高度创造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 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 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
款规定的客体 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对产品、 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 案,这是对可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客 体的一般性定义,不是判断新颖性、 创造性的具体审查标准。 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 的集合。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 来体现的。
第十一章专利制度概述 第一节专利制度的特征
一、专利、专利制度的概念: (一)专利的语源 专利的英文为Patent,语源是 Letters Patent(公开证书)
(二)专利的含义
1、指专利权:法律赋予人们对其发明创造在 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 2、指专利技术或专利设计 3、指专利文献
(三)专利制度的概念:指以专利法为核 心,通过对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来鼓励 发明创造、推动技术革新、经济发展的法 律制度。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 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 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 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 次修正)
(二)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 1、可以用来保护外观设计的法律: (1)专门的外观设计法;(2)专 利法;(3)著作权法;(4)反不 正当竞争法等。 外观设计兼跨艺术与产业两大领域。
2、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类型: (1)选择保护:美国版权法的“分离 特性和独立存在”原则 ;英国对已注 册的外观设计则不给予版权和未注册 外观设计的多种保护。 (2)多重保护:法、德等国,要求受 著作权保护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具有艺 术创作高度。
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有关假说
自然权利说 报酬说 契约说 发展经济说
第一节 发明 一、发明的概念
第十二章 专利权的对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知 识产权法教程》(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认为:发明是人脑的一 种思维活动,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 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 术解决方案。
三、新中国的专利制度(一)1984年专利法 (二)1992年专利法的修改 1、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 2、延长了专利保护期 3、提高了专利保护水平:(1)增加进口权; (2)方法专利效力延及产品。 4、完善了专利审查批准程序:(1)增加本 国优先权;(2)取消异议程序,增加专利 权撤销程序
2000年《专利法》的修正。 2006年《专利法》修改草案。 2008年《专利法》修改草案及其说明。 2008年《专利法》修正。
三、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的区别 1、二者的保护范围不同 2、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比发明专 利低 3、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程序比发明专利 简单 4、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比发明专利短 “小家伙”的实用新型专利
四、我国的实用新型制度
1、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取形式审查。 2、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 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法》第 61条第2款) 3、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复审决定和 实用新型专利的无效宣告决定,可以向 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专利制度的特征
(一)四特征说: 1、法律保护; 2、科学审查; 3、技术公开; 4、国际交流。 (二)二特征说: 1、以法律手段实现对技术实施的垄断; 2、以书面公开方式实现对技术信息及技术权利 状态的公开。
保密专利
第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 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 密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3、国际公约对外观设计的保护:①作为实用艺 术品的保护期不少于25年。②选择保护。 《伯尔尼公约》的规定 在1958年修改《巴黎公约》的里斯本会议上,决 定在公约中增加第5条之四,明确规定:“外 观设计在联盟一切成员国中都应得到保护。” TRIPS第25条也明确规定:“缔约方应该对独 立创作的、新的或原创的工业品外观设计给予 保护。” 根据上述国际公约和协议的规定,凡有关的成员 都有义务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至于采用专利 法、版权法,还是专门的立法,将由各成员的 立法规定。
SPARK
三、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保护与著 作权保护
(一)外观设计与实用艺术品的关系 1、外观设计的概念
2、实用艺术品的概念: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编写的 《著作权和邻接权法律词 汇》为实用艺术作品下的定义是: “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无论这 种作品是手工艺品还是工业生产的产 品。” 据此,实用艺术品包括:①手 工制作的实用艺术品。②工业品外观 设计。
5、专利权具有独占性,同样的发明创 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而商业秘密 可以通过独立研制、逆向工程、善意 取得等正当方式获得,在同样的商业 秘密之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商业秘 密权利。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一、专利制度的起源 英国的公开证书(Letters Patent) 英王亨利三世1236年授予波尔多市一市民 色布制作技术15年的垄断特权 1474年威尼斯专利法 1602年英国达西(Darcy)诉阿廉 (Thomas Allen)案 1624年英国《垄断法》
第三节 外观设计
一、外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在1958年修改《巴黎公约》 的里斯本会议上,代表们决定在公约中 增加第5条之四,明确规定:“外观设 计在联盟一切成员国中都应得到保护。” TRIPS第25条也明确规定:“缔约方应 该对独立创作的、新的或原创的工业品 外观设计给予保护。”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 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 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 设计。
原告上海锦禾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上海锦泽诚 工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诉被告顾菁、上海正帛 服装有限公司、上海纪达制衣厂著作权侵权及 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 人 民 法 院民 事 判 决 书(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53号 >认为: 系争服装因其美感不能独立存在,其功能性部 分应当受到工业产权法调整,故仅系实用品, 而不能作为实用艺术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但 判决被告上海正帛服装有限公司、上海纪达制 衣厂停止对原告上海锦禾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锦泽诚工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99112连体 防护服”样板著作权的侵害,并赔偿损害。
可以构成外观设计的组合有:
产品的形状;产品的图案;产品的 形状和图案;产品的形状和色彩; 产品的图案和色彩;产品的形状、 图案和色彩。
(二)特点: 1、以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为设计对 象,这种设计可以是平面图案,也可以 是立体造型。 2、以产品为载体 3、富有美感 4、适合工业上应用 案例中国手机外观侵权第一案
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审查指南》
二、外观设计保护制度 (一)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解决的不 是技术问题,不涉及产品技术性能,而是利 用人们的审美心理来达到促进产品销售和使 用的目的,但有时二者间也不容易区分,例 如流线型汽车外型美观大方可以申请外观设 计专利,但流线型可以减小空气阻力,从而 具有功能上的作用,故又可申请实用新型专 利。 (二)外观设计与立体商标
二、专利制度的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八、国会有下列各 权:(8)对于著作家及发明家保证其作品及 发明物于限定期间内之专有权利,以奖励科 学与实用的技艺的进步;
一、近代中国有关专利法律思想和制度 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二、民国时期的专利制度 1944年《专利法》
第三节 中国的专利制度
(二)实用新型的历史沿革
1843 年 英 国 制 定 了 《 外 观 设 计 版 权 法 》 (Designs Copyright Acts) 1876年德国制定了《玩具形状及模型创作权保 护法》 1891年德国制定了《实用新型保护法》。 1905年日本制定了《实用新型法》
二、实用新型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 1.建立实用新型保护制度的国家越来 越多。 2.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有不同程度的 扩大。 3.在保持实用新型保护授权快、费用 低的优点的同时,努力提高实用新 型的质量。
4、我国现行立法: ①专利法保护。 ②外 国人的实用艺术品保护。《实施国际著 作权条约的规定》 英特莱格公司诉可高(天津)玩具有限公司 等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简介 ③本国人的实用艺术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 护。胡三三诉裘海索、中国美术馆侵犯 “服装作品”著作权一案 。(胡平: 《艺术服装的著作权保护——胡三三诉 裘海索、中国美术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的评释》,载《民商法论丛》第2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