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寻优法结合类神经网路

合集下载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在油品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在油品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T eav t eo S htii e yt oea dt ahee oe i ert gP O adN ( erl e ok W h da a f O i ta ts a o p rt a c i . m dl n ga n S N nua nt r) a n g P s s en o v A t i n w s
粒子 群优化算 法 (aie wr pmz i , S ) prc a ot itn PO 目前 tl s m i a o 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简单实用的优化计算方法 。PO算法 概念 S 简单 , 易实现 , 具有深 刻的智能 背景 , 于科 学研 究 容 并且 适合 和工程应用 , 前 国内对 PO算法 的研 究不 是很 多 , 目 S 特别 是
基 于粒 子群 优 化 算 法 的神经 网络在 油 品质 量预 测 中的应 用
李 方方 赵 英 凯 贾玉莹 , , (. 1 南京 工业 大学 自动化 学 院 , 苏 南京 200 ; 江 109 2 .南京 工业 大 学 信 息科 学与工程 学 院, 苏 南京 200 ) 江 109
(i nfn l 10 @ 13 cn) 1a g g0 6 4 6 .o f a
Abt c:P O( atl S an o t zt n a oi m i a kn fs cat lblo t zt n b e n San sr t S p rce W ll pi ai ) l rh s id o t hsc g a pi ao a d o W ll a i ' mi o g t o i o mi i s '
itl g n e ne l e c .T r u h te i t rc in o a il s S e r h st es l t n s a e i tl g n ya d fn s o t h e t o u o . i h o g h n ea t fp r c e ,P O s a c e ou i p c nel e t n d u e b s lt n o t h o i l i t s i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设计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设计
宁东方 章卫 国 , ,田 娜
( .西北 工业 大学 自动化 学 院 , 1 西安 707 ; . 10 2 2 陕西工 业职 业技术 学 院 工业 中心 ,陕西 成 阳 720 ) 100 摘 要 :借鉴 分层递 阶 结构原 理和 蚁群 算 法的思 想 , 出了一种基 于信 息素 的粒子 群算 法并 用来优 化 前 向神 经 提
Ke r s p ril w r o t z t n;a t o o y o t z t n;p e o n ;n u a ewok d sg y wo d : at e s a m p i ai c mi o n l n p i a i c mi o h r mo e e r n t r e in l
网络 的结 构和权 值 。通过 在控 制基 因中释 放信 息 素进行 粒子 控制 基 因的更新 , 实现 了粒子 间信 息的 共享 。粒子
群的 惯性权 重采 用指 数 曲线 衰减 的形 式 , 每代 最差 粒子 的 速度 随机 加 入 干扰 , 给 克服 了标 准 粒子 群 算 法在 寻优 时 出现 的 粒子早 熟现 象。仿 真 结果表 明该 算 法能 快速确 定神 经 网络的 结构和 权值 , 现 出良好 的收敛 性 能。 表 关 键词 :粒 子群 算法 ; 群算 法 ; 息素 ; 经 网络设 计 蚁 信 神
中图分 类号 :T 1 3 P8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0 .6 5 20 ) 13 in o e d fr r e rln t r sg ffe o wa d n u a ewo k
1 1 ・ 1 ・ 1 ● ’
粒子群优化 ( atl sam ot zr P O) 一种新 兴 的 prce w r pi e,S 是 i mi
基于群智能方法 的进 化优化技术 . , 2 其模 拟鸟群 和鱼 群等人 J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

粒子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研究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快速发展,优化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已经成为优化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灵感来源于鸟群捕食的策略。

鸟群在进行捕食时,会根据周围环境和食物的分布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速度。

同样,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也会根据周围其他粒子的信息和当前环境的优化目标,去更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速度。

神经网络作为另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多层次的非线性函数。

神经网络通常被用来解决分类、识别和预测等问题。

其通过对输入变量的权重和偏差进行变化,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从而优化预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即可形成一种有效的优化算法。

具体而言,粒子群算法可以用来寻找神经网络中的最优参数,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而神经网络则可以作为粒子群算法的优化目标,通过反馈神经网络预测误差,不断调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这种结合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同时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优化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优势。

在一些特定的优化问题中,甚至可以得到比单一方法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结合方法也有着很大的潜力。

例如,在智能物流中,可以运用粒子群算法从一堆货物中找出最优的装载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为每个货物进行分类,不断调整粒子,从而更好地进行装载。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多个相关参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之,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优化算法,在各个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价值。

虽然这种结合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我们带来更加稳健、高效和准确的优化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l l
() 1
第 P个输入训练样本输 出层第 k 个神经元的输出信
息 为


从输入到输 出的任 意非线性 映射。假设输入层、 隐
含层和输 出层的单元个数分别 为 n q m, 、 、 利用该 网 络可实现 n 维输入 向量 X=( - ) 到 m维输 - , 。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Vo _ 5 o 4 l2 N .
De 2 o c. O 6
Ju n l o Wu a P ltc nc U iest o ra f hn oye h i nv ri y
经 验 和认 知 的影 响 , 同时 也会 受 到 整 体 社会 行 为 的
应值 , 若当前适应值更优 , 则令 当前适应值为该微 粒历史最好适应值 , 并保存该微粒 的位置为其个体
历史最好位置;比较群体所有微粒 的当前适应值 和 群体历史最好适应值 , 若当前 适应值更优 , 则令当 前适应值为历史全局最好适应值 , 并保存历史全局
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S P O)
2 1 粒子群 优化 算 法思 想 .
粒子群优化 算法 ( aieS a p mz i , Prc wr O t i t n tl m i ao
权值 、 加速 系数 、 最大允许 迭代次数或适应值 误差 限、 各微粒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等。 22 3 前向计算 神经 网络直至输 出, .. 并按预定准
0 引 言
模式识别是近 3 O年来迅速发展起来 的新兴学 科, 主要 目的是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拟人的学习、 识 别和思维能力。其中基于视觉图像的模式识别技术 广泛应用于工业 、 商业、 农业、 军事、 医学等领域¨ 。 J 人工神经网络中的 B 神经网络从仿生学的途 P 径模拟了人脑的智 能行为如信息处理、 存储及检索 功能 , 结构简单 , 易实现 ,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 自适 能 应学习以及能把识别处理和若干预处理融为一体来 完成等优点 , 因此在模式识别 中应用非常广泛。传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方法摘要: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仿生智能算法,通过对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进行迭代更新,寻找最优解。

在网络优化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应用于路由优化、带宽分配和拓扑优化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探讨其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网络优化,路由优化,带宽分配,拓扑优化1. 引言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性能和效率的关键步骤,它可以通过优化路由、带宽分配和网络拓扑等方面来实现。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鸟群中粒子的行为来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

本文将介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探讨其在网络优化中的使用方法。

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基于社会行为的优化算法,模拟了粒子在搜索空间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如下:(1)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2)根据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计算其适应度函数值。

(3)更新全局最优解和每个粒子的最优解。

(4)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5)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3.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步骤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步骤如下:(1)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在网络优化中,位置代表候选解,速度代表搜索的方向和步长。

(2)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

在网络优化中,适应度函数可以根据具体的优化问题而定,例如,路由优化中可以使用延迟、吞吐量等指标。

(3)更新全局最优解和每个粒子的最优解。

全局最优解是所有粒子中适应度最好的解,而每个粒子的最优解是其自身找到的最好解。

(4)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根据当前位置、速度和最优解的位置,通过计算公式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5)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停止条件可以是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满足一定的收敛标准。

4.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应用于多个网络优化问题,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在路由优化、带宽分配和拓扑优化中的使用方法。

4.1 路由优化路由优化是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它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路由路径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钻削参数优化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钻削参数优化
陷 , 经 网络 模 型 能 有 效 模 拟 非 线 性 输 入 输 出 关 系 。 其 常 规 训 练 算 误 差 平 方 和 的 均 值 : 神 但 法为 B P或 其 它梯 度 算 法 。 致 训 练 时 间 较 长 且 易 陷入 局 部 极 小 点 。 导 粒 子 群优 化 算 法训 练 的 神 经 网络 不 仅 收 敛 速 度 明 显 加 快 , 且 其 预 报 精 而 度 也得 到 了较 大 的 提 高 。
Ke wo d p ri l wa m ’p i z to l o ih n u a e wo k ; a a tr o tmiai n y r s: a t e s r o t c mia in a g rt m; e r n t r s p r me e p i z to l
1 引言 . } + ) )} + ) , 1= +, 1 ; () 2 其 中: 为 惯 性 权值 , 常 随进 化 代 数 从 0 w 通 . 性 递 减 至 04d 12 9线 .,= … 兑 现 代 化 生 产 来 说 ,无 论 是 数 控 机 床 ( N 、 机 械 加 工 中 心 C C) ( ) 柔 性 制 造 系统 ( MS 、 算 机 集 成 制 造 系 统 ( [ ) 工 艺 参 数 nn为 解 空 间 的 维 数 , 自变量 个 数, MC 、 F )计 CMS , , 即 d为 n维 中 的第 d维 .为 当 前进 化 t
优 化 是 一 个 至 关 重 要 的 问题 。 现 代 的 数 控 加 工 工 艺 系 统 , 果 不 搞 代 数 , l , 种 群 规模 , 对 如 i ~ SS为 =2 和 r为 分 布 于 【,] 间 的 随 机 数 . 和 C 2 O1 之 c 。 2 通 。设 定 位 移 上 限 控 制 粒 子位 移 工 艺参 数 优化 , 搞 科 学 制 定 工 艺 规程 。 从 “ 验 判 断 ” 向 “ 学 定 为 位 移 变 化 的 限 定 因子 , 常取 为 2 不 不 经 转 科 量 分析 ”则 提 高 数 控 加 工 工 艺水 平 便 难 于 实 现 , 产 效 率 的提 高受 到 不 致 过 大 。P 0 算 法 主要 计 算 步 骤 为 : ) 始 化 , 定 位 移 因 子 C c , 生 S (初 1 设 和 影 响 , 而 缺 乏 市 场 竞 争力 。 机 械加 工过 程 中 , 品 质 量 和成 本直 接 惯 性 权 值 W最 大 进 化 代 数 7 , 当前 进 化 代 数 置 为 t 定 义 空 间 从 在 产 , 舾 .将 , 在 与加 工 的 各项 参 数 有 关 , 而 加 工 参 数 的 优 化 选 择 至 关 重 要 , 接 影 中 随 机 产 生 S个 粒 子 l2 … 组 成 初 始 种 群 x t 随 机 产 生 各 粒 子 故 直 … (; ) p ( (评 )2 t( )3 响着 企 业 的效 益 。 在 现代 机 械 制 造 业 中 , 多 参 数 需 要 操 作 人 员 一 次 初 始位 移 变化 , … …p 组 成 位 移 变 化 矩 阵 Vt; ) 价 种 群 X( ; ) 许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董晴;宋威【摘要】针对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中节点函数不可导,分类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深度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使用深度学习中的自动编码机,结合PSO算法优化权值,利用自动编码机对输入样本数据进行编解码,为提高网络分类精度,以编码机本身的误差函数和Softmax分类器的代价函数加权求和共同作为PSO算法的评价函数,使编码后的数据更加适应分类器.实验结果证明:与其他传统的神经网络相比,在邮件分类问题上,此分类算法有更高的分类精度.%Aiming at problem that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not very high and node function doesn't have derivate,a new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of deep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is e autoencoder of deep study,and combined with PSO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weight,coder and decoder for input sample data using autoencod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f network,take the error function of autoencoder and cost function of softmax classifier weight sum as evaluation function of PSO algorithm in common,making coded data more adapter to the classifi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neural network,th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has higher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on Email classification.【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5页(P143-146,150)【关键词】深度神经网络;自动编码机;粒子群优化算法;分类【作者】董晴;宋威【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3近年来,神经网络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感知机[1],反向传播(back propogation,BP)神经网络[2],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及其各种改进算法[3~5]等。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模拟了鸟群或鱼群等生物群体在自然界中求解问题的行为。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无约束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各种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粒子在解空间中的过程来寻找最优解。

每个粒子表示了一个潜在的解,其位置和速度表示了解的状态和速度。

整个粒子群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维解空间中的群体,每个粒子都具有一个解向量和速度向量,通过不断调整速度和位置来寻找最优解。

1.初始化粒子群:根据问题的维度和约束条件,随机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其中位置表示解向量,速度表示方向和速度。

2.计算粒子适应度:根据问题的定义,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

适应度函数根据问题的不同而变化,可以是目标函数的取值或其他综合评价指标。

3.更新粒子速度和位置:通过利用粒子当前的位置、速度和历史最优解来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速度的更新过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加速度项,其大小与粒子所处位置与个体最优解、群体最优解的距离有关;第二部分是惯性项,保持原有的速度方向并控制的范围。

位置的更新通过当前位置和速度得到新的位置。

4.更新个体最优解和群体最优解:将每个粒子的适应度与其历史最优解进行比较并更新。

个体最优解是粒子自身到的最优解,群体最优解是所有粒子中的最优解。

5.判断停止条件:根据预定的停止条件判断是否终止算法。

停止条件可以是达到最大迭代次数、适应度值达到一定阈值或范围满足一定条件等。

6.返回最优解:将群体最优解或个体最优解作为最终结果返回。

粒子群算法通过不断地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通过粒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来找到最优解。

在算法的早期阶段,粒子的范围较大,有较高的探索性;随着的进行,粒子逐渐聚集在最优解周围,并逐渐减小范围,增强了局部的能力。

这种全局和局部的结合使得粒子群算法能够更好地求解多峰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全局能力强,对于非线性、非凸性、多峰性问题有很好的适应性。

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

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

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一、本文概述随着和计算智能的飞速发展,优化算法在众多领域,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控制工程等,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作为优化算法中的一种重要分支,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因其简单易实现、全局搜索能力强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随着问题复杂度的增加和实际应用需求的提升,传统的PSO算法在求解一些高维、多模态或非线性优化问题时,常常陷入局部最优解,难以找到全局最优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Immun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PSO)。

该算法结合了生物免疫系统的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等特性,通过引入免疫机制来增强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

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免疫算法中的抗体种群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的粒子种群相结合,通过模拟生物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记忆机制,实现粒子种群在搜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和优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求解高维、多模态和非线性优化问题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还对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优化算法领域提供一种新颖、高效的算法工具,为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优化算法概述优化算法是一种寻找问题最优解的数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优化算法的种类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作为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因其简洁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传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面对复杂优化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调优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作为一种基于生物神经系统模拟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等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

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本文将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探讨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参数调优的研究。

一、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智能的全局优化算法,它模拟了鸟群觅食的行为。

算法通过引入粒子的概念,将优化问题转化为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的过程。

每个粒子根据自身的当前位置和速度,以及整个种群中历史最优位置的信息,通过不断更新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二、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参数调优方法1. 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量和连接方式。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激活函数和误差函数。

然后,初始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值。

2. 参数优化目标函数的定义在人工神经网络中,通常采用误差函数(Error Function)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

例如,对于回归问题,可以选择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作为目标函数;对于分类问题,可以选择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作为目标函数。

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合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的过程中。

初始化一定数量的粒子,每个粒子表示一组神经网络的参数。

根据粒子的当前位置和速度,计算下一次迭代的位置和速度,并更新每个粒子的最佳位置。

在每一次迭代中,对每个粒子的位置进行更新,并计算目标函数的值。

最后,选择全局最优粒子的位置作为优化后的神经网络参数。

三、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本研究选取了经典的鸢尾花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隐藏层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好地求解各类优化问题。
03
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优化是未来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可以解决实
际优化问题中多个目标之间的权衡和取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粒子群优化算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案例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总结与展望
01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
什么是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 鱼群等动物群体的社会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信息共享,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调整约束参数
通过动态调整约束参数,使算法在不同阶段都能保持较好的优化效果。同时 ,可以设置一些参数的自适应调整策略,如根据迭代次数、最优解的位置和 速度等信息来自适应调整。
04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案例
函数优化问题
求解函数最大值
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各类连续或离散函数的最大值,例如非线性函数、 多峰函数等。通过不断迭代寻优,能够找到函数的局部最大值或全局最大值。
03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参数包括粒子群的规模、惯性权重、加速常数和学习因子等 ,这些参数对算法的性能和收敛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领域
粒子群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中,包括函 数优化、路径规划、电力系统优化、机器学习、图像处 理、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神经网络训练的 优化、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图像处 理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等。
空间搜索的改进
引入高斯分布
通过引入高斯分布,使粒子速度更新过程中更侧重于向当前 最优解方向靠拢,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

粒子群算法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粒子群算法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而较小的 值有利于算法收敛. 一般采用( ) 3 式进
行 更新 :
经 网络系统相结合 , 实现非线性系统 的辨识.
1 粒 子 群 算 法
粒 子群 优 化 算 法 ( ail S am O t zr 是 Prce w r pi e) t mi
= 一 Wa m x
一 —
W ma —- W mi n _x -
模糊 控制算 法 的缺 点 在 于对 专 家 知识 的依 赖 ,
子群 算法 , 因为 P 是整 个 粒 子 群 的最 优 位 置. 果 如
所有的参数都必须人为决定而不具备 自主学习能
力. 神经 网络算 法具 备学 习能力 , 可能 陷入局部 最 但
把某个粒子的邻居们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作为 P , 则
建立模糊神经 网络可 以使用多种模糊推理方
法 , 常 有 Zdh方 法 、 adn 方 法 、ueo方 法 通 ae M nai Sgn
粒子 群 算法 初 始 化 为一组 随机 粒子 , 后 通过 然
等 . 本文采用 Sgn 模糊推理计算模型 , ueo 其模糊
规则形 式 为 :
R :F l sAl n 2i A2 a d i A I d s … n s i a

= i _ .e t r
() 3
式 ( ) ir 3 中,e 为迭代次数. t
粒子在解空间追随最优 的粒子进行搜索. 与遗传算 法相比,S P O的优势在于简单容易实现, 同时又有深 刻的智 能背 景 , 既适 合科 学 研 究, 又适 合工 程应
用 .
2 模 糊 神 经 网络 建立 及 其 辨 识
文章编号 :06— 4 6 20 )3— 2 3— 3 10 0 5 (0 6 0 0 5 0

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1 群体智能概述1.1 群体智能的概念与特点群体智能的概念源于对蜜蜂、蚂蚁、大雁等这类群居生物群体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是一种在自然界生物群体所表现出的智能现象启发下提出的人工智能实现模式,是对简单生物群体的智能涌现现象的具体模式研究。

群体智能指的是“简单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复杂智能行为的特性”。

该种智能模式需要以相当数目的智能体来实现对某类问题的求解功能。

作为智能个体本身,在没有得到智能群体的总体信息反馈时,它在解空间中的行进方式是没有规律的。

只有受到整个智能群体在解空间中行进效果的影响之后,智能个体在解空间中才能表现出具有合理寻优特征的行进模式。

自然界中动物、昆虫常以集体的力量进行觅食生存,在这些群落中单个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是简单缺乏智能的,且各个个体之间的行为是遵循相同规则的,但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则表现出了一种有效的复杂的智能行为。

群体智能可以在适当的进化机制引导下通过个体交互以某种突现形式发挥作用,这是个体的智能难以做到的。

通常,群体智能是指一种人工智能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总体的智能特性。

人工智能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即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

符号主义采用知识表达和逻辑符号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智能。

联接主义则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背景出发来模拟它们的工作机理和学习方式。

符号主义试图对智能进行宏观研究,而联接主义则是一种微观意义上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智能的研究逐渐成为了联接主义人工智能的一个代表性流派。

计算智能系统是在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三个分支发展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之间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科学方法,也是智能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崭新阶段。

神经网络反映大脑思维的高层次结构;模糊系统模仿低层次的大脑结构;进化系统则是从生物种群的群体角度研究智能产生和进化过程。

对群居性生物群体行为涌现的群体智能的研究是进化系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群体智能中,最小智能但自治的个体利用个体与个体和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完全分布式控制,其具有以下特点:(1)自组织。

粒子群算法原理

粒子群算法原理

粒子群算法原理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最早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

它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中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来寻找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鲁棒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优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训练等领域。

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基于群体智能的思想,通过模拟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来寻找最优解。

在粒子群算法中,每个解被称为一个粒子,粒子具有位置和速度两个属性。

在搜索过程中,每个粒子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群体的经验来调整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以寻找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粒子群,首先随机生成一定数量的粒子,并为每个粒子随机赋予初始位置和速度。

2. 评估粒子适应度,根据问题的优化目标,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即目标函数的取值。

适应度值越高表示粒子的解越优秀。

3. 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根据粒子群算法的更新规则,更新每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通常情况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会受到个体最优解和群体最优解的影响。

4. 更新个体最优解和群体最优解,根据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更新个体最优解和群体最优解。

个体最优解是粒子自身搜索过程中找到的最优解,而群体最优解是所有粒子中适应度值最高的解。

5. 终止条件判断,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适应度值满足一定要求时,终止算法并输出最优解。

粒子群算法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易于实现、对参数不敏感等特点。

此外,粒子群算法还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优化问题中。

总之,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来寻找最优解。

它具有较高的效率和鲁棒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优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训练等领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粒子群算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它模拟了鸟群觅食行为中个体在信息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粒子群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连续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模拟粒子在解空间中的移动过程,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候选解,粒子的位置表示解的一组参数。

每个粒子都有一个速度向量,表示粒子在解空间中的移动方向和速率。

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来搜索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具体来说,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更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i^{t+1} = w\cdot v_i^{t} + c_1 \cdot rand() \cdot (p_i^{best}-x_i^{t}) + c_2 \cdot rand() \cdot (p_g^{best}-x_i^{t})$$$$x_i^{t+1} = x_i^{t} + v_i^{t+1}$$其中,$v_i^{t}$是粒子$i$在时间$t$的速度,$x_i^{t}$是粒子$i$在时间$t$的位置,$p_i^{best}$是粒子$i$自身经历过的最好位置,$p_g^{best}$是整个种群中经历过的最好位置,$w$是惯性权重,$c_1$和$c_2$是加速度因子,$rand()$是一个0到1的随机数。

粒子群算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同时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其收敛速度较快,可以处理多维、非线性和非光滑的优化问题。

另外,粒子群算法有较少的参数需要调节,因此适用于许多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

例如,在机器学习中,粒子群算法可以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和参数优化;在数据挖掘中,粒子群算法可以用于聚类、分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任务;在图像处理中,粒子群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等;在模式识别中,粒子群算法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和模式匹配等。

粒子群算法简介优缺点及其应用

粒子群算法简介优缺点及其应用

10
式(1)的第一部分称为动量部分,表示粒子对当前自身运动状 态的信任,为粒子提供了一个必要动量,使其依据自身速度进 行惯性运动;
第二部分称为个体认知部分,代表了粒子自身的思考行为,鼓 励粒子飞向自身曾经发现的最优位置;
第三部分称为社会认知部分,表示粒子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它引导粒子飞向粒子群中的最优位置。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是一 种基于群体智能的进化计算方法。PSO由Kennedy和Eberhart博 士于1995年提出。
粒子群算法源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CAS理论于1994年正式提出,CAS中的成员称 为主体。比如研究鸟群系统,每个鸟在这个系统中就称为主 体。主体有适应性,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 并且根据交流的过程“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结构 与行为。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小鸟 的出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鸟群中的鸟分成许多小的 群);新的主题的出现(鸟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 食物)。
改变这些常数会改变系统的“张力”,较低的c1 和 c2值使得 粒子徘徊在远离目标的区域,较高的c1 和 c2值产生陡峭的运 动或越过目标区域。
Shi和Eberhart建议,为了平衡随机因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设置c1 = c2,大部分算法都采用这个建议。
2021/3/22
13
(4)粒子的最大速度vmax :粒子的速度在空间中的每一维上都 有一个最大速度限制值vdmax ,用来对粒子的速度进行钳制,使 速度控制在范围[-vdmax,+vdmax ]内,这决定问题空间搜索的 力度,该值一般由用户自己设定。
19

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

粒子群优化算法详细易懂-很多例子
Xi = Xi1,Xi2,...,XiN
算法流程
1. Initial:
初始化粒子群体(群体规模为n),包括随机位置fitness function ,评价每个粒子的适应度。
3. Find the Pbest:
对每个粒子,将其当前适应值与其个体历史最佳位置(pbest)对应 的适应值做比较,如果当前的适应值更高,则将用当前位置更新历 史最佳位置pbest。
迅速丧失群体多样性, 易陷入局优而无法跳出.
粒子群算法的构成要素 -权重因子 权重因子:惯性因子 、学习因子
vikd =wvikd-1
c1r1( pbestid
xk 1 id
)
c2
r2
(
gbestd
xk 1 id
)
粒子的速度更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前次迭代中自身的速度 vk
学习因子
自我认知部分
c1r1( pbestid
xk 1 xk vk 1
第九讲daili
粒子群算法
33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
群体历史最优解:pg
x(0) 1
个体历史最优解:pi xi0 , (i 1, 2, 3, 4, 5)
更新速度,得:
60
60
60
60
vk1 vk 2 ( pk xk ) 2( pg xk ),
第九讲daili
Vi =Vi1,Vi2,...,Vid
Xi =Xi1,Xi2,...,Xid
Study Factor 區域
最佳解
運動向量
全域 最佳解
pg
慣性向量
Vik =Vik1+C1*r1*(Pbesti -Xik1)+C2*r2*(gbest -Xik1)

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锅炉燃烧优化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锅炉燃烧优化方法
n a e t# s f rc r. s i : d o Tx p e od a e c d
_
用 —个循环 实现元素下 的子元 素 的实现
fr 0t n e 0d es n u o s f re r. ro n m— o o p ld b gn e i
但对于像声音、 图片等无结构的数据 , 则需要将这些数据 bs6 ae4文本编 码后存入 X l m 文档。B s6 ae4内容传送编码被设计用来把任意序列的 8 位字节描述为—种不易被 人 直接识别的形式,ae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 B s6 用于传输 8 i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 d lh中使用 ecdsem Bt 在 e i p n oet a r 函数进行 B s6 ae4编码 , 使用 deds em函数进行 Bs6 eoet a r ae4解码 , 这里 由于篇幅原因, 不详细列举案例。
元 素赋文 本内容
n  ̄ e t s f rc r. s tp d o T x ; p e od a e e; c y n e XIt r ae o c si ' d o nC e tN d a ed  ̄
R on e i N e.d ho oto ChI o s d d d dd A
6图片文件 X 文I 以纯文本格式进行存 ML 彳 牛 诸,能非常好 的处理 卡化的数据, 吉勾
增 加—个元 素
n d ; xml r ae 0 c s p oe c e tN d a ey e
Ro t o e id de A d o on d . l No s ( d Ch
1概 述
NO 燃 烧 量 送 风 量 氧 量 低 位 发 热 量 温差 散 宰 NOx 送风调节 系统 在火电厂锅炉燃烧控制 系统中具有举 足轻重作 【 【 塑』 [j 【 】 丝 【 【 』 【 塑 旦』 用, 其主要任务实现 进入炉膛 的燃料燃烧充分 , 提高锅炉 的燃 烧效 l 23 86 23 7 6 330 . 75 2 6 60 9 l 9 06 8 0 3l 24 5 3. 65 8 2 23 1 7 25 30 33 0 25 26 9 06 1 9 04 8 5 22 5 3. 30 63 6 率 。当前 , 我国多数火电厂机组 中均将氧量作 为被调量 的间接 比值 3 23 l7 2 2 3 8 30 5 22 26 9 06 l 4 7 9 29 1 3 52 9 . 8 32 2 控制策略 , 简单易行 , 具有一定的动态修正能力 , 但也存在某些 问题 4 23 27 2 9 2 3 30 7 . 41 23 7 67 1 70 1 9 39 3 40 1 5.2 08 3 5 22 87 28 23 27 7 61 23 7 67 1 13 l . 9 8 9 4 0 3 75 6 5 3 [l 1 受诸因素的影响 ,最佳风煤 比和负荷之 间具有复杂 的非线性关 2 4 23 . 92 23 21 3 0 90 8 26 6 09 1 9 3 7 . 7 02 7 3 89 8 87 2 系, 而实 际生产 中 , 两者之 间被 误认 为单一的近似 比值关 系 ; 同样 , 几乎所有 电厂在机组调试时 以烟道含氧量来标 志出最佳 的风煤 比 , 表 2 网 络模 型 训 练 结 果 及预 测 结 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机组的运行 , 设备 出现不 同程度 的磨损 以及烟 道泄 露等情况势必造成风煤 比波动 , 不仅影 响锅炉燃 烧效率 , 而且 还增加 了污染物的排放 。 对此 , 众多学者提 出一些新 的风煤 比寻优 的方 法 , 主要 体现在 如何 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 而忽视 了污染物 的排 放 , 加重对 环境 的 污染 。 锅炉在燃烧过程 中影响燃烧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因素大 部分 相同 , 对此 在兼 顾燃 烧效率和氮氧化物 的排放量 情况下 , 出 提 种基于粒子群优 化算法 的锅炉燃烧优化方法 。 首先利用燃烧特性 试验数据 , 借助于 Ma a db软件建立了火 电厂锅炉燃烧特性 的神经 网 氧 量 N x 0 效 率 络模 型, 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 寻找送风调节 系统最佳氧 [ ] % 【 】 % [ gI - m m 3】 量设定值 , 进而调节送风量 , 实现锅炉燃烧 的整体优化。 2 锅 炉燃 烧 送 风 控 制 系 统及 其 优 化 策 略 21 .送风控制系统结构 烟 气 送风量和燃料量 随着锅炉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 目前我厂机组将 氧量作为被调量的间接 比值控制策略 , 如图 1 所示 。 上述控制策略中燃料量随负荷变化而动态 变化 , 中空气量 随 其 风煤 比和燃料量 的变化而变化 , 造成给煤量 的测 量误差 , 为保证锅 炉的充分燃烧 , 在送风调节回路 中增加 了烟气含氧量 的校正 。 22 化 策 略 .优 图 1 氧量 一空 燃 比控 制 系统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 ( s 寻找最佳氧量 的设定值 , p o) 优化风煤 根 据 给 定 的 风 煤 比 初 始 化 比, 而实现锅炉的高效低 污染燃烧 。在 P O算法优化过程 中首先 从 S 被 优 化 的 参 数 , 并 设 定 PS O 算 法 参 数 的 初 始 值 利用人工 神经网络( N 建立燃烧效率 和氮 氧化物排放量 的预测 A N) s算 法 寻 优 o 模型 。算法流程如图 2所示 。 风 煤 比 预 测 模 型 3 锅 炉燃 烧 过 程 建 模及 其优 化 火 电厂锅炉燃 烧过程多变量 、 变量之 间强非线性 、 强耦合 , 其特 计 算 适 应 度 值 性 随生产条件变化而变化 、 受到原料成分 、 运行工况 、 设备状态等多 I - I W 种不 确定 因素的干扰 ,通过理论分析直 接建 立其机理模 型较为 困 难 ,且模型中的多数变量并非工业过程中容易检测 到的物理量 , 因 应 度值满 足要求? N 此在实际应用之前往往要做多种假设和简化处 理 , 造成模型 的计算 结果 与生产实 际结 果相 比有较大 的差 异。A N在不具备先验知识 N 的条 件下 , 通过对有限个样本数据 的学 习 , 仅 提取 出隐含在样本 中 的内在规律建立模 型 , 并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 图 2 P O 优 化算 法流 程 S 31 经 网络 建 模 .神 影响 电厂 锅炉燃烧 效率 、 氮氧化物( O ) N 排放 量的因素很多1 性试验数 据( 1 , 其中 1 作为学习样本 通过训练构 建锅炉 2 ] , 表 )取 6组 通过对我厂锅炉的燃烧特性 的分析 , 选取决定燃烧效率和氮氧化物 燃烧的神经 网络模型 , 余下 6 组作为预测样本检验模型 的精度。 排放 量的 4个主要因素 ( 燃料量 、 风量 、 送 氧量 、 锅炉进 风温度和排 A N训练结果及预测结果如表 2所示。 N 烟温度温差 、 煤种特性 的低位发 热量 Q) 为输 入 , 作 以燃烧 热效率 3 . 2粒子群算法 寻优 ( 和氮 氧化物排放量 ( O ) w) N 作为输 出建立神经 网络模型 , 即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 法 (atl S am O t i tn S )是一种基 P rc w r p m z i ,P O ie i ao 结构 5 ?一 ; 一 2 根据经验公式先 确定 隐节点个数的范围为 3 l , 一 3 利用 于群体智 能的优化算法 。与遗传算法相比 ,S P O算法并没有遗传算 实验验证 的方法易知当隐节点个数为 3 时平均误差最小 ,故 B P神 法中的选择 、 交叉 、 变异等操作 , 仅通过粒 子在解空 间追 随最优 的粒 经网络的结构 为 5 3 2 如 图 3所示 。采用文献【- 】 的燃烧特 子进行搜索 , -— , 3 4提供 简单 、 易实现 , 且所需要调整参数少。 ( 下转 1 8页 ) 1

粒子群算法的各种变体算法

粒子群算法的各种变体算法

粒子群算法的各种变体算法
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最初由Kennedy和Eberhart在1995年提出。

它模拟了鸟群或鱼群中个体之间的协作
和竞争关系,在解决优化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全局寻优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提出了许多粒子群算法的变体,以应对不同
类型的优化问题和改善算法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粒子群算法的
变体:
1.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IPSO),IPSO通过改变粒子的速度更
新公式、邻域拓扑结构或者引入新的搜索策略来增强PSO的全局搜
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

2. 多种群粒子群算法(MPSO),MPSO将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每个子种群独立进行搜索,并通过信息共享来提高全局搜索能力。

3. 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PSO),APSO通过自适应地调整算法
参数或者搜索策略来适应不同的优化问题,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适
用性。

4. 混沌粒子群算法(CPSO),CPSO引入了混沌序列来增加算
法的随机性,提高搜索的多样性和全局寻优能力。

5.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MOPSO针对多目标优化问题
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帕累托最优解集和多目标优化策略来寻找最
优的解集。

6. 基于改进策略的粒子群算法(SPSO),SPSO通过引入新的
搜索策略,如局部搜索、动态权重、自适应参数等,来提高算法的
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

这些粒子群算法的变体在不同的优化问题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进行求解。

同时,随着对粒子群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新的变体算
法被提出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优化问题需求。

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寻优

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寻优

粒⼦群优化算法-参数寻优⼀、粒⼦群算法的概念 粒⼦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 PSO的优势:在于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没有许多参数的调节。

⽬前已被⼴泛应⽤于函数优化、神经⽹络训练、模糊系统控制以及其他遗传算法的应⽤领域。

⼆、粒⼦群算法分析1、基本思想 粒⼦群算法通过设计⼀种⽆质量的粒⼦来模拟鸟群中的鸟,粒⼦仅具有两个属性:速度和位置,速度代表移动的快慢,位置代表移动的⽅向。

每个粒⼦在搜索空间中单独的搜寻最优解,并将其记为当前个体极值,并将个体极值与整个粒⼦群⾥的其他粒⼦共享,找到最优的那个个体极值作为整个粒⼦群的当前全局最优解,粒⼦群中的所有粒⼦根据⾃⼰找到的当前个体极值和整个粒⼦群共享的当前全局最优解来调整⾃⼰的速度和位置。

2、粒⼦群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对粒⼦群的随机位置和速度进⾏初始设定,同时设定迭代次数。

第⼆步:计算每个粒⼦的适应度值。

(2)对每个粒⼦,将其适应度值与所经历的最好位置Pbest;的适应度值进⾏⽐较,若较好,则将其作为当前的个体最优位置。

(3)对每个粒⼦,将其适应度值与全局所经历的最好位置Gbestg的适应度值进⾏⽐较,若较好,则将其作为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

(4)根据公式(1), (2)对粒⼦的速度和位置进⾏优化,从⽽产⽣新的粒⼦。

(5)如未达到结束条件(通常为最⼤循环数或最⼩误差要求),则返回第⼆步。

3、本案例群体的初始参数列表:maxgen:⼀般为最⼤迭代次数以最⼩误差的要求满⾜的。

粒⼦群算法的最⼤迭代次数,也是终⽌条件数。

c1,c2:加速常数,取随机2左右的值。

w:惯性权重产⽣的。

4、初始运⾏:(1)⾸先测试c1、c2、w的迭代影响:利⽤函数来表⽰各变量:运⾏得:逐渐迭代得:可以看出迭代收敛最早。

随着不断的迭代,最优适应度承不稳定状态。

(2)dim与sizepop的影响:适应度函数维数dim=12:适应度函数维数dim=8:适应度函数维数dim=5:适应度函数维数dim=3:种群规模sizepop=220:种群规模sizepop=200:种群规模sizepop=150:种群规模sizepop=130:将种群规模sizepop调制到<130时,迭代次数⽆法收敛到接近于0,所以判别种群规模sizepop在200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Move() Iteration iteration +1
8. end while



輸入層 用以表現網路的輸入變數,沒有計算能力,其輸 入變數的個數視處理問題的狀況而定 隱藏層 用以處理輸入單元送來的資料,使用線性轉換函 數。 輸出層 當網路在訓練時,此輸出為一訓值,將訓練值和 實際值的誤差回饋互連接權值(Connect Weight), 以調整權值至最佳狀態,直至網路收斂為止。
E wkh * k * o ph wkh
k定義為:
k opk * (1 opk ) * (d pk opk )
坡度遞降法(Gradient Decent Method)

相同的,從隱藏層到輸入層,將成本函 數對此層的連結權重值的偏微分為:
E whi * h * o pi whi
(12)
演算法流程
1. 2. 3. 4. 5.
6.
Initial:
將群族做初始化,以隨機的方式求出每一Particle 之初始位置與速度。
Evaluation:
依據fitness function 計算出其fitness value 以作為判斷每一 Particle之好壞。
Fine the Pbest:
(7) (8) (9) (10)
vx[][] vx[][] rand ()* p _ increment *(pbestx[][]- presentx[][]) (11) vx[][] vx[][] 2* rand ()*( pbestx[][]- presentx[][]) 2* rand ()*( pbestx[][ gbest ]- presentx[][])
(2) (3) (4) (5)
if presentx[] pbestx[ gbest ] then vx[] vx[] rand ()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x[] pbestx[ gbest ] then vx[] vx[] rand ()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y[] pbesty[ gbest ] then vy[] vy[] rand ()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y[] pbesty[ gbest ] then vy[] vy[] rand () * p _ increment

其中,oph為第h個隱藏層節點輸出,netph 為第h個隱藏層節點淨輸入值,而h為第h 個隱藏層節點的偏權值,whi是第h個隱藏 層節點對第i個輸入層節點的鏈結權重值, f(netph) 為網路之激發函數。
o pk f (netpk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eedforward學習過程 w *o
no i 1 kh
坡度遞降法(Gradient Decent Method)

為了要降低成本函數 E 可經由節點與節 點之間的連結權重值調整來達成,即:
E (W W ) E (W )
其中, W 為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連結權 重值修正量。
坡度遞降法(Gradient Decent Method)

故對成本函數作二個結點之間的連結權 重值的偏為分為:
Start
END Yes
Initialize particle velocities and positions, each coordinate elements for the particle represent the NN weights
Evaluate the fitness value and devised Pbest, Gbest
i 1
nI
hi
* o pi
Feedforward學習過程

o ph f (netph )
輸出值 誤差值
隱藏層: o ph f (netph ), h 1,2,..,nH ,
netph whi * o pi h
i 1 nI
輸入層 隱藏層 輸出層
輸出值 誤差值
輸出值 誤差值

原理

簡介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為 James Kennedy 於1995年所提出。
Eval ( presentx 100) ( presenty 100)
(1)
if presentx[] pbestx[] then vx[] vx[] rand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x[] pbestx[] then vx[] vx[] rand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y[] pbesty[] then vy[] vy[] rand ()* p _ increment if presenty[] pbesty[] then vy[] vy[] rand ()* p _ incremen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Neural Networks (PSO-NN)
粒子群尋優法結合類 神經網路
簡介

起源

生物社會學家對鳥群捕食的行為研究。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一個場景,一群鳥再隨機搜 尋食物。這個區域裡只有一塊食物。所有的鳥都 不知道食物再哪裡,但他們知道目前距離食物還 有多遠,那麼找到食物的最佳策略是什麼?最簡 單的方法就是找尋距離食物最近的鳥之周圍區域 及根據自己本身飛行的經驗判斷食物的所在。
Feedforward學習過程

輸入層:
opi x pi ,

i 1,2,...,nI
其中, xpi為訓練範例p(pth pattern)第i個 輸入層節點。 opi為第i個輸入層神經元的 輸出。 o pi x pi
輸出值
誤差值
輸出值 誤差值
輸出值 誤差值 輸入層 隱藏層 輸出層
w
回到步驟2. 繼續執行,直到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或符合終止 條件為止。
速度更新
Vid w Vid c1 Rand() ( pid xid ) c2 Rand() ( pgd xid ) xid xid Vid

(1) (2)
Vid :每一Particle在第d維之速度
坡度遞降法(Gradient Decent Method)

定義成本函數E(Cost function)
1 EP (d pk o pk )2 2 k E EP
P
其中, Ep 為各訓練範例輸出的誤差, E 為所有訓練範例的總輸出誤差,dpk為第 k個輸出層節點目標值,k為輸出節點數, 而p為訓練範例的個數。


h o ph * (1 oph ) * wkh k
k
坡度遞降法(Gradient Decent Method)

在得到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權重值的修正 量後,便可帶入修正公式
E (t ) w(t ) ( ) w(t 1) w
其中,i、h和k為輸入層、隱藏層、輸出層節 點數,η為學習速率(Learning rate)表示控 制每次以坡度遞降法最小化誤差函數的調幅, β為動量係數(Momentum coefficient),而t 為網路訓練過程的訓練次數(epoch、 iteration)。
Algorithm PSO (m, MAXITER, R1, R2) m : number of sample points(particle) MAXITER: maximum number of iterations C1, C2: learning constant R1, R2: velocity random parameter, R1, R2 [0,1] 1. Initialize ( ) 2. Iteration 1 3. While (iteration< MAXITER) do 4. 5. Evaluate ( ) Updating velocities and positions ( R1, R2, C1, C2)
找出每一Particle 到目前為止的搜尋過程中最佳解,這個最佳解我們 將之稱為Pbest。
Fine the Gbest:
找出所有Particle 到目前為止所搜尋到的整體最佳解,此最佳解我們 稱之為Gbest。
Update the Velocity:
依據式(1) 與式(2) 更新每一Particle之速度與位置。
ph
輸出值

輸出層:
o pk f (netpk ), k 1,2,...,nO netpk wkh * o ph k
k 1 nO
輸入層 隱藏層 輸出層
誤差值
輸出值 誤差值
輸出值 誤差值

其中,為opk第k個輸出層節點輸出, netpk 為第k個輸出層節點的淨輸入值,而k為第 k個輸出層節點的偏權值,是wkh第k個輸出 層節點對第 h 個隱藏層節點的鏈結權重值, f(netpk)為網路之激發函數。
Terminate condition achieved
No
Updating velocity and position for each particle
log-sigmoid layer
log-sigmoid layer 3-layers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
Q& A


i:Particle之編號 d:維度



w :Inertia Weight c1、c2:學習常數 Rand():一介於0至1的亂數 Pid :每一Particle到目前為止,所出現的最佳位置 Pgd :所有Particle到目前為止,所出現的最佳位置 xid :每一Particle目前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